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博士博士后

2024-05-17 02:28

1. 什么是博士博士后


什么是博士博士后

2. 博士后是什么学历

博士后不是学历。
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后不是学历,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

博士后制度是指在国内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设置一些特殊职位,挑选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人员到这里,在规定的期限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科学研究,而这种科研工作往往具有探索、开拓、创新性质。博士后研究人员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而不再是学生。他们在博士后研究期间要与其他正式职工一样计算工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享受同本单位正式职工一样的各种待遇。

博士后指的是一些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在他成为正式的专职研究人员之前,经过竞争而获得有关部门提供的津贴,在一所水平较高的研究机构做一段研究工作,以取得科研经验。一般称这些人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称博士后。

3. 博士后是什么学历

博士后不是学历也不是学位,博士后指的是博士生在获得了博士学位以后,到博士后流动站或者博士后的科研流动站进行研究的一种工作经历。在此期间博士生需要在短期内完成相应的科研成果,一般为两年,之后博士生就可以获得相关的博士后证书。

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后既不是学历也不是学位,主要代表的是一段科研工作经历,而这段经历也会给博士生带来更多的科研类工作,如果学生毕业后并不想搞科研,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而博士后的工作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一种科研过渡时期,而中国的相关资金对博士后的科研工作支持大概也只有两年时间。

以上就是全部回答。

博士后是什么学历

4. 博士后是什么学历

博士后不是学历,博士后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                    扩展资料                      西北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创始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

5. 怎么找这个博士啊

 一、从名气和实力来选导师
  1.一流的老师:有名又有实力。不管是某学科的泰斗还是少壮派,最好是国际或者国内有名,再不成本地有名也行,这样的老师都是上上之选。大家武侠小说、历史小说一定看了不少,通常武林盟主啦,帮主啦,都是一言九鼎,开会什么他都是坐第一把交椅,那么如果你有幸能站在他们的身后,那么将来毕业一半已经有了保障,因为根据强将手下无弱兵的道理,你扛着老师的金字招牌,走到哪都有碗饭吃。
  2.二流的老师:或者有名,或者有实力。有名没实力或实力不够的老师,适合你自己不是太能干的学生,因为你跟着通常不会太累,反正开会他有交椅坐,或者他也能站在有交椅人的背后,那么说明你也是在厅里,也认识不少人,还是那句话,毕业后买钱基本还是有保证。但是这样的老师,不适合个性梗直,能力强的学生,你会跟得很窝火。
  有实力没名的老师,可能是有真本领,可没有文凭;也可能是成长阶段不是名门大家出来的少壮派,但特点是有本领,你学到他的功夫,如果自己够努力,还是有机会出人头地,就是付出的辛苦要比别人多点,悟性要高点,学成后,或者有一技傍身,可以自展拳脚,打出一片天,或者和老师联手共进,若干年后也可以登堂入室。
  3. 三流的老师:没名没实力。那就是到了年纪一路升,无功也无错的老师,这种老师你若选上,赶快烧香求菩萨保佑吧,因为武打片看过吧,不管侠客还是恶魔杀到,为了显示来者武功高强,总要先杀掉几个送死的小喽咯什么的东东,不巧,英雄妖魔祭刀的对象,通常就是你。此外你也别指望好事情会轮到你,因为和你一样都站在门外的导师,有个什么汤什么汁的也都抢得比你快。
    二、从性格和人品来选老师
  1.从性格来选老师: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是主动型、外向型,开朗活泼型的,还是内向,被动型的,因为不同性格的老师有自己各自行事的风格,喜欢各自不同类型的学生。通常你是没有资格要求老师来迁就你的个性的,如果自己不是百变超人,那么最初选择的时候,老师的个性和他喜欢的类型还是好和自己相配的才好,其实这和将来工作环境找领导和同事相处是一样的道理,职场有很多人最初找工作都是看待遇,看工资,但最后走人的,往往是和领导或同事没处理好关系,这个对研究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考察因素,具体找法下面再谈。
  2.从人品来选老师:老师在同仁,同学间的口碑其实是很重要的,通常一个好老师也会有好的人品,但这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有人品很差,对学生很“恶毒”的导师,如果你从很多人口里都听到相同的说法,看到他的学生一毕业都义无反顾,那么这样的老师,除非你是调剂,情非得以,不然还是不要冒险一试了,基本上死翘翘,重蹈覆辙的可能性是99%,1%的例外要么你是他亲戚,或者你闭月羞花或者貌似潘安。
   三,从师门的排位来选老师
  通常开山大弟子,老师培养起来都比较专心,师生关系也最融洽,因为你是他的第一个学生,好比是自己第一个小孩,他自己也想一炮打响,那么会给你很多的关心和辅导,此外因为也没有人来和你分享他对你的关心,但缺点是你们都是莫着石头过河,会比较辛苦

怎么找这个博士啊

6. 博士后是一个学位吗?

