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2024-05-10 08:46

1. 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问题一: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是什么呢?  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率上缴存款准备金;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主比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 *** 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更准确的说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 根据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的差异,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公开市场。所谓广义公开市场,是指在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 *** 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因此,中央银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 *** 公债和国库券之外,还买卖地方 *** 债券、 *** 担保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以达到调节信用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所谓狭义公开市场,是指主要买卖 *** 公债和国库券。在一些发达国家, *** 公债和国库券发行量大,且流通范围广泛,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只需买进或卖出 *** 公债和国库券,就可以达到调节信用,控制货币量的目的。 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 *** 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长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当经济处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 *** 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 *** 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3.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现代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都把再贴现作为控制信用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希望采纳 
  
   问题二: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我国货币政策应取“二常二特一不取”,即“稳健”、“适度从紧”为常态,“从紧”、“适度宽松”为特态,不可取“宽松货币政策”;我国经济呈波浪式,出现波峰趋势前取“适度从紧”,出现波谷趋势前取“稳健”。 
  
   问题三: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是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之所以采取稳健政策,主要原因在于,从紧调控物价,防止出现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具体手段包括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以此加强对金融市场流动性及风险的管理,弱化系统性风险的累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推动物价水平回归到正常水平。当然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可能使得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和影子银行的活跃。这方面,既减弱了调控的效果,同时也使得投机行为盛行。从目前的政策操作来看,名义上是稳健,很多事实上已到紧缩的尺度,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已经相当高了。而且看样子还没有大的松动的迹象。 
  
   问题四:2014年我国实行的是什么货币政策  2014年我国继续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在“稳增长”、“防风险”和“降杠杆”之间进行权衡,加上政策传导存在梗阻也制约了总量宽松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总体基调不变,偏向宽松,以保持市场流动性平稳适度;在总体稳健的前提下,政策操作会继续呈现结构性支持、定向调整的特点,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问题五: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有哪些啊?具体点的说 5分 货币政策一般有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还有一种道德劝说。准备金率国外不是经常用,国内倒是经常用,还有公开市场业务最近用的也多了。贴现率是比较被动的货币政策,这个好像现在都不大用了。至于道德劝说,大银行都是中国 *** 的,相信用不着这套吧 
  
   问题六: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下: 
  常规工具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选择工具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货币政策工具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特种存款 
  补充工具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这一工具。 
  所谓常备借贷便利就是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流动性需求,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银行申请授信额度的一种更加直接的融资方式。由于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一对一”的模式,因此,这种货币操作方式更像是定制化融资和结构化融资。 
  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问题七: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什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呀?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是以比较平稳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来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 *** 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 包括增加 *** 购买、增加 *** 转移支付、降低税率。

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2. 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中国经济迎来重要里程碑——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颇为难得的是,这100万亿元的背后,既不是量化宽松政策,也没有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作为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中国的货币政策“稳”字当头,让世界看到了“世界引擎”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

既不“大手大脚” 也不“畏手畏脚”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相对缓慢,美国拟推出新一轮刺激方案。在此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牵动全球目光。

“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再次重申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

“稳”字当头如何体现?首先要在总量上保证货币总量适度,流动性合理充裕。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近年来,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不断采取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开动“印钞机”带来的是债务高企、增长乏力……

中国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国M2余额为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货币政策既不能“大手大脚”,也不能“畏手畏脚”。在遭遇疫情冲击时,经济增速可能会大大偏离潜在的产出水平,需要把握好货币投放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央行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1.75万亿元流动性,推出9万多亿元的货币政策支持措施,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分层次、有梯度出台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在“稳”字当头的货币政策支持下,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基本面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随着经济企稳向好,中国GDP成功迈上100万亿元大关。

加大精准支持力度 稳定企业现金流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精准”如何体现?

