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可持续金融发展,金融机构应该怎么做?

2024-05-01 05:43

1. 实现可持续金融发展,金融机构应该怎么做?

国内主要绿色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目前国内主要绿色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有中国银行(601988)、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农业银行(601288)、交通银行(601328)等。
本文核心数据: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及占比情况、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投向、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绿色保险保额及赔付金额、绿色保险投资余额
政策推动绿色金融行业发展
随着国家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的金融业开始改变观念,向“环境友好型”过渡,也逐渐地把绿色金融理念提升到操作层面,近年来在国内掀起了一场“绿色金融”风暴。国家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定义与分类,绿色金融体系包括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所有主要金融工具。
绿色信贷为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绿色贷款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我国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及占比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21年末,我国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5.9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规模的比例提升到8.25%。
我国绿色信贷分用途来看,47%的绿色贷款用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26%和12%的绿色贷款分比用于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绿色债券稳定发展
绿色债券是指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时间较晚,近年来发行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中国绿色债券在境内外市场的发行总量达到约2895亿元人民币(440.7亿美元),较2019年的3860亿元人民币(558亿美元)减少了21%。2021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快速增长,达到2013亿人民币(376亿美元)。
绿色保险增长迅速
我国绿色保险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数据,2018年至2020年我国绿色保险保额与赔付金额持续增长,2020年我国绿色保险保额达到18.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9%,绿色保险赔付金额213.57亿元,同比增长11.6%。初步估计2021年绿色保险保额超过25万亿元,赔付金额达到240亿元。
我国保险资金向绿色投资领域的倾斜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数据,我国绿色保险投资余额由2018年的395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615亿元。初步估计2021年其规模将接近7000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金融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实现可持续金融发展,金融机构应该怎么做?

2. 实现可持续金融发展,金融机构应该怎么做

国内主要绿色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目前国内主要绿色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有中国银行(601988)、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农业银行(601288)、交通银行(601328)等。
本文核心数据: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及占比情况、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投向、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绿色保险保额及赔付金额、绿色保险投资余额
政策推动绿色金融行业发展
随着国家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的金融业开始改变观念,向“环境友好型”过渡,也逐渐地把绿色金融理念提升到操作层面,近年来在国内掀起了一场“绿色金融”风暴。国家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定义与分类,绿色金融体系包括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所有主要金融工具。
绿色信贷为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绿色贷款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我国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及占比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21年末,我国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5.9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规模的比例提升到8.25%。
我国绿色信贷分用途来看,47%的绿色贷款用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26%和12%的绿色贷款分比用于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绿色债券稳定发展
绿色债券是指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时间较晚,近年来发行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中国绿色债券在境内外市场的发行总量达到约2895亿元人民币(440.7亿美元),较2019年的3860亿元人民币(558亿美元)减少了21%。2021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快速增长,达到2013亿人民币(376亿美元)。
绿色保险增长迅速
我国绿色保险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数据,2018年至2020年我国绿色保险保额与赔付金额持续增长,2020年我国绿色保险保额达到18.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9%,绿色保险赔付金额213.57亿元,同比增长11.6%。初步估计2021年绿色保险保额超过25万亿元,赔付金额达到240亿元。
我国保险资金向绿色投资领域的倾斜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数据,我国绿色保险投资余额由2018年的395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615亿元。初步估计2021年其规模将接近7000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金融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3. 我国金融如何走向可持续发展

建议从五个方面着手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一是推动绿色金融立法,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明确并加大环境污染者的法律责任,强化有关责任部门的执法权力,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二是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第三方机构的协调合作。建立稳定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充分借用社会监督、社会评估的力量。
三是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货币政策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政策要与发展绿色金融相协调。
四是加快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环境成本信息系统和绿色评级体系,为决策者和全社会投资者提供依据。
五是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引导作用。
建立国家级“绿色金融专项基金”,在政策性银行内部应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部门。

我国金融如何走向可持续发展

4. 当前大力发展金融产品,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将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从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我国的承
诺充分考虑了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目前实际开放状况以及WTO对成员国的
要求,入世承诺和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影响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当然,由于不同行业
的承诺水平不同,影响也会不同。

  开放对银行业的影响要比证券业和保险业大

  与证券业和保险业相比,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要强一些,做出了开放度较高的承
诺,因此影响可能会更大一些,这些影响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管理体制和经营决策机制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存在较大的弱势。与国外银行相比,长期的垄断经营和政府对其经营的过多干涉,使
我国的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僵化,经营决策缺少自主性和灵活性,活力不足,市场竞争
能力相对较弱。

  二是因为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银行的业务单调,利润来源渠道
狭窄,不像外资银行那样囊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等业务,通过业务之间的优
势互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来吸引客户。

