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主要指标有哪些

2024-05-07 15:04

1.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主要指标有哪些

仅供参考:
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的总体要求可概括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是指支出是否节约;效率性是指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是指是否达到目标。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取向,应围绕这三个要求来进行筹划、组织和实施,并在审计的基础上,提出恰如其分、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首先,是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性进行审计评价。
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价,应以财务审查为重点,把握好专项资金的特点和用途,将总体工作目标分解和细化,对项目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评价。
(一)审查和评价制定的项目计划是否符合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是否按照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和立项,是否经过前期论证,是否存在项目过于分散、平均分配资金、投资重点不突出的问题,项目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计划实施,有无擅自调整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单位、内容以及项目规模等问题。如对我地2007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基金审计时,发现2007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5509.39万元,当年结余-1187.32元。支出超标准,违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结余应控制在当年度集资基金总额的10%左右的要求。其主要原因,合管办于2007年初对合作医疗资金补偿标准进行了一次调整,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全面提高了报销补偿比例,使07年医疗基金报销支出较上一年有较大增加。
(二)审查专项资金管理情况,检查资金的接收、分配、会计核算和管理等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重点检查相关部门、单位是否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规章制度;资金分配是否以有关政策和规定为依据并严格把关;对资金的使用、拨付和管理是否跟踪反馈,是否按规定专账管理。我地在对农村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部分乡镇未能按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要求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资金在使用范围、使用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不规范现象,未能发挥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效果。
(三)对救灾、涉农补贴等专项资金,要审查款物的发放是否符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检查分配依据的科学性、标准的合理性。基层发放款、物是否将分配对象和数额公开,发放过程中是否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
其次,是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经济性进行审计评价。
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节约有效,应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标准,采用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专项资金的经济性作出审计评价。一是依据有关法规、规定、同行业标准、历史对比资料以及市场情况等,尽量使标准量化,以利于定量分析;二是要保证一定的调查量,调查抽样要兼顾好中差等多个层面,以保证评价客观和公正;三是看主流、抓重点,使审计结论切合事项全貌,抓住问题要害。
再次、是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性进行审计评价。
专项资金的效率性审计评价,应分别从建成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如期发挥效益,有无因立项不准、责任不清、管理不善或工程质量等原因,造成损失浪费或事故隐患的问题;并通过走访、实地查看形式,对未按期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调查等,从检查共性、个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入手,检查分析项目立项、建设情况及投资效益。如对我地第六期农业综合开发审计调查发现,某镇科技示范区蔬菜大棚由于设计不够合理,大棚抗风载及雪载能力不够强,受前期风灾影响,造成48个大棚中有6个坍塌,10个部分损坏。且项目区内还存在排水不畅,灌水设备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灌水管道堵塞等问题。另外一“大口井”项目发挥的使用效益不够明显,主要原因是配电设施跟不上,导致建好的储水设施处于闲置状态,形成了资产闲置及损失,审计后,我们从防止项目资金浪费,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这一目标出发,提出了今后在实施此类项目时,应采取审慎原则,严格管理控制的审计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主要指标有哪些

2. 如何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考核

  一、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一)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各部门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确立以财政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的财政支出取向。实施绩效考核,可以对部门预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有利于增强各部门的效率意识,强化效益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二)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促进政府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效途径,突出了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对财政支出的约束。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绩效考核也成为部门预算改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资金规模逐步增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日益迫切,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想在财政资金管理上规范化,则更加需要注意财政资金支出的绩效性。
  (三)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完善各部门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增加财政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在对部门财政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财政资金的效能性监督,从而实现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当前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尚未达成共识。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尚未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而且财政管理侧重在资金量的分配上,现时的部门预算也只是将预算分配进一步细化形成支出刚性,同时,对支出绩效不够重视。
  (二)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绩效考核缺少应有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这将极大地影响绩效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整体成效。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才能保证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
  (三)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
  三、对加强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的建议  随着部门预算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行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其在现实上具有了可行性。
  (一)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协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财政资金绩效考核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财政管理改革需要而开展的一项新工作,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并不断完善。
因此必须抓好各部门、各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思想统一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上来,统一到做好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的工作中来。首先,要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工作,通过介绍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增强单位对此项工作的知晓度,增加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关注,推动各部门、各单位自觉地接受财政资金绩效考核;从而使“花钱讲效”的概念成为一种共识和自觉行为;二是要注重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对财政资金绩效考核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实现绩效考核由单位被动应付到单位主动要求实施的转变,营造出财政认真组织、单位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法制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法律制度。制定财政支出考核规章和制度,明确考核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并界定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对绩效目标的设定作出较为具体、详尽的要求。制定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办法,增强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强化各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感,实现资金支出考核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重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增强支出管理的约束力,强化绩效考核手段,为资金支出绩效考核奠定法制基础。
  (三)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围绕注重实效、加强应用、完善体系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设置考核指标和标准,建立适合的绩效考核指标库。构建符合财政支出管理要求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部门、单位及社会公众的作用,强化群众监督。

