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2024-05-13 20:20

1.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后金融危机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上的概念,而是媒体自己创造,用于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然而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目前为止,银行业遭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中信等7家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来看,占其投资比例不高,银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拨备缺口,并没有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截至去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资产总额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6905.15亿元,同比增长3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由此可鉴,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实力被认为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从资金投入和救市措施来看,各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危机没有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还在向实体经济层面传导。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总体来看这主要由如下几个原因所致:
一是信贷对象减少。
二是利差收窄。
三是中间业务受到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在金融危机面前,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通过多方面努力度过“严冬”。
以上。
和我一样啊,不过我是作业,字数不多。
我也是在高手那借用来的 给你个连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5275950.html?si=1&wtp=wk
希望能帮上你 同时再次感谢 “黑侠人才”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2.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那几个方面?急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规划中国经济发展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是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面临西方主要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也是中国加入全球化之后遇到的重大挑战。

  世界经济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传导到中国,使中国经济遇到很大困难。当然,现在中国的问题,不能都归于外部影响。国内本来就有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和不少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也需要调整,增长速度也会下降;世界经济危机中出口下降,更加剧了生产过剩,这对中国经济构成双重制约。

  危机以来,国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中有突出表现,彰显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美国《外交》杂志2009年年初有一篇文章,题目是《2008大崩溃——西方地缘政治的挫折》。文章说:“在今后的一年里,没有哪个国家会从这次金融危机当中获取经济上的好处,但少数几个国家——尤其是中国——将获得更为强势的全球地位”。“尽管中国也受到危机的破坏,但相对于西方而言,该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反而有所加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将因此而扩大,北京将具备承担政治和经济任务、从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能力”。2009年9月15日《纽约时报》一篇题为《危机让中国富裕》的文章说:“和一年前相比,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腰杆更直了”。这次危机,确实是中国增强实力和扩大影响,走向世界强国过程中一次难得的机遇。历史事件的意义往往要从长时期观察,再过5年或者10年,回过头来看这一次世界金融危机以及中国在危机中的表现,会更清楚地看出它在客观上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当然我们非常清楚,中国现在是、未来比较长的时间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现代化还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在赞扬之声不绝于耳的今天,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世界经济处在大变化之中。除了前面所说的金融体系的变革外,后危机时期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都是我们在谋划当前经济发展,制定“十二五”规划乃至长远规划要注意的。例如:

  第一,在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中,美国的过度消费倾向会有所扭转。和危机前的2007年相比,现在美国的储蓄率已经由危机前的-1.7%上升到7%,有可能达到10%;贸易赤字占GDP的比重,由8%降到3%。这对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和贸易格局都有长期的和重要的影响。在国际贸易萎缩的条件下,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也会更注重其国内市场,我国外部需求不足将不是很短期的问题。事实上,我国前几年出口贸易那样的高速增长,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扩大内需,以减少外需不足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有非常广阔的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潜力很大。2009年出口是负增长,8%以上的增长率全是靠扩大内需实现的。

  第二,全球虚拟经济远超过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泡沫破灭后,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相对弱化的格局得到一定程度的回调。虽现在我国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不同,发达国家已转移出去的低端产品不大可能在国内恢复生产,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端产品出口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使我国在国际市场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所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明显增多,有相当多是针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将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我们必须学会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利益,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护主义会造成商品总成本的上升,从发展趋势看,全球化不会根本逆转,因为全球化带来总成本的节约。

  第四,通过技术革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正积极增加投资,力求在应对气候变化及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环境保护和新材料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结构。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根本大计。

  第五,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将受到更大重视,我国发展的制约增加。所谓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的更有效利用,以及新能源开发的问题。我国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下降的,但由于经济规模急剧扩大,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增加,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内外压力。对应之策,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节能减排方面做更大的努力;在国际斗争中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在谈判中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必须作最大的努力,但不能作超过发展阶段和能力的承诺。

  我国已经加入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国内发展必须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规划。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作跟踪研究。(本文发表于2010年4月27日)



(王梦奎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3.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后金融危机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上的概念,而是媒体自己创造,用于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然而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目前为止,银行业遭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中信等7家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来看,占其投资比例不高,银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拨备缺口,并没有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截至去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资产总额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6905.15亿元,同比增长3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由此可鉴,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实力被认为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从资金投入和救市措施来看,各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危机没有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还在向实体经济层面传导。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总体来看这主要由如下几个原因所致:
一是信贷对象减少。
二是利差收窄。
三是中间业务受到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在金融危机面前,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通过多方面努力度过“严冬”。
以上。
和我一样啊,不过我是作业,字数不多。
我也是在高手那借用来的 给你个连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5275950.html?si=1&wtp=wk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有哪些表现形式?

