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兴衰史,和五大古都的变迁有哪些关系?

2024-05-14 15:49

1. 华夏文明的兴衰史,和五大古都的变迁有哪些关系?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其本义是: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1、华夏文明起源于夏商,而真正奠基则在周朝。
周公制礼作乐
“礼”,是为了分,分贵贱、分尊卑、分长幼、分亲疏。
“乐”,是为了合,以音乐激起不同阶层间相同的情绪,产生民族的共同感。

周公
没有周公制礼作乐,就没有后世的儒家,没有儒家,华夏文明便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对华夏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儒家便奠基于周朝,周公~孔子,这便是儒家的由来。
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即封邦建国,也就是封建,天子分土地给诸侯、诸侯分土地给卿,卿分土地给大夫、大夫分给士、士分给庶人,这构成了我国数千年的国民结构。
宗法制,即嫡长子继承者。

政治上的共主和血缘上的大宗,这便是封建体制,后来虽有变化,但本质始终如一。
周朝有两个都城,以镐京为宗周,以洛邑为成周。

镐京即长安,洛邑即洛阳,从周朝开始,长安和洛阳成为我国古代的双子名都,直至唐朝灭亡。
张衡的汉赋名作《二京赋》便是写的长安与洛阳。
2、秦汉、隋唐是长安和洛阳的时代
秦都咸阳,但历史上,咸阳和西安本是一座城市。

咸阳之名,因建城于山之南、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刘邦取关中后,建都在秦都咸阳的渭南区,《史记》载: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为长治久安,“更名咸阳曰长安”。
只不过今天的咸阳和长安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已经变成了两个城市。
从秦汉到隋唐,西安和洛阳的地位曾经在南北朝时期受到两个城市的挑战——邺都和建康。
邺城,今河北临漳,曾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
建康,今江苏南京,先后为孙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陈朝六朝都城。

南北朝时期,长安、邺城、建康曾三分天下,可是当天下一统到来之时,长安又重新成为了天下正朔所在。
公元580年,杨坚在北齐灭亡后火烧邺城,从此河北地区的政治中心邺城就此消失。
公元589年,杨坚灭南陈之后将建康夷为平地。
3、开封——过渡时代的都城。
赫赫一时的大唐王朝灭了之后,长安和洛阳再也没有恢复昔日的辉煌。
究其原因,一是关中开发过久,因战乱不断而残破,二是我国经济文化中心在唐末五代开始向江南转移。

而开封便是这一过程的过渡,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六朝均定都于此。
然而,开封四战之地,无险可依,注定是一个过渡时代。
4、元明清是北京和南京的时代。
唐亡之后,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南移,而政治中心则北移。
政治中心北移开始于辽国经略燕云,在塞北建立了一个农牧二元政权,最终至元朝使我国塞北和长城以内统一在了一个政权之下。
华夏——中国的范围,至此得以扩大至塞外。

经济文化南移的结果是南京重新成为南中国的核心所在,而政治中心北移的结果是北京成为大一统王朝定都的唯一选择。
为什么从元朝开始我国南北再无长时间的对立?政治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的分离是一个重要原因。
占据了北方的政权需要南方的经济支撑,必须要统一南方,南方想自立而不可得。

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
而当天下一统,为了南北统一,首都必须定在北京,因为南京对北方尤其是塞外鞭长莫及。
北京,位于农牧交界之处,南可控制华夏本部,北可经略塞外。

北京,向北蒙古高原,向西黄土高原,向南是华北平原,向东是渤海,其兴胜犹胜于号称“八百里秦川”的长安。
综上,长安和洛阳——开封——北京和南京,这便是我国古代的五大古都,也见证了我国数千年文明的变迁史。

华夏文明的兴衰史,和五大古都的变迁有哪些关系?

