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我该如何看待高管离职

2024-04-30 02:41

1. 企业我该如何看待高管离职

首先,我们通常说“空降兵”尽量不要在短时间内形成太大的规模,否则就会如案例所描述的那样,形成一股“新势力”,产生反客为主的现象,从而与原有的“势力”形成对立甚至冲突。
其次,对于企业的核心业务最好不要采用“空降”的形式,尽量内部培养,因为“老人”更容易对企业的经营理念、方向产生认同感,更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而像财务、法务、IT这种专业技能性比较强的岗位,是可以大量采用人才引进的,因为这些岗位是需要经验积累,企业内部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给其试错。
第三,企业运营过程中都会有自身的经济周期存在,在快速发展期很容易产生人才饥渴的现象。这时企业需要冷静下来,理智地对未来3到5年的企业发展前景进行评估——是不是一定要大规模引进人才?因为大量人才引入不仅会因思想各异等原因造成日后管理成本和难度激增,还会在企业经营相对萧条时,产生人员臃肿、不利于调动乃至人力资源成本过高。
其实对于人员流动或者高管离职,并不应该片面地认定就是企业管理自身出现了问题;也不应当片面地认定高管连续离职会对企业自身产生较大的伤害。通常我们要先判断一个企业人员的总量,如果人员数量本身就很大,那么其走掉的核心人才不超过11%,通常不会对企业产生伤筋动骨的伤害。

企业我该如何看待高管离职

2. 当高管离职后 企业如何应对

过了好一会儿,吴则平才缓过神来,打开邮件认真看了一遍。辞职信中向CEO表示了深切的歉意,坦言说在MBT几年工作,倍感身心疲惫,现在只想离职休息一段时间,请CEO予以谅解。作为MBT公司的元老,他本人愿意在离职后继续关心公司的发展,如果公司需要,随时可以和他本人联系就有关业务问题进行商讨。辞职信写得很委婉、得体、让人读后有一种不忍拒绝的感觉。
MBT公司是国内新崛起的一家通信公司,近年在国内建立了20多家分公司和营业网点,业务发展迅速。这些与李剑锋高超的营运能力、娴熟的深层公关及谈判技巧分不开,正是他拿出的一份商业计划打动了多家世界著名通信企业的心, MBT与它们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国内仅有的几个代理商之一。他负责建立的分公司及营业网点,运作顺利,很快在当地占了不小的市场份额。正是聘用了李剑锋,使MBT公司的经营状况从业界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变成个中翘楚。然而,他的突然离职,对MBT目前在行内的竞争以及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延续性,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吴则平很清楚他的营运总监对公司的重要性,但他实在不明白李剑锋因何如此突然地提出离职:他尚不足40岁,加入MBT之前工作得并不很顺意,眼下在MBT正是事业有成之际,离职休息一段时间之说不可能成立。想到这里,他马上拔通了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的电话,要他即刻查清李剑锋离职的动机及可能的去向,同时通知秘书,取消所有行程安排,立即订机票返回公司总部。
案例剖析1:
其其实李剑锋的离职不全是坏事
其实李剑锋的离职不全是坏事,至少会对一个人有利,就是接替李剑锋的人。而吴则平令人诧异地完全不打算利用这一点来稳定军心。
MBT已经采取的三项应对措施 案例中,COO李剑锋的离职给MBT通讯公司带来了一连串的冲击,CEO吴则平和人力资源总监池向阳打算采取3项关键性的应对:
2. 向员工解释说明李剑锋的离职,从情、理两方面谴责李剑锋,期望鼓舞士气、减少流言,从而避免其他中层主管尾随离职;
3. 准备挖DQM公司的COO刘向东。
这些措施只能用“被动挨打、感情用事”来形容。谴责李剑锋只会让李剑锋免掉感情上的负疚,使得李剑锋与MBT公开对立,另一方面,MBT又打算挖DQM公司的COO刘向东,这就会让MBT的员工觉得对李剑锋的谴责十分虚伪,从而会有更多的人同情李剑锋。
其实李剑锋的离职不全是坏事,至少会对一个人有利,就是接替李剑锋的人。而吴则平令人诧异地完全不打算利用这一点来稳定军心。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提出7条措施
1.立刻批准李剑锋离职
李剑锋长于谈判和深层公关,这样的人一般个性沉稳,心思缜密,拿定注意不会轻易更改,挽留他的可能性不大。既然如此,不如立刻批准他的辞职申请,这有三个好处:一是让局势明朗;二是表明公司的信心;三是让公司所有人知道,不可以用辞职手段和公司谈条件。
2.公开宣布公司原则上将从内部选拔高管
公布此项政策,可以稳定局势,分化李剑锋的同盟者。此时绝不可以引进“空降兵”。那样只会让已经充满不确定的局面变得更加混乱,使得更多的中层经理随李剑锋离去,而且此时选人的目标是找一个能保持MBT暂时稳定的人,而不是找一个优秀的COO。
3.公布市场研究报告及下一年度经营计划
市场研究报告要表明MBT与PPT比较所具有的优势,下一年度经营计划要提出一个激动人心的目标。让大家知道,没有李剑锋,公司仍有信心保持竞争力。这不但可以稳定军心,也可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4.吴则平应立刻与李剑锋面谈
案例中显示,吴则平与李剑锋有较好的私人关系,李剑锋应该不会拒绝面谈。面谈的目的有两个,首先弄清楚原因,然后要求李剑锋帮助公司处理他的辞职后遗症,例如,吴则平和李剑锋一同写一封致全体员工的信。在处理后遗症上,李剑锋可以成为同盟者。
5.吴则平应该立刻家访胡兵
6.池向阳应该立刻与每位中层主管、骨干员工面谈
内容涉及MBT的前景、公司的政策、员工的职业发展、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此时不能依赖公告、电子邮件等方式,必须面谈,才能澄清局势、去除恐慌、稳定军心。
7.找律师咨询竞业避止,准备打官司
这事必须秘密进行,只是在做最坏的打算,不一定打,但要保证如果李剑锋完全不合作的话,能立刻采取有力行动,拖延李剑锋到PPT。

