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托和映衬

2024-05-14 07:54

1. 衬托和映衬

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映照,就是用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文学作品中的映衬主要指后者,诗歌自然也如此。 由“陪衬或对照”来看,映衬有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就是正衬。试想登上天姥山的半山腰,就能望见东海日出,听到天鸡的啼鸣,那么天姥山山峰必然高入云天,连接仙境,出“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盛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又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山之高,但面对天姥山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足见“天姥连天向天横”。反衬的著名例子是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衬静,静境深广。又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酒肉臭”反衬“冻死骨”,更显人民的痛苦、悲惨。 映衬(无论是正衬还是反衬)的目的,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映衬(衬托、烘托)有色彩相衬: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亮”得格外夺目惊心。有景物衬情:衬法有两种,衰景衬悲愁、美景衬欢乐是正衬,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枫叶荻花秋瑟瑟”,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乐景衬哀情(或相反)是反衬,如杜甫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有人物相衬: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极言罗敷之美;“未免被人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讽刺杨贵妃美色误国。有动静相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四千年来车马寂,古槐深巷暮蝉愁”(张籍《法雄寺东楼》)。此外还有大小、多少、冷暖、远近、高低、明暗等等方面的映衬,在阅读赏析时也应注意。 衬托的意思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和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也可以是相反的事物间进行对比。   其实您只要这样记住就可以了.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

求采纳

衬托和映衬

2. 衬托与反衬的区别

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衬托,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

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这是“正衬”。
 
  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体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记》)
  该例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 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

3. 衬托的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衬托与烘托的区别

衬托的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4. 什么是映衬和衬托

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映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5. 映衬的衬什么意思

衬托。
映衬的目的,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映衬(衬托、烘托)有色彩相衬: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

映衬的衬什么意思

6. 映衬的衬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映衬的衬是什么意思  衬托 里 衬 应该是 附和的一次 
  
   问题二:映衬的衬什么意思  衬托。 
  映衬的目的,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映衬(衬托、烘托)有色彩相衬: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 
  
   问题三:映衬是什么意思?  映衬: 
  ①相互映照,衬托 。 
  ②并列相反的事物,以收相得益彰之效的修辞格。 
  补充: 
  造句:突兀的山峰在夕阳中映衬得如同城堡。 
  
   问题四:"映衬"是什么意思?  相互映照,衬托 
  如果用在写作手法上,就是说前后相照应 
  
   问题五:衬托的衬什么意思  衬托 里 衬 应该是 附和的一次 
  
   问题六:互相映衬的意思是什么  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映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 
  
   问题七:映衬的意思是什么  映衬 
  1.映照衬托。 
  2.修辞学上辞格之一。并列相对的事物,使相互对照,相得益彰。 
  
   问题八:互相映衬的意思  映衬:映照、衬托。映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 
  
  互相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 
  
   问题九:互相映衬的词语意思  互相映衬:映衬:映照、衬托。互相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转化,使得意思 
  更加明了。

7. 衬托是什么

衬托chèn tuō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衬托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基本解释
[set off;serve as a foil] 用另外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以形成对照,使事物的特色更突出
小小的金别针衬托着他朴素的黑礼服
群山的背景衬托出风景的幽美

详细解释
用另一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以突出原事物。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与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器与大度之类。”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三:“说起念白的份量,并不比唱工轻。因为唱时场面上有胡琴衬托,多多少少有一点借劲。” 碧野 《白云·绿树·金花》:“白云缭绕青松、落羽杉、银杏、垂珠树、桦槭、海桐,把幽静的山林衬托得更加翠绿。”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3):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基本解释

  [set off;serve as a foil] 用另外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以形成对照,使事物的特色更突出方法 1、衬"景"托"景"。
  《日月潭》一文在对台中附近的群山、树木及周围的名胜古迹等大的"背景"作了描写和介绍以后,再介绍"日潭"与"月潭",这样日月潭留给读者的印象就更深更美了。
  2、衬"人"托"人"。
  《鱼游到了纸上》一文的作者在写了"茶室后院的金鱼缸旁"聚着许多爱鱼的老人、孩子、青年以后,引出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用众多的人托出的某一个人物,会给读者留下"鹤立鸡群"的感觉。
  3、衬"物"托"物"。
  小鱼在水里是非常机灵的,但是翠鸟能"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机灵的水中小鱼竟敌不过翠鸟,可翠鸟动作的迅速和敏捷。(《翠鸟》)
  4、衬"明"托"暗"。
  "阳光照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那么到底黑到什么程度呢?可以看见"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身上发出的许多微弱的光点。(《海底世界》)
  5、衬"景"托"情"。
  一位归国老华侨被家乡的一个卖柚子姑娘善良诚实的心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秋阳高照,映红了美丽的山乡小镇"一句景色的描写,裨是暗示着老华桥对这位小姑娘的无限敬佩之感。在老华桥的眼里,山乡因为姑娘的善良诚实而妩媚动人,故而使得他油然而生一股浓浓的爱乡之情。(《苦柚》)
  6、衬"声"托"静"。
  "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雪花飘落下来是很轻的,人睡在屋里竟能听到雪花飘落的声响,可见山村的冬夜是多么的寂静啊!(《第一场雪》)
  7、衬"悲"托"喜"。
  扁鼻子军官反雨来拉到怀乡河边枪毙,乡亲们非常难过,他们有的流泪、有的呆立在河沿上,有的喊着雨来的名字,悲痛极了。忽然,"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啦?"这时,大家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面对着亲人的"死"而复生,大家的惊喜、高兴之情被"托"到了极点,从而让我们一下子不感受到了雨来的机智和勇敢。(《小英雄雨来》)

衬托是什么

8. 衬托和反衬?

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衬托,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
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这是“正衬”。
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体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记》)
该例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