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票据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2024-05-09 18:27

1. 2019年票据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新开票金额预计合计高达3.4万亿,其中净新增开票金额高达8600亿,1月累计贴现金额也是创新高,高达1.68万亿,相比12月环比增加了4600亿。承兑汇票市场的爆发,成为推动社融快速上升的重要推手。
有媒体预测1月的社融总额将高达3.3万亿,另外媒体也预测1月新增的贷款总额高达2.97万亿。
2019年票据市场预期非常乐观,但价格跳水程度将不会达到2018年“疯狂”的程度。2018年票据价格从4月份的最高点5.8左右一直下行到11月的最低点3.2,跌幅达250个BP。

2019年票据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2. 中国票据市场的现状

聚焦票据市场走势 
策划人手记

  我国票据市场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21日央行调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后,市场资金富余,而受宏观调控政策及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我国票据市场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为此,我们邀请了部分业内人士对今年前三个季度及第四季度票据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近期央行新政策的出台会给票据市场带来何种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向左走  向右走
票据市场2005年前三季度分析及第四季度展望

  “春江水暖鸭先知”,虽然央行2005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尚未出台,相关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但业界却很容易做出前三季度票据市场“量升价跌”的基本判断。笔者认为,第四季度,票据市场总体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但经济金融形势、央行货币政策以及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价值取向都会对年末走势产生微调。

  前三季度:利率持续下行,市场出现新变化

  资金面宽松,票据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今年以来,M2增长速度连续7个月超过M1,且增速有提高的趋势,大量资金出于避险的目的,纷纷向银行体系集中,银行存差扩大。商业银行为应对上市、资本充足率达标,同时考虑到宏观调控、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均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审慎放贷的态度。由于渠道缺乏,银行一般又都选择将资金投向流动性、安全性更强,但收益性不高的货币市场。票据市场资金供大于求,导致过去一些以资金需求为导向进行转贴现卖出的机构交易量下降,加剧了各金融机构票据市场竞争,票据市场利率步入下行通道,第三季度转贴现利率已降至1.5%左右。此轮票据市场利率走低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与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利差缩小。央行调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后,票据市场利率与货币市场同向变动趋势明显,市场利率逐步走低,与货币市场利差趋于缩小。截至9月底,今年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买入票据加权利率与同业拆借市场加权利率的平均利差为42个基点,而去年两者有87个基点的利差水平。二是相当部分地区或银行的贴现利率突破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3.24%的底线,部分地区甚至降至2.04%左右。三是票据市场利率已接近或低于商业银行筹资成本。有资料显示,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分别为1.86%和1.76%,较低的招商银行也在1.29%,一般认为国有银行在1.2%左右,商业银行票据经营利率风险凸现。
  票据融资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提高较快。过去几年,票据业务信用、支付、融资功能被不断发现,经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市场主体积极推动,票据市场已发展成为规模仅次于存贷款和国债回购之后的交易市场。今年,这一形势有了进一步发展。截至9月底,全国票据市场融资余额1.55万亿元,在人民币贷款中的占比超过8%,而该数值在2003年和2004年仅为5.5%左右。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票据业务拓展力度。上半年,招商银行贴现业务同比增长了72.6%,而某国有商业银行的票据资产已占其信贷资产的十分之一。票据资产在信贷资产的占比提升如此之快,与“宽货币、紧信贷”格局下银行选择将资金投向债券和票据有关。与投资债券相比,票据业务除了可以增加收益外,还因其作为争揽上下游客户、改善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而倍受重视。

  商业银行票据操作模式有所变化。随着2007年的临近,一些资本充足率不足、资产规模有限的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的操作思路上有所调整。基于规避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目的,部分资本充足率较低的商业银行(一般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风险权重100%)以有追索权卖断方式转让给国有银行,同时销记表内资产,以减少风险资产;另有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为少提拨备,选择与交易对手达成协议,即在公布报表前夕卖出部分风险权重较高(如距到期日4个月以上的银票)的票据资产,并在节点时间之后买入,以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操作基本采取转贴现买(卖)断的方式,由于票据转贴现买入计入贷款统计,频繁的买入卖出势必造成相关统计数据所反映信号的失真。

  第四季度:票据市场总体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但仍受诸多因素影响

  全年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几成定局,经济稳定成为票据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币会遭受进一步升值压力,央行可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保持资金面宽松以求应对;金融机构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离全年新增2.5万亿元的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票据有可能充当调节手段;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其再次调低的现实或是预期都将引发票据市场新增资金供应加大。因此,市场资金面宽松格局不变,票源供求矛盾依然存在,利率仍将维持低位。

  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市场也存在一些反向因素。首先,自5月份以来,企业短期融资券已发行600多亿元,鉴于市场反应良好,第四季度发行步伐可能加快,全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资金量,同时其对票据的替代作用也将逐渐显现出来。另外,从理论上讲,资金成本决定了投资者对收益率的最低要求,商业银行成本与收益倒挂的现象不应持久。如是,则商业银行对票据业务的经营策略应有所调整,若买入需求减少,票据市场利率也应有所回升。