3. 为什么近期很多企业高管离职

每个人离职都是自己原因。
员工离职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请辞职、解雇离职、符合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离职,如退休、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员工失踪或死亡等。
1、自请辞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者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的,需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因此,对于自请辞职者,应注意审查其是否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同时,要求其填写《离职申请单》,经用人单位同意后可办理离职手续。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员工在职期间造成用人单位损失需要赔偿的,应在员工离职时一并结清赔付事项。
2、解雇离职或者自动离职:
员工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有关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第四十三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六种情形而被用人单位给予解雇处分的,用人单位应首先知会工会,工会同意解雇处分的,由人事部门制作《员工奖惩公告》,在单位范围内有效公告。在公告生效之日起,人事部门制作《员工奖惩通知》,并向员工本人送达,员工凭该通知直接办理离职交接手续。
员工未经任何离职申请不告而别的情形,类似的还有严重违纪违规应予解雇处分之员工不告而别的、或员工未依照规定时间提出离职申请自行不告而别的,这些员工不告而别时间达到一定合理期限、符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规定的解雇情形的,可视为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由人事部门知会工会,经工会同意后,发布《员工奖惩公告》,自《员工奖惩公告》生效之日起,双方劳动关系解除。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应在合理期限内以《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的形式催告该员工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经催告后逾期仍未前来办理的,视为该员工放弃其所有权利。因此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有权要求赔偿。
3、符合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离职:
员工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的,在终止情形届满前30日内,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应出具《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并向员工本人送达,员工凭《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方可办理离职手续。员工因故失踪或死亡的,劳动合同终止之离职交接手续由其部门主管凭《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办理。

