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什么意思啊?

2024-05-13 15:09

1.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
出自《偶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作者对前代作家的景仰和个人致力创作的抱负;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的反映。 
全诗(节选)如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译文如下:
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历代作家都各自有其独特的成就、地位,他们的名誉声望怎么会轻易地流传于后世。
可惜的是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汉代的诗歌文学创作,尤其汉代五言诗取而代之,日为兴盛。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以矫健的姿态跃入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

扩展资料:开篇之首,便吟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饱含哲理的名句。当然,这个“寸心知”,既是指己之所知,亦是指知己之所知。
接着,在佐证这“不朽”的“千古事”的同时,谈到了由古及今的诗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历代的诗人可以排出一个次第来,骚体乃至再早的诗经已被两汉以降的五言、七言诗体所替代,前辈诗人驰骋才思、腾跃文坛,余风所及,给后世以强烈的影响。
后世的贤才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从而有所创新,以至于不同时代的创作皆能形成独特的清新的规范。再想到自己的创作,原是出自儒家的体系,从童年时便开始竭尽情思致力于创作。
忘不了像“騄”“骥”等良马般驱驰的西晋诗人潘岳、陆机等人的影响,更得感谢如马中“骐”“䮼”带着千里驹驰骋于诗坛的邺下三曹父子所给予的激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什么意思啊?

2.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什么意思???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出自唐诗人杜甫《偶题》一诗里: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讲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将文章提到经世治国的高度,从个体来说,杜甫在其另一诗作《戏为六绝句》之二里讲到:“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在文学作品与作者本人割裂后,它进入另一个传承体系,人会身与名俱灭,而文章,却会在百转千回的历史文化长河里,承担不可忽视的承启作用。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对于文章的重视自然是因为文章的重要,文章怎么重要呢?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章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这种程度来认识,还真是少见。文章所起的作用恐怕未必有他说的那么重要,但是他所说的也不无道理。孔子说“一言兴邦”,我看他们的观点还是有传承关系的。秦以李斯《谏逐客书》之故,善待外来人才,国兴而完成统一大业。也可见孔子、曹丕所言不虚。

  文章历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诗、词、歌、赋,书、表、策、论,可谓丰“兴、观、群、怨”,各种内容都可以在文章中体现,文章载道、抒情、论理、写意。能写文章自然是了不起的功夫,几千年的时光里,能写好文章、写出好文章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老庄孔孟、唐宋八家,……。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文章也是如此。必要给人启发和思考,让人有正确的认识、理解,形成明确的方法目标,有妙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文章要有观点,要讲道理,要有情感,析理是为了明道,让读者接受观点;情感是为了吸引读者,让读者能感受到美的享受。“奇文共欣赏,异意相与析”也。

  其实写文章似乎没有什么诀窍和秘密,鲁迅说“文章怎么写,我说不出来。”文无定法,所以才会“得失寸心知”。文章也有形成定制的时候,如“四六体”、“八股文”,“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具备了形式的美和完整。不过,对于内容,却都是无关痛痒的套话、虚话、空话、假话,甚至谎话,言不由衷,且事不关民生国计。

  文章的作用和意义不是用来装饰什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文章的使命和责任是重大的,不是玩物,不是游戏。“文以载道”,文章对人的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要起到重要作用。要是开启民智的钥匙。总之,文章对人要有好处,要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让读者“开卷有益”。

  关于文章的阅读评论及写作,陆机作《文赋》、刘勰著《文心雕龙》。虽然他们那时侯的标准在今天来说有些“不合时宜”了。但是还是很有积极作用的。值得借鉴和参考。如今报刊网络的普及,文章也多的很。因为工作需要,也是因为嗜好,时常阅读。但是好文章却不多见。而今媒体文章惶惶众矣,这其间多的是“官样”文章、“应景文章”、“怀利文章”,……。
  写些无关紧要话,说点无妨大局事。文章没有分量,也不深刻,更不具有前瞻性。而且文章变的越来越“八股”,越来越没有新意,索然寡味。这是一个需要好文章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缺乏好文章的代!创造,从哪里开始?青年人,用激情和理智编织美好的未来大文章吧!浓墨重彩写出人生社会的妙文佳构!用才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上点睛之笔!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633765.html

3.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释义

“得”指“成功,"失”指“失败”, 寸心:心里,内心。文章是可以流传千古的大事,文章写得好,还是写得不好,作者自己心里知道.。

偶题
作者:杜甫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释义

4. 千古文章事,得失寸心知是什么意思

“千古文章事,得失寸心知”意思是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出自唐·杜甫《偶题》。
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如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

5.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什么意思?

