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 青原色人文记录中心 简艺创办 ?

2024-05-17 11:25

1. 井冈山大学 青原色人文记录中心 简艺创办 ?

井冈山大学 青原色人文记录中心 简艺创办 ?♀

井冈山大学 青原色人文记录中心 简艺创办 ?

2. 王坛镇中心小学 创办时间 创办的人

我是井冈山大学的一名学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吧。
简艺

  ●吉安市吉州区人,35岁

  ●导演、独立制作人。

  ●曾就读于吉安诗专(井冈山大学前身)。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国际和平专业硕士(1998年)。

  ●美国耶鲁大学2009年度“耶鲁世界学人”,美国纽约新校大学(The New School)中印研究所研究员(2008-2010年)。

  ●2010年,井冈山大学特聘传授。

  2008年秋季,艺术家简艺在留学美国之后,回到家乡吉安市,并于2009年6月创立青原社井冈山大学人文记录中心。在美国两年,他受当地民间慈善组织“食物银行”的启发,决定创办“一勺米”捐助公益活动,让“慈心家庭”以每周“一勺米”的形式来帮助贫苦家庭。

          青原社井冈山大学人文纪录中心介绍 Information about IFCHINA Original Studio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故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故事。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故事。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故事。一个人从小到大听到的故事的总和构成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当一个人离开世界,他留下的和带走的,是关于他的故事。

青原社井冈山大学人文纪录中心创立于2009年6月,位于中国江西省吉安市,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全方位纪录和讲述一座城市和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社区、家庭和个人的故事的公益性艺术文化机构。

我们的影片、摄影、口述历史和剧场作品,全方位纪录了中国一个最普通的小城市的历史与现状,由此所构建的民间记忆将通过建立国内第一家“记忆博物馆”来进行分享、传播与教育。

同时,我们的艺文项目在全球化的时代探索真正属于本地的文化。我们以最普通的小城市及其周边的农村为标本,通过真正具有本地精神的建筑景观设计、壁画、时尚、音乐和公共艺术等艺文项目,力图探索本地文化最本初的动力。我们的义仓“一勺米”、“试验田”等项目探索着和谐社会的未来方向。

我们的探索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社区和社会提供艺术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动力。

我们的一些特点:
全国独一无二的立足小城市寻找艺术文化发展动力的一家非盈利性机构
不是艺术家做艺术,是普通居民参与艺术
在艺术文化领域的探索走在国内的前列
在吉安乃至江西最有意思的一些艺术文化活动在这里发生
众多国外艺术家、大学生自费来到中心进行艺术创作或做义工

2010年资助机构:
中国北京简单艺术工作室(ARTiSIMPLE Studio, Beijing)
荷兰王国Prince Claus Fond (克劳斯亲王基金会)
美国纽约Asian Cultural Council (亚洲文化协会)

国际顾问(第一期):
Ali Hakan Altinay(全球顶尖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Holly Chang(张虹琳,慈善金桥机构首席执行官)
Zhiwu Chen(陈志武,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金融学家)
Karin Chien(钱盈,纽约dGenerate电影机构总裁,制片人)
Jane Nolan(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家)
Alan Plattus(耶鲁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设计室主任)
Kerry Robinson(美国著名慈善家族Rascob基金会家族成员)
Jason B. Subler(简森,路透社上海分社社长)
Nancy M. Yao(姚南薰,美国雅礼协会会长)
Angela Zito(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宗教与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中心创办人、主任是简艺先生。简先生是井冈山大学兼职教授、亚洲协会21世纪亚洲青年领袖(2010)、耶鲁大学“耶鲁世界学人”(2009)、纽约新校大学中印学人(2008-2010)、亚洲文化协会授奖艺术家(2008)、剑桥大学访问学人(2007)。他的影片曾经获得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铜天极奖(2007)、巴塞罗那亚洲电影节数字电影奖(2008)、入选纽约现代艺术馆(MOMA, 2009)纪录片双周展、英国剑桥电影节(2007)、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首映(2009),并且在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在内的各地高校进行了专场放映。简先生是美国圣母大学国际和平专业硕士(1998)、北京广播学院国际新闻硕士(1999),并且曾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执教5年,在多个欧盟项目工作3年。他的摄影作品曾经在欧盟欧洲委员会总部、欧洲议会总部、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巡回展出(2005)。

