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消除风险

2024-05-04 15:57

1. 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消除风险

 信贷风险仍是主要风险,因为在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在我国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制度还未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存贷款业务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贷风险的把控方法,希望你们喜欢。
  信贷风险的把控方法
  1、贷前调查要充分,核实借款人资金需求,用途,还款来源,落实好担保,根据资金需求设定合理的借款期限。
  2、贷中操作要规范,严格按照信贷操作流程不理,不形成无效担保,不接手有瑕疵的抵押物,尽量要求以本行存单做质押。
  3、贷后检查要及时,贷款发放后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分类,15日内对客户进行回访核实其资金使用情况。
  4、强化客户账户监管,要求客户提供有效的资金回笼证明,定期检查其货款回笼情况,如有异动须采取措施。
  5、侧面了解客户动向,对于已形成客户群落的客户,信息收集应当不难,即客户与客户之间是同行业或上下游企业或是朋友,互相了解对方情况,可通过他们互相 进行了解。
  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准入管理。在授信环节,做到科学核定总量、明确区分种类、严格遵循权限;在用信环节,做到深入调查、详细审查、充分审议、严格审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条件和管理措施;在审查环节,探索建立独立审查制度、审查合议制度、审查咨询制度以及审查监理制度。对正常贷款,以加强维护和深度开发为主,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信用便利;对关注贷款,密切关注不利因素的变动趋势,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户资产变现、对外融资、改制重组、经营改善等时机相机退出;对可疑贷款,果断、依法强制清收。
  2、加强预警监控。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要实现“多渠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3、加快信贷调整。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转变。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4、加强贷后管理。贷后管理就是要不断发现营销机会和客户风险预警信号,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并付诸行动。要建立贷后管理考核体系,把客户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报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考核范畴,针对每个管理环节和要素制定考核标准和依据,促使贷后管理人员经常、自觉、深入地实施贷后管理,让概念化的管理具体化。要建立差别化的风险监控制度,在密切监测风险变化的同时,做好对边缘贷款的动态跟踪和监测,制订完善的风险监控方案,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5、培育合规文化。要注重培育客户经理良好的职业操守,做到始终不越思想道德这条“防护线”,始终不碰规章制度这条“警戒线”,始终不违犯法律这条“高压线”。要注重建立与合规文化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传递一种信息,即:奖励那些善于发现风险、揭示风险、规避风险的员工,惩罚那些违反贷款规则、制造贷款风险、不顾贷款风险的员工,切实在内部形成一种“不以效益为由简化贷款程序,不以发展为由变通规章制度,不以同业竞争为由放宽准入条件”的良好氛围。

