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到底有没有编制呢?

2024-05-18 07:43

1. 国企到底有没有编制呢?

先说答案:国企肯定没有编制。
目前在体制内有编制身份,且被纳入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的只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前者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即公务员,分干部和工勤两种身份;后者使用事业编制,按管理和供养性质区分参公人员、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等四种身份。其中参公人员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人员使用事业编,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实行公务员同等工资和晋升待遇。这类人员身份相对特殊。

除此之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人员不由财政负担工资待遇,但其编制身份不受影响,仍属于机构编制部门在册登记人员,按程序可以流动到其他事业单位任职,或提拔为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编制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些方面。
至于国企,现在已经去行政化,其人员不在机构编制部门管理范畴之内,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编,因此肯定没有编制一说。不过由于国情所致,国企虽然不使用编制,但为了便于管理,仍参照行政机关设置了岗位级别,因此在其内部仍有职务和级别的说法,不了解情况的以为是编制,其实这只是企业自定的身份标识,充其量叫“企业编”或比照身份,而不是机构编制部门正式承认的编制。当然,这种企业编因为要报备国资和组织部门,到一定级别后可以交流到行政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相当于等效身份,不是编制胜似编制,说有编制也不为过。

换言之,在国企只要到一定级别,有没有编制已经不重要,因为随时可以因为工作需要调入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任职,没有编制政治和经济待遇依然在。而基层国企人员百分之百是没有编制的,正因为不具有编制身份,如今他们已经没有渠道和办法流动到机关事业单位,要取得编制,唯一的办法只有参加考试。
以省级国企为例,省属国企一般都是比照正厅设置,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相当于正厅级,班子成员比照副厅,干部管理权限在省委组织部,由组织部门考察推荐,省政府下文任命。中层正副职比照正副处设置,由企业党委管理、下文任命,报省国资委人事部门备案。基层人员完全由企业自行管理。从以上干部管理权限也可以看出国企人员的身份特质。

有的人会说,企业领导都是组织部门管理的干部了,怎么可能没有编制?还真的没有编制。过去国企存在政企不分,有企业领导享受公务员身份的情况,国企改革后,类似情况已经被杜绝。国企人员不管是领导还是职工,一律不使用编制身份。特别是由行政事业单位调入国企的领导,在到任后将自动剥离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转为企业人员。其再从国企调回机关事业单位任职,也将重新进行公务员和事业编登记,才能获得编制。在体制内,这种流动被称为逆向流动,难度远超公务员在行政机关或事业编在事业单位交流。为什么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一般都不愿意去国企任职,与此不无关系。

国企到底有没有编制呢?

2. 国企到底有没有编制呢?

