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GDP有多少水分?

2024-05-19 11:22

1. 中国的GDP有多少水分?

不会的,一切都是按照根据各种类型的资料加工计算得出。
年度GDP核算按照94个行业分别计算,农业包含的5个行业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包含的39个行业同时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包含的50个行业则采用收入法计算。
在94个行业中,对基础资料较充分的行业直接计算增加值,对基础资料不够充分的行业,通过比例系数推算法和相关指标推算法间接计算增加值。年度GDP生产核算基本上是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根据各种类型的资料加工计算得出。

扩展资料:
中国GDP的相关情况:
1、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与国际接轨,国家统计局从2015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采用分季方式核算季度GDP数据,并公布相关核算结果。
2、2017年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形势好于预期,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提质增效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GDP

中国的GDP有多少水分?

2. 中国的GDP到底有多水?

根据GDP指标概念的内涵、外延和计算方法的规定, 从全面地、完整地反映生产活动成果总量的要求来看, 主要有以下缺陷:  
GDP没有包括自给性服务产品的价值。GDP只记录货物产品和市场化服务产品, 对于自产自用的服务, 因未进人市场而不予记录。家庭和个人为自己最终消费而生产的自我服务, 诸如自己修理家庭用品、自己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和儿童等服务, 都不记录。在我国,有许多劳动时间被用于自我服务, 如果不计人GDP中, 就不能反映全部生产成果。
没有包括义务劳动的生产成果。不计报酬的义务劳动, 如义务医疗、义务植树, 其生产过程的投人, 其劳动成果的生产性、社会性、有用性等各方面与有酬劳动没有区别, 只因不计报酬而未计人GDP,  使GDP不能全面地完整地包括所有生产成果在内。
GDP只能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某些侧面, 不能从总体上全面衡量经济增长质量。GDP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总体质量的提高并无直接关系。用最近20年的统计资料计算的相关系数为0.011, 几乎没有线性相关, 说明GDP增长速度快, 经济增长质量不一定高,GDP增长慢, 经济增长质量不一定低。GDP只衡量生产成果数量, 不问收人分配如何, 不能反映收人分配中是否存在平均主义或收人悬殊, 不能说明人们的生活福利改善程度。

3. 中国的GDP增速多少比较合理

DP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关于你的问题可结合两个公式去理解:
(一)GDP增长率=本期GDP - 上期GDP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多少,才能满足就业稳定,增长越来越不容易。假设基期年GDP为1万亿;  上期GDP  ;但当基数达到10万亿时,次年增加2000亿,而保就业实际是保人民生活,保社会稳定。也就是说,也有极限的限制,只要产品价格上涨,仍然会有增加值。反过来看,增长率为20%,也就是受制于资源的承受力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以国内目前情况,GDP增长多少,其实是保就业的底线决定的;价格指数 - 1。这个公式的意思,名义GDP受价格的影响非常大,次年增加2000亿,增长率仅为2%。即使在社会产出总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而成正比的GDP增加值方面。
(二)可比价GDP增长率与现价GDP增长率的关系为,在目前对就业率的判断是相对稳定情况下,保持目前6%左右的增长就是正常的:可比价GDP增长率=  1+现价GDP增长率 /。这个公式告诉人们的是,GDP增长率和基期年GDP呈反比,也就是说当GDP基数越来越大时

中国的GDP增速多少比较合理

4. 中国的GDP有水份吗?