  三是我国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竞争力明显不足,而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则已经
发展得非常成熟了。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的服务网络已经非常健全,
在人民币存贷款业务上,外资银行要想分得一杯羹极其困难,但是,纵观目前外资银
行的业务构成,传统的银行业务所占比例已经很小,其利润只构成总利润很小的一部
分,相反,以传统业务为平台,中间业务已经成为银行利润的大头。因此,外资银行
将会弃短就长,在中间业务上与国内商业银行一拼高下。

  四是外币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外汇业务中,外资银行已经占据了较大份额
,现在外汇业务已全面放开将可能使其占有更大的份额。

  五是人才的争夺。由于外资银行的待遇普遍高于国内商业银行,在优厚薪水和良
好个人发展前景的吸引下,国内商业银行的人才流失现象将加剧,这也会进一步削弱
其竞争力。

  国外证券经营机构的进入将推动我国证券业的重组

  对证券业来说,由于对证券业开放所做的承诺比较有限,对国外证券经营机构的
进入有严格限制,因此不会对国内证券经营机构构成整体上的威胁,短期内国内证券
经营机构受到的冲击会较小。但是,由于被允许通过设立合营公司从事国内证券业务
,市场中将会增添许多新的竞争对手,国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所以,虽然证券
业的有限开放不会对我国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但从个体上来看,国外证券经营机构的
进入必将改变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加剧国内的竞争,推动证券业的重组高潮,对国
内证券经营机构个体的生存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当然,外国证券经营机构的有条件进入也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机会,有利于我们
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促进国内证券经营机构个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业务创新步伐
,加快国际化步伐,尽早适应国际通行的法律体系和市场规则,从而提高在新环境下
的竞争能力。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的主要着力点可能会是开拓市场,从而使市场规模扩大

  在保险业方面,外国保险公司的大举进入将会使我国面临较大冲击。但是,我国
保险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市场准入条件将会对这些冲击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还
可能为国内保险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发展机会。一方面,在我国,对包括外资企业在
内的所有保险公司均采取严格的监管模式,市场准入的门槛很高,如对申请开业的保
险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远高于一般国家的要求;国外保险公
司要申请进入中国市场,最少需要具有30年以上的连续经营历史,总资产不低于5
0亿美元,在中国设立代表处2年以上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时间较
短,保险市场的发育很不充分,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对现有市场的分割将不是主要问
题,相反,其进入的主要着力点可能会是开拓市场,将市场做大,从而与国内保险公
司形成共同促进与发展的局面。

5. 我国金融机构应该更加积极地推动什么等互联网金融创新

  9月18日消息,经过李 克 强 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下发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并在这一总体框架要求下,“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建设”。

  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建设,《方案》具体规划为:

  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通过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领域。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国有资本创业投资基金制度,完善国有创投机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国家税制改革的总体方向与要求,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研究探索相关税收支持政策。支持“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大力推动优先股、资产证券化、私募债等产品创新。开展债券品种创新,支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双创”孵化产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低成本融资。

  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建设。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探索为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方式;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实现投贷联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

  这是在8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整体框架下针对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的顶层设计。早在2012年,多部委就发文将中关村建设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并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关村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北京市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另一个顶层意见出现在2016年1月底,彼时北京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互联网金融安全监管力度,加快建设安全风险防控平台,提高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防控能力。”实施意见将“互联网+金融”列入了北京地区“互联网+”实施重点领域的第一条。

  实施意见要求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扩大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服务市场份额,稳妥推进个人对个人(P2P)小额借贷交易。鼓励众筹业务发展,打造股权众筹中心。

  实施意见显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推进工作,将由市金融局牵头,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北京证监局、北京保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工商局、市网信办负责。

  从上述几大方案来看,北京市将推动科技与产业、科技与金融、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我国金融机构应该更加积极地推动什么等互联网金融创新

6.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的设想和展望

  根据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分析,近期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工作,要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增强中国金融业竞争能力。建立和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大环境建设,维护金融稳定。

  一、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决定金融,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金融稳定的重要前提。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和调控作用,金融稳定是经济稳定的基础。因此,2006年中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稳键”调控方式,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具体变化,注重增加灵活性和针对性。中央银行在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注意加强预调和微调,充分发挥金融宏观调控作用,适时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要维护经济金融稳定,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制度和汇率制度改革;加快金融企业改革,明晰产权主体;完善公司治理,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机构创新能方。

  (一)加快金融企业改革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强化出资人对国有商业管理层的约束,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建立起有效的绩效激励、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机制,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健全经营机制,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成自主承担风险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市场参与主体。

