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质量的会计是怎么分析的

2024-05-18 02:26

1. 财务报告质量的会计是怎么分析的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指标分析。基本财务指标主要是根据三张会计报表为依据,通过比率分析达到分析报表的目的。其指标包括盈利比率、偿债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反映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期间费用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分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中小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现金流量分析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评价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流动性分析是指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主要有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包括销售现金比率、每股营业现金流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财务弹性分析是指中小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包括现金满足投资比率和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收益质量分析是指报告收益与中小企业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衡量收益质量的指标是现金营运指数。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注重财务指标分析,极少提到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这就给那些经营效益不好的单位管理者有机可乘。他们利用报表分析的不完善,大肆操纵利润,滥用关联方交易以及一些假销售手段等使本来亏损的中小企业变得利润丰富。所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必须扩展到审计报告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分析的需要,再以以前的分析体系分析现有的财务报告,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偏差,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所以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补充。
  1.中小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1)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分析。应收账款是指在中小企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流动资产,如果不实行科学的管理,就很容易形成陈年呆账、坏账给企中小企业造成损失。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列示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坏账政策,以便投资者准确判断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及财务状况。这样投资者可以分析应收款增加的原因、应收账款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 
(2)中小企业的存货分析。通过财务报告附注可以清楚地看出存货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原材料存货增加,而产成品存货减少或略有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销售量较大,能产生较高毛利润;如果原材料存货减少,而产成品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衰退期,该产品正逐渐被新产品代替,或者这种产品生产过剩。这样的中小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转移新产品的生产。另外,通过财务报告附注还可了解到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如果存货计提的减值准备大,表明可收回金额比成本低很多,存货很可能过时或毁损。 (3)中小企业的营业外收支分析。营业外收支是指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支,属于非正常项目,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应注意是否排除这项非正常项目,这就得根据重要性原则,即相对于净利润的比例,比例较大即为重要,应排除。因为它是偶然性因素,不能长期给中小企业带来收益和损失,不排除就会影响分析结果。   (4)中小企业的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规定,中小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定价政策、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关联交易披露最重要的是定价政策和交易金额。关联方为了操纵利润,经常通过关联方来达到某种目标的目的。
  2.中小企业的补充财务指标分析
  (1)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收现率。主营业务收现率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主营业务收入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此指标可以弥补销售现金比率的不足,当中小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业务量的增长销售现金比率一般都较低,但不是收益质量不够好,而是随业务量的增长,存货和应收项目自然增长的结果。该指标接近117%,说明中小企业产品销售形势看好,相对于购买者存在比较优势,或中小企业信用政策合理,催账工作得力,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收回现金,保证生产经营顺畅周转,收益质量较高。反之,如果该指标较低,说明中小企业销售形势不佳,或可能存在不正常销售和舞弊的可能性,或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收账不力、收益质量较差。尤其在分析该指标时,还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应收账款及营业收入的变化越势,分析该指标在大于117%时,是否是由于中小企业近年来销售萎缩,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得到收回而形成的。

财务报告质量的会计是怎么分析的

2. 简评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论文

 简评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论文
                      财务报告对于投资者评估公司的投资价值、维护投资者利益、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评价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呢?笔者认为,考虑下列因素将能够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做出有效地评估。
    
