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故事

2024-05-09 00:48

1. 宗教故事

一、鸟窠和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话现在已经变成佛家的口头禅,谁都会说。不但现在人会说,古人也会讲。在唐朝时代,白居易遇见鸟窠和尚。这位法师何以叫做「鸟窠」?他是个老修行人,万缘放下。他在树上搭个小篷,像鸟窝一样,住在树上,生活多简单!那时白居易是杭州太守(如同现在的市长),遇到鸟窠和尚,向他请教什麼是佛教?鸟窠和尚就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听了哈哈大笑,这些话三岁小孩都会说。鸟窠和尚回答,「三岁小孩虽能说,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听了之后,想想很有道理。做到非常重要,关系我们的前途,我们的来生是果报,今生是花报。换言之,不但关系来生,也关系现前,现前可以趋吉避凶。

宗教故事

2. 有哪些于宗教有关的故事和传说

一  唐代鹦鹉故事的佛教色彩
据文献记载,在唐代,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盛行驯养鹦鹉。因而留下了很多美丽的鹦鹉故事。其中,较为典型的当数唐玄宗“雪衣女”的故事。史载:“天宝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为雪衣女。性既驯扰,常从其饮喙飞鸣,然亦不离屏帷间。上令以近代词臣诗篇授之,数遍便可讽诵。上每与贵妃及诸王博戏,上稍不胜,左右呼雪衣娘,必入局中鼓舞,以乱其行列,或啄嫔御及诸王手,使不能争道。忽一日,飞上贵妃镜台,语曰:‘雪衣娘昨日梦为鸷鸟所搏,将尽于此乎?’上使贵妃授以《多心经》,记诵颇精熟,日夜不息,若惧祸难,有所禳者。上与贵妃出于别殿,贵妃置雪衣娘于步辇竿上,与之同去。既至,上命从官校猎于殿下,鹦鹉方戏于殿上。忽有鹰搏之而毙。上与贵妃叹息久之,逐命塟于苑中,为立冢,呼为‘鹦鹉冢’。”[1](P42-43)《多心经》又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经典,其宗旨是用般若观察宇宙万物皆空而悟出成佛的道理。在唐代,较受人欢迎。如《广异记·王琦》载:“……永泰中,(王琦)又病笃,乃于灯下,澄心诵《多心经》。……至三十九遍,懈而获寐,翌日复愈。又其妻李氏,曾遇疾疫疠,琦灯下至心为诵《多心经》,……琦却诵经四十九遍,李氏寻愈也。”[2](P27)在唐人看来,诵读此经能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鹦鹉为躲避灾难也诵读此经,并日夜不息,大有昄依佛教,获得解脱的韵味。显然,这个故事蕴含着一定的佛教思想。
“雪衣女”的故事及其佛教思想一直影响到后代。如在内蒙赤峰市辽代贵族墓地壁画中,发现了以此故事为蓝本的“杨贵妃教鹦鹉图”。并且,画的旁边还题有诗文:“雪衣丹嘴陇山禽,每受宫闱指教深。不向人前出凡语,声声皆是念经音”。明人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七《鹦鹉事相同》载:“唐武后畜一白鹦鹉,名雪衣,性灵慧,能诵《心经》。厚爱之,贮以金丝笼,不离左右。一日戏曰:‘能作偈求解脱,当放出笼。’雪衣若喜悦状,须臾朗吟曰:‘憔悴秋翎似颓衿,别来陇树岁时深。开笼若放雪衣女,常念南无观世音。’后喜,即为启笼。居数日,立化于玉球纽上。后悲动,以紫檀做棺,葬于后苑。”据《庐浦笔记》载,《心经》即《多心经》[3]。从情节和内容来判断,这个故事应由“雪衣女”的故事演化而来。只是,武后的鹦鹉与玄宗的鹦鹉相比,不仅能诵佛经,而且具有了佛教的思想和观念。可见,“雪衣女”的故事不仅影响深远,而且在流传的过程中被后人赋予了更加强烈的佛学韵味。
如果说“雪衣女”的故事只蕴含一定的佛教因素,那么唐人李蘩渊在《圣渠庐》中讲述的鹦鹉故事与佛教的关系则更为密切。故事中的鹦鹉不再是只平凡的鸟,俨然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史载:“东都有人养鹦鹉,以其慧甚,施于僧。僧教之,能诵经。往往架上不言不动。问其故。对曰:‘身心俱不动,为求无上道。’及其死,焚之有舍利。”[4](卷422鸟部四)显然,这个故事的佛教色彩更加浓厚,佛教启示意义更加强烈。鹦鹉先是虔诚修道的佛教徒,后成了菩萨示化的神迹,成为时人修佛向道而获得解脱超拔的典型。在唐代,有不少类似的故事。如,《法苑珠林》《酉阳杂俎》《全唐文》《渊鉴类函》等史料中均有记载

