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八极拳的特点

2024-05-05 18:45

1. 霍氏八极拳的特点

霍氏八极拳的形成是几代成名人物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自李书文开始,就结合自己一生习武之心得,摈弃了一些花法和不必要的重复套路,保留了罗疃八极拳的基本内容和古朴、实用之风格。到了霍殿阁又根据李书文一生所惯用的手法,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把八极拳散手中的招法,组编成更具使用价值的“应手拳”,并广传弟子,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拳术体系,使霍氏八极拳在拳术内容、练法、功法、用法和风格上有其独特的风貌。 霍氏八极拳在内容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武术主要的练习方式,既简炼明了,又系统完整,各个内容在练法上不尽相同,在具体要求上也各有侧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说若增之则多余,若减之则不足。拳术套路上每一套都极为精练,在练法、要求上,作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但又互相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所加之劈挂掌则取其猛劈硬挂、放长击远、溜肩甩臂的特点,与八极拳的硬打硬开、形长节短、刚猛暴烈的特点,相辅相成,更是佳偶天成,相得益彰。器械则是以六合大枪为主,其它器械为辅,长短、软硬兼而有之,所有器械皆以实战为主,不尚花法。八极门的六合大枪有其独特的练法和用法,历史上吴钟、李书文、霍殿阁都以枪术闻名于中华武林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功法上,既有内功修炼之法,又有功力研习之术,练掌、练拳、练爪、练指、练臂、练腿、练足及全身的功法应有尽有,但又不繁琐,每一功法都极为精练且有其独到之处。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能够达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功法的准备动作,除一般的压腿、溜腿功夫之外,又有溜穴、悠(揉)裆、鹞子穿林等方法,还有一套专门活动腰腿四肢的拳术“溜腿架”。“金刚八式”既是基本动作操练法,又是单操手法,既可筑其根基、练其劲力,又简便实用、变化叠出。“八极小架”是奠定基础的套路,通过练习不但可掌握正确的姿势和要领,又能作为内功修炼之法,其套路虽短但练法多样、作用强大。“八极拳”是本门中的主要拳术,即可一人单练,又可双人对练,通过八极拳练习进一步体会动作要领及技击含义,而八极拳对练又不同于其它套路对练表演,八极拳的对练不是表演给人看的,主要作用是两个人摽功夫,要在熟练的基础上,拆解招法,体会应用时的变化,为实战作准备。“六大开”是单操手法,也是六种实战应用的要领,“顶、抱、单、提、挎、缠”六字是应用的要诀,既是开门进招六种方法的原则,也有与之相对应的六种招法,即顶肘、抱肘、单阳打、提肘、挎打、大双缠,再加上霸王折江和朝阳手则称为“八大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霍氏八大开”,而所谓“八大招”则含于“八大开”“金刚八式”之中,“八大开”又是霍殿阁先生“应手拳”的主要技击手法。(以上各项内容将在“八极武院-技术讲座”栏目中分别进行专题讲解) 八极拳内功修炼之法主要是对《三经》的习练,所谓《三经》也就是《易筋经》、《易骨经》、《易髓经》,此《三经》为李书文所传,是八极拳高深的内功修炼法,经法和内容皆与其它《易筋经》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内容上更是截然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与拳术结合得更加紧密,因此就具有更强的实战应用价值。修炼《三经》可使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康健。因而在健身、强体、长力、增功等方面都有其特殊功效。其中《易筋经》一共有八趟,每趟约二十几个动作,练习时要上中下三盘贯通,调整呼吸,练时动作缓慢,难度很大,每趟练习约需二十分钟以上,是一套与调息之法相结合的拳法。在实用功法上有练拳功的打弓之法,练掌功的掌板、踏板、铁砂掌、煽球等功法,练指力的金刚指功法,练腿臂及全身功力的桩功,练指腕臂而兼练全身功力的刁球功法,练抗击打能力的靠山背功法等等。这些都是与内功修炼相结合的,练时要求内调外练,循序渐进,使功力自然增长,时日愈久,功力愈大。由于符合人的生理发展、新陈代谢规律,能够激发人体内部的潜能,只要持之以恒,功力就会不断增加,习练者也就趣味愈浓,达到超于常人想象的功力也并非难事了。 霍氏八极拳的步型以马步为主,还有:半马步(四六步)、弓步、跪步、虚步、并步等,其中半马步使用的比较多,而各种步型又多是由马步变化而来。步法有:拥搓步(闯步)、跺碾步、箭步、喜鹊步、上步、退步、行步等,练习和使用时讲的是脚不离地,腿法也讲究高不过膝,认为足离地为空,踏偏为空,身歪为空,空则脚下不实不稳,一动即跌。下盘是整个拳术的根基,劲力的源泉,为了稳固下盘,八极拳跺脚动作比较多,这是为了使脚下生根,稳固下盘,有助发力。在练习时与发力和气法相配合,使之协调一致,气力相合,再加上其它腿足功的练习,达到腿足根基稳如泰山之效果。霍氏八极拳手法细腻,讲究寸接、寸吐露,拳式看似简朴,但手法精细,皆暗藏于招法之中。仅以掌法为例就可见一斑,八极拳中掌法较多,讲的是出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膝,刚中含柔,柔内生刚,与人交手较技时沾身吐力,力注掌根,发劲要急,变式要快,掌打督透力,掌法微变既可破解敌之变化。八极拳的擒拿术以小缠为基础,通过练习掌握其分筋措骨之方法原理和细微的手法变化,然后以小缠之原理应用到其它擒拿术之中,则有触类旁通之功效。仅小缠之技便达到拿其一点而制其全身的效果,小缠手法变化巧妙,可随敌之变而变,使对手巨痛难忍,全身失去抵抗能力,一但手法到位鲜见破解之法。 八极拳的劲法以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为主,与其它拳种的劲力有很大差别,这是八极拳区别与其它拳种的根本之所在。八极拳的劲法在练习方式上有明劲暗劲之别,练习时要明劲暗劲相结合,根据不同需要调整明暗劲之间的关系和所占的比例,达到刚柔相济的程度。练“沉坠劲”要使身体各部位节节放松,向下沉坠,内气向下沉贯于丹田,再由脚心的涌泉穴发出,使四肢百骸皆有沉垂下坠之感,从而使身体稳固而屹立如山。“十字劲”又称四面劲,要求:头顶青天,脚扎黄泉,两肘(手)两头按。实际上就是将沉坠劲中所凝聚的劲力,以身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出,并达八方极远之意。“缠丝劲”是将十字劲转绕回环、滚攒撑裹而出来的劲,要使这个劲流走周循,贯通全身,连绵不断,随遇而出,应感而发。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各劲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在不同情况下就会体现出各自不同的作用。八极拳讲“六合”发力,在练习时首先要达到“外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即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挎合,达到此三合算是一小成功夫。继而追求“内三合”之效果,即是:眼与心合(心与意合),心与气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其中气与力合是内外相合的关键,八极拳中的擤气发声就是气力相合、内外相合的一种主要方法和途径,要把丹田积蓄之气在发力时由肢体梢端发出,将浮气、废气由口鼻排出,发力同时又使体内充满真气,并向四面八方膨胀辐射。 霍氏八极拳的动作简朴,内容精练,不讲花法,不图美观。对初学者来说动作简朴、易学易练;对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技法精微、奥妙无穷;对有志武学的人来说体系完整、哲理幽深。然而,霍氏八极拳虽然动作简朴,但要是真正练起来却很吃功夫,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要把劲打合,动作干净利落,则非假以时日不可,老拳师们常说:“八极拳一看就会,一练就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练习应该由量变而达到质变才是正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简单动作里的丰富内涵,才能发现简朴动作中深藏的奥秘。八极拳的技艺是经过浓缩提炼出来的精华,每个动作可以拆开用,一拆二,二拆四,八八六十四手,每个动作在练习时取中式,用时可随敌势而衍变,依其原则而变化。 :遛腿架、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接拳、应手拳、八极劈挂掌等。 :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开)、八极徒手、八极散手 :《达摩老祖易筋经》、《易骨经》、《易髓经》、桩功、八极气功(基功)等。 :六合大枪、行者棒、夜战九门十三刀、纯阳剑等。 :打弓(拳功操练法)、掌板(掌功操练法)、桩功(综合训练法,包括:楼桩、靠桩、进桩、踢桩等)、球功(综合训练法,包括:刁球、吸球、扇球等)、拉弓法、打砂袋、铁砂掌、靠山背、金刚指等。 :督大杆子、滑大杆子、对扎大枪、大枪套、对劈刀、对劈剑等

