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平的简介

2024-05-11 20:49

1. 张光平的简介

张光平,1962年5月出生。1987年赴美国学习,1989年获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经济、金融博士学位。1992年在美国Rutgers大学任教;1993年在美国标准普尔公司MMS International分公司工作;1994年在瑞士联合银行(UBS)纽约分行工作;1995年在Chemical Bank总行工作;1996—1998年在美国大通银行东京分行工作;1998—199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进修;1999—2002年在香港工商东亚公司工作。2003年回国,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工作;2005—2007年在中国银监会创新业务监管协作部任副局级主管。现任上海银监局副局长。专著《Chinese Yuan Derivatives Products(人民币衍生产品)》英文版、《人民币衍生产品》国内汉语版出版,被国内主要银行、国内的外资银行和众多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应用。2007年,《人民币衍生产品》汉语第二版出版,包括国内外交易的各种人民币相关的新型金融产品。2007年成为“第二届上海留学人员成果展”人员之一。

张光平的简介

2. 张光平的介绍

张光平,1962年5月出生。1987年赴美国学习,1989年获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经济、金融博士学位。2007年成为“第二届上海留学人员成果展”人员之一。

3. 张新平的人物事迹

张新平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91年1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多次受到表彰,荣立三等功一次,三年后复员回到了安徽老家。1997年,性格直爽的张新平怀揣着梦想来到乌鲁木齐。2003年,张新平当上了出租车驾驶员。这些年,他曾协助警方破获过多起案件。2007年12月28日,张新平开车行至乌鲁木齐市昌乐园小区后门,突然听到一名妇女叫喊:“有人抢包了!”听到喊声后,他看见两个男青年在前面跑,其中一人手里拿着个女式包,一名妇女在后面追赶。“快上我的车,我带你去追。”张新平将这名妇女拉上车。就在此时,张新平发现,两名歹徒竟搭乘一辆出租车返回来。两个歹徒看到被抢妇女坐着车追他们时慌了,仓皇跳下车逃跑。见此情景,张新平迅速跳下车,飞快地追了过去。当追至新疆艺术学院后门的一个巷子里时,张新平和歹徒厮打在一起,其中一个歹徒见事不妙,伺机夺路而逃。另一个歹徒被逼急了,解下皮带,朝张新平身上猛抽过去。张新平忍着疼痛,牢牢地抓住歹徒的手不放。路过的群众了解情况后,协助张新平制服了歹徒。2008年6月28日凌晨2时50分许,张新平驾驶着出租车行驶到乌鲁木齐市解放北路大十字附近时,突然发现一名穿黑衣服的男子抢下路边一名行人的包后,向人民路方向狂奔。“有人抢包了,快抓住他!”受害男子反应过来后,一边呼救,一边朝黑衣男子追去,眼看距离歹徒越来越远。张新平快速将出租车停在受害人刘某的身边,拉上他一起去追歹徒。当车行驶至红旗路电脑城时,黑衣男子见有人追来,翻过马路中间的防护栏,往南门新华书店方向逃窜。由于汽车不好调头,张新平将车停靠在路边,和刘某一起跳下车追赶黑衣男子。追至百米左右,张新平一把拽住了黑衣男子的衣服。“你少管闲事,小心你的脑袋!”黑衣男子一边恶狠狠地威胁,一边从口袋里拿出一瓶冻成冰块的矿泉水瓶子,朝张新平的右手上砸去。一下、两下、三下……张新平强忍着剧痛,他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歹徒跑掉。他死死抓住黑衣男子并用力将其摁倒在地,同随后赶来的刘某一起将歹徒扭送到了派出所。事后,经医生诊断,张新平右手骨折。在开出租车的生涯中,张新平勇擒歹徒的事还有很多起,甚至有一次还差点丢了性命。