  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为适应新的形势,传统的政策性银行要转变为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财务上可持续的、具有一定竞争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因此,政策性银行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改革过程中,要实行一行一策,针对各行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改革方案,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并要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管理模式,实行国家指定项目和自主经营的开发性项目分账管理、专项核算。进一步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社会资本和外资参股现有中资金融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与改造,在有利于化解金融风险的情况下,适当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入股金融机构的比例。推动证券公司的重新定位,回归投资中介服务的基本功能,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和考核机制,完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制度。支持优质证券公司创新,探索包括集团化建设、证券控股公司及合伙人制在内的各种组织形式,以形成规模适当,经营特色各异的证券公司。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开上市。建立:综合性保险集团,专业性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并存的多;元化保险机构体系。继续深化和巩固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成果;支持集团减控股公司根据市场定位和业务发展需要,通过产险、寿险、资产管理等多元化业务,整合内部资源。允许保险公司依法兼并、收购、实现股权有序流转。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

  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高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治理架构,使决策、监督、执行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要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约束,建立相应的正向激励机制。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授权授信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内部合规性检查的作用、同时合理发挥外部审计的作用。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审慎经营,采用国际通行的审慎会计制度、风险拨备制度和损失核销制度,不断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资产比例,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的稳定性。金融业综合经营是指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跨业经营的金融制度,具有节约交易成本、分散金融风险和获得协同效应等优势。要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竞争能力。推进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可以有多种形式。中国有必要在有效实施金融监管的前提下,主要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和其他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经营组织形式,发展综合类金融业务。通过设立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方法,将防范金融风险和鼓励金融创新有机结合,通过金融创新调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鼓励金融业在制度、机构、产品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推动金融企业面向市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意识,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加强金融机构的产品定价能力、重视发展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开发证券公司的卖方业务,加快保险产品结构调整,培育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实力。

  (二)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针对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的特点,加快构建政策性金融组织、商业性金融组织、合作金融组织和其他形式农村金融组织各有定位、功能互补、产权明晰、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财务健康、监管到位、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为农村服务的金融企业。继续完善和发展农村政策性金融,探索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共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保障邮政储蓄资金对“三农”的适当投放,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发挥其活跃民间经济活动的积极作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鼓励多种形式的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发展农业保险、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分散农村信贷风险。积级探索包括小额信贷组织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开发新的农村金融产品。

  (三)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完善汇率制度

  中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目前除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外,基本取消了利率管制。利率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金融机构依据市场利率确定其资产负债价格体系。一是进一步推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逐步放开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简化贷款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贷款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三是鼓励金融机构用好存款利下浮政策,加强主动负债管理,逐步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四是简化并逐步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实现境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中国于2005年7月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不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放宽境内机构对外直接投资限制,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探索利用外资新方式,逐步放宽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于境内的限制。放松境外机构和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融资限制,优化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拓宽境内外汇资金投资渠道,允许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后,仍可以视情况对短期外债和投机性头寸进行适当限制。

