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学什么的?

2024-05-03 03:36

1.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学什么的?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涉外经济与贸易活动更加活跃,只有掌握了国际贸易的实务知识,才能在进出口业务活动中,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并且能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们的基本做法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在我国加入” WTO“后,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进一步开放,我国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学好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课程是当务之急。

  1、 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

  国际贸易具有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做法及所涉及的问题,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具体表现:①交易双方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洽商交易和履约的过程中,涉及到各自不同的制度、政策措施、法律、惯例和习惯做法,情况错综复杂。稍有疏忽,就可能影响经济利益的顺利实现。② 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多,涉及面广,除交易双方当事人外,还涉及商检、运输、保险、金融、车站、港口和海关等部门以及各种中间商和代理商。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笔交易的正常进行,并有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另外,在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的成交量通常都比较大,而且交易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它外来风险。所以通常还需要办理各种保险,以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③国际市场广阔,交易双方相距遥远,加之国际贸易界的从业机构和人员情况复杂,故易产生欺诈活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受骗上当,货款两空,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④国际贸易易受政策、经济形势和其它客观条件变化的影响,尤其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定、国际市场竞争和贸易磨擦愈演愈烈以及国际市场汇率经常浮动和货价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性更为明显,从事国际贸易的难度也更大。

  可见,国际贸易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难度大、变化快的特点。因此,凡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不仅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与方法,而且还应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以确保社会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这样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讲授专业知识,培养合格、优秀的外贸专业人才。

  2、 教学方法

  ( 1)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学习本课程时,要以国际贸易基本原理和国家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将《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等先行课程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加以具体运用。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的内容,可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 注意业务同法律的联系

  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而且,不同法系的国家,具体裁决的结果还不一样。这就要求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 3) 加强英语的学习

  对于外贸专业人员而言,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写传真、书信。如果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英语的学习,掌握外贸专业术语。基础。

  ( 4)注意本课程同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课程内容紧密相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各们知识综合运用。比如讲到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内容时就应去了解商品学科的知识;讲到商品的价格时,就应去了解价格学、国际金融及货币银行学的内容;讲到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内容时,就应去了解运输学、保险学科的内容;讲到争议、违约、索赔、不可抗力等内容时,就应去了解有关法律的知识等等。

  ( 5) 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托收统一规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贸易惯例,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

  ( 6)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并组织学生结合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加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培养规模上突出应用性,加强实践性,注意灵活性。

  3、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门课程的内容、特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精心组织实施教学计划。通过听、看、做使一些看起来繁杂的专业知识很快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才是培养新型外贸专业人员的一种有效形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学什么的?