霍氏八极拳的特点

2. 霍氏八极拳的拳法内功

夫气,以心为体,以气为用。气有练气与养气之分,二者虽同出一源,但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别:养气之学,以道为归宿,以义为宗法;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为主旨。老子云:“专气致柔。”孟子曰:“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拳法有:“极柔软而后极坚刚:“故练气以刚而柔为极致。古人有“百练刚化为绕指柔也”一说,此语若形容练气之妙,最为近似。《易筋经》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由胎票而受之。其筋者,有筋弛者,有筋挛者,有筋磨者,有筋弱者,有筋壮者,有筋舒者,有筋劲者,有筋和者,有筋宏者,种种不一,悉由胎禀。若其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故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此则练气之说,所以有补于武术也。壮内以助其外,筋既绵泥可成钻石。然此等功夫,非细放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火候(用功分量程度)年岁,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微验。《易筋经》之运掌之法,即于运使之中,隐寓练气之法。内功言说有二:一曰养气,二曰练气:养者,涵养培养之意;练者,锻炼运使之意。一近于精神方面,一近于体魄方面,孟子所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者。”此养气之说。拳术需尚勇敢,戒浮躁,超脱于生死恐怖之域,则大敌当前,枪战在后,心不为动,气不为馁,诚所谓泰山倒吾侧,东海倾吾前,心境本泰然,处之若平素矣。每见沉心求道之士,平日养气之言,不离于口,静悟之旨,怀之在心,一旦临以稍可惊愕之事,则面目改观,手足失措,神魄摇荡失舍。如是而求静以御敌,夏乎其难,其高尚者且若是,至于浮动轻躁者,其心气之易摇易乱,更不待言,此养气之所以难言也。盖培养中气而后元气充足,善涵养而后性气不动,性气不动而后神清,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如是始可制敌命中,故拳术于养气尤为不可缓也。故孟子养气之学,丹家修炼之术,一乃圣学之关键,一为法外之别传,均非逛尔拳术所能尽,可不赘述。《易筋经》云,守中(气)绝妄(念)而已,其言曰:“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胸怀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守中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勾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镇其意驰。四肢不动,一念真心,先存想其中道,继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守斯乃合式,其所谓养气,实不过积气耳。其所谓中,就生理而言,心官之下,脐窝之上,古人名曰“黄庭”即胃之部分也。惟其积气,究为后天之气,至前言之中气,系就全身之中而言,脐下气海处是也,为先天真气所藏之处,人当于行住坐卧,无时不以己之精神,注意此处并常行呼吸,使横膈上下若风箱之鼓吹,久之丹田气暖,息息归根,不惟元气充足,而且心神镇定,遇事不乱,自得百养之效矣。霍氏八极拳术之中,都把八极小架、金刚八式做为八极拳术之本,以八极拳为母,以八极对接和“六大开”拳为艺,以八极三经为高深的根基,以《达摩老祖易筋经》为源泉。修炼《易髓经》能达到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的效果。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康健,颜色如桃,成仙不远矣:此则《易筋经>之精华,乃习武者欲达上乘所必习之法。《易骨经》乃根据人之骨路的重要作用所成之法。人的一切起居,全凭所支撑,好似万丈高楼之框架,人骨不强则寿必短矣:骨不但支撑人的起居,还是人体各条经络、穴道的主要桥梁和通道。要想武功超凡入圣,没有好的骨架是不行的。这里所说的骨架,不是人的直观所能见到的某某人魁梧、某某人瘦小等等,而是内含之骨架。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就很有道理。只有骨强,才能为武功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霍氏八极拳的简介

