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结束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怎么样?

2024-05-09 22:04

1. 两会结束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怎么样?

  行业前景看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国家、地方政府出台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等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不断发展、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绿色消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为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国家和各地政府分别出台了相应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措施,有力推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应该清醒看到,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市场和技术尚待进一步成熟,行业整体产业水平还不够高,需要加强培育和引导。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三纵三横”布局的指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将会发生重大突破。

两会结束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怎么样?

2. 转型新能源成功的车企

这两年的时间里,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市场中的销量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去年全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了593745辆,毫无悬念地力压特斯拉登顶中国新能源乘用车2021年度销量榜首。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比亚迪 汽车 全系销售104338辆,同比增长160.9%,迈进了10万辆俱乐部。正因为销量不断攀升,比亚迪在产品布局上也加快了速度,大概是从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开始,也大概是搭载超级混动技术的秦PLUS DM-i(图片|配置|询价)开始,比亚迪就推一款火一款,强势到让人难以忽视。截止到目前,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产品矩阵是自主品牌中完善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比亚迪是目前仅此一个转型新能源成功的车企,没有之一。所以,“比亚迪放弃燃油车,全面电动化“这样的消息出来我们并不意外,因为比亚迪有足够的底气。4月3日晚间,比亚迪发布说明称,根据战略发展需求,计划从2022年3月起,停止旗下燃油 汽车 的整车生产业务。未来,比亚迪在 汽车 板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型的业务。与其说放弃燃油车是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市场中下的一盘大棋,不如说这一切其实都是有预兆的,无论是之前的产品布局,当下的产品矩阵,还是未来的规划,比亚迪一直都是着重在发展新能源车市场。
  
 比如在产品层面上,比亚迪近的一段时间里推出了宋MAX的混动版车型宋MAX DM-i,海洋网下的驱逐舰也推出了市场,比亚迪汉DM-i/p正式开启了预售,还有海洋网下的海豹在市场中曝光的消息也越来越多。
  
 毫无疑问,伴随这些新产品的到来,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力会提升不少,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3. 2022两会-汽车速递: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1、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继续支持新能源 汽车 消费, 政策+供给双轮驱动,新能源 汽车 有望加速渗透,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
  
 2、电动智能重塑全球 汽车 产业秩序,中国有望借机弯道超车,自主车企及产业链顺势崛起,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近期板块受地缘政治导致原材料涨价、海外供应链受影响等负面因素而有所回调,我们认为宏观环境虽存变数不可控,但不必过于悲观,建议重点关注结构性机会。
  
 3、2022零部件>整车,优选新势力+增量部件:1)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华为金康等贡献纯增量,驱动产业链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推荐【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文灿股份】;2)智能化将是今年的核心主线,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齐加速,推荐【声学-上声电子】、【线控底盘-伯特利】、【域控制器-德赛西威】、【智能座椅-继峰股份、上海沿浦】、【天幕玻璃-福耀玻璃】、【智能车灯-星宇股份】。
  
 4、风险提示: 汽车 销量不及预期、电动智能变革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上涨等。
  
 ———————————————

2022两会-汽车速递: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4. 政策驱动变为市场驱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百花齐放

2019年前,新能源汽车还只是一个只存在于网约车领域的小众汽车。2019年后,随着国家引导性和支持性政策的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如今,虽然关于新能源气汽车的补贴政策不断趋冷,但是人们对新能源的汽车销售已经由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传统车企、科技公司……新能源汽车赛道不断加入新生力量,新能源汽车市场百花齐放,凌宝BOX表现尤为亮眼。
今年 1—9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已经达到 215.7 万辆,同比增长 1.8 倍和 1.9 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80.3 万辆和 178.9 万辆。在这其中,凌宝占据相当一部分份额。自2020年首款凌宝BOX上市以来,其母公司吉麦相继推出凌宝COCO、凌宝BOX2021款、2022款凌宝BOX款等多种车型,每一款新车的面世都引领了新一轮的出行风尚,凌宝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车首选,凌宝的国民知名度由此打响。

