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应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完成我们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024-05-19 04:10

1.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应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完成我们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处理好国际关系:
要协调好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之间关系,共享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收益。中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体系,不应轻率地引发贸易摩擦。
2、要推动内需:
要在广阔内需基础上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企业要利用广阔的内需市场,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
3、要转变产业结构:
将全球价值链升级和国内产业结构转变结合起来,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必须加强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抓住国内产业结构转型的机遇,通过服务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转移。

4、要提升技术实力:
要通过技术能力提升和品牌建设等,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位置和地位。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中国要努力向“微笑的曲线”两端攀升,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和地位。
5、要懂进退取舍:
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之所以出现减速现象,与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甚至逆转密切相关。因此,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环境下,中国要韬光养晦,在修炼好内功的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为抓住下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经济全球化报告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应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完成我们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实践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党的宗旨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受到了严重挑战。例如市场经济要求等价交换,而党的宗旨要求无私奉献;市场经济要求相互竞争,而党的宗旨要求先人后己;市场经济要求按劳取酬,党的宗旨则要求不计报酬等。这些要求和作用上的双重性,使党员的思想产生了矛盾和困惑,一直趋于稳定,从未遭受过怀疑的党的宗旨被打上了问号。于是,有的党员把为人民服务看作是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主张摒弃;也有的党员把为人民服务视为自己发财致富的绊脚石踢在一旁,从行动上背离党的宗旨;更多的党员则处在两难境地,既想按市场规律办事,又想履行党的宗旨,然而对如何在实践中将二者统一起来,思想上总感到“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在行动上更是无所适从。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党的宗旨,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实践党的宗旨,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引导党员走出认识误区。当社会处于新旧体制交替转换时期,人们的思想复杂多样是自然的,一些党员对党的宗旨有动摇、彷徨、甚至丢弃也不奇怪。但也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各级党组织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加以正确引导。为此,党的宗旨教育一定要扣紧广大党员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及现实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予以及时的说明和解释。对于重大原则性的问题,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正确的要肯定和宣扬,错误的要批驳和抵制,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这里尤其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确以下问题:(1)党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的性质不变,党的宗旨就不会改变,这一点并不受时代发展与党的任务变化的影响。(2)党的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在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员坚持党的宗旨最现实、最具体的内容。(3)坚持党的宗旨是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只有从思想上明确认识,消除困惑,党员才能在市场经济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大胆实践,更好地坚持党的宗旨。 

第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努力把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同党员对个人利益的合理追求结合起来。市场经济原则与党的宗旨要求的矛盾,说到底,就是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矛盾。如果说这种矛盾在计划经济中尚不明显,那么在以个人利益为驱动力的市场经济中则表现得十分清楚,如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党员实践党的宗旨,同时也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用计划经济的老观念作指导,一味地强调牺牲个人利益,而应从现实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党员既有高于市场经济一般要求的一面,也有适应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一面,努力寻求并实现发展市场经济与实践党的宗旨的统一,而不是简单地将二者对立。为此要做到:(1)坚持并保证党员在关键时刻勇于舍弃个人利益,保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当党员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当不放弃个人利益便不能维护党和人民利益时,党员必须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这是党员区别于一般群众的根本所在,是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2)尊重并保护党员的个人利益。在和平建设年代,关键时刻毕竟不是经常出现的,因此,日常情况下,党员在党章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是正当的,无可指责的,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党组织要关心党员的个人利益,在工作和生活安排等方面,都应尊重党员合理的个人利益要求,尽量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同党员的个人利益有机统一起来,避免产生矛盾。(3)鼓励并要求党员在合理实现个人利益过程中实践党的宗旨。从表面上看,追求个人利益与实践党的宗旨似乎是对立的,实际上,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市场经济要求个人利益的实现必须以满足大众需要、被社会认可接受为首要前提,它通过发挥每个细胞的活力、每个人的劳动创造,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党员凭借合法劳动和公平竞争争取个人和团体利益的过程,也就是为社会创造和积累财富的过程,也就是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而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在这里,为人民服务已不仅仅体现在牺牲式的奉献,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创造式的贡献;党员追求个人利益也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它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各级党组织应鼓励党员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在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为国家多做贡献。 

