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美国近年来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

2024-05-06 02:52

1. 急!美国近年来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

美国近年来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
1、美国外部失衡问题严峻
长期以来,美国较为依赖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国民储蓄率较低。
2、美国当前收入差距较大
中产阶级福利停滞不前。2007年,美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持有美国30%的财富,而最低的10%仅仅持有2%的财富。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美国自2007年以来年基尼系数持续上升,2011年高达47.7%,收入分配问题长期存在。
3、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金融化进程,甚至是二战结束以来的经济政策遇到了很大的问题,美国越来越变成轻量型的经济体,也可以说是“天地分离”的经济体。
一端是信息、设计、服务等高端行业进入到了后工业化的时代,通过资本和全球市场实现财富的环流。另外一端则是美国的农业蓬勃发展。然而,由于美国产业链已经实现了全球化,中间的制造环节已经转移出去,造成了美国经济的加工制造业缺失。

扩展资料: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背后的政治诉求
1、贸易问题已经被美国“国家安全化”了。特朗普及其团队认为贸易逆差就是美国的损失,中美之间的逆差对美国的安全造成了影响。
2、特朗普和共和党在今年面临着中期选举的压力。当前特朗普的言论、行为等主要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选举。从去年年底开始,为了兑现选举承诺,特朗普经济学开始发力,通过了大规模的减税方案以及基建计划,而美联储也开始了退出量化宽松的进程。

急!美国近年来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

2. 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新形势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这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深层挑战。
1、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使其得到该国认为其应有的惩罚。在国际贸易中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目的的经济政策。
2、单边主义是指举足轻重的特定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订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

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
1、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
2、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
3、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保护主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单边主义

3. 贸易保护主义有哪些表现?

新形势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这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深层挑战。
1、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使其得到该国认为其应有的惩罚。在国际贸易中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目的的经济政策。
2、单边主义是指举足轻重的特定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订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

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
1、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
2、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
3、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保护主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单边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有哪些表现?

4.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特点

1、绿色壁垒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日益面临像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有毒废物排放、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世人的严重关注。
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凭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地位,制定了一系列苛求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并以此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对本国市场和工业形成保护,构筑一道绿色屏障,主要形式有:
1)、绿色标志,又称绿标制度,或环境标志制度,是指国际间有资质的认证机构依据有关标准对商品进行认证并颁发标志和证书的一项制度。绿标图案多为天鹅、常绿树、天使、蒲公英等,富有绿色寓意,欧美等国家多以立法形式对此加以规定。
凡没有取得绿标的进口商品将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而加贴了绿标的则被认为是一种“环境质量信得过”的“绿色产品”。其认证标准是对包括资源利用、生产工艺及处理技术和产品循环利用、使用后处理等全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管。
2)、绿色包装。各种与环境要求不符的包装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许多发达国家纷纷通过立法对本国商品和进口商品的包装卫生和安全提出强制性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通过改进设计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以节约资源;
②重复使用包装材料;
③使用再生材料制作包装;
④使用生物降解包装,使废弃包装在自然环境中快速腐烂。
为此,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重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形成了新的产业链,满足了包装在环境保护上的要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因技术水平,价值观念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滞后,而使得绿色包装成为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绿色屏障。
3)、环境成本。新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任何产品都应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入成本,且应以国际环境标准为准进行计算。如果忽视环境质量或降低环境标准,其出口产品实际上就具有了不公平的比较优势或环境补贴,形成了对高环境标准生产产品的不公平竞争。
发展中国家在出口贸易中未计算绿色成本,是在进行环境倾销。因而,应通过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来均衡不同环境标准下的成本差异。很明显,这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构筑的绿色壁垒。
2、技术壁垒
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的产品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并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认可制度等则名目繁多,复杂多变。
1)、市场准入。市场准入主要体现在制订严格的,乃至苛刻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涉及产品的适用、健康、安全,或卫生等方面。自1994年以来,德国及其它发达国家相继采用的印染制品含偶氮染料禁止令就对含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服装等轻工品的出口影响甚重,损失惨重。
目前我国虽已攻克了此技术难关,但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目前,已被有关国际组织和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广泛接受和认可的HACCP则明确规定,食品包装须标明食品的营养成份,从而增加了食品制造商的成本,对缺乏技术分析手段的构成了禁止进口令,进而影响相关产品的贸易和生产。
2)、认证、认可制度。认证、认可是一种依据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对有关产品的符合性进行的认证或认可制度。与贸易政策不同,它需要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人文思想、法律制度等。
3、贸易管理及其它
贸易管理是在新贸易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是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政策分析,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保护,通过政府对贸易活动的干预,达到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
其中最广受关注的贸易理论有布兰德和斯潘赛提出的“战略性出口”政策和克鲁格曼提出的“保护性出口促进”战略。政策主张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补贴、国家贸易垄断等。至于反倾销,意图就更明显了,具有很强的壁垒效应,是新贸易保护主义者极力主张的手段之一。
此外,劳工标准、区域性协议、关税升级保护、灰色区域、限制性援助或边境税调整等措施也都有很浓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扩展资料
主要表现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其理论依据、政策手段、目标对象和实施效果都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显著的区别。
利用WTO规则,实行贸易保护
总体来看,在WTO规则的约束下,大多数国家都在向自由贸易的方向迈进,但由于现行多边贸易体制并非无懈可击,因而保护主义总是千方百计从中寻找“合法”的生存土壤。WTO允许成员国利用其有关协议保护本国的利益,反击遭到的不公平待遇。
依据国内法履行国际条约
一般意义上讲,国际条约高于国内法。但现阶段由于各国对如何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缺乏统一标准,因而,如何对待已承诺的国际条约及其在国内的适用程度,各国仍存在一定差异。一些国家只执行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国际条约,很多时候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条约之上。
利用区域贸易组织保护成员国利益
区域一体化组织具有的排他性特征被视为对成员国的一种贸易保护。通过“内外有别”的政策和集体谈判的方式,区域一体化协定在为成员国创造更有利贸易条件的同时,却往往对非成员构成了歧视。区域一体化组织具有的这种排他性特征,实际上起到了对成员国进行贸易保护的作用。
保护手段更趋多样化
首先,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仍被频繁应用。其次,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制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
克鲁格曼等学者提出的战略贸易理论认为,不论在促进本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还是在维护本国企业免受国外竞争对手的冲击方面,都需要国家的贸易政策发挥作用,从而为国家通过干预贸易,提高和维护本国产业的战略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新贸易保护主义