定位为“新年轻座驾”的凌宝汽车,虽然是2020年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但在这之前凌宝BOX已经经过了3年的沉淀,从成立之初,母公司吉麦就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坚持自建工厂,它拥有新能源乘用汽车生产资质和商用汽车生产资质双资质以及全新数字化智能工厂和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品质化的现代车间,拥有行业领先的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及自有电池PACK工厂,保证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也为完善的售后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因为电池的损耗对整车性能影响较大,所以消费者对完善的车辆质保要求会更迫切。电池方面,凌宝BOX可选磷酸铁锂电池组和三元锂电池组,顶配续航可达320km。整车质保3年或6万公里,三电系统质保8年或12万公里,售后电话客服24小时在线,提供道路救援服务。据报道,凌宝日前签约300多家经销商,无形中提高了售后服务的需求。未来,凌宝将会在售后上更加周到,全时守护驾乘者出行安全,打造微型电动汽车售后服务的天花板。

5. 11月新能源市场: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都被时代洪流裹挟向前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零售销量达到17.1万辆,同比增长139.2%,环比增长28.2%;累计销量90.5万辆,同比下降2.9%。可以发现,新能源乘用车不仅在11月表现出色,今年累计增速也跑赢了市场大盘。
事实上,由于补贴退坡和疫情影响,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持续下滑。好消息是,随着各项消费刺激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及众多新产品的上市,国内车市从7月开始快速复苏,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也一路走高至今,11月销量已经达到历史高点。更令人欣喜的是,补贴退坡后,Model 3、 宏光MINI EV、汉EV等C端车型依旧热销,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已经由政策驱动逐渐转变为市场驱动,市场结构愈发健康。

1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前十榜单中,传统车企占了7个席位,仍然是推动细分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高端和低端新能源汽车广受追捧。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依靠着绝对的价格和用车场景优势打开了局面,11月零售销量超过了3万辆,高居第一。欧拉黑猫、奇瑞小蚂蚁等产品的情况类似,虽然它们的价格不如宏光MINI EV低,但依旧便宜,再加上小巧的车身、可爱的造型,以及更长的续航,这类产品仍然具备一定的市场空间,更何况,它们还有着相当一部分的B端订单。
但笔者始终认为,这种代步车的市场容量不高,根本原因在于无法满足基本的家用需求,就像当下的燃油车市场,A0、A00级产品的存在感已经相当低。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战场还是会逐渐回归到A级产品上来,只是这一细分市场如今的产品较少、价格较贵、消费者也更敏感,导致了较低的市场热度和较差的市场表现。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大车企纯电平台下的A级产品的面世,这一细分市场也将会迎来一波爆发。

传统车企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称得上是一枝独秀,汉EV 11月销量达到了7482辆,如果再加上汉DM的销量,整个汉车系在11月份的销量突破了万辆大关,这同时也是中国品牌高端新能源汽车首次实现月销破万的壮举,殊为不易。
笔者此前在《单月销量突破万辆大关,比亚迪汉是吹出来的还是真有实力?》一文中进行过详细分析,汉EV的成功,根本原因是技术壁垒,刀片电池的出现解决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和成本问题,也解决了传统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的问题。这样的一款高价值、高性价比的产品,不仅当下可以热销,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具备竞争优势,其市场表现将持续维持在高位。

新势力企业中,特斯拉仍然具备其它车企无法比拟的品牌优势,而这一优势又推动着其产品销量的持续攀升。Model 3在11月份的销量达到21604辆,首次突破两万大关,虽然“销冠”的头衔被宏光MINI EV摘下,但两者之间天差地别的售价还是证明着Model 3的强大。并且,从累计销量来看,Model 3依旧是当之无愧的第一,1-11月的销量已经高达113655辆,要知道,这只是特斯拉国产后的第一年和第一款产品,随着明年Model Y的投产,特斯拉的势头或许还会更进一步。