第三,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要求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完全建立在思想教育和自我道德约束上,还要从监督管理方面加以约束。首先要建立健全经济法规和党内活动法规。市场经济可以促进个人利益的发展并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走向个人主义。因此,必须下功夫建立健全党内及国家的各项法规,使党员在面向市场搞活经济时,明晓哪些事可以做、应该做,哪些事不能做、不该做,怎样做才是合法合理,从而保证自己的行为始终有益于人民。其次,要加强党内外监督,建立起完备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党内监督、各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监督、新闻舆论界的监督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尤其要重视和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为此,必须切实赋予人民群众以实际的监督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员、干部的行为真正约束在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 

第四,要以客观实效作为评价党员为人民服务好坏的唯一标准。市场经济是注重效益的经济,以取得效益为最终目的。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判断党员是否为人民服务,不仅要看主观觉悟、态度,更要看实际效果。只说不做,或虽做效果不佳,都不能说实现了党的宗旨。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以主观觉悟代替工作业绩,以良好愿望掩盖工作过失。各级党组织不仅要重视党的宗旨,还要把党的宗旨同每个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奋斗目标和行为要求紧密联系起来,使为人民服务具有具体的内容和衡量评价的依据。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愿望,还必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掌握和精通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最佳成绩。唯有如此,为人民服务才不会流于形式,党员、干部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才有力量影响和带领群众一道前进。 

第五,转变服务方式,深化改革,提高人民群众自我服务的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不是替民做主,为民请命,而是最终提高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实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目标。大包大揽式的服务是集权体制的产物,它不适应于市场经济,也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精细的分工愈加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配合,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服务。按照这一趋势,为人民服务已不单单是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的事情了,它也是全体人民大众的事情。每个社会成员都承担着双重角色,既是为人民服务的主体,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客体。这种服务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形成的高度发达的社会化服务,也体现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相互间的实际平等,使人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人的良好服务。这显然是大包大揽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应当顺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转变服务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及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社会化的服务。当然,这需要党和政府做许多工作:一是要转变旧的服务观念,树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平等的、社会化的服务意识;二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社会分工,形成新的服务机制,使人人有均等的服务机会,相应的服务权力,从而保证服务的效率;三是要加强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以提高人民群众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社会服务的水平。

3. 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观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同时也是对建国后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的取代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带来了对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的巨大冲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早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    1.市场观念。具有市场意识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自身能够迎接挑战、跟上时代潮流的标志之一。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的方法也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基本方法。竞争是经济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讲,都是一种挑战。作为未来的科技文化人才,若不懂得市场规律,不懂得经济规律,是很难在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的。只有树立了市场观念,才能了解市场,认识市场,适应市场。只有树立了市场观念,才能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做好参与竞争的思想准备。    2.竞争观念。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人的价值是通过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实现的。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迫使人们求新、求异、拼搏、进取。任何个人都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市场没有地位高低贵贱之分,人们在这里一切平等,只有通过平等的竞争,促使人们高水平、高标准地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才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只有通过平等的竞争,才能体现实力的较量,使有实力的人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体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既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参与竞争,又要坚决反对西方利己主义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主义;既要讲求目的的正当性,又要讲求手段的合法性和道德性,使竞争意识健康发展。    3.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大学生应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制经济,并更好地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依法保护自身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目前,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必须树立起法制观念,坚持用法律规范、保障和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加稳定、更加公平、更加有序的社会环境。    4.信息观念。信息观念,也叫情报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作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获得并准确处理好信息。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从发现问题到决策中间有一个中介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的接收、整理、识别、判断、决策的过程,实质是信息的传递、加工、转换的过程。21世纪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它要求人们能及时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并能尽快地理解、选择和利用信息。    5.效益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效益。无论是直接的经济行为还是其他工作,不讲究效益就是最大的浪费。没有效益就谈不上发展,效益不高必然发展不快。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促使市场主体在追求效益过程中,遵循“低成本、高效率”和“少投入、多产出”的法则,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在目前我国物质生活条件不够高,生产力尚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树立效益观念对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6.创新观念。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通过创新、创造、发明,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勇于探索,推陈出新,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和创新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和自身素质。    7.自我实现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几乎都是未定的,对每个人的生存来说,存在的只是可能性,在众多的可能性中选择何种可能性,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都要靠主体自身的努力。因而市场经济产生的是一切靠自已的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主体意识普遍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已将自我实现作为追求的目标,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最深刻的就是以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不断强化为核心,从无为转向有为,变被动为主动,变客体为主体的价值观念的更新。重视自我素质和才能的全面提高,强烈要求尊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8.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它能促进发展,有助于社会安定、人际和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竞争性的一面,更要求合作性的一面。树立协作精神能推进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全球化进程,造福全人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所强调的整体性、全局性,已经包含着社会化的深刻内涵。因此,既需要发展自主、独立的竞争性,更需要提高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观念???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无处不在,我们怎样树立竞争意识?

