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困难户的民情日记

2024-05-18 18:03

1. 走访困难户的民情日记

 走访困难户的民情日记3篇
                         条件不是很好的,收入不高的叫困难户。以下是走访困难户的民情日记3篇范文,欢迎过来阅读与借鉴。
    
         走访困难户的民情日记3篇【一】         3月25日, 冒着似鹅毛一般,纷纷扬扬,晶莹如玉、洁白无瑕的雪花。我与村干部来到了村民库纳尔拜家中,了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两个孩子是贰级残疾人,先天性语言障碍,库纳尔拜本人因受伤导致右腿残疾,现在只有拐着拐杖行走,媳妇主要以家务活为主,照顾三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亩地、2只大牛一只小牛、一辆拖拉机主要靠二儿子拉货来挣钱。
         尽管小儿子叶尔布来提贰级残疾,但他完全明白家中的负担,家中的经济情况,脸上什么时候都带着微笑,可以感觉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夏天与弟弟一起打工,专门给弟弟当小工,不要看他是残疾人员,但是他有一种与生活较量的猛劲,听村民人说他比正常的小工干的都好,眼快手快。尽管言语表达不是很好,却使劲了全身的力量来投入到务工上,每天120元的收入,为家中的经济收入贡献一份力量。
         条件不是很好的,收入不高。这个家庭让我感觉到了家庭的温馨,从交流中可以感觉到父母对孩子的无私慈爱之心、用哑语和手势的与孩子的交流。无意中我也瞬时学了二下子,结果孩子一看马上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在那一刹那间,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在这个小家庭里充满了多少欢乐、幸福,儿女很听话、很懂事、有眼色、多么善良的两个孩子呀?
         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用简单的哈语对库纳尔拜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社会的关心。
         走访困难户的民情日记3篇【二】         今天是第三次来到龙湖村胡祖林的家里,看到他开心的笑脸,心里踏实多了。 胡祖林是龙湖村的五保户,也是龙湖村最困难的家庭之一。三年前,因为脑中风造成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全靠年老的妻子做小工维持。记得第一次到他家里时,胡祖林一个人座在房间的角落里,呻吟着,衣不蔽体,房间凌乱不堪,臭气冲天,房间里没有床,没有被子,晚上就睡在几块木板上。看到此情此景,我们触动很大。 为了改变胡祖林一家的生活现状,我们工作队员捐钱捐物,为他买床、买被以及日常生活食品,让他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在这次 三送 活动中,我们深有感触地体会到目前在农村有些弱势群体还十分需要我们政府去扶持和关心,需要我们干部去帮助和解困,无论是 三送 活动期间,还是 三送 活动以后,我们的干部都要像 三送 活动期间一样去关心农村、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果业局驻黄柏乡龙湖村 三送 工作组 宋海生)
         春风吹送 橙苗绿 2011年2月24日 天气小雨
         邓大俊100株、邓小明50株、邓大青900株 一大早,我们龙湖村 三送 工作组工作人员,通知需要脐橙苗木的农户一起来到新开发脐橙基地上,根据开发面积分发脐橙苗木,黄有生副局长负责各户需苗总量安排,黄柏乡人大副主席曾伟平和村主任邓祖平负责现场发放。 这脐橙营养袋苗真好啊。 根系这么发达,成活率一定很高。 叶色浓绿,而且是脱毒苗,管理起来更省心,更易高产丰产。 人们议论声不时传过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龙湖村地处黄柏乡坳背岗万亩脐橙基地,家家有果,户户有橙,现有成园面积480亩,有丰产园260亩,尝到了 兴果富民 甜头的村民去冬今春又新开发了150亩脐橙基地,为了高质量地搞好苗木定植,我们通过逐户了解登记,全村新开发需苗户有24户,需要苗木6060株,为了抓住当前定植的有利时机,昨天一早就统一组织车辆,到赣州市政府指定的脱毒营养袋苗扩繁中心 安远王品公司起苗装车,连夜把最好的苗木拉了回来。 脐橙苗要轻轻地从营养桶中取出。 根系要舒展开来。 嫁接口应露出地面。 我和黄柏果茶站站长刘鸿到实地指导农户把苗木定植好。 苗子要种直 , 来,种好后,周边的土压一压 , 每棵苗种好后把水浇透 ,时近中午,苗木已发放完毕,黄局长和曾主席也来到定植现场,一起协助苗木定植,苗木定植完的
         果农也陆续前来帮助其他人把苗种好。 真感谢你们啊!帮我们调了这么好的脐橙苗,还这么细心地教我们技术。 果农邓占生高兴地说。 应该感谢党的政策,感谢上级政府开展 三送 活动,我们能为你们做点事,是我们的光荣,也是我们的`责任。 黄局长笑着回答他。是啊,看着种上去活力旺盛的脐橙苗,仿佛看到了龙湖人们更加富足美好的明天,我们工作组队员感觉到无比的充实和自豪。 (果业局驻黄柏乡龙湖村 三送 工作组 杨谢春)
         用 五心 换民心, 三送 工作暖人心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雨
