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乐观吗?

2024-05-05 08:42

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乐观吗?

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始于协作机制创新,抓手则是发展规划的一体化,长三角将创新体制机制,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正驶上快车道。

报道称,6月1日,以“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为主题的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上海举行,审议并原则同意《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推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上海嘉定区和江苏昆山市、太仓市日前签订协议,联合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就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生态治理、小城镇发展编制统一规划;“嘉太生态区”等15个项目开展合作,在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协同打造产业链。

此外,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浙江“最多跑一次”,长三角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同频共振、实招迭出,营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长三角以占全国3.8%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25%经济总量的长三角四省市,正以一体化发展的新进程,孕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文章来源:央广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乐观吗?

2.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乐观吗

1聚力创新中心地,打造群落的科创引擎
创新中心地在创新城市群落的发展中具有基因性作用,是决定创新城市群落发展的关键因素。
首先,根据群落的创新优势、世界的技术创新格局和市场的需求,以创新核的原点强化或新区培育为破题点,如建立新的科创示范区或国家新区,围绕其建立创新核评价体系、发展目标,创新重点和发展时序。
其次,完善中心地的核心圈层、支撑圈层和辐射圈层的培育和联动,强化创新人才的吸引集聚,创新主体的扶持以及创新环境营造等内容,通过创新发展战略和政策完善创新核及其创新生态体系,使之成为群落发展的新引擎。

2强化“流”动与智慧交互,突出网络性
一方面明确中心地的创新内容、等级层次分工,明确创新辐射等级并增强多方式的技术创新合作,增强近域合作、跨区域合作、多节点联系尤其是企业和人才的流动。比如上海在城市内部发挥上海原有"四大中心"(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以及与新的"全球科创中心"在政策、资源,空间、主体等要素上的联动合作,创造根植于上海文化和创新土壤的"创新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建设便于"流"动的机制和平台,如设立长三角协同创新中心,引领上海等创新中心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创新协同发展;构建长三角政府工作小组、专业委员会、企业联盟等合作共享平台,共同策划区域性创新文化事件,建立区域的创新需求库,协同长三角实施重大战略项目,布局重大基础工程等。

3关联开放,突出支撑和反哺,强化全球参与和引领
强化创新核的支撑圈层的营建,重点加强在基础设施、创新氛围、生活服务、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创新中心打造的支撑服务及其关系研究,并形成有效的政策措施。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创新氛围、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以及绿色宜居的生态生活环境是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条件。

强化外围次级地区对创新中心地的反哺功能。小城市、城镇具有广袤的空间,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相对好的空气环境、相对保护较好的文化基因。两种优势黏在一起形成群落,大都市可以从周边的群落汲取能量改善内部的脆弱性,增强韧性,譬如处在上海、杭州外围辐射圈层的乡镇区域,可以借助良好的生态、人文环境,承担中心地的部分功能(思想年会,行业中心、高校分校、企业总部等)。

强化全球参与和引领能力的培育。长三角旨在打造全球城市群落,需要积极融入全球网络并在某些领域逐渐占据全球引领的位置。首先是积极吸纳,如上海以创新核为依托,促进全球重要金融、服务机构落户上海:通过创新创意产业,建立上海全球品牌标识;通过创新带动,建设未来导向的产业集聚区如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等。其次逐步突破,如借助具有全球影响的要素(如上海、杭州的高校资源)或产业(如永康的五金产业),在局部领域和地区培育和打造引领全球的科创中心地。

3. 长三角一体化有哪些城市?

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
公开资料显示,长三角城市群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2.3%,拥有2.25亿人口,贡献了全国1/4左右的GDP,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 。

扩展资料: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加之有着发达的水系、丰饶的土地优于中国的农业、手工业,使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可观的城市群。
从明代到清代,长江三角洲出现了九座较大的商业与手工业城市纺织业及其交易中心南京、杭州、苏州、松江;粮食集散地扬州、无锡、常州,印刷及文具制作交易中心湖州。上海(元代始设县)此时已发展成为沿海南北贸易的重要商业中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三角一体化有哪些城市?