第一阶段:遭遇“错误”, 我倍加珍惜 

1995年我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政法系,选择政治教育专业,并非本意。我酷爱体育而且成绩出众但由于身高的缘故不得不放弃!我的志愿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政治专业,却与这个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当初一心想做老师,所以最后填了服从分配,就入了我最不想进的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我取得了本科学历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那是1999年,我被分配在我们县的重点高中——常山一中。说实话,一开始我真不明白该如何教书。虽然经过了4年的专业学习,但拿着课本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还是感到心里没底、很不自信。可是年轻的我有的是对工作的热情!我刻苦钻研教材、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一直用心坚持着自己“错误”的选择。在前两年的教学中我体会着无限乐趣,苦中有甜。我与学生共同快乐地成长着,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 

2000年《浅谈青年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提高》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2001年《发散思维能力与政治课堂教学》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1年6月《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获市优秀录像课评比一等奖;2001年11月《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获省优秀录象课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面对挫折,我不改初衷 

2001年由于办学的需要,常山一中初、高中实行分流。而我的编制在初中,自然就只得留在初中部,也就是现在的三衢中学。 

一直在高中任教的我一下子碰上许多问题。首先是教学思维难以调整。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与高中学生有较大的区别:初中时期他们身心发展迅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相互交错,充满矛盾的时期。我一时适应不了,习惯地用对待高中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来对付初中学生。这使我走了不少弯路甚至跟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觉得他们真难教。其次是心态难以调整。我当时很失落:因为三衢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所以总觉得前途渺茫,没有什么值得我奋斗的了,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于是我停驻了前进的脚步,多次与机会失之交臂。就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教师对我说:“你可以不要机会、不要荣誉,到最后你只是个普通教师,这都没关系。但是你不能对不起学生,不能对不起自己,你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就是这一席话,让我在短暂的沉寂后重新振作起来。我知道自己不能对教学有任何松懈,因为每一堂课就是自己的机会,自己的舞台,为了学生磨练自己的舞台。”我开始力争做好这样几件事:“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与经典为友,倾听书本的声音,读出问题来,读出自己来;在反思中成长;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最新成果。积极参加学校、县里组织的一些教学教研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换来了: 

2002年参与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初中社会课自主问答的环境创设研究》,2003年12月结题并获市三等奖;2002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小论文评比,骆旖同学《风雨历史人》获省三等奖;2003年10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市小论文评比,金凤同学《一科都不能少》获市一等奖;2003学年第二学期所带班级参加县期末抽考单科位列全县第一;2003年《初二政治教学案例运用初探》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3年3月首届城区优质课评比获得三等奖;2004年《冷淡、冷漠、冷落》获县教育局教研室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年《关于初中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思考》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年2月获得县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命题大赛一等奖;2004年5月获得县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第三阶段:把握契机,我扬帆起航 