         今天上午,我们 三送 工作组同志早早来到杨梅村,随即大家便分头深入村组,深入田间地头。今天的主要日程安排是结合当前社会稳定、烟叶生产、企业招工、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等工作进行政策宣传,我便随同村支书钟新淦来到棕屋塘小组。一路走来,看到的是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听到的是那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欢声笑语,他们开心,我们也很高兴。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村民钟东发家,一见到我们,他就非常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家,又是递烟,又是端茶倒酒,那个热情使得我俩有些不好意思,不等我们开口,他便说开了: 唉呀,你们这样天天下村,风里来雨里去,有时甚至没白没黑夜,我真算是服了你们,上次你们到我家走后,我就跟乡亲们说过,这次 三送 活动来的干部非常认真,态度非常好,真令我们感动,我是这样总结你们的:有爱心、有良心、有真心、有决心、有恒心,你们真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呀! 弄得我们受笼若惊,更加不好意思起来。 其实,凭心而论,我们也没做什么值得惊讶的事,只是根据工作安排,我们认真对照文件严密组织,扑下身心做了一些我们应该做的事,慰问了八户困难户,协调好了30万元灌区水利建设资金以及3万元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尚欠的债务,逐户上门进行了政策宣传,深入调查了解脐橙园种植户与林地农户的情况,
         着手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我们仆下身心来专门做了一些积待已久尚未解决的事情,与群众在一起谈政策,议事务,沟通交流,促膝谈心的时间更集中,效果更明显,但却赢得了他们如此高的赞誉,我们真是有愧啊! 是啊! 爱心、良心、真心、决心、恒心 多么动人的词眼,但又多么朴实的话语,这就是人民群众需要的干部,对此,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爱心 ,用爱己之心爱人, 爱吾爱,以及人之爱 ,是博爱。一个人,一名干部只是具备了爱心,心胸才能豁达,境界才能高远,干事情、干工作才能乐在其中。 良心 ,知恩图报,凭心而论,是良心。我们干部拿的是纳税人的钱(工资),端的是共产党的饭碗(铁饭碗),从事的是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国家干部),我们的工作要对得起肩上的这份责任,对得起人民群众的信托,对得起组织上对我们的培养! 真心 ,真情实意为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有了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真心,我们的干部就不会在工作中被动应付,就会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就会想方设法,设身处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决心 ,知难而进,逆水行舟,是勇气,下定决定,不达目的决不收兵,这是何等的决心。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需要我们的决心;保一方平安,维护一方稳定,需要我们的决心;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更需要我们的决心。勇挑重担,挺身而出,率先垂范这是我们干部的神圣使命!
         恒心 ,持之以恒,弥久而坚,是毅力。干事创业光靠三分热情,没有七分的打拼是不够的,目标虽然简单,但是过程却是繁杂的。锁定目标,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目标终究是会实现的! 爱心、良心、真心、决心、恒心 ,质朴而铿锵, 五心 换民心, 三送 工作暖人心,心潮涌动,但却言辞有限,夜深了,我该睡了,我想,今后我该知道怎么干了 ( 九堡镇杨梅村 三送 工作组 九堡镇人武部长 陈瑞华)
         走访困难户的民情日记3篇【三】         今天按照计划安排,我们到结对帮扶村,走访几户困难户。之前在团结村朱支书那了解到,团结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我们走访慰问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乳腺癌、子宫癌的陈秀芳。踏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后云组的陈秀芳的家,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凌乱的摆了几件破旧的桌椅,一张杂乱的木板床上,陈秀芳半倚着坐着,见我们进来准备起身。我连忙走过去,示意她躺下就好。陈秀芳很不幸的患上乳腺癌、子宫癌,为给她治病,家里已经欠了一大笔的债务。