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王永庆女儿介绍

2024-05-04 20:33

1. 台湾王永庆女儿介绍

王永庆与二房生的女儿分别是:王贵云、王雪龄、王雪红。
王永庆与三房生的女儿分别是:王瑞纪(三房与第一任丈夫所生)、王瑞华、王瑞瑜、王瑞慧、王瑞容。
王永庆与外遇对象生的女儿分别是:罗雪贞、罗雪映。

台湾王永庆女儿介绍

2. 王永庆是台湾人吗?他的主要经历是什么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台湾台北人,祖籍福建安溪。生于台湾日治时期台北近郊的直潭(今属台北县新店市)、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为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1917年1月18日,王永庆出生在台北县新店,父亲是茶农王长庚。6岁时就读小学,学校距离住家10公里,每天必须徒步20公里往返。
  1932年,15岁的王永庆被父亲送到嘉义的米店当学徒,1年后,他向父亲商借200元旧台币创业。
  1942年,王永庆结束卖米的生意,利用10年的积蓄在新店老家购买50亩土地,成为一位小地主。 
  1943年,王永庆转向木材生意发展,在二次大战景气复苏下,木材生意让他赚进5000万元旧台币。
  1954年,王永庆成立福懋塑料公司,生产PVC。他曾说,禁不住一位台湾当局官员的一再怂恿,才同意开创这个事业。当时的他就像只瘦鹅,饿到“什么东西都可以吃”。王永庆在无知的情况下开始塑料事业。当时台湾当局利用美援,开始推行第一次四年经济建设计划,福懋公司就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成立。 1957年4月,福懋塑料公司开始生产,每天生产4吨PVC,随后更名为台湾塑料公司,简称台塑,由于下游的塑料料加工业者对王永庆的产品没有信心,曾经连1吨都卖不掉,庞大的库存几乎使王永庆破产。 
  1958年,王永庆成立“南亚塑料公司”直接作为台塑产品的下游加工与销售业者。
  1960年,台塑每月总产量增加到1200吨,并开始外销。
  1978年,台塑的营收业绩创下10亿美元新纪录。
  1978年12月1日,林口长庚医院开幕,为亚洲地区最大医院。 
  1980年,王永庆为解决PVC原料短缺问题,并购美国德州的一家石化公司;在他的重整下,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VC工厂。
  1983年,王永庆成立南亚电路板项目组,首度跨足电子产业。
  1986年9月30日,王永庆经13年极力争取后,“六轻计划”获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核准通过。
  1993年,台塑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VC生产业者,“南亚”成为全球最大的PVC加工业者。
  1994年,王永庆在台湾南部投资新台币90亿元成立石化专业区,年初破土动工。他不忘对大陆投资,但缩小投资规模,将投资地区分散到广东与安徽。
  2000年9月2日,台塑石化公司油品全面上市,正式供应全省加油站,成为台湾第一家民营油品制造业者。 2003年5月,台塑宣布“六轻”第四期计划启动,预计投入新台币1200亿元,“六轻”一至四期总计投入超过新台币6500亿元。
  2004年 8月1日,王永庆创办的明志技术学院改制为明志科技大学。
  2006年6月5日,王永庆指示成立台塑企业行政中心,以90岁高龄正式宣布交棒。
  2008年5月,发生四川汶川大地震,王永庆慷慨解囊1亿元人民币协助四川成都与汶川等地区的震后重建工作。
  2008年6月,福布斯公布王永庆身价68亿美元,位居台湾第二。
  2008年王永庆在美国时间10月15日上午于美国过世,享寿92岁。
  王永庆每天晨跑,不论风雨从不间断,每年在台塑集团员工运动会中亲自率领企业干部跑5000米,虽然他个人在9年前开始仅鸣枪不跑步,但留下5000米16分30秒的纪录,成绩和毅力都相当惊人