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开始实施,我们县04年正式实施新课程,这又让我得到一个新的成长契机。初中政治新课程发生了大变身,具有知识点少、有层次地渗透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个方面教学内容,教材知识逻辑弱、教学活动多等特点。一开始我也感觉很不适应,因为受原有教学大纲的羁绊,对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心理定势,主要还是以知识为本,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虽然意识到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的重要性,但不得要领不能将其真正落到实处。而且在课堂设计上,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所要求的充分利用,即时生成资源。 

为了能使自己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我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注意角色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我用赏识的目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方式变了,评价学生的标准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知识面广了,爱学、乐学了,也变聪明了,更可爱了,课堂更有生命力了。课堂成了师生平等对话,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乐园,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我努力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浓浓的人文关怀带进课堂,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面向全体学生,不让发言成为少数“好学生”的特权与专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学的平等性原则以利于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设计上:在课前设计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并有效利用即时生成资源。例如:在执教《赞扬与鼓励》这一教学内容时,提了如下问题:你给过别人赞扬吗?你给过别人的赞扬多吗?许多同学回答给过别人赞扬,但并不多。我接着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别人给我的赞扬少,我给别人的也少。”我说:“这可能与人的性格有关,有些人不喜欢去赞扬别人。”第三位学生颇为幽默地说:“物以稀为贵嘛。赞扬多了就会没意思了。”这时我不是急于去评判熟是熟非,而是让学生就这三种回答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我再作了归纳分析。事实上,一堂好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的才是最美的,真实的学习过程才能令人难忘。 

学习方式上: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学习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发展阶段,会出现很多问题与困惑。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初中学生坦然而快乐地迎接青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粤教版教材对这个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围绕“青春 ”这一主题创设三大板块:青春调色板、青春进行时、青春畅想曲,力图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体会青春的多姿与美丽,在整体基调上把握青春节拍。我首先导入 ——“超级模仿秀”,看看哪位同学最具模仿能力和表演天赋;接着引导学生走进“青春调色板”:请用一种颜色描绘出你心中的青春色彩,并说说理由;此后,再适时地让学生感受“青春进行时”:青春是五彩缤纷的,但这五彩缤纷中也夹杂着黑色的忧郁、灰色的烦恼、蓝色的困惑和迷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将成长中的烦恼记录下来,并进行集体呈现,讨论解决再组织学生用诗词、漫画、歌曲等形式描绘青春,尽情放飞心中的梦想,一起奏响“青春畅想曲”。在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中将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在生生互动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课堂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地方,课堂是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最佳空间。由于对课堂教学的关注,我的课堂教学的质量也逐步提升。我经常审视自己,如何才能使自己早日成长。我想只有把握好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的新课题,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我深知,要成为学者,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必须学习。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读书、上网,潜心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时了解国内外教改的动态信息、理论导向,博采众长,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和未来的需要。我认真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教学新理论,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新课程中教学行为的变化》、《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以及《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书籍,并认真反思,撰写读书笔记,及时进行实践和感悟。在“学习——实践——科研——学习”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我欣喜地发现:学习,使自己不断地进步着;行动,使自己快乐地体验着;反思,能生长出智慧;收获,能让自己享受着充实的教育人生……一路耕耘,几多收获;辛勤的耕耘,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收获: 

2004年参与浙江省教学研究系统立项课题《农村中学法制教育之探究》的研究统计、分析工作,2005年6月已结题;2004年参与省立项课题《初中学生学习意志培养之探究》的研究,作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现正在撰写结题论文,将于2006年11月结题;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考单科位列全县第一;2005年所任班级中考成绩列全县第三;2005年度《透过现象看本质》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5年1月县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课件制作评比获得一等奖;2005年1月初中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2006年2月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命题大赛青年组一等奖;2006年5月由县科协团县委联办的科技节“环境与资源”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2006年度《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获县教育局教研室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2006年 8月《让情感之花盛开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获市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2006年9月全国第二届爱国百分百寻宝大行动活动中获得优秀辅导奖; 