3. 如何构建合理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绩效评价核心,对预算管理各阶段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绩效评价全面、准确、客观地揭示高校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执行结果,从而引导高校客观地了解和把握本校的优缺点,进而不断优化本校资源配置状况。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了解高校资金使用及资源配置情况,并给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可分为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两类。主观方法一般是从评价目的和原则出发,考虑专家在长期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主观确定指标结构和指标的过程。客观方法则是从实际数据出发,利用往年的一些纵向数据或同一年的一些横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指标。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各有利弊,只有彼此结合、互相补充才能科学合理。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选择 笔者拟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初步建立备选指标群,并设计调查问卷;其次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和专家筛选的离散程度,去除一些重要程度较低和离散程度较高的指标;然后进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保障指标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及问卷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最后得出科学合理、符合高校办学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制定工具——平衡计分卡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主要对高校预算支出的实际效果、资金使用的效率进行评价,但高校作为特殊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产出具有多样性和不可量化性,包括人才培养的成果、科研的成效等,正是基于这一考虑笔者运用平衡计分卡基本理念来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平衡计分卡的评价体系由卡普兰和诺顿初创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一种全面衡量企业健康状况和企业价值的综合绩效管理体系,其基本原理如下(见图1)。它克服了单纯采用财务评价指标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缺点,强调了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相互联系且具有因果关系的评价维度,把各评价指标与组织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达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结果性指标与驱动型指标的平衡、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的平衡。平衡计分卡不仅适用于商业企业,同样也适用于任何有意提高组织

如何构建合理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 如何搭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1.先进性:采用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方法,保证系统能够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满足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需要。2.实用性:系统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得各级财政部门能够按照本地区的业务特点及管理水平选择合适的模块组件构建本地区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系统,并且便于今后的维护与扩展;3全面反映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意图以确定中央预算单位(或者说是“上下”)分配指标应该遵循哪些基础规律等重大问题4高度灵活性5安全性6易学习性7可移植性8开放性9成熟稳定10升级容易【摘要】
如何搭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提问】
1.先进性:采用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方法,保证系统能够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满足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需要。2.实用性:系统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得各级财政部门能够按照本地区的业务特点及管理水平选择合适的模块组件构建本地区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系统,并且便于今后的维护与扩展;3全面反映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意图以确定中央预算单位(或者说是“上下”)分配指标应该遵循哪些基础规律等重大问题4高度灵活性5安全性6易学习性7可移植性8开放性9成熟稳定10升级容易【回答】
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实施方式【提问】
(一)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1.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指标。2.对各个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建立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3.确保评价结果公平、客观和准确。4.以专项资金管理为核心,全面反映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情况。5.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6.通过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在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7.提供信息服务,方便相关单位及时了解专项资金管理情况,做好决策参考。8.规范管理流程,落实责任主体。9.提升工作质量,注重成果运用。【回答】

5. 如何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可以使决策层进一步了解项目的实施进展、资金使用、社会经济效益情况,而且通过以项目为对象的绩效评价,达到对项目实施单位、主管单位的绩效评价,以促进各相关单位选择好项目、管理好项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前期准备阶段的重点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前期准备阶段最重要的是制定科学、规范、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三个要素,一是绩效评价指标及释义;二是评价指标权重或百分值;三是评价指标得分的评分标准。指标体系制定的难点在于:一是财政支出项目类型繁多,既有经常性专项业务费支出,也有建设和购置类支出、政策研究类和管理类支出,不同项目有很大差异,很难找到一套合适的指标来覆盖所有项目;二是指标体系权重的设置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取向,权重如何设置,为什么这个指标的权重高于那个指标。虽然在经济数学中有一些方法可以运用,但实际工作是复杂繁复的,N阶行列式往往也难以反映管理者对指标的价值判断。经过实际工作探索,针对这两个难点,笔者认为在指标制定中为了增强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指标体系的制定要紧紧围绕三个方面设置:一是国家和地方有关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政策;二是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决策和管理的需求;三是项目的特点。依据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提供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参考框架,对于3个一级指标(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直接使用,对于二、三级指标,根据工作实际,选用通用指标,设计符合项目特点的个性化指标。在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评价指标应科学客观、重点突出、操作方便,同时要与相关业务处、预算单位多沟通交流,吸纳多方好的建议。对于指标权重的设置,可以采用管理学中的德尔菲法。财政部门、预算单位、项目实施单位、评价人员四方根据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以及项目实际情况,分别给出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四方意见,拟定指标初步权重,再发给四方征求意见;综合反馈意见,给出绩效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和百分值。这样的做法,一是群体决策、集思广益,避免受某些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形成统一的权重分配方案;二是操作起来简单、易行、有效,容易形成共识。评价实施阶段的重点在评价信息的收集评价实施阶段的重点在于围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项目申报、预算安排、预算执行、完工验收等各阶段信息,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国家、行业及地方的经济、社会信息。评价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直接关系着评价结论的科学、合理、有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一个有效的评价手段——《项目信息调查表》。《项目信息调查表》包含项目单位信息和项目信息,以及信息来源与依据。调查表围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认真分析计算评价指标的得分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并逐项在调查表中列出。评价人员在分析项目资料,实地查看项目现场后,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地填写调查表,并与项目实施单位沟通交流、逐项确认。然后,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分要求和《项目信息调查表》所填项目实际情况,逐个指标分析绩效得分,最终得出项目绩效总得分。《项目信息调查表》的应用可以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让评价人员明确需要收集哪些项目信息;二是让被评价单位明确评价人员收集了哪些评价信息;三是调查表经双方确认,保证了评价结论的客观真实;四是提高了现场评价的工作时效。报告撰写阶段的重点在报告主要内容的把握绩效评价报告核心在于报告应该结论有数字、得分有依据、原因有分析、问题有建议。绩效评价在强调定量评价后,有很多评价报告只注重罗列数字,对数字的分析评价不够,造成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用性不高。(作者单位:安徽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如何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

