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

2024-05-16 12:19

1.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高素质的和谐高效的领导集体。学院董事长在北京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正在暨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院院长是有几十年教育经验德高望重的专家,学院其他领导都是来自名校和大型国企的专家。整个领导集体的和谐高效在校内外得到广泛认可。学院实施教授专家治校,不但拥有一支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名校教授带领的教学团队,还聘请了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知名学者及其团队来院任教和主持专业建设。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

2.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院领导

我院实行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部分领导、名师、教授简介如下:董事长:邵宝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广州市花都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副董事长、名誉院长:姚卿达,中共党员,教授,最早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之一。 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中山大学,留校任教,曾师从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1981年到日本学习,曾多次到美、英考察;曾担任中山大学计算机系主任,软件研究所所长;香港粤海集团总工程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兼计算机系主任,软件研究所所长,校园网网络专家组组长;1997年应邀到香港大学讲学。曾任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1984-1998年连任5届),现为名誉理事长;广东省数据库分会理事长;广东省高职高专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曾任多届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专家顾问;广州市信息技术专家组组长;国家软件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国家著名刊物《软件学报》、《计算机科学》编委;广东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广州市东山区、越秀区等政府部门科技经济顾问;新华科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2002年以来,主持“十五”重大攻关计划课题“课件制作与智能答疑工具”的“课件工具系统”。最新科研成果是“e-motion多媒体创作平台”,属国家“十五”攻关专题主要成果:出版著作九部,发表论文80多篇,目前在全国推广应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7项;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成果和事迹先后记入到美国国际光荣榜、美国ABI的5000名人录、英国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社的名人录。院长:张学斌,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在北京大学任教32年,期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密苏里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日本大学做过中长期访问学者,受聘担任日本大学国际关系学部客座教授。两次获得北京大学校级教学优秀奖,担任外交学系教研室支部书记,外交学系研究生专业主任。出版《中国涉外法概论》、《改革危险期》、《经济外交与国际经济秩序》等多部专著,主编或参编《国际政治大辞典》等。党委书记、学院董事、副院长:钟伟强,中共党员,经济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中央党校经济管理本科学历。曾在广州氮肥厂、中外合作广氮恒丰化工有限公司、英法合资香港氧气有限公司、香港骏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外企业和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等民办高校担任行政领导管理职务。曾经参加中山大学、英国BOC管理学院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中文、管理和人力资源等专业学习与培训,香港回归前后被派往香港一年接受英法合资外国企业管理综合培训实习。一直以来长期从事中外企业和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熟悉民办高校的日常运作,积极倡导运用现代先进管理方法来推行现代大学的建设和管理,倡导在高校实行教育教学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有效结合的经营管理和规范运作模式。个人论著有、《推行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飞跃》、《诚信是民办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民办高校实施目标管理的探索》、《民办高校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的探索与实践》、《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路与对策》等近30篇,其中《试论民办高校院长工作的有效性》获首届“特色民办教育在广东”高峰论坛论文三等奖;《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看关心后勤外来务工人员的必要性》获广东省高校后勤管理系统2006-2008年优秀论文三等奖。副院长:吴运昌,原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副教授。曾任教研室主任、兴华人才工程电子技术教学团队责任教授、电子与信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南地区电子线路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校电子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南地区负责人。编著出版八部教材,其中两部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中南地区优秀教材二等奖;撰写发表30多篇科研教研论文。在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期间曾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主任。

3.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校荣誉

学院设立科研处和高职教育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等教研机构,以产学研和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经。坚持练好内功、严格管理、以质取胜的办学方针。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注重社会服务。大力创建示范性专业、培育名牌教师和精品课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国内公开发行,并获得首届全国职业院校“优秀学报”奖和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质量进步社科学报”奖。一批由在职教师主编和编著并正式出版的教材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学院重视素质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使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协调发展。校园学术节、艺术节、运动会等吸引着广大学生踊跃参加。拥有各类学生刊物6种,各类专业协会60多个。我院在各类文体竞赛中多次获奖,尤其是在2006年暑期举行的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丙组(6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金牌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一、男子足球冠军和田径总分第一;2007、2008、2009年均获得广东省大学生田径赛专科组团体冠军的好成绩。学院先后荣获“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2005年接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被确认为优秀院校。学院正在实施质量主导战略,以示范性院校建设为抓手,努力朝省内一流、全国知名、东南亚有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迈进。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校荣誉

4.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层次

学院属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财经类高职专科类院校。在此基础上,学院积极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拓展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和社会培训(如职业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多种形式、立体式的高职高专教育体系。

5.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校特色

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由学院名誉院长、广东省计算机学会连任五届的理事长、广东省高职高专计算机分会理事长姚卿达教授主持,信息化教育教学成果受到主管部门、兄弟院校及社会的广泛好评。学院成立了广州市花都区教育与科技发展研究所,已自主开发创新成果11项,在研项目6项,多项成果在学院内应用,并逐步向社会推广应用。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校园信息化被列为省高职高专示范点之一,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课件制作与智能答疑工具”课题成果e-Motion练歌台荣获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一等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IT类专业教学整体解决方案设计与实践研究”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自主研发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系统”已应用到学院评估活动中。学院获得全国ITAT大赛就业技能赛优秀组织奖,学生获得多个组别全国一、二等奖。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校特色

6.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

学院以“正德厚生,励志修能”为校训,教师讲师德、重教风、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与学生交朋友;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守纪,德智体全面发展。学院的求知气氛很浓,实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两个转变。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融洽,课余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社团非常活跃,宿舍管理秩序井然,早读时间书声朗朗,晚自习时图书馆一位难求。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师生在国家级、省、市级各项大赛中获奖300多项,并被有关部门指定派人到北京参加奥运志愿者、参与全国民运会服务等一些重大的社会活动。

7.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合作

学院有招收海外留学生的资格,加强了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连续接待了美国、英国、日本、南非、泰国、乌克兰等国代表团,探讨教育改革和中外合作办学。学院不仅与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建立了联系,还与英国享有盛名的伯恩威尔学院等国外高校开展了多种合作,向英国等国派遣实习生。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与省内外众多有影响力的行业组织和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并参加了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北京大学校级有关研究项目。学院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开展建设,与大批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还连续启动了超之维立体影视制作基地、狮岭皮具CAD和艺术设计中心等项目,作为区域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得到各级政府和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合作

8.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直属机构

研究所【性质】广州市花都区教育与科技发展研究所是经广州市花都区科技局批准,民政局登记的法人单位。经费上由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支持,技术上与广州市为知多媒体软件公司、深圳超多维科技公司等合作,独立开展研究、经营、服务等工作。【宗旨】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服务教育,服务社会。一方面,服务教育、开发教育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将师生的优秀教学及科研成果推向社会,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培养优秀的应用型、技能型、国家未来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类专业人才。另方面,面向社会应用,组织项目攻关,进行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成果产业化并推动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业务范围】1、IT产品和教育软件开发、展示、销售、培训、维护、服务;2、立体影视(含动漫)软件开发和立体电视节目制作;3、引进高水平科技团队,产学研结合进行项目攻关;4、教育教学和和创新办学模式研究,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5、校园信息化和管理软件开发和维护服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和推广;6、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和产品设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