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提纲

2024-05-16 20:49

1.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提纲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  (2)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二) 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 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2)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物价总体水平)
⑴、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A、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C、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⑵、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消费的类型
(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 、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
4、消费心理:
⑴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⑵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⑶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⑷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5、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②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②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于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5)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股份制经济不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
   (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作为现代资本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提高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注意: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股份合作制是劳动和资本联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7)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    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总和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3)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②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注意:民营经济是除国有经济以外的其它所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官营经济而言的。
      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4)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理解: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①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的经营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济组织
  (2)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所有制类型:
①从性质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构成社会主义企业体系
②从投资方式和组织形式看:企业包括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公司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设立: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3、公司的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通常都设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即公司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即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即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5.公司制的优点:二者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制度等优点
    4、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司设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对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的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二)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
  (1)直接目的:利润
  (2)意义:保持一定的营利目的,公司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①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企业取得优势最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①企业形象的含义: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可;
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③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④树立企业信誉与形象的途径:开展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3、企业兼并和破产
   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企业的经济现象;
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破产: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
   (1)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文明,创造了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提纲

2. 高一政治生活知识点提纲

   高一政治    生活知识  点你们知道有哪些吗?高一学生若想要学好政治生活课程,关键在于掌握相关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生活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生活知识点提纲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性质和地位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性质:两个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⑴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  方法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⑵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⑶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  文化  、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⑴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⑵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⑶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贯彻的关键、核心、本质?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6.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基本内容?
  (1)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3)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5)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6)多党合作的重要活动机构:政协(爱国统一战线,不是国家机关)
   高一政治生活知识点提纲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地位。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是什么?法律地位: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义务:(1)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2)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3)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权利:审议各项议案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什么?表现是什么?民主集中制⑴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⑵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有人民代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⑶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高一政治生活知识点提纲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⑴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⑵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⑷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保护公共环境,防治各种污染等。
  2、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性质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3、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利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6、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是什么?:①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治工作失误;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腐败行为,保正清正廉洁;③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高一政治生活知识点提纲相关  文章  : 
  ★  高一政治生活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  高一政治生活重点知识复习提纲(2) 
  ★  高一政治生活学习提纲 
  ★  高一必修二《政治生活》必考点知识总结 
  ★  高一政治生活复习提纲(2) 
  ★  高一下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  高中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  高中政治生活政党制度知识点总结 
  ★  高一下政治生活复习提纲归纳 
  ★  高一下政治生活复习提纲(2) 

