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之后,再也没有君王去泰山封禅,这是为什么?

2024-05-17 18:29

1. 宋真宗之后,再也没有君王去泰山封禅,这是为什么?

泰山禅,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东西,历代帝王在泰山上举行大型的禅宗仪式,一切必要条件,文化治理,至少是世界和平、和平、武术,底线是全民投降。 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刘秀,虽然人们对高宗的印象是软弱平庸的,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他以孝道统治世界,帝国稳定。 与此同时,唐朝的疆域在高宗达到最大,为盛唐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晚年昏庸,但他早年创造了唐朝,这五位皇帝中哪一位不是伟人? 此外,其他皇帝,汉文帝,创造了文景,唐太宗的统治,创造了贞观,宋太祖,和赵皇都下了江山。 所有这些皇帝都不敢轻易说泰山是神圣的东西,因为它实在太神圣了。后来说,明太祖朱元璋,赶走了曼奴,恢复了中国; 明成祖朱棣,也是繁荣的明朝的创始人,到了明朝; 清康熙,或者所谓的古一皇帝的拥护者,也很了不起; 清朝的乾隆,带着完美老人自负的自恋,也不敢说泰山这件事。

 宋真宗是什么鬼东西? 宋真宗赵恒,一生经历了三次大事,一次是与禅院结盟,二次是咸平,三次是天书禅。 《禅院契约》 : 在中原王朝的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放弃了中国王朝的地位,承认辽宋并存,放弃了为燕云十六国而战。 不仅如此,他还每年给廖元。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宋军的战斗力从此被数量级削弱,任其自生自灭。 正是在这个时期,宋朝的人口猛增,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国家变得富裕,经济繁荣。

但是在此之前,结果最终将不得不吞下他们自己的东西。 这是不可能的皇帝承认他的错误,他必须找到其他方法来保护天子的尊严。贞宗皇帝的两个宰相,王钦若和丁说,为了让他和睦相处,他们对天书说,困惑的朝廷,一旦连寇准这样一个名字需要提供祥瑞来恢复相,可见官场气氛有多么糟糕。 然而,宋真宗根本看不到这些问题。 

他沉迷于封禅,挥金如土,这对宋朝的根基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即使在仁宗统治时期,他们也不得不受到北方人的欺凌。 幸运的是,仁宗是一个好皇帝,保持了局势的稳定,但在仁宗之后,宋朝走得越来越远。为什么后来的皇帝不登太禅山? 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泰山印本来是一件神圣的东西,但宋振宗用自己的力量把它变成了一个笑话。 从此,封印失去了它的神圣性,我不知道乾隆的父亲偷偷地骂了宋振宗多少次,毕竟,一场闹剧,被货毁了。

宋真宗之后,再也没有君王去泰山封禅,这是为什么?

2. 什么是封禅泰山?宋真宗为何会因此被骂?

泰山本来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山体,但是由于其在古代有着非常重大的政治功能,因此他也成为了众多帝王希冀美好,进行祭祀的地方。在历史上的不少朝代,一些皇帝,为了表明自身的功绩,为了流传佳话,都会举行规模非常浩大的泰山封禅,据相关历史记载,当场封禅活动规模宏大,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按照道理来说,本次活动应该流传百世才对,但是自从宋真宗举办完这次封禅活动后,后来的帝王们,就再也没有来泰山封禅了,这一切是为什么呢?

宋真宗委曲求全,签订檀渊之盟条约,将宋朝颜面丢尽在宋真宗之前,那些皇帝举行规模浩大的封禅活动,来表明自身的功绩,无疑是一件非常可歌可颂的事情,而根据他们的相关功绩来看,这些帝王都具有铁腕态度,不懂得委曲求全,更不会主动求和。

而宋真宗为什么要签订耻辱条约,后代的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因为当时的大宋也许军队战斗力称不上第一,但是也不至于主动求和。这也明显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后代的帝王们在联想的宋真宗的政治功绩时,便十分瞧不起这个皇帝,甚至不愿意苟同他的封禅行为,因此后来的这些皇帝们,便主动放弃了封禅泰山。

封禅本就是为了江山稳固,而宋真宗只是为了虚名无论是秦始皇还是其他皇帝,在举办浩大的泰山封禅时,其目的非常简单,是为了让自己的统治得到民心的依附,从来没有想过用这个活动过分包装自己。

而当时的宋朝,本来就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中,宋真宗本身就在处理国家大事上,犯下了诸多错误,而他放任国内的政治不管,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办得非常宏大,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不但未能达到表明自身功绩的目的,相反是将自己的不问国事的治国理念,暴露在别人眼前,更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不思进取的皇帝。