为什么近期很多企业高管离职

4. 企业高层离职原因及代表人物

 企业高层离职原因及代表人物
                      创业守业如同打天下,谁都知道人才的重要。但并非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跟随自己一同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的核心团队成员很可能一夕之间,就因为如下某种原因折戟离去。虽然人去人留不能勉强,但是一个创业者如果能把隐患有所把握,将尽可能减少高管离职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下详细阐述企业高管个人离职的25个原因。
    一、主动离职(个人)     1、个人发展需要 
    胸怀雄心的个人,在条件成熟以后,通常不甘心,永远屈居人下。一方面,他们是想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他们也想验证自己究竟一个人行不行,能不能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军人物。这是鼓励也是诱惑,这种离职最富有正能量。不管是万科离职的高管徐洪舸和肖楠在深圳联合成立新地产公司,还是网易副总裁杨斌、京东商城原总裁助理刘爽,还是Fbook首席技术官布雷特·泰勒的自行创业,无非都是想验证,自己在更高层次上的价值。这种离职,最容易获得原老板理解、体谅甚至支持(投资)。
    人物:李学凌,多玩游戏CEO。曾担任网易总编,2005年6月,李学凌离开网易创办了狗狗和多玩。2012年11月,欢聚时代(Nasdaq:YY)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2、价值观与战略分歧 
    个人与公司的发展理念产生分歧,这是离职中最富有悲壮情境的镜头。并肩战斗的好友,转眼间战略产生了分歧,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侧重都无法取得一致的时候,不能委曲求全,只好壮士断腕、弃卒保车、以换大局的折肱求全。如原麒麟游戏副总朱燕晨离职时就曾表示,公司把“始终拥有创业心态”的员工留到公司上市,就是个悖论。
    人物:吴长江,雷士照明。1998年底,吴长江和另外两位同学杜刚与胡永宏在惠州创立了雷士照明。从股权结构看,吴长江占比45%,另两人55%。做大后,这赚的钱怎么用,几个人的看法就不一样。吴长江一直想把企业往大了做,赚了钱就要投入,而其他两位股东则希望赚了钱要分红。2005年董事会上大吵了一架后,决定分家。方案是:企业作价2.4亿元,吴长江从企业拿8000万元走人,作为交换,自己的企业拥有的股权归其他两位股东所有。董事会后3天,经销商聚集总部,强行介入分家,经销商举手表决要求吴留下。于是情形急转直下变成了胡杜二人各拿8000万元离开。
     3、待遇和激励机制所致 
    战争年代是赤裸裸的武力掠夺,个人扮演血腥角色。商业时代是残酷的你进我出的竞争,个人扮演较文明身份。但是不管如何,个人攫取利益不变,只是分配方式在变化。对于商业时代的人们,利益获取更加稳定现实,所以待遇和激励机制成为人们参与某项事业的根本保障。很多人都知道“管理理论说破天,核心就一个:利益。”关键就是老板愿意拿出多少。网易门户这两年掀起的高管离职潮,跟丁磊太抠不无关系。从2004年开始,网易对很多高管,就没有过任何期权奖励。
     4、遭遇瓶颈,转型 
    由于各自不同的求学、就业经历,高管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向的人生诉求,从而各自的精神状态几乎完全不一样,顺从的、接受的、安逸的、苦闷的、彷徨的、徘徊的、奋进的、亢激的……不一而论。一句话,许多不可诉求的历史原因造就了今天现实的结果,很多可能并非自己真正所希冀的。职业发展亦是如此,尤其是一些高管,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干若干年,一旦抽身面对社会的迅速变化,这个时候,内心所产生的变化急邃可知。这种职业发展到了一个高点之后,转型还是升华,自然遭遇瓶颈。在这种时刻,尝试新的转换,以期望真正职业生涯的升华,或者仅是换个口味式的生活,便成为高管屡屡选择离职的诱因。
    人物:陈一丹,腾讯创始人之一。2013年3月20日,腾讯宣布陈一丹(Charles)将卸任首席行政官(CAO),担任公司终身荣誉顾问。腾讯在公告中称,陈一丹将继续担任腾讯公益慈善基金荣誉理事长,代表公司关注社会社区及公益慈善事业。腾讯表示,“在Charles的亲自领导和参与下,公司得以建立起执行高效的行政体系、科学管理的人力资源体系、领先的法律保障体系”。随着腾讯事业的壮大与稳定,陈一丹本人对教育与公益更加感兴趣。事实上,在腾讯任职的最后几年,他投入公益的关注比商业的时间已经要多。
     5、套现脱身 
    对于一些公司,尤其是借壳或者强度包装上市的公司,当公司原始股东或者员工持有的股票过了法定的持有年限,即解禁时,很多高管现金为王,纷纷抛出自己的股票,套现以后,避免风生水起,离职华丽脱身。这也包括以辞职处置个人拥有的非限售股等等。这里的核心是套现,离职或前或后。根据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318家公司减持套现166亿元,其中,105家创业板公司减持套现37.92亿元。截至上半年2月27日,两市共有193家上市公司发布高管辞职公告,其中涉及117位高管辞职。以至于许多业内分析师,已经把每年开初几个月看成上市公司高管离职集中期,而便于套现就是其中多位高管辞职目的。
    不久前碧水源高管就被广为诟病。2013年4月26日,碧水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俞开昌辞职。2012年10月25日,于龙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同年9月13日,陈关辞去公司副总经理及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2011年9月,郭辉因工作繁忙原因辞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2010年9月,碧水源董事、副总经理梁辉辞职。据报道,仅近一年来,碧水源5位高管减持已达17宗,套现总额高达7亿元之巨。套项目的一目了然。
    2009年上市的雅致股份,公司前副董事长官木喜和原总经济师官银洲前后辞职,也成功实现抛售原始股套现。
     6、掌门人缺点外显太盛 
    任何人都有不足,创业者也不例外。但是作为执掌一方的掌门,如果不善于克制或者弱化自己的弱点,就很容易坏事。很多气盛急躁的创业者几乎都有同感,很多事情,自己本身不想那么处理的,可是一急躁就表达出来,结果也就变样了。早期可能事务繁忙,对团队影响不大。愈是后期,愈明显,忍无可忍,面临这样的掌门,是长期相伴还是退出,高管们自然会做出自我抉择。
    人物:王航,好大夫创始人。王航和周鸿祎是同学,1998年他与周鸿祎一起创办3721,03年一起进入雅虎中国,06年两人相继离开雅虎中国创办了奇虎。2007年,王航离开奇虎创办好大夫。周鸿祎在优酷老友记一期栏目中提到他个人有时控制不住脾气,老同学受不了,“骂出了一个CEO来”。