她看到我们非常激动,招呼我们坐下,眼了饱含着泪水,向我们述说了她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难,她说面对今后的日子,她们一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陈秀芳擦干泪水说:“相信政府不会抛弃我们不顾的,现在你们给我们办了低保,我很感激,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我把爱心卡掏了出来,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我知道以她的个性不会联系我,但是一旦联系肯定是她处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时候她有些激动,一路出门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她依旧在那里张望,顿时心里有条暖流直窜心田,很温馨,很感动。
         xxx的房子很破旧,苍老的青砖石瓦的有种穿越历史的年代感,除却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设备,更不用说家具之类的。只有一个正对着门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齐的铺了一层报纸,布置的干干净净。他端正的坐在门边上,眼睛注视着门外。
         xxx快70岁了,丧偶,哮喘,心脏病,高血压,两个子女在,自已一个人做饭洗衣,脑筋有些迟钝。我就着他坐了下来,他的眼睛却一直注视着门外。
         “也不知道来不来。这都不剩天了。”
         我知道她想着在外务工的孩子们,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期盼着自己的孩子们好好的,念着他们,想着他们。
         我们起身走的时候,他嘴里念叨着依旧是她的孩子们。两只眼神依旧那样茫然的张望着,像是看见了希望,但却是那样的不可触及,过于遥远。
         接下来的2户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访完后,还剩一户不在家,村干部说下午再继续联系。
         据了解,庞学礼夫妇只有一名女孩,年轻时一家三口的日子还算过得有滋有味,后来女儿长大了,嫁到了邻乡,离老人家大概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女儿偶尔会回家看望两位老人,但大多数时间两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于女儿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给庞老夫妇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所以,两位老人只能靠新农保养老金、种地和养猪维持生活。前几年日子还算勉强可以维持下去,可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庞学礼老人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过得很艰难。
         得知我们的来意,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们问老人最近生活过得怎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们能帮上忙时,庞学礼老人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用颤抖的双手夹着一杆旱烟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许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或许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我去帮他的妻子烧火沏茶,并询问他们的近况,她除了一个劲地说现在的政策好之外,让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政策已经很好了,我们每个月能领到百十来块钱,只要不生病,我们老两口能照顾好自己,不给共产党添麻烦。多么简单而又朴实的语言,其实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多点人情的温暖。
         天色已经渐晚,我们离开的时候,两位老人站起来和我们一一握手道别。农村孤寡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关心农村孤寡老人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希望每个人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爱身边的农村孤寡老人,给他们一个安详的晚年。
         今天走访的这几户特困户,站里均给了500元慰问金,我们决定我们逢年过节都要去看看他们,给予他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我们希望看见,像陈秀芳那样积极面对人生的笑容,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