  下阶段:票据市场存在向左走或是向右走问题

  近年来,票据市场发展迅速。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商业汇票累计签发2.08万亿元,累计贴现2.98万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5.84倍和11.92倍。在市场规模成倍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交易品种、交易方式、经营理念、市场基础建设等方面,我国票据市场都有待提升。今年,管理部门的相关措施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努力: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可视作开放融资性票据的前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转贴现行自10月1日起可不再对买入票据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进行审查,转贴现开始回归其资金业务面目;招商银行与TCL推出“票据通”电子票据业务,民生银行开办企业票据管理业务,这些都是商业银行在提升票据服务功能方面的有益尝试。下阶段,我国票据市场是继续在扩大规模上做文章,还是在制度建设、产品提供、交易方式创新等方面下工夫,这是一个需要市场参与各方以实际行动共同探讨的话题。  (俞翔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信息管理部总经理。) 

    市场供求矛盾加剧

今年四季度票据市场展望

  进入8月份以后,市场的票据供应量越来越紧,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盘算年底的规模和结构,已经很难从市场上买入较大批量的票据,转卖票据的机构多为地方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增持票据资产的意愿非常强烈。这种现象预示着四季度票据市场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转贴现利率继续寻求支撑。

  市场供应量将逐步减少

  从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至今年三季度的近两年时间内,票据市场承兑量、承兑余额、贴现量、贴现余额等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银行监管体制和资本约束机制的影响。
  根据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管理的要求,商业银行2007年前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而上市银行则要求在每个时点都不能低于8%。2004年2月《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之前,部分中小银行通过大量签发承兑汇票,来支持负债业务的增长和资产规模扩张;实行资本约束以后,承兑业务和一般贷款一样要占用资本,风险与贷款业务基本相同,而收益却远远低于贷款业务。因此,商业银行都纷纷将有限的资源向收益高的业务品种倾斜,承兑发生量逐步减少也在情理之中。
  更令人关注的是,央行近期大力推动发展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在功能上正好弥补了商业汇票融资功能受限的缺陷,部分优质企业正在通过这个方式到市场直接融资,目前已发行了600多亿元,预计今年底余额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明年将可达到5000亿元左右。从今年四季度开始,短期融资券的大量发行将逐步减少企业对商业汇票的需求,票据市场将会面临一个较大的转变。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改变和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将可能在很大比例上通过直接融资解决,传统意义的票据市场将面临整合。

  市场需求量仍然高企

  票据贴现业务目前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的一种创利工具,而且还要承担调整资产结构、完成信贷投放计划任务的职责。在当前贷款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纷纷要求当地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一些金融机构也给分支机构下达了贷款投放计划,由于票据资产在商业银行计入贷款科目,且风险较低,对资本的占用较少,可以通过转贴现市场在短时间内批量买入,迅速增加信贷资产余额,因此,每到月未、季未尤其是年末,就会出现商业银行(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争抢票据资产的现象。
  分析今年前几个月票据融资增长情况,我们发现股份制银行增加票据资产的意愿强烈,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现象。截至8月末,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增长了29%,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却增长了60%。综合前三个季度贷款发放的情况,可以预见,第四季度的票据市场供求矛盾将更加激烈。转出票据仍以地方商业银行、信用社和少数股份制银行为主,买入票据主要还是国有商业银行,而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将通过扩大直贴业务的方式来满足对票据资产扩张的需求。

  市场利率将继续探底

  自央行今年3月17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以来,票据市场实际利率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转贴现市场的利率由年初的约3.0%下降到近期的约1.5%,屡创新低,下降幅度之大着实出人意料,大大超出了超额存款准备金下调的幅度,为票据市场历年来之罕见。
  从理论上讲,市场利率的变化是加大了直贴与转贴现的利润空间,但由于直贴利率各地实际执行标准不一,地区差异较大,平均水平最高与最低相差约在1个百分点以上,尽管如此,直贴业务还是有相当的利润空间,仍是金融机构重点推动的业务品种。转贴现利率市场利率比较透明,地区差异、行际差异都不大,约为0.1至0.2个百分点。从目前转贴现市场利率水平来看,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只相差约0.5个百分点,通过转贴现业务来赚取利润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其利率水平甚至已低于商业银行筹资的直接成本,如果政策面近期没有变化的话,其下降的幅度应该是有限的;但如果从资产交易的角度来看,在完成贷款投放任务的压力下,有些银行买入票据已经不多考虑资金的成本了,因此,转贴现市场的利率有可能继续向下寻求支撑。