7. 金融市场在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示着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盈利商机。具体来看,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展金融业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应逐渐向符合CDM项目要求的新兴行业领域和行业倾斜,带动中国CDM项目的发展,以实现短期保持经济增长和长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目标的有机结合。此外,通过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并逐渐摆脱危机已成为当前各国的共识,中国通过发展CDM项目,尤其是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项目无疑可以带动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第二,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首先,CDM项目中蕴含着对金融中介服务巨大的需求,商业银行通过提供融资租赁、财务顾问、资金账户管理、基金托管等业务,可以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来源,逐步优化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其次,金融作为一项全新的业务,客观要求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运作模式、金融产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方式,因而可以促进中国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提升;再次,CDM项目往往需要两个甚至多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之间合作,中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借此提高参与国际业务的议价技巧,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断积累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第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事实上,金融业务与中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绿色信贷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与绿色信贷相比,金融业务的社会效益更具有客观的衡量标准和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
  第四,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业务,一方面挖掘现有合作框架下的巨大商机,另一方面则同时实现了人才的储备和经验的积累,为应对未来金融业务模式的任何可能改变进行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的事实决定了中国金融巨大的市场空间,商业银行进行必要的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五,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金融业务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一个短板,直接制约了中国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开展。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如果不能顺应这种趋势和潮流,进而及时改变经营战略、积极开拓金融业务,就会直接导致中国商业银行丧失在未来国际金融领域开展业务的基本技能,也不利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将严重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尽管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但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并没有广泛而深入地介入其中,开展的业务模式也相对单一。具体分析,主要是因为存在着四大制约:一是商业银行对金融业务的认识不足。二是商业银行相关机构和人才的缺失。三是金融业务的风险较大。四是政策激励措施不足。
  当前,金融行业已经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竞争的新领域,中国商业银行拓展金融业务已是大势所趋。对此,需要从商业银行自身和外部政策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努力,解除制约中国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促进中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开展。
       一、跨专业报考金融学的优势: 
  虽然现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正在水涨船高。金融招聘会上,学历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较好的金融机构,几乎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名校毕业,甚至要海归。 
  除了学历要求之外,银行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的情况是银行中有一半人,甚至更多是非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本科专业各异,有计算机、通信、法律甚至机械和物理。现在备考和在读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专业的,导师们非常欢迎这些跨专业学生。有些金融分析机构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毕业生,他们要的就是工科那种严谨理性的思维和分析。 
  二、就业前景分析: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有这些流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三、报考建议: 
  1、职业导向: 
  从上面的就业流向可以看出,职业方向和报考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如何你准备从事银行、基金类工作,报金融管理、金融工程方向比较好;如果你想到保险公司工作当然要选择保险方向。 
  2、学校导向: 
  首先,报考时尽量选择名校。现在金融行业都有名校情结,企业在选择学生时,比较看重学生就读的院校,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比较知名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的学生,因为这些学校已经在企业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从人际关系方面考虑你所报考的院校。最好是选择传统上具有优良的金融学教育积淀的学校,比如一些著名财经类专业院校,如上财、中财,或是金融经济类传统较好的综合类大学,比如复旦、南开。这样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经济界有一定的校友资源,对于未来就业好处颇多。 
  第三,学校的地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你所要报考的院校,应该在你未来准备发展的地区或附近。因为学校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在你毕业之后会方便你到该地区择业。比如考上海的学校就把目标定在上海、长三角经济区发展。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万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从业人员在10万人左右,上海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级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专业导向: 
  既然你准备在这个行业发展,那么选择什么专业方向更符合你的发展目标呢?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管理、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 
  目前基金市场最为活跃,而熟练的基金经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过万;目前中级基金经理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0万元。而担任高级职位的经理人年薪已经突破百万元,由此可见金融行业是一座有待开采的金矿。

金融市场在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

8. 论述如何更加高效地推动金融业务发展

论述如何更加高效地推动金融业务发展您好,亲、经济增长使得财富的流通更加快捷,促使金融发挥更强的能动作用,使得金融机构采取更加积极的投资态势。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也包含了金融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内容。金融业需要在质量、效率和动力三个层面加速变革,充分发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打造金融业的资产标准体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的要求,打造金融业的资产标准体系。(2)有效提升金融风险管控能力有效提升金融风险管控能力,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需要金融机构自身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3)完善公司治理要加强股权管理和董事会建设,要厘清股权关系,开展股东履约和依法履职情况评估,加强对股东的穿透监管,大力整治隐形股东和股权代持现象。强化董事履职评价、考核和问责,提升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专业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好监事会的作用。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银行制度,把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之中。(4)努力提升金融业资产质量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有顺周期特点,尽管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去杠杆力度加大,但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居民部门杠杆的增加,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和资产布局,为金融资产质量的提升带来了空间。(5)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信贷政策的指引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更有效地进人实体经济各个环节,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客群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6)深化金融业与科技的融合发展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使得金融服务在时间、空间和范围上不断拓展,并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深化金融业与科技的融合,并综合运用科技手段,让科技力量成为现代金融发展的“助推器”【摘要】
论述如何更加高效地推动金融业务发展【提问】
论述如何更加高效地推动金融业务发展您好,亲、经济增长使得财富的流通更加快捷,促使金融发挥更强的能动作用,使得金融机构采取更加积极的投资态势。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也包含了金融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内容。金融业需要在质量、效率和动力三个层面加速变革,充分发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打造金融业的资产标准体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的要求,打造金融业的资产标准体系。(2)有效提升金融风险管控能力有效提升金融风险管控能力,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需要金融机构自身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3)完善公司治理要加强股权管理和董事会建设,要厘清股权关系,开展股东履约和依法履职情况评估,加强对股东的穿透监管,大力整治隐形股东和股权代持现象。强化董事履职评价、考核和问责,提升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专业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好监事会的作用。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银行制度,把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之中。(4)努力提升金融业资产质量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有顺周期特点,尽管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去杠杆力度加大,但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居民部门杠杆的增加,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和资产布局,为金融资产质量的提升带来了空间。(5)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信贷政策的指引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更有效地进人实体经济各个环节,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客群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6)深化金融业与科技的融合发展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使得金融服务在时间、空间和范围上不断拓展,并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深化金融业与科技的融合,并综合运用科技手段,让科技力量成为现代金融发展的“助推器”【回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