     7、同行高薪“挖角” 
    人聚的江湖,钱筑的行业。同行如对阵临敌,何况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之下,具有技术或者决策或者市场优势的人员,益发显得太少。物以稀为贵,在这种情况下,同行互挖墙脚,在所难免。例如万科就曾经组织了一个大型的“007海盗计划”,专门负责从跨国公司挖来高管,挖来包括宝洁公司大中华区信息与决策方案部原总监兼全球业务服务事业部总监陈东锋、仲量联行原亚太区董事和资产管理总监许国鸿、百安居原中国执行副总裁袁伯银等四人。
    案例:数不胜数。
     8、不堪压力重负所致 
    经济形势不好,行业竞争加剧,人才压力本身就已经大增。现代生活节奏快、产品生命周期短,市场新、快特征突出且反复变化,企业的压力划分直接落在员工身上,作为高管,压力尤甚。员工长年累月生活在高压力、高效率、高负荷的环境中,导致大家精疲力竭,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很多企业迫于生存的压力,或者创业者好大喜功或者董事会不切实际,制定出远远超出实际消化与承受能力的中长期规划,大家在疲于奔命中、最后终于有人绝望放弃……
     9、内部调整频繁,发展空间不足 
    很多企业高管,实际上长时期独当一面,已经是可以称雄一方的大员。但是董事会不规范运作,或者由于公司的扩大发展或者高层换人,亦或者是董事会变更,执掌公司的主要人士发生变化,公司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导致人士变动频繁。规则改变。这些高管们最直接感受的就是自己旧有的习惯需要适应新的.形式,某些人可能产生被质疑被收缴权益的感觉。
    有时,很多企业改变原本是向前所做的探索,但是改变的条款可能并不完善,以至于相互掣肘,最终弄得高管们独立性不足导致行使职权障碍……如果长期未得到重视和合理解决,结局就是会引起高管离职风潮。例如,国内老牌游戏媒体UUU9(游久网)居然安排了一名技术总监来担任内容总编,伴随出现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人事变动,总经理、主编、以及新闻主编离职。
     10、不喜政治斗争 
    宫廷内斗,在中国、亚太甚至欧美各国大型公司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高管因为利益或者相互关系倾向或者结成不同的群体,成抱团之势,以影响公司事务,化解于己不利的因素,争取于己有力的条件,在一定的条框内,倒也无可厚非。可是如果在一家内耗严重、斗争激烈的公司中,尤其是人事斗争几近残酷化的境况中,高管的站队就具有了许多别的意义。这种内消耗,在很多情况下,导致了部分高管心生畏惧从而拒而远之。
     11、受他人影响 
    高管不是那种轻易受人影响的员工。因其所处的位置,他们常常较普通员工掌握公司更多的核心机密,视野也自然更开阔、全面,看问题深刻,不会浮在表面,人云亦云。但是来自同样高管阶层的认识影响就不可小觑了。一旦他们与身边的朋友形成了一种不利的共同认识,所受的影响就不会止于大雨欲来风满楼,而是连根拔起的。持续热门的网易连续离职7人、雅虎连续17次离职、李宁公司6次、万科连续5次、Fbook、观致汽车、凡客诚品、拉手网等等高管离职都是连续三起……就是实例。
     12、为了家庭退出 
    在离职现象中,也有的高管奋斗了十多年,早已经功成名就。这个时候,公司已经很牢靠,该上市的上市了,该剖离的剖离了,剩下的只是正常维护、保持合作稳定,其余就是享受高尔夫、远洋小岛度假、海外旅游了。但是可能偏偏这个时候,遇到了难题,家庭发出了需要的呼唤。于是高管坦诚相对,坦诚退出。例如万科的杜晶就颇为感叹地表示,毕业20年,其中10年在万科,今年为了孩子和老婆拿到德国身份证,重视家庭的德国需要作为家庭成员的他一起申请。虽然他感恩公司,但是思虑再三还是选择告别万科,他想专心陪伴家人。
     13、年老病衰、自然退役 
    身体不行了,此种退役,毋庸多言。
    二、被动去职(经济形势、行业、企业)     14、业绩不佳 
    对于一个高管来说,主负责项目的业绩是至关重要的,将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很多企业现在愈来愈明确业绩要求,其他的都可以慢慢再谈,唯独业绩面前无话可谈。如“李宁公司业绩做得不好需要找一个人来负责,张志勇出局不可避免……”网宿科技公司董事、总经理彭清,独董的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王开田主动请辞也与业绩压力大有关……赶集网副总裁、电商平台总经理王连涛大约也是因为蚂蚁短租业绩下滑离职。
    人物:张志勇,前李宁CEO。张志勇1992年加入李宁,2012年离开,在李宁公司服务20年。他曾带领李宁从10亿销售额壮大至90亿销售额,但后来“战略失误带来的结果是李宁公司业绩迅速下滑,2011年该公司利润骤跌65%,库存却大涨41%。”。在张志勇离职当日,李宁公司股价却不降反升了7%。
     15、假公济私 
    高管们处于公司高层的视角,可以窥见许多的内在的机密,尤其是公司的盈利及其分配等等。在经济社会,面对经济利益的诉求加剧的境况下,一旦个人野心膨胀,经不住诱惑,利用职务之便,寻找漏洞,往往就会抓住时机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表现为,造假账、挪用公司资金,或者盗取变卖公司资产,亦或者出卖公司机密,变相折价或者超低价或者无偿给予个人相关联的公司、单位,谋取私利。形式很多,不拘一格。当然,这是有风险的,一旦东窗事发。涉事高管自然难脱干系。
    人物:阎利珉,原聚划算总经理。10天前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刚对这位前阿里员工下达了判决书,根据判决书,阎利珉在聚划算工作期间,先后于2011年4月17日、10月27日,两次收受杭州点创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万某,为了感谢其关照而购买的两辆轿车,总计价值53.8万。除判有期徒刑7年,违法所得将继续予以追缴。
     16、权力交替 
    公司是一个小社会,组织构架清晰、结构森严,除此之外,也是人聚的江湖。初创阶段高管遭遇此类问题较少,关键是公司壮大以后,一切上路了之后。许多关键岗位人才济济,这个时候,人才本身的战略性退而居其次;董事会、老板连同人事部门的感觉就日益凸显出来,且愈来愈占据主要地位。一般而言,平衡是利益的平衡,稳定是相互掣肘、牵衡的稳定。许多高官没有死在黑暗的夜里,却倒在了光明的大道上,就是说的这种情况。他们客观上成为权力交替的祭品。
    人物:刘军,当年联想集团“十八棵青松”之一,现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收购IBM后为了国际化道路走得更加顺畅,请来戴尔高管阿梅利奥为CEO,期间刘军与之“气场不合”,刘军被阿梅利奥的前戴尔同事替换掉出局。后柳传志送刘军到哈佛读书,学成归来时联想已经完全在老领导的掌控之中,被委以重任。
     17、内部调动换职 