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消除风险

2. 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传统业务,信贷风险是世界各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对于以信贷资产作为银行主要配置资产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讲,信贷风险管理的能力尤为重要。接下来请欣赏我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进行大数据风险控制主要为三部分:征信大数据挖掘,征信大数据加工,大数据风险控制应用。
         征信大数据挖掘:
         大数据互联网海量大数据中与风控相关的数据。
         电商大数据进行风控,所有信息汇总后,将数值输入网络行为评分模型,进行信用评级;信用卡类网站的大数据同样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非常有价值。申请信用卡的年份、是否通过、授信额度、卡片种类;信用卡还款数额、对优惠信息的关注等都可以作为信用评级的参考数据;利用社交类网络关系数据和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聚合人气。借款人被分为若干信用等级,但是却不必公布自己的信用历史;加上淘宝类的水电煤缴费信息、信用卡还款信息、支付和交易信息,已然成为了数据全能选手;小贷类网站积累的信贷大数据包括信贷额度、违约记录等等; 第三方支付类平台支付的方向、每月支付的额度、购买产品品牌都可以作为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数据;生活服务类网站的大数据如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电话、网络费、物业费交纳平台则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个人的基本信息,是信用评级中一类重要的数据类型。
         征信大数据加工:
         准备阶段:业务理解、数据理解、数据准备;
         数据原料:个人基本信息、银行账户信息、银行流水数据、风控相关互联网大数据;
         数据工厂:基于不同风控模型,数据挖掘于处理;
         数据产品:信用等级、信用报告、身份验证、欺诈监测。
         大数据风险控制应用:
         接入鲜活大数据数据源和自动化决策评分卡,量化风控决策,对接大型电商平台、获得垂直信贷场景下的创新金融产品。目前国内神州融大数据风控平台,整合了全面的征信数据,在大数据风险控制及场景对接做的比较好。
         信贷风险的应对对策         一、修订、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确保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首先,从制度上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尽快制定、实施《信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就信贷档案的收集、交接、检查进行明文规定,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对企业财务资料虚假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四相符审核"和"财务报表审计失实责任赔偿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银行本身对借款企业的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和重要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事务所对银行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银行审批贷款的依据,并同时在合同中规定,如因其报告不实而致使贷款损失,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所在事务所负责全额赔偿银行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其次,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包括: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权限以及行使权限的条件进行运作,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实行对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制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检查的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应该包括的内容、调查方式、核实手段等,以避免流于形式。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信贷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严格考核,防止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首先要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尽快将贷款的审查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审批责任。
         其次,对大额贷款和疑难问题贷款,应建立专门的贷款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贷款审批决策问题。该委员会可以是一个非常设的机构,但应当由行政领导和业务专家组成,业务专家负责提供贷款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贷款风险分析报告及专家意见,贷款审批实行民主决策。
         第三,将贷款风险评估具体落实到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职能部门。贷款风险定期评估是监测贷款风险度的一项具体工作,需要独立、科学、客观地对每一笔贷款生命周期中的风险状况作出量化评估,达到一定风险水平的贷款,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转移风险。因此,为了保证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时效性,这项工作需要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其他部门来独立完成。设立专门的信贷管理机构是为了防范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利用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在信贷权力分配中建立起一道"防火墙"。但为了保证信息的流动性,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充分占有、共享收集到的借款人的资信信息,还应该建立信息在有关部门流动的制度,防止划地为牢、公共信息被一个部门私自占有的情况发生。
         三、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上述两项措施旨在解决商业银行单个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问题,但是由于单个分支机构的业务领域仅限于某一地区,不可能全面掌握现有借款人,特别是未来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因此,商业银行还应该在其系统内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系统,让其所有的信贷业务部门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地方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宏观或微观经济政策。借款人信用系统可以收集有钱不还、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或者企业运行状况较差、贷款风险度过高的借款人的信息,通过在系统内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单"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机构向不良借款人发放新的贷款,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收回旧贷款
         信贷风险的主要特点         (一)客观性
         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
         (二)隐蔽性
         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
         (三)扩散性。
         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
         (四)可控性
         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