走访困难户的民情日记

2. 走访困难户民情日记

 走访困难户民情日记两篇
                          第一篇: 
    
         3月28日,冒着毛毛细雨,我来到花桥镇兰杰村进行走访慰问。在兰杰村垸场穿梭着,寻找走访对象户——贫困户。一栋破旧低矮的房屋映入眼帘,我随即走进那户人家,迎接我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我和她说明了来意,她激动的握着我的手说,“是党派领导来看望我们啦,共产党真好!”老人找了一张板凳让我坐下,我和老人攀谈起来,了解到:老人叫兰谷珍,60岁,看着比实际年龄大不少,也许是家庭条件困难操劳过度的缘故吧。兰谷珍丈夫1985年就因病去世,她独自一人带着两子一女生活,还要照顾95岁高龄的老母亲,家里只有一亩口粮田,现在儿子在外打工,大儿媳妇因为家庭困难,结婚后一直不愿将户口从贵州调到武穴来,二儿子还是单身,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增加家庭收入,解决家庭困难现状,让二儿子早点成家。听完兰谷珍老人的介绍后,我和她说,现在你两个儿子都成人了,家庭条件会越来越好的,你们要同心协力为改变这个家庭现状努力,我再和村里商量下,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你们一把。临走时我拿出200块钱塞到老人家手里,说我们也是靠工资吃饭的,钱不多表达下我们的心意,老人说什么也不肯要,但在我的再三劝说下收下了,并不停的说些感激的话,说“共产党员真好,拿自己的工资来资助我们,真的很难得…..”
          第二篇: 
         走在田间的小路,不时看到一片忙碌的景象,葱葱绿绿的茶园,到处是采摘的人们,弯弯曲曲的梯田传来一声声赶牛的吆喝,农村已进入大忙的季节。
         上午,我和段农光组长、黄欢同志一起,在孔坊乡皋令山村支书闻楚新、妇联主任张贵芬的带领下,去看望一位孤寡老人。
         一路上,我们围绕着近段时间的走村入户了解的情况不时交谈着。党的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但因多种原因,并非每家每户都走上富裕的道路,特别是山头偏远村,资源匮乏,信息不灵通,交通不方便,贫困户还大量存在。皋令山村就是如此,288户人家有78户还没有完全脱贫。我们每到一户,心情非常沉重。
         谈着谈着,不觉已来到要访问的农家。抬眼望去,山林之间座落着两联破旧的瓦房,与周边的小洋楼形成强烈的对比。我们走到房前看见大门紧闭,觉得主人肯定不在家,在这农忙季节,这是我们每天都碰到的`事情。张贵芬主任径直走上前,推开大门,喊了一声“邹大奶”,里面传出了应答声。我们跟随一起走进屋里。“张主任,你来啦!”虽然是白天,屋里很黑暗,我们还没有发现这位老人在什么地方。随着张主任的介绍,我们才看见这位老人坐在门角落的一张椅子上。花白的头发,干瘪的面孔,伶瘦的身材。她坐的旁边是一张床,床上垫的稻草,一床破旧的床单铺在床上,棉被也未叠起,脏得无法形容,屋子里散发着特殊的气味。两联破旧的房子已是危房,厨房已经垮塌,灶堂完全裸露在外面,山头墙已裂开十几厘米,随时有垮塌的危险。
         听张主任的介绍,这位老人叫邹淑兰,78岁,一生未生育,后来找的男人10年前离世,继子长期在外打工,从未回过家,也未寄过钱回。三年前,得了眼疾,双目失明,去年半身瘫痪,无法站立,现在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全靠一位邻居照料,享受一类低保,每月100元钱,是张主任的困难联系户。
         屋子除了几只破旧的柜子、一张桌子、一张床和她本人坐的椅子外,再没有其它的任何东西。我们站在她面前询问近况,她听力很好,我们每说的一句话她听得清楚,她一直在夸村和张主任如何对待她好。我们组长段农光掏出300元钱塞到她的手上,并承诺工作组一定想办法解决她的困难。她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不断地夸奖着“共产党好,工作组好!”
         我们返身出门,适逢碰到一位50多岁的妇女端着一碗饭、一缸水送来。原来她就是一直照料邹淑兰的张定清。听她说,这几年一直是她照料,开头几年,老人还能自理,去年以来,一日三餐都要送给她吃,特别是在忙的时候,真照料不过来。我们听着,真的很感动。张定清不仅照料邹淑兰,她自己丈夫的哥哥60多岁,眼睛同样失明,也需要照料。真的不容易,这不正是中国一个农村妇女的博大胸怀吗!
         我们的心情很沉重,返回的路上,我什么也没有说。段农光组长与闻支书一直商量着如何解决这位老人的问题,村里的五保居住点已建成,配套工程未完善,还没有启用。而邹淑兰不是五保户,全村只有五个名额已被占用,所以她未能进入。工作组与村达成协议,一起帮助做一联新房子,每年筹集一部分钱解决她的生活和照料问题
    ;