 先说答案: 国企肯定没有编制 。
   目前在体制内有编制身份,且被纳入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的只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前者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即公务员,分干部和工勤两种身份;后者使用事业编制,按管理和供养性质区分参公人员、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等四种身份。其中参公人员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人员使用事业编,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实行公务员同等工资和晋升待遇。这类人员身份相对特殊。
   除此之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人员不由财政负担工资待遇,但其编制身份不受影响,仍属于机构编制部门在册登记人员,按程序可以流动到其他事业单位任职,或提拔为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编制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些方面。
   至于国企,现在已经去行政化,其人员不在机构编制部门管理范畴之内,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编,因此肯定没有编制一说。不过由于国情所致,国企虽然不使用编制,但为了便于管理,仍参照行政机关设置了岗位级别,因此在其内部仍有职务和级别的说法,不了解情况的以为是编制,其实这只是企业自定的身份标识,充其量叫“企业编”或比照身份,而不是机构编制部门正式承认的编制。当然,这种企业编因为要报备国资和组织部门,到一定级别后可以交流到行政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相当于等效身份,不是编制胜似编制,说有编制也不为过。
   换言之, 在国企只要到一定级别,有没有编制已经不重要,因为随时可以因为工作需要调入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任职,没有编制政治和经济待遇依然在 。而基层国企人员百分之百是没有编制的,正因为不具有编制身份,如今他们已经没有渠道和办法流动到机关事业单位,要取得编制,唯一的办法只有参加考试。
   以省级国企为例,省属国企一般都是比照正厅设置,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相当于正厅级,班子成员比照副厅,干部管理权限在省委组织部,由组织部门考察推荐,省政府下文任命。中层正副职比照正副处设置,由企业党委管理、下文任命,报省国资委人事部门备案。基层人员完全由企业自行管理。从以上干部管理权限也可以看出国企人员的身份特质。
   有的人会说,企业领导都是组织部门管理的干部了,怎么可能没有编制?还真的没有编制。过去国企存在政企不分,有企业领导享受公务员身份的情况,国企改革后,类似情况已经被杜绝。国企人员不管是领导还是职工,一律不使用编制身份。特别是由行政事业单位调入国企的领导,在到任后将自动剥离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转为企业人员。其再从国企调回机关事业单位任职,也将重新进行公务员和事业编登记,才能获得编制。在体制内,这种流动被称为 逆向流动 ,难度远超公务员在行政机关或事业编在事业单位交流。为什么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一般都不愿意去国企任职,与此不无关系。
    国企到底有没有编制呢?你是在地方国企工作,即使你是在中央国企,也是不可能有编制的。在企业内部根据自己的需要,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编制,但这种编制属于企业自己制定的编制。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目前我所从业的公司也是属于重庆比较大型的地方国企,以前有个别同事要调到集团公司工作,结果开始都是借调,之所以要借调,就是因为集团组织人事部门说没有编制。那么国有企业到底有没有编制呢?编制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我们所说的编制,主要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按照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来管理的,其中有一个“三定”的制度,所谓三定就是定岗位、定编制、定人员。由于机关事业单位都是财政拨款,只有在三定的基础上,才能落实财政拨款的预算,所以编制管理都是由县以上的编制部门专门负责管理,人员的进出都需要根据本单位的编制情况来处理,有岗位没有编制,仍然无法进人,即使进人也只能是编制外人员。
   但是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情况不一样,国有企业首先是企业,企业不属于财政拨款,是需要自负盈亏的,是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经营绩效来支付员工的工资和社保费用等成本的。编制部门就那么几个人,不可能对所有国有企业设立编制,也不能将编制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市场化的用工方式,这从1986年国有企业开始实行劳动合同制就已经打破了编制的界限和束缚。
   那么国有企业对员工是怎么管理的呢?国有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方式,其实和民营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的数量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由各个企业自行组织招聘、培训、签订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安排工作岗位和支付劳动报酬。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属于国家出资,国家是国有企业的股东,各级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负有监管的责任和权利。但国资委管不了国有企业职工的编制,国资委只管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进出,对于一般员工的进出国资委都是不会管的。
   国资委除了管理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以外,还要负责管理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只要工资总额管住了,至于如何招聘员工,是否要定编制等,都是属于各个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工资总额是按照分级下达的方式,国资委以企业集团为单位下达一个总的工资总额,然后集团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各个二级企业的工资总额。集团总部在集团总部的工资总额范围内确定集团的机构、人员,编制,各个二级或是三级单位在在工资总额范围内,负责本单位的机构和人员编制等。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虽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编制,但是这种编制是根据上级核定的工资总额,通过企业自己的三定工作来设置的编制,并不是由上级编制部门或是编制机关来核定的编制,企业自主设定的编制,只是用来控制员工比例、员工进出的举措之一,所以对于与国有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也就是属于国有企业编制内的员工。 
   