3. 台湾首富王永庆的发家史

台湾首富王永庆的发家史
                       王永庆祖籍是福建省安溪县.那里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很困难。王永庆的曾祖父因为日子过不下去,只得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台湾寻找生路,后来便定居在台湾省嘉义县的新店镇直潭里。王家几代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1917年1月8日,王永庆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苦的茶农家中。 
   王永庆刚刚学会走路,就跟着母亲出外去捡煤块和木柴,希望能换点零钱,或者供自己家烧水做饭。童年的小永庆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他俄极了,只好偷偷地摘路边的番石榴吃。家里偶尔“改善生活”,煮一些甘薯粥,他也只能分到一小碗。王永庆7岁那年,父母实在不忍心让孩子失学,取出多年积攒起来的几个铜板,把他送进乡里的学校去念书。别家的孩子第一天上学,都会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可王永庆还是平时的那一套,他穿的裤子是用面粉袋改做的,上面还印着“中美合作”的字样。他头上戴的草帽早已破了,但还得靠它挡一挡烈日风雨。他买不起书包,只能用一块破布包上几本书。他连鞋子都没有,总是赤脚在泥泞的山路上奔波! 
 
   就是这样的生活,王家也没能维持多久。小永庆9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卧病在床,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到了母亲的肩上。王永庆看到母亲日夜不停地操劳,总想多帮母亲做点事。挑水、养鸡、养鹅、放牛……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尽量多做。就这样,他勉强读到小学毕业,只得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学校。 
 
   王永庆的祖父劳苦了一辈子,最后只给孙子留下了一条教训。他对王永庆说:“种茶这一行,看来是难以为生的。就是饿不死,也吃不饱。你是读过书的人,希望你不要再困在这里,还是立志出门闯天下吧!” 
 
   15岁的王永庆,听了祖父的话,决心走出山区,去寻找一个能挣到钱的地方,帮助母亲养活一家人。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来到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县城,在一家米店里当上了小工。聪明伶俐的王永庆,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处处留心老板经营米店的窍门,学习做生意的本领。第二年,他觉得自己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了,就请求父亲帮他借了些钱做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家小小的米店。 
 
   米店新开,营业上就碰到了困难。原来,城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熟识的米店,而那些米店也总是紧紧地拴住这些老主顾。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到晚冷冷清清,没有人上门。16岁的王永庆只好一家家地走访附近的居民,好不容易,才说动一些住户同意试用他的米。为了打开销路,王永庆努力为他的新主顾做好服务工作。他主动为顾客送上门,还注意收集人家用米的情况;家里有几口人,每天大约要吃多少米……估计哪家买的米快要吃完了,他就主动把米送到那户人家。他还免费为顾客提供服务,如掏出陈米、清洗米缸等。他的米店开门早,关门晚,比其它米店每天要多营业4个小时以上,随时买随时送。有时顾客半夜里敲门,他也总是热情地把米送到顾客家中。 
 
   经过王永庆的艰苦努力,他的米店的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店家,越来越兴旺。后来,他又开了一家碾米厂,自己买进稻子碾米出售,这样不但利润高,而且米的质量也更有保证。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经济也开始发展,建筑业动得最快。王永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便抓住时机,抢先转向经营木材,结果获利颇丰。这个赤手空拳的农民的儿子,居然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 
 
   这时,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看到这一点,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 
 
   那么,该干什么好呢? 
 
   50年代初,台湾急需发展的几大行业,是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当时台湾的化学工业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是何义,可是何义到国外考察后,认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向台湾的'塑胶工业投资。出人意料的是,这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商人王永庆,却主动表示愿意投资塑胶业!消息传出,王永庆的朋友都认为王永庆是想发财想昏了头,纷纷劝他放弃这种异想天开的决定。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 
 
   其实,王永庆作出这个大胆的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铤而走险。他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虽然他对塑胶工业还是外行,但他向许多专家、学者去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过!他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王永庆没有被别人的冷嘲热讽吓倒。1954年,他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产,但果然如人们所预料的,立刻就遇到了销售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出了20吨,明显地供大于求。按照生意场上的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生产。可王永庆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这一来,连他当初争取到的合伙人,也不敢再跟着他冒险了,纷纷要求退出。精明过人的王永庆,竟敢背水一战,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了公司的全部产权,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王永庆有自己的算盘。他研究过日本的塑胶生产与销售情况,当时日本的PVC塑胶粉产量是3000吨,而日本的人口不过是台湾的10倍,所以,他相信自己产品销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 
 
   第二年,他又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塑胶工厂,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 
 
   事情的发展,证明了王永庆的计算是正确的。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销路自然打开了。台塑公司和南亚公司双双大获其利!从那以后,王永庆塑胶粉的产量持续上升,从最初的年产1200吨,发展到现在100万吨,使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 
 