3. 信贷风险控制方法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传统业务,信贷风险是世界各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接下来请欣赏我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
         信贷风险控制方法         进行大数据风险控制主要为三部分:征信大数据挖掘,征信大数据加工,大数据风险控制应用。
         征信大数据挖掘:
         大数据互联网海量大数据中与风控相关的数据。
         电商大数据进行风控,所有信息汇总后,将数值输入网络行为评分模型,进行信用评级;信用卡类网站的大数据同样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非常有价值。申请信用卡的年份、是否通过、授信额度、卡片种类;信用卡还款数额、对优惠信息的关注等都可以作为信用评级的参考数据;利用社交类网络关系数据和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聚合人气。借款人被分为若干信用等级,但是却不必公布自己的信用历史;加上淘宝类的水电煤缴费信息、信用卡还款信息、支付和交易信息,已然成为了数据全能选手;小贷类网站积累的信贷大数据包括信贷额度、违约记录等等; 第三方支付类平台支付的方向、每月支付的额度、购买产品品牌都可以作为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数据;生活服务类网站的大数据如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电话、网络费、物业费交纳平台则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个人的基本信息,是信用评级中一类重要的数据类型。
         征信大数据加工:
         准备阶段:业务理解、数据理解、数据准备;
         数据原料:个人基本信息、银行账户信息、银行流水数据、风控相关互联网大数据;
         数据工厂:基于不同风控模型,数据挖掘于处理;
         数据产品:信用等级、信用报告、身份验证、欺诈监测。
         大数据风险控制应用:
         接入鲜活大数据数据源和自动化决策评分卡,量化风控决策,对接大型电商平台、获得垂直信贷场景下的创新金融产品。目前国内神州融大数据风控平台,整合了全面的征信数据,在大数据风险控制及场景对接做的比较好。
         信贷风险的应对对策         一、修订、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确保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首先,从制度上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尽快制定、实施《信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就信贷档案的收集、交接、检查进行明文规定,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对企业财务资料虚假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四相符审核"和"财务报表审计失实责任赔偿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银行本身对借款企业的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和重要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事务所对银行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银行审批贷款的依据,并同时在合同中规定,如因其报告不实而致使贷款损失,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所在事务所负责全额赔偿银行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其次,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包括: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权限以及行使权限的条件进行运作,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实行对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制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检查的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应该包括的内容、调查方式、核实手段等,以避免流于形式。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信贷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严格考核,防止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首先要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尽快将贷款的审查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审批责任。
         其次,对大额贷款和疑难问题贷款,应建立专门的贷款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贷款审批决策问题。该委员会可以是一个非常设的机构,但应当由行政领导和业务专家组成,业务专家负责提供贷款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贷款风险分析报告及专家意见,贷款审批实行民主决策。
         第三,将贷款风险评估具体落实到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职能部门。贷款风险定期评估是监测贷款风险度的一项具体工作,需要独立、科学、客观地对每一笔贷款生命周期中的风险状况作出量化评估,达到一定风险水平的贷款,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转移风险。因此,为了保证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时效性,这项工作需要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其他部门来独立完成。设立专门的信贷管理机构是为了防范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利用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在信贷权力分配中建立起一道"防火墙"。但为了保证信息的流动性,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充分占有、共享收集到的借款人的资信信息,还应该建立信息在有关部门流动的制度,防止划地为牢、公共信息被一个部门私自占有的情况发生。
         三、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上述两项措施旨在解决商业银行单个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问题,但是由于单个分支机构的业务领域仅限于某一地区,不可能全面掌握现有借款人,特别是未来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因此,商业银行还应该在其系统内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系统,让其所有的信贷业务部门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地方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宏观或微观经济政策。借款人信用系统可以收集有钱不还、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或者企业运行状况较差、贷款风险度过高的借款人的信息,通过在系统内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单"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机构向不良借款人发放新的贷款,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收回旧贷款。
         信贷风险管理原则与内涵         (1)风险管理尽量前移,风险控制从选择客户开始。银行要支持能够盈利的客户,避免“风险投资式”的贷款,两者的风险报酬模式完全不同。因为管理“问题客户”的代价非常高昂,银行应尽量避开,“防止被骗的最好方式是不与骗子打交道”。
         (2)重视第一还款(即借款人本身)来源,而不是将重点停留在关注抵押和担保(即西方商业银行所谓的“砖头”文化)上面。宁愿给好的企业提供无担保的贷款,也不给差的企业提供完全担保的贷款。担保仅仅是一种保证,但绝对不是主要的还款来源。现金流是判别能否贷款的主要依据。
         (3)从贷款获得的息差不是简单的存贷款利差或利润,它只不过是作为对银行给相关借款人发放贷款所承受的相应风险的补偿。基于这一认识,西方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就必须找到能直接衡量其因此所承受的风险量化数据和模型:其中包括借款人的违约概率(PD)、预期违约风险额(EAD)和违约损失额(LGD)等。自然而然,量化信贷风险管理便成为西方先进银行在过去15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以至于应运而生了以提供量化信贷风险管理模型和数据为其核心业务的咨询服务公司,比如到2003年底,穆迪公司信用矩阵度量模型(credit—metrics)的客户已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目达2000多家。全球银行业对于量化信贷风险管理的需求强烈。
         (4)贷款的收益有上限而本金损失无下限。从实际情况看,贷款的最大收益就是按与借款人所签订的贷款合同规定的利率,按期收回本息。但倘若借款人一旦违约,其涉及的损失则不会仅限于贷款本金本身。基于上述认识,西方先进银行在过去15年时间里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整套资本分配制度和贷款定价模型,其核心要素包括:要确保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有能力承受所持有风险资产的风险,银行必须从每年赚取的收益中提取足够的坏账准备以便冲减预期内损失;要在任何时间内均维持有足够的普通股本资本以应付预期外损失;通过合理信贷定价,确保从客户所赚取的收益,足以弥补呆坏账准备的提取,并保证获得相应的资本回报率。
         (5)贷款集中不能像股票投资集中那样会带来额外收益,相反,它会造成额外损失。因为,预期外信贷损失或损失波动,不但取决于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波动,也取决于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的内在关系。为此,西方先进银行通常会从以下四个层面监察和测量信贷组合损失的内在联系,包括风险评级、行业、地理和单个大借款人(集团)风险,并通过对信贷资产实施多元化管理来降低和减少信贷资产组合在同一时间出现损失的几率,从而将预期外信贷损失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基于上述认识,西方银行在其内部会增设专门负责对贷款发放后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工作的部门,通过不同的金融市场不断优化其资产组合,以达到降低组合风险,提高组合回报。