宋真宗以一己之力,彻底摧毁了整个泰山封禅的意义此前的宋真宗,封禅泰山的荒唐行为,无疑招致了众多人的不满,而后来的皇帝,一定会觉得自身的功绩在宋真宗之上,因此再与宋真宗去干同样的事情,无疑是将自身的地位和宋真宗并列,这是对自身地位的一种侮辱,而对于一个倔强的帝王来说,又怎么会主动选择去干这些荒唐的事情?因此为什么后来的这些帝王们,再也不愿意封禅泰山,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不愿意拉低自己的身位。

为什么宋真宗之后的帝王,再也不愿意封禅泰山,如果单从形式上上来看的话,的确是因为受到宋真宗的影响,而究其根本原因,其实虽然后来的帝王并不是每一个都称得上明君,但是谁也不会做一件十分浩大且没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做了不但不能为自己留下美誉,还很有可能导致民怨。

3. 宋真宗在泰山封禅后,为什么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朕是史上第一个皇帝,统一了六国,筑起了长城,开拓了四方土地,是龙的化身,日月为证,佑我苍生!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去泰山封禅时说的誓言,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去泰山封禅的皇帝,而我们今天的主人翁则是泰山封禅的终结者,自他以后再也没有皇帝去了,这位皇帝就是——宋真宗。
  封禅意义
  中华民族坚信家国一体,即使是自己的祖先去世了,依旧会每年为他们它纪念上坟。而皇帝为了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尊贵地位,他们会宣称自己的祖先不止是前辈们,更因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这些观念,天神也相当于他们的祖先。
  而封禅的“禅”也不是指的佛家中的“禅”,而是指代的大地,封禅便是指的拜大地和天神。古代人认为泰山最高,所以掌管人间的帝王应该到最高的山上去拜管理大地的天神,在泰山上筑土为坛,向着天地宣誓自己管理的功绩,因为这件事只有天子可以做,并且每做一次就兴师动众,所以怒刷了一波存在感,极强地展示了皇帝的权威。
  《史记·封禅书》曾经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每个皇帝或许都渴望着去登泰山封禅,因为《封禅书》中曾经说只有帝王在位期间天降祥瑞或者做出了极大功绩的天子才算是得到了封禅的入门票,他们才有资格向上天报告自己的功绩。
  如此一说,封禅就仿佛在向世人说明:“我这个皇帝当得多么贤明。”而敢问世间有谁不愿意留下一个贤能爱民的好名声呢?
  “丢人”的封禅
  既然只有做出重大贡献或者是天降祥瑞的帝王才能去封禅,所以历史上的许多天子在位一生可能都没有这个资格。
  事实上,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历史中,虽然不乏有贤明君主,但是真正去泰山封禅的一共也就六位。
  这六位权力最高者,有五位我都十分认同,他们分别是一统天下的秦始皇,英明神武的汉武帝,稳固王朝的汉光武帝,为国远征的唐高宗和开元盛世的唐玄宗。
  这五位皇帝不管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如何,他们在位期间的功绩却是被载入史册的,就算不是真正去钻研史书而只略有一点了解的人也都听说过这几位。
  不过有一位君主我是真的不服,就是历史上并无太多光环的宋真宗。
  如果只说“宋真宗”,相信大家对这个皇帝没有什么印象。但是他做了什么呢,公元1004年,宋真宗御驾亲征,明明有打胜仗的资本时却直接签订了檀渊之盟。

  有人说宋朝经济发展得好,一点点的赔款,一点点的物资根本不算什么,但是我们能够因为自己有钱就可以妥协了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长此以往不知道会给别人灌输一个多么懦弱的形象。
  而宋真宗就是这样稍微带着一点息事宁人的态度,作为一个帝王,我觉得着实卑微了。
  这样说来,他绝对没有资格去参加封禅的呀,但是他的确就是参加了封禅的六位天子的其中一位。
  宋真宗想要去封禅,是因为想要那个“贤明”的帽子,所以他谎称宫中发现一本仙书,上面写着:“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这本书上写的主要内容就是宋真宗是个圣明君主,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上天给予指示让他去泰山封禅。
  且不说这仙书被当成祥瑞出现得莫名其妙,而且内容也真十分虚假了,目的明显就是为了让宋真宗去泰山封禅。很明显这本所谓的“仙书”是他自己伪造出来给自己增加“尊严”最终达到去封禅的意图的工具罢了。
  或许是大家都看出了宋真宗的虚荣,当时民间人士都嘲讽他“淫祀渎天”,也因为亵渎上天成了一个笑话,后世的皇帝都不想和他作比较,也不想和他一样背负这样的骂名,所以在他之后再也没有去泰山封禅的皇帝了。
 

宋真宗在泰山封禅后,为什么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4. 为什么宋真宗之后,再无皇帝到泰山封禅呢?