    这是一种公司较常采用的方法。不像空降高管,公司提拔既有员工,一般会按部就班,过程一般繁杂雍长。需要全方位的考察和锤炼。这一过程中,换岗考察是一个必要的频繁使用的方法。据有关抽样数据显示,大约一半的高管职业生涯止步在这一步骤上。还有很多公司,采用这种方法冷落员工,玩弄明升暗降、调离核心岗位、职权部门则是另一种惩戒。因为此种情况离职出走的员工不在少数。
    人物:周险峰,原方正科技副总裁。2004年1月,方正发生过一次高管集体跳槽事件。周险峰1994年加盟方正集团公司,2000年任方正科技副总裁兼总经理,主管方正科技的PC研发业务。在2004年1月的这场人事变动中,周险峰将从方正科技副总裁这一实权部门调任方正集团助理总裁,当时方正员工都说这是明升暗降,有架空的意思。不久,周险峰跳槽,任海信数码CEO。
     18、融资失败 
    很多希望上市、借此不断扩大影响力的公司,都有融资的需求,努力过后,成功了人皆欢喜。一旦,屡试屡败,甚至最终公司最高层不得不在多重压力之下取消了上市计划。例如因IPO失败引发高管离职潮的拉手网、凡客诚品、神州租车等等就是明证。
    人物:吴波,原拉手网董事长兼CEO。拉手网先后共经历 3 轮融资,总体融资金额达到1.65 亿美元。拉手网11年10月底上市失败,迫于投资人压力不少高管离职,12年6月撤回上市申请,同年8月传出吴波离职消息。现在吴波的新创业项目是美佳乐,他说:“别问拉手,这次创业拒绝VC”。
     19、企业方向性试错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迂回曲折,一波三折,尤其是在发展的紧急关头,往往没有时间过多准备,必须拿出魄力决策,试错、丢卒保车都是必经的途径。例如闻名遐迩的雅虎2007年6月,企业有所迷失方向,它不能决定自己公司的走向,究竟是走媒体公司,还是走技术公司路线?业务不断下滑,员工士气低落,这一时期,公司多项举措引得许多高管纷纷离职出走。
    人物:李明远,前百度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百度曾经在2007年百度成立电商事业部,第二年推出C2C交易平台“有啊”,李明远就是负责人。2010年3月,因为有啊为百度电商探路失利,李明远辞职,同年8月加入UC Web担任产品副总裁,11年11月回归百度,现为百度副总裁、移动·云事业部总经理。
     20、在资本博弈中失利 
    资本和创业者的博弈,两者关系错综复杂、源远流长。两者既有鱼水交融的一面,也有水火不容的一层。资本的本质是钱,事业的目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声名、社会价值等等。风平浪静的时候,两者相安无事;风生水起的时候,资本龇牙咧嘴的真相面目暴露,创业者需要与之博弈、甚至被排挤去职的现象也屡屡发生。新浪的王志东、8848的创始人王峻涛、高维视讯科技Mysee高燃、珠海炬力的总经理赵广民、易趣的创始人劭亦波、e龙唐越、爱国者数码音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迅、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明坚等等都是实例。其他高管的命运亦是同系一条线上的蚱蜢,风吹雨飘。就算只是投资者对管理团队失去信心,狂抛股票,也会产生巨大的压力。Zynga游戏公司的股票急剧下降,就是因为投资者对它失去了信心,这种情况下,高管离职非常常见。
    人物:王志东,新浪创始人。2001年,王志东打算趁网络泡沫的时机重组新浪,但方案不同于华尔街的想法。2001年6月,被公司董事会集体解职。
     21、全行业挑战 
    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一直滞缓不前,受此影响,出口剧减,沿海企业纷纷倒闭。再加上中国劳动力相比越南、缅甸正在逐渐失去低价竞争力,多种因素致使中国经济从绚丽的高泡沫房产时代直往下坠落,最近两年时间从10%跌进7.6%,再加上各地不平衡,而且很多数据据说水分很大,进一步拉开了差距。危机进一步加剧,社会现金流量剧减,单位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环节,必然深受影响。经济危机,转化为全行业的挑战。这个时候,企业一步步被紧逼压榨了生存空间。怎么办,为了适应这种快速变化,人才的配置被迫随时变化,较大的动态调整随时发生,一步步大规模紧缩,大幅度降薪,大批量裁人,人人不稳、人人自危。
    人物:施正荣,尚德创始人。06年尚德上市神化后无锡疯了、江苏疯了、江南疯了、中国光伏疯狂了,大跃进了,国际资本控制下的国外光伏生产线和生产设备、检测设备企业发了,卖配件、银桨等企业发了,再控制多晶硅交易套利,晶硅的提炼技术和生产流程套利中国,今天这场皇帝的新装之戏,欧美资本集团获得暴利退出后谢幕了。(by Informas)2012年8月,施正荣辞去CEO一职;2013年3月,施正荣不再担任尚德电力董事长一职,公司破产。
     22、合约期满 
    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一般针对高管阶层,聘约书大约是效率不大的,只存在试用阶段合适留下转正和不合适走人,很少有企业因为合约期满就不继续续聘的。但是现实中,尤其是企业涉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而且语言不同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就不难找到。如观致汽车首席财务总监高旭离职,公司的解释就是,只签有两年合约的合约期满。
     23、站错队 
    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除了最高层老总之外,高管们总会因为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主要是提拔关系、或者不同的战略思考、决策驱动,可能都会形成不同的群体,也许主观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恶意,但是久而久之,给旁人一种站队的印象,尤其是在公司调整发展,人事出现空缺、董事会变革的时机,这种倾向很明显。这样往往会触及某些人人的忌讳,从而导致利益受关联,随之波动。当制约的群体得势之后,肯定有失势的一方退出。
    人物:陈晓,原国美电器集团董事会主席。2010年秋,陈晓和黄光裕之间展开一场关于国美控制权的争夺战。在陈晓看来,自己是行使职业经理人权力,而在黄光裕看来,他在威胁自己的家族利益,最后是陈晓去职,张大中出山,“既避免了黄光裕的一股独大,也避免了陈晓的内部人控制。”
     24、争当甩手掌柜 
    人物:求伯君、雷军,金山创始人/CEO。这一幕太过罕见,雷军与老板求伯君前后共事20 年,熬成了金山大股东,到最后两人都争着做“甩手掌柜”。但雷军从07年起做天使投资,到10年做小米后心思就更不在金山上,尽管求伯君将最高领导拱手相让雷军也不接,直到求伯君在离职前为雷军找到了张宏江博士来当金山CEO。
     25、绯闻、违法犯纪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主要针对高管个人疏于自我管理,腐化堕落,直至人性泯灭,有违法犯罪事宜,一夕东窗事发身陷囹圄,刑法处罚使然,这种情况虽然一般是当事人自作自受,但是也有公司疏于管理的因素在内。
  ;