博士后很容易形成误解,就是"博士后是博士以上的学位";实际上博士后站是一种工作站,具有流动性。凡符合条件的博士可在国家认证地博士后流动站申请成为博士后,期间做相应地研究项目,期满了以后可以出站。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激励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奋发努力,在科研工作中做出更大成绩,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研究决定,给期满出站,并且工作达到一定标准的博士后(一般为两年)研究人员颁发《博士后证书》。所以说"博士后"其实是一种工作,而拥有"博士"学位是申请成为"博士后"必要条件。
     博士后指的是一些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在他成为正式的专职研究人员之前,经过竞争而获得有关部门提供的津贴,在一所水平较高的研究机构做一段研究工作,以取得科研经验。一般称这些人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称“博士后”。

7. 什么是博士后?

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也可以说博士后表示的是一种工作经历。

简介
  指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一定时期研究工作的阶段;也指在博士后流动站进行专题研究的人员。
人们的误解
  博士后很容易形成误解,就是“博士后是博士以上的学位”实际上博士后站是一种工作站,具有流动性。凡符合条件的博士可在国家认证地博士后流动站申请成为博士后,期间做相应地研究项目,期满了以后可以出站。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激励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奋发努力,在科研工作中做出更大成绩,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研究决定,给期满出站,并且工作达到一定标准的博士后(一般为两年)研究人员颁发《博士后证书》。所以说"博士后"其实是一种工作,而拥有"博士"学位是申请成为"博士后"必要条件。   博士后指的是一些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在他成为正式的专职研究人员之前,经过竞争而获得有关部门提供的津贴,在一所水平较高的研究机构做一段研究工作,以取得科研经验。一般称这些人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称“博士后”。   博士后实际上只是获得博士学位后的一段经历,它不是学位也不是职称。他是又一段研究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不能马上找到工作或是教授那里特别需要才经历这段工作。当然他对适应将来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好处,这段时间并没有固定的限制,有的题目大所需时间就长。职称是我们中国的说法,国外只有职务这一说。 有些人在找到工作之前,可能会连续做几个博士后。   不是学历不是职称,只是一个经历过程中的称呼   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使人才特别是青年高级研究人才的培养备受各国重视,博士后制度成为许多国家造就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   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并继续深造的阶段.也指博士后研究人员.
历史源头
  1876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设立了一项研究基金,用以资助优秀的青年学者在较好的研究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由于在最初基金资助的20人中有4人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故人们称之为“博士后”。   1983年至198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两次致信邓小平同志,建议中国实行博士后制度。1984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李政道,并仔细听取其关于实施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和方案,当即表示:“这是一个新的方法,是培养使用科技人才的制度。”次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试行博士后制度的方案——博士后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自1984年在中科院和北大、清华、复旦首批设立流动站以来,目前,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流动站。如今,全国343个高等院校和科研研究所设立了136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业覆盖工学、理学、农学、法学等12个学科门类的86个1级学科;在企业中建立了101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现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逾3.2万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逾1.2万人。博士后工作已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博士后在中国
  在中国的学位等级中,博士是最高的学位了,博士后不是学位!   “博士后”,是对英文postdoctoral的直译,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下的定义,是指“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并继续深造的阶段。也指博士后研究人员。”   有人认为,“博士后就是待业的博士,同样都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人家多了个好听的名字而已,可是国人却觉得这个名字很神圣,等同于‘圣贤’!”。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不同学校的博士并不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因此,即使是一点点高低之分也足以分出胜负。而且,随着博士培养的质量的下滑和实践经验的缺乏,越来越多的高校、研究所和很多机构都开始将目光投向既有博士学位,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博士后。除此之外,由于目前我国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缺乏起码的淘汰机制,这使得一些“水博士”就业后就有了“混”的条件,因此,用人单位开始将目光定位在博士后,这样用人单位就低成本的获得了1-2年的考察期,并同时从博士后身上获得了一定的“效益”。这在某种程度是变相延长试用期,很多单位趋之若鹜。如浙江大学曾经规定留校博士,如未能再做满两年本校博士后达到两篇SCI文章,以及申请到国家或省基金的要求,应立即出站,自寻其他就业途径。后来考虑到科研周期的问题,已修改政策。   因此,那些单纯认为“博士找不到工作,只有在博士后流动站呆着,叫博士后”的观点是不全面的。但是,由于不少国内高校在招聘以及待遇方面偏向于有博士后经历的人员,这种观点中可能夹杂不少利益的成分。

什么是博士后?