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
                         国际贸易规则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避免纠纷与误解的国际相关法律和国际惯例,保证银行之间处理业务的一致性,以及获得对贸易相关的共同理解而制定的一些规则。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对外贸易额 
         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 ,由一国一定 时期内的出口额加进口额构成。目前,有的国家用本国货币表示,有的用外国货币表示。在计算时,出口额一般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一般以CIF价格计算。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额与进口额相比而形成的差额,称为对外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也称为贸易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为贸易逆差,也称为贸易入超;当出口额等于进口额时,叫做贸易平衡。
          二、国际贸易额 
         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规模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地区)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统计国际贸易额,必须把世界各国(地区)的出口额折算成同一货币后相加。同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简单地把世界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额相加,而只能是把世界各国(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因为,一个国家的出口就是另外一个国家的进口,所以,如果把世界各国(地区)的进出口额相加,就会造成重复计算。又因为,大多数国家(地区)统计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 ,统计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CIF价格比FOB价格多了运费和保险费,所以,以世界各国(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能更确切地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规模。
          三、贸易量 
         用货币表示贸易的规模虽然方便,但由于商品价格经常变动,所以它不能准确地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和变化。若用数量表示,就可以避免这个缺点,由此产生了贸易量的概念。
         贸易量原意是指用数量、重量、长度、面积、容积等计量单位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贸易规模的指标。就一种商品来说,用计量单位表示是十分容易的。但是,由于参加贸易的商品种类繁多,计量单位的标准各不相同,价值有大有小,差别很大,无法统一衡量,用计量单位来统计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规模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变化,只能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来计算贸易量,以达到不同时期的可比较性。由此,得出贸易量实际含义是:
         贸易量是指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出口额而得出的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变化。其计算公式为:
         例如,假定1991年世界出口值为14000亿美元 ,2001年世界出口值为30000亿美元,设1991年出口价格指数为100 ,2001年为160,试比较2001年世界出口值和世界出口贸易量与1991年世界出口值的增长变化情况。
         增加了114%。
         增加了34%。
         由此可见,按贸易额(值)计算,2001年世界出口额是1991年世界出口额的2.14倍,增加了114%;按贸易量计算,剔除价格上涨的'因素,2001年世界出口贸易量是1991年世界出口贸易量(当1991年为基期时 ,价格指数为100 ,贸易量等于贸易值)的1.34倍 ,仅增加了34% 。由于计算贸易量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情况,所以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贸易量。
          四、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即以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对比值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说明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相对上涨,出口同量商品能换回比原来更多的进口商品,该国的该年度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即得到改善;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 ,说明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相对下跌 ,出口同量商品能换 回的进口商品比原来减少,该国的该年度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即恶化了。
          五、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额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及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出口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越大,反映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国际分工中所占的优势越大;一个国家出口的商品结构越是多样化,就越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就相对有利。
          六、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整个世界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别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世界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及各类别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日趋减少。
          七、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情况,即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哪里,进口商品来自哪里,通常以一定时期内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与该国的进出口额在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它反映该国与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或者说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在该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八、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的洲别、国别或地区分布情况和商品流向,通常以一定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或地区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它反映世界各洲、各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观察和研究不同时期的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于我们掌握市场行情的发展变化,认识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交换关系及密切程度,开拓新的国外市场,均有重要的意义。
          九、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一般以该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占该国同时期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比重越大,说明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大,反之则小。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异,国内市场的大小不同,导致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较大差异。
          十、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习惯性做法。这些习惯性做法由 国际组织或某些国家的商业 、学术团体加以规范成文,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当事人的行为准则。
         国际贸易惯例本身并不是法律。贸易双方当事人有权在合同中达成不同于惯例规定的贸易条件。但许多国家在立法中明文规定了国际惯例的效力,特别是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惯例的约束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下列情况中,国际贸易惯例对当事人有约束力:第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表示选用某项国际惯例;第二,当事人没有排除对其已知道或应该知道的某项惯例的适用,而该惯例在国际贸易中为同类合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经常遵守,则应视为当事人已默示地同意采用该项惯例。
         在国际贸易中通行的主要惯例均由国际商会制定,主要有:
         (1)《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年)。
         (2)《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93年)。
         (3)《托收统一规则》(1995年)。
         (4)《国际保付代理惯例规则》(1994 年)(国际保理商联合会颁布)。
         (5)《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1992年)。
    ;

3.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4.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那么你对国际贸易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 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 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 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 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 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 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 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 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一)重商主义
         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 期,出现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国际贸易 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其核 心是追求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 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 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 得金银的主要  渠道  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 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二)重农学派
         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 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重 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其创始人是弗 朗斯瓦·魁奈(F.Quesnay)。
         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 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 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
         (三)绝对优势理论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受到古典经 济学派的挑战,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生产分 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 论。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国富 论)中,斯密指  出国  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商 品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 而这种差异来源于自然禀赋和后天的生产条件。
         亚当·斯密认为在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应该 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 部分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各 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更好地促进分工 和交换,使每个国家都获得最大利益。
         (四)比较优势理论
         鉴于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大卫·李嘉 图(David Ricardo)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理》中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理论。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 成本差异,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中劳动生 产率都处于全面优势或全面劣势的地位,只要有 利或不利的程度有所不同,该国就可以通过生产 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小的产品参加国际贸易,从而 获得比较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遵循“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 轻”的原则,认为国家间技术水平的相对差异产生 了比较成本的差异,构成国际贸易的原因,并决 定着国际贸易的模式。
         (五)保护贸易理论
         1841年,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 特(Friedrich List)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 提出基于国家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理论,指出保 护制度要与国家工业的发展程度相适应,又称幼 稚产业保护论。
         与重商主义不同的是,他从保护生产力的高 度把贸易和国家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国家 主义为基调的贸易保护理论,在实施贸易保护政 策方面也更加客观实际。
         (六)相互需求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只论证了建立在各国 专业化生产前提下的互利贸易基础和利益所在, 没有说明总的贸易利益如何在贸易双方进行分 配。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在《政治经济学 原理》中,从相互需求角度出发,确定了国际间 商品交换的价格问题,以解释两国间贸易利益是 如何分配的。
         相互需求理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 品价值的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和补 充。
         该理论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双 方获利的范围; 用贸易条件说明在利益的分配中双方各占的 比例; 用相互需求强度来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 
         国际货物贸易属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  措施  、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  文化  、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3、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5. 求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答案