5. 企业高层离职原因及代表人物

   创业守业如同打天下,谁都知道人才的重要。但并非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跟随自己一同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的核心团队成员很可能一夕之间,就因为如下某种原因折戟离去。虽然人去人留不能勉强,但是一个创业者如果能把隐患有所把握,将尽可能减少高管离职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下详细阐述企业高管个人离职的25个原因。
    一、主动离职(个人)     1、个人发展需要 
    胸怀雄心的个人,在条件成熟以后,通常不甘心,永远屈居人下。一方面,他们是想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他们也想验证自己究竟一个人行不行,能不能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军人物。这是鼓励也是诱惑,这种离职最富有正能量。不管是万科离职的高管徐洪舸和肖楠在深圳联合成立新地产公司,还是网易副总裁杨斌、京东商城原总裁助理刘爽,还是Fbook首席技术官布雷特·泰勒的自行创业,无非都是想验证,自己在更高层次上的价值。这种离职,最容易获得原老板理解、体谅甚至支持(投资)。
    人物:李学凌,多玩游戏CEO。曾担任网易总编,2005年6月,李学凌离开网易创办了狗狗和多玩。2012年11月,欢聚时代(Nasdaq:YY)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2、价值观与战略分歧 
    个人与公司的发展理念产生分歧,这是离职中最富有悲壮情境的镜头。并肩战斗的好友,转眼间战略产生了分歧,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侧重都无法取得一致的时候,不能委曲求全,只好壮士断腕、弃卒保车、以换大局的折肱求全。如原麒麟游戏副总朱燕晨离职时就曾表示,公司把“始终拥有创业心态”的员工留到公司上市,就是个悖论。
    人物:吴长江,雷士照明。1998年底,吴长江和另外两位同学杜刚与胡永宏在惠州创立了雷士照明。从股权结构看,吴长江占比45%,另两人55%。做大后,这赚的钱怎么用,几个人的看法就不一样。吴长江一直想把企业往大了做,赚了钱就要投入,而其他两位股东则希望赚了钱要分红。2005年董事会上大吵了一架后,决定分家。方案是:企业作价2.4亿元,吴长江从企业拿8000万元走人,作为交换,自己的企业拥有的股权归其他两位股东所有。董事会后3天,经销商聚集总部,强行介入分家,经销商举手表决要求吴留下。于是情形急转直下变成了胡杜二人各拿8000万元离开。
     3、待遇和激励机制所致 
    战争年代是赤裸裸的武力掠夺,个人扮演血腥角色。商业时代是残酷的你进我出的竞争,个人扮演较文明身份。但是不管如何,个人攫取利益不变,只是分配方式在变化。对于商业时代的人们,利益获取更加稳定现实,所以待遇和激励机制成为人们参与某项事业的根本保障。很多人都知道“管理理论说破天,核心就一个:利益。”关键就是老板愿意拿出多少。网易门户这两年掀起的高管离职潮,跟丁磊太抠不无关系。从2004年开始,网易对很多高管,就没有过任何期权奖励。
     4、遭遇瓶颈,转型 
    由于各自不同的求学、就业经历,高管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向的人生诉求,从而各自的精神状态几乎完全不一样,顺从的、接受的、安逸的、苦闷的、彷徨的、徘徊的、奋进的、亢激的……不一而论。一句话,许多不可诉求的历史原因造就了今天现实的结果,很多可能并非自己真正所希冀的。职业发展亦是如此,尤其是一些高管,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干若干年,一旦抽身面对社会的迅速变化,这个时候,内心所产生的变化急邃可知。这种职业发展到了一个高点之后,转型还是升华,自然遭遇瓶颈。在这种时刻,尝试新的转换,以期望真正职业生涯的升华,或者仅是换个口味式的生活,便成为高管屡屡选择离职的诱因。
    人物:陈一丹,腾讯创始人之一。2013年3月20日,腾讯宣布陈一丹(Charles)将卸任首席行政官(CAO),担任公司终身荣誉顾问。腾讯在公告中称,陈一丹将继续担任腾讯公益慈善基金荣誉理事长,代表公司关注社会社区及公益慈善事业。腾讯表示,“在Charles的亲自领导和参与下,公司得以建立起执行高效的行政体系、科学管理的人力资源体系、领先的法律保障体系”。随着腾讯事业的壮大与稳定,陈一丹本人对教育与公益更加感兴趣。事实上,在腾讯任职的最后几年,他投入公益的关注比商业的时间已经要多。
     5、套现脱身 
    对于一些公司,尤其是借壳或者强度包装上市的公司,当公司原始股东或者员工持有的股票过了法定的持有年限,即解禁时,很多高管现金为王,纷纷抛出自己的股票,套现以后,避免风生水起,离职华丽脱身。这也包括以辞职处置个人拥有的非限售股等等。这里的核心是套现,离职或前或后。根据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318家公司减持套现166亿元,其中,105家创业板公司减持套现37.92亿元。截至上半年2月27日,两市共有193家上市公司发布高管辞职公告,其中涉及117位高管辞职。以至于许多业内分析师,已经把每年开初几个月看成上市公司高管离职集中期,而便于套现就是其中多位高管辞职目的。