2. 泱泱华夏数千年文明,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都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明有很多,文学上有唐诗宋词、国风、楚辞、赋和散文、元杂剧等等。艺术上有织绣、时装、图腾、丝绣刺绣等等。
1、先秦文学的成就是巨大的,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继《诗经》三百篇之后,在我国文学史上放射出万丈光芒的诗歌就是“楚辞”。“楚辞”主要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他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由于战国时代社会的根本变化,私人著书的风气大盛。 我们习惯向来是“风”、“骚”并称的,“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2、两汉文学,赋和散文都很发达。东汉产生了文章的概念,主要指的就是赋和散文。两汉历史散文达到高度发展的阶段。主要标志是司马迁的《史记》。
3、唐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诗歌、散文、小说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二千三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宋词的思想内容不及宋诗丰富,艺术上却表现了更多的创造性,对后来词家的影响也比唐五代词大。
4、宋代的散文、诗、词,继承唐五代的成就,继续有所发展。话本、戏曲、说唱文学更为元明以来小说、戏曲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方面,在欧阳修、王安石和苏氏父子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等的成就,进一步摆脱汉魏以来辞赋家的习气,一直影响到明清的许多古文家。
5、元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的武装起义一直没有停止过。反映在元代文学,特别在杂剧和民间文学里的主要内容是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对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反抗。它不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鼓舞了广大人民反对元朝统治的斗争。元杂剧是在我国深厚的民族艺术基础上,直接受院本和诸宫调的影响而产生的,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6、明代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著名作品,是在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再创造而成的。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
7、久负盛名的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遥远的欧洲,给西方人带去了美丽、尊贵与荣耀,而那些有着精巧美丽花纹的丝织品,洋溢着中国人在丝织业方面的智慧,让后人充满了对那个年代的中国织绣人的种种遐想和敬意。
8、中国是蚕丝的故乡,也是丝织刺绣的发源地。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距今5000年的良渚、红山文化等新石器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织布的原始工具,也发现了麻的织物残片,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已经开始了原始的织造生产。
9、中国古代的帝王都自命为“真龙天子”,认为自己受命于天,驾临人世,统治众生,于是在服饰上大量使用传说中的神兽“龙”的形象,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帝王们自称为龙,按照龙凤的对应关系,帝后妃嫔们就开始称凤比凤了,所以龙凤图案慢慢成为皇家服饰上专有的图案了。

扩展资料
1、中国古代文明探源的重点在文献记载的“五帝”时期至秦王朝的建立,即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21年。初步拟订的课题包括: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时期的文化与社会、汉字的起源、夏商周时期环境的变迁、农业和牧业起源、手工业的发展、城市起源、战争与文明起源及王权形成的关系、宗教信仰的起源、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等。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也使古象雄文化得以重现生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古象雄文献分布零散、内容庞杂,给翻译和整理它们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优秀的翻译人才也十分匮乏,除了要精通古象雄文和藏文、汉文,还必须了解古象雄的历史。这些都导致我国对古象雄文化的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文明

3.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有哪些灿烂的古代文明?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的成就是巨大的,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有史以前的口头文学,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的不多,但其中一部分神话却是相当丰富的。神话的产生远在阶级社会以前。
它在广大群众中口耳流传,经过不断的修改补充,越来越优美,越来越富于艺术想象,这是口头文学的发展规律。诗歌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一种口头创作,完全是属于全社会的文学艺术。继《诗经》三百篇之后,在我国文学史上放射出万丈光芒的诗歌就是“楚辞”。
“楚辞”主要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他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由于战国时代社会的根本变化,私人著书的风气大盛。