  业务操作将更为简化快捷

  央行日前发布了《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商业汇票真实交易关系的审查、银行承兑汇票的查询查复方式、票据质押等方面对票据业务进行了规范。从10月1日开始,票据的贸易背景审查由承兑行和贴现行负责,转贴现、再贴现环节不再提供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跟单资料;对票据真实性的查询,也明确了可以通过“中国票据”网系统、大额支付系统、传真、实地等方式进行,进一步拓宽了票据查询查复的渠道。上述政策的执行,对简化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业务效率、防范票据业务风险将发挥重要作用。  (李明昌  招商银行总行计划资金部分析师。)

     当前票据业务仍需防范风险

  上半年,我国票据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结合上半年票据市场的情况及人民银行票据管理的新规定,在近期票据业务风险防范中,我们应对一些问题引起关注。

  “融资性票据”存在的风险

  央行在近期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取消了转贴现的转入行对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等跟单资料的审查义务,但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放松了对签发和使用票据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要求,也不宜理解为这是逐步解禁“融资性票据”的过渡性政策。相反,监管部门可能将腾出更多的精力,在源头加强“融资性票据”监管的力度。
  《通知》中明确规定了承兑行和贴现行对商业汇票的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审核,对贴现业务的跟单资料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贴现申请人贴现时提供交易合同和税票的原件,“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向银行申请贴现时,贴现申请人应向银行提供交易合同原件、贴现申请人与直接前手之间根据税收制度有关规定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或普通发票。”因此,承兑行和贴现行防范“融资性票据”的风险仍是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上门服务”存在的风险

  上半年,提供跨地区“上门服务”贴现业务的银行、信用社明显增多,一些贴现行的工作人员还随身携带汇票专用章或公章,直接将贴现的票据就近转卖。笔者无意于否定“上门服务”存在的价值,但其中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据了解,近年已经有多家银行在办理贴现业务上门服务时,逆程序操作,酿成风险。经办人员在没有见到票据,甚至在承兑银行还没有承兑的情况下,就电话向行领导汇报已经拿到了票据,通知划款。结果,贴现行钱付了,却没有拿到汇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鸡飞蛋打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办理一笔贴现业务,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以审验票据真伪、审查票面文义和票据要式的合规性、审查跟单资料的真实性,关键环节还要双人审验,会计部门在票据收妥后才可以放款。而上门服务时,很难做到审查、审批人员都一起上门审查审批,上门服务人员的行为就缺乏有效的监督,容易感情用事、违规操作,极易引发道德风险。因此,如何保证对票据真伪、票面文义和票据要式合规性的审验不低于正常标准,如何杜绝上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值得深思。

  分散经营存在的风险

  在宏观紧缩政策的影响下,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信贷投放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贷款不良率、贷款规模、利润等指标,因此,多数商业银行都鼓励和支持分支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业务,越来越多的基层银行加入到银票贴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但问题是,票据作为一种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投资品种,法律上对其要式性、文义性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对从业人员尤其是审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因基层银行的人员编制都很有限,很难配备专职的审查人员,加上基层银行业务量相对较小,磨练不够,经验不足,并不是所有的基层银行都有过硬的票据审验、审查基本功,很难全面掌握票据风险防范的要点,潜伏着很大的操作风险。
  今年10月份后,转贴现业务的转入行不再审查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复印件,这样既没有了贸易背景不真实的政策性风险,操作又变得更加简便,而银票的流动性又好,随时可以转卖,加上目前各银行资金都比较宽松,资金投资压力增大,会有更多的基层银行将银票作为短期资金投资工具,基层银行票据专业人员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因此,上级行在授权基层行开办票据贴现、转贴现业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采取集约化经营的策略,由分行或票据专业支行集中审验审批,克服基层行审查人员经验不足、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降低操作上的风险。

  利率差异存在的风险

  自央行今年3月17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以来,银票的市场贴现利率从年初的3.6%左右,逐步下降到了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水平以下。对于贴现利率低于再贴现利率的问题,不同地区监管部门的监管标准不统一,有的地方监管部门明确禁止贴现利率低于再贴现利率,而有的地方监管部门则采取默认的态度,贴现利率基本上市场化,远低于人民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好多地方的贴现利率已经低于2.4%,基本上与半年期的企业存款利率持平。面对如此低的贴现利率,企业从降低财务成本的角度考虑,“贷款银票化”,将各种贷款转换为银行承兑汇票,并到利率较低的异地贴现,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然而,过低的财务成本容易引发企业扩大投资的冲动,降低企业的创新动力,长期贷款的短期化,也极易造成票据到期承兑银行被动垫款或不得不循环开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基层银行面临巨大的存款指标压力,在贴现利率与企业半年期存款利率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虚开银票、虚增保证金存款等问题,这些都值得监管部门深思。另外,地区贴现利率的明显差异,也给一些银行异地“上门服务”提供了生长壮大的沃土,并引发银行间的恶性竞争,降低银行的整体利润水平。

  诈骗风险和道德风险

  回顾近年来发生的票据大案要案,金额在千万元以上的票据诈骗案件基本都有银行内部人员的参与,“家贼难防”,我们不得不警钟长鸣。要不断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和思想教育,增强员工防腐拒变的能力;要认真剖析历年发生的金融要案,提升审查审批部门的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的作风;规范票据业务操作程序,在制度上增强对业务人员行为的监督和制约,不给意志不坚定者留下可乘之机,防止“内鬼”作案,保证票据业务的健康发展。

