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什么会使利率上升

2024-05-05 19:24

1. 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什么会使利率上升

在扩张的财政政策下,政府在建设投资方面的支出增加,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上升。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说,减税会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地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地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胀效应也不同。对流转税的减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时也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即这种减税的膨胀效应主要在供给方面。对所得税的减免,则可以增加社会需求,膨胀效应主要表现在需求方面。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利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的比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不仅受到经济社会中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利率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在研究利率的决定问题时,特别重视各种变量的关系以及整个经济的平衡问题,利率决定理论也经历了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利率分析以及当代动态的利率模型的演变、发展过程。

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什么会使利率上升

2. 扩张性财政政策必然会导致利率上升吗?

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对利率采取下调的措施,以抵制社会总需求。
同时,财政政策的手段和工具有许多,利率的调整只是可供选择的手段之一。
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不必然导致利率上升。

3. 为什么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上升呢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因而造成物价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利率上升。
延展阅读:
扩张性财政政策:
一、基本简介:
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主要是通过减税、增加支出进而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财政分配方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
二、财政措施:
1、减税:
一般说,减税会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地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地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胀效应也不同。对流转税的减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时也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即这种减税的膨胀效应主要在供给方面。对所得税的减免,则可以增加社会需求,膨胀效应主要表现在需求方面。

2、引扩大预算支出规模:
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扩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就这个意义说,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三、财政赤字:
1、凯恩斯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以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前提,不能构成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中国政府历来不主张实行赤字政策,但在现实生活中财政赤字现象却是存在的。比较严重的财政赤字主要出现在两个时期:

2、“大跃进”时期:
(1958~1960)。在很大程度上,“大跃进”否定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正确方针,造成国民经济运行的紊乱,在财政上表现为“假结余、真赤字”。1962年查实,原决算三年共结余3.97亿元,实际为赤字169.39亿元。这一结果证明,当时的财政分配活动是膨胀性的。

3、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发生的财政赤字:
1979~1990年的12年中,11年有赤字。1979年曾出现巨额赤字170.67亿元,主要是因为当年同时实行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职工工资和对企业减税让利,致使财政支出规模急剧扩大,以后几年经过调整,赤字数量有所缩小,但从1983年起又开始扩大。造成这一期间巨额财政赤字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扭转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经济比例关系失调,也是为补偿多年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累积的“欠帐”所付出的代价,同时和经济改革经济发展中急于求成的倾向,以及由此对国家财政造成的超负荷压力有着密切关系。
四、现状情况:
1、从大趋势上讲,反周期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一旦达到,那么扩张性政策的淡出就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在考虑对扩张性政策力度做出一些合理调整的时候,该政策的代表性事项------长期建设国债,显然应该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对其绝对数量作审时度势的酌情调减。
2、在总量酌减的同时,应该致力于使长期建设国债资金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与有选择的"退出"相适应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的生态保护、国土整治、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显然必须放在今后一段时期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考虑的重点之列。对原来已经形成的长期建设项目,要考虑继续投入资金来完成续建和收尾。对于社会总体发展需要的缓解公共产品和部分准公共产品瓶颈制约的基础设施项目,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要继续予以特别关注。那些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相关的重大项目,显然也必须作为重点,即在原来已经有所关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
3、长期建设国债的政策调整应当和税收政策的调整相互呼应,协同配合。中国在1999年以后已经陆续推出了一些局部减税的措施,今后一段时间,在此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尚可用的一些减税空间,与随之要大力推进的税制改革相结合,以发挥减税效应。
4、同时,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新体制相配套的分税分级财政框架。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在1994年已经搭出的中央和(省为代表的)地方分税体制框架之下,对省以下体制灌注分税分级体制的实质性内容。就目前情况看,五级政权的框架这条路已难以走通,应该设想逐步调成三级实体政权,建立三级的分税分级财政:可以先考虑在乡镇一级结合一些已有举措,逐步把它调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

为什么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上升呢

4. 为什么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利率上升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增加总需求,从而提高国民收入Y。而根据货币市场平衡公式:M=aY-bR。其中R为利率,Y提高,为了维持均衡,自然利率R得上升。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扩展资料:
扩张性财政政策-政策措施
①减税
一般说,减税会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地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地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胀效应也不同。
对流转税的减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时也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即这种减税的膨胀效应主要在供给方面。对所得税的减免,则可以增加社会需求,膨胀效应主要表现在需求方面。
②扩大预算支出规模
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扩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就这个意义说,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5.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利率的?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三点不同:
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进行调节进而影响经济。
2、内容不同
财政政策内容和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关;货币政策内容与利率、信贷政策等相关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通常由国家制定;货币政策是由央行直接制定的。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利率的?

