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个人信贷业务主要风险点有哪些?我们如何防范?

2024-05-09 05:09

1. 农村信用社个人信贷业务主要风险点有哪些?我们如何防范?

1、
道德风险
(宴请、送礼、拿好处)最终被腐蚀,成交
高风险
业务。
2、信贷员不专业导致判断错误,如被
客户
欺骗,如客户夸大
收益
、隐藏负债、
行业
出现
系统性风险
等
3、
抵押物
评估过高,导致客户套现
风险
。
4、
借名贷款
导致的纠纷(甲贷款,
实际
是乙用)
5、跨区经营(如你在上海,你放给了江苏的某个人)
6、抵押物难以处置风险(商品房抵押没签第二住所证明,门面房抵押未签
抵押权
大于租赁权协议等)这些都是
公司制度
流程
。
7、贷后管理(频繁、及时、准确)不要等客户出现人生意外还不知道。

农村信用社个人信贷业务主要风险点有哪些?我们如何防范?

2. 农信风险防范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银监会适时在全国金融系统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已成为金融部门热门话题,尤其是农村信用社人多、点散、线长,风险防范更为重要。然而如何针对风险,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从人入手,强化个人思想行为监督是信合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此谈点本人粗浅的看法。
  (一)所谓行为风险是指金融部门员工在经营活动中由不规范的言行所造成的风险,不规范的行为主要包括不健康的思想行为,不严密的管理行为、错误的决策行为及随意的操作行为等。
  ——扭曲的思想行为
  1、人情面子思想。办事讲人情不讲社情;讲感情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风险;人情大于法章,面子重于事业。
  2、相互攀比思想。少数人受社会不良习性的影响,重享受轻奋斗,重索取轻奉献,重自由轻纪律。向钱看,讲排场、比阔气,比职位,比待遇,比吃穿,比挥霍。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想心思,找机会,违章法。有的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以存以贷以权谋私,贪污挪用,化公为私,侵吞公款。
  3、仆人雇佣思想。部分人因没摆正位置,存在主仆思想。一是为单位打工的想法。亦即我为你收贷收息吸存,你付给我工资报酬,你是主人我是仆人。什么工作责任、劳动质量、资金风险与已无关。二是下级为上级搞的思想。认为信用站为分社、分社为大社,大社为联社做事,故此,不少单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4、即功近利思想。即功近利思想助长部分干部职工短期行为。一是脱离实际,层层下达高指标,采取高压措施,追求高速增长,其结果是欲速而不达。二是职工为了眼前个人收入,运用不正当的经营手段,社内无序竞争,互挖墙脚,酿成新的信贷风险。三是少数信用社负责人为了突出政绩,报功不报过,报喜不报忧,隐性风险严重。
  5、畏难消极思想。认为有些风险贷款是历史形成的系他人所为,时间长、数额多,难度大,在清收问题上,持消极态度,新官不理旧债,新员不收陈贷。
  ——随意的操作行为
  1、有禁不止,有令不行。一是基层社少数人目无章法,办事随心所欲,先斩后奏或斩而不奏;二是借营销贷款之名,违规经营,假抵押、空担保、自批自贷,冒名贷款、跨地区放款、多头贷款及贷款垒大户等在少数社仍有发生。三是贷款“三查”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第一、二责任人未落实,审贷分离,责利脱钩,查处脱节;四是点收销户没到位。定性不准,清收不力,效果不佳,风险贷款数名义上减少而实际上在增加。
  2、作风飘浮,工作不深入。一是官僚衙门作风严重。习惯于上传下达,停留于一般号召,满足于层层布置。基层部分信用社工作不深入,看报表听汇报的多,亲自检查下乡摸情况少,因疏于调查研究,问题难发现,办法难制订,工作难开展,风险难防范。二是工作消极被动,务虚不务实。平时不着急,年末搞突击,存款靠“搞水”、收息靠立据、收贷靠转据,个别社资产质量越来越差。
  3、责任不明,考核不严。特别是专业间、岗位间责任不清,主要表现为:一是责任不明确,任务难落实,工作难考核。二是分工协作功能差,工作相互不衔接,大局意识淡薄4、监控不力,处理欠佳。一是人情观念过浓。对问题的发现和查处,存有“人情流一线、日后好相见”的想法,面难破、情难断、话难说、事难办、思想同化。二是问题难发现。包括日常监控、专项稽核、综合检查等,深查严追不够,问题难于暴露。三是重点不突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平时事前事中事后序时检查监督不到位。四是本位思想。知情不报,隐瞒真相,且查处不力。
  (二)信用社必须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防范要安全,加强行为规范管理,做到管理出经验,防范出成果。
  1、严格教育,引导思想行为。一是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思想品德及家庭美德教育。帮助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进行“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大讨论,激发员工社兴我兴,社衰我耻,我与信用社共存亡的高度主人翁责任感,转变工作作风,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劳动积极性,增强工作主动性。二是开展职业技能考核。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用新的金融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及管理方法来做好信用社的工作,进一步提高经营决策和管理水平,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失误,减少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三是纪律教育。组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分析金融违纪违法案例,做到学法懂法并依照法律法规及制度办事,引导自觉增强法律制度观念。
   