张新平的人物事迹

4. 张光的人物事迹

民国26年全面抗战爆发,陈未冬向往抗日和革命,与友人结伴投奔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返回家乡进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  为了地下工作的需要,陈未冬好几次改名,第一次更名为张春松,并被选为中共诸暨县委书记。民国30年皖南事变以后,国共之间的摩擦加剧,上级决定各县的干部大调动,诸暨干部与余姚县对调。是年3月中共余姚县委特派员张春松带着夫人钟学意,第一次到达余姚境内的周巷,经西街头地下党员雕花阿宝(竺永慧)的介绍,租赁老中医单序三家的一间店面房子,开设一家旧木器商店作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  到余姚后的张春松又化名傅春林,民国30年夏历四月初一,有一家旧木器商店在周巷西街开张,老板就是傅春林,老板娘为钟学意。民国3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谭启龙领导成立浙东区党委。傅春林再次更名为张春松,担任三北地委委员、组织部长。不久张春松到余姚逍林区工作,化名张生光。  同年10月,张生光去姚西一带活动,还在临山东门头附近开设了一家专门手工生产和出售金鸡牌香烟的小作坊,为了租赁一间店面房子,对房东说自己名叫吴章生,吴章生公开的身份是香烟作坊的一个小老板。第二年三月,余上县委和它公开对外的名称余上办事处正式成立,这位吴先生身兼两职,同时担任书记和主任。当时的办事处要贴一张成立公告,上面签的大名是张光,这是张光向余姚县人民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张光这个大名从此才固定下来,以后近六十个春秋都没有改变。  民国34年4月,张光在临山正式担任余姚县长,8月19日随部队回到周巷,还在海莫村的大操场里召开庆祝抗战胜利万人大会。这是张光同志在周巷镇人民面前的公开亮相,得到周巷人民的热烈拥护。  重庆谈判之后,张光随军北撤,渡过杭州湾,各路大军在青浦会合后继续北上,最后撤到山东境内。经过整编,搞地方工作的张光变成了军队里的一员,成为新四军某师政治部的干事,以后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随军参加过许多重大战役。  民国37年以后,国共两军的战略形势发生了逆转,解放军开始转入反攻,张光又随军南下,从山东、河南、安徽又打回浙江。1949年5月3日,张光随军解放杭州,很快又转业回到地方,担任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里的干部。从此以后的几年,虽然工作经常变换,但一直没有离开杭州,这段时间对张光来说,算是比较平静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长,到1958年初,张光竟被某些人打成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是著名的“沙文汉、杨思一地方主义反党集团”的骨干成员。一个跟随共产党20多年,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半辈子的张光,连做梦也不可能想到,自己竟会成为一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  1961年,张光被摘去右派帽子,但仍旧是一个没有帽子的“摘帽右派”,直到1978年,张光已经退休,才被平反改正。以后,总算是恢复了离休待遇和其他的政治权利,安享晚年生活。2003年因病去世,享年93岁。从民国30年4月下旬余姚沦陷起,直到民国34年8月抗战胜利,在余姚县,同时存在三个政权——即南京汪伪政府属下的余姚县政府、重庆中央政府属下的余姚县政府和共产党领导的余姚县政府。既然有三个县政府,那一定有三个县长,下面就让笔者来作一介绍。  第一个:劳乃心  抗战时期盘居在余姚城内,老江桥和钟鼓楼斜对面传统县衙内的一个县长叫劳乃心。劳乃心世居余姚县马渚镇,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生,日本早稻田大学肄业。  劳乃心回国后,为生活而找到余姚县长林泽。林县长看到他五官端正,对人处事彬彬有礼,显然是一个有用的人材。听他的自我介绍在日本学习水利,就立刻委派他担任余姚县政府堰坝管理处的主任,好让他学以致用。  劳乃心这个堰坝主任为官尚属清廉,林泽以及以后的几任县长很少收到船主的举报,控告堰坝主任敲竹杠或者贪污。民国29年蔡竹屏接任县长,继续任命他担任此职。可是就在这个任上,劳乃心却投到了日寇的怀抱,成了一个可耻的卖国汉奸。  民国30年4月23日,日本侵略军分水陆两路开进县城,余姚城立时沦陷。