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学院教务网

2024-05-01 06:58

1. 大理学院教务网

    大理学院是一所有30年本科办学历史,以医学和教育学见长,医学、教育学、文学、理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     1978年,为了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卫生、教育人才匮乏的状况,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本科高校大理医学院和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理医学院1987年8月获得学学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顺利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1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大理医学院和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和大理工业学校并入,组建成大理学院。
     学校坐落在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佳魅力城市等多项桂冠的滇西中心城市大理。全校占地总面积230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古城和下关两个校区,学校本部设在古城校区,其中芳草凝绿、鸟语花香。学校因其“大学中的山水、山水中的大学”的魅力,成为在苍洱风光中极具新意的人文景观。
     学校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学生,全日制生在校生15787人,其中本科生12660人,外省籍学生3100余人;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24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5人。近年来,学校加强教育国际化合作,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教育、科技合作关系;现有欧美、南亚、东南亚17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500余人。
         大理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点击进入)   

大理学院教务网

2. 大理大学教务处电话

 一、大理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大理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872-2219949,该校联系地址为中国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弘圣路2号、邮编为671003、联系邮箱为dluxz@dali.edu.cn。
  二、大理大学简介  大理大学是省州共建的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经过41年的办学积淀,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药学、教育学、生物学、生态学为优势,民族学和艺术学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地处非省会城市办学高校中成立最早且最先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省级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于滇西中心城市——大理。校园占地面积2300多亩,有古城和下关两个校区。学校芳草凝绿、鸟语花香,被誉为“山水中的大学、大学中的山水”。  学校设有17个教学学院,2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68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组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云岭学者、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等专家学者80多人次。  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等19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及创新团队。2018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分别名列云南省高校第4位和第7位,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学科立项数全国排名第3位。  学校扎根边疆民族地区,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高素质人才15万余名。连续12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2008年获得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9年被评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省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服务定位,秉承“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理念和“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办学成效不断显现,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为扩大大理的影响力,提升大理的知名度,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根植滇西,培养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紧密结合云南省及滇西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学科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其中80%左右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为促进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和谐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是服务地方,积极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学校坚持“一山一水一族一史一路”的科研理念,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昆虫药物研发、民族文化研究、滇西特色药用植物开发、民族医药研发、地方病防治研究等,培养了大批研究者及传承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 昆明文理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网址

昆明文理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网址: https://jwc.ysdwl.cn/ 
 
   
 
 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拔赛暨昆明文理学院第一届大学生数学建模赛报名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
 
 昆明文理学院第一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将于2022年5月中旬进行,为组织好本次竞赛,并选拔出我院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队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目的
 
 我院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我院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同时也是为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拔参赛选手。
 
 二、竞赛人员要求
 
 参赛者以小组为单位报名参赛,每组3人。本竞赛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但需要学过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
 
 三、竞赛组织机构
 
 本次赛事由昆明文理学院教务处主办,由信息工程学院学院承办。
 
 四、选拔形式
 
 参赛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数学建模论文,具体要求请需要参赛的小组加入数学建模工作群,群号:338935476,参赛小组成员可进群咨询相关负责人。
 
 五、奖项设置
 
  按照报名参赛队伍的10%、18%、25%的比例评选出校级一、二、三等奖。
 
 六、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2年5月6日24时止。
 
 七、竞赛时间
 
 2022年5月12日(星期四)20时至2022年5月15日(星期日)20时。
 
 八、报名方式
 
 请参赛同学于2022年5月6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报名表以“三位同学姓名-学号-专业”命名发送至2925822585@qq.com邮箱,过期报名无效。
 
 九、其他说明
 
 (一)本次竞赛可以选择指导教师,也可以不选择指导教师,但指导教师不得以专家(评委)身份参加本人指导的参赛队伍论文的选拔与评审.
 