霍氏八极拳源于罗瞳八极拳,早在清乾隆年间,罗瞳人张克明和李大钟自吴得八极门武功及六合大枪之术。此二人武艺精湛,技艺高超,在武术界名闻遐尔,二人授徒传艺,使八极拳在罗瞳得以广泛传播,而历代名人辈出,武林轶事更是层出不穷,在中华武林影响极著。张克明之徒黄四海曾以高超武艺荣立战功,获六品顶戴。到了同治年间,河北省沧县王南良村(今属盐山县)出现了一名武林奇人李书文。李自幼随黄四海习艺,又得师祖张克明的精心指点,技艺精湛,一时间无有出其右者。他重招势,轻套路,特别反对花法套子,删繁就简,还八极拳以古朴、简捷、实用之风貌。他主张八极、劈挂应兼而习之,因此他所传授的八极拳都参以一套劈挂掌,拳谚“八极参劈挂,神鬼都不怕”即由此而得。李书文是罗瞳八极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身材短小瘠瘦,貌不惊人,却功力奇大,交手以招狠手重著称,其武功令人叹为观止。最精之艺为大枪之术,其喜枪入魔,人称“枪痴”,武术界尊之为“神枪李”。其徒也多以八极拳闻名于世,但传艺很严,拳械皆精者以大弟子霍殿阁为著。霍殿阁自幼酷爱武术,曾随一李姓拳师学拳,十七岁时拜李书文为师,苦练八极拳、六合大枪一十二载。艺成,随李书文行走江湖,在比武中积累了丰富的临阵经验,使技艺更为精湛。初时师徒在天津一带活动,并在天津建国道、中心公园教徒,后被奉系黑龙江省驻军第一师师长许兰州聘为军官学校武术教官,随军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教授八极拳术。在这段时间里,传授武功的任务便由霍殿阁负责,而且教授了一大批弟子,又屡次与人交手较技,但总是赢人不伤人,又能扶危济困,行侠仗义,很快在东北侠名远播。1924年,奉军人关后,霍殿阁随许兰州来到天津,乃携侄霍庆云盘桓于许兰州、李景林(直隶督办)等处,传功授艺。1926年在许兰州公馆,霍殿阁根据李书文一生交手时惯用的技法,择其精华,又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组编了实用价值很高的“应手拳”,又将原来的“六大开”加上霸王折江和朝阳手,成为霍氏独有的“八大开”。在此期间,霍殿阁结识了来自武当山的高仙云道长,从他那里吸收了“板功”和“球功”等功法,充实了霍氏八极拳的内容,并广传弟子。不久,霍殿阁便以精湛的武技、高尚的武德而名噪津门。1928年,潜居在天津日本租界张园的溥仪,对两个日本保镖心存芥蒂,又想效仿祖上做个“功夫皇帝”,便提出要请中国武师,日本人要求必须比武招聘。经许兰州、商衍瀛(清末翰林)二人介绍,霍氏叔侄前去应试。霍殿阁仅以二指神功很轻松地战胜日本武士工藤,霍庆云则一招猛虎钻档举起日本武士出口岩田。溥仪大喜,聘任霍殿阁为自己的武术教师,任霍庆云为御前侍卫。1932年,溥仪来到长春(当时叫新京),做了“满州国”的傀儡皇帝,霍殿阁随之到了宫内府,并以霍家弟子为骨干组成“护军”,保卫溥仪的安全。霍殿阁除在伪皇宫内教授溥仪、溥俭及皇后等人习武,同时又在宫外开场授徒。霍庆云作为御前侍卫,统领护军中的霍家弟子。由于霍殿阁宫内事务繁忙,加之身居高位,传授霍家弟子武功之重任便由霍庆云承担了,这也是武术界不成文的规矩。两年后,沈阳戳脚翻子名家“铁胳膊”周馨武(霍殿阁之义兄)也来到长春,投奔霍殿阁。霍殿阁帮助其在三马路开场收徒,使之能够维持生活,并派霍庆云协助周馨武,专授八极拳,这样三马路就成了霍家八极拳的又一个传播站。霍庆云从此往来于皇宫内外及三马路“把式房”,培养了一大批弟子。1937年6月30日,护军中的部分霍家弟子到大同公园游玩,与日军发生冲突,打伤了一名日本关东军上校和几十名日本兵:日本关东军极为恼火,以“反满抗日”的罪名,捕杀霍门弟子,整编护军,霍庆云被逼到奉天(今沈阳)故宫避难:霍殿阎本人也被排挤出宫内府。气结成疾,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942年初秋含恨辞世,时年57岁。霍殿阁人虽逝去.但他一生广收弟子,精心授艺,门徒不计其数,具有霍家风格特点的八极拳早已广泛流传于世。他一生不畏强暴、行侠仗义的高尚品德和动人故事也永远留在了人间:20世纪八十年代长春电视台拍摄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剐《康德第一保漂传奇》就是叙述霍殿阁的生平事迹的。霍殿阁去世后,霍氏八极门的重担白然落在了霍庆云的肩上:霍庆云是霍殿阁的亲侄,因幼年丧母,当时雷殿阁有女无子,便过继庆云为子,带在身边。其秉性纯朴,且酷爱武技,练功扎实刻苦,深受叔父和李书文的宠爱,指点尤为精心。1921年,霍庆云随叔父到天津,使他在少年时就接触了很多武林名人,耳懦目染,武功更为精进,且深得技击窍要:当时的直隶督办李景林深爱霍庆云,征得霍殿阁同意收庆云为门面弟子,并呢称其为“霍黑”,以后凡有武林高手来访,李即让“霍黑”动手:到18岁时,霍庆云就战胜了几个著名拳师,小小年纪已经名满津门了.待到打败日本武士,做了溥仪的御前侍卫,比武的事更是屡有发生,曾先后与蒙古王爷的摔跤手、日本武士多次较量,由于技艺高超、功底深厚,不管对方提出什么比武方式,总是稳操胜券。霍庆云随溥仪来到长春后,便承担起了教授霍家弟子习武的责任,后来又被霍殿阁派去帮助周肇武教授八极拳,师弟们与他感情至深,亲切地称他为“黑哥”。1942年未,霍家弟子杨斌在长春东站慈善堂创办练功房馆,邀霍庆云去辅导,一方面广收门徒传授八极技艺,同时又为霍家弟子研习拳技创造了条件。长春光复后(1946年),曲一心(霍殿阁之徒,当时公主岭法院院长)在公主岭创办了国术馆,邀请霍庆云任总教练,教练还有高理和等,前后培养了近百名学员。1950年,霍殿阁之徒赵炳南发起成立了长春市武术研究会,由霍庆云任主席,赵炳南任副主席,推动了八极拳在吉林省的普及和提高。霍庆云又往来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等地,教授了数百名学生。1987年10月27日,霍庆云病逝,享年82岁。霍殿阁到长春时,霍氏八极拳在习练内容、步骤、风格、特点上都已基本定型,其传播已经遍及东北三省,后来又经过霍庆云及众多弟子们的努力,形成了以长春为中心,遍布东北三省的局面。因而,武术界称东北八极拳为霍氏八极拳。霍式八极拳仍然活跃在中国武术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和标杆存继着,虽然其传人已非专职武师,但影响力依然不俗。 霍殿阁的弟子有四种类型,一是早期亲自教授的;二是后期霍庆云代为传授的;三是周馨武的弟子,霍庆云教授的,因为练的是霍氏八极拳,后来有一部分列到霍殿阁门下的;四是慕霍殿阁之名虽认师而末习艺的。到目前为止,霍殿阁亲传弟子多已辞世,健在者较少。霍殿阁有两女两子,长子霍青锋,次子霍青山;霍庆云有子女两子,长子霍文伯,次子霍文学。此四人得自家传,是霍氏八极拳的主要传人,家族中称为“老哥俩,小哥俩”。霍殿阁中年得子,对霍青锋、霍青山视为掌上明珠,疼爱备至,自幼便悉心教诲,授以衣钵。二人既得家传武功,又读书习文,且多才多艺,经过多年研习和揣摩,对霍氏八极拳的领悟自有独到之处,霍殿阁辞世后,兄弟二人相继返归故里。解放后,分别在家乡沧州小集学校任教,同时继续研习家传武功。 (1938年生),现居天津市。其家学渊源自不必细言,更可贵学识渊溥,文武兼备,且将先人口授秘传之精义,诉诸笔端,又使霍氏八极拳更上一层楼。长春的霍氏八极拳经历代相传,自然是月显日彰,其技艺传播之广,影响之巨,为世人所瞩目。沈阳则是霍氏早期传艺之地,又有尹庆和及其弟子们的不懈努力,且由其徒王国强发起成立了辽宁省八极拳研究会,实为国内之首举,即使霍氏八极拳发扬光大,又团结了各支同门,其发展势头甚为喜大。而公主岭既有霍庆云、曲一心奠定之基础,又有霍青山之坐镇授业,霍氏后人的鼎力相扶,加之弟子们的探索精神,也每有研究之成果问世,自又开辟了霍氏八极拳的又一片广阔天地。在日本,松田隆智和潮田强先生是霍氏八极拳的主要推动者,且在东京成立了研修会,自又在异国他乡树一典范。