3. 高一政治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主要复习提纲:
   一、
   1、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   
   2、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含义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怎样?
   4、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5、什么是货币?其本质是什么?
   6、货币具有哪些职能?其基本职能是什么?
   7、什么是纸币和货币流通规律?
   8、什么是通货膨胀?其有什么危害性?
   9、什么是价值规律?其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
  10、商品的价格由什么决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
  1、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
  2、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
  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有何作用?其表现怎
  4、什么是集体经济,其有何作用或优点?目前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样的经营制度?
  5、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6、我国目前有哪些非公有制形式?如何对待非公有制经济?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是什么? 
  8、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9、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10、我国存在着哪些非按劳分配方式?
  1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2、什么是资源和资源配置?
  13、什么是市场和市场经济?
  1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其说明了什么?
  15、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手段是什么?
  16、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17、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为何要发展市场经济?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
  1、什么是市场主体?其包括哪些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什么?
  2、什么是企业?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3、什么是企业法人?其与非企业法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公司?其与企业法人或企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哪两种?二者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6、什么是股票?股票价格是怎样计算的?
   7、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或者为什么说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既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又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8、什么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什么要企业的提高经济效益?怎样企业的提高经济效益?
  9、什么是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为什么要实行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制度?(P79—82)
  10、什么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在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11、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什么?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怎样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关系?
  12、企业经营者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为什么要具备这些素质?或者说这些素质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13、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其集中表现是什么?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什么作用?
   14、什么是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正当竞争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15、企业为什么要创立名牌产品?
  四、
  1、三大产业是怎样划分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怎样表示的?
  2、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意义是什么?
  4、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是什么?(并由此引申出“为什么必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把第3、4点内容综合:为什么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5、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什么?为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或怎样发展我国的农业?或怎样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6、什么是工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7、怎样提高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或怎样发展工业?或发展我国的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8、什么是第三产业及其分为哪四个层次的内容?
  9、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为什么?
  10、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把第9、10点内容综合: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11、怎样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12、我国的劳动者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其地位由什么构成以及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13、我国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有哪些?其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
  14、什么是职业道德?其核心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15、劳动者为什么要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16、什么是劳动合同?其内容有哪些?
  17、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18、什么是劳动合同制度?为什么要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为什么说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 
  19、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20、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哪两个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五、
  1、什么是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
  2、什么是国民收入?其两种表现形式是什么?增加国民收入有何意义?增加国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3、按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可分为哪两部分?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4、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如何?怎样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5、什么是财政和预算?预算的功能是什么?
  6、财政收入的形式和财政支出的范围有哪些?
  7、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8、财政的作用有哪些?怎样增加财政收入?
  9、什么是税收?其有哪些基本特征?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怎样?
  10、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
  11、我国税收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2、什么是纳税人?我国税收的主要税种有哪些?
  13、怎样树立纳税人意识?
  六、
  1、什么是金融和金融机构?金融体系主要由哪两部分构成?
  2、什么是银行?银行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我国银行分为哪些类别?
  4、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是什么?其地位和主要职能有哪些?
  5、什么是商业银行和银行利润?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有哪五大国家控股商业银行?
  6、什么是政策性银行?其目的是什么?我国目前有哪三家政策性银行?
  7、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有哪些?常用办理结算的信用工具有哪些?
  8、银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9、什么是存款储蓄?其种类有哪些?
  10、我国对公民存款储蓄的政策和原则是什么?适量的存款储蓄有哪些重大作用?
  11、什么是债劵?债劵与股票有何异同?
  12、债劵分为哪些类别?各类债劵有何特点?
  13、什么是商业保险?其分为哪两类?商业保险有何作用?
  七、
  1、商品服务市场由哪些市场构成?商品服务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2、什么是消费品市场?其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生产资料市场?其有哪些特点?
  4、什么是服务市场?其有哪些特点?
  5、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6、为什么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即坚持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7、什么是家庭消费?其是怎样分类的?
  8、影响家庭消费的根本因素和一系列的因素有哪些?
  9、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如何?
  10、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之?
  11、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怎样维护之?
  12、消费者因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同经营者发生争议,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问题?
  八、
  1、什么是世界市场?当代世界市场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外汇、汇率和外汇储备?
  3、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是怎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的?
  4、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有哪些?各组织的性质、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世贸组织实施的最重要原则是什么?
  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要实施什么样的战略?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什么是对外贸易?现代意义的对外贸易包括哪些类型?其中哪一种类型既是传统形式也是居主导地位的形式?
  7、对外贸易由哪两部分构成?什么是贸易顺差、逆差和平衡?在对外贸易中,怎样处理进口和出口的关系?
  8、什么是海关和关税?征收关税有何意义?
  9、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有哪些?
  10、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以上提纲是根据人教版的课本归纳的。)