3.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800字

      导语:了解贫困户,解决贫困户问题是发展农村的重要工作,需要全力以赴。以下是我整理的2017年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欢迎各位阅读与参考。
        2017年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1】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气:x 
        根据湖南省委政法委“一包双联”和双峰县委“二帮一”活动的要求,我与走马街镇的干部刘正道一同帮助走马街镇新铺村的谢求升一家。根据县里的安排,每个季度最少要到被帮扶对象家去一趟,了解他的要求,尽量了解他的思想行动,解决他的一些实际问题。我认为这是作为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密切检察干警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强化检察官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举措之一。在接到该通知后,本想着一定要尽快到帮扶对象家里去,了解他的一些实际困难,但是由于第一季度协助反渎职侵权局在娄底办案,我没有时间去刘求升家,尽管谢卫红代我为帮扶对象送去了慰问金,但是我的'内心还是十分遗憾没有能亲自去一趟。今天天气很好,手头的工作也基本忙完了,就抽了个空去看看他们。
        首先与刘正道联系了,很不巧的是由于县里要搞全县卫生大清理,他作为镇上的干部到另外一个村去组织村民搞卫生去了,由于县里规定到被帮扶对象家中去不能由单位大规模的组织去,我只好自己独自一人去了。
        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之后,我来到了谢求升家,他的房子建在一座坟山的背后,从外面看,房子还建成不久,并且修建的还算体面,很难与贫困两个字联系起来。我发现大门紧闭,敲门也无人应答,应该是不在家中,正想离去之时,走来一名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手中还提着几桶刚打出来的茶油,他问我找谁,在得知我是找谢求升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是谢求升的儿子,今年五十四岁。
        进入他家后,我发现屋子里,与外部看起来却截然相反,新建的大房子,但里面的东西却乱七八糟,到处乱摆,看到这个情况,我下意识的联想到了早几天前到石牛乡天津村贫困户孙庆瑞家里的情形,难道?果不其然,在随后的交谈中,我了解到,谢求升今年84岁,身患多种疾病,眼前的这个男子是他唯一的儿子,但一直未婚,家中没有女人,没人收拾所以显得有些杂乱。在详细的了解了他家里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后,我把我的手机号码抄给了他,希望日后遇到什么困难,能够及时的找我为他想办法解决,为了防止他丢失,我特意把手机号在他家里的电话机旁的一个小本子上又抄了一遍,并拿出帮扶金给他。他对我的到来非常感激,在我走的时候一定要送我一桶茶油了表谢意,我推辞许久,他才作罢。他从家里一直送我到上车,目送我离去才转身回家。
        2017年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2】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气:x 
        x月x日,随同单位扶贫帮困小组走访了大石桥市汤池镇前汤池村。全村共计700多户村民,人均耕地面积0.3亩,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都是靠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这个村在大石桥市还不算是最困难的村子。我们怕给基层组织添麻烦,直接入村对村里的15个困难户进行了走访。我们是分头行动的,本人对其中的3户人家进行了走访。
        第一户人家,家庭人口3人,老两口年龄都是61岁,独生子女。儿子在大石桥市打工和安家,工资仅够维持自己小家的生活和住房还贷。老头儿去年得了脑血栓,失去劳动能力,老婆儿身体好却找不到赚钱的活。家里耕地不到1亩,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从去年开始领取农村低保费每年400元。
        第二户人家,家庭人口4人,老两口年龄都在60岁以上,还有一个孙子15岁、一个孙女12岁。儿子7年前出车祸去世,儿媳妇离家出去打工,工资仅能维持她自己的生活,偶尔回来看看孩子,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家里承包的2亩菜地承包到期镇政府还想收回去。孙子、孙女归老两口抚养,老头儿有心脏病,常年离不开药,家里仅有维持生活的简单生活用品,打开抽屉里面装的都是药品,儿子去世的补偿费也花得所剩无几。老婆儿向我们讲述时老泪纵横。她说她觉得生活一点儿亮都没有!一想起来就哭。看了让人揪心。去年申请低保,至今还没批下来。
        第三户人家,独居老人,男,58岁,又黑又瘦,看起来象七八十岁的老人。常年有病,女儿已经嫁人。平时靠女儿接济生活。两间平房,房顶密密麻麻的砖下压着的是塑料布。屋里地面坑洼不平,一不小心就会崴了脚脖子,厨房熏得漆黑的墙面显得屋里更加黑暗。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去年开始领取低保费每年400元。
        通过这次走访,我感觉到这些困难户并不是因为懒而受穷,他们肯吃苦。他们大多是因为老龄和疾病失去了劳动能力。现在的社会环境,年轻人赚钱都很困难,何况这些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类似这样的家庭现在在农村占的比例不少,他们生活很艰难。单纯依靠个人一帮一或者单位扶持是极其有限的。政府应该担当起责任来,不论农村或者城市,国家应该给予老年人基本的生活保障。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这群老人连基本生活保障都得不到解决,以人为本何在?和谐何在?祈祷天下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800字