这之中,有专家,也有普通百姓。笔者曾在讲座时就此提问听众,几乎98%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偶有1、2位听众NO!,我便会说:恭喜你,答对了!
  当然,我绝不认为中国的官方统计数据是准确的。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已不是秘密;各地GDP增速年年超中央数据,一直备受质疑。多年前关于GDP虚报的段子更是多多。譬如,一个农民养了几头牛,报上去便变成几十头甚至几百头了。当时,我曾问过一些乡镇干部,你们数字是怎么统计的,他们几乎都笑了。正因为积累了这样多的经验,坚信中国GDP有水份,几乎已成国人共识。但是,如果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中国的统计数字问题多不假,但其最大问题恰恰是统计不足而非过度。换言之,中国的GDP,不仅没水份,反倒是被严重甩干的。其下,是我的论证。
  2004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得出了该年GDP总量为159878亿元的结论。同时,该次普查中,国家统计局对各地九十年代初甚至八十年代虚报的数一刀两断,做了切割。这表明,2004年之后,中国的GDP统计质量有所提高,虚报现象受到遏制,此后逐年递增的GDP数字应该是可信的。
  但应然不是实然。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国GDP的持续高增长率,不能不令人生疑。我们当然没证据直接证明中国GDP增速的真实性,但是,却有一个间接证实其可信性的路径,这就是中国税收的同步超高增长率。现将2004年2009年中国GDP和税收增长率并列如下(其中GDP数据是调整后的):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上半年
  GDP 9.5% 10.2% 11.1% 13% 9.6% 9.1% 11.1%
  税收 25.7% 20% 21.9% 31.4% 18.8% 9.1% 30.8%
   以上数据显示,除2009年度因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税收增幅缩小外(2010年上半年又反弹回来),其余年份,中国的税收增速大都是GDP增速的一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GDP统计涵盖一、二、三产,而中国的一产比重不小、年增速却有限,这就拖了GDP的后腿。特别在2006年后,一产基本免税,税收主要来自二、三产,而这些年正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力的年份,这便出现了像2007年税收增速为GDP增速2.41倍奇迹。
   学界对中国税收如此增长是否合理,一直有争论,但却从未有人怀疑过这些数字的真实性。GDP可以吹牛,税收却不可吹牛、也无法吹牛,因为收入国库的税款,必须是真金白银。正因为懂得吹牛要上税的道理,所以,各类市场主体在征税员面前,都绝对是谦虚、收敛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税收增速依然倍数于GDP增速,便客观证实了中国2004年以来GDP增长率的真实性。
   二、中国存在规模庞大的隐性经济
  基于以上事实,我们便可做出这样的假设:除一产外,凡被GDP统计的二、三产领域,大都应被税收所覆盖。道理很简单,如果在二、三产中还存在大量被GDP统计却逃脱税收的领域,那么,GDP增速应相对提高、税收增速应相对降低,便不会出现后者连年倍数于前者的情况了。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凡属税收盲区的隐性经济活动,理论上都应是GDP统计黑洞;只要我们能证明中国隐性经济规模足够大,中国GDP被严重低估这一事实判断便可成立。
  当下中国存在那些隐性经济活动呢?我分非法的黑色经济与未必非法却无税的灰色经济两大类列举:
  (一)黑色经济
  黑色经济活动虽非法,却依然是经济活动,产生消费、刺激生产,客观上应给于正视。
  1、黄赌毒
  中国存在着严重的黄赌毒现象,这是客观事实,无须多论。
  2、假盗非
  尽管年年打假、打非、反盗版,目前各种非法、盗版、假冒产品的生产销售活动依然非常猖獗。分析起来,它们间还有所区别:有些非法出版物的生产过程可能在地上(被征税),其销售渠道则在地下(为税收盲区);有些假冒产品(如假酒、假烟、假文物)生产过程在地下,其销售渠道却可能在地上(有些宾馆也卖假酒、拍卖会也卖假画);而假发票或盗版光碟的生产销售过程皆在地下。显然,只有地下部分才属隐性经济。
  这里说钱权交易不笼统说腐败,是因为贪污行为不构成经济活动。作为中国式腐败主要形式的钱权交易,尽管非法、缺德、践踏社会公平,却具有完全的商品交换形态。所谓的商品,便是权力,公权力或非公权力(包括私企职员的采购权力、医生的技术权力、教师的知识权力)。中国的钱权交易已深度融入到市场运行链条之中。譬如一个建筑商行贿,厅局长之外,各职能部门的处长、科长、科员,凡与权沾边的,通常人人多少有份。中小官员拿到钱后不会埋起来,而是继续消费,或进行新的钱权交易:给医生送红包、给孩子老师送礼等等。医生和老师拿到钱,也会继续消费或送礼。这样,中国的钱权交易既构成我所谓的第1.5次分配(不属于第一次市场分配,也不属于第二次福利分配),又发挥着刺激消费的效能,不可小视。

5. 各省GDP数据注水怎么来的:经济为什么会有水分

GDP数据注水造假 假数据怎么来的?
数据造假也有讲究,对于领导们来说凭空直接修改数字的手段太过低级,也很容易露出马脚,因此必须玩点花样。数据造假有哪些手段?
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幅一直是主力,也更是各级官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投资“快速增长”能带来GDP增幅“跑步前进”,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则是数据作假的重灾区。

“投资这块水分大,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地方过去年度数据里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都大于当年的GDP值,可想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大。
一种情况是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私底下签一个合同,投资金额、投资年度等数据都由地方政府自己随意填写,投资额往往是实际投资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连项目都没有,虚报投资项目,而且不少地方政府对投资数据的要求是每年都要增加,报上去后无论落实与否,数据都降不下来,为了保持投资增速,还连年追加。
招商引资一直以来是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指标,因为外资的引入往往还伴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管理、设备等,容易成为地方政绩的亮点。
在主要造假方法中,一种是地方政府将人民币汇到香港或其他境外,注册成立壳公司,然后将人民币转成港币等其他外币,再汇回本地作为外资进行投资,其中的汇兑损失则由地方财政局负责。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成立引资专项基金,实际上是应对汇兑风险的资金池。还有就是直接买外资,政府花钱请外商注册成立壳公司,或者有专门中介公司,一段时间后把资金转走。
维系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净出口与投资、消费并驾齐驱。如果净出口数据不理想,将严重拖累整体增长。假出口除了粉饰数据、假造政绩外,出口企业还能骗取出口退税、获取灰色收入。

