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陶行知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2024-05-04 13:27

1. 比较陶行知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一)相同之处
1. 都主张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教育
陶行知在《创建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幼稚园有3中大病: 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他指出,应该把我国的幼稚园改革成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陶行知也为这一目标努力了一生。陈鹤琴认为中国当时的幼儿园全是美式化的,所以要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真正以中国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
2. 都主张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陶行知提出为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先建立良好的习惯。陈鹤琴认为,幼稚园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






3. 都反对传统教育中的“读死书,死读书”的观点
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为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陶行知还 把“传统教育”称作“吃人教育”。他主张把旧传统教育中的“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方法转为着重培养学生的活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陈鹤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教育课程中的教材内容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所以要改变。
(二)不同之处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陈鹤琴的“活教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陈鹤琴主张活教育思想,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2、关于教育目的论

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而陈鹤琴主张的活教育思想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3、关于教育方法论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他最早提出生活 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主张把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并把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4、 关于课程论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说,整个社会活动都是教育的范 围。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的范畴。这一点与我们现代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着相通之处。

而陈鹤琴先生是强调要去活教材中学习,只有亲自接触大自然才能够真切理解书本知识。希望大家能把过去“书本万能”的错误观念抛弃,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
5、关于教育思想的内容组成

陶行知和陈鹤琴两人的思想还各有侧重点。幼稚师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普及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方面。陶行知主张改造并创办幼稚师范学校,并提出采用“艺友制”的方法来培养幼稚教育师资。

然而陈鹤琴则主要研究家庭教育,并吸取他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撰写了《家庭教育》一书,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1、陶行知主要贡献: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2、陈鹤琴主要贡献:

陈鹤琴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

他从事的幼教事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托儿所、婴儿院开始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陈教授为了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

陈教授为了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他所编辑的儿童读物。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活泼,图文并茂。他还为幼教、小教界主编了多种辅导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儿童教育》、《活教育》等。

陈教授为了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陈鹤琴出版的《语体文应用字汇》,为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开创了中国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对编写小学课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动作用,也为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提供了用字依据。

比较陶行知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2. 陶行知和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作为儿童教育基础的思想和实践。学术研究方面包括他对其子一鸣的心理学观察记录,1921年连续在《新教育》《教育杂志》等杂志发表的《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心理测验》等文章。
2、创办幼稚园在内的教育实验运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幼儿教育,梳理出的《一年来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概况》及编撰的《幼稚教育》,涵盖了幼稚教育目标、原则、课程、系列教学法、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幼稚园清洁检查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为当时各地幼稚园和后来幼儿园清晰描绘了完整的组织管理和运行的框架。
3、引领了幼儿教育研究的科学道路。除了儿童心理研究的范式,创办《幼稚教育》杂志和《儿童教育》杂志,致力于引领幼儿教育工作者形成研究儿童、研究课程、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和观念,确保幼儿教育的科学性。

扩展资料:
民国的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比如战乱中成立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珠穆朗玛峰,至今中国仍然没有任何一所大学能够达到其地位。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民国时候的这些出名的教育家深受西方教育理论影响,在国内的幼儿教育应用这些理论,使得孩子接受到最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教育。
但是现在,国内的学前教育虽然表面看起来更为发达,各种班如蒙台梭利班等铺天盖地,然而大多名不副实,更多的是借用一个外国的名,对孩子的教育依然是国内长期盛行的填鸭式应试教育。

3. 陶行知和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您好!先谈一下陶行知先生的主要贡献: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利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钱,贯穿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再谈陈鹤琴的主要贡献:
陈鹤琴先生在研究中国二三十年代学前教育课程实际的基础上, 从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幼儿教育目标。他人为, 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通过教育, 培养出的人应该具有“ 作精神, 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应有健康的体格, 养成卫生的习惯, 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应有研究的态度, 充分的知识,表意的能力”“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 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 消泯惧怕情绪。”由此可见, 在二三十年代, 陈鹤琴就提出了比较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 并适应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是难能可贵的。
除此之外, 他还提出了有关幼稚园课程评价、课程实验等方面的主张或观点,也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汲取。