信贷风险控制方法

4. 信贷风险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1,贷前调查。贷前调查审查是风控的重点,就是对那些符合准入标准的客户,进行资料审查、现场调查、非现场调查等等,再进行一次筛选,通过对借款人的资产、收入、信用等的调查,把风险客户排除掉。2,贷中审查。是客户的再次筛选过程,有基础资料审查,合规审查、流水分析、征信分析、财务分析、方案设计等,展开的话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3,贷后管理。如果贷前贷中没有控制住风险,把贷款放给了不该放的客户,或者,客户没问题,贷款发放后出现新的风险,这时就需要一套贷后管理系统来控制,包括正常客户的贷后管理,逾期客户的贷后管理,以及贷款展期、借新还旧、重组、贷款催收、不良贷款处置等等。拓展资料一,贷款(电子借条信用贷款 )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二,原则:“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根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1、贷款安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2、流动性是指能够按预定期限回收贷款,或在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满足客户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3、效益性则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基础。例如发放长期贷款,利率高于短期贷款,效益性就好,但贷款期限长了就会风险加大,安全性降低,流动性也变弱。因此,“三性”之间要和谐,贷款才能不出问题。

5. 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回避风险

什么是个人信用贷款?

个人信用贷款是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向资信良好的借款人发放的无需提供担保的人民币信用贷款。当前,个人住房贷款、个人质押贷款等贷款方式加起来大约有百余种,且每种贷款产品的管理办法、目标客户、功能设计和操作方式都不尽相同,这使得信贷的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那么应该如何进行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呢?


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的来源

个人信贷风险主要集中在借款人本身,借款人的个人收入情况、就业前景的稳定性、个人身体状况以及个人道德水平的变化都会对信贷资金能否及时收回产生影响。

贷款安全是与借款用途的真实与否密切相关的。借款人在借款之前,需要保证借款用途合法、预期收益良好、并且个人贷款的用途是真实的。此外,还需要深入分析贷款的投资方向,对市场风险进行全面的衡量。


第一,在市场营销拓展时期,需要慎重选择目标市场。如果将目标市场定位为低收入人员,那么入门需求就会降低,就会很难控制相关的风险;如果将目标市场定位在了高收入群体,而忽略了市场细分,那么就会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很严重的影响。

第二,经济下行周期阶段,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在进行深幅调整的时候,贷款金额高于所抵押的房产市价,依照利益最大化原则,借款人会自动进行理性地违约,这无疑提高了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

第一类是由于贷款机构从业人员自身存在道德问题,与外部人员进行勾结,通过填写虚假资料、违规操作、跳过相关规定等方式来进行贷款,导致信贷资产没有足够的信用保证,从而形成了信贷风险,造成了信贷损失;

第二类是从业人员自身并不存在道德问题,但是在贷款过程中没有做到每个环节都细致、认真、仔细地操作,从而造成了前期调查不够完整、关键环节处理不够严谨等情况。例如借款合同中的内容不够详细、相关的调查工作不够完善,造成未能及时落实其债权等;

第三类是在款项贷出之后,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借款人经济状况不闻不问,让贷后管理无法做到真正落实,未能及时发现贷款所存在的重大风险问题,造成贷款损失。