    不久前碧水源高管就被广为诟病。2013年4月26日,碧水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俞开昌辞职。2012年10月25日,于龙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同年9月13日,陈关辞去公司副总经理及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2011年9月,郭辉因工作繁忙原因辞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2010年9月,碧水源董事、副总经理梁辉辞职。据报道,仅近一年来,碧水源5位高管减持已达17宗,套现总额高达7亿元之巨。套项目的一目了然。
    2009年上市的雅致股份,公司前副董事长官木喜和原总经济师官银洲前后辞职,也成功实现抛售原始股套现。
     6、掌门人缺点外显太盛 
    任何人都有不足,创业者也不例外。但是作为执掌一方的掌门,如果不善于克制或者弱化自己的弱点,就很容易坏事。很多气盛急躁的创业者几乎都有同感,很多事情,自己本身不想那么处理的,可是一急躁就表达出来,结果也就变样了。早期可能事务繁忙,对团队影响不大。愈是后期,愈明显,忍无可忍,面临这样的掌门,是长期相伴还是退出,高管们自然会做出自我抉择。
    人物:王航,好大夫创始人。王航和周鸿祎是同学,1998年他与周鸿祎一起创办3721,03年一起进入雅虎中国,06年两人相继离开雅虎中国创办了奇虎。2007年,王航离开奇虎创办好大夫。周鸿祎在优酷老友记一期栏目中提到他个人有时控制不住脾气,老同学受不了,“骂出了一个CEO来”。
     7、同行高薪“挖角” 
    人聚的江湖,钱筑的行业。同行如对阵临敌,何况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之下,具有技术或者决策或者市场优势的人员,益发显得太少。物以稀为贵,在这种情况下,同行互挖墙脚,在所难免。例如万科就曾经组织了一个大型的“007海盗计划”,专门负责从跨国公司挖来高管,挖来包括宝洁公司大中华区信息与决策方案部原总监兼全球业务服务事业部总监陈东锋、仲量联行原亚太区董事和资产管理总监许国鸿、百安居原中国执行副总裁袁伯银等四人。
    案例:数不胜数。
     8、不堪压力重负所致 
    经济形势不好,行业竞争加剧,人才压力本身就已经大增。现代生活节奏快、产品生命周期短,市场新、快特征突出且反复变化,企业的压力划分直接落在员工身上,作为高管,压力尤甚。员工长年累月生活在高压力、高效率、高负荷的环境中,导致大家精疲力竭,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很多企业迫于生存的压力,或者创业者好大喜功或者董事会不切实际,制定出远远超出实际消化与承受能力的中长期规划,大家在疲于奔命中、最后终于有人绝望放弃……
     9、内部调整频繁,发展空间不足 
    很多企业高管,实际上长时期独当一面,已经是可以称雄一方的大员。但是董事会不规范运作,或者由于公司的扩大发展或者高层换人,亦或者是董事会变更,执掌公司的主要人士发生变化,公司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导致人士变动频繁。规则改变。这些高管们最直接感受的就是自己旧有的习惯需要适应新的形式,某些人可能产生被质疑被收缴权益的感觉。
    有时,很多企业改变原本是向前所做的探索,但是改变的条款可能并不完善,以至于相互掣肘,最终弄得高管们独立性不足导致行使职权障碍……如果长期未得到重视和合理解决,结局就是会引起高管离职风潮。例如,国内老牌游戏媒体UUU9(游久网)居然安排了一名技术总监来担任内容总编,伴随出现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人事变动,总经理、主编、以及新闻主编离职。
     10、不喜政治斗争 
    宫廷内斗,在中国、亚太甚至欧美各国大型公司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高管因为利益或者相互关系倾向或者结成不同的群体,成抱团之势,以影响公司事务,化解于己不利的因素,争取于己有力的条件,在一定的条框内,倒也无可厚非。可是如果在一家内耗严重、斗争激烈的公司中,尤其是人事斗争几近残酷化的境况中,高管的站队就具有了许多别的意义。这种内消耗,在很多情况下,导致了部分高管心生畏惧从而拒而远之。
     11、受他人影响 
    高管不是那种轻易受人影响的员工。因其所处的位置,他们常常较普通员工掌握公司更多的核心机密,视野也自然更开阔、全面,看问题深刻,不会浮在表面,人云亦云。但是来自同样高管阶层的认识影响就不可小觑了。一旦他们与身边的朋友形成了一种不利的共同认识,所受的影响就不会止于大雨欲来风满楼,而是连根拔起的。持续热门的网易连续离职7人、雅虎连续17次离职、李宁公司6次、万科连续5次、Fbook、观致汽车、凡客诚品、拉手网等等高管离职都是连续三起……就是实例。
     12、为了家庭退出 
    在离职现象中,也有的高管奋斗了十多年,早已经功成名就。这个时候,公司已经很牢靠,该上市的上市了,该剖离的剖离了,剩下的只是正常维护、保持合作稳定,其余就是享受高尔夫、远洋小岛度假、海外旅游了。但是可能偏偏这个时候,遇到了难题,家庭发出了需要的呼唤。于是高管坦诚相对,坦诚退出。例如万科的杜晶就颇为感叹地表示,毕业20年,其中10年在万科,今年为了孩子和老婆拿到德国身份证,重视家庭的德国需要作为家庭成员的他一起申请。虽然他感恩公司,但是思虑再三还是选择告别万科,他想专心陪伴家人。
     13、年老病衰、自然退役 
    身体不行了,此种退役,毋庸多言。
    二、被动去职(经济形势、行业、企业)          

企业高层离职原因及代表人物

6. 公司高管离职怎么办?

