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解产说会

2024-05-17 11:38

1. 如何讲解产说会

产说会,是推介产品的,准客户听了1个多小时的推介就产生了购买意向,这并不符合人们的心理选择习惯。
解释这个现象,那就是准客户一是被现场的讲解氛围煽情了,感动了,二是准客户之间的攀比心理起了作用,三是营销员的旁敲侧击。问题是,这些因素都不是关于产品本身的,都不是专业的,都不是个性化的。胡适的语录,李嘉诚的语录,只是一句一句的口号;破产的案例,自杀的案例,财富缩水的案例,只是一个一个的个案,准客户有他自己独特的生活环境,有自己的理财习惯,这些习惯根深蒂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几句口号,几个案例,就想撼动,实在是痴人说梦。
因此,准客户的购买意向,其实是特定环境下的一种冲动,不用太长时间他就回归了理性,回归了现实。这是意向与上单差距甚远的最主要原因。即使,在营销员的软硬兼施之下上了单,也不是好单,也起不了什么好作用。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准客户在短短的1个多时间之内,改变认知,注意,我说的是认识,心服口服的购买保单呢?回答当然是可行的。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就不是几句口号,几个案例,那样简单的了。就需要以保单的保障与财富安全两个最主要的功能为主线,进行专业化的,实实在在的,个性化的,逻辑化的解释,推理与分析,让准客户弄明白保单到底保障的是什么,有了保障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弄明白你自己的财富到底怎样才算是安全的,企业资产等不等于个人财富,如何把企业资产合理的转移为个人财富。这些专业化的分析,是心理经济学层面上的,是以大量的个体实验为证明过程的,因此,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是可以以理服人的。
那些老板们,为什么一直认为,自己有的是钱,什么也不缺,什么状况也可以摆平,一直以来对保单不屑一顾,抵触排斥呢?因为他们过于自信,他们不了解市场的趋势是波浪的,起伏的,个人的命运,企业的兴衰,也是这样。他们总是希望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事情,总是希望这些好事儿,能够一直出现,连续出现。
可是,概率,就是概率,是科学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枚硬币,正反两面,扔出去,出现的几率是相等的,都是50%,而不是你一厢情愿的100%。你仍三次硬币,连续出现正面的几率有多大,是20%,30%,还是50%,都不对,都太乐观。实际上,连续三次出现正面的几率是:0.5x0.5x0.5==0.125。那么,你仍10次,假设,仍1次,代表你过了2年(一般人的命运周期是2年)时间,10次都出现正面(时间)的几率有多大,是10%。还是20%,也不对。实际上,是10个0.5相乘,结果是1/1024,也就是,0.001。这就等于说,20年时间,连续出现时间,不发生低频率高强度风险的概率是不存在的,不能报以侥幸的心理。这是数字运算出来的,是心理经济学实验,没办法,不由你不相信。这就是层次化特别清晰的,逻辑推理的分析,这种分析,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也就是说,以前你没有意识到的,或者有一些模糊的,不确定的,似是而非的认识,被我给你的清晰明确的,可以验证的,有理有据的知识,取代了,摧毁了,战胜了。人的认知改变了,情绪就改变了,相应的购买行为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改变准客户的认知,是一个短暂的理性过程。这个课程,必须要与感性的,具体的条款解释结合起来,理性之后又激发了感性,才是相得益彰的,才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具体的条款解释,要通俗化,准确化,形象化,不能总是弄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格和数字,人家还没弄清楚,就一带而过,囫囵吞枣。说实话,保险业,为什么是一个值得做的,前途无量的行业,就是因为有很多东西,都是空白的,都是错误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这就需要有人去研究,去开拓,去创造。条款的通俗化,准确化解释,就是一个空白,你要用心研究,你自己弄出来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谁也拿不走。你就真的成为了一个首创者,也就是一个原创者。原创者,是永远删不掉的记忆,这一点,对一个人的人生是多么的有意义呀。

如何讲解产说会

2. 产说会的介绍

产说会,既产品推介销售说明会,是会议营销的主要形式。产说会是当下保险企业销售寿险产品的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保险公司举办产说会的目的,是集中对客户进行保险理念的宣导、加强客户的家庭投资理财观念,利用公司整体力量和现场氛围帮营销员促成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