   国企可以说是有编制,但不像机关事业单位一样有一张 “编制卡” ;国企也可以说是没有编制,但国企正式人员也像机关事业编制人员一样端着 “铁饭碗” 。 换句话说,国企肯定有编制,但不同于我们经常所说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我们称为 “企业编” 。
    ①国企高管老总。 县级国企高管老总属于县委任命,一般属于副科级、正科级;市级国企高管老总属于市委任命,一般属于副处级、正处级;省级国企高管老总属于省委任命,一般属于副厅级、正厅级;央企高管老总属于中央任命,一般属于正厅级、副部级、正部级。
    ②国企正式员工。 一般通过校招、社招等形式,与国企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在上级国资委人事部门备案,属于单位正式员工,按照相应级别发放工资待遇。这类人员,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企业编。
    ③国企的合同工。 和国企签署一定期限的合同,在国企人事部门备案,合同期满后,双方协商重新签订,或者不再续签。这种人员的工资也属于国企发放,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合同工。
    ④国企临时工。 以劳务派遣形式,安排到国企工作,负责一些临时性外包工作。虽然在国企上班,但合同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工资待遇由国企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再由劳务派遣公司支付给个人。
    以上为国企人员的四种成分,前两种为正式员工,也可称为在编员工。 
    ①政治待遇。 现在,虽然国企深化改革,去行政化成效明显。但国企人员政治待遇依然存在。比如国企的高管老总,按照国企管理权限,依然由组织部门考察、任命,如果十分优秀,还可以转到政府机关单位担任领导干部。国企一般员工,虽然不再有科级、处级等级别,但为了激励干部积极进取,仍然设置19级、18级、17级、10级、8级等类似公务员的等级,并按照相应等级发放工资待遇。
    ②经济待遇。 国企单位根据生产效益,给所属在编员工发放工资待遇。效益好的,工资待遇好,反之则差一些。但无论效益如何,无论刮风下雨,国企想方设法都会给正式编制员工发放工资待遇,只是多与少的问题,不担心饿肚子。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旱涝保收”。
    ③工作待遇。 只要成为国企正式编制员工,不担心会被辞退,不担心35岁时会被重新签订合同,不担心怀孕生小孩扣发工资,不担心休年假岗位会被别人取代。总之,国企正式编制员工就像公务员一样,端着的是“铁饭碗”,工作稳如磐石。
   
   国企也有编制,不能随便进人的,只不过国企的编制是按照合同制来进行管理的,这个是不能够跟事业单位公务员吃财政饭的编制混为一谈的。
   1、从合同签订来看   现在国企跟员工之间也都是合同制了,如果你跟地方国企直接签订的有用工合同,那么就算是国企编制了,也是正式职工了。
   但是如果你是以外包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那么就不是国企正式编制了,而只是外包公司的员工,也就是说,在国企单位里面算是临时工的概念了。
   因此,如果你确定是直接跟单位人事部门签订的劳动合同,那么就算是国企的正是职工了。
   2、从档案来看   如果你档案放在国企单位,那就应该是正式职工。现在国有企业一般才有档案室,而且是能够存放职工档案的,一般私营企业都是没有档案室的,也是不能够存放员工档案的。
   因此,档案放在国企单位,这个一般也是正式职工才有的待遇。而如果是劳务派遣等,一般档案只能够放在劳务派遣公司,或者是人才交流中心等地方。
   因此,如果你档案放在单位,应该是正式职工了。
   3、从合同期限来看   如果你签订的短期合同,比如一年内的短期合同,那么可能也算是临时工。但是如果你是签订的三五年以上的合同,甚至是无固定期限劳务合同,那么就算是正式职工了,这样的情况下,单位无特殊原因是不能解雇你的。
   因此,你也可以从劳动合同的年限来看一下。
   4、结论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也是有编制的,不能随便进人的,但是现在这个编制是按照合同制来管理的,可以从合同的签订和期限来看,也可以从档案存放来看。
     
     
   你在一家地方国企上班,有和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公司给按时缴纳五险一金,到底算不算企业正式员工?
   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你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和上班的单位名称完全一致,那你就是企业正式员工;如果你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和上班的单位名称不一致,那你就是劳务派遣用工,俗称临时工;
   关于国企到底有没有编制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国企没有像公务员、事业编那种严格意义上的编制,但国企对员工的管理胜似有编制。
   1、公务员、事业编编制的取得一般都要经过公考取得,而国有企业员工身份一般通过大学生校招获得。
   2、公务员、事业编编制由政府部门编制办按国家相关规定统一管理,国有企业员工总数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自主决定。
   3、公务员、事业编身份受《公务员法》管理,国有企业员工受《劳动合同法》管理。
   4、公务员、事业编人员工资福利水平国家有统一规定,所有人的合计数就是工资福利总额;而国有企业员工薪酬由各级国资委控制总额,个人薪酬水平由企业自主决定,这无形之中就得控制员工总数,否则个人薪酬水平就没有保证。
   说到底,国有企业看似没编制,但也属于体制内,国有企业员工也属于公职人员。
   