4. 走访困难民情日记

 走访困难民情日记范文
                         群众的期盼就是干部的职责,以下则是走访困难民情日记范文,一起浏览!
    
         篇一:走访困难民情日记范文         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在姚山村的走访,我越发感觉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访途中,我发现在姚山村陈圩组龙王街路南一棵树上,挂着四块电表,位置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个安全隐患。据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群众房屋拆迁,原先挂在墙上的一些电表无处可挂,只好挂在树上,虽多次与供电部门联系,但都没有结果。对此,村干部和附近群众十分担心,遇到阴雨天,就更为担忧。听后,我当场安排工作人员给县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打了电话,要求他们派人到现场察看,迅速进行整改。县乡供电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并着手施工。在姚山小学校园内,有一个50米长、20米宽、2米深的水塘,塘内有不少水,虽然周围用尼龙网围着,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个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和群众反映,曾经有名小学生掉进水塘,由于施救及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但水塘未平,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个心病。填平这个水塘需要一万多元,村及学校经费很紧张,没有多余经费用在填平水塘上。听后,我安排身旁的镇党委书记,要求镇政府出资填平水塘,镇党委书记当即表态三天内完成任务。
         这两件事,对于有些干部和部门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决的却是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涉及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若是对“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干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就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汇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强大力量。
         篇二:走访困难民情日记范文         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王新章,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00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温传祥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新章、温传祥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篇三:走访困难民情日记范文         八点过几分,我们就到达了九岗山村与村干部会合。顿时,天开始下雨,在支书的带领下,我们脚踩着满是泥泞的山路,冒雨前行,走访了全村的近百户农家,听取了群众的反映、意见和建议,同时对该村的重点困难户进行了走访。
         通过走访,让我们真正感受了生活在农村最低层的农民的清贫和困苦。他们的现状需要改变,他们的贫寒需要温暖,他们的心里喝望关怀。我是带着一颗沉重的心走访完这些特困户的,他们的可怜,他们的'无奈,他们充满救助的眼神……,至今都留在我的记忆里。
         九岗山村金筑二组的杨树春,四十零岁,之前是一个当地小有名气的泥水匠,家境还算可以。好汉只怕病来魔,一场重病,让他这个家彻底垮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相继失学,到外面打工自谋生路去了,积蓄多年准备建房的近十万元存款,也因病早已花光,现在已是债务累累,年近八十的母亲也是有病在身,就他四十零岁的体弱小巧的妻子承担着这个家庭的全部责任,家里可说是一贫如洗。
         我们来到他家,给了他慰问金,并说明:这次大走访民情调研活动是县委、县政府响应党中央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号召,访贫、问苦、抓落实,搞民情调查,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人民疾苦……这时坐在椅子上的杨树春很吃力地试图想站起来感谢我们,可他的腿己经基本瘫痪,站不起来了,顿时,他哭了。他告诉我们,他病了近六年了,这些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政策的优越,他早就没在这世上了。每年县、镇、村三级把他作为重点困难户照顾,不论是平常还是过年,民政的救济、政府的慰问、社会的捐助,他都享受了。他说他虽困难、贫穷,可他却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优越与温暖……。
         最后,我们离开他家的时候,杨树春硬要他的家人,将一个山间挖的竹笋送给我们,当我们拒绝时,老杨再次流泪了,他说他虽是一个瘫痪了的废人,但他内心里感到了我们是他的亲人,如果我们不收下他的心意,他很难受……看着他种充满救助与无奈的眼神,我怕拒绝会伤了他的自尊,只好连同他的情意一同收下,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我知道,我接过的不只是竹笋,是信赖,是希望,是一份充满着血肉情谊的责任。
         我听了他心存感激的话,接过他情重如山的竹笋,我也让他感动了。我想我们的群众是如此的朴实,他们虽在生活的最低层,常伴他们的是清苦、贫寒,可他们知道感恩戴德,他们对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是那样的坚信,那么充满寄望。这样使我更感到作为人民的公朴责任重大。
    ;