3. 2019年度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保险公司营销部个人履职情况汇报2012年,按照分司领导的分工,我主要负责营销部的业务推动及公司内外部协调工作。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协调分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取得一定成绩。截止到2012年11月18日,完成保费3xxxx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xxxx%,超额完成xxxx万元,并计划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完成保费xxx万元,计划超额xx万元。今天,按照xx中支年度班子考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就自己今年以来的履职情况向领导们做以下总结,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积极学习,不断提升,做个合格的保险管理者。分公司上半年组织全省四级机构负责人专业知识培训(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稿件),本人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学习期间积极配合,善于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在学习结束后获得优秀组员。十月下旬参加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组织的全省四级机构高管人员培训学习,学习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刻苦努力、虚心好学,并在培训结束后获得优秀学员证书。通过这几次学习,使我对保险学科的基础理论、保险学的基础知识、保险基本业务以及保险市场基本运行方式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学习培训后,我对保险业在市场经济、金融经济中的特殊作用有宏观上的认识,对各种具体的保险业务的具体业务程序、市场操作等也要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把握。(二)积极主动的做好全面业务的推动工作。按照公司党委、总经理室各成员的工作分工,我积极围绕公司年初工作会议确定的中心任务,针对公司各险种业务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市场形势,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紧抓续保业务。由于受大市场环境影响,2012年经济继续呈疲软状态,新增业务的发展较为缓慢,故在整体业务增长点中,续保存量成为一大亮点。我部门依据上年度保险续保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逐笔分类,提前两个月分拣好并下达到每个业务人员手中,使其达到每笔业务都心中有数,每笔业务都能提前通知续保。此举自推动后使续保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效果比较理想。二是大力开展渠道业务建设。针对公司提出的渠道业务的扶助政策,我于上半年与鱼台鹏华汽贸友好合作,签订协议,自此鱼台营销部有了第一家车商渠道队伍。现如今,车商渠道每月有十万左右业务产出,为我司业务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现阶段(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稿件),我正积极与北京现代鱼台店和中国一汽森雅佳宝等汽车经销商进行走访,增进交流,加强联系,对今年及下年的合作事宜进行商讨,基本达成了共识,预计不久会有业务产出。(三)理顺业务发展思路,为明年业务全面启动打好基础。一方面加强内部建设,积极研究出台相应的内部管理政策和工作措施,在严肃工作纪律的同时人性化管理。对每位业务人员做到每天沟通,遇到业务发展阻碍积极帮助他们协调沟通;每逢他们的生日,集体庆祝的同时,为他们送上一份鲜花和祝福。第二方面是积极协调,全面启动与本地各大型停车场、运输公司、汽车经销商进行多层次的沟通与联系,主动协调各业务人员与他们的业务合作,积极稳妥的开展车险业务,同时也在意外险开拓上做到稳发展。第三方面是加大公司宣传力度。依靠总分公司现有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我部门计划于明年与本地广告公司进行接洽,加深我司品牌在当地的影响(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稿件),在鱼台县人民心中树立起美好的大地保险形象。(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年,工作中虽取得了一些新的进步和成绩,但距离上级公司的要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细想业务素质的提高跟不上公司快速发展的形式,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忽视业务与学习的两者关系,平日大部分时间忙于业务及事业性工作,用于业务知识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有时工作中会出现些偏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正。

2019年度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4. 08年度中国票据市场现状!急

聚焦票据市场走势 
策划人手记 

我国票据市场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21日央行调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后,市场资金富余,而受宏观调控政策及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我国票据市场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为此,我们邀请了部分业内人士对今年前三个季度及第四季度票据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近期央行新政策的出台会给票据市场带来何种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向左走 向右走 
票据市场2005年前三季度分析及第四季度展望 

“春江水暖鸭先知”,虽然央行2005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尚未出台,相关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但业界却很容易做出前三季度票据市场“量升价跌”的基本判断。笔者认为,第四季度,票据市场总体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但经济金融形势、央行货币政策以及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价值取向都会对年末走势产生微调。 