 (二)其他未尽事宜和报名表等附件请加数学建模群(群号:338935476)下载。
 
 联系人:胡挺老师;宋月亭老师
   (1)、昆明文理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地址  
   
   (2)、昆明文理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https://jwc.ysdwl.cn/  
   
   (3)、昆明文理学院多少名能报考,位次排名多少可以上   
   
   (4)、昆明文理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国家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5)、昆明文理学院分数线2021是多少分,附最低分和最低位次  
   
   (6)、昆明文理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的王牌重点特色专业  
   
   (7)、昆明文理学院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及代码 2022届高考参考  
   
   (8)、昆明文理学院多少分能考上 附2021-2019近三年最低录取分和位次  
   
   (9)、昆明文理学院招生专业目录及有哪些院系2022年(参考)  
   
   (10)、昆明文理学院怎么样好不好,附排名简介校友评价(10条)  
        ;

昆明文理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网址

4. 云南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云南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云南大学 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http://www.jwc.ynu.edu.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云南大学简介 
  云南大学 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 云南大学 ,1938年改为国立 云南大学 ,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点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 云南大学 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 云南大学 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五十年代院系调整,部属 云南大学 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如航空、土木、法律、铁道等被划出并入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 四川大学 、西南政法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高校;工、医、农等先后独立建校,并逐步发展为今天的 昆明理工大学 、 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1958年, 云南大学 由中央高教部划归云南省管理。1978年, 云南大学 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改革开放后, 云南大学 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共19项二级指标全部评定为A,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实施院校,2016年成为国家“一省一校”工程实施院校,2017年成为中国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18年跻身于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
 
 新的历史时期, 云南大学 将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遵循“开放合作、集成创新、协调共进、特色发展”的发展理念,按照“立足云南、服务国家、辐射两亚、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以“一流党建”为引领,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推进“树木树人计划”“ 云南大学 服务云南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云南大学 下设27个学院、14个研究机构、1个公共课教学部及2个独立学院,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 云南大学 现有教职员工2971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497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教学科研人员1930人,具有正高职称的445人,占教学科研人员的23.1%,具有副高职称的845人,占教学科研人员的43.8%。目前,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136人,占教师队伍58.9%,硕士614人,占教师队伍的31.8%。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6976人,硕士研究生7595人,博士研究生1108人。学校占地面积4363.64亩,分布于呈贡校区和东陆校区,公用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信息化设备资产总值9.38亿余元,图书馆藏书370余万册。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云南主节点单位。
 
  云南大学 有本科专业76个,国家特色专业12个,6个专业“菁英班”,10个专业“卓越班”,拥有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有30个学科进入全国前70%,其中,A类学科2个(民族学为A+,生态学为A-),B类学科14个。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学校形成了以民族学、生态学、生物学、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东南亚、南亚国际问题研究为优势特色,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快速增加。现有院士10人(含双聘、特聘),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各类项目入选者11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各类项目入选者14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5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中科院“*”入选者11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9人,“云岭学者”27人,“云岭教学名师”8人,“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128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43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7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5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8人,云南省“”青年人才60人,云南省“*”青年拔尖人才8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2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云南省级教学团队1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科技厅创新团队19个,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18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2个。
 
 学校以学术兴校为核心,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成果斐然。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4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4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国际青年古生物学家“Hodson Award”奖等多项大奖。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3项、特等奖3项。有15篇论文发表于世界著名学术刊物《Nature》《Science》。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 云南大学 学报》等学术刊物,《思想战线》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十一种期刊之一。
 
 学校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1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省级5个),2个省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省级众创空间2个,16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有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中非结对学术机构,1个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的综合性机构,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7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研究院、研究中心,8个云南高校新型智库,6个云南省重点培训新型智库,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学校为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有科技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2个。
 
 学校立足地缘优势,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剑桥大学工程院共建光电子材料联合实验室,与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和四川山地研究所共建科技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尼地理资源联合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在伊朗、孟加拉和缅甸共建有4所海外孔子学院,设有国家汉办“一带一路南亚东南亚国家汉语推广基地”,发起成立“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
 
 学校积极主动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承担了《******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缅甸、老挝等五国语言的翻译、出版、推广工作;“中缅油气管道与中国能源安全”报告、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等成果上升为国家重大决策,“南海古地图研究”为我国南海主权争端提供实物依据;“阳宗海砷污染治理”、“跨境生态安全和国际河流研究”、“数字云南”研究、滇池流域“湖泊——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核心技术体系”等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
 
 面向未来, 云南大学 将继续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早日建设成为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云南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是公办吗 
 
  云南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云南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在哪里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在哪里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教务处电话     ;

5. 昆明理工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昆明理工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昆明理工大学 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http://kmustjwcxk1.kmust.edu.cn/jwweb/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昆明理工大学简介 
  昆明理工大学 创建于1954年,时名为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 昆明理工大学 ,1999年原 昆明理工大学 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 昆明理工大学 。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医学、农学、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初*视察云南时,给予学校“全国著名高校”的赞誉。学校现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占地4300余亩,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
 