   这个问题我最有资格回答,让我告诉你最真实的答案吧!
   国企职工的组成单元分为,正式职工,合同工,插入式协力工,协作单位职工。
   1.国企正式工就是与国企存在无固定期合同的职工,包括企业干部,技术员,管理人员,操作工。这些人属于企业在编职工,在企业内相当于国家的公务员序列,存量占企业总人数15%左右。
   2.国企合同工是大学毕业生,部队转业军人。这部分人一般签订3年一次,7年一次合同,到期审核后自动转入正式在编职工序列,在有合同固定期间在企业相当于国家事业编序列编制。存量占比15%左右。
   3.国企插入式协力工就是临时工,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辅助正式在编职工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一类工人。占比在30%左右。但是现在这部分人都转入协作单位了。
   4.协作单位人员,这部分人属于各个协作单位人员,不直接对国企,是由大包合同进入国企开展定向范围内的工作任务。这部分人占企业总人数70%左右。不属于在编人员。
   国企针对职工行政级别自己属性在工作服,工牌以及其他标识上有很明显的区别。比如在编职工的工牌颜色与协作工的工牌颜色有区别,正式在编职工之间又因级别在安全帽,夏季工服等方面又存在明显区别。所以别看一个国企也是分的清清楚楚的,明明白白的。
   大家所在的国企是这样的吗
   国有企业怎么会没有编制呢?
   不管是中央国企还是地方国企,都有主管机构核定编制岗位,也就是一级法人总部的人事管理机构,依据本管上级下达的指标对下级机构进行定编定岗。
   基本属于一级管一级。
   总体来说,中央国企严格一些,地方国企稍微松一些,但是,他们都有编制。
   这个编制,就是正式合同岗位的数量。   比如说,宇宙第一行。
   他属于国务院下属的副部级中央国企,董事长行长这些领导班子,是国资委与人事部等机构最终审议。
   总行董事会决定本行所有事项,总行人力资源部门依据董事会决议,针对所有省行,本部核定岗位,例如总部多少部,每部多少处,多少合同工,派遣工。某省行多少正式岗位。
   省行领导班子也是总行董事会决定。
   到了下面的一级行,比如上海分行根据总行核定的上海市最高限额3000合同工,拟定劳动用工计划,其中,上海本部多少岗位,每个一级支行多少,合同工多少。校园招聘留多少,上年退休辞职多少,今年补充多少,拟定方案呈报总行审批。
   再到各一级支行,最后行使人事权,拟定自己的岗位编制,合同工多少,派遣多少,请上海市分行来审批。
   也就是说,一般中央国企总部对省下机构只管人头数量,省级机构管合同工具体个人,派遣工只管多少数量。而二级机构才是真正使用派遣员工的。
   到了地方国企,当然是主管部门说了算,比如市属国企,就是市人事局定编,县属国企就是县人事局定编。
   