霍氏八极拳的简介

4. 霍氏八极拳的艺术价值?

   
     霍殿阁霍氏八极拳是指清朝末代皇帝的武师霍殿阁所传授的八极门武功,其技艺是几代成名人物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既包含了罗瞳八极拳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精华,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霍氏八极拳主要在东北三省及天津、河北等地流传,且在海外流传日广,影响日著,并以系统完整、训练有序、简捷朴实、技术性强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喜爱。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 
      
     一、霍氏八极拳的文化性 
     从霍氏八极拳的理论体系可看出,该拳不仅“起于易、成于医、附于兵、扬于艺”,更是将儒、道、释三教合一,用独特人的人体文化符号,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元”,其严密的哲学思想、系统的技术理论、完整的训练体系在具备御敌强身、修身悟道等一系列神奇功效的同时,还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医疗、宗教等社会活动紧密相连,互相渗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显著象征,是研究我国文化人类学和社会行为学的丰富宝库。霍氏八极拳的文化性,使其具有丰厚的艺术底蕴和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二、霍氏八极拳的思想性 
     霍氏八极拳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古训云“学得惊人艺,卖于帝王家”和不得卖艺求生的门规,体现了“忠”和“善”的思想,皇帝武师霍殿阁更是把八极拳的思想发挥至极致,常学岳飞“精忠报国”并身体力行而成为一代英豪,从《霍氏八极们习练者须知》和《霍家弟子门内之规范》不难看出,其思想性已从独善其身升华到报效国家、振兴民族,这使霍氏八极拳成为艺术上的常青树。   
  
     
     三、霍氏八极拳的文物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霍氏八极拳,是依附于人体以师徒传承的方式储存的活文物,其具备文物的基本特征:是历史的产物;在现今真传者很少;失传后无法复制;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高超的技艺;可以考证其源流。这种文物性,使霍氏八极拳具有极高的储存、收藏、鉴赏、考证的艺术价值,堪称艺术中的珍品。 
     四、霍氏八极拳的创造性 
     李书文、霍殿阁两位大师,之所以成为八极拳的集大成者,就是因为他们对八极拳创造性的贡献,创造不是简单的改造,而是在遵循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繁就简,使其更突出武术的本质而升华,这种质的飞跃,是任何艺术品创造的必然阶段和最高境界,也正是这种创造性,才使我们在今天能欣赏到霍氏八极拳的艺术神韵。 
     五、霍氏八极拳的传奇性 
     我国任何传统技艺都富有传奇性,有行业的传奇性代表人物,霍氏八极拳也不例外,李书文是武术史上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霍殿阁、霍庆云二人更是以忠心烈胆著称,不仅屡次挫败日本人的挑衅,大长中国人的威风,还积极资助东北抗日联军,其传人有的成为著名抗日将领,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英雄故事,霍氏堪称民族之英雄、国人之骄傲,这种传奇的艺术性,可以为任何艺术作品提供充足的养分。 
     六、霍氏八极拳的美学性 
     霍氏八极拳具有传统的美学性,它把儒家思想、道家理念、佛家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拳中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展现出中国传统之美学,看李树栋先生的表演,仅怀抱婴儿一式,头顶青天,脚踏两川,肘撑人间,擤气如天籁之声,发力如惊雷若现,绝!巧!妙!美!气、韵、神、骨、肉,如雕塑般凝固的艺术,真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是一种自然全美的境界,让人回味无穷。此等美的享受,正是艺术中的绝品。 
     霍氏八极拳,不仅是高超的武功,更是绝世的艺术品,但愿苍天不负有心人,此艺长留在人间! 