劳乃心得悉驻余姚日军的司令官是自己的同学,就找到这位同学,表示自己对日本天皇的忠心。他还以地方绅士的名义,在欢迎日军的大会上发表演说,鼓吹“中日必须亲善”,积极充当“大东亚共荣圈”的一个吹鼓手。  这一下取得了侵略者的欢心,日本司令官立刻任命劳乃心为维持会副会长(已经有人跑在前面,当了维持会长),但不久之后成立伪县政府,日本司令官就跳过会长,直接任命劳乃心为余姚县长。他在名义上是南京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任命的,实际上是由侵略军直接指派的。因为他就任的地点是传统的县衙之内,就自认为是正宗的余姚县长,可是老百姓不买账,叫他为卖国的汉奸县长。  为了表示对侵略军的忠心,劳乃心很想做出一点成绩来,使主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能耐的人。首先他写信给正在南部山区流亡的蔡竹屏,劝他要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伺;还要求他认清形势,做一个识事务的俊杰,赶快回来归顺皇军,稳定余姚的局势,为余姚的国民服务。蔡县长看了劳乃心的信,立时把它撕得粉碎,深悔自己有眼无珠,只看他表面做事,不了解这个汉奸狼子野心的内心世界。  劝降蔡竹屏不成,劳乃心还是贼心不死,竟痴心妄想地学习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三番四次地登门拜访他的老师陆卿鹄先生,极力邀请陆先生出山,担任伪县立舜水中学的校长。陆先生是本县教育界的老前辈,曾长期担任余姚县第一所公立学校——即余姚县高小的校长;以后又担任余姚县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中学即私立实获中学的校长。  劳乃心想利用陆先生在教育界的崇高声望,号召余姚的知识分子为日寇效劳。结果被高风亮节的陆先生痛骂一顿,还被赶出师门,并声明脱离师生关系,从此再也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学生。陆先生恐怕汉奸再来纠缠,不顾已经花甲的高龄,连夜远走高飞,逃离家乡到浙中内地的深山中避难。陆先生的这个举动,在余姚各地一时传为美谈,人们把他看作是民族正气的典范。  劳乃心劝降正直人士连遭失败,看到日寇的兵力不足,只好网罗一批地痞流氓,成立余姚县的伪保安团,协助日寇镇压坚决抗日的中国军民。他还出悬赏500万伪币,求购三五支队领导人张光和王佐一的首级。劳乃心指挥下的伪保安团,积极配合日寇,多次到农村进行抢粮和清乡活动,无端杀害许多无辜的人民。在日寇快要投降的前夕,即民国34年夏天,还残杀三五支队打入伪保安团里的卧底王培良同志和他的警卫员。劳乃心的双手,沾满了我抗日军民的鲜血。  经过我三北军民的共同奋斗,新四军占领的地盘日益扩大;到民国33年,使得盘踞在城里的伪县政府为日寇征收军粮也有点困难。伪县长劳乃心出于无奈,在夏收前夕写信给共产党的张光县长,要求与其谈判。  两个完全敌对的余姚县长,在泗门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会面——  “张先生您好!我叫劳乃心,是贵军杨明先生父亲杨贤江的同窗好友,杨贤江先生是本县非常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本人也非常钦佩贵军英勇奋斗的精神,你们三五支队个个都是好样的,都是赤胆忠心的爱国英雄……”劳乃心一面不着边际地喋喋不休的吹捧,一面伸出右手想要与对方握手。  “劳先生你有什么事就请直截了当,不要转弯抹角的扯得太远!”张光把右手一扬,避开了他的手,打断了他的说话。  “噢,说起来好像有点惭愧,其实劳某的目标与你们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救国救民么!只是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本人想的是要尽量减少我们国民的生灵涂炭,也是为国民着想啊。”  “这简直是一派胡言,你的目标怎么能与我们一致呢?事实上你是鬼子的帮凶走狗。如果没有你们这些人,日本强盗是瞎子闯入沙滩,蚂蚁落入大海。得到了你的帮助,日寇就如同有了眼睛,可以避免瞎闯,还可多苟延残喘一些日子,但是大海一定会把你和你的主子一起埋葬!”  “所以我想来要求你,请你同意我在你们的边缘地区,和平地征收一点粮食。至于你们的中心地区,如临山、泗门等地,我就叫他们不要去征收了。”劳乃心好像是一个聋子,根本没有听到张光掷地铿锵有声的发言,仍旧自说自话。  “不!我们的中心地区绝对不是只有泗门和临山等地,即使是我们的边缘地区,也绝对不允许日寇前往征粮!这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张光针锋相对又斩钉截铁地说。  “那……那,他们也要吃饭的呀!”  “他们应该回到日本去吃饭!”  “那,他们恐怕要带部队出来征粮了。”  “我们也有部队!”  “那又要流血了!”  “那也没有办法。”  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个人沉默了足足有五分钟。  “你还有什么事要谈吗?”张光公务繁忙,不愿意这样耗下去,只好打破僵局问他。  “哦,没有什么了……我是怕……噢,没有什么了!”  “那就再会吧!”  “好!再会!再会!”劳乃心看到人家下逐客令,只好站起来走路,张光就叫带路的向导把他带走。  张、劳会谈以后,抗战很快取得胜利。但使我们余姚人民最最感到遗憾的是,劳乃心趁着混乱逃得无影无踪,余姚人民没有抓到这个汉奸,而且几十年下落不明。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得到一个信息,一位旅居法国的华裔商人,想要花巨资购买原余姚县府旧址,筹建一个游乐场。还说要把当年劳乃心居住过的那幢小别墅,开辟成为一个纪念馆!后来经过打听,得知该商人姓劳,是汉奸劳乃心的儿子!幸亏余姚人还是有骨气的,拒绝了这个劳姓法国商人的开发要求。  第二个:倪永强  抗日时期由国民党派遣的县长先后有好几个。第一个是蔡竹屏,浙江鄞县人,民国29年就做了余姚县长,第二年的4月21日,即日寇入侵县城的两天之前,带着县政府里的一班人马,出南城向四明山方向逃跑,从此以后就在浙江中部的群山之中辗转流亡。  由于任职之地已在余姚的县境之外,无法向老百姓征收钱粮,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遇到很大困难,苦苦支撑了一年后,蔡县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好辞职让贤不干。大概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吧,民国31年4月上任的蒋先启、11月上任的夏达材、民国33年上任的王文贵和民国34年1月上任的孟铸等4人,都是就任时间非常短的县长。  按照民国时期不成文的规定,本县人一般不得担任当地的行政首长。可是蔡竹屏等都不是余姚人,但都无法坚持艰苦的抗日岁月。民国34年6月,浙江省主席黄绍竑破例委任余姚人倪永强当县长,总算是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  倪永强所以能够坚持,主要是靠他的人头很熟,他派人到上海,找到许多在上海做生意的姚籍商人,请他们支持余姚流亡政府。上海商人热爱家乡,都解囊相助,使倪永强度过了别人无法度过的难关。可是倪永强的任职时间也不长,县政府返回余姚之后,再也没有必要向上海商人募捐度日,省里决定由非姚籍人士詹世骝出任县长。  倪永强,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于余姚周巷(今属慈溪市)。当他到达启蒙年龄时,到天河桥7号一所私人开办的学馆开蒙;两年以后转入义三乡区立第一小学,初小毕业后与蔡水湘和王节和等同学一起考入余姚县立高级小学(简称县高小)。他最后的学历是在民国15年,宁波四明中学高中毕业。  当读高小的时候,他的行为举止就有点与众不同,并不是他家里困难,却要别出心裁地搞勤工俭学,晚上跑到虞宦街(今天的新建路)做小生意。他在桐江桥附近摆了一个小小的饮食摊,没有灯光,还挂起两只手电筒来照明。  四明中学里更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毕业后很快加入国民党,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各种政治活动。由于他的思想比较激进,蒋介石清党时有共党嫌疑,一度被捕入狱,送入杭州反省院。民国18年获释后,派遣回到余姚成为县党部执委会的候补委员,负责周巷、庵东、长河三区的教育工作。在他的主持下,把余姚县立第二小学从泗门迁到周巷。  民国27年,他从余姚跑到方岩,在流亡到那里的浙江省党部工作,不久之后被派到温岭担任县党部书记长。在此期间,他联合省参议院吴国昌,告倒刮地三尺的温岭县长——贪官夏高阳。  民国32年,省党部调任倪永强为余姚县党部书记长,并在天台上任。民国34年6月,省主席黄绍竑在天台破例委任倪永强为余姚县长(书记长让给王节和担任)。抗战胜利返回余姚以后,他很快遭到旅沪姚商的告发,说他贪污抗日经费。虽然到最后查无实据,但还是被免去县长之职,只好取代王节和仍旧担任书记长,不久又兼任县参议院议长。民国36年选为国大代表,参加第一次国民代表大会。  1949年,在国民党即将崩溃之际,倪永强仓卒出逃到上海,在安庆路借了一间小房间隐居不出,可还是在8月份被共产党逮捕,很快押回余姚,并移送宁波监狱囚禁。在拘禁期间,虽然经过共产党的耐心教育,仍旧顽固不化,自始至终坚决拒绝承认自己有罪。  1950年在龙泉山北麓的余姚中学大操场里召开万人斗争大会,公审倪永强。