   首先,编制相关的法规是2019年实行的《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其中明确规定,  各类机关和事业单位有编制  ,由  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审定,国企并不存在“编制”的说法。
   事实上,官方信息中的编制主要分成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  行政编制  ,即我们说的公务员,主要在党政机关中,以及人大、政协、监察、审判、检察机关等。
   第二种是  参公编制  ,既有工会、团委、妇联等  群团机关参公  ,也有银保监、气象局等  事业单位参公  。
   第三种是  事业编制  ,即普通事业单位干部的编制。
   当然,由于企业是国有的,国企的正式员工和私营企业员工存在明显的差别,也是  要登记在册、报国资委备案的  ,并且  有领导职数限制、有员工名额限制  ,不能像私企那样随意招人、辞退。
   国企的正式员工也叫  在册员工  ,实行  员额管理  ,和“编制”差别不大,类似国企中的“干部”。
   而且,国企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外包员工差别很大,不光 收入待遇要高出一大截 , 工作的稳定性也完全不同 。
   更重要的是,国企领导都是从正式员工中提拔而来的,正式员工的 发展前景 不是非正式员工和外包员工可以比拟的。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您好! 国企当然没有编制 。因为: 国企的属性是企业。由于国企拥有国家队背景,所以比较稳定。但稳定不等于拥有编制 。
   针对编制,中央专门出台了有关条例。《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于2019年8月正式发布实施,明确提出: 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民主党派机关、群团机关,以及其事业单位才拥有编制 。
   所以,现在有种说法: 编制是法制 。
   机关和事业单位为什么要核定编制?因为这些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是有控制限额的,需要中央和各级财政负担。财政经费是真金白银,不能无限制地支出,所以才有了所谓的机构和编制,以此进行约束。特别是在 录(聘)用人员、配备干部、核拨人员经费 等过程种,都是以机构编制为基本依据的。
    而国企终究是企业,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创造经济和 社会 效益。 在这一点上,国企与机关和事业单位有着明确的区别。说白了,国企需要创造价值,机关和事业单位需要消耗价值。所以,可以鼓励创造,不能用编制的条条框框去限制和约束;但不能无谓的放任消耗,也就是不加约束。
   那国企有没有机制来规范人员数量呢?当然有, 国内内部拥有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 ,对人员控制是有规定的,这与业务量也就是经济效益直接相关。
   简单来说,企业根据经营管理需要,核定自身的人员数量,报上级批准。假设企业的效益非常好,需要更多数量的人手,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加人员招聘数量;假设企业的效益比较艰难,那就会核减人员招聘数量,甚至会解聘人员。
   当然,由于国企背靠国家,所以不会无谓的解聘。现在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现20多年前的国企下岗潮。这种超出私企、基本上等同于机关和事业单位的 稳定 ,有点类似“编制”的意味。
   按照题主的说法, 您与地方国企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并且档案存在于国企。已经意味着成为企业正式在册职工,如无意外,不会解聘 。
   首先,国企包括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中央企业的管理部门有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等部门,地方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是各地方省市一级的国资委。其次,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又分为相当于副部级的央企(例如中国移动、国家电网、中国石化等)和相当于正厅级央企(例如中国铁建、中广核、华侨城等)。有一些央企由于 历史 沿革,至今还把员工分为正式职工和市场化用工。通俗讲,正式职工就有编制的员工,市场化用工就是没有编制的员工。但随着中央企业改革,这种分别会逐渐取消,更多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

3. 国企有没有编制?为什么?

现在有些东西,有些没有,但大体上正在稀释这种提法。倾向于说是全职工作。“编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因为在那个时代,各单位的人事受到严格控制,职员人数不能成为“超额编制”,即“计划”。那个时代的公共企业编制在狭义上是指“全民所有制编制”,广义上也包括“集体所有制编制”。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国有企业也有大规模改革、破产、重组、股份制、大部分是编制的观念,还有在此期间以后新成立的国有企业。这些国企出生时不在老一代,自然使用了新时代的那种手法。毕竟在市场经济下,职场招聘人也是“市长/市场”,使用多少人不需要看“计划”再行动。自然也没有了“编制”的概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编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所谓“正规职员”的概念。一般来说,与单位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是“正规工”,与一些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是“派遣工”或“非正规工”,有时我们称之为“契约工”,但严格来说并不正确。

因为有些国企,特别是老国企,不管是什么员工,都不是这样。例如,国家电网等电力系统仍然有“全民编制”、“集体编制”的分类,分别与电网本身和电网下属集体三产业体签订合同,以及来自旧时代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区分。在石油系统(如中石油)中,“正规职员”也有“在权职员”的俗称,“在策”是指“编辑名册”,另一类是直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员,应该叫“市场化用工”,后者是显而易见的烟草系统主要是烟草商业系统,

只有地方招聘职员是“在权职员”,地方一级招聘也与当地烟草公司签订合同,但不是“在权职员”。俗称“合同工”。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可以说是“准备好了”。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编制”是计划经济时代人事安排范围内的概念,今天我们说的“职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雇佣关系。判断前者的标准是你是否在所谓的“编辑名册”上,判断后者的标准是你是否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今天,我们正处于这两个时代的过渡期,两个制度的杂沓时期。

国企有没有编制?为什么?