一、记忆类

通过“记忆”项目的探索,我们试图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了解历史?历史对于个人、家庭、社群、社会乃至族群有何意义?历史有多少种叙述的形式?个人历史有没有必要纪录、保存和分享?纪录片对于社群有何意义?纪录片如何让社群了解自身?

纪录电影单元
用影片作为媒介,纪录当下吉安发生的变迁。

项目1.1.1 社群作者项目:将摄像机交给普通的吉安农村及城市居民,举办社群纪录片工作坊培训,帮助他们用摄像机纪录自己每一年的生活。从每个个体微小的角度去纪录一个社群、一座城市、一个社会的变迁。

项目1.1.2 青年导演项目:招募生活在吉安的青年人(主要是井冈山大学学生),举办青年纪录片工作坊培训,指导和协助他们完成关注吉安本地生活、文化的纪录影片。通过影片去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去解答另外一些问题。

纪录摄影单元
用照相机作为媒介,纪录变化中的城市、社区、家庭与个人。

项目1.2.1:青少年摄影项目:在吉安的中小学建立青少年影像基地,将照相机交给中小学生,举办培训工作坊,“小小摄影师”用镜头和笔纪录自己的学校、家庭生活,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思考。

项目1.2.2:青年摄影项目:招募在吉安生活的年轻人(主要是井大学生),举办工作坊培训,指导和协助他们完成关注吉安本地生活、文化的摄影作品。通过摄影去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去解答另外一些问题。

口述历史单元
人们讲述自己一生的经历——从最微小的个体出发,纪录个人、社区、城市的成长。

项目1.3.1:年代口述历史项目:以年代为划分进行纪录。

项目1.3.2:主题口述历史项目:以主题为划分进行纪录。

纪录剧场单元
用身体来表现人们生活的经历和体验。

项目1.4.1:青年剧场项目:以青年人(主要是井大的学子)为主体的剧场表演活动。
项目1.4.2:社群剧场项目:以城市和农村居民为主体的剧场表演活动。

记忆博物馆单元:
国内首家。所有记忆类项目的产出都将在记忆博物馆得到保存、分享和传播。博物馆将致力于青少年的教育,让年轻的一代了解并且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文化类
通过“文化”项目,青原社试图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寻找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最初的动因是什么?社群能否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如何才能社群的纽带?

1、建筑空间单元(青原社空间工作室):
我们去农村,帮助农民建房子,也帮助农村地区设计公共空间,建设新农村。江西是中国惟一一个与最发达的三个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峡都毗邻的内陆省份,因此也是中国最大的外来务工人员输出地之一。而在历史上,江西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传统,是理学、道家和禅宗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我们继承和发扬庐陵文化,帮助农村建设低成本的、本地材料的、环保节能低碳的、有文化的房子。

项目2.1.1农村私宅项目:帮农民建自住房
项目2.1.2农村公共空间项目:帮农村设计公共建筑和空间

2、义仓单元
义仓继承庐陵传统文化美德,为吉安的城市和农村社区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互爱的纽带,提升社会善的力量和信念,建设和谐社会。

项目2.2.1“一勺米”计划:“慈心家庭”加入“一勺米”,承诺每周捐赠一勺米。义仓的义工负责把这些米和其它粮食交给受助家庭。帮助经济上有需要的家庭的同时,帮助自己,帮助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城市和和谐社会。“慈心家庭”也可以捐赠时间,每周带着孩子去看望孤寡老人、为老人做简单的家务或者陪老人聊天。

