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四川人吗

2024-05-01 18:49

1. 诸葛亮是四川人吗

山东人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2] 。

诸葛亮是四川人吗

2. 诸葛亮是四川哪里人

诸葛亮是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
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亦有传说指诸葛亮另有一儿诸葛怀与一女诸葛果。在晋朝时曾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但诸葛怀推辞,自给自足,在家终老。而诸葛果则相传在成都西南乘烟观修行和成仙升天。
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在云南(三国时南中之地),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而现有许多俚语,如“事后孔明”,意思是等到事情过后才发表各种高论,自以为先知;也有“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3. 为什么诸葛亮不取川蜀

初一看我也吃惊,细想提问者意思其实是“诸葛亮为何把取川蜀的首功让给庞统”
其实当时原因有三:
1、庞统文武兼备,有勇有谋。进入刘备集团决策高层后,表现抢眼,刘备一度视为第一智囊。诸葛亮顾全大局,不得不把入川首功让给庞统。
2、取西川的战略规划是庞统具体策划的,诸葛亮虽在《隆中对》有述,但还只是个框架,庞统才是具体的实施者。
3、荆州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刚从东吴手里夺来,北有曹魏,东有孙吴,不容有失。

为什么诸葛亮不取川蜀

4. 诸葛亮没能拯救蜀汉,为何有人说要怪四川人呢?

公元223年三月,东征孙吴失败后的刘备,已经油尽灯枯,再也难以坚持,病重的刘备将诸葛亮叫到床前,便有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帝城托孤。
刘备告诉诸葛亮的意思很清楚:看在咱俩交情的份上,先帮帮我儿子,实在不行,则要保住蜀汉基业。诸葛亮当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表示要辅助少主,坚持到底。
表面上看,君臣和谐,但这里面的意思非常复杂,历史上甚至有人评说,这是刘备给诸葛亮准备的鸿门宴。

结果而言,还是好的,诸葛亮从此接手蜀汉,成为蜀汉最高权力的实际掌控者。
诸葛亮从小便以管仲、乐毅等名相自居,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托孤之后的诸葛亮,实现自己的机会来了吗?
理想和现实的差别当时刚刚接位的诸葛亮,应该还是踌躇满志的,春光灿烂诸葛亮。现实却很残酷,刘备的死讯传开,诸葛亮还在计划自己的美好未来时,传来益州南方四郡,少数民族部落叛乱的消息,首领就是孟获。

益州四郡叛乱,彻底打乱诸葛亮的部署,这也充分说明,没有刘备的面子,这益州不见得能安稳。诸葛亮自诩智计无双,但显然,叛乱给诸葛亮,或者说给蜀汉高层掌权者的自以为是狠狠一巴掌。诸葛亮只能草草和东吴修好,将注意力转回国内。
荆州照样没拿回来,自己军队惨败而归,死伤无数,蜀汉国力大伤,东征成彻头彻尾的赔本买卖。其实叛乱的四郡,价值几乎为零,山高林密,没啥产出,人烟稀少,不管不就行了?事实证明,不行!
益州疲弊,为何疲敝?诸葛亮曾说:益州疲弊。益州为何疲敝?刘焉、刘璋统治的那二十多年,整个益州几乎没有打过什么仗,也没有什么天灾,相比大战连绵的中原,益州简直就是天堂。
疲敝在哪里?疲敝在于上层统治力量的博弈。
公元188年,宗室子弟刘焉向汉灵帝求取益州牧,即益州最高长官,从此空降益州。
对于益州来说,历史悠久而山川闭塞,交通不便,一直以来就有自己的小圈子,而刘焉便是彻头彻尾的外来户。这要是平常中央政府给力也就罢了。东汉末年那情况,朝廷封的益州牧还有多少份量真的很难说。

但刘焉,还真坐稳了这个位置,硬生生的从益州本土集团里,拿下益州这块地盘。这就有了以刘焉、刘璋为首的东州集团。
益州就那么大,想要出人头地的人却很多,这就是两大集团的根本矛盾所在,也是诸葛亮说:益州疲弊的原因所在。
自己也是外来户,诸葛亮算错这一点但这里,有一个天大的漏洞:对于益州本土权贵而言,刘备和诸葛亮也是外来户。公元215年,刘备拿下成都,占领除汉中以外的益州。小小的益州官场,迅速迎来另外一股势力的渗透:刘备的部下——荆州集团。一朝天子一朝臣,刘备上位,很多位子都要换一换人。
刚刚说过,益州不大,本来两个集团的竞争就很激烈,现在还有人要分这块蛋糕,这让谁也受不了。