后金融危机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上的概念,而是媒体自己创造,用于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然而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目前为止,银行业遭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中信等7家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来看,占其投资比例不高,银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拨备缺口,并没有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截至去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资产总额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6905.15亿元,同比增长3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由此可鉴,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实力被认为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从资金投入和救市措施来看,各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危机没有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还在向实体经济层面传导。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

5.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中国经济的战略和挑战主要有那些形势

一、看通胀:形势会更趋严重吗 
  今年以来,大家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比较强烈。1至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9%、4.9%、5.4%、5.3%、5.5%和6.4%。价格总水平一直在高位运行,并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物价上涨关系千家万户,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所以,国家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这是完全必要的。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不具备发生恶性或者严重通货膨胀的基本条件。第一,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7年保持增长,在历史上从未有过。今年夏粮又实现了增长,秋粮播种面积增加了,而且长势很好。如不再出现大的灾害,今年粮食生产很可能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是最基本的商品,对物价影响最大,在农业生产方面中央和各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出台大量的政策,保证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供给,并在加强市场流通环节的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农产品供应充足是我们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居民消费价格稳定的基础。第二,工业品几乎没有哪一种是短缺的,工业品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改变。第三,中国经济运行是平稳的,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四个季度分别为11.9%、10.3%、9.6%和9.8%,今年一、二季度分别为9.7%和9.5%,涨幅呈现平稳回落之势,说明经济并未出现过热。这种形势下怎么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呢?所以,我们对通胀问题要有一个客观的估计。 
  那么,是什么造成目前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偏高的呢?主要原因有: 
  一是输入性的。美国为了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先后出台了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一次是从危机爆发到2010年6月为止,它发行了多少货币呢?美联储原来公布的数字是1.8万亿美元,在2010年12月1日颁布新的《金融监管法案》时,美联储不得不披露实际情况,这一数字变成了3.3万亿美元。从去年11月4日开始,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印发了6000亿美元用于购买美国的国债。美国大量地印钞票,使得国际资本市场上流动性严重泛滥,大量的美元流向新兴经济体,谋取高额回报,中国则是首选之地。中美两国利差就有几个百分点,加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去年人民币对美元实际升值3.5%),只要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存在银行,什么也不干就可以大赚一笔,回报率有六七个百分点,何乐而不为?所以大量国际资本通过各种合法、非法的渠道流入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收购外汇,被动地增发了不少货币,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同时,由于美元贬值和人为炒作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猛涨,我们采购大量的商品,比如说铁矿石、大豆等,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 
  二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我国新增贷款总额达15.7万亿元。这为抵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应当予以充分肯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流动性过剩的滞后效应,对今年物价的上涨有一定的影响。 
  三是翘尾因素。2008年我国CPI上涨5.9%,2009年为-0.7%,2010年上半年价格总水平还比较低,到5月份涨幅才突破3%。2010年下半年,CPI上涨加快。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同比,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而下半年涨幅较高的累积效应,也就是翘尾因素会直接影响今年上半年的涨幅。例如,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比CPI上涨5.4%中翘尾因素就占了3.3个百分点,上半年新涨价因素只有2.1个百分点;6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CPI上涨6.4%中,翘尾因素占了3.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只有2.7个百分点。这两组数字中的新涨价因素的涨幅都没有超过3%。 
  再从结构上看,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8%,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5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4.8%。在食品价格中,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9.7%,水产品上涨11.4%,蛋上涨17.7%,粮食上涨13.9%,鲜果上涨25.8%。这无疑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2%,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20.4%,这说明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村居民增幅达到20%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其中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长21.0%,可见农民还是得到一些实惠的。当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今年6月翘尾因素达到全年的高峰,从7月份开始翘尾因素将逐月递减。如果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强化政府职责,加强市场保障,降低流通成本,整治市场价格秩序,预计全年CPI涨幅控制在5%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议外汇:能分给老百姓一点吗 
  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1980年为-13亿美元,1996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1年突破2000亿美元,2006年突破10000亿美元,2010年底达28473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就增加了3501亿美元。截至今年6月末已高达3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目前,全世界的国家外汇储备约9万亿美元,我国占了三分之一多。 