  论述题,1,论述两战后至70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及主要特点。
  贸易自由化的表现:
  1.大幅度消减关税金。
  2.降低或撤消非关税金壁垒。
  主要特点:
  1.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动者。
  2.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3.战后贸易自由化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4.各种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
  5战后贸易自由代发展不平衡。
  6.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简述仲裁协议的作用
  1.它是双方当事人在发生争议时,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依据,双方须受仲裁协议的约束.
  2.它是仲裁机构和仲裁员取得对有关争议案件的管辖权的依据.
  3.有仲裁协议,可以排队法院对有关争议案件的官辖权的任何一方不应再向法院起诉.

  班轮运输的定义:
  班轮运输是海洋运输的一种方式,是指在固定的航线上,以既定的港口顺序,按照事先公布的船期表航行的水上运输方式。
  特点:
  (1)具有“四固定”的特点,即是固定航线、固定港口、固定船期和相对固定的费率。这是班轮运输的最基本特征。   (2)班轮运价内包括装卸费用,即货物由承运人负责配载装卸,承托双方不计滞期费和速遣费。   (3)承运人对货物负责的时段是从货物装上船起,到货物卸下船止,即“船舷至船舷”(Rail to Reil)或“钩至钩”(Tackle to tackle)。   (4)承运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豁免以签发的提单为依据,并受统一的国际公约的制约。

  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绝对成本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或每个地区都有对自己有利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如果各国各地区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相互交换,互通有无,将会使各国、各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但是,绝对利益理论的运用有一个前提条件——双方可以自由的交易他们的产品,如果没有自由贸易,没有商品的自由流通,就不可能获得地域分工带来的益处。
  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

  简要回答订立书面合同的意义。
  书面合同的意义在于:
  1. 是合同成立的证据
  2. 是合同生效的条件
  3. 是合同履行的依据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签订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同的标的物与品质条款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不同的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凭样品确定商品的品质。
  ②凭规格、等级或标准确定商品的品质。
  ③凭商品的商标或牌号进行交易也是国际货物买卖活动中较常使用的方式。
  ④凭说明书

  (2)数量条款

  (3)包装条款
  包装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输包装,其目的是保护商品品质和数量,便于运输、装卸和储存。另一类是销售包装,具有保护商品、便于保管、储存、美化、宣传商品的作用。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包装条款应当规定如下内容:包装方式、包装费用、包装材料和运输标志。

  (4)价格条款
  (5)装运条款
  (6)保险条款
  (7)支付条款
  (8)商品检验条款
  (9)索赔条款
  (10)不可抗力条款
  (11)仲裁条款

求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答案

6. 国际贸易实务


7.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8.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的题目

1.答:德国客户的做法不合理,对于逾期接受这个问题,各国法律一般认为逾期接受无效,它只能视作一个新的发盘,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这个问题作了灵活的处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1条第1款规定,只要发盘人毫不延迟地用口头或者书面通知受盘人,认为该逾期的接受可以有效,愿意承受逾期接受的约束,合同仍可于接受通知送达发盘人时订立。课本里对逾期接受最后一句话是“逾期接受是否有有效,关键看发盘人如何表态。”所以德国客户做法不合理。
2.我方这么做不可以,分批装运的执行应以运输合同为标准。买卖双方一旦月底了分批装运条款,则应严格按照该条款的规定分批装运,只要其中一批没有按规定装运,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则该批和以后各批均告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