倪永强继续坚持他的反动立场,在斗争台上高呼反动口号。由于倪永强坚持反动立场,而且死不改悔,公审大会判处他死刑,立即执行!  第三个:张光  现在知道张光的人,恐怕已经不多了。可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编写的余姚和慈溪的地方志里,在《周巷镇志》里,都记载了这位张同志的事迹。他是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派到余姚来工作的县委书记,民国34年4月在临山夏王宅村成立余姚县政府,张光被任命为县长。是年8月19日,新四军的三五支队光复姚北重镇周巷,余姚县政府也迁到周巷,张县长就在笔者的母校陈家祠堂内办公。  张光本姓陈,原名维栋,浙江诸暨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生。家境贫寒,小学毕业以后,家里没钱让他继续深造,他只好时而跟着哥哥种田,时而到附近的小学里帮助教书。他改名为陈未冬,考入府城绍兴的“浙江省立第五中学”的师资训练班。毕业之后又断断续续地当了几年小学教师。  民国26年全面抗战爆发,陈未冬向往抗日和革命,与友人结伴投奔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返回家乡进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  为了地下工作的需要,陈未冬好几次改名,第一次更名为张春松,并被选为中共诸暨县委书记。民国30年皖南事变以后,国共之间的摩擦加剧,上级决定各县的干部大调动,诸暨干部与余姚县对调。是年3月中共余姚县委特派员张春松带着夫人钟学意,第一次到达余姚境内的周巷,经西街头地下党员雕花阿宝(竺永慧)的介绍,租赁老中医单序三家的一间店面房子,开设一家旧木器商店作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  到余姚后的张春松又化名傅春林,民国30年夏历四月初一,有一家旧木器商店在周巷西街开张,老板就是傅春林,老板娘为钟学意。民国3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谭启龙领导成立浙东区党委。傅春林再次更名为张春松,担任三北地委委员、组织部长。不久张春松到余姚逍林区工作,化名张生光。  同年10月,张生光去姚西一带活动,还在临山东门头附近开设了一家专门手工生产和出售金鸡牌香烟的小作坊,为了租赁一间店面房子,对房东说自己名叫吴章生,吴章生公开的身份是香烟作坊的一个小老板。第二年三月,余上县委和它公开对外的名称余上办事处正式成立,这位吴先生身兼两职,同时担任书记和主任。当时的办事处要贴一张成立公告,上面签的大名是张光,这是张光向余姚县人民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张光这个大名从此才固定下来,以后近六十个春秋都没有改变。  民国34年4月,张光在临山正式担任余姚县长,8月19日随部队回到周巷,还在海莫村的大操场里召开庆祝抗战胜利万人大会。这是张光同志在周巷镇人民面前的公开亮相,得到周巷人民的热烈拥护。  重庆谈判之后,张光随军北撤,渡过杭州湾,各路大军在青浦会合后继续北上,最后撤到山东境内。经过整编,搞地方工作的张光变成了军队里的一员,成为新四军某师政治部的干事,以后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随军参加过许多重大战役。  民国37年以后,国共两军的战略形势发生了逆转,解放军开始转入反攻,张光又随军南下,从山东、河南、安徽又打回浙江。1949年5月3日,张光随军解放杭州,很快又转业回到地方,担任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里的干部。从此以后的几年,虽然工作经常变换,但一直没有离开杭州,这段时间对张光来说,算是比较平静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长,到1958年初,张光竟被某些人打成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是著名的“沙文汉、杨思一地方主义反党集团”的骨干成员。一个跟随共产党20多年,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半辈子的张光,连做梦也不可能想到,自己竟会成为一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  1961年,张光被摘去右派帽子,但仍旧是一个没有帽子的“摘帽右派”,直到1978年,张光已经退休,才被平反改正。以后,总算是恢复了离休待遇和其他的政治权利,安享晚年生活。2003年因病去世,享年93岁。