但另一方面,特斯拉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老生常谈的品质、态度问题,屡屡割韭菜的行为虽然现目前还未对特斯拉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太多的前车之鉴已经证明,如果不尊重市场,市场的铁锤最终也一定会落在它身上。
二是产品力问题,造型设计、续航里程、动力体验、辅助驾驶系统,国产电动车和特斯拉的差距还大吗?答案是否定,不然汉EV、小鹏P7等产品也就不会热销了。而且,大众ID系列、宝马i系列、奔驰EQ系列、奥迪e-tron系列、丰田e-TNGA平台产品都已经蓄势待发,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时代,届时,特斯拉的品牌优势还能延续吗?

自主新势力方面,11月上榜的仅理想ONE和威马EX5两款车。而这两台车的共性在于——传统,前者采用了增程式路线,没有续航焦虑,但却可以享受绿牌优势;而后者的产品思路和燃油车相似,更注重产品基础性能的表现,而非智能系统,加之相对便宜的售价和B端订单,实现了较好的市场表现。这样的产品思路虽然让理想和威马在目前能够存活下去,但长远来看,未来势必是纯电和智能网联的比拼,如果理想和威马不及时转型,前景也不容乐观。
反观蔚来、小鹏,虽然没有产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前十,但品牌整体表现并不差。蔚来11月交付新车5291辆,创下品牌交付量新高,在自主新势力中排名第一。小鹏的交付量也达到了4224辆,和理想的差距很小。而在资本市场,蔚来的总市值达到了828亿,小鹏市值为350亿,理想则为291亿,前两者更高的市值也证明了资本市场对于它们的前景更加看好。

新能源、智能化的时代已势不可挡,就像长城汽车副总裁傅小康此前说的那样,“大潮将至,我辈当躬身入局!”不管是造车新势力也好,传统车企也罢,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向前,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入局和淘汰,选择也只有一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1月新能源市场: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都被时代洪流裹挟向前