     1.持续性盈余与暂时性盈余的披露。 
    应考虑收益的组成部分中偶发性收益和持续性收益。对于那些试图评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区别信息极具有用性。这需要关注以下问题:①财务报告和其他相关的信息披露的哪些特定部分有助于使用者理解公司的持续收益?②当公司确认偶发性事项时,其造成的收益和损失是否受到同等重视?③公司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交易的时间以便使交易事项在报告期内发生(或不发生)?控制交易时间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作法会对报告的预期价值产生怎样的影响?
     2.公司分部的信息披露。 
    公司分部信息能够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发展前景。这需要关注以下问题:①公司分部信息的哪些特定方面能够使你相信,公司完全了解其自身的经营机会和风险?②公司分部和其他非财务方面的报告是怎样对财务报告中的分部信息进行补充的?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可以说明各个独立的披露是如何互相补充的?③分部报告的脚注传递的信息是否展示了其与其他分部中潜在的经营状况相一致的情况?
     3.反馈价值。 
    即信息是否允许投资者去了解管理层过去的行为和决策对公司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①哪些具体的披露能说明报告结果是否与以前的预期相一致?②财务报告提供了多少没能实现预期的原因?③报告是否向投资者提供了市场事件和重要交易如何影响公司的信息反馈?
     4.及时性。 
    即如果早些时候获得信息,信息是否会变得更有用:①公司以什么方式超越而不是仅仅遵从证券监管部门的报告要求?②公司与其竞争者相比,是否及时地披露了财务报告?③公司已经采用或开始考虑采用哪些新的财务信息的交流方法(如互联网交流方式等)?④公司怎样确认其在同一时间内向所有利害关系者提供了相同的信息?
     5.可验证性。 
    这一特征注重准确性、估计的使用、假设的可信、可定量和计量的程度、支持的程度或证据的多少。也就是看具有足够知识的第三方可否通过查看报告数据得出基本相同的结论:①从计量的角度看,公司财芦报告的哪些方面最具判断性?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又是怎样使使用者了解这些方面?②财务报告中的哪些信息表明了用于提供财务信息的重要估计和假设?一些可能的结果在哪部分出现,公司是怎样把这些可能的结果传递给投资者的?③公司怎样评定其重要的估计和假设是否建立在可获得的最优信息的基础之上?公司在做出关键的估计和假设时,是否使用了成熟的定量分析技术?
     6.完整性。 
    即是否陈述了全部事实:①过去一年发生的最重要事件是什么以及这些事件是如何告之投资者的?信息是否以一种公平的方式表现?财务报告中的哪些具体部分揭示了这些?②年度中发生了哪些不利事件以及它们是如何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管理层遵从了哪些程序以确保整个事件得以公正无偏见地披露?③一年中发生了哪些有利事件以及它们是如何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这些事件与其他事件所占的比重是否适当?
     7.实质性。 
    即信息是否忠实、清晰地反映了所发生的事情:①当公司选择会计核算原则时,它如何评价所选择的原则是否会恰当地表明交易的经济实质?在年度中哪些会计核算原则发生了变化及对这些变化是如何评价的.?②当公司进行那些没有明确规定的重要(或复杂)交易时,公司如何评定其会计核算是否恰当?在发生这些情况时,管理层选择会计核算原则的方针是什么?③公司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或修改)某些交易以便获得特定的会计核算结果?在这些情况下,管理层是如何确保会计对交易的本质和目的进行了忠实、清晰的反映?
     8.中立性。 
    即是否以一种无偏见的、公正的方式传达事实,不会有意识地影响投资者的观点或行为:①管理层在判定可能的成果时是怎样做到中立的?哪些具体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②虽然像“积极性‘’和”保守性“这样的特征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但它们都表达公司对重要事件和交易的会计核算和披露是怎样靠近”中立“的?③中立性这一因素是如何渗透到管理层对会计核算原则的选择中的?被选中的会计核算原则能否表达一种平衡的观点?
    9.可比性。
    这一特征的重点在于以同一种方法核算类似的交易和事件,但不应将其与统一性或一致性相混淆。公司的会计核算政策、披露、财务报告的格式和其他财务信息与公司的竞争者相比较如何?从哪些具体的方面可以判定它们的质量更好或更差?
     10.一致性。 
    即信息是否以一种会引致对公司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绩效进行适当比较的方式准备的:①在公司的会计核算政策中或管理层对政策的运用及估计和判断的使用中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以什么方式对过去的惯例作了改进?②有哪些指标可以表明,在公司的会计核算政策中、对这些政策的运用中或估计和判断的使用中发生的变化,是在管理层要取得一个特定的会计核算结果的愿望的驱动下实现的?
     11.清晰性。 
    即公司的财务信息是否以一种有组织的、清楚而简练的方式表现,以及是否在简洁性和充足性之间做了适当的平衡:①公司的披露以哪种方式超越了仅仅遵从公认会计原则的最低要求(比如披露如何更进一步地解释交易和事件)?②公司对其信息的揭示进行了怎样的组织以使其容易阅读(考虑会计准则与信息披露规范的约束)?③对非会计人员来说,财务报告中使用的语言是否容易理解?④公司在其财务报告中怎样使用简单、清楚的图表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⑤财务报告是否构成了一个综合、一致的“描述整个事件”的财务信息体系。
    ;