4. 长三角为什么要经济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包括了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嘉兴、湖州、绍兴、台州、舟山共16个城市,该地区是中国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近年又被誉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亦称都市圈,其他五大城市群分别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欧洲大陆西北部城市群)。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中国仍至世界的瞩目。不过,坦率地说,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而各城市之间对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视程度也不平均。更重要的是,各城市大都仍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去考虑问题,并没有完全从整体推进长三角经济发展大局去作为出发点,所以,在许多问题上,各城市虽然谈不上“本位第一”,但“为我所用”、“实用主义”的情况,在推进合作项目时还是会不时明显地表现出来,首先是各城市强势部门如计、经委系统、财税系统、外经贸系统等的合作尚未提上议事日程,港口的暗中竞争依然故我,连交通卡互通至今也未能“捅通”。而各地提出要与上海“接轨”,其实更多的是想到自己能从中获得多少利益,并不是为了与上海实现一体化,因为接轨的双方心里都很清楚,在一市两省行政体制并存、大家都分灶吃饭、而中央又对沪、苏、浙各项经济指标实施考核的情况下,长三角16个城市真正达到一体化,目前还仅是纸上谈兵,只不过是一个未来的目标而已。

  所谓经济一体化,主要就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经济能实现互补、集群、同步、协调的和谐发展,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它包含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区域内部实现同城效应,即通过交通便捷互通、文化融合、现代服务业同步,使这一地域各城市的居民,犹如生活在同一城市。二是在同一区域内发展经济的法律法规保障上,分别或共同立法,实行或采取相同的经济政策。三是在同一地域内紧密协调,解决地域内部产业同构问题,防止或杜绝内部相同行业、产业搞恶性无序竞争,防止因产业同构而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损害。四是通过协调发展很好地达到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五是实现老百姓在区域内能自由择地居住、人才能完全自由流动。六是居民的生活方式、观念理念、消费水准逐步趋同。这些特点,与行区域的属辖并不一定要有关系,地就是说,经济一体化并不是辖区内全方位的一元化,它只是限定在经济发展这个范畴内,谈的是发展问题,与一元化是两个概念。
  
    那么为什么要经济一体化呢?
  
    1.有利于大力发展“软实力”领域的同城效应,在观念更新、行政管理、现代服务业、文化融合等方面逐步缩小差距。观念更新方面,在向国外先进国家学习、创新、消费等理念上,上海是走在前头的,但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却不及浙江;而在行政效率、规范管理方面,江、浙的地市级城市与上海差距较大。行政管理的同城效应则更多地去关注法制法规的一致、经济政策的一致,别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许多事情在苏、浙合法受保护,在上海则属违法受打击。
  2.有利于观念意识上的一体化。目前,长三角地区在发展思路、观念上并不一致。前已说过,如对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上海的观念落后于绍兴、台州等地。而像常州这样的地级市政府,其发展思路、观念,多年来市政府一直赶不上下辖的武进区(原武进县级市),现在它的经济已大大落后于无锡、苏州,如今快要被县级市江阴追上(现在该市的市长就原是江阴的市委书记)。而扬州、泰州、舟山、镇江等市,与更发达的地区苏州、宁波、绍兴等观念差距亦较大。
     3.有利于加快实施交通一体化。长三角是一个整体,同城效应的前提是交通一体化,近年这一地区交通发展很快,但仍有差距,例如上海到湖州的高速公路至今未通,其“肠梗阻段”在江苏的吴江,由于湖州是浙江的城市,江苏对贯通沪、湖高速自然不起劲,因为它不是主要受益方。而上海到宁波的铁路至今未实行高速运行,动车组也不通。上海到台州的交通线唯靠公路,交通上的“同城效应”目前尚难达到。
    4.有利于应该打长三角牌。目前,长三角的牌子还停留在地域名称上,没有品牌。我在想,在有些行业,能否统一整合,打一个长三角牌子?例如旅游景点,能否把长三角主要景点包括苏、杭二州和黄山,包装成一个长三角品牌向海内外推销?2010年世博会在即,7000万的海内外游客中,大批海外游客来沪,他们会被五花八门的景点弄得不知所措,因此,包装好长三角旅游品牌,就能更好地推销出去。又如:长三角一些城市港口竞争激烈,其中尤以上海港、北仑港(宁波)、舟山港之间的竞争最烈,我想,能否把这些长三角主要港口都整合为一个长三角的港口集群,都打长三角一个牌子?当然内部可以有分工,经济上也各自核算。假如整合起来了,合并打一个牌子,未来的“长三角港”就是当然的世界第一大港了。目前宁波、舟山港口正在考虑整合中,浙江方面更多的恐怕还是想利用天然深水海岸线的资源丰富的优势与上海港竞争,而上海虽获得了洋水港,但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水港,与岱山岛和北仑港的岸线比,它还比较浅,所以,上海的港口建设已感受到危机袭来。在这方面,长三角海关通关“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值得为港口发展一体化所借鉴。
    5.有利于同类企业应逐步整合、兼并,实行托辣斯化,同时着力打造世界著名品牌。长三角城市之间产业同构问题,反映了经济上的发展无序,当然也有传统的因素、人才智力结构相同的因素。由于没有跨省市统一的行业协会协调,加之各省市都有地方保护主义,产业同构问题自然就无法避免。例如在纺织业、动漫产业、制造业等方面,好多城市的产业都相似,没有独特的优势和品牌,重复建设加上重复污染,引进外资时“互相残杀”等,所以看起来长三角经济总量很大,但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又有几只?
  6.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收入差异。我在考察长三角的教育、人才市场一体化发展时,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长三角地区人才流动虽有“大自由”,却又并不真正体现出“自由”,即知识型人才向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地区流动多,而回流到一般地市级城市则较少,人才流动尚处于单向阶段。人才流动的这个“不自由”,不是人才政策本身有问题,而是各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准、居民生活质量、职工收入差距、地域文化背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等造成的。对此,我建议铖市在财政收入宽裕的大前提下,不妨逐渐在长三角范围内实行收入分配同质化,其他15城市普通居民收入水准、市场物价,基本与上海持平,从而消除人才双向流动的真正障碍。