高一政治复习提纲

4. 高一必修一政治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试题
第一单元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
考点2.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
考点3.货币的职能? 5个: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
考点5.经济收支往来两种结算方式?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考点6.外汇及汇率?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考点7. 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是什么?
考点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考点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P13最后一段
考点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P14最后一段
考点1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何理解“需求有弹性、互补品和替代品”?
考点1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P16
考点1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考点14.消费类型的三种划分?
考点15.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恩格尔系数及变化的意义?
考点16.影响消费的心理有哪些?如何评价?P20-21
考点17.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
考点18.正确的金钱观?
第二单元
考点1.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考点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相互关系?
考点3.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样)?
考点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原因?
考点5.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考点6.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体现?
考点7.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及地位是什么?
考点8.企业的含义?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考点9.公司的含义,法定的公司形式及两者的比较。
考点10.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制的优点?
考点1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考点12.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破产。
考点13.劳动与就业?我国的就业形势怎样? 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考点14.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原因、主要权利、措施)。
考点15.我国居民的四种常见的投资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
考点16. 利息的计算。我国的商业银行(含义、业务)?

第三单元
考点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考点2、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考点3、其他分配方式包括?(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考点5、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考点6、财政的含义、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的含义。
考点7、财政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考点8、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考点9、财政支出按用途分为哪些内容?财政收支关系有哪几种情形?
考点10、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怎样?
考点11、我国税收的种类?两个影响较大的税种: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考点12、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我国税收的性质、税收的作用)
考点13、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的区别?纳税人的权利?

第四单元
考点1、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计划和市场
考点2、市场经济的含义?
考点3、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市场调节的优点。
考点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建立市场规则;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治本之策)
考点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考点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考点7、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手段?
考点8、新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
考点9、科学发展观的地位、科学内涵?
考点10、经济建设怎样实现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考点1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实现载体?
考点1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如何应对?  
考点13、世贸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挑战。
考点14、如何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5. 高一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识记 
1、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想象中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原因在于货币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B、流通手段(必须是事实在在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C、贮藏手段(必须是事实在在的足值的货币,即必须是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金银首饰不能充当);D、支付手段(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E、世界货币(必须是黄金或白银;铸币和纸币都不行;但现在,美圆或欧圆也具备世界货币的某些职能) 
(注)对于流通手段,货币的让渡与商品的让渡是同时进行的,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对于支付手段,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是不同时的,可先支付货币或后支付货币。 
二、理解 
1、商品的含义: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注)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2、商品与物品、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产品和物品不一定都有使用价值,也不一定有价值。 
(2)联系: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商品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劳动产品包括商品,劳动产品是物品的一部分;物品包括劳动产品。 
★3、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注)A、价值是商品的共有属性,是商品交换的基础;B、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只有商品才有价值;C、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D、商品的价值不是自我表现的,是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E、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2)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不能比较) 
★(3)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 
(注)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价值是使用价值交换的基础;价值也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 
B、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谁都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因此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必须让渡价值。 
★4、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并不是由某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的。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的产品数量:如2双鞋/一小时;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如2小时/一匹布 
(2)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 
(补充)不管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还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使用价值)就越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6、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1)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叫价格; 
★(注)价格以价值为基础,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由价值决定;同时价格又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3)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4)通货膨胀:A、货币(纸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纸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销售的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B、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C、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一定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地位: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人们只能遵循价值规律和利用价值规律而不能违背价值规律。 
★★8、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2)图示:A、物价上涨 获利增加 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生产缩小 获利减少 价格下降 
B、 供不应求﹍价格 供过于求﹍ 价格 
★★(注)等价交换原则的贯彻:A、所谓等价,就是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要相等;在货币出现以后,应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但实际上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价格虽然由价值决定,但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与供求关系是相互制约的(如上图所示)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因为:第一,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心的,而不是脱离价值无限地上升或下降,表明价格由价值决定。第二,价格波动的原因是供求关系与价格相互制约。第三,虽然在每一次交易中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的价值一致。(如上图所示) 
★★9、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实际是市场价格在起调节作用)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的三点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运用与分析 
1、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即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是财富的象征和代表)。 
(2)任何社会,只要存在货币,都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共性。但是,货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其作用范围、形式及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们崇拜货币发展到了狂热的地步。 
(3)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财富的象征,经济活动需要货币,因此不能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但是我们不能把获得金钱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金钱万能”观点是错误的。对待货币正确态度应该是“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要自觉地抵制资本主义拜金主义思想。 
★★2、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什么商品生产者要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 
理解: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商品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生产的单位产品内包含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些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并不改变,但产品的总量增加了,因而价值总量也必然增加,在交换中就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识记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1)从地位讲: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从内涵讲: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经济。 
(3)从外延讲: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2、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注)(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 
(2)集体统一经营和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既适应了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也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它较好地适应了我国目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因而促进了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形式(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注)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存在雇佣劳动。 
★(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4、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范围),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前提),社会以劳动为尺度(衡量标准),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结果),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则)。 
5、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1)市场分为广义的市场和狭义的市场,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又叫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2)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注)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6、几种主要的市场(1)从交换的范围而言,有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2)从交换的内容而言,有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 
★★7、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1)主要手段: 
①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经济计划)。②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③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注)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2)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的区别:A、经济手段是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来实施的,而行政手段是凭借政权的力量,采取强制措施(如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来实施的。 
B、经济手段的调节具有间接性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而行政手段的作用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 
二、理解 
★★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1)从根本上讲,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2)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这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也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第四,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有积极作用的。 
(3)结论,不仅公有制经济要发展,而且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其次,这是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实践证明,坚持这一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4、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1)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是市场经济固有的一般特征,是通过市场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所必需的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的体现。 
(2)必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意识,时刻准备迎接各种挑战。此外,由于社会分工的广泛发展,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所以,竞争必须同协作很好得结合起来,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共同发展。 
(3)必须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保证自己的经济行为符合法律的规范,维护他人参与平等竞争的权利,又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 
(1)必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有些经济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如国防、公安等;有些经济行为是不能让市场对其发挥调节作用如走私、枪支弹药等)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使“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四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注)①原因: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劳动者物质和文化需要。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也必须把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 
②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政策:第一,“先富”政策,就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承认差距的存在,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要同时富裕又不现实,只有先富才能带动共富。第二,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即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三、分析与运用 
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事例:京九铁路、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等。(2)市场经济的定义、特征和优越性((略)。(3)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实行国家的宏观调控(略)。 
★(4)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因为: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所决定的社会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得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②在我国,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因而有雄厚的实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导向作用。 
③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更好、更有成效。 
④总之,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广泛的宏观调控,并且能比资本主义国家做的更好、更有成效。