项目2.2.2“试验田”计划(筹建中):让学生、市民参与到试验田的有机种植、和提倡蔬食、低碳生活,培养公民意识和参与精神,建设环保节能社会。

3、公共艺术单元:
艺术家为社群服务,把艺术作为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创造和谐社会。我们的艺术家在城市和农村社区带领社区成员创作属于自己社区的独特的壁画。在敬老院为老人义务演出等。

项目2.3.1“快乐屋子”项目:艺术家和市民在敬老院、医院、特殊学校、留守儿童学校等地方为居住在里面的人绘制壁画,为他们营造快乐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加强社区的纽带。

项目2.3.2“社群壁画”项目(筹建中):艺术家带领居民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创作壁画。

项目2.3.3“爱乐”项目(筹建中):音乐家去敬老院、孤儿院、儿童病房、留守儿童学校等地方为老人和孩子演奏音乐作品,用音乐陪伴他们,同时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4、公共设计单元(筹建中)
通过服装设计、家居设计等,结合庐陵传统文化和当地特色,创作属于本地的设计。

音乐单元(筹建中)

3. 义仓的现代义仓探索青原色义仓一勺米

2010年7月,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大学10栋D区102-105的“青原色井冈山大学人文纪录中心”(IFChina Original Studio & Participatory Documentary Center)发起和组织了现代意义上的义仓探索。“青原色井冈山大学人文纪录中心”位于美丽的井冈山大学校园,是一所专注社群纪录和文化促进工作的公益性文化艺术机构。以下是该机构对于义仓“一勺米”项目的阐释:“义仓”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古时候,江西吉安新圩镇毛家村的村民们从自己家里拿出一些稻谷放村中的“义仓”里,作为学费交给老师,使得村中贫困家庭的孩童能够上学,此为“义学”。今天,青原社井冈山大学人文纪录中心倡办“义仓”,传承先人善举,让生活在困顿中的吉安人能够得到乡亲的襄助,感觉到社会的温暖。今天的“义仓”是一座存放吉安人善心、慈心、义心的仓库,一个建设同胞之情的社区实践。帮助他人,同时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其功德最终会回馈给我们个人及社会,为我们的社会增长善的意念和力量。为什么叫“一勺米”计划?每当慈心家庭从米缸里舀米做饭的时候,她就会想到,同样此时此刻,会有一个受助家庭同样吃着曾经也是从这个米缸里捐赠出去的一勺米所做的饭。米缸里的米再多,它也是由一勺一勺的米组成的。“一勺米”代表了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是这个社群、这个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加入义仓,您需要捐赠的可能仅仅是一勺米。义仓不希望增加慈心家庭的负担,所以倡导的仅仅是一勺米。一勺米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基本上不是什么经济上的负担,而对于一个困难家庭来说却能解决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让与我们居住在同一个城市的困难家庭感觉到一丝温暖。为什么是“米”?稻米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主粮。很多江西人可以一年不吃麦粮,却不能一日无米饭。米代表了江西人维持生存最基本的元素。所以,义仓的计划以米为主,在家庭之间传递大米,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纽带。有意思的是,“庐陵米价如何”是禅宗历史上一桩著名的公案。而这里的“庐陵”就是江西吉安的旧称。为什么说义仓不是一个“扶贫”或者“救济”机构?“扶贫”或者“救济”是一种“施”与“受”的关系。而义仓认为在“一勺米”的活动当中,很难去对施与受进行截然的划分。因为,慈心家庭在帮助受助家庭的时候,也是在帮助自己。帮助自己在逐利重商的当下,能够保持一份清净、慈爱、互助的心境,能够通过义工活动给与自己的孩子以价值观的教育,同时通过自己的善举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信任,促进社会和谐,增长社会善的意念和力量,最终使大家都能够在一个慈爱和信任的环境中生活。因此,义仓及其“一勺米”不是一个扶贫或者救济的项目。它是一个建立人与人之间纽带的项目,一个建立社群和良善社会的努力。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称之为一群生活在一个缺乏信任的社会里的人们进行“自救”的项目。

义仓的现代义仓探索青原色义仓一勺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