5. 霍氏八极拳的简介

      霍殿阁霍氏八极拳是指清朝末代皇帝的武师霍殿阁所传授的八极门武功,其技艺是几代成名人物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既包含了罗瞳八极拳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精华,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霍氏八极拳主要在东北三省及天津、河北等地流传,且在海外流传日广,影响日著,并以系统完整、训练有序、简捷朴实、技术性强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喜爱。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霍氏八极拳的简介。
          霍氏八极拳源流 
         霍氏八极拳源于罗瞳八极拳,早在清乾隆年间,罗瞳人张克明和李大钟自吴家得八极门武功及六合大枪之术。此二人武艺精湛,技艺高超,在武术界名闻遐尔,二人授徒传艺,使八极拳在罗瞳得以广泛传播,且历代名人辈出,武林轶事更是层出不穷,在中华武林影响极著。
         张克明之徒黄四海曾以高超武艺荣立战功,获六品顶戴。到了同治年间,河北省沧县王南良村(今属盐山县)出现了一名武林奇人李书文。李白幼随黄四海习艺,又得师祖张克明的精心指点,技艺精湛,一时间无有出其右者。他重招势,轻套路,特别反对花法套子,删繁就简,还八极拳以古朴、简捷、实用之风貌。他主张八极、劈挂应兼而习之,因此他所传授的八极拳都参以一套劈挂掌,拳谚“八极参劈挂,神鬼都不怕”即由此而得。李书文是罗瞳八极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身材短小瘠瘦,貌不惊人,却功力奇大,交手以招狠手重著称,其武功令人叹为观止。最精之艺为大枪之术,其喜枪入魔,人称“枪痴”,武术界尊之为“神枪李”。其徒也多以八极拳闻名于世,但传艺很严,拳械皆精者以大弟子霍殿阁为著。
         霍殿阁自幼酷爱武术,曾随一李姓拳师学拳,十七岁时拜李书文为师,苦练八极拳、六合大枪一十二载。艺成,随李书文行走江湖,在比武中积累了丰富的临阵经验,使技艺更为精湛。初时师徒在天津一带活动,并在天津建国道、中心公园教徒,后被奉系黑龙江省驻军第一师师长许兰州聘为军官学校武术教官,随军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教授八极拳术。在这段时间里,传授武功的任务便由霍殿阁负责,而且教授了一大批弟子,又屡次与人交手较技,但总是赢人不伤人,又能扶危济困,行侠仗义,很快在东北侠名远播。
         1924年,奉军人关后,霍殿阁随许兰州来到天津,乃携侄霍庆云盘桓于许兰州、李景林(直隶督办)等处,传功授艺。1926年在许兰州公馆,霍殿阁根据李书文一生交手时惯用的技法,择其精华,又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组编了实用价值很高的“应手拳”,又将原来的“六大开”加上霸王折江和朝阳手,成为霍氏独有的“八大开”。在此期间,霍殿阁结识了来自武当山的高仙云道长,从他那里吸收了“板功”和“球功”等功法,充实了霍氏八极拳的内容,并广传弟子。不久,霍殿阁便以精湛的武技、高尚的武德而名噪津门。      
         