2、两汉文学
两汉文学,赋和散文都很发达。东汉产生了文章的概念,主要指的就是赋和散文。但赋的成就实远在散文之下。汉初的赋,一般模拟屈原的作品,缺乏真实感、新鲜感,已不能引起读者多大的兴趣。两汉历史散文达到高度发展的阶段。主要标志是司马迁的《史记》。
作者利用先秦史学的一切成就,创造了一种规模巨大、组织完备的新制——纪传体,使我国史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史学史上有不朽的功绩。作者那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是先秦史官“书法”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扬光大。
他尊重客观事实,又有鲜明倾向,既敢于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也敢于歌颂农民起义的英雄,表现了唯物主义和人民性的思想。
3、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最有成就的方面是诗歌,五言古诗的发展尤为突出。它从建安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经过阮籍、左思、陶渊明等一系列诗人的努力,不仅作家、作品日益增多,而且艺术表现也不断提高,并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风格,形成了五言古诗兴盛的时期。
从西晋以来,由于门阀士族垄断了文化,一般说来,文学离开人民生活较远,这就特别显出了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可贵。赋在这一时期,虽然数量不少,但已失去了汉赋那样统治文坛的地位。在众多抒情诗人的影响下,抒情小赋跟着发展。
它摆脱了汉代大赋铺张堆砌的习气,以短小的篇幅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大大提高了赋的艺术感染力,在赋的发展上是一个进步。散文是这一时期最不发达的文体。只有魏晋散文,自然通脱,清新隽永,虽然数量不多,却具有自己的特色,对后代也发生过一定的影响。
4、唐代文学
唐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诗歌、散文、小说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二千三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
它反映了唐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也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从唐代一些诗歌与记载来看,唐代民歌是十分发达的。可惜流传下来的极少。但无疑它在当时对唐代文人诗歌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刘禹锡的有名的《竹枝词》便是摹仿民歌之作。
唐代文学的辉煌成就,表现了我们民族高度的智慧与巨大的创造力。唐代文学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国外,对亚洲的日本、朝鲜、越南等许多毗邻国家文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5、宋代文学
宋代的散文、诗、词,继承唐五代的成就,继续有所发展。话本、戏曲、说唱文学更为元明以来小说、戏曲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
古文方面,在欧阳修、王安石和苏氏父子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等的成就,进一步摆脱汉魏以来辞赋家的习气,一直影响到明清的许多古文家。
宋词的思想内容不及宋诗丰富,艺术上却表现了更多的创造性,对后来词家的影响也比唐五代词大。随着创作的繁荣,文学的理论批评也有所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文明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有哪些灿烂的古代文明?

4. 四大文明古国中唯独华夏文明延续至今,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哪四大?

古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1.前王朝时期(金石并用时期,约公元前4500—3100年) 

  2.早王朝时期(1—2王朝,约公元前3100—2686年) 
  古埃及历史分期示意图
  3.古王国时期(3—6王朝,约公元前2686—2181年) 

  4.第一中间期(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2040年) 

  5.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1786年) 

  6.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1567年) 

  7.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1085年) 

  8.后王朝时期(21—31王朝,约公元前1085—332年) 

  9.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恒河与印度河流域
以上是四大文明古国,皆诞生于大河流域,以及,四大文明古国这个概念是由梁启超提出的,只在中国范围内流行,并未被世界认可

古希腊的爱琴文明诞生于海洋流域

《世界文明史》(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公元前2500年)、古代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5. 四大文明古国中唯独华夏文明延续至今,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哪四大

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地域属伊拉克)、
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地域属埃及)、
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
中国(位于东亚)。 
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
        黄河-长江流域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
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地,对其所在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属于派生文明,深受临近地区原生文明的影响。 

四大文明古国中唯独华夏文明延续至今,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哪四大

6. 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都各有千秋,为什么只有中国华夏文明流传至今?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大陆的东部,气候上来说属于北温带。地势以平原为主,气候适宜,资源丰富,使的中国农业经济经济蓬勃发展,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国东部环海,西部有高山阻挡,避免了外来文化的入侵与破坏,使中华文化在发展中能够保持连续性和独立性。
其次,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高度繁荣,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的促进中华文化的全面发展。
第三,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环境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自秦朝统一建立大一统国家以来,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始终一脉相传,沿袭至今。历朝历代的中央集权,极大地稳定了中国的整体性,使得中华民族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统一的文化意识,保证了中华文化的统一性。
最后就是中华文化本身的文化特性。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工具,对中华文化的连续发展和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汉字是表意文字,源于图画符号和记事符号,音、意、形大致一致。秦朝统一文字后,使得全国各地虽发音不同但写法一致。历经千年,汉字也几经演化发展,但始终一脉相承,这就使得中华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再者,中华文化本身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使得中华文化在对外交往中不断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进行融合,极大的丰富了中华文化,展现出了中华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人类历史上的其它文明由于自然灾害,外族入侵,以及文明融合等原因导致文明的断裂或消失,中华文明却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政治上长期的大一统,独特的文明特征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延续至今!今日,中华文明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艰难时期。如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以及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就取决于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留5000年的文明历史所积淀下来的文明特质!