6. 政策加持、资本热捧,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

新能源汽车已然站在风口之上,在政策加持和资本热捧下加速发展驶入快车道。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终于浮出水面。实际上,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频发。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14.4万辆,同比增长119.8%。与此同时,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前景也是非常看好的,蔚来、小鹏等已上市的造车新势力股价、市值“起飞”,哪吒、威马等也趁着市场的热情,扎堆IPO。
有分析称,疫情后期行业稳步复苏,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需端持续恢复,需求逐步释放,新车型逐步投放刺激市场需求,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步入高速成长阶段。
头部造车新势力“风雨”中成长
日前有传闻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明年计划生产约55万辆汽车,其中包括30万辆Model 3和25万辆Model Y;特斯拉中国对此说法的回应是:具体产能等数字目前无法对外公布。
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正在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上海超级工厂Model 3的产能已提高至每年25万辆。11月5日工信部披露的第33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特斯拉产Model Y已完成申报。
今年3月特斯拉国产车型交付量首次突破万辆,随后5-10月销量均破万辆;中汽协预测今年特斯拉在华的销量或将达到10万辆。业内认为,随着国产化零部件的采用,国产化Model Y有望下探至30万元区间,将持续提升特斯拉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情况,也将对造车新势力乃至传统车企造成压力。
考虑到价格和车型,国产Model 3和Model Y对蔚来、小鹏、威马等影响更大,希望走高端新能源品牌路线的造车新势力将面临新的压力,尤其是新能源补贴彻底退坡后,将与特斯拉处于同一起跑线。
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规划》发布一周以来,小鹏汽车累计涨幅高达79.62%。而蔚来自4日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后持续上涨,目前市值已超越宝马、通用等传统汽车制造商巨头,年累计涨幅高达935.57%。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已经进入耐力赛阶段,交付量成为造车新势力企业硬实力的展现。今年1-10月,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头部企业的累计销量分别为31430辆、17117辆、21852辆。
不过,产销稳步增长的同时,造车新势力也遭遇“成长的烦恼”——随着市场保有量的提升,多家造车新势力面临产品质量问题。
11月6日,理想汽车宣布召回10469辆理想ONE,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脱销力设计原因,车辆受到碰撞冲击时可能导致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脱开,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极端情况下会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出现产品问题的还有正在筹备上市的威马汽车。10月28日,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存起火风险,威马汽车宣布召回1282辆电动汽车。
而蔚来汽车早在2019年,也因电池安全隐患召回ES8车型4803辆。小鹏汽车是目前尚未经历召回事件的车企,但其去年也曾因产品升级降价,造成新老用户享受新车价格不一的问题,引发不小的用户风波。
在业内人士看来,造车新势力仍旧“风雨不断”。一方面,行业和资本的看好助力着企业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安全与质量这两把“利剑”依然高悬在这些企业的头顶,是企业长续发展不变的关键。
今年北京车展期间,比亚迪展出的全新新能源车型“汉”。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摄
二三梯队新势力还在抢滩资本市场
在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接连赴美登陆资本市场,确定了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地位之后,威马汽车、哪吒汽车、爱驰汽车等相继传出要登陆资本市场,抢滩科创板。
7月20日,哪吒汽车表示,已启动C轮融资,并计划于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9月26日,天际汽车董事长张海亮表示,正考虑IPO;10月13日,证监会披露中信建投关于威马汽车辅导备案情况,威马汽车计划在科创板上市;10月20日,恒大汽车表示,已于9月22日进行了科创板上市的备案;10月27日,爱驰汽车表示,正在准备登陆科创板,计划2021下半年实现IPO。
最近,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也公开表示,“预计明年年底或者后年IPO。”虽然其并未明确表态零跑汽车预计上市的板块,但业内普遍认为,零跑汽车大概率会冲击科创板。
科创板采用注册制,审批周期短且门槛较低,对科创企业包容性更高,更利于造车新势力上市。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认为,“造车新势力融资越来越难,科创板让其看到新的希望,对于玩资本游戏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谁能够先上市,活下去的机会就大。”
不过,业内也有观点认为,虽然科创板的市场化、注册制体现出宽进严出的特点,降低了IPO企业的财务门槛,但无形中也增加了上市企业之间的竞争,通过市场倒逼企业的优胜劣汰。
“造车新势力第二三梯队登陆科创板、融资是一个机遇,但仍面临挑战和市场的洗牌,从产品和销量表现来看,仍面临市场的质疑。”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上市之后保证生存,基本有了相对良性的资金链,发展中心仍是产品研发、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
IPO并非造车新势力的终点,只是其进化的分水岭,能够解决短期压力,但打造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造血能力才是最根本的。
国内传统车企电动化热火朝天
11月6日,比亚迪股份股价直线上涨,报收190.44港元,市值突破5000亿港元。据了解,比亚迪股份股价年内涨幅超295%。
这与比亚迪业绩表现密不可分。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进行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34.14亿元,同比增长116.83%。销量方面,据比亚迪发布的10月份销量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车型实现销量22045辆,同比暴增83.1%。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今年推出的全新车型“汉”搭载了最新研究的刀片电池,成为自主品牌高端电动车型的代表。
除了比亚迪,国内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都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电动化也成为了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等所有在华车企的“必争之地”。
今年年中,东风汽车打造已久的自主高端电动车品牌“岚图”发布,尽管入场颇晚,但其进程却十分迅速。11月6日,岚图汽车中大型高端智能电动SUV白车身实现下线,首款车型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上市。北汽方面,除了北汽新能源外,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发布了ARCFOX旗下首款全新纯电动车型,主打中高端市场。
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国内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吉利、长安、广汽等,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甚至有换道超车的希望。
合资品牌今年同样动作也不小。11月3日,一汽-大众ID.4 CROZZ和上汽大众ID.4 X中国首秀。作为MEB平台下进入国内的首款车型,ID.4承担着大众在华电动化新篇章的重任;日产全新跨界纯电SUV车型Ariya亮相,开启日产在华电动化的序幕,新车将于明年在国内投放。预计到2025年,日产将在华投放9款电动化车型,加快电动化转型。
山西证券分析称,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有望引导新能源汽车规模高增速、质量进一步提升;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竞争关键在于质和价。中信证券认为,疫情后期行业稳步复苏,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需端持续恢复,需求逐步释放,新车型逐步投放刺激市场需求,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步入高速成长阶段。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 魏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两会建言:为了炒好新能源车这道菜,车企大佬都准备了些什么料?