4. 国企都是有编制的么

国企领导一般都有比较的级别,这样就让人感觉国企与行政事业单位一样,具有编制,但实际上国企工作人员也是属于企业人员,是没有对应的编制的。      目前,我们国家只有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才有可能具有编制,而编制的属性也只有两种: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具有行政编制的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公务员,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而具有事业编制的人,我们称之为事业编制人员,事业编制的职位类别,按照其岗位的性质特点也可以分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这些岗位虽然有所不同,但使用的都是同一种编制,就是事业编制,不存在管理编制,专业技术编制和工勤编制的分类。当然,这里面有一个特殊情况,我们可能都会称之为参公事业编。这种编制其实使用的还是事业编制,不是行政编,只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这类人员在工资构成、晋职晋级等方面与公务员基本没有太大差别,但还不能称之为公务员,不做公务员登记,只做参公登记。
      除了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之外,就没有其他所谓的编制,所以国企人员是没有编制的,他们都是企业人员。国企与其工作人员签订的是劳动合同,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付出劳动就可以了。而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具有行政编制的人员。是不需要签订任何合同的,具有事业编制的人员,需要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而不是劳动合同,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国企工作人员只要与国企签订了劳动合同,就是国企的正式员工。但如果你在国企工作,但没有与国企签订劳动合同,而是与劳务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那么你就属于是劳务派遣人员,不能算是国企的正式员工。
      虽然国企人员没有编制,但由于国企的特殊性,有不少管理制度是参照行政事业单位来执行的,也有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其主管部门。所以,国企人员也不能随意的招聘,也会有一些数量上的限制,特别是中高层岗位。另外,国企虽然没有行政级别,但有比照的行政级别,所以国企高层领导也是要通过地方党委来任命的,不可能向私企那样随便谁当领导都可以,没有硬条件。比如说一般的市属国企,是比较正处级的,国企的董事长、总经理都是比照正处级,副总经理等是比照副处级,他们的任命都是由市级党委来研究,由市委组织部任命的。他们也都属于市管干部,也比较好交流到行政事业单位。
      综上所述,国企人员是没有编制的,与国企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就属于国企正式员工。但国企也有其特殊性,有比照的行政级别,国企高层领导也是由地方党委来任命,也能调任到行政事业单位担任领导。

5. 国企编制有什么好处?

问题一:国有企业编制有什么用  一看LZ就没在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呆过。。 
  编制用处很大。 
  1、裁员时,编制工是最后动的,一般都先把合同工全裁光了才考虑编制工。 
  2、福利好。很多时候,可分配的利益是有限的,如果全部一视同仁,人太多,费用巨大,而且每个人可能感觉都很少,这种情况,不如就在编制内分配就好了,这样人少,分的人都会感觉还是蛮实惠的。 
  3、隐形福利好。很多单位的福利,也就照顾编制工。明显的如分房子,评分调级过职称。隐藏的如逢年过节红包金额双倍,部分工资以现金形式发放不扣税等等。 
  4、人心感觉。办公室内无小事,其实编制本身就是一个小圈子,你不是编制内员工,你永远属于被边缘化的那个。你自己想想,有高的位置,怎么不考虑编制内的,而去考虑编制外的人呢?让编制外的人领导编制内的人,然后看到编制内的人的相关福利比编制外的好,这不是破环公平么,这不是破坏公司内部和谐么,所以,干脆不用编制外的人做高职位锭了,你不是编制内的,你升职的空间就肯定受限制。 
  5、退休福利待遇。如退休金的发放等等,都有关系。有的单位甚至连社保和公积金的金额都有区别。 
  
