孙子兵法是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是否正确

2024-05-05 12:18

1. 孙子兵法是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是否正确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孙武写的《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或《孙武兵书》。《刊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 早的兵书之一,历来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兵学圣典, 并被翻译成英、法、德、俄等多种语言,流传于世界各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 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者孙武也被后人称为兵圣。

2、《史记》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阖阎日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由此可见,《孙子兵法》大约成书公元前前515至前512年,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全书共分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 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十三篇。历代军事家、指挥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理论与实践。例 如,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曾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之中。1 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的海军军官均奉命携带《孙子兵法》,便于及口 时从中吸取经验,以备不时之需。
3、时下,《孙子兵法》依然发挥着其无可替代的实用价值,书中所阐述的谋略和 哲学思想,被现代人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中知己知 彼,百战不殆这一至理名言,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口头禅,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孙子兵法是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是否正确

2. 孙子兵法是不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说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概述】
  孙武原是齐国人,后来辗转到吴国。当时适逢公子光政变。在被吴国聘为将军以前,曾经蛰伏20年之久。后,姬光即位,伍子胥听说其才能,向吴王推荐,当时,孙武就带着这13篇晋见吴王,获得重用。后,吴王进攻楚国,将领就是孙武。

  《汉书·艺文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又著问答多篇。晚至唐代,流传的孙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为上卷,还有中下二卷。《孙子兵法》注家杜牧认为,曹操将八十二篇孙子兵法删节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认为十三篇出自孙子本人,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

  目前认为《孙子兵法》由孙武草创,后来经其弟子整理成书。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作者之谜】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 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 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 ,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 直到1972年4 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 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

3.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书中的兵法是否同样适用于现代战争?

中国有着着许多的历史人文,许多遗留下在现如今的著作一直都令人惊讶。在其中就不得不说《孙子兵法》,这一本来源于两千五百年以前的书,很多人都是在想是不是针对当代的战斗一样适用?不用再担心这一个问题,美国的学者针对这一个问题提供了回答;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到底回答是否会和大伙儿所预料的一样呢?

说到这本书,日本应当算得上国外里边最开始运用这本书,早在唐代就飘洋过海将这本书传入了日本,而且也有许多学者在细读全过程还留有了很多的着作。在日俄对决里边,她们为什么可以击败俄国的部队,也就是由于运用了这本书。来看日本往往如此青睐《孙子兵法》或是挺有历史背景的。

但是咱们现在的要点是看一下美国是怎样运用这本书,所提供的不良影响又会是什么呢?这本书往往可以在美国出名,缘故恰好是尼克松等一些非常知名的人,运用里边的概念来剖析对越反击战的经验教训。这也就造成了许多学界及其军人的关心,在许多国防组织工作中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读过这本书。在海湾战事及其伊拉克战事之中,这本书针对那时候指挥者及其发展战略单位已经留有了影响,为了更好地赢得胜利,军人们基本上每个人一本。来看这里头的风采一样适用国外的部队。

美前情报局长曾经说过孙子所采取的战略,依然在现如今有应用;而且她们已经熟练掌握了这本书里边的关键,还不断运用。无论是在冷暴力、在中东一些区域的战斗之中,里边的思维都被运用实践活动。根据美国的这一些实践活动可以证实,就算是几千年前的观念,在现代化战争之中一样适用的。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书中的兵法是否同样适用于现代战争?

4. 孙子兵法在军事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孙子兵法》在军事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
1 从揭示战争指导中的“利”和“害”的矛盾运动规律入手,确立了重战与慎战相统一的战争观。
2 从揭示战争指导中“全”和“破”的矛盾运动规律入手,确立了全胜的战略观 
3从揭示战争指导中“奇”和“正”的矛盾运动规律入手,确立了“文武并重”的诡道制胜观 
4从揭示军队建设中“文”和“武”的矛盾运动规律入手,确立了“文武并重”的治军
   孙子兵法内容归纳
《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前三篇说的是战略运筹。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以上三篇是作战指挥。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以上三篇是战场机变。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以上两篇是军事地理。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以上二篇是特殊战法。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5. 孙子兵法在军事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那是战略思想啊,是精神的脊梁!
  《孙子兵法》中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伦理思想的特点。   齐文化的伦理思想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仁”、"礼",但又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另一方面是重功利。这些,在《管子》一书中体现得很明确。关于前者,是从齐文化与其他地方文化相比较而言的。   鲁文化把"仁"与"礼"放在首要地位,而三晋文化,特别是秦文化,是很不重视"仁"与"礼"的。   齐文化上述两个方面,在《孙子兵法》中也体现得十分清楚。孙武讲"仁",但是并不把"仁"放在首要地位。他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①杜牧注说:"先王之道,以仁为首;兵家者流,用智为先。"②杜牧是从军事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孙武生活于有尚武精神传统的齐文化环境中,他在讲将领的五德时,把"智"(智慧)放在首要地位,而把"仁"的要求放在次要地位,是十分自然的。但是他并不是不要"仁",而是将"仁"用于对士卒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孙子兵法·计篇》说,"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即体现了"仁"的思想。孙武的"仁",还有更高的原则,即要符合战胜敌人、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因此,他在《孙子兵法·用间篇》说:"相宁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即两国交兵,以决胜负,应该想方设法,不惜以爵禄和金钱,从敌方搞到情报,以了解敌情。如果不能这样,而爱惜爵位和金钱,就是下仁到极点了。这就给了"仁"以新的解释,更具有齐文化的特色。