刘备死的太早,无法稳定治理,也是蜀汉早亡原因之一外来的荆州集团不仅要面对益州本土氏族的压力,强龙要压地头蛇,还得处理投降的刘璋和他的下属。
刘璋被刘备打发出了四川,他的下属咋办?二十年苦心经营那也是一股庞大的利益集团。最终的结果,就是三方委委屈屈一起过,谁也吃不饱,谁也不服谁,三人行,必有一战!
从此,三方在益州这块地盘上,明争暗斗,刘备在世时,尚能镇得住场子,而刘备病逝和夷陵大败,则让其余两方看到上位的希望,尤其是益州本土势力,一千年前,蜀人有自己的皇帝,恰逢乱世,为何千年后,不能有?
所以诸葛亮必须剿灭叛乱,这是一个证明,证明刘备集团仍然拥有强盛的力量,无论是军事、还是统治力。
鞠躬尽瘁诸葛亮,究竟在干吗?诸葛亮自公元223年独自掌权,225年,诸葛亮发起南征,现在不太让人提的,那啥孟获,就是那个时侯的故事。
诸葛亮对孟获,捉了又放,放了又捉,即是对孟获收心之战,但未尝,不是做给在成都那些人看的,是诸葛亮能力与实力的威慑,新官上任三把火。平定南方后,诸葛亮马不停蹄,仅仅两年后,掀起北伐大战。为何?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转嫁国内矛盾。对外战争永远是转嫁国内矛盾的最好方式。
通过战争,将蜀汉内部势力拉到一条船上,增强凝聚力,同时利用战争的合理损失,来消耗对手和政敌的力量,这是很常见的一招。

此外,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兴复汉室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汉贼不两立的原则必须牢牢坚持,这是蜀汉政权合法性的根基,在脆弱的力量优势下,政权合法性便成诸葛亮稳定政局最大的依仗。但这有一个天大的缺点,就是不能输。
输了,会失去人心,更会让其他两大集团趁虚而入,比如抗日战争时期,蒋先生的困局也是如此,我知道现在打不赢,但不能不打,越打越糟,最后洗白。
这是诸葛亮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的核心原因,输不起。也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核心原因,以身作则,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才能让他人没话说。
主政十年,最终失败从公元222年末,刘备生病开始,到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前后差不多十二年,十二年里,诸葛亮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历史上很多人批评诸葛亮浪费民力物力,明知不可而为之。

却没有多少人能看到此时益州,内部三大集团争权夺利的冲突,蜀汉政权已经江河日下。除了借助战争来稳定朝局,诸葛亮空隙之余,提拔不少本地益州人才,试图缓解益州本土集团的压力。
但是,蜀汉政权必须优先,蜀汉政权必须保住这一“白帝城托孤”时制定的基础目标,就决定诸葛亮处理问题时,依然会偏袒刘备的荆州集团。
归根到底,是益州(主要是四川人)人想要当家做主和刘备需要统治益州(主要是四川)之间的核心矛盾。矛盾无法调和,这是诸葛亮哪怕天纵之才,也无法解决的问题。除非,蜀汉大胜,有夺取天下的希望,这个矛盾不攻自破。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不过三十年而亡,最终以投降的方式被灭国。促成蜀国投降的,正是益州本土集团的代表人物,谯周。
谯周所代表的本土人士,他们不会喜欢被外来人士压迫,更希望蜀人治蜀。刘璋也好、刘备也罢,他们的存亡对于本土权贵而言不会有什么差别,反而更希望和平的实现权力更迭,保住自身荣华富贵,避免战乱。所以,刘璋投降,刘禅也是投降。
诸葛亮单独治理蜀国十余年,无论是对外常年用兵,对内严苛法治,都是希望能够缓和蜀国高层之间的权利冲突,从而延续蜀国的生命。
但在无法根本利益无法调和的前提下,诸葛亮的续命策略注定只是枉然。更何况,在这期间,为了加强外来刘备荆州集团的力量,诸葛亮确实有一些偏袒己方,让他人寒心的举动,比如饱受诟病的诸葛亮人才任用政策。
所以,诸葛亮最终,无法力挽狂澜,空有开国之志,然而蜀国基础太差,这与他能力无关,显得诸葛亮自身有点可悲可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