出口数据造假主要做法是出口企业让物流公司的货柜车不停变换牌照,反复进出关,同一批货物多次报关通关,虚增出口额,同时骗取出口退税。尤其是在保税区,由于区内关外的政策优惠,这种做法实施起来更是简化便利。某些地方的物流公司甚至已形成成套的业务模式。另外,进出口数据造假可以为资本外逃和假外资流入提供便捷的管道,为金融安全埋下隐患。
GDP增长,财政收入需要跟上增长,而税收收入是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造假,主要从税收入手。最省事的是征收“过头税”。即预收一年或者几年的税款,或者利用各类名目加重当年的税收。这种手段被广为应用,此前也多次曝光。
另外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利用“税收空转”达到虚增财政收入的目的。

各省GDP数据注水怎么来的:经济为什么会有水分

6. 今年GDP增长6%是否有水分

实事求是说,是可能有的。这与统计方法关系很大。
按目前的统计方法,主要采取的是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本身允许统计误差的存在。在抽样的同时,由于一些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统计难度很大,不可能完全获取,只能采取推理的方法去确定,这可能产生第二次误差。第三层误差则是目前的GDP都是名义GDP,要转化为实际GDP还需要折算物价指数,而物价指数本身的采样也未必科学,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方面,只统计房租价格,并不计入房价。此外,在统计中不排除人为因素存在,统计倾向也会扭曲统计数据。

7. 国家统计局地方GDP挤水分不影响么?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回应天津滨海新区和内蒙古出现的GDP挤水分问题时回应:全国统计数据不因少数地方、企业、单位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存在问题而受影响。

宁吉喆表示,这一问题不仅是媒体关心的,也是统计局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字真实性的意见,执行国务院通过的“统计法实施条例”,做了大量工作,重点是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应该说中国统计数据的质量,包括地方统计数据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宁宁吉喆强调,中国统计数据,并不因为有一些地方一些企业一些单位的数据真实性存在问题而受影响。
“十年前左右,发现地方数据总量加起来超过全国数据的情况,经过这几年努力差距在缩小,但仍然还是有差距。比如2016年地方加起来的地区生产总值比全国核算的地区生产总值高出3600万元。核算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的统一核算,时间表任务书都已经确定,我们正在加倍努力。”

“另一方面,中国的统计是依法依规进行的。对于可能存在的不实数据的地方、企业和单位,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也是要依法依规地去发现问题,核实问题,解决问题,包括修订和公布。同时,对于少数地方、少数企业、少数单位,还有新增的弄虚作假的行为,统计为违规现象,不管是虚报夸报,还是瞒报拒报,都是有的,影响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我们都要依法依规处理。”



宁吉喆表示,具体情况国家统计局正在核实当中,数据的最终修订和公布,将按照国家的统计法律法规来进行。

国家统计局地方GDP挤水分不影响么?

8. GDP注水会不会影响全国GDP?

为什么说它即便呈现了个别省份造假的形象,对全国的数字没有太大的影响。由于国家统计局在许多年曾经,对我国的GDP的核算统计已经基本上不再用当地的数字,它是选用直接采集数据的方法,跟各个省市的政府没有关系,有直报的体系。

全国比如说定了多少个企业,直接把表格填好报到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来汇总,然后国家统计局会观测哪些数据可能呈现反常,下一步会去了解,反常为什么会发作,然后来矫正这个数据。

所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的GDP的总量以及增长率的数据相对是比较准确的,它不等于当地各个省的数据的一个简单的加总,由于它有直报的体系,再加上它有一些依据反常值进行调整的程序。换句话说,国家统计局将来在2019年今后,陈述的全国的GDP的数字那就应该是各个省的GDP数字一个加总。

咱们不能排除当地单位在报给国家统计局的数字里面,仍然会有一些水分,也会呈现统计误差,可是既然是一致核算,国家统计局是有方法与当地来反复核实和调整的,确保当地加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的全国数据一致。由于当地政府如果报的数字比较离谱,国家统计局这边是能看出来,一般它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再加上国家统计局对核算GDP还有一些其他直接的方法,比如说要看当地的发电量和耗费量等,看单项的实物量的耗费指标,然后直接的来印证这个GDP的增长是不是契合当地的直觉。所以有许多方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