孙子兵法在军事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6. 为什么《孙子兵法》是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是一部举世闻名的杰出军事著作,它在隋唐时传入日本,现今已被译为英、法、日、德、俄等多种文字,被公认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后来迁至吴国。他生活的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频繁地发动兼并战争,社会动荡不安。反映各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的法、兵、儒、墨等学派相继创立,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孙武在吴国隐居时,列国纷争的形势吸引他去思索和总结战争规律,而活跃的思想又给他注入了研究的活力。经过努力,他终于完成了兵法的写作,并且帮助吴王建立了霸业。《孙子兵法》共有13篇,即《计篇》、《谋攻篇》、《作战篇》、《刑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6000多字。在这不长的篇幅中,孙武全面地论述了战争观、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和治军原则等方面的问题。他不但重视决定战争胜负的天时、地利等客观条件,更重视战争双方的政治情况、将领才能和军队治理的好坏等因素。孙武认为只有这些方面都有利时,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孙武强调在战争中必须了解自己的敌方,提出只有“知己知彼”才可以“百战不殆”。他把政治、外交、心理等因素都综合到战争中,具有现代“总体战”的某些特点。对于各种战术以及选将、练军,甚至运用间谍等,他都有精湛的议论。在240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社会已经大大前进,武器装备也日新月异,战争的规模和方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差别,但是,孙武对战略战术原则的一些高度概括,却仍然有许多实用价值。这也是直到今天《孙子兵法》还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

7. 《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写兵法的著作还有哪些?

引言:孙子兵法在古代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一本好的兵书可以帮助在战争中的人运筹帷幄。《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的军事著作,那么还有一些其他优秀的写兵法的著作如《吴子兵法》《孙膑兵法》等等,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孙子兵法讲了什么?
孙子兵法其实是被历代军事家所推崇学习运用并影响今天的战略的一本书,其实它已经成为很多学校的教材书了。孙子兵法一共有很多篇。分别是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事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主要的军事思想是对战争运筹帷幄,还有指挥军事中的地理,还有一些特殊用法。孙子兵法所总结和揭示的战争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战略战术,对后世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且这些思想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值得我们 学习的。

其他兵法的著作
除了孙子兵法之外,我国还有其他兵法的著作。首先有《吴子兵法》它的作者就是吴起。他就是把政治和军事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强调了一些治理军队的计谋,而且他主张如果要战争的话一定要慎重,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部比较重要的书。就是《孙膑兵法》其实他也叫齐孙子,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战争,要顺应民心。如果违背人民的意愿的话,那么赏罚就没有作用。鬼谷子的《鬼谷子》诸葛亮的《将苑》又称《心书》,《武侯八阵兵法辑略》,《便宜十六策》等等,

 总之这些兵书都代表了我们国家古人的最先进的智慧,这些书对如今也有很多的借鉴意义。因此如果感兴趣的话,就可以挑你喜欢的来读一读吧。

《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写兵法的著作还有哪些?

8.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孙武。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孙武写的,这本书被誉为“古代第一兵书”,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经历过各朝各代传承下来,它一直都用于我国古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学术当中,被奉为兵家经典。

人物简介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一生的著作,主要是兵法十三篇,号为《孙子兵法》,共计五千余字。除此之外,孙武还有一些论兵法的著作。不过由于它们游离于十三篇之外,所以后来大多失传了。
《孙子兵法》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以及军队的后勤工作等,《孙子兵法》短短的13篇5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