3. 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 详细�0�3

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管理问题] 徐宏伟 约2270 字 随着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贷款增长迅速,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不良信贷资产额和不良资产比率也直线上升。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人凭着多年的信贷工作经验,结合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现状,就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信贷风险管理的薄弱之处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自2005 年7 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先后出台了几十个关于信贷管理的制度、规范和操作方法。通过将近 4 年的不懈努力,积极化解历史包袱,大力清收不良贷款, 严格防控新增不良贷款,有效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但是,把信贷管理上升到风险管理的高度, 在县级法人单位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还是近两年的新举措。从风险管理的要求看,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信贷管理制度落实不严、内控制度不健全 一是贷前调查制度落实不严,基层信用社经常把贷前调查工作省略,将调查流于形式。这样的调查结构,只能片面注重抵押物变现这个第二还款来源,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分析不准, 重视不够。二是贷时审查与贷款审批不够严密,在实行本部经营后,虽然贷款审批权集中到县级联社,但贷审会人员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所知甚少,难免会造成决策失误。三是疏于贷后跟踪,由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单笔金额小,笔数多,一些大额贷款发放后根本无人跟踪管理,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资金使用情况不了解,一旦贷款形成风险,不能及时发现。 (二)抵押物落实不到位 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规模有限,不能全面体现农村信用社“保增长”的信贷经营政策。对设施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团贷款,通常能够帮助信用社实现贷款增量,这部分贷款多为抵押担保形式贷款。在实际操作中,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对抵押物的价值普遍存在评估偏高现象,在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不够处置抵押物时,其变现价值不足抵偿贷款本息,有的甚至还要付出昂贵的资产保全和执行费用;二是由于业务系统尚不完善,对担保人信息考察不全面,出现一人多保、交叉互保等情况;三是对抵押物的审核不全面,手续要求不规范,出现重复担保的现象,形成潜在风险。 (三)转据和以贷结息现象不能完全杜绝,形成风险隐患 由于旧的经营思维在一定范围尤其是较偏远的基层信用社还不能彻底摒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隐患较为突出:一是贷款到期转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二是以贷结息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信用社为片面完成收息任务和盈余指标,一味追求虚假利润,不顾管理制度进行以贷结息,用新的违规行为掩盖了已经暴露的信贷风险。 (四)信息反馈不准确、不全面。 由于现有业务系统在程序上的不完善,与公安部门和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没有完全对接, 所以存在借款人信息不准确不全面、借款人关联信息不存在等情况,对夫妻双方一方已有借款和不良记录的情况不了解,造成存在一户多借贷、交叉借款、跨区域借款等违规借款的出现, 致使多头借款、一户多社交叉借款现象仍然存在。 二、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信贷风险防范 (一)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真正落实国家“保增长”的经济政策,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投向上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主,提高小额贷款占比,创新支农服务水平,占领和巩固农村阵地。在大额贷款实行县级联社审批的情况下,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权仍归属于基层信用社、分社,加大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还能够避免基层信用社信贷员没事干、不作为的情况;审慎对大额贷款的投放,严格把好放贷关,防止垒大户形成贷款风险。 (二)落实制度,严格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一是全面实行贷款责任人制度。对每笔贷款的发放都落实清收责任人,做到“谁发放谁负责、谁发放谁清收”,该责任不受本人调离岗位的影响,为终身责任制;二是全面落实管理制度, 从信贷业务的受理、调查评价、审查、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档案管理整个操作流程按统一的标准操作;三是强化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真正建立审贷分离的约束机构,县联社通过风险管理部严格实行审贷分离,把信贷风险从事后认定改为预警式管理;四是严格担保抵押手续, 规范抵押物的认定与管理,化解和转移信贷风险。 (三)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和责任追究。 对近期形成的尤其是新增的不良贷款,信贷管理部门要及时将情况反映给风险管理部门, 由风险管理部门牵头,稽核部门组织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调查,按责任进行认定。现成贷款发放人及时落实清收,清收不力的情况下,工作小组及时按借款合同要及时进行资产保全或法律诉讼程序依法收贷,小组成员要按照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中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分清责任,对属于市场风险或违规操作进行定性,确定信贷主经营责任人与信贷岗位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划分,再按照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责任赔偿和行政处理,直至不良贷款执行终结完毕。同时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新老划断,采取责任清收, 逐步化解和盘活不良信贷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总而言之,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程度越深,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要求就越高,信贷风险的防范工作就越重大。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和防范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我们将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与总结,逐步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确保信贷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 详细�0�3

4. 农村信用社个人信贷业务主要风险点有哪些?我们如何防范?

