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性质及主要目的,详解

2024-04-30 23:36

1. 洋务运动的性质及主要目的,详解


洋务运动的性质及主要目的,详解

2. 简述洋务运动的作用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传统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都受到很大冲击,商人、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西学”成为中国求强求富的学问。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3. 洋务运动的性质特点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一次尝试或努力。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它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和民营企业,兴办了近代的学堂,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他的失败说明了,企图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器物技能以求强求富,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洋务运动的性质特点

4. 洋务运动的性质及目的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3.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5. 简述洋务运动的意义

1.主观目的具有发动性;想西方学习具有根本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告终. 
2.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A.军事上:促进了中国国防近代化,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抵御外来的力量. 
B.经济上:开始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山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思想上:开始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简述洋务运动的意义

6. 洋务运动的概念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的封建统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他们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洋力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在中央,不久前成立的总理衙门办事大臣,恭亲王奕欣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

7. 洋务运动的代表有哪些

  洋务派近代初期多以军用企业为主,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后期又以人才为主,如兴办各种学堂.
  广州的多以学堂为主,有广州的水师学堂,广州水陆师学堂,还办有商务学堂、西学馆、医务学堂、矿务学堂等等
  洋务运动的失败 19世纪70、80年代,是洋务运动兴旺发达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产生,新式海军、防御工事的建设初见成效,新式人才的培养也提到议事日程。所有这些,都使中国在艰难曲折中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洋务运动发展到80年代,随着洋务事业的开展和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传入,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具有倾向资本主义的早期改良主义社会思潮。王韬、郑观应等就是这一思潮的佼佼者。他们把东西方各国的君主专制、民主共和、君民共主三者加以比较研究,认为君主立宪的民主制最适合于中国,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的要求。

  然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要用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即用科学技术为手段,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洋务派官僚不愿也不敢提出把专制制度改革为民主的政治制度的要求。正是由于洋务运动本身既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可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浸蚀,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1894年(光绪二十年)清政府在中日战斗中战败和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证明了富强未能达到,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的代表有哪些

8. 简述洋务运动的影响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他们冲破顽固派的阻挠,掀起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目标,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和 生产技术,制造枪炮船舰,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这些企业的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但它采用机器生产,实行雇佣制。
70年代开始,洋务派又以求富为目的,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在举办近代工业的同时,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
此外,洋务派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他们还创办了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学堂,并派人出国留学。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