         1928年,潜居在天津日本租界张园的溥仪,对两个日本保镖心存芥蒂,又想效仿祖上做个“功夫皇帝”,便提出要请中国武师,日本人要求必须比武招聘。经许兰州、商衍瀛(清末翰林)二人介绍,霍氏叔侄前去应试。霍殿阁仅以二指神功很轻松地战胜日本武士工藤,霍庆云则一招猛虎钻档举起日本武士出口岩田。溥仪大喜,聘任霍殿阁为自己的武术教师,任霍庆云为御前侍卫。
         1932年,溥仪来到长春(当时叫新京),做了“满州国”的傀儡皇帝,霍殿阁随之到了宫内府,并以霍家弟子为骨干组成“护军”,保卫溥仪的安全。霍殿阁除在伪皇宫内教授溥仪、溥俭及皇后等人习武,同时又在宫外开场授徒。霍庆云作为御前侍卫,统领护军中的霍家弟子。由于霍殿阁宫内事务繁忙,加之身居高位,传授霍家弟子武功之重任便由霍庆云承担了,这也是武术界不成文的规矩。
         两年后,沈阳戳脚翻子名家“铁胳膊”周馨武(霍殿阁之义兄)也来到长春,投奔霍殿阁。霍殿阁帮助其在三马路开场收徒,使之能够维持生活,并派霍庆云协助周馨武,专授八极拳,这样三马路就成了霍家八极拳的又一个传播站。霍庆云从此往来于皇宫内外及三马路“把式房”,培养了一大批弟子。
         1937年6月30日,护军中的部分霍家弟子到大同公园游玩,与日军发生冲突,打伤了一名日本关东军上校和几十名日本兵:日本关东军极为恼火,以“反满抗日”的罪名,捕杀霍门弟子,整编护军,霍庆云被逼到奉天(今沈阳)故宫避难:霍殿阎本人也被排挤出宫内府。气结成疾,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942年初秋含恨辞世,时年57岁。
         霍殿阁人虽逝去.但他一生广收弟子,精心授艺,门徒不计其数,具有霍家风格特点的八极拳早已广泛流传于世。他一生不畏强暴、行侠仗义的高尚品德和动人故事也永远留在了人间:20世纪八十年代长春电视台拍摄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剐《康德第一保漂传奇》就是叙述霍殿阁的生平事迹的。
         霍殿阁去世后,霍氏八极门的重担白然落在了霍庆云的肩上:霍庆云是霍殿阁的亲侄,因幼年丧母,当时雷殿阁有女无子,便过继庆云为子,带在身边。其秉性纯朴,且酷爱武技,练功扎实刻苦,深受叔父和李书文的宠爱,指点尤为精心。1921年,霍庆云随叔父到天津,使他在少年时就接触了很多武林名人,耳懦目染,武功更为精进,且深得技击窍要:当时的直隶督办李景林深爱霍庆云,征得霍殿阁同意收庆云为门面弟子,并呢称其为“霍黑”,以后凡有武林高手来访,李即让“霍黑”动手:到18岁时,霍庆云就战胜了几个著名拳师,小小年纪已经名满津门了.待到打败日本武士,做了溥仪的御前侍卫,比武的事更是屡有发生,曾先后与蒙古王爷的摔跤手、日本武士多次较量,由于技艺高超、功底深厚,不管对方提出什么比武方式,总是稳操胜券。溥仪非常得意地说:“还是中国功夫厉害。”
         霍庆云随溥仪来到长春后,便承担起了教授霍家弟子习武的责任,后来又被霍殿阁派去帮助周肇武教授八极拳,师弟们与他感情至深,亲切地称他为“黑哥”。
         1942年未,霍家弟子杨斌在长春东站慈善堂创办练功房馆,邀霍庆云去辅导,一方面广收门徒传授八极技艺,同时又为霍家弟子研习拳技创造了条件。长春光复后(1946年),曲一心(霍殿阁之徒,当时公主岭法院院长)在公主岭创办了国术馆,邀请霍庆云任总教练,教练还有高理和等,前后培养了近百名学员。1950年,霍殿阁之徒赵炳南发起成立了长春市武术研究会,由霍庆云任主席,赵炳南任副主席,推动了八极拳在吉林省的普及和提高。霍庆云又往来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等地,教授了数百名学生。1987年10月27日,霍庆云病逝,享年82岁。
         霍殿阁到长春时,霍氏八极拳在习练内容、步骤、风格、特点上都已基本定型,其传播已经遍及东北三省,后来又经过霍庆云及众多弟子们的努力,形成了以长春为中心,遍布东北三省的局面。因而,武术界称东北八极拳为霍氏八极拳。
          霍氏八极拳的沿革 
         霍殿阁的弟子有四种类型,一是早期亲自教授的;二是后期霍庆云代为传授的;三是周馨武的弟子,霍庆云教授的,因为练的是霍氏八极拳,后来有一部分列到霍殿阁门下的;四是慕霍殿阁之名虽认师而末习艺的。到目前为止,霍殿阁亲传弟子多已辞世,健在者较少。
         霍殿阁有两女两子,长子霍青锋,次子霍青山;霍庆云有子女两子,长子霍文伯,次子霍文学。此四人得自家传,是霍氏八极拳的主要传人,家族中现在称为“老哥俩,小哥俩”。
         霍殿阁中年得子,对霍青锋、霍青山视为掌上明珠,疼爱备至,自幼便悉心教诲,授以衣钵。二人既得家传武功,又读书习文,且多才多艺,经过多年研习和揣摩,对霍氏八极拳的领悟自有独到之处,霍殿阁辞世后,兄弟二人相继返归故里。解放后,分别在家乡沧州小集学校任教,同时继续研习家传武功。
         霍青锋(1926年生),现居河北省南皮县孙小集乡,原在中学任教,多年来在家乡教授弟子。现虽已年愈古稀,但身体硬朗,出手奇快,功夫纯正,每试手皆令人猝不及防,对方往往还未反应过来,已被击出或翻滚摔倒,且分寸掌握极准,可达触而不伤之境界。其知识渊溥,对八极拳及六合大枪的研究极为深刻,每当谈及武技皆恰中窍要,使人顿然而悟。老人家现正在整理《对父亲的回忆笔录》以便更为真实地再现霍殿阁形象。其家有两子,长子霍树新,秉性纯朴,性情率直,因幼承家学,是乃父武学的继承之人。
         霍青山(1932年生),现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八屋镇。“”前在家乡任教时,因一冤案株连,愤而出走。案情大白后,又逢““””,学校停课,其冤情无人间津。无奈之下,再度出走,几经漂泊,历尽艰辛,最后来到吉林省公主岭市(原怀德县)八屋镇落户,任民办教师,从此,隐其家世,勤勉工作。霍师多才多艺,琴棋书画皆有造诣,其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同事邻里相处和睦,如此二十余载,众皆未知其武功在身,虽有两子,却皆未习武。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初,市工会干部李树栋公务前往,偶遇霍师,经彻夜长谈,甚为投缘,钦慕霍师之人品武功,提出拜师习武之意,霍师被诚恳所感,诚心所动,破例收为开门弟子。自此,霍青山家世渐渐公开,并开始收徒传艺,其教授甚得其法,每语皆言简意明,切中要领。20世纪90年代初又在习拳者中择其优,收王吾等人为人室弟子。1992年在其倡议下,由其首徒李树栋发起成立了公主岭市八极拳学术研究会,霍师出任会长。
         霍文伯(1935年生),现居长春市,其幼承父技,根基扎实,功架准确,功力深厚,技术精微。一臂伸出,有力者撼之不动,马步站任各方击打摔靠,而稳如泰山;其手劲奇大,拿法巧妙,只要抓到对方手臂任一部位,即令对方全身酸麻,痛入骨髓,失去抵抗能力;擒拿时,你只觉着之即空,无处着力,而他微微一点,即使你有骨断筋折之感,难以忍受。其在长春居住至今,授徒颇多,且家有六子,皆具忠厚纯朴之家风。长子金铃,承乃父衣钵,为霍氏家族下一辈之首;次子金胜功架整齐,技法细腻;三子金锋功力深厚,酷似乃父;四子金平文武双全,自然有别于几位兄长。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霍文伯每年到公主岭和八屋,帮助叔父霍青山传授技艺,90年代又在公主岭传授一批弟子。
         霍文学(1938年生),现居天津市。其家学渊源自不必细言,更可贵学识渊溥,文武兼备,且将先人口授秘传之精义,诉诸笔端,又使霍氏八极拳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长春的霍氏八极拳经历代相传,自然是月显日彰,其技艺传播之广,影响之巨,为世人所瞩目。沈阳则是霍氏早期传艺之地,又有尹庆和及其弟子们的不懈努力,且由其徒王国强发起成立了辽宁省八极拳研究会,实为国内之首举,即使霍氏八极拳发扬光大,又团结了各支同门,其发展势头甚为喜大。而公主岭既有霍庆云、曲一心奠定之基础,又有霍青山之坐镇授业,霍氏后人的鼎力相扶,加之弟子们的探索精神,也每有研究之成果问世,自又开辟了霍氏八极拳的又一片广阔天地。在日本,松田隆智和潮田强先生是霍氏八极拳的主要推动者,且在东京成立了研修会,自又在异国他乡树一典范。
          霍氏八极拳的特点 
         霍氏八极拳的形成是几代成名人物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自李书文开始,就结合自己一生习武之心得,摈弃了一些花法和不必要的重复套路,保留了罗疃八极拳的基本内容和古朴、实用之风格。到了霍殿阁又根据李书文一生所惯用的手法,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把八极拳散手中的招法,组编成更具使用价值的“应手拳”,并广传弟子,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拳术体系,使霍氏八极拳在拳术内容、练法、功法、用法和风格上有其独特的风貌。
          一、系统完整、训练有序 
         霍氏八极拳在内容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武术主要的练习方式,既简炼明了,又系统完整,各个内容在练法上不尽相同,在具体要求上也各有侧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说若增之则多余,若减之则不足。拳术套路上每一套都极为精练,在练法、要求上,作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但又互相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所加之劈挂掌则取其猛劈硬挂、放长击远、溜肩甩臂的特点,与八极拳的硬打硬开、形长节短、刚猛暴烈的特点,相辅相承,更是佳偶天成,相得益彰。器械则是以六合大枪为主,其它器械为辅,长短、软硬兼而有之,所有器械皆以实战为主,不尚花法。八极门的六合大枪有其独特的练法和用法,历史上吴钟、李书文、霍殿阁都以枪术闻名于中华武林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功法上,既有内功修炼之法,又有功力研习之术,练掌、练拳、练爪、练指、练臂、练腿、练足及全身的功法应有尽有,但又不繁琐,每一功法都极为精练且有其独到之处。