1、道德风险(宴请、送礼、拿好处)最终被腐蚀,成交高风险业务。
2、信贷员不专业导致判断错误,如被客户欺骗,如客户夸大收益、隐藏负债、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等
3、抵押物评估过高,导致客户套现风险。
4、借名贷款导致的纠纷(甲贷款,实际是乙用)
5、跨区经营(如你在上海,你放给了江苏的某个人)
6、抵押物难以处置风险(商品房抵押没签第二住所证明,门面房抵押未签抵押权大于租赁权协议等)这些都是公司制度流程。
7、贷后管理(频繁、及时、准确)不要等客户出现人生意外还不知道。

5. 农信社考题,你对防范金融风险如何看待?

对症下药,是有效化解潜在的风险因素。 
 1.政府过度干预。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运作,仍然深受政府行为的影响,其中一个比较大的负面因素就是政府的过度干预。这种干预有时表现为“拉郎配”,结果1+1<2;有时是强令银行贷款输血,把银行也拖下了无底洞;有时是负责人选拔委任不民主,庸才误事。   2.银行不良债权严重。一些金融机构资不抵债,甚至濒临破产,当前虽能运转,也主要靠系统内保障和央行支持。由于负债较多,四大商业银行已不止一次被国际信贷机构调低信用评级,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形象和信誉。
  3.金融监管比较薄弱。另外金融机构缺乏宣传,缺乏与居民的沟通和完善周到的服务。总的来说,还比较幼稚。
  4.金融市场风险,如股市、期市或外汇市场风险等。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有着和韩国相似的内部隐患。
  金融风险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但不同的方面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

农信社考题,你对防范金融风险如何看待?

6. 如何防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

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宽农户小额信贷范围。经办金融机构应该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户小额信贷的用途,凡是与农户生产、生活相关的均可纳入农户小额信贷范围之内;二是设置灵活的贷款期限。经办金融机构应依据不同贷款的用途,确定不同的贷款期限,避免人为形成不良贷款;三是扩大农户小额信贷额度,满足生产经营大户的资金需求;四是逐步实现农户小额贷款利率市场化,减少政府对利率的限制,使利率至少能够充抵农户小额贷款经营机构的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
  (二)灵活运用分期还款制度和农户联保制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使用分期还款制度时,应考虑不同贷款者的特殊情况,使还款周期与贷款农户收入来源相适应,减轻农户还款的心理压力。农户联保制度和小组中心会议制度作为小额信贷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在借鉴孟加拉国经验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性实践。譬如,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大力推广并严格实施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小组中心会议制度,而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召开小组中心会议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三)建立有效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首先,加大信用等级评价的硬件投入,健全资料档案。农户资料反映要真实、全面、准确。逐项认证审查核实,并且对农户的信用档案逐步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化管理具有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特点,还可以有效防范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和工作差错造成的法律、信用风险;其次,要明确评级责任。农户的基本状况及信用反映等应由村组干部负责审查把关,并签字负责,信用等级初评由信贷员负责,避免因不负责导致的评级不准确;最后,要严格按照评级标准,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对所有农户都采用统一的标准,以确保评级客观公正,从而有效防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发生。
  (四)构建科学规范的信用评分方法。针对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的实际情况,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运用于信用卡消费信用风险评估控制中的信用评分方法,尽快构建一整套的客户信用评分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从而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风险控制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这样,经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时,便可通过计算申请贷款农户的信用总分来帮助其做出是否放贷的决定,进而有效地规避信用风险。
  (五)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农户项目的成功率是影响小额信贷安全的关键因素,而农户由于技术和信息缺乏等原因,项目成功率较低。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户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还需要更多与之配套的服务,如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这就要求小额信贷机构为农户提供低费或免费的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社会服务,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给他们以信贷支持。