在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收获是观念的更新。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对现代教育观、学生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切体会到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海无涯,教海无边。教学7年,所取得的荣誉不多,但是自己的进步,自己的努力是很大的。“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感受到自我的成长无疑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为了让自己能成长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素质全面的优秀教师,我始终不懈地努力着。前面的路还长,但愿我能有足够的勇气自信而坚定地走下去!凭着一颗不泯的爱心,把自己精心酿制的师爱和师情化作涓涓暖流,陪伴孩子们一起快乐的成长……正如张华教授所说的: 

“新课程—— 

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是一段说不完的话,需要我们大家分享; 

是一道解不完的题,需要我们共同研究; 

是一件做不完的事,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 




社会主义行动宣言 
?中国需要一个代表中下层阶级利益的社会组织,在现代的中国还没出现一个代表中下层阶级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迫切需要一个代表中下层阶级的利益的社会组织,只有建立这样的组织才能反映真正的中国社会的现实,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使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真正体现和反映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在现在的社会中,由于还没有一个代表中下层阶级利益的社会组织,处于中下层阶级的人民在社会中往往处于弱势和无权的状态,在现实状态中由于中下层阶级没有一个代表自己的社会组织和团体,不能在社会和国家政治中,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力量,从而摆脱弱势和无权的地位,只有建立真正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社会组织和团体,才能选出真正代表中下层人民自己利益的代表,从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员,从而使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生活,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更加民主的方向更加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方向展. 
?中国由于没有一个代表中下层阶级利益的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出现,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其子女教育问题.工作条件极端恶劣问题.还有工人下岗和再就业问题.城市居民子女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城市小商贩问题,上访问题,农村城市部分人口返贫问题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中国的农民和工人是一个分散的群体,没有能力参政和议政,没有组成一个组织和团体,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参与制定有利于农民和工人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方针'一些规则,所以只有团结起来组成一个代表农民工人利益的组织和团体,积极的参与国家政治,利用广大农民工人的力量,不断地追求政治上的民主平等,才能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不断地发展,那样人人政治上平等自由民主和经济上平等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但这样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是让社会自由发展和靠上层阶级的善心和施舍来实现的,他必须靠我们广大农民工人自己积极的广泛的参政议政来实现的,而要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拥有制定有利于农民工人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的权利;,就要在人大代表选举中选出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大代表,而且还要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占大多数,这就要有农民工人自己社会组织和团体,只有这样 才能制定有利于农民工人的国家政策方针,所以大家要行动起来建立农民工人自己的组织团体,只有行动起来才能实现这个理想,造福子孙后代,使我们的子孙享受我们制定的方针政策,让他们不仅在政治上平等,在经济上也有平等的发展权,使我们大多数人的社会主义理想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不完全是马克思所写的那样,也不是哪个学者所写的那样,它是所有的中下层人民来参与制定的社会,它是所有中下层人民意愿的体现,它是在所有中下层人民的行动中产生并实现的.它不能在我们的等待中自动实现,它不能靠政客和当权者仁慈来实现,只有靠我们大家的行动和不停的努力来实现我们心目中的社会主义,行动起来吧!每一个人,行动起来吧!农民工人,行动起来吧!每一个有社会主义理想和抱负的人,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国的复兴,为了更好的社会制度,为了农工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行动起来吧! 
美国黑人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是因为他们为自己和后代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行动了,结果美国黑人领袖小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成为一篇让所有人耳熟能详的名文."五一"劳动节的诞生,是由于世界工人的大罢工产生的,发达国家工人的每小时最低劳动报酬和八小时工作制等上升为法律法规的制度,不是执政者的施舍,而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工人的行动和抗争,才得来的.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只有行动才能真正维护我们自己的权利,要想建立一个农工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有靠我们自己.中国还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社会,所以建立以农工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农工的权利急需一个团体和组织代表,这就需要组成一个代表农工利益的团体和组织,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广大农工,为了中国,为了以农工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而奋斗,一起来建立一个团体,为农工代言,为农工的利益参政议政,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占大多数,使农工的利益,上升为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只有团结建立一个代表中下层阶级利益的的团体,才能使我们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在人大上有一席之地,才能左右国家的方针政策,建立有利于农工的法律法规,所以大家要行动起来,只有行动,才能使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坐等社会主义社会是不会实现的.世界各国有利于农民工人学生的就业政策福利政策等等的政策法规,都是世界各国农民工人学生有组织的行动和抗争得来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别国的经验,参政议政,为中国和自己的未来而奋斗.行动起来吧!中国!行动起来吧!广大农工!行动起来吧!广大人民!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为什么要继续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来塑造独立个人、焕发道德主体性的同时,也付出了比较严重的道德代价。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道德主体性的高扬,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逐利冲动所引发出来的。
这里,主体精神与人被物化为“经济人”以及相应的道德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相伴而生,这种情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的偏离。
发展市场经济之所以需要道德,是因为它在唤醒人的主体性的同时,有助于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有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等价交换、契约、效益等是经济原则,少了这些原则,市场经济无法运转。
但是,道德原则和经济原则都不能泛化,不能相互替代。试图用经济事实、经济行为来否定道德崇高、否定奉献精神,用经济原则代替道德原则、用现实的存在代替应当来进行社会的道德设计,不仅是荒唐的,而且是可怕的。它将导致人情冷漠、唯利是图,加剧人的异化,违背道德的约束和导向本质。