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
原文: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_骥皆良马,骐_带好儿。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白话译文:
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历代作家都各自有其独特的成就、地位,他们的名誉声望怎么会轻易地流传于后世。可惜的是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汉代的诗歌文学创作,尤其汉代五言诗取而代之,日为兴盛。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以矫健的姿态跃入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
后来的一些杰出作家兼擅以往的创作经验,而各个时代又各具独自的创作方法。诗歌的创作方法自然是具有儒家学说的读书人方才有之;我本人诗歌创作的意念从幼年时即接受家庭的熏陶。我永远景仰江东那些风流盖世的诗坛先辈,我也赞美并喜欢魏都邺中的那些文学奇才。那江左、邺中的人才都是些良马,只有像曹操、阮璃这些才能杰出的人,才能带出好的人才。
那作车轮的工匠仅仅是把轮子做好了,他的儿子却不能作轮子而失其传统,可惜呀,就像父亲确定了房屋的盖法,仍然不足的是儿子却不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失去了继承祖业的人才。尽管朋友们认为我随意就能写出像《潜夫论》那样的好文章,认为我有写《曹娥碑》式的绝妙文笔,那只是虚誉而已。
此文出自唐代·杜甫《偶题》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偶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作者对前代作家的景仰和个人致力创作的抱负;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的反映。全篇语言高度凝炼,又多用典故, 语意较为含蓄深沉,需细细揣摩。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会见了诗人高适,这是第三次漫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_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什么意思?

6.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
出自《偶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作者对前代作家的景仰和个人致力创作的抱负;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的反映。 
全诗(节选)如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译文如下:
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历代作家都各自有其独特的成就、地位,他们的名誉声望怎么会轻易地流传于后世。
可惜的是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汉代的诗歌文学创作,尤其汉代五言诗取而代之,日为兴盛。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以矫健的姿态跃入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

扩展资料:开篇之首,便吟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饱含哲理的名句。当然,这个“寸心知”,既是指己之所知,亦是指知己之所知。
接着,在佐证这“不朽”的“千古事”的同时,谈到了由古及今的诗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历代的诗人可以排出一个次第来,骚体乃至再早的诗经已被两汉以降的五言、七言诗体所替代,前辈诗人驰骋才思、腾跃文坛,余风所及,给后世以强烈的影响。
后世的贤才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从而有所创新,以至于不同时代的创作皆能形成独特的清新的规范。再想到自己的创作,原是出自儒家的体系,从童年时便开始竭尽情思致力于创作。
忘不了像“_”“骥”等良马般驱驰的西晋诗人潘岳、陆机等人的影响,更得感谢如马中“骐”“䮼”带着千里驹驰骋于诗坛的邺下三曹父子所给予的激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偶题》

7.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释义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题》
意思是:
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释义

8.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一一杂感诞言
  
 自以为是读书人的自己,实在是没有写作的天资,不然,几乎是毕生的努力,读过的书也不少了,为什么仍不能做出成绩?
  
 上天难道就没有怜我之心,不愿给我的苦心追求以丝毫回报,让我得到半点成功的喜悦与乐趣?
  
 多年前对堂客咆哮,我八十岁也要成作家,至如今依然一事无成,也不知道引起了多少次的嘲笑。
  
 苦只能藏在心里!
  
 原本成了作家,在如今的时代,也不见得是功成名就,会发家致富。倒是有无数以作家自据的人,几乎穷困潦倒,生活拮据。你以为成功的人,难道真的是无上光荣,恐怕实在只是个外表。
  
 或许是这么多年里,我的心并没有真正闲下来,真正静下来,虽然是写下的文字,几乎是从不满意,但是,只要是我想写的时候,无论如何,总会涂抹出一些所谓的文字,至少自认为是发自内心,并没有什么虚假的造作浮夸,恶意地违背自己的心意。
  
 谈不上得心应手,应该也算是心灵的流露。也许对于某些人不算难事,但对于大多数人,能够写出让人叫好的文章,也实在不是容易之事。
  
 文章的布局,文字的简洁,能够引人入胜,引人注目,如同围棋高手,看似简单,却会让许多人提笔若有千钧,而无从说起,无从下手。
  
 能写文章的人,实在也是一种本事,不得不让人佩服。人人都认识的字迹,可以成为文字,谁都可以拿起的棋子,却会布满棋盘,至于是否真有水平,怕该另当别论。
  
 那种信笔由缰之人,下笔如流水,一泻千里,上天入地,有如神助。当然怕无数人也会绞尽脑汁,而苦于难以下笔。正如棋手面对棋局,苦思冥想也难落子。
  
 我年轻时,更喜欢外国作家。尽管阅览过一些国内杂志与书籍,但相对于外国的名家,国内的许多作家,我认为都实在不值一提。恐怕真正值得佩服的不超过一只手的数量。我时常想,若是再过五十年,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记得如今的那些所谓的作家的名字。
  
 我想再过百年,也会有人喜欢卢梭,喜欢托尔斯泰,喜欢杰克伦敦,他们的作品,能引起人们心灵共鸣,能催人泪下,然后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
  
 文字,文章,怎么会那么难呢?为什么也有高下之分?而许多写作者,恐怕还是知道自己文字的份量,否则,也就不会有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这能算是自己写作的心得吗?姑且写下这些似乎是荒诞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