7. 农信社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步伐日益加快,各种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暴露。本文拟从流动性风险的理论分析入手,考察农信社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并就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提出几点设想。 流动性风险分析 流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主要是指农信社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其二是负债的流动性,指农信社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农信社的流动性一旦出现不确定性,就会产生流动性风险。推荐阅读银行周刊:
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2012年新增信贷8万亿成业内共识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全线超5%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退休阿姨托办信用卡 被骗47万和讯网信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有的内生于农信社制度本身,有的来自于其他风险的转化,还有的来自于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成熟的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这都直接关系到农信社经营过程中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负债的筹集能力,也关系到流动性风险的可控程度。二是货币政策的影响。在社会货币总量和信用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如果农信社无法筹集到足额资金满足内外资金需求,就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三是农信社资产负债业务的期限错配因素。对农信社来说其经营的负债业务流动性相对较强,而资产业务则具有一定期限性,流动性较弱,这种期限错配的结构会引起到期日缺口,进而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现状 农信社防范流动性风险的意识薄弱。农信社长期背靠国家信誉,风险意识淡薄,尤其是长期以来承担信贷支农的政策性任务,形成了重资金投放、轻信贷管理的状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行业监管不足。央行和银监部门主要侧重于合规性稽核,对流动性风险的程度及深层次因素相对缺乏明确判断。这主要表现在,农信社的统计制度和报表主要是时点或余额概念,而央行流动性监管的基础必须是时期或流量的概念,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央行很难对农信社的风险控制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风险隐患过多。资产业务单一限制了资产的流动性。目前,农信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贷款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70%以上,作为第二储备的可随时变现的金融债券相对不足。农信社主要靠在央行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来满足流动性需求。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较低,农信社从自身利益出发,超过法定准备的备付金存款较少,应付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相对有限。 流动性风险应对 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识。由于流动性风险对农信社的支付能力和经营持续性有直接影响,是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表现,因此,农信社应努力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强化风险意识,牢固树立风险第一的思想,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建议农信社参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关做法和各国现有的监管实践经验,主动采取措施来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构建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农信社必须建立能够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系统,有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设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来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有效采集、处理相关数据,实施对资金流向、流量的变动情况的实时监控,建立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预警和应急预案等制度,明确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责,包括三会一层,风险管理部门的分工职责,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农信社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要着力于加强资产的流动性和融资来源的稳定性,遵循分散性原则,制定具体明确的资产、负债分散化政策,提升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要通过发展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多种融资方式,为农信社流动性管理拓展可操作的空间。此外,农信社还应通过主动型负债,增强负债的流动性和外部资金获取能力,同时应与央行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报告流动性状况,争取资金支持。 实施风险预警和压力测试。农信社首先要对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预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规范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确定风险警况;建立定期的流动性分析制度,包括流动性需求分析、流动性来源分析和流动性储备设计。积极引进压力测试系统,结合自身情况设定压力情景。压力测试的结果应用于流动性应急预案的制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农信社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

8. 如何防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

(一)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宽农户小额信贷范围。经办金融机构应该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户小额信贷的用途,凡是与农户生产、生活相关的均可纳入农户小额信贷范围之内;二是设置灵活的贷款期限。经办金融机构应依据不同贷款的用途,确定不同的贷款期限,避免人为形成不良贷款;三是扩大农户小额信贷额度,满足生产经营大户的资金需求;四是逐步实现农户小额贷款利率市场化,减少政府对利率的限制,使利率至少能够充抵农户小额贷款经营机构的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
(二)灵活运用分期还款制度和农户联保制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使用分期还款制度时,应考虑不同贷款者的特殊情况,使还款周期与贷款农户收入来源相适应,减轻农户还款的心理压力。农户联保制度和小组中心会议制度作为小额信贷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在借鉴孟加拉国经验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性实践。譬如,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大力推广并严格实施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小组中心会议制度,而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召开小组中心会议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三)建立有效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首先,加大信用等级评价的硬件投入,健全资料档案。农户资料反映要真实、全面、准确。逐项认证审查核实,并且对农户的信用档案逐步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化管理具有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特点,还可以有效防范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和工作差错造成的法律、信用风险;其次,要明确评级责任。农户的基本状况及信用反映等应由村组干部负责审查把关,并签字负责,信用等级初评由信贷员负责,避免因不负责导致的评级不准确;最后,要严格按照评级标准,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对所有农户都采用统一的标准,以确保评级客观公正,从而有效防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发生。
(四)构建科学规范的信用评分方法。针对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的实际情况,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运用于信用卡消费信用风险评估控制中的信用评分方法,尽快构建一整套的客户信用评分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从而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风险控制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这样,经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时,便可通过计算申请贷款农户的信用总分来帮助其做出是否放贷的决定,进而有效地规避信用风险。
(五)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农户项目的成功率是影响小额信贷安全的关键因素,而农户由于技术和信息缺乏等原因,项目成功率较低。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户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还需要更多与之配套的服务,如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这就要求小额信贷机构为农户提供低费或免费的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社会服务,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给他们以信贷支持。与此同时,其他社会各方也应该加快建立以农村经济发展为重点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