扩展资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我国经济生活和思想道德情况的实际,有必要对集体主义原则在具体的道德要求上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一方面,集体主义原则的最高要求是发扬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的精神,它是先进分子所力求做到的;另一方面,集体主义原则也要求人民群众做到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或至少做到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并且不断地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这样,提倡奉献精神就是集体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有人认为,“青年人赚钱的行为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甚至提出“我不赞成不赚钱的为人民服务,免费的为人民服务未必是好事”,在他们看来,“在市场经济中赚钱,不是免费服务,也不是低价服务,而是按照经济规律的服务,赚钱本身也就是一种为人民服务。”
这种把奉献精神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并以市场经济为借口而否认“无私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极端有害的。集体主义提倡奉献精神,同时,也注意到对道德高尚的人的行为的补偿。为了使这种行为能够在社会上长盛不衰,维护社会公正,集体对作出牺牲和奉献的个人的补偿则是必不可少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集体和全局完全可以对个体、局部的自我牺牲进行适当的补偿。尽管那些无私奉献、甘于自我牺牲的人,他们自己可以不计个人利益,但对他们的自我牺牲进行补偿,可以对广大群众起到社会价值的导向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社会科学网-关于集体主义原则的几个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为什么要继续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时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同时二者又存在着矛盾。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去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浅谈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生价值价值目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方向和航舵。那么怎样来进行选择呢?一般地说,每个人都有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一种是以个人利益为前提,完全围绕个人利益、个人兴趣来进行“自我设计”,来进行价值的选择。另一种则是以社会利益为目标,即以国家集体利益为标准,来考虑和进行价值目标的选择。把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上,将正当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我们之所以强调按照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需要来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价值目标,这是因为人总是具体的、现实的,他总是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一刻也离不开群众,一刻也离不开社会。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还是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同一切个人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的根本分歧之一。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着人的发展,决定着人的本质,也决定着人的价值。因此,人生价值必然表现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体现在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要求的各项事业当中。如果离开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孤立的个人是无法显示出其价值的。2.职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人哲学,也就是注重从主体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理解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即把通过实践实现主体目的的原则和方法作为自己的内容,人的本质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也就是人生。众所周知,人是自然和社会的主人,具有其他一切事物无可比拟的价值。因此,人的价值实现的途径在于劳动和创造的实践过程,其具体的主要形式有生产(工作)实践、社会生活实践、科学实验及创新实践。此外,教育活动、舞台演出、医生治病、天文观测、地质考察等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密切联系的种种活动,都是实践的形式。职业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通常又称为工作岗位。人类在劳动中产生的社会分工,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职业,人们通过职业为社会奉献劳动,并领取一定的报酬,这些报酬成为这些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职业是劳动者创造人生价值的舞台,是实现生活理想的桥梁,职业活动使理想插上了翅膀,使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职业,人们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为社会做贡献,得到社会的承认;在职业这块土壤上,人们挥洒汗水,播下智慧的种子,收获成功的果实。天道酬勤,你付出了艰辛、勤劳、勇敢、热情,有时甚至要经受挫折,做出一定的牺牲,你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越大,社会给你的回报就越高。总之,只有在职业的舞台上,才能使劳动者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不断地“超越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必不可少的因素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一个有志于有所成就的人必须知道限制和约束自己,以理性的自律来端正自己的行为,那种任其天性为所欲为的人,必然要受到他人和社会的限制和约束,甚至会受到应有的制裁。个人自律和自我约束的过程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人仅仅有“才”还远远不够,上升不到“德”的境界干不成大事业。人要充分认识到好人品是做好事的基础,进一步强化人格力量,注重品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二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是辩证的统一,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之一。人们若想不断地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利益需求的增长。就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标准,不断地从实有价值向应有价值转化,以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理想要求同步。这样,就要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冲破原有的自我局限,向着应有的理想目标前进,去追求和实现更高的价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去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有以下几点:(1)个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它们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独立地承担决策的经济风险。(2)竞争性的市场体系,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对资源配置起基础的作用。(3)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对市场运行实行导向和监控,弥补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缺陷。(4)有完备的经济法规,保证经济运行的法制化。(5)遵守国际经济交往中通行的规则和惯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从政治上说,是以共产党为领导。二者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目标。 

