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 :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2024-05-09 23:22

1. 高中政治必修二 :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公仆”和“主人”的关系。
政府以对人民负责为基本原则。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即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为做到这一点,政府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

扩展资料
政府职能:
1、政治
政治职能指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府担任着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犯罪份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2、经济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主要有四大经济职能:①经济调节职能;②公共服务;③市场监管;④社会管理。

3、文化
文化职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们抵御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高中政治必修二 :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2. 高一政治下册第二课公民的政治参与教案四篇

 本课分析我国公民参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重大作用,感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2.1  *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的问题涉及学生具体的*活动实践,建议多引入、创设具体的政治活动情景等辅助学习、理解,增强学生的实际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权利,如何参与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这是本节内容要学习的。
      (二)进行新课
      四、*选举面面观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镜头一反映的是直接选举,镜头二反映的是间接选举,它们都是差额选举的方式。2、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要不断提高参与*选举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明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缺点: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为差额选举。
      优缺点: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
      可见。各种选举方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6-18页内容,结合我国并不同时期选举方式的变化,了解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确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方便,人民群众的*素养不高,我国只在乡镇*代表选举中实行了直接选举。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意识增强,政治参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级*代表选举,并实行了差额选举。
      (2)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18页,说明为什么要重视自己的选举权利?如何重视并使用好自己的选举权利?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1)行使好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2)选民参与*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的管理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标志。
      教师活动: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那么,怎样才能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
      2、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1)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2)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3)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选举方式以及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应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珍惜并运用好选举权,以促进我国的*政治建设,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选举方式属于间接选举的是()
      A.全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B.县*代表选举市*代表
      C.某村村民选举村委会主任D.某乡镇选举本乡镇*代表
      答案:B
      [例2]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1)物质生活条件(2)性质
      (3)选民文化水平(4)候选人的结构构成()
      A.(1)(2)B.(1)(3)C.(1)(2)(3)D.(1)(2)(3)(4)
      答案:C
      [例3]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宜采用的选举方式是()
      A.间接选举B.差额选举C.直接选举D.等额选举
      答案:A
      [例4]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一个重要尺度是()
      F.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的*权利多少
      G.选民参与*选举的能力高低
      H.选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文化知识的多少
      I.是否积极参加选举,并认真行使选举权
      答案D
      ★课余作业
      作业:比较几种不同的选举方式        2.2  *决策:作出的选择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
      2、理解*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3、运用实例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提高公民参与*决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
      ★教学难点
      *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建议多引入*决策的具体材料、数据、实例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通过*选举,选出代表人*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各项决策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我国*形式的日益丰富,还有更多的机会、渠道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本节将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3. 必修二政治生活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必修一是经济生活,因此提到政府,一块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一块是政府的财政政策,另外还有点纸币发行什么的。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经济发展遇到了问题,必须需要政府来解决了。比如市场的自发盲目啊,通货膨胀啊。都是遇到问题才提到政府。
必修二是政治生活,开篇讲的是我国的国体,公民的权力什么的。政府是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然后考纲要求掌握政府的职能,性质,行政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等也可以和政府联系起来。这里的政府更加多元化,经济只是政府职能中的一块。课本意在告诉你政府为什么这么做(国家性质...),政府有怎么做的权力等等。
必修一二政府的区别非常明显。仔细看课本然后背一些必须的知识点就自然明白了。学习过以后一般很少会在哪里弄混吧?预习的话可能有点想不通。

必修二政治生活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4. 政治人教版必修2,说明我国是如何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的

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因为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加强履行国家职能。
3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主要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4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5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和邓小平理论。坚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公民和人民的概念区分,你要懂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公民和人民的概念区分,你要懂

6.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管理


7.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也不断高涨。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

     C         试题分析:我国实行代议制,由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是社会事务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选举人大代表或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C正确;ABD错误。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地位的识记,是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考核,对重要的知识点如“根本、关键、基础和标志等”要熟练掌握,难度一般。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也不断高涨。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

8. 伴随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在公民政治生活中,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

     C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不是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行使政治权力并不是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关于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教材有明确表述,即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监督权并不是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故排除。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