   问题二:国有企业工作正式工有什么好处`  中国的国有企业,对于员工的工作条件来说,相较于私营企业,有以下好处: 
  1.不容易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例如经济风暴,大幅度裁员,国有企业要裁员,可是很重大的事情,私营企业就不一样,随时根据企业发展及生存需要,裁减员工,是最平常不过的事。 
  2.国有企业酬劳稳定上升,国有企业不部分的考核机制,还是以“年资”为主,成果为辅;私营企业以成果为主,工作压力大,不一定会加薪,甚至可能因为你的表现不好或不够好减薪,当然,在企业困难的时候,私营企业工资发不出来也是正常,国有企业现在已经不存在发不出工资的机会。 
  3.国有企业年资不因为内部调动,甚至国有企业间调动,而影响个人年资。 
  4.国有企业对于“守法”的概念,远远强过私营企业;因为国有企业服务于“政治”,私营企业服务于“经营利益”,所以,员工的权益相对被保护得更好。 
  5.工龄的价值远远超过私营企业。 
  6.国有企业更多的服务于计划,工作相对压力比私营企业小,私营企业更多的服务于企业利益。 
  
   问题三:国企正式编制和事业编有什么区别?待遇相差如何?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其实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国企员工编制是劳动者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劳动聘用关系,事业编制则是劳动者和事业单位之间的聘用关系(至少在我们这里,新进事业单位编制人员都已经转成聘用制了)。说得再白一点,国企编制是在国企里工作,事业单位编制是在事业单位工作。 
  至于说待遇相差如何,这个没法一概而论,事业单位收入不一定比国企高,反之亦然,只能具体情况具体看。国企员工的收入从根本上说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事业单位则比较复杂。事业单位可以细分为全额财政拨款、差额财政拨款、自收自支三类。全额财政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收入全部来自财政拨款,根本上说是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收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一切支出(包括人员收入)都来自于本单位收取的费用或者创造的利润。差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介乎于二者之间。 
  现在事业单位编制都采取考试的形式公开选拔,一般都由各级 *** 下属的人社局组织。国企的基层招聘一般不通过 *** ,而由企业自行组织。当然国有企业可以委托人社部门来组织招考,这个一般体现在一些国企高管的公开招聘上。 
  
   问题四:请问国有企业的编制有用么,由 *** 哪个部门负责管理呢?  ERP是系统的意思。 
  他的意思是:国企新招聘与人事代理签订合同的人员只是合同制人员,是没有占用国企内部编制的;而系统内人员是指占有编制的人员,也就是所谓的正式职工。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合同制职工还只能算是临时工性质。因为国企与你续合同你可以继续干,不签你随时可以走人。但占了编制就不一样,没有上级部门的批准,是不可能随便开除他们的。 
  编制是 *** 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核定本单位人员的限制,由市 *** 控制,专门负责编制的机关叫编制委员会。 
  进入国企,仅仅是签了合同而没有占有编制是不算该国企的正式职工的,但同样应该享受社保,只不过标准低一些。 
  
   问题五:国企里的销售编制有用吗  不一定。 
  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 *** 或联邦 *** 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 *** 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 
  在国有企业中员工有很多不同的类型: 
  1、合同员工 
  过期中的大部分正式的员工都是合同制的员工,员工与单位之间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只是因为单位稳定,所以只要员工不违反单位的规定并且也不主动提出离职,国企就不会辞退员工。 
  2、公务员编制 
  由于国企是有中国 *** 投资或者是参与控制的企业,因此尤其是高级领导有很多都是国家委任的,都是从公务员编制中派遣到国企进行管理。 
  3、劳务派遣 
  国企中再有一种员工就是劳务派遣的员工,就是国企的临时工。单位根据生产需求等临时聘任员工参与单位生产。派遣员工一般都是与中介签订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期满之后根据工作需求决定是否续签,是不稳定的一种用工方式。 
  在国企中只要是管理层的员工都不会是劳务派遣类型的,只有在基层工作的才会有劳务派遣的员工。 
  
   问题六:请问是国企好还是事业单位好  国企不就是事业单位吗?难道是我想错了? 
  