5. 张光平的著作

张博士发表过数本英文和中文金融专业著作。其中《巴林倒闭与金融衍生产品》原文英文版于1995年9月出版,海外华文版1996年初在新加坡出版,国内汉语版1997年4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1998年再版。该书在中国为最早介绍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实际操作和风险管理的书籍;张博士的专著《奇异期权》原著英文版于1997年元月在海外出版并于1998年再版。该书是系统论述流行于西方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第二代期权的首部专著,国外大部分银行研究部门和交易部门皆有此书。本书的结果在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以至商品期货和期权市场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应用。有些结果可以直接应用到国际期货与我国期货市场套利交易中。其专著《人民币衍生产品》2004年在海外出版,其它语种译文2005年出版。

张光平的著作

6. 张光的人物事迹

张光参加工作伊始,正赶上珠海公安最大的一套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启动建设。为了尽快适应工作,他很快沉下心来,虚心向科室领导和同事请教,与设备厂家派驻的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不明白的地方,他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甚至连厂方工程师都回答不上来,他就搬来厚厚的技术资料,认真查找、核对,直到弄明白为止。系统建设完成后,厂方愿意出高薪聘请他到该公司工作,被他婉言谢绝了。张光不仅努力钻研无线通信技术,而且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视频图像采集、传输、应用知识。在他看来,各种信息技术都是相关联的,多学习一些知识迟早用得上。他负责建设的公安通信技术系统二十多个,其中不少系统都是投资超过千万元的大项目,没有一个出现质量问题。当年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很多都已经辞职离开了公安技术队伍,可他凭着对公安通信事业的执著,始终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为身边的同事树立了榜样。2005年开始,张光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就奋战在系统建设的第一线。为了科学设置这些监控镜头,他几乎跑遍了珠海的各个角落;为了设计最佳方案,他广泛调研,查阅了近三百万字的技术资料;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他放弃了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最长的一次连续工作七个通宵;为了让系统早日发挥成效,他深入各个基层监控室,加班加点组织监控员分批培训,督促各单位建立运行管理、维护保障、使用、奖惩等各项工作机制,并根据使用情况不断调整、完善系统功能。1996年开始,张光参加了历届航展的安保通信保障任务,每天早上不到六点钟就出发,晚上最后撤离,一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2008年春节前,云南省北部遭遇了近八十年以来最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路面大面积结冰积雪,导致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中断,被封堵车辆数以千计。张光同志作为主要技术人员,随车前往。接到任务后,他连夜检查各类车载通信设备,风雨兼程奔赴救灾前线,克服重重困难,在天寒地冻的冰天雪地里连续奋战十个昼夜,为上级机关指挥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通信保障律。

7. 张广平的主要事迹

张广平自幼酷爱读书,参军后即与文学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他曾编辑出版了数百种、上千万余字的部队军事图书刊物,举办过数十期文学艺术学习班,培养出许多艺术人才,有的成为著名学者、作家。张广平从戎近50年,主要从事部队的军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是具有高级职称的著名军旅多产作家。张广平的父亲张吉文一生勤劳,母亲石兰贞善良贤淑。张广平兄妹5人,虽然家庭人口多,生活贫寒,可要强的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全都教育培养成人才,先后送上革命道路。张广平16岁参军,尽管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刻苦自学,在战地利用业余时间补习了全部中学课程,并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他后来从事文学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朝鲜停战后,张广平准备回国报考军医大学,但被先期到达前线招生的天水高级步兵学校录取了。由于他酷爱文学创作,更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战场上战友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抒写出来。于是,在步校紧张的军事学习中坚持业余创作,于1957年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白衣战士》。从此,他开始了在做好行政工作的同时,坚持不懈的勤奋创作,接连推出长篇小说《云岭之战》、《血之吻》、《战魂》、《血吻》、《战俘情人》,长篇报告文学《中国1989·西部大淘金》,中篇小说集《悲欢离合》、《大漠人》等十几部著作,还有报告文学、评论等结集出版,共计500余万字。张广平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奖,并被选送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有不少作品被改编成各种剧本演出或改编成广播剧、电视剧播放,还有作品被编入学校教材。其作品影响之大、内涵之深,在中国文坛引起很大反响。像他的战争题材长篇小说《云岭之战》、《战魂》,评论界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英雄史诗”性的著作。他倾情描写南线战争的长篇小说《血之吻》出版后即引起文坛的关注,好评如潮。此书在部队被作为传统教育和部队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当作奖品发给立功受奖人员,激发了广大官兵的使命感,掀起学书中英雄赶英雄的热潮,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张广平的《中国1989·西部大淘金》一书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赞誉这是一部很好的教科书,填补了描写中国西部改革开放大潮的空白。1992年12月初,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兰州军区在北京联合召开的以该书为主的张广平作品研讨会,非常成功,到会专家学者对张广平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首都新闻单位都作了报道和评论。《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文学的风骨》中说:“昆仑山下的冰雪世界不是文学的真空,它依然要出作品,出大气磅礴的史诗……”此书被收入《当代中国报告文学大词典》条目,张广平本人被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文学艺术家与文房四宝专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作家3000言》、《中华人物辞海》、《中外名人辞典》、《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世界人物辞海》、《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辞书。

张广平的主要事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