5. 走访慰问贫困户民情日记「1000字」

      导语:走访慰问贫困户,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为早日实现农村致富付出行动,这是相关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下是2017走访慰问贫困户民情日记,欢迎大家的阅读和借鉴。
        走访慰问贫困户民情日记一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气:xx 
        骄阳似火,依然掩盖不住下村工作的热情。昨天的任务是核对3村29户困难家庭的基本情况。工作要求做到,所负责区域内各村上报的困难户逐一走访到位,做到要与户主见面,了解家庭组成情况、收入情况、住房情况、致贫原因等一系列问题。
        头顶圆盘,从早上9:00开始入户了解情况,一直到下午5:30才回到镇里,这期间衣服始终是处于透明的状态。一天下来,顺利走访了3村29户家庭,了解核实了基本信息,农村致贫的家庭,无外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二是,因残致贫;三是,因缺劳力致贫。
        因病致贫。家庭成员中有重大疾病者,医疗费用拖垮一家的经济,影响了整个家庭生活状况。在交流的过程中,特地咨询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现在的农村合作医疗还未能涵盖所有方面,对于重大疾病,只能报销极少部分的普通药品的费用,对于类似开刀费、治疗费、高等药物的使用等则不能报销,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的费用。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它积极作用的一面,迈出了全民医疗的步伐,要想真正的让农民朋友看得起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个人意见:大病治疗这方面需要加强,致贫家庭都是由于大病引起的,应该实行农村农户的大病统筹制度,国家应该在这方面的工作了吧?对于重大疾病者,不光是农村村民看不起,城市居民也倍感压力。
        因残致贫。家庭中存在残疾人士,丧失劳力,从而失去主要生活来源,依靠他人照顾生活,拖累全家的生活。在走访这些家庭的时候,有的到现在都没有办理残疾证,在他们思想中,残疾证没用,不能得到一定的帮助,即使村干部为他们联系好医院、相关部门,村民都不去做鉴定。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还没做到位。国家此类人较多,尚未逐一涵盖,致使部分残疾患者对其失去信心,在我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这需要国家的继续发展壮大,扩大救助范围,积极探索新渠道、新方式,以满足广大残疾患者的生活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因缺劳力致贫。主要涉及单身老人家庭,子女分家,家中仅剩高龄老人生活,由于年龄过大,劳动力不足,只能种几分地,维持生活,子女每个月给的生活费也是少的可怜。对于这样的家庭,子女完全应该负主要责任,他们应该受到谴责,自己家的老人都赡养不了,甩手给国家,也不指望这样的人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在以上三种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每个家庭中都有年轻劳力在外打工,按理说可以负担家庭的部分开销,而恰恰相反的是这些年轻人在外不管挣多挣少,家里都看不到他们的钱,有的甚至还需要家里补助。为这些年轻人感到痛心,家庭生活已经窘迫,作为人子应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为家庭分忧。牢牢树立家庭的责任感,只顾自己的享受是万万要不得的。可能也是笔者的一概而论,也许他们在外确实没挣到钱,也许他们在外也同样辛苦,但我要说的,要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多分担。
