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币是哪个朝代的

2024-05-16 13:16

1. 布币是哪个朝代的

布币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布本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当铜币出现后,人们因受长期习惯的影响,仍称铜钱为布。在投资收藏时很多人喜欢收藏并保存。
 
 
 
 布币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空首布与平首布。这里空首布又分为弧足空首布和尖足空首布。平首布分为尖足布、类方足布、类圆足布、桥足布、方足布、锐角布、圆足布、三孔布、长布等。
 
 
 
 古代钱币收藏时要多向专业人士请教,这样可以快速掌握一定的技巧。而且在买卖的过程中要辨别真伪,避免买到仿制的钱币,辨别的技能需要向专业人士学习,而且要不断的实践。
 
 
 
 用户在买卖古代钱币时一定要使用自己的闲钱,不能借钱投资。而且在投资后一定要及时关注古币价格的走势,这样可以避免错过高点。而且在日常保存时要避免潮湿的环境,一定要保存在特制的容器中,并且要经常的查看。

布币是哪个朝代的

2. 布币是哪个时期的钱币?

布币,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布币是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子形状的青铜货币。由于铲在早期可以作为以物易物之用,故早期出现的布币保留工具的模样但开始出现纪地,纪值的铭文。留有装柄的首,后又因便于携带的问题,逐渐变小变薄。
布币作为货币的流通时间从春秋早期直至战国晚期。早期主要在晋地周边流通较广,后战国时期,燕,魏,韩,赵,楚,都作为主要流通货币来使用。流通之广,铸造之多样,为我们展现了各国不同的文化理念以及铸造钱币之工艺。

战国布币是中国古钱币中的一个大系。按其形似可分为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耸肩尖足空首布,布及锐角布,方足布,尖足布,圆足布和三孔布。
布币铸造时段从春秋早期至战国晚期,它们的共有特征为珍品多,罕贵,罕见品居多。布币系列存世量最多是方足布,方足布历年均有出土,个别为八级币,其余均七级以前。

布币材质均为青铜,亦有罕见的银质平肩平足空首布,是品为楚国铸造,此外尚有铅质。形状有大中小之分。按地域讲布币产生于黄河流域的周王畿地区,今洛阳地区。开始铸造空首布。尖足布,锐角布,圆足布,三孔布则铸造于战国中后期。
布币均以铲型为主,以劳功工具演化而来。文字多纪地,纪数,纪天干地支。战国晚期的三孔布,以朱,两纪重,如背十二朱,背一两,首开朱两计重制。

布币种类多,珍品也多,其中三孔布为钱币五十名珍。价值百万,其余珍罕品,珍品价值不菲。因此伪钱也多,有河南人批量造假,薄肉精整,但不失呆气。

3. 布币是古代哪个国家的货币呢?

布币,东周时期流通的青铜货币。形状像现今的铲,故又称铲币。它是当时农具箔缩小演变而成。初期的布币还保留箔之形状,首空可以纳柄,故又叫空首布。
以布币造型而定名:空首尖足大布(耸肩)、平底空首布、平肩空首布、斜肩空首布、异形布、方足布、圆首布、三孔布等。空首布铸文与殷商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它的币文与甲骨文有相似之处。仅耸肩尖足空首布多为素面,其它布币都有铸文:地名、币值面额、干支等。铸文有单字、双字、多字。例斜肩弧足空首布有:“武”、“安”、“卢氏”、“三川 ”等;布,楚国铸行有“殊布当忻”、“四布当忻”的长足 布。
东周列国所用布币各有不同,如赵国铸行尖足布,钱文多纪地名,也有的增纪币值,“蔺”、“邪山”、“晋阳半”等,赵国铸币形制似圆首、圆肩、圆档、圆足,钱文多纪地点,“离石”等。魏国铸行 布,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档、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 、一和半 三等,“晋阳三 ”、“晋阳一 ”、“晋半 ”等。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布、刀等币。王莽曾一度仿制布币通货。

布币是古代哪个国家的货币呢?

4. 好品五行大布是那个朝代的钱币?