 60多年的建设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为优势学科,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等为支撑学科,生物学、医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等为新兴学科的特色鲜明“大有色”优势学科群。2015年以来,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学科先后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行列。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含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点)、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4种;有110个本科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在全国设有近48个函授站(点),有54个夜、函大本专科专业;在全省有33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中心。
 
 学校设有28个学院、1个教学部、6个研究院、13个临床教学基地(含9个附属医院、3个教学医院、1个实习医院),3个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设有城市学院,专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生;设有研究生院。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3144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143人,2017年有各类长短期留学生1557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在学校设有“驻 昆明理工大学 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现有145名国防生在读。建校至今已培养各类学生29.2万余人。
 
 学校有教职工3844人,其中,专任教师2356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327人。学校现有院士7人,其中,全职两院院士3人,外籍院士4人;“”入选者(含“青年千人”)4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者8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及教师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8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5人,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8人,云岭高层次人才6人,云南省*“人才培养激励”专项5人,云南省“兴滇人才奖”2人,“云岭学者”8人,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7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4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5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9人、后备人才45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3人,云岭青年人才4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云岭教学名师5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等学校教学名师9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9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7个。
 
 2000年以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16项;出版论著1912本,专利授权9569项;2017年科研经费规模达8.97亿元。
 
 学校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技术、创业)等国家级平台17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环保部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检验站、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云南省能源效率中心、云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云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9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共43个,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1所。
 
 学校是教育部认定的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5项;是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入选学校,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1项;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和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学校,有8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学校有5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评估、15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门、国家教学团队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5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4部,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2项。学校有云南省高水平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1个、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1个。图书馆藏书313.8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55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累计5500种,网络数据库154个,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信息中心”。
 
 学校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面向周边国家的工程及管理人才长期培养、国际技术转让,面向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合作研究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影响力。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共同举办孔子学院。在老挝、泰国、越南设立了国外办学点,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在亚欧合作、中国与东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重要国际区域合作机制中,作为中国高校代表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天的 昆明理工大学 正坚持内涵发展、开放发展,秉承“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校训,抢抓历史机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昆明理工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昆明理工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昆明理工大学教务处管理系统入口地址 
 
  昆明理工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jwc.kmust.edu.cn/ 
 
  昆明理工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昆明理工大学在哪里     ;

昆明理工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6. 昆明文理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地址

昆明文理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地址: https://jwc.ysdwl.cn/ 
 
   
 
 外国语学院:
 
 为加强外语类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外语类人才培养,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云南省本科高校东南亚语种专业联合考试的通知》要求,将于2022年6月12日(星期日),组织云南省东南亚语种专业考试,届时我院组织泰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为做好本次考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科目
 
 泰语专业四、八级应用能力考试。
 
 二、考试时间
 
 2022年6月12日上午考四级,下午考八级。
 
 三、报名对象
 
 2018、2019级:可自愿报名泰语专业四级或泰语专业八级考试,也可以同时报考泰语专业四、八级考试。
 
 2020级:可报名泰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泰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可报名泰语专业八级考试)。原则要求全体学生报名考试。
 
 四、报名时间及方式
 
 (一)请外国语学院组织学生在2022年5月12日17:00前完成报名。报名完成后于5月13日将报名签字名单电子版及纸质版交至龙泉校区教务处108办公室仝凤玉老师处。
 
 (二)请务必组织学生认真核对并填写个人身份证号码信息,避免出现漏报、错报情况,凡因工作失误出现漏报、错报,由学院负责。
 
 五、缴费要求
 
 本考试不收取任何考试费用,通过的学生只需支付过级证书费用(2021年的标准为5元/张)。未尽事宜后续通知。
 
 六、成绩评定
 
 泰语专业四、八级应用能力考试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上为合格,其中76-84分为良好,85分以上为优秀。
 
 昆明文理学院教务处
   (一).昆明文理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https://jwc.ysdwl.cn/  
   
   (二).昆明文理学院多少名能报考,位次排名多少可以上   
   
   (三).昆明文理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国家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四).昆明文理学院分数线2021是多少分,附最低分和最低位次  
   
   (五).昆明文理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的王牌重点特色专业  
   
   (六).昆明文理学院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及代码 2022届高考参考  
   
   (七).昆明文理学院多少分能考上 附2021-2019近三年最低录取分和位次  
   
   (八).昆明文理学院招生专业目录及有哪些院系2022年(参考)  
   