  有比较充足的外汇储备是好事,不仅可以为进口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需的国外商品和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撑,还可以增强由于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化对我国冲击的抗御能力。国际上一般认为,外汇储备能够保证6个月进口所需的外汇和短期债务的偿还就够了,这样算下来我们大概只需要7800亿美元。外汇储备太多了也会带来诸多的问题。一是国家外汇储备都是央行用相应的基础货币去收购的。目前,我国外汇占款已高达24.6万亿元人民币。这些基础货币在流通中还会产生乘数效应,加大货币供应量,给通胀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二是外汇储备主要用于国际投资或存在国外银行,以获取投资回报或利息,实现增值。而在国外投资是有风险的,投资什么、怎么投资是十分复杂的问题。 
  有的人说,既然外汇储备那么多,能否分给老百姓一点。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对外汇储备性质不了解。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外汇储备是央行的资产,也是央行的负债。因为每一元外汇都要用相应人民币作支撑的。打一个不太恰当但较为形象的比方,就像在赌场里面,每个人进赌场玩游戏,直接用现金是不行的,必须先拿现金到柜台上去换相等价值的筹码,然后用筹码去玩游戏。不玩的时候如果你手上还有一大把筹码,可以到柜台换取相应的现金离去。如果是输光了就只能空手走人。所以柜台上的那些钱,并非是老板完全所有的,只有在最后收场的时候,剩下来的现金再扣除各种成本才算是老板的盈余。同样的道理,外汇到了中国,因为事关国家主权外币不能直接流通,必须换成人民币再使用。这兑换的人民币就相当于赌场里的筹码,人家赚了钱就要用人民币换成美元离场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拥有的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是国家净赚的外汇资产,它的背后是和24.6万亿元人民币外汇占款紧紧连在一起的。谁要用外汇就得拿人民币来换,不管你是国家的哪个部门或者个人,一概不能例外。例如,依据《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中国投资公司所需的注册资本金2000亿美元,从哪儿来的呢?并不是中国人民银行无偿划拨的,而是由财政部发行债券筹集相应的人民币,交给中国人民银行换取的。所以外汇储备不可能分给大家。 
三、谈住房:该走什么路子 
  为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几个认识上的问题。 
  第一,“住有所居”还是“居者有其屋”?党的十七大提出“住有所居”,意即要让每个人都能有房子住,不能露宿街头,而不是“居者有其屋”,并非强调每个人都要拥有自己所有权的住房。美国1974年制定的《住宅与社区发展法案》,提出在社区多盖房子卖给低收入的人,当时美国拥有所有权住房的居民只占63.3%。从2001年以后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直至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这一比率才提高到68%。美国提高这4.7个百分点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尽管美国产生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原因非常复杂,但毕竟是从次级房贷泡沫破灭引发的。我国当前人均GDP只有美国的约十四分之一,要实现“居者有其屋”、人人都要拥有所有权的住房实在是为时尚早。 
  第二,解决住房问题是一条腿走路还是两条腿走路好?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有着历史性的重大意义,推动了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作出了相应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1998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5平方米,到现在已经达到33平方米。我国城镇居民拥有自主产权住房的比例已经高达85%,高于美国、西欧、新加坡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房地产有两种属性,一种是市场化的,一种是公益性的。因为对一些中低收入群体、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以及流动性的人口,他们凭住房公积金这点钱还买不起商品房,有的也不需要固定在某一地买住房。所以,在大力推进住房市场化的同时,作为政府的行政职能,建设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公益性住房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还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近几年,国家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就是从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出发的。今年国务院制定了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计划,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三,房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吗?房价只能涨不能跌的这种神话在前几年的媒体宣传中误导了市场。有人讲,到2020年以前中国的房价只会涨不会降。其理由是我国居民对住房需求的潜力很大,而可用于房地产建设的土地减少是刚性的。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某种商品的价格远远高过它的实际价值就会形成泡沫,而泡沫总是会破灭的,吹得越大破灭时损失就越惨重。英国《金融时报》有篇文章指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令银行遭受重创的是一场押注于美国住宅与地产价格只涨不落的豪赌,监管机构、银行家和国会都曾自欺欺人地认为,地产价格只会越来越高。每个人都有权居有其所,即使他们信用很差或毫无信用——这就是美国梦’的版本之一。” 
  房地产市场一定要平稳健康发展,既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放任不管。导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而突破口则是次级房贷危机。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直到现在日本经济始终低迷,“失去了20年”。中国绝不允许在这个问题上重蹈日本和美国的覆辙,我们绝不允许犯这样的错误。这就是大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房地产市场的利益主体很多,但都要以大局为重,绝不能只强调一己之利而不顾大局,否则,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长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就会受到冲击。所以,国家一再强调,要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确保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分配公平。 
  四、估增速:是否会在2013年遭遇“硬着陆” 
  4月16日,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发表文章说看空中国经济。这位以预测出美国住房市场崩盘及随后的国际金融危机而闻名的学者,访问过中国两次后得出的结论说,中国可能会在2013年以后遭遇一场硬着陆,会以一场金融危机或长期的低增长来谢幕。6月12日,这位“末日博士”又在新加坡召开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上说了同样的话。鲁比尼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在今年4月和6月的这两次讲话中,他都在判断性的句子中前面用了“可能”,后面用了“以后”。在4月份《华尔街日报》报道鲁比尼讲话的消息时就有人指出,“可能”不等于“一定”,2013年以后更不等于就是2013年。鲁比尼教授还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如果要避免这一命运的话,中国需要降低储蓄率,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削减净出口占GDP的比例,并刺激消费所占的比重。”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一些人对鲁比尼教授的讲话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借题发挥、过分炒作,从各个方面试图唱衰中国经济。国内有的媒体,也没有能够全面准确地报道鲁比尼的讲话,而是简单地表述为“中国经济将在2013年遭遇硬着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的混乱。为引人注目,采取这样省略的报道是极不严肃的,也违背了鲁比尼教授的原意。 
  如何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呢?一是要把鲁比尼教授的讲话当作一个有益的忠告,也就是说,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要过度沉迷于投资拉动,要着力扩大内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消费,确保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规律来判断中国经济。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预测不知有过多少次了。但历史证明,他们的预言却总是落空。我国经济发展确实经历过许多的困难和风险,但我们总能渡过难关,化险为夷,不断开创新局面而胜利前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之一,基础设施焕然一新,经济发展充满朝气,国家财政实力雄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胜利前进的步伐。(作者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 
  刊登于《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中国经济的战略和挑战主要有那些形势

