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承钧的介绍

2024-05-09 19:51

1. 冯承钧的介绍

冯承钧(1887—1946)湖北夏口(今汉口)人,字子衡。早年留学比利时。后赴法国巴黎大学,主修法律。1911年获索邦大学法学士学位。续入法兰西学院师从伯汉学家伯希和。冯承钧归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由于冯通晓法文、英文、比利时文、梵文、蒙古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兼及古回鹘语、吐火罗语和蒙语八思巴字,并精通中国史籍,在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历史语言学和考古学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遂在史地研究考证方面卓然成家。毕生研究中外交通史和边疆史,著译等身,是民国时代重要的中外交通史家。

冯承钧的介绍

2. 冯承钧的简介

冯承钧(1887年-1946年)字子衡,湖北汉口人。中国历史学家、中外交通史家。冯承钧曾留学比利时,后转赴法兰西共和国索邦大学(la Sorbonne,今巴黎大学),1911年获索邦大学法学士学位。续入法兰西学院师从伯汉学家伯希和。冯承钧归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冯承钧通晓法文、英文、梵文、蒙古文和吐火罗文,毕生研究中外交通史和边疆史,著译等身,是民国时代重要的中外交通史家。冯承钧的代表作包括《西域史地释名》、《瀛涯胜览校注》、《星槎胜览校注》、《马可波罗行纪》、《成吉思汗传》、《中国南洋交通史》、《再说龟兹白姓》、《高昌城镇与唐代蒲昌》、《吐火罗语考》 (法兰西共和国伯希和、列维原著 冯承钧译)等。

3. 冯钧的介绍

冯 钧 ,原名徐宏钧,1925年1月15日生,河南省信阳市人。1940年在豫鄂边区参加新四军,1942年在抗大十分校学习,1943年转入边区师范学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边区育才学校当教员,在建国公学任组织干事、指导员。1945年在中原民主建国大学学习,新四军第五师(中原军区)一纵政治部文工团团员。1949年初到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民政部任科员,后调入湖北省干部子弟学校任副校长。湖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冯钧的介绍

4. 冯承钧的贡献影响

冯承钧是中国东西交通史的研究专家,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中称冯为“近四十年最大的史地译家”。对早期华侨史研究有贡献。在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冯承钧是完全可以同严复、林纾、马君武、伍光建齐名的第一流翻译家。而且他在史地翻译的考订精审方面,不仅马君武、伍光建不能望其项背,即使严复、林纾与之相比,就如朱杰勤先生所说:“他们好像椎轮,而冯先生好像大辂了”。冯承钧的史地译作,引进了欧洲汉学的成果和科学的治学方法,对民国时期以至后来的中外交通史、蒙古史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5. 冯钧的个人经历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现为人民大学法学院)。先后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员,中共北京海淀区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北京政法学院(现为中国政法大学)院(校)长办公室主任、兼任外事办公室主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北京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团员、《中国科学技术法律知识全书》编委、北京市海淀区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1981年开始从事兼职律师(国家恢复律师制度后,国家批准的第一批执业律师),1986年入北京市第六律师事务所(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任专职律师。1986年在办理内蒙古物资局北京供应站与深圳汽车工业公司购销合同纠纷一案时,与其他律师合作,仅用三周时间,就把520万巨款追回。先后受聘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冶金部黄金管理局、《中国学校卫生》杂志、《中国学生营养报》、《孩子天地》杂志、中国老教授协会等30个单位的法律顾问,协助聘方草拟、审查和修改有关的法律文书与合同,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共达2千余万元。近年来又被北京市昆仑律师事务所等三个合作所聘为顾问。自1992年以来,其传略先后入选《中国律师大辞典》、《中国名律师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⑷、《共产党人》等书中。1989年被北京市律师协会评为市级先进律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并荣登第四期《北京律师》光荣榜。1990年《法制日报》、《民主与法制》等报刊、杂志分别以《战士、律师、歌手》、《与时代同步》为题报导了他的办案业绩。1993年被司法部授予司法行政一级荣誉章及一级金星荣誉章。2005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冯钧的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