5.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纲要发布 对楼市影响几何?

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明确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范围、战略定位、发展目标。
“长三角一体化预期已经许多年了,终于正式落地。”作为长三角楼市的研究者、上海克而瑞机构的资深分析师杨科伟表示。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设立,新房成交量激增
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标志着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
此次正式发布的《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建设,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事实上,在11月1日,为了推动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关于促进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国内人才引进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其中,新片区部分核心人才、特殊人才可直接落户,人员居转户年限缩短。
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临港新片区的新房成交量明显攀升。根据上海链家今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上海成交活跃的板块中,临港新城的新房成交量位于各大板块第一。第三季度,临港新城新房成交2810套,套均总价296万元,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27885元。
根据上海链家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临港新城的新房成交套数为3268套,均价为27873元/平方米,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成交总套数2562套,均价也同比上涨8.37%。
“上海临港新片区未来仍然会是供求热点,市场关注度自然会慢慢提升。但是,秉持着‘房住不炒’的调控理念下,以引进人才为主,投资客也会比较谨慎。”上海中原资深分析师卢文曦分析表示。
对节点城市产生影响,南通新房均价三年上涨近六成
《纲要》此次明确,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4+27”的格局成立,杨科伟表示:“相比于之前只有27个城市,此次范围扩大了全域41个城市,版图范围扩大了,此外,例如核心节点城市南通,利好已经得到释放。”
以此次中心城市南通为例,《纲要》中称,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建设新机场很早就有传言了,此次明确南通新机场并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标志着其地位和能级的提升。”杨科伟称。
在新机场利好的情况下,南通楼市也闻风而动。据诸葛找房的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1月至今,南通新房销售均价分别为10732元/平方米、12602元/平方米、16917元/平方米,三年间新房均价涨幅达到57.63%。
“因为长三角一体化已经推进很久了,预期也很久了,不少利好因素提前释放出来,对于部分节点城市,会对楼市形成短期的利好刺激,而更多的交通、人口、政策利好需要更长时间的释放。“杨科伟表示。
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落户,南京、杭州实行积分落户
打破户籍壁垒,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重点之一。此次《纲要》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户籍登记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城市包容性,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对于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落户制度。《纲要》明确,要完善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提升中心区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镇的落户限制,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城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相对集中居住和创业发展。推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回乡创业兴业。
“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镇的落户限制,这是此次政策的要点。此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除了上海已经实施积分落户外,《纲要》也提出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这意味着南京、杭州落户制度的明朗化,未来有收紧的趋势。“杨科伟表示。
打破户籍壁垒,也有利于城镇化的进一步提升。“《纲要》明确,城镇化率要达到72%这一具体的技术性指标,相当细致和明确。因为有数字,就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数字也是可以进行评判的标准。”卢文曦称,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高也会对楼市形成进一步的带动作用,但是这是长期的利好,需要慢慢落实和释放。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纲要发布 对楼市影响几何?