伴随着国内疫情退去,车市也迎来了回暖的迹象。
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10.2万辆和20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3%和4.4%,结束了此前的21个月连降,算是暂时松了口气儿。
不过具体来看,此前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车市场,表现并没有那么乐观。4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8.0万辆和7.2万辆,同比下降22.1%和26.5%。今年一季度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均为20.5万辆,同比跌幅达到44.8%和43.4%。
尽管未来汽车电动化长期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但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跌幅仍未得到遏制。据悉,在即将于2020年5月22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不少车企大佬的提案都聚焦在了新能源车身上。
徐和谊: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探索产融结合新模式
很早之前,共享化、智能化、电动化就成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车企们也一直在大力推进的电动化与智能化。
“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提交了《以汽车为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以产融结合新模式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两份政协提案。
徐和谊认为,鉴于城市治理的迫切需求与汽车产业的全新发展,有必要融合汽车、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把汽车产业打造成现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智能城市的AI细胞。
与此同时,徐和谊建议政府主导创建动力电池产业引导基金,对全产业链进行创新金融支持,统筹和放大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建议加快绿色金融一揽子工具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创新应用,探索绿色债券、租赁、信贷等金融工具在动力产业链的创新应用,加大汽车金融在消费、使用、服务等环节的推广力度,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
一句话点评:这项提议有点大,但不管怎么说,试试总是可以的。
王凤英:鼓励小型电动车发展
在对车不了解的消费者眼中,小型电动车往往被戏称为“老年代步车”,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市场产品鱼龙混杂、产品品质难以得到保障所影响。不过近年来小型电动车技术、品质不断提升,已经逐渐得到了多数消费者认同,市场上也出现了诸如欧拉R1、宝骏E200等明星车型。
另一方面,相比中大型电动车更为经济环保,小型电动车更符合现阶段大城市低收入家庭及小城镇居民短途出行需求和购买能力,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看来,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寻求新的增长点助力整个产业持续平稳向上。
针对目前小型电动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王凤英建议,确立小型电动车产品标准;制定以降低能耗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给予小型电动车税费优惠;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凸显小型电动车优势。
一句话点评:在家庭已有一台车的前提下,小型电动车作为第二出行工具,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尹同跃:建议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再利用
早在去年6月份,国务院最新公布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中允许将报废机动车的“五大总成”再利用,包括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不过《办法》主要针对传统燃油车回收,新能源汽车回收办法则将另行制定。
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增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许多消费者也在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回收管理办法,毕竟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残值太低,给车主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建议,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高价值零部件延长在役寿命工程,将再制造归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政策允许整车制造企业回收低续航新能源汽车,经升级改造后视同新车销售;允许回收铝合金及复合材料车身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纳入再制造再回收体系。
尹同跃认为,“新能源汽车大约3年就有非常大的技术突破,实际行驶寿命15万公里就面临淘汰与报废,而这些车型的基础核心零部件系统,如电驱动、电机、电池、铝基车骨架等,仍具有很高的重复再使用价值。”
一句话点评:加强重复利用确实有非常大的意义,不过用什么标准进行回收?需要更细致的探讨。
曾庆洪: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目前来看,国内尚未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各企业间技术、资源协同有待提高。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使用、售后、接受度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不够成熟。
随着外资品牌汽车进入中国,将促使行业竞争加快,比如特斯拉看好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潜力而来华设立超级工厂、带动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在华聚集。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建议:做好科学规划布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我国汽车产业协同,提高新能源汽车整体行业竞争力;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势的机遇,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效发展。
一句话点评:期待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东方好莱坞”。
景柱:建议大力推广混插汽车
当纯电动(EV)增速回归“理性”,插电混动(PHEV)过渡型产品定位则更加现实。事实上, 纯电动汽车还不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电池成本过高和二手电动车残值过低两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真实需求难以出现。
不过目前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很多地方遭到“冷遇”,甚至被拒于新能源汽车政策之外。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工商联主席、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表示,“在我国‘三纵三横’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一样,都是重要的技术路线。”
景柱建议,对技术指标符合《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86号)要求的插混汽车,给予包括在双积分政策、路权、准购权、政府用车采购等方面与纯电动汽车相同的待遇;保持免征购置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政策导向支持与执行保障,鼓励插混汽车用于共享出行和网约车;打破地方保护,取消部分城市设置的地方新能源汽车目录,由国家统一制定目录;鼓励并促进大众消费,对发动机排量小于1.5L的插混汽车免征消费税等优惠政策。
一句话点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传统燃油车仍旧占据非常大的份额,即便插混是新能源过渡产品,目前的市场表现也远未达到预期。
方运舟:建议加快出台新能源汽车一揽子支持政策
因新冠疫情冲击而陷入冰点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哪些车企会遭受最直接猛烈的冲击?造车新势力或许领会更深。彼时造车新势力野蛮生长的凭仗,很大程度上便是当时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和扶持。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运舟表示,建议国家研究出台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车稳定健康发展。其中,方运舟给出了以下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建议:
1、大力推进对公市场使用新能源汽车。
2、放开城市新能源汽车限购指标。
3、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拓展农村市场。
4、积极推进路权、电价、停车、高速收费等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优 
5、延长国补政策退坡时间,加快资金结算。
6、给予金融、税费及资金支持。
7、给予新能源汽车企业专项研发资金支持,助力技术升级。
一句话点评:每一个建议背后都是满满的求生欲,但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期望不能太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两会建言:为了炒好新能源车这道菜,车企大佬都准备了些什么料?