前三季度:利率持续下行,市场出现新变化 

资金面宽松,票据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今年以来,M2增长速度连续7个月超过M1,且增速有提高的趋势,大量资金出于避险的目的,纷纷向银行体系集中,银行存差扩大。商业银行为应对上市、资本充足率达标,同时考虑到宏观调控、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均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审慎放贷的态度。由于渠道缺乏,银行一般又都选择将资金投向流动性、安全性更强,但收益性不高的货币市场。票据市场资金供大于求,导致过去一些以资金需求为导向进行转贴现卖出的机构交易量下降,加剧了各金融机构票据市场竞争,票据市场利率步入下行通道,第三季度转贴现利率已降至1.5%左右。此轮票据市场利率走低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与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利差缩小。央行调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后,票据市场利率与货币市场同向变动趋势明显,市场利率逐步走低,与货币市场利差趋于缩小。截至9月底,今年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买入票据加权利率与同业拆借市场加权利率的平均利差为42个基点,而去年两者有87个基点的利差水平。二是相当部分地区或银行的贴现利率突破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3.24%的底线,部分地区甚至降至2.04%左右。三是票据市场利率已接近或低于商业银行筹资成本。有资料显示,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分别为1.86%和1.76%,较低的招商银行也在1.29%,一般认为国有银行在1.2%左右,商业银行票据经营利率风险凸现。 
票据融资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提高较快。过去几年,票据业务信用、支付、融资功能被不断发现,经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市场主体积极推动,票据市场已发展成为规模仅次于存贷款和国债回购之后的交易市场。今年,这一形势有了进一步发展。截至9月底,全国票据市场融资余额1.55万亿元,在人民币贷款中的占比超过8%,而该数值在2003年和2004年仅为5.5%左右。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票据业务拓展力度。上半年,招商银行贴现业务同比增长了72.6%,而某国有商业银行的票据资产已占其信贷资产的十分之一。票据资产在信贷资产的占比提升如此之快,与“宽货币、紧信贷”格局下银行选择将资金投向债券和票据有关。与投资债券相比,票据业务除了可以增加收益外,还因其作为争揽上下游客户、改善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而倍受重视。 

商业银行票据操作模式有所变化。随着2007年的临近,一些资本充足率不足、资产规模有限的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的操作思路上有所调整。基于规避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目的,部分资本充足率较低的商业银行(一般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风险权重100%)以有追索权卖断方式转让给国有银行,同时销记表内资产,以减少风险资产;另有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为少提拨备,选择与交易对手达成协议,即在公布报表前夕卖出部分风险权重较高(如距到期日4个月以上的银票)的票据资产,并在节点时间之后买入,以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操作基本采取转贴现买(卖)断的方式,由于票据转贴现买入计入贷款统计,频繁的买入卖出势必造成相关统计数据所反映信号的失真。 

第四季度:票据市场总体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但仍受诸多因素影响 

全年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几成定局,经济稳定成为票据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币会遭受进一步升值压力,央行可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保持资金面宽松以求应对;金融机构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离全年新增2.5万亿元的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票据有可能充当调节手段;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其再次调低的现实或是预期都将引发票据市场新增资金供应加大。因此,市场资金面宽松格局不变,票源供求矛盾依然存在,利率仍将维持低位。 

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市场也存在一些反向因素。首先,自5月份以来,企业短期融资券已发行600多亿元,鉴于市场反应良好,第四季度发行步伐可能加快,全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资金量,同时其对票据的替代作用也将逐渐显现出来。另外,从理论上讲,资金成本决定了投资者对收益率的最低要求,商业银行成本与收益倒挂的现象不应持久。如是,则商业银行对票据业务的经营策略应有所调整,若买入需求减少,票据市场利率也应有所回升。 

下阶段:票据市场存在向左走或是向右走问题 

近年来,票据市场发展迅速。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商业汇票累计签发2.08万亿元,累计贴现2.98万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5.84倍和11.92倍。在市场规模成倍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交易品种、交易方式、经营理念、市场基础建设等方面,我国票据市场都有待提升。今年,管理部门的相关措施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努力: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可视作开放融资性票据的前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转贴现行自10月1日起可不再对买入票据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进行审查,转贴现开始回归其资金业务面目;招商银行与TCL推出“票据通”电子票据业务,民生银行开办企业票据管理业务,这些都是商业银行在提升票据服务功能方面的有益尝试。下阶段,我国票据市场是继续在扩大规模上做文章,还是在制度建设、产品提供、交易方式创新等方面下工夫,这是一个需要市场参与各方以实际行动共同探讨的话题。 (俞翔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信息管理部总经理。) 

市场供求矛盾加剧 

今年四季度票据市场展望 

进入8月份以后,市场的票据供应量越来越紧,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盘算年底的规模和结构,已经很难从市场上买入较大批量的票据,转卖票据的机构多为地方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增持票据资产的意愿非常强烈。这种现象预示着四季度票据市场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转贴现利率继续寻求支撑。 

市场供应量将逐步减少 

从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至今年三季度的近两年时间内,票据市场承兑量、承兑余额、贴现量、贴现余额等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银行监管体制和资本约束机制的影响。 
根据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管理的要求,商业银行2007年前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而上市银行则要求在每个时点都不能低于8%。2004年2月《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之前,部分中小银行通过大量签发承兑汇票,来支持负债业务的增长和资产规模扩张;实行资本约束以后,承兑业务和一般贷款一样要占用资本,风险与贷款业务基本相同,而收益却远远低于贷款业务。因此,商业银行都纷纷将有限的资源向收益高的业务品种倾斜,承兑发生量逐步减少也在情理之中。 
更令人关注的是,央行近期大力推动发展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在功能上正好弥补了商业汇票融资功能受限的缺陷,部分优质企业正在通过这个方式到市场直接融资,目前已发行了600多亿元,预计今年底余额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明年将可达到5000亿元左右。从今年四季度开始,短期融资券的大量发行将逐步减少企业对商业汇票的需求,票据市场将会面临一个较大的转变。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改变和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将可能在很大比例上通过直接融资解决,传统意义的票据市场将面临整合。 