陶行知和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4. 比较陶行知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比较陶行知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收藏本文  分享 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文化和教育也在进行着激烈的变革。一方面是受外国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国内有志之士的探索和改革。在学前教育领域,陶行知和陈鹤琴两位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经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著名的儿童教育理论成果,并带头创办幼稚园和幼稚师范学校,为中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两人的思想体系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和侧重点。一、两人学前教育思想的相似之处1.立足国情,普及教育陶行知先生是一名积极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主要从事平民教育。他认为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农民的教育问题,提出要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园并提倡把教育平民化。这种结合当代国情研究教育问题的特质也是陈鹤琴先生所具备的。陈鹤琴先生也为平民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难民教育协会的负责人,进行文化和抗日知识的教育,同时他还推广新文字运动,进行扫盲和普及教育。2.理论丰富,实践具体理论方面:(1)他们都强调了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陶行知认为儿童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充分的营养,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夭折。而陈鹤琴先生也强调要考虑儿童的健康,这在当今社会也是(本文共计1页)

5. 陶行知和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各种教育新思潮风起云涌,“民主与科学”、“教育救国”成为时代呼声。中国幼教界亦乘风破浪,掀起了幼稚教育中国化的改革运动。改革主要针对民国前期各种外国教育思潮倾门而入,中国幼教界一味模仿抄袭,从而迷失自我,身患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三大顽症之现状。运动由若干教育实验为先驱,从教育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培训三方面着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中国人自己的学前教育体系,继而带动了整个幼教界的本土化复归和进一步发展,使社会化学前教育——这个西方的近代文明之果,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开出本土之花。主要代表人物有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本文试对此运动进行回顾与反思,以期获得解决改革开放20年后中国幼教界存在的现实问题的一些有益启示。

陶行知和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6. 由陈鹤琴倡办的幼稚园是( )。

由陈鹤琴倡办的幼稚园是( )。 
  A.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B.南京鼓楼幼稚园 
  C.北平平民幼稚园 
  D.北京香山慈幼院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陈鹤琴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和试验的典型代表,1923年春,在自己家中办起了南京鼓楼幼稚园。陶行知等人创办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肌幼稚园。北平平民幼稚园是张雪门创办的。北京香山慈幼院收容孤儿和贫困儿童。参见教材P85。 
  本题知识点: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全面试验, 
  
       

7. 比较陶行知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一)相同之处
1. 都主张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教育
陶行知在《创建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幼稚园有3中大病: 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他指出,应该把我国的幼稚园改革成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陶行知也为这一目标努力了一生。陈鹤琴认为中国当时的幼儿园全是美式化的,所以要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真正以中国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
2. 都主张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陶行知提出为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先建立良好的习惯。陈鹤琴认为,幼稚园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






3. 都反对传统教育中的“读死书,死读书”的观点
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为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陶行知还 把“传统教育”称作“吃人教育”。他主张把旧传统教育中的“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方法转为着重培养学生的活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陈鹤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教育课程中的教材内容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所以要改变。
(二)不同之处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陈鹤琴的“活教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陈鹤琴主张活教育思想,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2、关于教育目的论

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而陈鹤琴主张的活教育思想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3、关于教育方法论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他最早提出生活 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主张把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并把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4、 关于课程论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说,整个社会活动都是教育的范 围。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的范畴。这一点与我们现代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着相通之处。

而陈鹤琴先生是强调要去活教材中学习,只有亲自接触大自然才能够真切理解书本知识。希望大家能把过去“书本万能”的错误观念抛弃,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
5、关于教育思想的内容组成

陶行知和陈鹤琴两人的思想还各有侧重点。幼稚师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普及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方面。陶行知主张改造并创办幼稚师范学校,并提出采用“艺友制”的方法来培养幼稚教育师资。

然而陈鹤琴则主要研究家庭教育,并吸取他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撰写了《家庭教育》一书,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1、陶行知主要贡献: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2、陈鹤琴主要贡献:

陈鹤琴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

他从事的幼教事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托儿所、婴儿院开始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陈教授为了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

陈教授为了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他所编辑的儿童读物。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活泼,图文并茂。他还为幼教、小教界主编了多种辅导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儿童教育》、《活教育》等。

陈教授为了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陈鹤琴出版的《语体文应用字汇》,为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开创了中国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对编写小学课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动作用,也为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提供了用字依据。

比较陶行知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8. 陈鹤琴办好幼稚园的15条主张是什么

1.幼稚园要适应国情。2.儿童教育是幼稚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3.凡儿童能学、应当学的,都应教他。4.课程以自然、社会为中心。5.课程可先拟定,但临时可变更。 6.第一注意儿童健康。7.幼稚园使儿童养成良好习惯。 8,特别注重音乐。9,有充分适当的设备。 10,采用游戏式教学法。11,户外生活要多。 12,采取小团体教学法。13,教师是儿童的朋友。 14,教师应当有充分训练。15,应当有种种标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