         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能够达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功法的准备动作,除一般的压腿、溜腿功夫之外,又有溜穴、悠(揉)裆、鹞子穿林等方法,还有一套专门活动腰腿四肢的拳术“溜腿架”。“金刚八式”既是基本动作操练法,又是单操手法,既可筑其根基、练其劲力,又简便实用、变化叠出。“八极小架”是奠定基础的套路,通过练习不但可掌握正确的姿势和要领,又能作为内功修炼之法,其套路虽短但练法多样、作用强大。“八极拳”是本门中的主要拳术,即可一人单练,又可双人对练,通过八极拳练习进一步体会动作要领及技击含义,而八极拳对练又不同于其它套路对练表演,八极拳的对练不是表演给人看的,主要作用是两个人摽功夫,要在熟练的基础上,拆解招法,体会应用时的变化,为实战作准备。“六大开”是单操手法,也是六种实战应用的要领,“顶、抱、单、提、挎、缠”六字是应用的要诀,既是开门进招六种方法的原则,也有与之相对应的六种招法,即顶肘、抱肘、单阳打、提肘、挎打、大双缠,再加上霸王折江和朝阳手则称为“八大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霍氏八大开”,而所谓“八大招”则含于“八大开”“金刚八式”之中,“八大开”又是霍殿阁先生“应手拳”的主要技击手法。(以上各项内容将在“八极武院-技术讲座”栏目中分别进行专题讲解)
          二、功法丰富、内外兼修 
         八极拳内功修炼之法主要是对《三经》的习练,所谓《三经》也就是《易筋经》、《易骨经》、《易髓经》,此《三经》为李书文所传,是八极拳高深的内功修炼法,经法和内容皆与其它《易筋经》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内容上更是截然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与拳术结合得更加紧密,因此就具有更强的实战应用价值。修炼《三经》可使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康健。因而在健身、强体、长力、增功等方面都有其特殊功效。其中《易筋经》一共有八趟,每趟约二十几个动作,练习时要上中下三盘贯通,调整呼吸,练时动作缓慢,难度很大,每趟练习约需二十分钟以上,是一套与调息之法相结合的拳法。
         在实用功法上有练拳功的打弓之法,练掌功的掌板、踏板、铁砂掌、煽球等功法,练指力的金刚指功法,练腿臂及全身功力的桩功,练指腕臂而兼练全身功力的刁球功法,练抗击打能力的靠山背功法等等。这些都是与内功修炼相结合的,练时要求内调外练,循序渐进,使功力自然增长,时日愈久,功力愈大。由于符合人的生理发展、新陈代谢规律,能够激发人体内部的潜能,只要持之以恒,功力就会不断增加,习练者也就趣味愈浓,达到超于常人想象的功力也并非难事了。
          三、步法稳固、手法精细 
         霍氏八极拳的步型以马步为主,还有:半马步(四六步)、弓步、跪步、虚步、并步等,其中半马步使用的比较多,而各种步型又多是由马步变化而来。步法有:拥搓步(闯步)、跺碾步、箭步、喜鹊步、上步、退步、行步等,练习和使用时讲的是脚不离地,腿法也讲究高不过膝,认为足离地为空,踏偏为空,身歪为空,空则脚下不实不稳,一动即跌。下盘是整个拳术的根基,劲力的源泉,为了稳固下盘,八极拳跺脚动作比较多,这是为了使脚下生根,稳固下盘,有助发力。在练习时与发力和气法相配合,使之协调一致,气力相合,再加上其它腿足功的练习,达到腿足根基稳如泰山之效果。
         霍氏八极拳手法细腻,讲究寸接、寸吐露,拳式看似简朴,但手法精细,皆暗藏于招法之中。仅以掌法为例就可见一斑,八极拳中掌法较多,讲的是出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膝,刚中含柔,柔内生刚,与人交手较技时沾身吐力,力注掌根,发劲要急,变式要快,掌打督透力,掌法微变既可破解敌之变化。八极拳的擒拿术以小缠为基础,通过练习掌握其分筋措骨之方法原理和细微的手法变化,然后以小缠之原理应用到其它擒拿术之中,则有触类旁通之功效。仅小缠之技便达到拿其一点而制其全身的效果,小缠手法变化巧妙,可随敌之变而变,使对手巨痛难忍,全身失去抵抗能力,一但手法到位鲜见破解之法。
          四、劲法独特、内外相合 
         八极拳的劲法以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为主,与其它拳种的劲力有很大差别,这是八极拳区别与其它拳种的根本之所在。八极拳的劲法在练习方式上有明劲暗劲之别,练习时要明劲暗劲相结合,根据不同需要调整明暗劲之间的关系和所占的比例,达到刚柔相济的程度。练“沉坠劲”要使身体各部位节节放松,向下沉坠,内气向下沉贯于丹田,再由脚心的涌泉穴发出,使四肢百骸皆有沉垂下坠之感,从而使身体稳固而屹立如山。“十字劲”又称四面劲,要求:头顶青天,脚扎黄泉,两肘(手)两头按。实际上就是将沉坠劲中所凝聚的劲力,以身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出,并达八方极远之意。“缠丝劲”是将十字劲转绕回环、滚攒撑裹而出来的劲,要使这个劲流走周循,贯通全身,连绵不断,随遇而出,应感而发。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各劲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在不同情况下就会体现出各自不同的作用。
         八极拳讲“六合”发力,在练习时首先要达到“外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即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挎合,达到此三合算是一小成功夫。继而追求“内三合”之效果,即是:眼与心合(心与意合),心与气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其中气与力合是内外相合的关键,八极拳中的擤气发声就是气力相合、内外相合的一种主要方法和途径,要把丹田积蓄之气在发力时由肢体梢端发出,将浮气、废气由口鼻排出,发力同时又使体内充满真气,并向四面八方膨胀辐射。
          五、动作简朴、内涵丰富 
         霍氏八极拳的动作简朴,内容精练,不讲花法,不图美观。对初学者来说动作简朴、易学易练;对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技法精微、奥妙无穷;对有志武学的人来说体系完整、哲理幽深。
         然而,霍氏八极拳虽然动作简朴,但要是真正练起来却很吃功夫,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要把劲打合,动作干净利落,则非假以时日不可,老拳师们常说:“八极拳一看就会,一练就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练习应该由量变而达到质变才是正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简单动作里的丰富内涵,才能发现简朴动作中深藏的奥秘。八极拳的技艺是经过浓缩提炼出来的精华,每个动作可以拆开用,一拆二,二拆四,八八六十四手,每个动作在练习时取中式,用时可随敌势而衍变,依其原则而变化。
          六、招法捷近、实用性强 
         霍氏八极拳的招法以实用为目的,在交手时讲究保住自己之中,不偏不斜;打破对手之中,脚踏中门,硬打硬开,直来直去。从而达到最直接、最快速、最省事,又多变化的效果。每个招术简单、便捷、快速,极为实用,稍一变化其效果又有不同。交手时以接近对方致用为目的,不招不架,见招打招,三盘连击,八节并用,招招可实可虚,没有花法,极具威力。其中应手拳本身就是用法,一趟八个动作,每个动作就是一个招数,八八六十四个招数,应用时一至八个动作连续使用,远时用拳掌打,进身则三盘连击,八节并用,贴身挤靠。下盘腿法多为暗腿,极为隐蔽,步活脚稳,足下生根,中盘挎打,上盘变化则更为丰富,从而形成了八极拳独特的技击特点。
          霍氏八极拳的习练内容 
          1、主要拳术套路: 
         遛腿架、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接拳、应手拳、八极劈挂掌等。
          2、徒手训练主要内容: 
         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开)、八极徒手、八极散手
          3、内功修炼主要内容: 
         《达摩老祖易筋经》、《易骨经》、《易髓经》、桩功、八极气功(基功)等。
          4、主要器械套路: 
         六合大枪、行者棒、夜战九门十三刀、纯阳剑等。
          5、辅助练功方法: 
         打弓(拳功操练法)、掌板(掌功操练法)、桩功(综合训练法,包括:楼桩、靠桩、进桩、踢桩等)、球功(综合训练法,包括:刁球、吸球、扇球等)、拉弓法、打砂袋、铁砂掌、靠山背、金刚指等。
          6、器械练习: 
         督大杆子、滑大杆子、对扎大枪、大枪套、对劈刀、对劈剑等