3. 感人的宗教故事

——分享这个故事,看看你喜欢不?
  黄庭坚,宋朝人,字山谷,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英宗治平进士,曾任地方官,并参加《资治通鉴》的校定工作,元佑八年被任为国史编修官。自幼聪颖异於常人,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他的诗书画三绝,与当时的苏东坡齐名,世称苏黄。
  山谷不只有文名,秉性也至孝,他每晚必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就是后来做了官,仍坚持为人子之道,后来他的孝行被选入二十四孝之中,在县志里记载著他的故事。
  山谷得中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芜湖的知州,他就任时才二十六岁。有一次午睡时,他梦见自己走出州衙,来到一处村庄,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站在一户人家门外的香案前,桌上供著一碗芹菜面,手持清香,口中喊著某人的名字。山谷走近前去,看那碗面还热气腾腾,似乎很好吃的样子,不自觉的便端起来吃。吃完回衙,一觉醒来,嘴里竟还有芹菜香味,梦境也非常清晰。虽然纳闷却不以为意,以为只是梦境特别而已。
  次日午睡,又作了同样的梦,觉醒口中依然有芹菜香,於是大为惊异!马上起身走出州衙,循著梦中所行的道路走去,行至老婆婆家门外,叩门进去,竟然见到梦中的老婆婆。于是问道“请问老人家是否曾在门外喊人吃面?” 
  老婆婆:“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在生时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会这样喊她。”
  山谷问:“您女儿去世多久了?”
  老婆婆:“已经二十六年了。”
  山谷心想,自己正是二十六岁,昨天也正好是自己的生辰。於是再问她女儿在生的情形,家中还有些什么人?
  老婆婆:“我只有一个女儿,她在生时喜欢读书,信佛茹素,很孝顺,就是不肯嫁人。并说她求来世转为男身,做个文学家。可怜她二十六岁就生病死了,死之前,她说她还会回来。”
  山谷问:“请问她的闺房在那里,我可以看看吗?”
  老婆婆手指著一间房说:“就是那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里,只见卧床桌椅,靠墙边还有一个上锁的大柜子。山谷问:“柜子里面是些什麼?”
  老婆婆:“全是她的书。”
  山谷问:“可以打开看看吗?”
  老婆婆:“锁匙不知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无法打开。”
  山谷心中想了一下,忆起了锁匙的位置,便告诉老婆婆找出了锁匙,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山谷细心翻阅许久,吃了一惊,原来他每回考试写的文章,竟然全都出自这里,而且一字不差!山谷此时心中完全明白,他在梦中竟然找到了前生的老家,这老婆婆正是他前生母亲。山谷流著泪跪倒在地说:“娘,我就是您那女儿转世投胎的男身啊!”随后他回到州衙,向母亲禀报之后,马上迎接前生老母回州衙奉养,终身不懈怠。
  后来黄山谷在州衙后园种了一丛竹子,又建了一座亭子,名为“滴翠轩”,亭中有山谷的刻像,自题像赞曰:“似僧有发,是俗无尘。参梦中梦,悟身外身。”证明黄山谷的转世故事真实不虚。
  在上面这故事中有三个重点:
  (一)确实有轮回。黄山谷的前生,原是安徽省南部芜湖县乡村的女子,死后依修持愿力转而投生到江西省北部修水县的男身黄庭坚。
  (二)确实有业力。由前生种因,而今生结果。山谷前生便喜好读书,遂有今生的诗书画三绝,所以袁枚说:「书到今生读已迟」,有美好文采之人,早在无数个前世就已经开始读书了。至於由女转男,且有功名,当为其信佛、茹素、孝顺、守身清白等诸善业力感召而来。依世间法来讲,算是成功的,因为善有善报,不仅保持著难得的人身而且由女转男,又有功名,与前生相较,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依出世间法来讲,则不算成功,因为仍是在六道轮回之内、三界火宅之中,烦恼满满的具缚凡夫,经一次轮回,便迷失一次本性,有了功名富贵学道更难。若是今生荒废学佛、仗势凌人,反而益起颠倒,造诸恶业,妄造苦因。
  (三)最终皈依佛。母亲喜爱清洁,山谷就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虽然作了官,也不改其孝行,被后人选为二十四孝之一,证明山谷宿世善根深厚。他曾作戒杀诗一首: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清代进士袁枚先生曾感叹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这是因为听了大文学家黄庭坚的故事,所发出的感叹!