   当台湾企业界一轰而上角逐于木材行业时,王永庆果断地转向了塑胶行业;可是,当他在塑胶行业站稳脚跟之后,却又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去关注他当初借以发家致富的木材行业。这一看,又让他看出了新的发财途径。 
 
   王永庆看到,由于台湾木材销路好,商家大量砍伐,可是他们要的只是树干部分,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树枝丫,都被白白地抛弃而浪费了。王永庆想,台湾的棉花产量严重不足,一直靠进口来补充,如果利用废弃在山上的树枝丫制造人造纤维,以替代天然纤维,一定会有发展前途!经过考察论证,1964年10月,王永庆开始创办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两年半以后,台南新化八卦山下矗立起了一座新型的工业城,成为当时世界首创的连贯作业的人造纤维工厂。它使大量过去被抛弃的木材废料变成了纺织纤维,既节省了外汇,又降低了成本,为台湾纤维工业发展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而台塑、南亚、台化三大企业,使王永庆在当时台湾50家大厂商中名列第三!进入90年代,王永庆的产业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包括16家人企业公司,拥有员工4万多人,股东10万人,每年的营业额高达1650万新台币! 
 
   再也没有人敢小看王永庆,连一贯以经营业绩傲视世界的日本企业家,也对王永庆衷心钦佩,把他与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电器的创始人相比,称他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王永庆的许多经营管理思想,都已成为企业家们信奉的至理名言。王永庆自己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为了对社会做更大的贡献,企业就会鼓舞斗志,继续不断地扩充事业规模,经常保持着迎接新挑战的热情,和对至善境界的追求!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也对自己严格要求!” 
 
   在生活上,身为亿万富翁的王永庆,同样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有人说,王永庆可能是世界上最节俭的亿万富翁了!他公司的一位职员,花了1000美元为王永庆的办公室更换新地毯,结果惹得王永庆很不高兴,差点大发雷霆!他对于吃的原则是“简便”,最爱吃的是家常的卤肉饭;他对于穿的原则是“整洁”,每天早上跑步穿的运动鞋,一双总要穿上好几年,而一条运动时用的毛巾据说用了近30年! 
 
   王永庆常常用“富不过三代”的古话告诫自己的子女,要他们自己创业,不要依赖上辈的基业而坐享其成。他的儿子王文祥17岁考入英国伦敦帝国大学,24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国外找了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苦干了3年。后来回到自己家的企业中,王永庆同样要求他从最基层干起,经过课长、组长、厂长、副经理的逐级锻炼,数年之后,才让他担任一个部门的负责人。王永庆最疼爱的女儿王雪龄结婚,他陪送的嫁妆,除了一张无限期提供学习费用的凭据外,就是一把刮胡子刀,好让女儿自己替丈夫刮胡子!王雪龄的婚礼比一般老百姓家的还简单,连她手上的新娘捧花,也是跑到许多花店比较后才选购的最便宜的一种! 
 
   当然,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王永庆从不小气。他曾一次就捐助2.5亿美元巨款给一家医院! 
 
   1988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报道,在全世界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豪中,王永庆以40亿美元居第16位!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他的奋斗历程传遍了全世界          ;

台湾首富王永庆的发家史

4. 台湾富商王永庆有多少子孙

王永庆有9个子女:
二房——长子 王文洋、次子王文祥、长女王贵云、次女王雪龄以及三女王雪红。

三房——大女儿王瑞华、二女王瑞瑜、三女王瑞慧以及么女王瑞容。


5. 台湾首富王永庆死亡时间

2008年10月11日,因非常担忧金融风暴对台塑企业获利上所产生的冲击,偕同三房夫人李宝珠与女儿王瑞华前往美国视察公司生产线,在美国东部时间10月15日早上王永庆在纽泽西短丘市(Short Hills)的家里被发现一睡不醒,送往附近圣巴拿伯医院抢救无效,院方於上午9时38分宣告王永庆不治。
王永庆的告别式於2008年11月8日举行。由于忙於公司事务,无暇宗教信仰,因此王永庆的告别式当日并不以宗教仪式展现,而是简单隆重之追思、鞠躬、与祭文朗诵,悼念王永庆艰辛创业的一生。
王永庆最後於2009年7月正式下葬泰山区长永纪念福园。
【长永纪念福园位于台塑集团工厂附近】


台湾首富王永庆死亡时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