市场需求量仍然高企 

票据贴现业务目前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的一种创利工具,而且还要承担调整资产结构、完成信贷投放计划任务的职责。在当前贷款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纷纷要求当地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一些金融机构也给分支机构下达了贷款投放计划,由于票据资产在商业银行计入贷款科目,且风险较低,对资本的占用较少,可以通过转贴现市场在短时间内批量买入,迅速增加信贷资产余额,因此,每到月未、季未尤其是年末,就会出现商业银行(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争抢票据资产的现象。 
分析今年前几个月票据融资增长情况,我们发现股份制银行增加票据资产的意愿强烈,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现象。截至8月末,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增长了29%,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却增长了60%。综合前三个季度贷款发放的情况,可以预见,第四季度的票据市场供求矛盾将更加激烈。转出票据仍以地方商业银行、信用社和少数股份制银行为主,买入票据主要还是国有商业银行,而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将通过扩大直贴业务的方式来满足对票据资产扩张的需求。 

市场利率将继续探底 

自央行今年3月17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以来,票据市场实际利率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转贴现市场的利率由年初的约3.0%下降到近期的约1.5%,屡创新低,下降幅度之大着实出人意料,大大超出了超额存款准备金下调的幅度,为票据市场历年来之罕见。 
从理论上讲,市场利率的变化是加大了直贴与转贴现的利润空间,但由于直贴利率各地实际执行标准不一,地区差异较大,平均水平最高与最低相差约在1个百分点以上,尽管如此,直贴业务还是有相当的利润空间,仍是金融机构重点推动的业务品种。转贴现利率市场利率比较透明,地区差异、行际差异都不大,约为0.1至0.2个百分点。从目前转贴现市场利率水平来看,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只相差约0.5个百分点,通过转贴现业务来赚取利润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其利率水平甚至已低于商业银行筹资的直接成本,如果政策面近期没有变化的话,其下降的幅度应该是有限的;但如果从资产交易的角度来看,在完成贷款投放任务的压力下,有些银行买入票据已经不多考虑资金的成本了,因此,转贴现市场的利率有可能继续向下寻求支撑。 

业务操作将更为简化快捷 

央行日前发布了《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商业汇票真实交易关系的审查、银行承兑汇票的查询查复方式、票据质押等方面对票据业务进行了规范。从10月1日开始,票据的贸易背景审查由承兑行和贴现行负责,转贴现、再贴现环节不再提供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跟单资料;对票据真实性的查询,也明确了可以通过“中国票据”网系统、大额支付系统、传真、实地等方式进行,进一步拓宽了票据查询查复的渠道。上述政策的执行,对简化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业务效率、防范票据业务风险将发挥重要作用。 (李明昌 招商银行总行计划资金部分析师。) 

当前票据业务仍需防范风险 

上半年,我国票据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结合上半年票据市场的情况及人民银行票据管理的新规定,在近期票据业务风险防范中,我们应对一些问题引起关注。 

“融资性票据”存在的风险 

央行在近期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取消了转贴现的转入行对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等跟单资料的审查义务,但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放松了对签发和使用票据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要求,也不宜理解为这是逐步解禁“融资性票据”的过渡性政策。相反,监管部门可能将腾出更多的精力,在源头加强“融资性票据”监管的力度。 
《通知》中明确规定了承兑行和贴现行对商业汇票的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审核,对贴现业务的跟单资料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贴现申请人贴现时提供交易合同和税票的原件,“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向银行申请贴现时,贴现申请人应向银行提供交易合同原件、贴现申请人与直接前手之间根据税收制度有关规定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或普通发票。”因此,承兑行和贴现行防范“融资性票据”的风险仍是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上门服务”存在的风险 

上半年,提供跨地区“上门服务”贴现业务的银行、信用社明显增多,一些贴现行的工作人员还随身携带汇票专用章或公章,直接将贴现的票据就近转卖。笔者无意于否定“上门服务”存在的价值,但其中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据了解,近年已经有多家银行在办理贴现业务上门服务时,逆程序操作,酿成风险。经办人员在没有见到票据,甚至在承兑银行还没有承兑的情况下,就电话向行领导汇报已经拿到了票据,通知划款。结果,贴现行钱付了,却没有拿到汇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鸡飞蛋打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办理一笔贴现业务,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以审验票据真伪、审查票面文义和票据要式的合规性、审查跟单资料的真实性,关键环节还要双人审验,会计部门在票据收妥后才可以放款。而上门服务时,很难做到审查、审批人员都一起上门审查审批,上门服务人员的行为就缺乏有效的监督,容易感情用事、违规操作,极易引发道德风险。因此,如何保证对票据真伪、票面文义和票据要式合规性的审验不低于正常标准,如何杜绝上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值得深思。 

