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供给方式的转变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 影响?

2024-05-16 13:13

1. 2.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供给方式的转变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 影响?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
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超额准备金,三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在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所持倍数放大效应商业银行扣除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后,形成了超额准备金,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使1 元的中央银行负债,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业务运用后,变成了几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与中央银行向公众提供的部分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应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
以上分析看出,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
可见,在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中,“基础货币——超额准备及它的倍数放大效应——货币供应量”这三个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供参考。

2.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供给方式的转变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 影响?

2. 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

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条:1是直接发行通货;2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3是实行货币政策(其中以公开市场业务为最主要)。由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我们可以看出,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拓展资料:1、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反之,当外汇储备减少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减少。2、公开市场业务也是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央银行如果增加持有对政府的债权,就意味着投放了相应的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减少对政府的债权,意味着其收回了相应的基础货币。1995年以后中央银行增加的对政府债权都体现在持有的政府债券上,都是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的结果。3、再贴现曾经是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但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通过再贷款投放的基础货币规模越来越小。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的再贴现市场不发达,再贴现没能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4、发行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另一种手段。我国的中央银行票据只向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发行,商业银行购买央行票据、支付款项后,直接的结果是其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金存款减少,即基础货币数量减少。注意1、放货币基金里面比存银行定存收益高,风险度差不多,灵活性比银行定存高,而且是日计息,中间取出来过去的利息仍然在,而银行定期未到期取出来算活期利息,损失还是会挺大的。(PS:包括余额宝、微众银行的活期理财等,其实本质也是投资到货币基金里面去的)2、每个月做一笔基金定投,可以每个月定投400-500块,分成两份,每个月定2个不同的时间来投;但这个相对来说有一点风险,需要长期坚持,需要自己选择赎回的时点。

3.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4.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直接增加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         买卖有价证券也可以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
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5. 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行央行票据100亿元,对基础货币有什么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行央行票据100亿元,而非现金,意味着央行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减少市面上的货币。对于基础货币而言,实施此政策必然会使基础货币减少。
解释:
(1)基础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主要是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与商业银行体系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即流通中的现金+准备金。所以发行票据使得通货减少,基础货币减少。
(2)央行发放票据,是将票据代替了货币的发放,中央银行掌握资金来源,它可通过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得货币在原有数量上不再增加,甚至利用票据来代替了流动性,即减少了基础货币。

扩展资料:减少货币发行是央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常用的一种手段,这种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过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时,所采用的紧缩货币的政策。中央银行将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旨在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利率升高,从而达到减少投资,压缩需求的目的。
除此之外,央行还会实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选择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等措施来达到缩减流动性的货币政策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货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紧缩性货币政策

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行央行票据100亿元,对基础货币有什么影响

6. 中国人民银行怎么影响货币政策运行

如何实施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和放松市场银根的目的。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一般有三种,又叫“三大法宝”,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帖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中央银行通过调高或降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的流动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资金会从商业银行流向中央银行,市场上的资金就会收缩。反之资金会充盈。(2)再贴现率,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向央行票据再贴现的利率,进而影响商业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的比例。(3)公开市场操作。就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吞吐外币、国债,以达到调节市场资金量的目的。央行买进外汇和国债,就是投放基础货币,卖出外汇和国债,就是回笼基础货币。
在我国,还有一种手段经常用到,就是再贷款。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或收回贷款,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

7. 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行央行票据100亿元,对基础货币有什么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行央行票据100亿元,而非现金,意味着央行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减少市面上的货币。对于基础货币而言,实施此政策必然会使基础货币减少。
解释:
(1)基础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主要是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与商业银行体系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即流通中的现金+准备金。所以发行票据使得通货减少,基础货币减少。
(2)央行发放票据,是将票据代替了货币的发放,中央银行掌握资金来源,它可通过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得货币在原有数量上不再增加,甚至利用票据来代替了流动性,即减少了基础货币。

扩展资料:减少货币发行是央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常用的一种手段,这种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过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时,所采用的紧缩货币的政策。中央银行将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旨在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利率升高,从而达到减少投资,压缩需求的目的。
除此之外,央行还会实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选择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等措施来达到缩减流动性的货币政策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货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紧缩性货币政策

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行央行票据100亿元,对基础货币有什么影响

8. 试述近5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及其存在的问题

   
    2011年4月自学考试《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论述题第1题
    试述近5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及其存在的问题。
     校名师解析答案: 
    1)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反之,当外汇储备减少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减少。
   
    2)公开市场业务也是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央银行如果增加持有对 *** 的债权,就意味着投放了相应的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减少对 *** 的债权,意味着其收回了相应的基础货币。1995年以后中央银行增加的对 *** 债权都体现在持有的 *** 债券上,都是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的结果。
    3)再贴现曾经是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但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通过再贷款投放的基础货币规模越来越小。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的再贴现市场不发达,再贴现没能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
    4)发行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另一种手段。我国的中央银行票据只向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发行,商业银行购买央行票据、支付款项后,直接的结果是其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金存款减少,即基础货币数量减少。(见教材279——280页)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