古代皇帝最骄傲、最有成就感的事除了开疆拓土,大概就只有封禅泰山了。不过中国历史一共300多位皇帝,真正完成“封禅泰山”这一荣誉的只有六个,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登基后封禅的是嵩山,而不是泰山。

秦始皇影视形象
这六位皇帝能封禅泰山,大多数人没有异议。秦始皇一扫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汉武帝抵抗匈奴,将大汉的威名传扬全世界。汉光武帝中兴东汉,将汉朝延续了两百多年,唐高宗李治虽然功绩不显,但也只是被后人低估了。唐高宗在位时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将大唐版图扩展到最大。唐玄宗虽然后期昏庸,但是也是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大唐。而只有宋真宗最被后人诟病,认为他没有资格封禅泰山。

汉武帝影视形象
为什么皇帝都想要封禅泰山呢?汉代班固是这样解释的: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意思就是皇帝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的,如果能够封禅泰山,一来能证明自己的皇位是正统,二来能将君权和神权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赋予无上的权威。

泰山
但是想要封禅泰山,难度也是极其高的。在《史记》中司马迁详细记述了封禅所需的条件。第一,君王要立下不世之功,能够开疆拓土、国泰民安是必备的条件。第二,封禅需要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所以就需要国家国富民强,否则也就没有封禅的资本。第三,皇帝的德行需要得到老天的认可,也就是说要有“天降祥瑞”。

封禅
为什么说宋真宗封禅泰山被无数后人诟病呢?宋真宗可能大家不是很了解,但是说到“澶渊之盟”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它正是宋真宗时期与辽国签订的契约。当时辽宋交战,宋真宗未战先怯,好在宰相寇准是主战派,坚持让宋真宗到前线鼓舞将士。而宋朝之后也是扭转了败势,与辽国军队对峙。

宋真宗
然而此时宋真宗却被战争的残酷吓破了胆,要和辽国议和,最后与辽国达成了“澶渊之盟”。“澶渊之盟”规定北宋每年都要送岁币,然后两国互不侵犯。这也是历史上少见的打了胜仗还要赔钱的。事实上如果不是寇准阻拦,北宋还有割地的可能。

澶渊之盟
可这样一位要军功没军功,要文治没文治的皇帝,却一意孤行想要封禅泰山。为了给自己找理由,宋真宗伪造了天书,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最后虽然封禅,但也成了皇帝中的耻辱。后来的皇帝即使在英明神武,也没有了封禅泰山的想法。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清朝康熙帝,即使是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都没有的封禅泰山的想法。

5. 宋真宗泰山封禅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帝王去泰山封禅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宋真宗把泰山封禅这件事情弄得没有那么高端了。凭借宋真宗的所作所为都敢去封禅泰山,后来历朝历代的帝王就已经不稀罕了,毕竟去和一个软弱无力的前人比较还是非常有失身份的。

宋真宗
在宋真宗之前封禅泰山的帝王,秦皇汉武自不必说;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唐高宗虽然人们对他的印象是懦弱平庸,这实在是一个误会,以孝治天下,帝国内部稳定,同时唐朝疆域在高宗朝达到了最大,为盛唐打下了基础;唐玄宗晚年昏庸,但早年开创了大唐盛世。每一个都有流芳百世拿得出手的成绩。
可是宋真宗赵恒,作为中原王朝历史上第一个放弃天朝身份的皇帝,签订了澶渊之盟承认了辽与宋并立的局面,放弃了对燕云十六州的人、因为他,华夏几千年来建立起的华夷格局被粉碎了,而且每年还要给辽国岁币,其实就是花钱买个太平。更为严重的结果是,宋军战斗力从此之后呈数量级下降,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了。

宋真宗
后来,宋真宗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以天书符瑞之说为借口,不惜劳民伤财的去封禅泰山。把原本无比神圣的泰山封禅变成了一个笑话当时民间人士都嘲讽他“淫祀渎天”,也因为亵渎上天成了一个笑话,后世的皇帝都不想和他作比较,也不想和他一样背负这样的骂名,所以在他之后再也没有去泰山封禅的皇帝了。

宋真宗
就这样泰山封禅从一个神圣无比的事情被宋真宗弄成了一个笑话。其实如果宋真宗不劳命伤财的封禅泰山,依靠澶渊之盟之后的和平局面还是有机会反败为胜的,只可惜他不把心思放在正道了,导致了后来的惨剧。

宋真宗泰山封禅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帝王去泰山封禅了?