五行大布是北周的钱币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继位后改革府兵制度,清查影户黑地,没收寺院财产,勒令僧尼还俗,还放免奴婢,兴修水利,做了一些应兴应革的事情,使人民获得了解放的气息。在币制方面,他统一北方之前仍是沿用西魏五铢,其后则三次铸钱。公元561年铸“布泉”,公元574年铸“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这三种钱币形制精妙,笔法华美,素有“三大美泉”之称,被誉为六朝钱币之冠,在我国和世界的铸币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北周三货币均为方孔圆钱,钱文“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均为玉箸篆,笔画肥瘦均匀,末端不出笔锋,就像是用玉石制成的筷子写成的,肥满、圆润、温厚、匀称。这种钱币篆法绝工,人见人爱,这说明北周时书法艺术和铸造工艺均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北周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当时的老百姓却不乐于使用这种钱,因为这三种钱都是虚值钱。“布泉”一枚当西魏五铢五枚,“五行大布”当 “布泉”十枚, “永通万国”又当“五行大布”十枚,即一枚“永通万国”要合五百枚五铢钱。而当时民间交易依然有使用绢布、黄金、西方金银币的,所以不愿意使用这种虚值钱。以上资料转自博宝艺术网.

5. 是那个朝代钱币

币面文字:泰和重宝
大金国金章宗 完颜璟 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铸。钱文篆书,直读,有当十大、小两式。钱文是文学、书法大家 党怀英手书,字体清纯典雅,精美异常,素为历代藏家所珍爱。
泰和重宝存在多种版式,价格不一,我也没找到相关价格资料,仅从字面解读其币面文字而已。

是那个朝代钱币

6. 先秦时期布币有哪些

先秦贝、骨贝、铜贝
先秦.布原始空首布
耸肩尖足空首布
平肩孤足空首布
釿布
方足布
三孔布
先秦.刀
齐刀(3—6字)
先秦.环钱
圆钱
蚁鼻钱
秦.半两

7. 古代商朝流通的货币是什么样的?

很多比如战国时期的刀币就长得像小刀一样的,这种货币外形很奇特,但是后来货币逐渐变成了铜钱白银黄金。这些东西就是由便宜到贵由价值低到价值高这样一个替换的关系嘛,当然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的辅助货币流通的工具。
普通人家用的最多的是铜钱,而现在民间也有很多铜钱,自己家里就有不少这东西不怎么值钱,而现在民间真正见到的铜钱基本上都是这种方孔钱,明朝清朝的钱离现在不算特别远,这东西也不怎么值钱,普通百姓家里买些日用品的时候会用到。要是涉及到房产的买卖涉及到特别贵重的物品的话,可能就要用到白银了,因为铜钱价值比较低,价格特别贵的话,铜钱保管不方便,运输也不方便。
白银就是价格比较高的,对应的购买力比较强的,因为当时的国家虽然在税收制度上略有不同,但都是以白银黄金这样的法定货币为主的。国库里面那肯定是白银黄金真正铜钱相对来说比较少,因为铜钱占地方大他又不怎么值钱,比如明朝的时候,张居正推行过一条变法,就是把普通百姓那里收上来的碎银子逐渐变成大块的银子。有火耗,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在融化过程中会有一定比例的损失,这是允许的,可在那时候白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法定货币。
黄金这就比较少见了,因为古代黄金提炼的技术并不是特别发达,而真正开采黄金的这些金矿也并不像想象那么多,这东西比较少见。只有咱以前富裕的大家族,还有国库里面才能看到这个东西辅助货币流通的,比如说宋朝的时候出现的交子,那就是全国可以通行的,你到他们指定的这个商行拿着这个东西就可以换钱的,算是我们现在这种银行卡存折的这种模式。它算是一种比较兴起的辅助流通方式,当时对于商业贸易的发展也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的。

古代商朝流通的货币是什么样的?

8. 中国历史上有哪个朝代是用布帛造币的?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急!
 
   解析: 
  
 东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国王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铸造出了大钱——“布币”.“空首布”自殷商至战国流通一千余年.
 
  为什么叫“布币”呢?在我国古代,曾把一种类似锹的挖土工具称为“镈”在物物交换的时代人们经常拿这种挖土工具去换取别的东西,但用这种东西做交换比较麻烦,周景王便把这种农具变小型化,把铸成象征性的“镈”变成了价值符号,成为公认的交换媒介,因为“镈”“布”声母相同,音韵相转,于是“镈”就转韵成为“布”了,这说明古代钱币是从物物交换过程中产生的,而且在交换过程中体现了我们祖先选择“镈”这种农具作为货币的型制,是注重农业的传统思想,因为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这种农具在以后的交换中形态也就专门化了。早期的大布长约十六厘米左右,足宽约十厘米左右。有的具有从上向下的三条凸出的线条。 
  china/images/116679
 
 (耸肩尖足空首布) 
  china/images/116680
 
  
 
 (平肩弧足空首布) 
  china/images/116681
 
 (斜肩弧足空首布) 
 