6. 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吗?

不是。
利率杠杆是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不是财政政策的工具。
利率杠杆是通过调整利率,影响货币资金供求流向,从而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它具有资源配置诱导、政策信号显示、主体行为约束、经济运行杠杆等功能.在西方发展的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杠杆是灵敏、有效的,对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起了很大作用。
降低存款利率,会使存款人同样的存款只获得较少的财产收入。会促使存款人减少存款,意味着增加消费。消费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消费的增加能够拉动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需求,刺激企业投入,创作更会的社会产品。一般情况下,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低迷时,会降低利率,以以促进生产的消费。
所以,降低利率不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是扩张性(或者积极的)货币政策。

7.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三点不同:
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进行调节进而影响经济。
2、内容不同
财政政策内容和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关;货币政策内容与利率、信贷政策等相关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通常由国家制定;货币政策是由央行直接制定的。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扩展资料: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原因:
1、减税负激发活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5个方面内涵:
第一,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
第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第三,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五,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明确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今年为什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需要。为了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负、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当继续坚持下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税收工作之本。”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税务总局总会计师汪康认为,税收与民生息息相关。无论是通过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还是运用税收手段调控经济、调节分配,其本质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
2、稳健之中有微调
从国际上看,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交替上升,导致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保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新兴经济体同时面临经济放缓和通胀压力,金融市场波动较大,资本流动方向多变,全球流动性不断扩张,国际经济复苏总体疲弱。
从国内来看,当前总需求比较稳定,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粮食生产形势较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也要看到,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成本上升压力仍然较大,国际市场流动性过剩依然突出,输入性通胀压力也较大。
因此,总的来看,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今年货币政策或将呈现“相对宽松”态势,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转向。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将继续以“稳健”为主基调,同时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的调整将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信贷政策将更好地与产业政策结合,实体经济将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扩张性财政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扩张性货币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为什么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李扬:深入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问题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

8. 为什么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降低

  扩张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应量较多地超过经济正常运行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于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主要是在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恢复发展,为社会投资、生产、消费这些领域提供更多资金。分为一般性和选择性扩张货币政策:\r\n一般扩张性货币政策控制工具\r\n1.大幅度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n2.大幅度调降央行再贴现利率\r\n3.积极从事公开市场操作(如人行入市做回购放出资金)\r\n选择性扩张货币政策控制工具\r\n1.调高证券市场融资比例与融券比例\r\n2.延长银行消费贷款还本付息年限\r\n3.道德劝说,鼓励银行多放款,少计较风险\r\n4.开放部分禁制贷款项目,或扩大信用额度\r\n   您提问所说的“导致利率降低”,这个利率应该是指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的降低,比如现券买卖利率,质押式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等。\r\n因为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采用如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中逆回购等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使得社会资金供应充足,也大大缓解货币市场中资金中短期需求,使得各个时限的资金借贷利率随之下降。\r\n  上述所说的利率,不同于社会居民所认为的利率。后者一般指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的利率。这个利率如果不是央行公告要求商业银行进行调整,商业银行不会主动下调。因为商业银行要靠较高的存款利率才能同其他银行竞争,获取更多的社会存款用于发放贷款而获利。而这个利润是通过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而得到的。现在央行允许各商业银行存贷款在法定的上下限幅度内自行规定。各银行为争取存款争相把存款利率上调至最上限就是这个道理。而贷款利率又会考虑银行自身吸收存款时的成本和目标利润,要一般不会下调,特别是在社会贷款需求量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总会保持现状,甚至上调至法定最大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