6.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纲要发布 对楼市影响几何?

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明确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范围、战略定位、发展目标。
“长三角一体化预期已经许多年了,终于正式落地。”作为长三角楼市的研究者、上海克而瑞机构的资深分析师杨科伟表示。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设立,新房成交量激增
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标志着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
此次正式发布的《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建设,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事实上,在11月1日,为了推动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关于促进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国内人才引进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其中,新片区部分核心人才、特殊人才可直接落户,人员居转户年限缩短。
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临港新片区的新房成交量明显攀升。根据上海链家今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上海成交活跃的板块中,临港新城的新房成交量位于各大板块第一。第三季度,临港新城新房成交2810套,套均总价296万元,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27885元。
根据上海链家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临港新城的新房成交套数为3268套,均价为27873元/平方米,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成交总套数2562套,均价也同比上涨8.37%。
“上海临港新片区未来仍然会是供求热点,市场关注度自然会慢慢提升。但是,秉持着‘房住不炒’的调控理念下,以引进人才为主,投资客也会比较谨慎。”上海中原资深分析师卢文曦分析表示。
对节点城市产生影响,南通新房均价三年上涨近六成
《纲要》此次明确,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4+27”的格局成立,杨科伟表示:“相比于之前只有27个城市,此次范围扩大了全域41个城市,版图范围扩大了,此外,例如核心节点城市南通,利好已经得到释放。”
以此次中心城市南通为例,《纲要》中称,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建设新机场很早就有传言了,此次明确南通新机场并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标志着其地位和能级的提升。”杨科伟称。
在新机场利好的情况下,南通楼市也闻风而动。据诸葛找房的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1月至今,南通新房销售均价分别为10732元/平方米、12602元/平方米、16917元/平方米,三年间新房均价涨幅达到57.63%。
“因为长三角一体化已经推进很久了,预期也很久了,不少利好因素提前释放出来,对于部分节点城市,会对楼市形成短期的利好刺激,而更多的交通、人口、政策利好需要更长时间的释放。“杨科伟表示。
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落户,南京、杭州实行积分落户
打破户籍壁垒,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重点之一。此次《纲要》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户籍登记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城市包容性,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对于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落户制度。《纲要》明确,要完善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提升中心区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镇的落户限制,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城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相对集中居住和创业发展。推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回乡创业兴业。
“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镇的落户限制,这是此次政策的要点。此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除了上海已经实施积分落户外,《纲要》也提出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这意味着南京、杭州落户制度的明朗化,未来有收紧的趋势。“杨科伟表示。
打破户籍壁垒,也有利于城镇化的进一步提升。“《纲要》明确,城镇化率要达到72%这一具体的技术性指标,相当细致和明确。因为有数字,就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数字也是可以进行评判的标准。”卢文曦称,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高也会对楼市形成进一步的带动作用,但是这是长期的利好,需要慢慢落实和释放。

7. 长三角一体化有哪些城市

长三角一体化有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等多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江苏省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等城市;浙江省包括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等城市;安徽省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城市。

长三角一体化有哪些城市

8. 长三角一体化有哪些城市

长三角一体化有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等多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江苏省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等城市;浙江省包括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等城市;安徽省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城市。
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因其有发达的水系和丰饶的土地,早在封建王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非常可观的城市群。明清时期,长三角出现了九大城市,不同的城市经营重点不同,如以手工业、商业、交易中心为主的南京市、杭州市、苏州市、上海市(当时叫松江);再如以粮食等基础物资为主的扬州市、无锡市、常州市,以及以文具为主的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