6.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中国经济的战略和挑战主要有那些形势

后金融危机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上的概念,而是媒体自己创造,用于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然而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目前为止,银行业遭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中信等7家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来看,占其投资比例不高,银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拨备缺口,并没有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截至去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资产总额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6905.15亿元,同比增长3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由此可鉴,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实力被认为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从资金投入和救市措施来看,各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危机没有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还在向实体经济层面传导。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总体来看这主要由如下几个原因所致:
一是信贷对象减少。
二是利差收窄。
三是中间业务受到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在金融危机面前,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通过多方面努力度过“严冬”。

7.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挑战有哪些

1、对外出口下滑,企业发展困难。对内由于2008年以来的刺激计划造成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等收入阶层实际生活水平下降,民众消费不足,给许多行业造成运转困难。(无论是国有还是私营经济)。
2、刺激计划实质上造成好多财富流落到了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建设中,投入和产出比例严重失调,许多国有大型企业实质上已经困难重重,负债率很高。
3、目前新一届政府上台,寻求从制度上入手,1、进行社会资源的重新平均分配,提高国内消费能力;2、从制度上实现市场自由化,减少行政干预,减少权力寻租空间,最大限度控制腐败;3、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进行产业重组和升级,提高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力强盛,人民富裕的伟大复兴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挑战有哪些