分散经营存在的风险 

在宏观紧缩政策的影响下,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信贷投放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贷款不良率、贷款规模、利润等指标,因此,多数商业银行都鼓励和支持分支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业务,越来越多的基层银行加入到银票贴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但问题是,票据作为一种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投资品种,法律上对其要式性、文义性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对从业人员尤其是审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因基层银行的人员编制都很有限,很难配备专职的审查人员,加上基层银行业务量相对较小,磨练不够,经验不足,并不是所有的基层银行都有过硬的票据审验、审查基本功,很难全面掌握票据风险防范的要点,潜伏着很大的操作风险。 
今年10月份后,转贴现业务的转入行不再审查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复印件,这样既没有了贸易背景不真实的政策性风险,操作又变得更加简便,而银票的流动性又好,随时可以转卖,加上目前各银行资金都比较宽松,资金投资压力增大,会有更多的基层银行将银票作为短期资金投资工具,基层银行票据专业人员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因此,上级行在授权基层行开办票据贴现、转贴现业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采取集约化经营的策略,由分行或票据专业支行集中审验审批,克服基层行审查人员经验不足、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降低操作上的风险。 

利率差异存在的风险 

自央行今年3月17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以来,银票的市场贴现利率从年初的3.6%左右,逐步下降到了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水平以下。对于贴现利率低于再贴现利率的问题,不同地区监管部门的监管标准不统一,有的地方监管部门明确禁止贴现利率低于再贴现利率,而有的地方监管部门则采取默认的态度,贴现利率基本上市场化,远低于人民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好多地方的贴现利率已经低于2.4%,基本上与半年期的企业存款利率持平。面对如此低的贴现利率,企业从降低财务成本的角度考虑,“贷款银票化”,将各种贷款转换为银行承兑汇票,并到利率较低的异地贴现,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然而,过低的财务成本容易引发企业扩大投资的冲动,降低企业的创新动力,长期贷款的短期化,也极易造成票据到期承兑银行被动垫款或不得不循环开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基层银行面临巨大的存款指标压力,在贴现利率与企业半年期存款利率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虚开银票、虚增保证金存款等问题,这些都值得监管部门深思。另外,地区贴现利率的明显差异,也给一些银行异地“上门服务”提供了生长壮大的沃土,并引发银行间的恶性竞争,降低银行的整体利润水平。 

诈骗风险和道德风险 

回顾近年来发生的票据大案要案,金额在千万元以上的票据诈骗案件基本都有银行内部人员的参与,“家贼难防”,我们不得不警钟长鸣。要不断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和思想教育,增强员工防腐拒变的能力;要认真剖析历年发生的金融要案,提升审查审批部门的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的作风;规范票据业务操作程序,在制度上增强对业务人员行为的监督和制约,不给意志不坚定者留下可乘之机,防止“内鬼”作案,保证票据业务的健康发展。

5. 2019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8日,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40家公司中,寿险公司有23家,财险公司有14家,再保险公司有3家。分别有3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和2家外资保险公估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外资保险公司大量进入的同时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保费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中资保险公司增速的2到3倍。到今年上半年,外资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7.1%;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2%。而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只有23%;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只增长了6.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不过,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2008年,保险业积极参与抗击突如其来的两场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损失补偿功能逐步发挥。2008年截至11月底,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150.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9.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6991.4亿元,增长51.8%。2008年前11个月,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已达2675亿元,同比增长32.7%。在抗灾救灾中,保险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分别为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支付赔款55亿元和10亿元。2009年,保险业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战胜种种困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财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2875.8亿元,同比增长23.1%。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8261.5亿元,在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0.9%。全年赔付3125.5亿元。2010年以来保险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总体上呈现“快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1-9月,全国保费收入11299.1亿元,同比增长31.7%。截至9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48091.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1倍。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这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预计2010年中国保险行业保费总收入将达到1.47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32%,到2015年,全国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总收入将会突破3.6万亿元,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保险的起源、定义、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保险业的现状和市场运行情况,然后具体介绍了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医疗保险、再保险、健康保险、汽车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随后,报告对保险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中介市场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资金运营分析、营销分析和行业竞争分析,最后对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保险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保险运营,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019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6. 现在电商发展现状怎样?2019电商发展趋势如何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的网络零售总额已达到195209.7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的24.7%,截至2019年,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规模将突破7亿人。随着电商的稳步发展,各大电商平台都不遗余力的开拓新的营销模式来增加消费者的欲望,2019年最流行的消费模式是直播带货和社团团购。
网络零售额占比持续上升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网络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19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额达195209.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自从电商行业在中国兴起后,网购消费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网购已成消费者消费重要渠道。