过了好一会儿,吴则平才缓过神来,打开邮件认真看了一遍。辞职信中向CEO表示了深切的歉意,坦言说在MBT几年工作,倍感身心疲惫,现在只想离职休息一段时间,请CEO予以谅解。作为MBT公司的元老,他本人愿意在离职后继续关心公司的发展,如果公司需要,随时可以和他本人联系就有关业务问题进行商讨。辞职信写得很委婉、得体、让人读后有一种不忍拒绝的感觉。
MBT公司是国内新崛起的一家通信公司,近年在国内建立了20多家分公司和营业网点,业务发展迅速。这些与李剑锋高超的营运能力、娴熟的深层公关及谈判技巧分不开,正是他拿出的一份商业计划打动了多家世界著名通信企业的心, MBT与它们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国内仅有的几个代理商之一。他负责建立的分公司及营业网点,运作顺利,很快在当地占了不小的市场份额。正是聘用了李剑锋,使MBT公司的经营状况从业界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变成个中翘楚。然而,他的突然离职,对MBT目前在行内的竞争以及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延续性,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吴则平很清楚他的营运总监对公司的重要性,但他实在不明白李剑锋因何如此突然地提出离职:他尚不足40岁,加入MBT之前工作得并不很顺意,眼下在MBT正是事业有成之际,离职休息一段时间之说不可能成立。想到这里,他马上拔通了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的电话,要他即刻查清李剑锋离职的动机及可能的去向,同时通知秘书,取消所有行程安排,立即订机票返回公司总部。
案例剖析1:
其其实李剑锋的离职不全是坏事
其实李剑锋的离职不全是坏事,至少会对一个人有利,就是接替李剑锋的人。而吴则平令人诧异地完全不打算利用这一点来稳定军心。
MBT已经采取的三项应对措施 案例中,COO李剑锋的离职给MBT通讯公司带来了一连串的冲击,CEO吴则平和人力资源总监池向阳打算采取3项关键性的应对:
2. 向员工解释说明李剑锋的离职,从情、理两方面谴责李剑锋,期望鼓舞士气、减少流言,从而避免其他中层主管尾随离职;
3. 准备挖DQM公司的COO刘向东。
这些措施只能用“被动挨打、感情用事”来形容。谴责李剑锋只会让李剑锋免掉感情上的负疚,使得李剑锋与MBT公开对立,另一方面,MBT又打算挖DQM公司的COO刘向东,这就会让MBT的员工觉得对李剑锋的谴责十分虚伪,从而会有更多的人同情李剑锋。
其实李剑锋的离职不全是坏事,至少会对一个人有利,就是接替李剑锋的人。而吴则平令人诧异地完全不打算利用这一点来稳定军心。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提出7条措施
1.立刻批准李剑锋离职
李剑锋长于谈判和深层公关,这样的人一般个性沉稳,心思缜密,拿定注意不会轻易更改,挽留他的可能性不大。既然如此,不如立刻批准他的辞职申请,这有三个好处:一是让局势明朗;二是表明公司的信心;三是让公司所有人知道,不可以用辞职手段和公司谈条件。
2.公开宣布公司原则上将从内部选拔高管
公布此项政策,可以稳定局势,分化李剑锋的同盟者。此时绝不可以引进“空降兵”。那样只会让已经充满不确定的局面变得更加混乱,使得更多的中层经理随李剑锋离去,而且此时选人的目标是找一个能保持MBT暂时稳定的人,而不是找一个优秀的COO。
3.公布市场研究报告及下一年度经营计划
市场研究报告要表明MBT与PPT比较所具有的优势,下一年度经营计划要提出一个激动人心的目标。让大家知道,没有李剑锋,公司仍有信心保持竞争力。这不但可以稳定军心,也可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4.吴则平应立刻与李剑锋面谈
案例中显示,吴则平与李剑锋有较好的私人关系,李剑锋应该不会拒绝面谈。面谈的目的有两个,首先弄清楚原因,然后要求李剑锋帮助公司处理他的辞职后遗症,例如,吴则平和李剑锋一同写一封致全体员工的信。在处理后遗症上,李剑锋可以成为同盟者。
5.吴则平应该立刻家访胡兵
6.池向阳应该立刻与每位中层主管、骨干员工面谈
内容涉及MBT的前景、公司的政策、员工的职业发展、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此时不能依赖公告、电子邮件等方式,必须面谈,才能澄清局势、去除恐慌、稳定军心。
7.找律师咨询竞业避止,准备打官司
这事必须秘密进行,只是在做最坏的打算,不一定打,但要保证如果李剑锋完全不合作的话,能立刻采取有力行动,拖延李剑锋到PPT。

7. 高管频繁离职说明什么

高管频繁离职说明:
一、高管与老板合不来,经营理念不一致。
二、高管工作压力大,能力不足,难以胜任当前工作。
三、高管对公司规范化和制度化等要求高。

高管频繁离职说明什么

8. 高管离职的迹象是什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