高一政治复习提纲

6. 高一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6、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考点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考点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而言,主体地位--整个公有制地位)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考点四、公司经营与发展
1、企业。①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②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9、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考点五:劳动和就业
1、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1)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
2、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
④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3、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2)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树立平等就业观。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临时工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人们还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所、媒体广告、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等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考点六: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3、做法: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考点七: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含义:指个人将属于其合法的所有人民币或者外币储蓄机构,储蓄机构等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3、人们储蓄存款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能获得利息。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4、储蓄存款的分类。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考点八: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6、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坚持效率优先:
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坚持科学发展观。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率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②兼顾公平,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如何体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考点三、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收入与支出
2、财政收入
3、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4、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6、①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不外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
②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得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③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④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7、财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2)人民生活有保障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考点二、市场秩序
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1)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规则中的核心。
3、市场交易原则:
(1)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
(3)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考点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2、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1)市场调节的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
考点4、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
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考点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运行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5)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6)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文化人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2生产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2)贸易全球化将极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3)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际风险。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3、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4、(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
1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我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出口不仅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且可以享受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贸易,我国可以利用谈判来解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贸易上的摩擦,维护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信息,了解国际贸易的规模、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国际贸易变化的新动向。
2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2)中国"入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意义。
    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7. 高一政治提纲

商品服务市场分类: 


(1) 消费品市场,是提供最后的、直接的生活消费品的市场。 


(注意特点—四多一易P65) 