8. 有谁给一点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文材料

  008年下半年起,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外需急剧萎缩,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大幅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6月份的16%回落到11月份的5.4%,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恶化,效益大幅下降,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现象不断增多,经济中一些短期困难和长期矛盾交织,我国工业面临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困境。
  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果断决策,迅速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立即启动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并在实施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政策,逐步形成了系统、全方位的一揽子计划,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开展一系列落实工作:
  一是制定出台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1月14日至2月25日,国务院陆续审议通过了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汽车、钢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各部门、各地区迅速行动,针对落实调整振兴规划,确定需要制定165项配套实施细则,围绕“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业集聚、提升水平”展开,力争短时间内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
  二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带动投资增长。用好中央财政200亿元技改专项资金,采取贴息(或补助)办法,支持企业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设备更新和安全生产等领域,加强技术改造。目前,由发展改革委和我部共同管理的专项资金已全部下达,从下达投资计划情况看,拉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5600亿元,拉动倍数约为28倍。提前启动大飞机、“核高基”、高档数控机床等重大科技专项,实施3G和TD建设,预计全年拉动投资1400亿元左右。
  三是实施减免车购税和“三下乡”,不断丰富和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实施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购置税政策拉动汽车消费,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前10个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087万辆和1089万辆,同比增长36%和38%,其中,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571万辆,增长63%。全年产销有望达到1300万辆。全国补贴下乡汽车摩托车322万辆,兑付补贴资金48.3亿元,直接使百万户农民得到实惠。“家电下乡”拉动家电生产形势好转,下乡产品销售由8月份的76亿元上升到10月份的120亿元。
  四是争取财税支持,积极稳定外需。积极推动国家财政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预计全年工业新增出口退税额约1530亿元。10月份全国外贸出口同比下降13.8%,降幅较6月份收窄7.5个百分点,较2月份缩小12个百分点。1-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11.3%,明显小于同期全国总体水平,占美国市场份额由2008年初的31%提高到目前的37%。
  五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并积极开展落实工作。会同财政、金融部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开辟多途径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统筹用好中央财政96亿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30亿元技术改造资金和服务体系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开拓国际市场、产业集群发展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六是积极推进改革,促进政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大部制机构改革,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集中力量解决工业领域的突出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立即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开展一系列工作,既着力应对当前挑战,又积极谋划长远发展。积极探索大部制改革,实践工业管理新思路,加强行业指导,建立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管理体系。
  总体看,中央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实施,坚定了全社会的信心,稳定了企业生产和预期,工业经济较快遏止了大幅下滑态势,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回升态势日趋明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由今年1-2月的3.8%提高到10月份的16.1%,前10个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实施及时,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实现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预期目标。
  当前中国工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的局面逐步得到确立,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我国工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多年来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影响和制约了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复杂的形势:
  一是外需不足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有根本改观。从当前看,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尽管近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复苏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增长动力不足,美国及欧盟的部分发达国家高达9%-10%的失业率,制约了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扩大,国际上对我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加大,对我出口产品频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我国工业产品出口短时期内难有根本性改观,很难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
  二是工业回升基础不牢固,支撑工业消费和投资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在外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对工业经济起主要拉动作用的投资、消费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政策的支撑,但目前实施的一些政策的效应可能会逐步减弱。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的状况尚未明显改观,民间投资在一些领域还面临准入困难,培育新的增长点也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近年来投资增长过快,不仅带来了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部分新兴产业在各地也出现了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倾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地区新增的产能也将在今后几年内释放,今后几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可能达到一个高峰。近期我国提出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无庸讳言,只有工业节能减排的大幅进展,这个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形势和目标表明,我国工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调整结构的任务越来越迫切。
  四是工业自身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低端的形势还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改变。当前,工业效益情况仍不乐观,尽管降幅收窄,但仍为负增长。部分行业企业抗风险能力还不强,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中国工业发展的
  机遇和政策取向
  面对着种种复杂严峻形势的挑战,中国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支撑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仍在加快推进,由此引发的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巨大扩大内需潜力,将对我国工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拉动。
  展望明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围绕会议确定的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结合自身职能,继续落实并丰富和完善相关政策。企业可以从中寻找新的机遇。
  (一)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当前企稳回升成果,继续完善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调整和完善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做好家电、农机具、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加快推进3G发展和三网融合,促进信息服务消费。配合落实稳定外需政策,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妥善应对贸易摩擦,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等。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大企业兼并重组推进力度,研究制定推进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分行业出台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支持鼓励强强联合、并购重组、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环保、节能等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行政手段,推动落后产能退出。落实国发[2009]38号文件,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修订发布产业结构指导目录,完善产业政策,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槛。加强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三)着力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变过去粗放式增长的模式。组织实施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强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产品质量,突出品种、质量、品牌和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节能减排、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方面下功夫,提高全行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制定出台工业领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指导意见,把两化融合与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紧密结合,推进企业、行业和区域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
  (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信息通信、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作为重点,发展工业服务业,延伸传统产业价值链。制定专项规划和政策,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从投融资、财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六)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抓紧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的同时,继续保持对中小企业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加快推进改革,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和经营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用好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
  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工业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不断迈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