 空 首 布 
 
 公元前六世纪后期,“贝币”已完全不能适应市场交换的需要了,例如 :有时为了买一头牛 ,要背上成斗的“贝币”或者“仿贝”到市场上去。支付时的计算也很麻烦 。买更贵重的东西呢,携带“贝币”的数量恐怕要肩挑,车推才能支付,这就造成了流通秩序的混乱。到了东周后期,这种单一的低面值的货币制度在也维持不下去了,东周国王下决心要改革货币制度,决定铸行大额“货币”与各种“贝币”并行。东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国王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铸造出了大钱——“布币”,它是模仿古代一种农具铲而来的,古代铲土的农具带有一个把儿,为了插把儿,有一个安把的地方像空心的方锥,钱币学上称为“銎”。不过这种布币比使用的铲要小得多,为什么叫“布币”呢?在我国古代,曾把一种类似锹的挖土工具称为“镈”在物物交换的时代人们经常拿这种挖土工具去换取别的东西,但用这种东西做交换比较麻烦,周景王便把这种农具变小型化,把铸成象征性的“镈”变成了价值符号,成为公认的交换媒介,因为“镈”“布”声母相同,音韵相转,于是“镈”就转韵成为“布”了,这说明古代钱币是从物物交换过程中产生的,而且在交换过程中体现了我们祖先选择“镈”这种农具作为货币的型制,是注重农业的传统思想,因为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这种农具在以后的交换中形态也就专门化了。早期的大布长约十六厘米左右,足宽约十厘米左右。有的具有从上向下的三条凸出的线条。 
 
 春秋末期,商业空前繁荣,商人的地位也大大提高,古老的经商民族似乎已蜕变为不以血缘为基础的工商集团,而且一般士大夫也多有弃政从商的。甚至有些领有封邑,持有政权的封君卿士们也涉足商业,他们对铸钱事业特别有兴趣,各自在其管辖范围内起炉铸造,为了促进其流通,并准予以法律作为保障。这对“贝币”的打击很大。但“空首布”在流通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例如它那方形中空的首部及尖锐的肩和足,既容易伤人,又不便于大量携带和存放,当其普遍流通时不利的因素也越发突出,后来,布的体型逐渐变小,而且有文字出现,“布币”正面铸有一个至两个文字,有数字、有干支、以及地名等等,有了这种大面额的货币,交易起来就方便多了。周王朝属下的各诸侯国也纷纷效仿,到了战国时期,一些主要诸侯国如:韩、魏、赵、燕、楚等都铸行“布币”。“空首布”的购买力,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也无法猜想推测其使用可能以“个”为单位,无论大小轻重,一个就当一个用,这是因为古人的价值观念含混所致,后来“空首布”的体型逐渐变小是为了便于携带,与后世钱币的减重不同,在那时减重不影响作价,所以,“空首布”的体型可以自由的改进变得多姿多彩。 
 
 总之,“空首布”自殷商至战国流通一千余年,数量应该相当多,但现在发现的确实不能够说多,大概在当时就有很多被熔毁改铸器皿或重铸钱币。它的体型大,厚度薄,出土时曾被大量损坏。现存的初期“空首布”中无文大布非常少,连体的尤其难得一见就更少了。空首布中以卢氏大布较多,这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产品了,无文大布的古朴风格已被完全抛弃了,中期空首布以“武”字“松”字“田”字“宋”字布为最多,其他尚有纪数、纪干支,或天象、事物、城邑名的,此外一些铸有尚不能确定其意的文字符号的布也不少,其中以两面有文字的较为珍贵,晚期小布存世不多就更十分珍贵了。“空首布”的发现区域主要在今天的山西中南部和河南地区,也就是当时主要的农业区,可见钱币的产生和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空首布”大致分为三种:1.耸肩尖足空首布:指布币的两肩向上耸起,并与币身中线成一定的斜角,尖足指裤足下端尖锐,它的头部又有一个空腔,所以叫“耸肩尖足空首布”。可分为两种:大型耸肩尖足空首布和小型耸肩尖足空首布,大型的其特征:空首、长銎、銎有穿孔、因銎有范塞而不透,耸肩、尖足,背有三条竖纹,体形薄而博大,长约16厘米左右,肩距6厘米左右,厚约0.07—0.1厘米,一般重35.3—37克,绝大多数无文字,所以旧谱称为“无文大布”。小型耸肩尖足空首布,形状与大型相同,长约11.7—12.5厘米,肩距4.7—5.3厘米、厚约0.05厘米,重约25.3—30.7克,面无直纹,背平素,颇为罕见。
 