首先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不同公有制形式共同出资的股份制等。以往的国有制形式,与市场经济尚不完全适应,经过改革,在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更高的效益。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财产的私人所有必然导致私人资本的无限扩张和收人的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鼓励先进、提高效率、展开合理竞争,同时又不会导致两极分化。这是因为:(1)以公有制为主体,会使私人资本的膨胀受到制度的制约;(2)经济技术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3)个人天赋和劳动能力的差异毕竟是有限的,为保证社会公正,协调地区发展,政府会通过自己的调节机制和社会政策,防止收人差距的过分扩大,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合理的收人差距但又避免两极分化而最终将要实现共同富裕。这样的分配原则和经济目标,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另一个特征。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政府可以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创造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和公平的社会环境,确保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原因:第一,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以后经济运行的重心便转向资源配置问题,即如何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社会的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目的。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方式和手段。在经济运行中,市场受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发挥第一次调节作用,计划受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支配,发挥第二次调节作用,二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在经济运行层次实现了有机结合。过去人们把计划和市场人为“提升”到基本经济制度层次范畴,并将二者加以对立,因而在理论上长期找不到计划和市场的结合点,实践上丧失了资源配置的最佳形式和效率,错失了宝贵的发展良机。小平在理论上把计划和市场定位为“经济手段” , 从基本经济制度层次范畴“降位”到“经济运行”层次范畴,这无疑使社会主义在资源配置层次上成功地解决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和结合点问题。 . 
第二,强调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它成功解决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难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找到了一种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体制,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体制上的革命。 
方法:第一,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两者的区别在于(1)所有制结构上。(2)在根本目的上。(3)在宏观调控上。 
2二者的不同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而资本主义市场 则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资本主义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的。(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宏观调控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强而有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