7. 华夏文化发源地,被称为十三朝古都的城市,你知道在哪里吗?

西安那浓厚的唐朝文化氛围,是不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介绍完第二站-西安站以后,大家是不是对唐朝文化更感兴趣。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第三站-河南洛阳,这个城市,很多印象比较深刻的,可能就是洛阳牡丹,尤其是万亩盛开场景。除去这个以外,洛阳本身也是一个颇有文化底蕴的都市,横跨黄河中游两岸,是有名华夏文化发祥地。

熟读历史的人,都应该听说过白马寺。当初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它是修建的第一所古刹,外边就有一个白马雕像。外面大门墙壁是红色的,寺院内的布局,整洁又大方。还有一个外国风格的佛殿,包含印度,泰国,缅甸等,看点十足。这里有佛殿,钟鼓楼等,哪怕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是香火鼎盛。许多佛教信徒,都会不愿千山万水,来这里祈求平安。千年古寺自有特有魅力,佛教文化相当深厚。

龙门石窟知名度相当大,是来洛阳游玩,必须要去的地方。这里最早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历经数百年完成,拥有自己特色建筑文化。来到这里,能够感受古代工匠精湛手艺何等厉害,真的是巧夺天工。那个卢舍那大佛,好有艺术感染力,如果观察时间久了,似乎它对你微笑。来这里游玩,真的很佩服咱们的老祖宗,在没有大型工程机械的前提下,是如何从山上凿出来这些佛像。这个难度,真的是超出大家的想象。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市花,就像洛阳的牡丹,那可是闻名天下。传说牡丹仙子不肯屈服武则天的权势,不肯开花,于是被贬到洛阳。而在这里,每年到了春天,牡丹花株怒放,是一道靓丽风景线。尤其是每年4-5月份,简直就成为花的海洋,万亩牡丹齐盛开,场景可是相当的震撼。

洛阳文化底蕴一直很浓厚,如果想要全面了解的话,需要你慢慢游览。就像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这里是武则天时期,大肆修建的。目前复原的建筑,主要是佛堂和议政大殿,是在遗址上重建的。里面可以说金碧辉煌,每一层都值得大家仔细观看。来这里,可以畅想一下当时唐朝的繁盛。到了时间,还会有盛大文艺表演,重温一下昔日繁盛的文化,
洛阳的美丽,值得你不愿千山万水来这里游玩。

华夏文化发源地,被称为十三朝古都的城市,你知道在哪里吗?

8. 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都各有千秋,为什么只有中国华夏文明流传至今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大陆的东部,气候上来说属于北温带。地势以平原为主,气候适宜,资源丰富,使的中国农业经济经济蓬勃发展,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国东部环海,西部有高山阻挡,避免了外来文化的入侵与破坏,使中华文化在发展中能够保持连续性和独立性。
其次,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高度繁荣,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的促进中华文化的全面发展。
第三,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环境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自秦朝统一建立大一统国家以来,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始终一脉相传,沿袭至今。历朝历代的中央集权,极大地稳定了中国的整体性,使得中华民族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统一的文化意识,保证了中华文化的统一性。
最后就是中华文化本身的文化特性。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工具,对中华文化的连续发展和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汉字是表意文字,源于图画符号和记事符号,音、意、形大致一致。秦朝统一文字后,使得全国各地虽发音不同但写法一致。历经千年,汉字也几经演化发展,但始终一脉相承,这就使得中华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再者,中华文化本身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使得中华文化在对外交往中不断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进行融合,极大的丰富了中华文化,展现出了中华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人类历史上的其它文明由于自然灾害,外族入侵,以及文明融合等原因导致文明的断裂或消失,中华文明却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政治上长期的大一统,独特的文明特征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延续至今!今日,中华文明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艰难时期。如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以及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就取决于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留5000年的文明历史所积淀下来的文明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