2020年我国新增贷款量创历史新高——19.63万亿元。这些钱投向了哪里?在全年新增贷款中,企(事)业单位的新增占比超六成。其中,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明显。

数据显示,2020年末,我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2%,增速比上年高20.3个百分点,已连续14个月上升;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30.3%,比上年高7.2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已连续29个月回落。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还能从M1的数据变化得以印证。

“在稳企业保就业的结构性政策支持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得到了大量资金支持,稳定了企业现金流,推动了企业活期存款较快增加。”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2020年11月末,我国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活期存款同比增长16.5%。

货币政策不急转弯,要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因此,央行明确表示,2021年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仍会加大,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明确将延续实施。

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严峻,货币政策在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2020年,疫情冲击使GDP增长率较低,也使我国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不过,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已经放慢。去年12月,M2和社融增速较上月稍有回落,新增住户部门贷款也较上月明显少增。

专家认为,今年货币政策将在稳定宏观杠杆率、化解债务风险和避免整体信用快速收缩之间做动态平衡,预计今年宏观杠杆率增速可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相对缓慢,对实体经济的压力传导和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叠加在一起,外部风险需要警惕。”陈雨露认为,针对外部风险,要坚持“国内优先”原则,继续做好自己的事。

2020年,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陈雨露认为,2021年要“稳”字当头,抓住工作重点,守住风险底线。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持续提升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

3.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什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1、我国现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保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积极的财政政策。2015年,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和新常态阶段,政府稳健的宏观政策、灵活的微观政策、社会政策托底的总体思路,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与推进结构调整的平衡,保持了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央政府稳步推进经济体系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打破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管制和垄断,促进了要素市场化,支持了私有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与研究改革、鼓励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了要素生产率水平。
  3、稳健的货币政策。2015年,央行审视“新常态”的阶段性含义与特征,长远且动态的看待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问题,在加快结构转型和缓解增长过快下行之间取得了平衡。总体来看,受货币政策宽松推动,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放缓速度慢于之前预期,但是其他一些因素的负面影响超出预期,最重要因素是在房地产下行和传统的采矿、制造业去产能周期中,国内银行体系出现了自主性信用收缩。因而,依然维持之前的经济预测,GDP同比增速由2014年的7.2%回落至2015年的6.9%。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什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4.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

  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经济形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和CPI持续高位的两难选择。
  政策微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基准利率,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到10%,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试行。
  根据我国现有情况我认为:总体是双松,但货币政策放松必须是步伐缓慢,可以通过在放收结合中达到适当放松。财政政策则需要放松。
  1.GDP增速从2011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经济增长减缓,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要为失业及由失业导致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货币政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但放松货币政策引起信贷规模的一定增长,一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在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GDP创造者的当今,可能效果不会明显;二是在高准备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绕过货币政策的做法,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等财政政策的实施,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存贷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5.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

根据我国现有情况我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总体是双松较合适,但货币政策放松必须是步伐缓慢,谨慎放松,可以通过在放收结合中达到适当放松。
 1.GDP增速从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经济增长减缓,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要为失业及由失业导致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货币政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但放松货币政策引起信贷规模的一定增长,一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在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GDP创造者的当今,可能效果不会明显;二是在高准备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绕过货币政策的做法,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等财政政策的实施,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存贷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

6. 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量为特点,目的在于刺激需求的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抽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为特点,目的在于抑制需求的增加。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在经济衰退期间,一般要通过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要通过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抽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

7. 我国货币政策属于什么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展资料: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第二,从货币市场的均衡情况来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第三,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会影响政策效果。
第四,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例如,一国实行紧的货币政策时,利率上升,国外资金会流入,若利率浮动,本币会升值,出口会受到抑制,进口会受刺激,从而使本国总需求比在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更大的下降。
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但仅从这些方面来看,货币政策作为平抑经济波动的手段,作用也是有限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属于什么政策?

8. 我国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1]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而后者则是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中国目标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分类
根据对总产出的影响方面,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目标体系
货币政策目标,并非一个孤立的目标,而是由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这三个渐进层次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衡量物价稳定与否,从各国的情况看,通常使用的指标有三个:
一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它以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为对象,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