8. 合资新能源车强势崛起,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中国品牌如何应对?

在前几年,氢云链在给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进行排名的时候,委实有点厌倦,在清一色的中国品牌之外,比亚迪又占了半壁江山,基本上也都是那几款车型,变动不大。
但是在双积分政策发布之后,合资品牌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起初还是“单打独斗”,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矩阵,销量也开始上升,对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形成了冲击。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本土纯电动乘用车份额占比为79%,历年来首次跌破90%,让人惊讶;而在插电混动车型方面,则更为严峻,已经下滑到了49.13%,早就没有了往年的辉煌。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欧美品牌的布局。美系品牌以特斯拉为主,在国产了MODEL 3之后,带动了美系新能源车的销量上涨,但是其它品牌则没有太大建树,例如别克和福特推出的纯电动车型,销量都很一般;欧系品牌就是德国车企,尤其是大众和宝马,利用原来在燃油车上累积的优势,推出的插电混动车型都有不错的销量,尤其是宝马530Le,一度成为了我国销量最好的插混车型,优势非常明显。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很多中国品牌,包括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耗费巨资打造出了纯电动平台,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很多价格在25-30万区间的车型,在续航和动力上都拥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加上渐趋成熟的自动驾驶系统,不断冲击中高端市场。
但效果并不明显,即使在MODEL 3国产之前,也只有蔚来的车型能在30万这个价格区间站稳脚跟,其实也是依靠优秀的服务去吸引消费者,为此付出了巨额的资金。但在特斯拉步步紧逼之下,蔚来还能否依靠这种模式继续维持,也是个未知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