2019年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规模将突破7亿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移动电商用户规模有望达到7.13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移动终端和支付技术的进步助推电商在网民中的渗透率提升,电商体系在中国已发展成熟,用户规模逐渐触达网民规模天花板。

中国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零售时代流量获取话题突出 平台多样模式创新争取用户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电商行业进入新零售时代以来,关于用户流量获取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大平台关注。线上平台获客成本持续居高,以及发展线下带来的转型成本都成为各平台发展面对的考验。面对流量获取的问题,电商平台开始探索更多新型电商模式,如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创新模式涌现,电商平台对于流量的争夺将趋于白热化。
电商体系加速成熟 行业发展将更显规范化
中国消费者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电商普及程度不断加强、国家政策鼓励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多方因素推动着电商体系发展更加成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电商行业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电商在中国零售行业的位置愈加重要。但与此同时,行业仍然存在诸多乱象,《电商法》的出台是政府重视行业规范发展的信号,未来相关监管措施仍会进一步加强。
消费者电商购物更注重品质 平台背书影响力扩大
电商供应链环节的日益完善,使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用户对于电商购物的关注也从商品丰富度、性价比,逐渐往商品质量保障方面转移。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质量保障成为各大平台争取用户的关键。而随着电商行业发展逐渐往头部靠拢,未来平台背书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口碑建设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电商平台加强社交化布局 组团拼购模式发展速度提升
现阶段各大电商平台开始注重产品社交化布局,如纷纷进入拼购、社区拼团等细分赛道,平台在社交化领域的竞争开始受到关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电商社交化运营模式是降低平台获客成本的有效手段,并且能有助于商家解决销路问题,整体发展迅速,未来入局到社交化运营的电商平台将继续增加。
电商平台加码内容营销 视频成新阶段获客重要载体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电商平台对于内容营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消费者信息获取趋向于碎片化,电商平台内容营销的模式也能有效切中用户需求。未来5G应用更加深化后,以视频为载体的内容营销模式将是平台获客的重要手段,能够从展现形式、增强消费者信息等角度更好帮助产品销售。
基础设施完善助力电商平台渗透加强 下沉城市争夺将更趋激烈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电商发展的基础环境正不断完善,如物流配送覆盖的地域、购物支付的便利性等,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有助于电商平台对更多地区和人群的渗透加强。未来随着一二线城市用户消费逐渐饱和,下沉市场将成为电商平台新的发展重点。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艾媒报告|2019中国电商半年度发展全景报告》。

7. 简述票据的功能?

票据的主要功能有:
1、支付功能。即支付购买。
2、汇兑功能。指一国货币所具有的购买外国货币的能力。
3、信用功能。即票据人凭借的信誉,将未来才能获得的金钱作为现在的金钱来使用。
4、结算功能。即债务抵消。
5、融资功能。即融通资金或调度资金。
6、流通作用。指票据的转让无需通知其债务人,票据要式具备就可交付或背书转让票据权利。

票据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票据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和凭证,如股票、企业债券、发票、提单等; 狭义上的票据,即我国《票法》中规定的“票据”,包括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自己或者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

扩展资料:
票据的主要特征有:
1、票据是设权证券,证券权利因作成证券而创设。
2、票据是债权证券。票据权利人对票据义务人可行使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3、票据是金钱证券。票据以一定的金钱为交付标的。
4、票据是流通证券。票据通过背书或交付而转让,在市场上自由流通。
5、票据是无因证券。票据权利的成立,不必以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原因关系的成立为前提。
6、票据是文义证券。票据上所创设的权利和义务,均依票据上记载的文字内容来确定。
7、票据是要式证券。票据必须依法定形式制作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8、票据是占有证券。任何人欲主张票据权利,就必须实际占有票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票据

简述票据的功能?

8. 2019年上半年美国是中国的第几大出口市场?

第三
截至2019年6月,上半年的中欧贸易总额达到了3379.9亿美元,是中国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对东盟的贸易总额达到了2918.5亿美元,增长10%,相比之下对美国的进出口额达到了2583.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9%。东盟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而美国降为第三名。
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1-6月进口额1051.4亿美元,下降16.7%,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8.0%。其中,电机和电气产品进口577.7亿美元,下降15.6%;机械设备进口473.7亿美元,下降17.9%。
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分别居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第二至第四位,1-6月进口248.6亿美元、173.2亿美元和125.1亿美元,增减幅度为-9.7%、0.3%和-7.4%,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1.4%、7.9%和5.7%。

扩展资料:
导致东盟和美国在中国贸易伙伴的易位原因
1、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不断直接冲击了双边贸易关系
一方面是中美贸易合作的成本增加,一些企业不得不寻求替代产品或改变生产地址;另一方面是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两国工商业界对未来的合作信心大减,影响了双方之间的投资与合作。
2、中国与东盟之间本身就有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基础
2018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高达5878.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1%,增速超过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速。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8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新闻办就2019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