8. 什么是博士后

大学是老师教学生,考试的答案老师知道,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去答试题,做对了就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进研究生院,在硕士的基础上,老师除了上课以外,给研究生一个研究题目,可是老师并不知道答案,让研究生自己去按照老师指导的方向,求知一个新的结果,如果老师与同行专家评议认定研究生的结果是对的,研究生就可以毕业,老师给研究生的毕业学位叫博士。但是真正做研究,必须让学生学习和锻炼如何自己找方向、找方法、找结果出来,这个锻炼的阶段就是博士后。“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一个过程。  什么是博士后?博士后当然先是博士。那么,什么是博士?在法律意义上,博士就  是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人。在文化意义上,博士就不大好讲了。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士  是一个了不起的概念。古之“士”在字源上与“王”同形或形近,在涵义上原本是男子  的大号,后来则指学习道艺、“德能居位”、有一德一艺者,也就是那些用知识技艺为  国家做事的人们,特别是那些,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说法,自道统与政统相分裂后,以师  道学统而立身的人们。士君子人格乃是中国文化璀璨中的璀璨。《荀子》“强国”篇说  ,“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在今人眼里,包括荀子在内的古之士大夫  ,则是那些在操守上讲究修齐治平,秉持仁、义、礼、智、信,在政治上相信“君轻民  贵”,而且能够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与”的人们。那么,今天的“士人”应当是怎样的  呢?  我想,既然称“士”,首先就应当学习和承续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然后再结合时  代的要求,把传统发扬光大,并让我们的创造沉淀为新的传统。具体到法律领域,士还  应该有特殊的要求。记得上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梁慧星先生在致辞时强调,从事法  律职业的人应当树立“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树立正义的信念。在这里,我觉得  还要特别注意树立法治的信念。我从1978年开始学习法律,真正形成比较正确的法律观  念,树立比较健全的法治信念,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社会为什么需要规则,国家为什  么需要法律,法律规则背后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如何用法律来保护人,如何通过法治来  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团结与和谐,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向法治  ,回答好这些问题,无论是研究法理学、法史学、宪法学的,还是研究各部门法学的,  都要认真琢磨人,琢磨事,琢磨社会现象,琢磨中国的实际。把这些道理琢磨透了,再  反过来贯穿到自己的专门研究中去,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博士是博学之士,按古代的讲法,已经算得上“国子”、“国士”、“大士”。得  到了博士学位,就应当懂得以品德和才艺立身,而不是以官位和财富立身,更不能做鄙  薄之士,为贩夫计,逞匹夫勇。博士后当然要比博士强。博士后是一个高级研究职位。  获得这个职位,就是要继续在学问上下功夫。做好博士后,关键是注意一个“后”字。  这里谈几点建议,供各位参考。  第一,在选题上,博士后要注意和博士阶段的连续性。博士后研究是博士论文的“  后研究”,所以,在选题的时候,最好不要完全另起炉灶,而要以博士期间的研究为背  景,就某一个问题或方面,加以提升和深化。学贵在精专,这样容易出学问,出成果。  我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的时候,所在的项目里有一个成员50多岁了,据说此生已经断断  续续在几个学校做过好几回“postdoctoral  fellow”,而且,每次的题目都变化不大,但导师仍然认为有继续做的价值。现在,我  们有些人选择了很好的题目,也做了很好的研究,但一旦毕业了或者发表了就“拉倒”  了,这是很大的浪费。  第二,在水准上,博士后必须高于博士。在有的国家,如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的  人,不过是某个比较高级的研究项目的成员,有的还不一定获得了博士学位,还有些是  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博士。导师申请到一笔经费,就设立博士后项目,根据课题需要和项  目预算来选人。钱花光了,项目就撤了。在我国,博士后制度不仅比较正规,而且“国  家化”了。国家人事部设有专门的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计划内的博士后还由国家发工资  、给房子。博士后出站以后,一些单位给的待遇也高于博士。博士后俨然成了一种头衔  ,一种级别。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要求博士后研究报告一定得比博士论文强。从这  几年的情况看,有的博士后在站期间做的研究同他们在博士期间做的研究相比,的确达  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有的却今不如昔,甚至全面放松了自己,退步了。为了促进博士  后研究质量的提高,我们开始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文丛》,现在出了  第一卷,以后每年出一卷。每一位博士后,都要把研究报告的精华部分,以五万字的篇  幅,编入文丛,这既是对自己的一个学术交代,也是接受学界的检验,接受社会的监督  。  第三,在定位上,博士后是学者,不再是学生。根据国家的有关条例,《法学研究  所博士后流动站暂行规定》有一条,把博士后“视为法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什么是“  法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刚才,王家福先生在致辞中强调法学研究所是“国家队”,希  望大家珍惜这个荣誉。我想,倘若“国家队”的称号立得住,它的成员就应该像体育比  赛里的国家队成员那样,至少在某个领域或项目上始终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至少是  前三名吧,否则,在这里就呆不住。因此,各位在法学所做博士后,应当增强作为学者  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也希望各位能够把博士阶段所  在学校的好校风、导师们的好学识和好学风,带到这里来,和法学所的导师们、同仁们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