霍氏八极拳的简介

6. 霍氏八极拳的介绍

霍殿阁霍氏八极拳是指清朝末代皇帝的武师霍殿阁所传授的八极门武功,其技艺是几代成名人物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既包含了罗瞳八极拳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精华,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霍氏八极拳主要在东北三省及天津、河北等地流传,且在海外流传日广,影响日著,并以系统完整、训练有序、简捷朴实、技术性强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喜爱。

7. 霍氏八极拳的艺术价值

 霍氏八极拳具有传统的美学性,它把儒家思想、道家理念、佛家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拳中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展现出中国传统之美学,看李树栋先生的表演,仅怀抱婴儿一式,头顶青天,脚踏两川,肘撑人间,擤气如天籁之声,发力如惊雷若现,绝!巧!妙!美!气、韵、神、骨、肉,如雕塑般凝固的艺术,真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是一种自然全美的境界,让人回味无穷。此等美的享受,正是艺术中的绝品。霍氏八极拳,不仅是高超的武功,更是绝世的艺术品,但愿苍天不负有心人,此艺长留在人间!

霍氏八极拳的艺术价值

8. 霍氏八极拳的手拳简介

八极应手拳是霍氏八极拳中很重要的拳法之一,它与霍氏八极拳中的“八大开”具有同等的技击作用。应手拳的套路是霍殿阁先生早期在天津任教期间所创编的。民国时期,奉系将军许兰州在天津有一公馆(今天津市河北区瑞安街6号),人们称之为许兰州公馆。许兰州幼年时就喜爱武术,家传少林武功勤习不辍,尤以擅使弹弓和护手勾为名,又长期邀“神枪”李书文来部队和家中任教。许兰州先生一生颇爱武术且喜与武林高手交往,神枪李书文、大力士陈富贵、神棍王王钟泉、李书文高徒霍殿阁、武当名家李景林和后期由少林寺还俗的高仙云先生等,都是他家中常客。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研习武术,李景林动手时,常让霍庆云先生先动手,随后随机应便将其制服。“神枪”李书文动手不留情的狠劲和痛快劲更是让人记忆深刻。1925年至1926年,霍殿阁先生根据先师李书文等人的动手动作和精湛的技击手法,又结合本人的动手经验和习武体会,经过认真整理而编成八趟应手拳。应手拳每趟基本上是八个动作、八个用法,而且动作变化无穷、随机应变,最后成八八六十四手。当时在许兰州公馆,大家都经常习练应手拳。馆中的李景林、许家福、李树棠等都对应手拳很感兴趣,经常用这些技法战胜挑战者,使对方心服口服。八极拳在民间传播很广,尤以东北三省、河北省及西北等地区最为盛行,尤其习练霍氏八极拳者,都把习练应手拳做为重点,又因为应手拳实用性较强更为人们所喜欢。八极应手拳歌诀:一、开拳就打应手拳,鹰爪可变探马掌,左右分捶加挤捶,劈砸豁挑紧跟随。二、双捋手来使双撞,上步掖掌用腰捶,崩手要打使冲捶,踢打进步用冲捶。三、圈抱进抗要翻身,连捶三打左右分,双掸手连悠步捶,转身翻背猛击掌,乌龙抱柱半步捶,上步一掌走的真。四、左右降龙向前行,上步进打左阴捶,乌龙盘扛上步砸,崩手捋带打撞阴。五、抱肘进招左右分,进步掌来左鹰爪,上步击掌加撩阴,进步击捶连击掌。六、提肘挑打向里进,左右连捶奔胸膛,双掌分开膝拱裆,翻身人马后身掌,穿掌袭击迎面人,降龙直上把他伤。七、双手捋挂靠近身,掸手进用用朝阳,胸撞挎打掌抱身,分丝提柳撩阴掌,人闯就进连环步,左右崩手要认真。八、折江进扪猛又急,摔打捋挂真出奇,翻身猛折摔和打,左右分掌虎步行,双缠捋手用伏虎,撤步抽身把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