6. 宋真宗泰山封禅之后,为什么再也没有皇帝前去泰山封禅了呢?

 丢不起这人
   
   中国 历史 上,一共有6个皇帝封禅泰山,可见,封禅泰山是帝王最高荣誉。这六个皇帝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含金量最高的,无疑是秦始皇,含金量最低的,就是我们这位宋真宗同志。
   宋真宗用实际行动,把一场盛事,拉低了档次,变成了鸡肋。
   后世帝王,都觉得和宋真宗为伍,非常丢人,封禅泰山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宋真宗到底有多掉价?其实,平心而论,宋真宗时期,北宋王朝经济一直在发展,国家也越来越富裕。逐渐涌现出大量人才,这些人才,为仁宗的繁荣,打下基础。
   这些都是宋真宗的功劳。
    可是,宋真宗这些功劳,掩盖不住军事上的颓势,政治上的荒诞,也让宋真宗成了个荒唐君王。 
   军事上的颓势,其标志就是澶渊之盟的签订。
   这个盟约很丢人,宋朝被辽国打到家门口,这还不算,在宋军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几乎可以反败为胜,结果皇帝怂了。
   于是,宋朝每年送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现在很多人认为,花钱换和平,值得,也有一些人套用现代经济学,硬生生得出北宋赚了。
   但放在古代,这就是怂包的表现,尤其是完全可能取胜,结果怂了,就是不能容忍。
   如果说,军事上的颓废,不是宋真宗的锅,他可以甩锅宋太宗甚至宋太祖。但接下来,宋真宗的荒唐,无锅可甩。
   他开始信奉道教。
    这种信奉,让一个国家变成了神经质,各式各样的道观,庙宇,宫殿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烧香祈祷成了 社会 风气。 
    随之而来的,是各地祥瑞接踵而至,各地官员炮制出的祥瑞越来越荒唐,越来越夸张。 
    宋真宗沉寂在这种荒唐的氛围中,最终头脑一热,开始封禅泰山。 
   于是,当年只有大作为的君王,才有资格封禅泰山,在真宗时代,成了一场闹剧,封禅泰山被注了水,不再值钱,更成为后世君主眼中的笑话。自然不愿意再封禅泰山了。
   
   他拉低了规格

7. 宋真宗泰山封禅以后,为什么就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泰山的封禅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高山祭祀活动。传说我国古代到泰山封禅的有七十二君,在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封禅始于伏羲氏以前的无怀氏。封禅实际是一种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古代人们的宗教信仰有著重要的联系。

一种信仰封禅实际是对天地的一种信仰,是建立在帝王统治是受命于天的观念基础之上。帝王突显国家实力时,选择泰山祭祀。这种封禅仪式意味著皇帝有丰功伟绩,上要昭告天神自己的功德圆满,意味著向天地之神报告天下太平,以致谢意,感谢他们让国家风调雨顺、民生安乐的功劳。下要昭告黎民百姓功德无量,以此向百姓证明自己的统治是受命于天的,让民众顺从。

有条件的在历史上实际举行过泰山封禅的皇帝有秦始皇、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唐高宗、玄宗以及宋真宗。封禅泰山不是谁都有资格的,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完成国家大一统;二要帝王政绩斐然国泰民安;三要有祥瑞出现。因为自古封禅的神圣性,很多伟大的帝王都与封禅擦肩而过,比如唐太宗。

劳民伤财秦皇汉武作为一代天骄,封禅仪式都如此简陋,而后世皇帝在功绩上均不及此二帝,亦跑去封禅,却大规模的修山筑庙,准备仪仗队,纯属劳民伤财,本身也受到一些大臣和百姓的非议。据说,宋真宗封禅花费了800万贯,之后又是大肆筑庙。

身败名裂宋真宗的封禅活动将宋代的政治风气堕落化,造成国库的匮乏,同时也引起了宋代文风以及文人价值观的嬗变。宋真宗、王旦、王钦若,虽贵为皇帝或宰相,但都因封禅而身败名裂,真正受益的恐怕只有秦山。在之后的历史发展中,封禅这种政治秀意义已不大。

取消到了明代,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号,并将原来的封禅改为了祭祀。因此,虽然帝王们不再到泰山封禅,但是祭祀活动还在进行,这些都使泰山文化更具人文色彩。国家对封禅仪式取消后,反而促进了民间对泰山的祭祀和崇拜活动,宋真宗为封禅而修建的庙观,在提升民间宗教热情的同时,也方便了后世百姓对泰山的朝拜。