   (九).昆明文理学院怎么样好不好,附排名简介校友评价(10条)  
   
   (十).昆明文理学院录取位次,附2021-2019昆明文理学院最低录取位次和分数线  
        ;

7. 云南大学教务处电话

一、云南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云南大学 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871-65033820,该校联系地址为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邮编为650091。
  二、云南大学简介 
  云南大学 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 云南大学 ,1938年改为国立 云南大学 ,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点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 云南大学 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 云南大学 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五十年代院系调整,部属 云南大学 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如航空、土木、法律、铁道等被划出并入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 四川大学 、西南政法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高校;工、医、农等先后独立建校,并逐步发展为今天的 昆明理工大学 、 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1958年, 云南大学 由中央高教部划归云南省管理。1978年, 云南大学 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改革开放后, 云南大学 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共19项二级指标全部评定为A,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实施院校,2016年成为国家“一省一校”工程实施院校,2017年成为中国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18年跻身于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
 
 新的历史时期, 云南大学 将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遵循“开放合作、集成创新、协调共进、特色发展”的发展理念,按照立足云南、服务国家、辐射两亚、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以“一流党建”为引领,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推进“树木树人计划”“ 云南大学 服务云南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云南大学 下设27个学院、14个研究机构、1个公共课教学部及2个独立学院,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 云南大学 现有教职员工2971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497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教学科研人员1930人,具有正高职称的445人,占教学科研人员的23.1%,具有副高职称的845人,占教学科研人员的43.8%。目前,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136人,占教师队伍58.9%,硕士614人,占教师队伍的31.8%。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6976人,硕士研究生7595人,博士研究生1108人。学校占地面积4363.64亩,分布于呈贡校区和东陆校区,公用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信息化设备资产总值9.38亿余元,图书馆藏书370余万册。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云南主节点单位。
 
  云南大学 有本科专业86个,国家特色专业12个,拥有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有30个学科进入全国前70%,其中,A类学科2个(民族学为A+,生态学为A-),B类学科14个。微生物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学校形成了以民族学、生物学、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东南亚、南亚国际问题研究为优势特色,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快速增加。现有院士10人(含双聘、特聘),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各类项目入选者11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1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各类项目入选者1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6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中科院“*”入选者11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9人,“云岭学者”28人,“云岭教学名师”5人,“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12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41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7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5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8人,云南省“”青年人才60人,云南省“*”青年拔尖人才8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2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云南省级教学团队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14个,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1个(数据截止4月)。
 
 学校以学术兴校为核心,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成果斐然。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4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4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3项、特等奖3项。有14篇论文发表于世界著名学术刊物《Nature》《Science》。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 云南大学 学报》文、理科版等学术刊物,其中,《思想战线》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十一种期刊之一。

云南大学教务处电话

8.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http://jwc.ynnu.edu.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云南师范大学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1937年抗战爆发后,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80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28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拥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中心等在内的科研机构40余个。建设有首批云南省特色新型智库培育单位。学校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2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馆藏书资料340余万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云南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建有“万兆主干”的新一代“数字校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已进入国内重要的评价机构和核心期刊。2015~2017年连续3年在云南省主要社科期刊中影响因子数据排第一位;2014 年“中国边疆学研究”栏目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三批“名栏建设”名单;2018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17百强社科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云南省A级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语言学类学术期刊,现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云南省A级期刊,具有专业性、唯一性、国际性等特点。
 
 学校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农学11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5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70%,其中地理学进入前20%,教育学进入前40%。现有93个本科专业,拥有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一流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未获一级学科授权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通过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转型。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76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共有135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在全国首创云南纪检监察学院,成立云南研究院,并牵头全省14所师范类高校加盟成立云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全国高校50强、地方本科院校10强。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建有国家太阳能质检中心、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程中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基地40余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19个。有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有云南教育决策咨询智库、中国西南周边地缘环境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智库2个云南高校新型智库。2011-2017年,学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18项,科研经费7.67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1项,含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点)项目17项;教师共出版著作674部,其中A类出版社190部;共发表论文13988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475篇,CSSCI论文1088篇;共获203项科研成果奖,其中参与完成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1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125项);共获授权专利17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42项,3项国家标准获得国家标准委立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高级职称887人,其中有教育部“*”特聘教授、*领军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培养计划人才、全国最美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专家等一批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杨乐、郭柏灵、戴汝为、欧阳自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皮萨里德斯,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博士,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等近百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