(2) 生产资料市场,是连接生产与生产性消费的纽带。 


(3) 服务市场。特点:①服务市场上交易的商品是无形的服务性活动。②服务市场上的商品,其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地点上,通常是一致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③服务市场上提供的服务,门类繁多,功能多样。 


商品服务市场地位与作用: 


(1) 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前提。 


(2) 商品服务市场是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载体。 


(3) 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也只能从商品服务市场上得到供应。 

选择 


简答 




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自愿: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违反现象:强买强卖,搭配销售。 


平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市场主体间是平等竞争、平等交换的关系。 


公平: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违反现象:缺斤短两、坑蒙拐骗、黑市交易等。(注意书上P71谚语) 


诚实信用: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违反现象: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非法销售等。 

选择 


简答 


论述 


为什么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 


(1)它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 


(2)它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 


(3)它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简答 


论述 


家庭消费分类: 


按消费内容分:(1)物质生活消费:吃、穿、住、用、行。(2)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娱乐身心,发展提高自身。(3)劳动消费:花钱购买的各种服务。 


按消费目的:(1)生存资料消费:包括必要的物质生活消费和有关的劳务消费。(2)发展资料消费;(3)享受性消费。 

选择 


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 


根本性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具体因素:(1)收入水平(直接影响)。正比。(2)物价水平(反比);(3)人口数量(反比)。 

简答 


选择 


生产与消费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水平;(3)生产决定消费方式;(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1)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否销售出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对生产具有促进或阻碍的作用。(2)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注意社会主义生产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选择 


简答 


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消费观? 


(1)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3)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4)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简答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1)安全权(消费者最主要权利)。(2)知情权。(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5)求偿权。(6)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选择 


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维权法律:(P87) 


维权机构:(1)行政机构;(2)执法、司法机构;(3)社会团体(包括消协);(4)舆论监督工具。 


维权途径:(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与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行政部门进行处理;(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5)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应该: 


(1) 要增强消费者权利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 [原理] 


(2) 要全面提高自己思想文化素质,懂得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高一政治提纲

8. 高一政治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期末复习试题
第一单元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
考点2.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
考点3.货币的职能? 5个: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
考点5.经济收支往来两种结算方式?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考点6.外汇及汇率?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考点7. 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是什么?
考点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考点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P13最后一段
考点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P14最后一段
考点1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何理解“需求有弹性、互补品和替代品”?
考点1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P16
考点1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考点14.消费类型的三种划分?
考点15.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恩格尔系数及变化的意义?
考点16.影响消费的心理有哪些?如何评价?P20-21
考点17.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
考点18.正确的金钱观?
第二单元
考点1.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考点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相互关系?
考点3.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样)?
考点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原因?
考点5.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考点6.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体现?
考点7.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及地位是什么?
考点8.企业的含义?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考点9.公司的含义,法定的公司形式及两者的比较。
考点10.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制的优点?
考点1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考点12.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破产。
考点13.劳动与就业?我国的就业形势怎样? 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考点14.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原因、主要权利、措施)。
考点15.我国居民的四种常见的投资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
考点16. 利息的计算。我国的商业银行(含义、业务)?

第三单元
考点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考点2、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考点3、其他分配方式包括?(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考点5、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考点6、财政的含义、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的含义。
考点7、财政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考点8、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考点9、财政支出按用途分为哪些内容?财政收支关系有哪几种情形?
考点10、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怎样?
考点11、我国税收的种类?两个影响较大的税种: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考点12、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我国税收的性质、税收的作用)
考点13、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的区别?纳税人的权利?

第四单元
考点1、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计划和市场
考点2、市场经济的含义?
考点3、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市场调节的优点。
考点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建立市场规则;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治本之策)
考点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考点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考点7、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手段?
考点8、新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
考点9、科学发展观的地位、科学内涵?
考点10、经济建设怎样实现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考点1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实现载体?
考点1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如何应对?  
考点13、世贸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挑战。
考点14、如何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