6.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的体系有哪些

(一)宏观效益的综合指标
宏观效益主要评价一级政府财政支出对推动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作用发挥的效果和程度。可以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价:(1)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包括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及增长率,用来评价经济实力及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2)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长率及人均国民收入,用来评价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程度。(3)财政收入及增长率,用来反映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率如略快于国民收入增长率说明财政支出有利于提高社会总效益。另外,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的增长,有助于中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4)人均消费水平及增长率,用来反映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长率对提高消费水平推进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二)微观效益的分类指标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必须依据财政支出的不同性质、在不同领域的存在形态,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系列相关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各项财政支出效益的高低。
1、基本建设投资的效益评价
财政基建投资效益主要是指财政基建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取得的有用成果之比,它反映财政基建投资领域全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包括直接效益和最终效益。
(1)财政基建投资的直接效益——财政基建投资与新增固定资产的关系
财政基建投资直接效益= 新增固定资产/财政基建投资
财政基建投资直接效益高,表示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一定的投资增加较多的固定资产,或增加一定的固定资产耗费较少的投资。
(2)财政基建投资的最终效益——财政基建投资与新增GDP的关系
财政基建投资的最终效益= 新增GDP/财政基建投资
运用上述公式时,应该确定新增固定资产或新增国民收入中属于由财政投资所引起的部分。这样计算的结果更能准确、客观评价财政基建投资的效益高低。
2、科学研究费支出的效益评价
科学研究费的支出效益,就是如何用最少的费用支出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的问题。可以通过一定科学研究费支出所产生的科技进步来进行。即:
科学研究费支出效益= 科技成果/科学研究费支出总额
其中,科技成果包括每万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社会劳动生产贡献率、年授予重大科技成果、新设的重点实验室等。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当该项科技成果在凡是能够应用它的一切范围都得到应用,它的价值量充分发挥出来时,所节约的社会劳动总量或创造的超额收益总额就是该项科技成果的使用效益。
3、教育经费支出的效益评价
教育成果就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知识的人才,直接表现为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数量。因此,评价教育经费支出的效益,可以将支出量与合格毕业生数量进行比较。即:
教育支出效益= 教育成果(年合格毕业生数)/教育经费支出量(教育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总量)
4、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效益评价
评价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效益,可以运用行政管理费的收益弹性系数,它说明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相对变化与其收益相对变化的影响作用关系。即:
行政管理费支出效益= 行政管理费所得收益增长率/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率
该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行政管理费每增长1%,所取得的收益增长超过了1%,效益较好;弹性系数界于0到1之间,说明行政管理费支出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弹性系数小于0,则说明行政管理费增长不仅不能带来产出的增长,相反还阻碍产出,效益较差。
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行政管理费与财政支出或GDP的比例、行政人员与行政管理费比例以及其他相关物量因素所组成的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价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效益。
5、国防费支出的效益评价
国防费支出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而用于与军事有关的一切耗费,包括军需品生产的耗费和军队活动的耗费,也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合理有效地运用政府所提供的国防财力。军力的增强和国家安全度的提高即是国防支出的效益。但应明确的是,评价国防费支出效益,不能单纯用经济观点来考察,节约费用并不等于军费支出效益好。只有在能够保卫国家安全前提下的节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约。
(三)对财政支出项目内容的评价指标
目前我国的评价指标方法体系主要集中在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上,而从国外的评价工作实践来看,对某项目的评价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有所反映:
1、过程评价,即评价项目决策的合理性,以及立项评估时所预测的产品销售、产品价格、市场竞争力等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并对施工效率、工程质量、投资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价。
2、经济效益评价,即进行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测算主要评价指标,如成本净现值、投资利润率等主要财务指标,以及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国民经济宏观分析指标。清偿能力分析要计算项目的资产负债率。
3、影响评价,即评价项目的运营对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项目周边自然环境,以及对就业和脱贫等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4、持续性评价,即评价项目完成后,项目所规定的目标是否可以继续,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发挥作用等。

7. 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如何做到公开公正

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
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项目招投标要纳入规范化渠道,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三边”工程、豆腐渣工程。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要从管理措施、操作规程、责任追究、跟踪监督等方面出台更为详尽
的制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如何做到公开公正

8. 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如何做到公开公正

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 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项目招投标要纳入规范化渠道,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三边”工程、豆腐渣工程。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要从管理措施、操作规程、责任追究、跟踪监督等方面出台更为详尽
的制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