宋真宗泰山封禅以后,为什么就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8. 在宋真宗泰山封禅之后,为什么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认为自己功绩可以进行泰山封禅,但是丞相管仲却认为,他的功绩不足封禅,经过管仲的分析之后,齐桓公就停止的封禅。

如,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因为生病留在洛阳,不能随汉武帝泰山封禅,深感遗憾,最终抑郁愤恨而死,遗言要司马迁替他完成理想。可见秦汉时期,泰山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皇帝到泰山祭祀天地,民间百姓不能上泰山祭祀,就只能因地制宜建泰山庙祭祀,到唐宋时期祭祀泰山到达顶峰,而到了明清时期,祭祀泰山成了,以民间百姓的为主,皇家为辅,基本就没有皇帝在去泰山封禅,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说是统治者的政治需求不那么强呢?因为在明清以前的帝王,讲究君权神授,神是上天的统治者,自己之所以能统治万民,是天上的神授予自己的权力,因此作为帝王要感谢神明,给予自己的统治权。
而泰山古称太山,大为太,太山是指域内最大的山,太又通泰,所以在早期的中原王朝时期,泰山便是域内最高、最大的山,君王要想感谢上苍,泰山是最好的选择,因而,封禅泰山就成了帝王不成文的规定,随着后世对泰山祭祀,封禅的头衔越来越多,各地的泰山庙和信仰泰山的信众也成倍增加。

俗话说“物极必反”信仰也不理例外,在宋朝灭亡以后,汉地被游牧民族占领,汉地的文化更是遭到打击,尤其是蒙元的统治者,蒙古军队在泰山脚下,除了烧杀抢虐之外,更是更是直接毁坏泰山的宫、观、庙宇,对汉文化的毁灭非常严重,虽说后期有建设,但终究没有之前毁坏的多。到明清时期,已不怎么讲究君权神受这个概念,神也没有最初那么高高在地位了,统治者们更多则是讲人治,人的位置已经和神差不多了,但并不是说他们不祭祀泰山了,而是明清的皇帝没有祭祀,但终究没有以往的规模宏大,祭祀的人也从最初的帝王、诸侯,变为皇帝专门派遣的人员,或者山东的总督、巡抚之类的地方官员,祭祀的内容也从敬畏上苍,变成祈祷风调雨顺。
随着历朝历代皇帝对泰山的敕封,泰山之神,在域内乃至众神中独尊的地位,是其它神灵所不能比拟的,因为他的影响力巨大,因此在每年春季,各地的泰山信众不远千里,或者携家带口到泰山,参加泰山庙会等等,于是忽必烈至元年间,一位叫赵天麟的上书忽必烈, 认为泰山本是天子封禅、诸侯祭祀的地方,现在这些平民在这属于干越邦典,泄渎神明,请求制止民间的行为,于是泰山庙会就被元廷明令禁止了。

泰山神的信众之所有那么多,不单单是应为东岳帝君或者泰山神,还有另外一个神仙,就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最早源于泰山玉女,而民众泰山玉女的崇拜,最迟晚于宋真宗的大中祥符元年,因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去泰山封禅封的就是泰山玉女,并做有《玉女像记》,并令官员祭祀,到宋仁宗时期,玉女神又有了玉女池、玉女祠,无论贵贱都可以前往玉女祠祭拜,金人统治时期也有贵族祭拜泰山玉女。蒙元时期在泰山脚下大肆毁坏建筑,忽必烈时期因为赵天麟的策书,民间信仰被禁止。
其实元廷认可的是泰山封禅,不认可的是贵贱皆可信仰的泰山玉女,而众人皆往泰山参加庙会,其实是祭祀宋真宗封禅的泰山玉女,元廷为体现封的唯一性,而故意禁止民间百姓到泰山。但是不能因为朝廷的封禁,民间百姓就放弃自己的信仰,为了挽救对泰山玉女的信仰,于是泰山玉女就被纳入道教神仙体系,从最初高贵出生的泰山神之女,即玉女大仙、玉女娘娘,玉女祠变成诏真观。随着明朝时期整个道教神仙体现的完善,泰山玉女也就塑造成了碧霞元君。碧霞元君的神职也就有了送子、祛病消灾,保佑一方平安等,类似佛教中观音所干的事。
由于在泰山娘娘、碧霞元君在民间的香火极旺,引得明清两朝,皇帝积极派人修缮、扩建、新建她的宫观,妃子们争相去派人去祭祀碧霞元君,乞求元君庇佑送子等,于是泰山上碧霞元君的宫、观、祠的数量也大于泰山神的宫、观,泰山的正神也从男性转变为女性,泰山的地位也随之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