 2.平肩弧足空首布:平肩又称“方肩”指布币的两肩为平直状,弧足指布币下端呈圆弧状,所以叫“平肩弧足空首布”。一般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的特点为:空首、平肩、弧足、长銎、銎有孔,面背均有三直纹,长约8—10厘米、足宽4.6—5.3厘米、厚0.1—0.12 厘米、重约33.1—44克,多数重量在39克左右,钱文多为一字个别的有两字或四字,多半是地名。小型的特征形状与大型的相同,长约6.3—7.4厘米,足距3.7—4.3厘米,厚0.08—0.10厘米,重约18克左右,其文字已发现并著录的有:东周、安周、安臧、邵丘等十种
 
 3.斜肩弧足空首布:指布币的两肩部向外倾斜与币身中线呈现一定的夹角,弧足指布币下端呈圆弧状,所以叫“斜肩弧足空首布”。其体型也有大小两种。大型的特征是空首、斜肩、弧足而銎较短,面有二斜纹,文字在二斜纹之间,背有一直二斜纹,长约7.3—8.1厘米,足距4.6—4.8厘米,厚约0.12厘米,重约22—27.1克,面文有卢氏、三川釿、武、武安、函阳等。小型的特征是,体形近大型而小,长约7厘米、足距4.2—4.4厘米、厚0.1厘米,重18.5—24克左右,面文有武、武安、武寽、武釿等。 
 
 中国网
  china/images/116678
 
 (耸肩尖足平首布 1 ) 
 
 (2) 尖 足 布 
 
 “平首布”是由“空首布”蜕变而成的,其形式十分混乱,而最先出现的为“尖足布”。在“空首布”中,有种耸肩尖足的大布可能就是尖足型布的蓝本。 
 
 “尖足布”最初在晋国北部流通,而后流通范围扩大,与流通在河南的空首布平分天下。这大概是晋文公以后的情形。晋国的霸业促成了尖足布的发展,而尖足布的成功,也给晋国的霸业以持久有力的支持,但“尖足布”却不是晋国公室发行的法币。春秋时期,晋国公室可能还在行用贝币。最早的“尖足布”,形状极似铲币,足部作燕尾状,因有尖足之称。其长约8.5厘米左右,宽约4厘米左右,与中型铲币完全相同。不过,“空首布”重约37克左右,而“尖足布”仅重13克左右,这给予使用者很大的方便,故而大家都乐予使用。尖足的造型也非常优美,它有隆起的边缘,面与背部铸有纵向的凸纹,普遍有纪地文字。有背面还有纪范的数字,足以引起使用者的好感,它确实是一种进步的货币。当时铸造“尖足布”的地方有邯郸、晋阳、大阴、隰氏、城、蔺等处。“尖足布”的发行成功使晋国商业更加发达。商业的发达对货币的需求也就越大,所以它上市不久就成为晋国市场中的主币。但不久它的缺点便暴露了。因体积大购买力高,小额支付无法应用,在当时生产增加、物价下降的情况下,贫民百姓深感钱重之苦,所以不久便产生了小型“尖足布”或者说是种“轻钱”。其样式与大布相同,长约5.6厘米左右,钱上标明一个“半”字,表示其相当于大布的一半,这是我国发行辅币的开始,也是货币机制的先锋。当时铸造这种“半布”的城邑,有大阴、山阳、晋阳、甘丹、阳化、韩、蔺等处。 
 
 “半布”发行之后,市场更加活跃,不久大布被淘汰,半布变成“单位货币”。在上述铸造“半布”的城邑中,有些迄今未发现它们发行的大布,很可能它们是在“半布”大受市场欢迎时携手铸造“尖足布”,而且一开始就铸造“半布”。等到大布被淘汰后它们连币面上所写的“半”字也索兴减免了,于是便形成一种小型的也可以说是轻型的“新布”。“新布”因为轻重适宜、 *** 发行费用低,大受市场欢迎,故其它地方纷纷铸造,如大阴、中阳、中都、平州、平阳、目邑、兹氏、西都、安平、邪山、武平、高城、幸城、长葛、曼邑、梁邑、寽邑、晋阳、文阳、离石、蔺、蒲子、寿阴、霍氏等。就各地所出钱币背书的纪范数看,数额高达三十八种之多,这是我国铸币史上的空前现象。不过“尖足布”的命运非常短暂,前后不满两百年,仅是“空首布”的五分之一,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一、尖足布所用的铜料含铅过多,缺乏弹性,受力能力差,币身轻薄。 
 
 二、 尖足贮藏不方便,易伤人,易折损。 
 
 三、 生产量不大,铸钱工厂虽多,但因沿用一钱一范的古老方法制造,所以很难满足当时市场流通的需要。 
 
 迄今为止发现的“尖足布”不多,而初期的大布就更少见了。一般说,钱文倒置、传形、直读的布币更受重视,总之,“尖足布”以其造型优美、数量少,曾被人列为世界古钱行列中较为珍贵的钱币。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