   问题七:国企编制有什么好处  并不是进了国企就是事业编制,事业单位的人员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业工人,一种是事业干部。事业工人是没有提干的资格。事业干部编制的可以提干,不过主要领导干部一般都是公务员。行政编制比事业的发展前途要好点。 
  
   问题八:国企现在还有编制这一说吗  关键可能是学历不同,在编的指标可能是留给本科生的。国企单位里编制肯定有的。暂时没有,一旦有人退休了,不就有了。编制到底有多少,是 *** 部门的组织部和人事局控制的。本单位有多少,主要是退休后,空出来的编制,和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扩编的职位,所以编制肯定有,有多少,是企业的人事部门掌控的。不会随便公开。 
  出现两种不同的合同书,估计是企业招收两种不同的“合同人员”,即在编合同人员和非在编合同人员。有可能是你应聘时,对企业的招聘说明书(简章),没有认真阅读,具体招哪些职位的合同人员,职称、学历有什么要求,你对企业的招聘有什么要求,都应该摸清楚,讲清楚,因为现在招聘和应聘是双向的,假如你要的是在编的职位,现在发现达不到你的要求,可以解聘吗。 
  
   问题九:在编工作人员是什么意思,国企里什么性质的?  所谓编制人员就是具有国家(人事部门)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其基本工资和地方性补助都是财政拨款的,要进入编制都要经过公开招考的。 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都是聘用制的。不存在什么“固定工(其次)合同工(一般)”。非编制人员就是事业单位自行聘用的(包括临时工),就像企业聘用一样,不由财政拨款。 
  在编工作人员,国企里性质是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财政拨款。 
  通常 *** 机构、大的企事业单位都有固定的人员编制,既就工作需要核定的人员数。但由于制度问题,很多单位在职能扩充、任务增大或者改变后,无法及时调整编制,有佣工需求,却没有制度内的人员编制,就会额外招收一些工作人员。通常,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工资、保障以及福利待遇因为有编制,所以纳入财政,由 *** 或者相关机构负担。而编制外的雇佣人员,不论工作内容和岗位是否同于编制内人员,因为属于编制外,所以在工资、待遇以及保障福利方面没有财政预算内的保障,需要由用人单位自行负担,所以通常不如在编人员。 这是一种制度缺陷带来的差别。

国企编制有什么好处?

6. 国企有没有编制?

国企没有编制。
国企一般指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
国有企业由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编制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
广义的编制是指各种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结构和职务配置,狭义的编制即人员编制,是指为完成组织的功能,经过被授权的机关或部门批准的机关或单位内部人员的定额、人员结构比例及对职位的分配。

7. 国企进去有编制么?

国企社招有编制
现在国企招聘都相对比较正规了,主要有三种招聘方式: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劳务派遣;题主所谓的内招其实属于社会招聘的一种,限定招聘对象为集团内部员工。一般以管理岗、技术管理岗招聘为主,要求较高;此外,国企现在的主要招聘形式其实是校园招聘,不同国企的招聘时间和具体组织方式都不尽相同。以国家电网为例,每年组织两批校园招聘,一批11月中下旬到12月中上旬,二批次年2月中下旬到3月中上旬,有明确的招聘公告和招聘计划。考试形式为笔试+面试。其他的国企每年根据计划也有类似的招聘公告发布,注意关注官方网站的公告栏目就可以第一时间得到相关招聘信息。
国企不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队、院、社、台、宫、馆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监会、保监会、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等。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一般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是指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招考。

国企进去有编制么?

8. 国企是什么编制

国企编制是指国有企业正式职工的用工编制,直接和国有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拓展资料】
怎样才算进了国企编制: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国企正式工,判断依据是是否与国企签订劳动合同,是则属于国企正式工,不是则不属于国企正式员工。 目前国企的用工渠道有如下三条:
第一,国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即国企正式员工;
第二,员工与派遣公司或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属于劳务派遣工;
第三,国企与员工签署聘书,属于聘用制员工。
国企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区别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性质不同
国企编制是国有企业为了完成未来或过去的任务而确定的公司或部门的人员数量的配置,其对人员的实际配置工作产生指导和约束作用。 事业编制是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二、分类不同
国企编制主要包括两种:国企正式员工(也称编内员工、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协议工,其他几种编制经费由国家财政负担,而国企编制理论上不关国家财政什么事。银行编制是国企编制的一种。事业编制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但须参加公务员考试;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设计院等。
三、合同性质不同
银行的正式工与银行签订正式劳动合同,银行的派遣工,即派遣合同只和派遣公司签合同,相当于临时工。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行业指导意见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国企是营利性单位,员工待遇与企业经营状况相关,与事业单位工资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