感人的宗教故事

4. 十个有关宗教的小故事,最后有启发的

大卫战胜歌利亚的故事
摩西带领以色列奴隶摆脱埃及奴役的故事
以斯帖皇后巧妙的阻止了亚哈随鲁王种族大屠杀的故事
约瑟在埃及为奴最后却成为埃及宰相的故事
一休和尚伏虎的故事
诺亚建造方舟的故事

奥特曼大战小怪兽的故事

大力士参孙的故事
西天取经的故事
封神榜

5. 求助:世界上有哪些关于宗教的故事?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详细详细。。。。。。
 
   解析: 
  
 宗教神话故事 
 
  美丽传说
 
  300年前,那时的“黄房子”只是个不起眼儿的小酒馆儿。故事的主人公是 *** 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六世活佛仓央嘉措。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诗人。仓央嘉措常常走出寺庙深宫,亲自体验普通百姓的生活,感受俗家凡民的情感。
 
  
 
  传说中,仓央嘉措奉命寻找度母女神———集所有女性美于一身的神灵———在民间的化身。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仓央嘉措走进一家小酒馆儿时,与一位有月亮般姣美容颜的少女擦身而过。这就是度母女神!仓央嘉措愣住片刻,转身追去,然而,少女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苍凉的月色中。
 
  仓央嘉措懊丧之余写下这样美丽动人的诗歌,并流传下来,广为人知:
 
  在那高高的东山顶上, 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 玛吉阿米那醉人的笑脸, 就冉冉浮现在我心头。
 
  “玛吉阿米”作为圣洁的母亲、纯洁的少女、未嫁的姑娘的代名词由此产生,进而引申为美丽的尚未实现的梦幻。

求助:世界上有哪些关于宗教的故事?

6. 喜欢宗教故事,有没有合适的佛教故事推荐。

百喻经

节录:

(五)渴见水喻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君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
未曾有因缘经

白话撰述:刘欣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是一部极好的佛学入门教材,经中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把佛法的大意层层揭示给大家,能够让我们对佛法有的正确了解。平时很多的疑惑,都可以在这部经里找到答案。 所以推荐大家学佛之初先学习这部经是十分有益的。这里我们用白话文讲述经文中的故事,大家可以在阅读经典的时候作为参考。
---------------------------------------------------------------------------------------------------------
百度一下就能看到全文

7. 喜欢宗教故事,有没有合适的佛教故事推荐。

百喻经

节录:

(五)渴见水喻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君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
未曾有因缘经

白话撰述:刘欣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是一部极好的佛学入门教材,经中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把佛法的大意层层揭示给大家,能够让我们对佛法有的正确了解。平时很多的疑惑,都可以在这部经里找到答案。 所以推荐大家学佛之初先学习这部经是十分有益的。这里我们用白话文讲述经文中的故事,大家可以在阅读经典的时候作为参考。
---------------------------------------------------------------------------------------------------------
百度一下就能看到全文

喜欢宗教故事,有没有合适的佛教故事推荐。

8. 可以把宗教理解成某些人写了一个很漂亮的故事吗

当然可以。
事实上,宗教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有毒的故事。
看看宗教在宣扬什么,然后那么多的教徒在其中,却没有一个得到教义上所谓的“最终”。花了一生的时间,全部耗费在宗教的美丽故事之中。
如果宗教是一所驾校,早就开垮了。完全不明白,几十年沉浸于其中,却总是没有毕业,这种情况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而那些几十年没有成果的教徒,反而会赢得新人的尊重,甚至将宗教的重担交给这些所谓的“老人”。
全世界只有宗教,会因为众多教徒没有毕业没有获得最终而洋洋得意。
鬼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