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

2024-05-10 10:13

1. 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

为了摆脱蒋介石的围剿。
遵义会议召开后,国民党4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涌来,把黔东北团团围住,企图将中央红军35000多人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局势变得更加严峻了。
中革军委决定,部队从1935年1月19日开始逐次向北转移,在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
毛泽东等根据各路国民党军队正奔集而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的北渡长江计划已不能实现,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扩展资料:历史背景
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博古"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
当时的红军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
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由毛泽东辅助周恩来指挥军事,后期改为由毛泽东负责指挥军事,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
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

2. 红军为什么四渡赤水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时,蒋介石为了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2军团、红6军团会合,妄图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共调集30万兵力围追堵截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决定从遵义等地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红3军团、红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一渡赤水 

  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古蔺、叙永地区前进。川军立即以12个旅分路追截,并沿长江两岸布防。2月7日,中共中央因为敌军已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红军进逼,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接着,红军即向川滇边境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二渡赤水 

  2月9日,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这时,第2路军各纵队分别向扎西迫近。为了迅速摆脱川、滇军的侧击,毛泽东等决定东渡赤水,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11日,中央红军从扎西挥师东进,于18日至21日在太平渡、二郎滩渡过赤水河。三渡赤水 

  遵义战役后,蒋介石由汉口飞抵重庆坐镇指挥,并改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企图南北夹击,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3月5日后,中央红军以红9军团在桐梓、遵义地区吸引川军向东,主力由遵义地区西进腊坎、长干山寻机作战未果。15日,红军主力进攻鲁班场未能奏效。16日,红军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向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四渡赤水 

  在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毛泽东等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赤水河东岸寻机歼敌。3月20日,为迷惑敌人,红1军团一个团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以东地区,突然折向东北,于21日晚至22日,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从敌集团右翼分路向南急进。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同志巧用兵的一个典型范例,同时红军在经过的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使当地群众受到革命教育。

3. 红军四渡赤水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来来回回渡了四次赤水吗?

红军是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一组环环相扣的战斗,从1935年1月中旬到4月初南渡乌江,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的边界赤水河流域转了三个月,走了110个城镇,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整组战斗败中有胜,胜中有败,先败后胜,反败为胜。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著名战役。
战役从1935年1月29日一渡赤水开始,到5月上旬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来来回回渡了四次赤水吗?

4. 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河!

为了摆脱蒋介石的围剿。
遵义会议召开后,国民党4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涌来,把黔东北团团围住,企图将中央红军35000多人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局势变得更加严峻了。
中革军委决定,部队从1935年1月19日开始逐次向北转移,在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
毛泽东等根据各路国民党军队正奔集而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的北渡长江计划已不能实现,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5. 红军四渡赤水是哪一年?

:1935年5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后面临国民党中央军的追击和四川军阀的堵截。为了冲破包围,红军必须突破川军大渡河防线。起初,红军意图从安顺场渡口读过大渡河;但夺取安顺场以后才发现川军已经进行了坚壁清野将主要船只都抢走了,红军仅有数条小船,而且大渡河河流湍急,进一步减慢了运兵渡河的速度。为了加快渡河速度,红军统帅部决定夺取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红军统帅部命令:已经渡河的红一师和干部团组成左路军,尚未渡河的红军主力组成右路军,一起向泸定桥进发。
行军:左路军前锋,是红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原定红四团的行进计划是3天走320里,但在第一天走了80里后,敌情发生了变化。已经渡河的红军右路军对川军造成了更大的威胁,因而川军将增援泸定桥的主力投入了阻击右路军的行动中,导致泸定桥防御力量空虚。红军统帅部得知这个消息后,下令红四团在一天内完成剩下的全部行程,也就是说红四团要在24小时内走完240里!红四团通过减少休息时间,合理配部署勤部队行动,克服了地形崎岖、暴雨等不利因素。行军过程中最有戏剧性的就是当晚红四团和东岸的川军援兵并行的事件。当时因为暴雨和天黑,双方只能通过蜿蜒的火把确定对方的存在,红四团根据情报得知对岸是川军,但对岸的川军却并不知道这边的是红军;对岸川军向红军喊话确定身份,红四团就让抓的川军俘虏喊话,伪装川军撤退部队。双方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行军竞赛,最终是川军落败,停止行军扎营休息,而红四团则继续前进,终于赶在第二日凌晨6时感到泸定桥。

红军四渡赤水是哪一年?

6. 红军什么时间渡赤水?

1935年1月19日到1935年5月9日。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到: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赤水河为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古称安乐水,在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上游称鱼洞,东流至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梯子岩,水量增大,称毕数河,经贵州省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全长523千米,流域面积2.04万平方千米。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所以赤水河是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河水清澈透底,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洪、枯流量变幅大,实测最大流量989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33.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总量101亿立方米,最大年为173.8亿立方米,最小年为61.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27万千瓦。白杨坪以下能长年和季节性通航5~165吨船级。

7. 为什么要四渡一赤水?

红军要变被动为主动。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为什么要四渡一赤水?

8. 四渡赤水是不是长征的一部分

是的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作战时间: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
  
作战地区:贵州省和四川省交界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