第四类政策和法律方面的风险,我国在个人信用贷款方面的法律依然不够健全,仅有的信贷法律适用对象都是生产型的企业,而不是个人信贷。倘若个人信贷出现问题,相关抵押物的处理以及质押物的变现都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法律支持而很难进行司法操作。

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回避风险

6. 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

贷款人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18-65周岁的中国公民;
2、遵纪守法,没有违法行为及不良信用记录;
3、有正当且有稳定经济收入的良好职业,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4、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7. 贷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贷后管理风险防范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变化“重贷轻管”意识:贷后管理是信贷风险管控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贷后查验可以及时处理顾客的“迹象”性风险,提前干预,提早处理。另一方面,通过进行贷后查验,可以立即掌握顾客的金融业务需求,向用户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减少用户流动率; 
   2、制订有效的贷后管理方法:银行有关部门应进入到底层调查分析,根据贷款风险大小、金额大小、表内和表外、合同类型、是不是起诉、十级归类等颁布多元化、可执行性强的贷后管理方法; 
   3 、充分利用好顾客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顾客风险预警智能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扩展,系统化、专业化对贷后管理阶段进行各种操作,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客服经理要依据风险预警系统提供的 不一样  数据信号,融合本地经济发展特性,对信贷风险性进行精确分辨; 
   4 、提升客服经理业务素质提高:一方面要创建客服经理级别的管理方案,根据其综合能力、历史时间主要表现、股票投资风险明确相应级别,根据级别来设定业务管理权限,确立其实际可以管理哪种种类的顾客,按时进行考评、调节,推行末位淘汰制。另一方面,要提升日常培训工作,提高信贷工作人员对风险的鉴别、检测、预警、 解决的工作能力; 
   5 、自主创新贷后查验方法:换别人贷后查验。信贷管理单位要机构不同的信贷工作人员交叉式进行贷后查验;建立年审规章制度。制订规范化贷后管理工作,信贷管理单位、 审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等根据日常运营中看到的迹象问题,结合监督机构查出各种 “问题”贷款,经常去所属营业网点或是客户地(居所)进行检查,严厉做好风险防控措施,预防地区风险、领域风险,对风险问题早预警、早处理。
  以上就是贷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相关内容。
  贷后管理风险防控简介    
  信贷业务 飞速发展,信贷经营规模不断澎涨,为适用县区 “三农”工作发展、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及银行本身业务市场的拓展,充分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在信贷营销推广工作获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贷后管理工作十分落后, “贷后管理”变为“过后管理”,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提升贷后管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写的是贷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有关知识点,内容仅作参考。

贷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贷后管理风险防范的措施

8. 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准入管理。在授信环节,做到科学核定总量、明确区分种类、严格遵循权限;在用信环节,做到深入调查、详细审查、充分审议、严格审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条件和管理措施;在审查环节,探索建立独立审查制度、审查合议制度、审查咨询制度以及审查监理制度。对正常贷款,以加强维护和深度开发为主,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信用便利;对关注贷款,密切关注不利因素的变动趋势,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户资产变现、对外融资、改制重组、经营改善等时机相机退出;对可疑贷款,果断、依法强制清收。
  2、加强预警监控。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要实现“多渠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3、加快信贷调整。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转变。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4、加强贷后管理。贷后管理就是要不断发现营销机会和客户风险预警信号,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并付诸行动。要建立贷后管理考核体系,把客户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报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考核范畴,针对每个管理环节和要素制定考核标准和依据,促使贷后管理人员经常、自觉、深入地实施贷后管理,让概念化的管理具体化。要建立差别化的风险监控制度,在密切监测风险变化的同时,做好对边缘贷款的动态跟踪和监测,制订完善的风险监控方案,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5、培育合规文化。要注重培育客户经理良好的职业操守,做到始终不越思想道德这条“防护线”,始终不碰规章制度这条“警戒线”,始终不违犯法律这条“高压线”。要注重建立与合规文化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传递一种信息,即:奖励那些善于发现风险、揭示风险、规避风险的员工,惩罚那些违反贷款规则、制造贷款风险、不顾贷款风险的员工,切实在内部形成一种“不以效益为由简化贷款程序,不以发展为由变通规章制度,不以同业竞争为由放宽准入条件”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