3. 如何看待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


如何看待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

4. 如何评价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一、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财务报表是否遵循GAAP;审计师的资格和独立性,即审计报告应当由有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出具;管理者的诚实度。即使是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管理层也应当为报表内容承担责任;财务报表的日期,为了从财务报表中得到正确的判断,关键是该财务报表反映的是公司经营周期的哪一段;报表涵盖的公司范围是否准确。
二、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不同公司对于类似的交易可以采取不同的记帐方法,这就会影响报表之间的可比性。
三、列报项目的重要性
这里所说的重要性主要是指,财务报表中如果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银行据此作出的信贷决策,那么,该项目具有重要性。客户经理判断某一项目的重要性,应该考虑该项目的性质是否属于企业日常活动、是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较大影响等因素;判断项目金额大小的重要性,应当通过单项金额占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营业收入总额、营业成本总额、净利润等直接相关项目金额的比重加以确定。
四、比较数据:
财务报表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其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以及与理解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以便向银行提供比较数据,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助于其经济决策。
五、列报项目的一致性:
财务报表的项目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除非出现下列情况,否则不得随意变更。
1.会计准则要求改变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
2.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后,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5. 如何撰写高质量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实际就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作,收入、成本费用等的综合概括和高度反映,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则需要撰稿人熟悉企业状况,生产过程和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还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报告阅读的对象
  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经营管理者尤其是法人(领导),同时要把握住报告分析的重点和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必须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是写好报告的前提。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熟悉企业状况,生产过程和管理体系”。同时要多与领导勾通,包括业务部门领导。财会人员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是花了不少心思。遗憾的是领导们并不满意。问题在于他不需要的信息你写了一大堆,而真正想要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企业服务的,可事实上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写好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想“真正了解的财务信息”是什么。  三、谋划好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报告写作前,一定要认真谋划,力争达到框架清晰和思路准确。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
  1、企业总体经营情况概述。主要将企业本期经营成果及取得的主要经验重点描述出来,侧重点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概述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力争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2、按当期和累计两大部分进行具体分析。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资金状况—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最好能将主要财务指标本期、累计数据,以专门的一览的形式与上年同期和计划对比分析出来升降额度和幅度。
  3、站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价值管理财务管理角度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漏洞。这部分不能空乏,要有理有据,以数据、事实说话。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分析报告数据并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熟悉业务,了解企业经营过程和明察数据变动的内涵,从对财务数据敏感性里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财务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如果只是单纯地以财务数据为对象,就数据论数据,财务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及相关性必将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
  (一)财务分析报告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相关因素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财务指标异常及效率。采用相关因素分析法从量、单位收入、单位成本、单位利润影响总利润的程度上揭示我们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使用在对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则是要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的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财务分析报告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财务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2)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3)勿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相当之大,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如目前在国内许多公司里核算还不规范,费用的实际发生期与报销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不了解核算的时滞差,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如何撰写高质量财务分析报告

6. 如何撰写高质量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实际就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作,收入、成本费用等的综合概括和高度反映,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则需要撰稿人熟悉企业状况,生产过程和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还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报告阅读的对象
  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经营管理者尤其是法人(领导),同时要把握住报告分析的重点和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必须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是写好报告的前提。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熟悉企业状况,生产过程和管理体系”。同时要多与领导勾通,包括业务部门领导。财会人员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是花了不少心思。遗憾的是领导们并不满意。问题在于他不需要的信息你写了一大堆,而真正想要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企业服务的,可事实上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写好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想“真正了解的财务信息”是什么。  三、谋划好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报告写作前,一定要认真谋划,力争达到框架清晰和思路准确。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
  1、企业总体经营情况概述。主要将企业本期经营成果及取得的主要经验重点描述出来,侧重点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概述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力争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2、按当期和累计两大部分进行具体分析。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资金状况—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最好能将主要财务指标本期、累计数据,以专门的一览的形式与上年同期和计划对比分析出来升降额度和幅度。
  3、站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价值管理财务管理角度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漏洞。这部分不能空乏,要有理有据,以数据、事实说话。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分析报告数据并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熟悉业务,了解企业经营过程和明察数据变动的内涵,从对财务数据敏感性里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财务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如果只是单纯地以财务数据为对象,就数据论数据,财务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及相关性必将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
  (一)财务分析报告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相关因素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财务指标异常及效率。采用相关因素分析法从量、单位收入、单位成本、单位利润影响总利润的程度上揭示我们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使用在对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则是要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的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财务分析报告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财务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2)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3)勿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相当之大,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如目前在国内许多公司里核算还不规范,费用的实际发生期与报销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不了解核算的时滞差,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