5. 贸易保护主义是什么?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它与自由贸易模式正好相反,后者使进口产品免除关税,让外国的产品可以与国内市场接轨。各国实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有: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和鼓励出口等。关税壁垒是一种最古老、最常用的贸易保护措施,起初关税是作为增加政府收入的渠道,后来发展成为行之有效的保护本国市场、限制进口、实现贸易歧视以及改善贸易收支状况的重要手段。非关税壁垒有直接的非关税壁垒和间接的非关税壁垒。前者包括进口配额制(一国政府在一般为1年的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规定一个数量上或金额上的限额)、自动出口配额制(出口国或者地区迫于进口国的要求,规定通常在 1〜3年的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出口到该国的限额)、进口许可制(进口商只有领取了政府有关行政管理机关审批的进口许可证后才可以进口商品)。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是指不直接规定进口商品的数量或者金额,而是通过对进口商品制定种种条件来渐进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抵押金、歧视性政府采购、烦琐的海关手续、技术标准壁垒、安全卫生标准壁垒,以及近几年在环保浪潮中出现的绿色壁垒等。鼓励出口的措施主要包括:鼓励出口的财政政策(如财政补贴、出口退税减税、出口奖励等)、鼓励出口的信贷政策(包括出口信贷和出口信贷担保等)、经济特区政策以及倾销政策等。

贸易保护主义是什么?

6. 贸易保护主义的利与弊

保护主义的利
1、保护地方的产业,为政府增加收入,帮着政府解决一部分的就业问题;
2、以公民的角度看,失业率会降低,公民的个人收入会增加。其实一句话贸易保护真正受益的是地方政府。
贸易保护主义的弊
1、公民不可享受原有的权利。之所以会有贸易保护就是因为本地的产品没有外地的好,有了贸易保护公民不能买到更好的产品;
2、也会对本地的产业的发展有所限制,因为贸易保护的出现在无形中就减少了本地产业的竞争压力,不利于社会整体的进步。

扩展资料
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1、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
2、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
3、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
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形式特点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但两相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至少在表现形式上更胜一筹,具有强制性强,对贸易各方影响大而直接,受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贸易保护主义

7. 什么是贸易保护主义?

新形势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这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深层挑战。
1、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使其得到该国认为其应有的惩罚。在国际贸易中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目的的经济政策。
2、单边主义是指举足轻重的特定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订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

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
1、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
2、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
3、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保护主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单边主义

什么是贸易保护主义?

8. 什么是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贸易保护主义,无论新旧,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会引起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不同的反应。但新旧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更胜一筹,具有强制性强,对贸易各方影响大而直接,受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