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024-05-02 12:48

1. 怎么理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一般企业都采用适合自己特点的行业会计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处理具体会计业务。例如按照平均年限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政策等。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如果因为企业生产情况变化,须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年数总和法,就是顺应会计估计变更的需要。
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的纠正。会计差错变更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等。例如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数字错误,发现后就要按照正确的数字改正,采用红字更正法加以改错。
三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是针对企业在核算和监督过程中发生的不同侧面所采取的不同措施。


怎么理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 如何区分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别如下:
1、根据的计量基础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5项会计计量属性,为会计政策变更。
2、定义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由上可知,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是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集团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恰当选择会计政策,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必须兼顾方方面面。

3. 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区别

适用情形不同,适用的方法也不同。
    会计估计变更,主要是对一些估计做出变更,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做出重新估计,有证据证明新的估计更可靠的,可以采用新的估计,并且使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也就是变更前的账务不需要根据变更后的估计进行调整,调整的部分反映在未来的折旧里。
    而会计差错更正则是处理会计差错的,会计差错更正是要用追溯调整法的,需要对以前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追溯,常常是套反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

结合起来说就是,如果有个固定资产,原价1100,残值100,分10年摊销,已经折旧5年,已经折旧金额500。
由于新的估计,剩余使用年限从5年变成2年,残值变为0,这种情况就是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净值目前为1100-500=610,所以从下个年度开始,年折旧额就变成610/2=305了,是不需要调整以前已经入账的折旧的。
而同样是这个例子,有个固定资产,原价1100,残值100,分10年摊销,已经折旧5年,已经折旧金额400,经过审计人员审计发现,上一年度少折旧100,这就是会计差错了,需要进行会计差错更正,需要做追溯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100
贷:累计折旧 100

如果涉及所得税费用还要调整所得税

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区别

4.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课程设计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第一,以会计确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要求)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会计确认的一般会引起列报项目的变更。
第二,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5项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处理的计量基础。
第三,从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一般地,对列报项目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第四,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如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一览:
▲1、计量基础变更:
①短期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后续计量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改为公允价值
②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原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现在改为公允价值(购买价款现值)计量
③存货由历史成本改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④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⑤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应收款项从不计提准备改为计提准备;(历史成本→可变现将值或现值)
▲2、列报项目变更:
①原来属于固定资产现在变为投资性房地产(列报项目的变更)
②将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由计入当期损益改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确认、列报项目的变更)
③商业企业将进货成本由列入营业费用改为列入存货成本:(确认、列报项目的变更)
④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合营企业的投资由比例合并改为权益法核算
⑤在坏账的处理中,由过去的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为政策变更。★备抵法中的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方法的互换就属于估计变更。★由5%的提取比例变更为由企业根据情况决定,也属会计估计变更,因为直接转销法不让用了,只能是备抵法
⑥固定资产由原来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属于政策变更。★但折旧方法中,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这些方法之间的变更,属于估计变更。★如果预计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发生变化,属于估计变更。
⑦所得税核算方法从应付税款法改为纳税影响会计法(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增加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项目】
▲3、执行新准则
①因新准则的发布,长期债权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其折价摊销由直线法改为实际利率法
②因执行新会计准则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但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由于持股比例的变化而导致其核算 方法发生变更时不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即使它的调整方法采用了追溯法,但课本却刻意回避使用“追溯调整法”的说法)。
③因新准则的发布,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变更为完工百分比法
▲4、特殊情况:
①将发出存货的计价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注意:它并不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改变相类似。【考过N遍,强记之】
②对于企业来说,低值易耗品的价值较低,因此其摊销方法的改变(由一次摊销变更分次摊销)属于“对不重要的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09CPA课本P458)。但如果低值易耗品在经营中所占费用的比重较大时也应做为会计政策变更【比照存货的计价方法按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如果是金融资产由持有至到期由于正常因素变化,改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量,不是会计政策变更,因为,这个只是对金融资产的重新进行了一项分类,不是会计政策变更的。
★长期股权投资比例的变化致使核算方法由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属于对新的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一览
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①无开资产由使用年限不确定到确定,由不摊销到摊销:属会计估计变更。【属于对使用寿命的估计发生了变化】★注意,“固定资产由不折旧到折旧属会计政策变更”这种情况是知道使用寿命而按规定不能折旧转为能免折旧,所以是会计政策变更。
②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根据最新证据进行调整
③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摊销)年限、净残值率、折旧(摊销)方法变更,
④资产减值准备原来按照分类来计提,现改为按照单项计提
⑤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由合同价格改为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通过其他的估计方法计算

具体的会计处理,建议您参照准则的讲解(讲解中会有部分例题),可以在网上下载。说实话,想彻底弄明白,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的!

5. 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分别指的是什麽?

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二) 三,前期差错更正 (一)前期差错的概念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 (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 定资产盘盈等. (二)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 更正的方法. 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 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

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分别指的是什麽?

6.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判断

已执行新会计准则,成本法--→权益法(1%--→30%)   为什么既不是会计估计变更也不是会计政策变更——因为会计准则就是这样要求的。达到权益法核算要求的,就可以转变为权益法来核算,反之亦然。

还有 资产减值准备原来按照分类来计提,现改为按照单项计提,为什么是会计估计变更啊——这是改变的原来的折旧分类问题,就是如何计算,不是改变的折旧计提方法。

改变方法的,是会计政策变更,改变方式的,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7.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请高手详解!!!

因为你没有写是什么时候的调整,所以我没算作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如果是期后进行的,你自行将所有的损益类科目都改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就好了。
 
调整:增加固定资产,减少管理费用,计提该年度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 10
贷:管理费用 10
当年度的折旧是从7月到12余额,正好半年:10/5*1/2=1万元
借:管理费用 1
贷:累计折旧 1
 
2. 调整:增加收入和成本,减少发出商品,计算税金
借:应收账款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70
贷:发出商品 70
 
2.5 针对上述两笔的所得税调整
损益的影响额: -10+1-100+70=-39
所得税的影响额 -39*25%=-9.75
借:所得税费用 -9.75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9.75
 
3. 税法规定只能计提8年。会计折旧和税法折旧不同,会造成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上面已经计算过,本年度的会计折旧是1万元,按照税法计算折旧为8/5*1/2=0.8万元
会计意义上的折旧>税法折旧,形成可递减时间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0.2*25%=0.05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0.05
贷:所得税费用 0.05
 
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不明白的请追问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请高手详解!!!

8. 会计政策变更及差错更正问题

没有跨越一个会计年度没有进行年终结账的账目调整损益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跨越了一个会计年度,年终结账后的账目调整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如果是按照当期的会计净利润调整损益后的税务净利润按比例计提的所得税费用   就是要调整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根据以前年度会计和税务的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就是要计入递延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