        通过一天工作,感触很多,想法也很多。对于基层民政工作,要建立一个动态的管理体系,实实跟踪低保户的情况,避免出现人死还在吃低保,已脱贫还在吃低保,不该享受低保的人在吃低保,真正困难而应该享受低保的人享受不到的怪现象大发生。中国的社会只能是做到相对的公平,任何好的制度,往往都是被人为的破坏,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利用权力去打破这种公平。制度再这么完善,也需要人去遵守。
        走访慰问贫困户民情日记二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气:xx 
        根据各级政府要求,党员干部要走访慰问贫困户,本人共结 对了 5 户贫困户,2016 年 2 月 4 日上午,与西溪村主任程志诚 同志一道走访慰问了 A 类低保户张习南。 张习南户家中三人,系西溪村和平组农民,69 岁,其妻刘 廷月,62 岁,夫妻二人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无任何经济来 源。其女张艳红,18 岁,现就读于汤池高中高三。 在去他家之前,到
        超市买了一壶色拉油,两袋学生奶粉,称 了 5 斤猪肉,还去卤菜店买了几样卤菜和两条大鱼。到他家后, 我仔细的看了下,房间还有一袋半大米,家里买了三箱方便面, 可能是正月回亲戚拜年用的吧,其它的真没什么,庆幸自己还是 带了这么多,管三个人过年,还是没问题的。 该户是 A 类低保户,没有劳力,不能发展种养业,家中仅仅 依靠低保金过日子。 唯一的`是其女儿在我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 下,在县政法委程度和副书记帮扶下,为其解决了高中到大学的 所有生活费用。且目前张艳红正值高三,成绩在全校十名以前。 该户要正真脱贫,还是将张艳红培养出来,才是唯一之策。现在 常常想起,虽不是我供她上学的,但是,我感觉到我尽了最大努 力,也取得了最大效果,该户脱贫只是时间问题,这也是该户脱 贫的唯一之路。 (侧记)真正与该户接触是 2013 年 10 月份,当时我联系西 溪村,一天下午,有一个老头,来到乡政府大院找到我,问: “乡 里哪个包西溪点” ,我说“有么事,我是包点的” ,他把一个红色 存折递给我,说“你看扎,麻烦你把我家孩子接回来” 。因他说 话口齿不清,废了好大的周折才弄明白,原来是其领养的女儿张 艳红去汤中读书,家里的积蓄除交完学费和第一个月生活费后,
        现在没有一分钱再给其女儿念书了。我了解情况后,并当面对他 承诺,张艳红念书的事不用他管,我来负责,连哄带劝,总算是 把他哄走了。虽把他哄走了,但实际问题并没有解决,便一个人 坐在办公桌前思考,该如何解决,一个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三年 的学费和生活费不是一个小数目,靠我一个人工资肯定是不行 的,何况家里女儿也在读高中,还有,家人是否同意。当时也没 有多想,首先自己拿 600 元,到汤中找到张艳红,先解决一个月 的生活费再讲。随后,我与乡团委、县工会、团县委、县扶贫办 等单位找熟人,看看是否有这方面帮扶资金。到汤中找校领导, 说明张艳红同学家庭情况。一个月下来,学校同意减免该同学的 部门学杂费,给她找结对帮扶救助对象,同时,乡团委和县相关 部门为其捐款达 3500 元,乡民政联系捐款 5000 元,南京企业老 总张小勇为其捐款 5100 元。此刻,我一颗悬着的心才静下来, 总算解了燃眉之急。以后再慢慢想办法。 2014 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相关帮扶政策,要求县直单 位及规模企业帮扶联系贫困村。根据安排,县政法委联系和平乡 西溪村。 当时, 在县政法委领导来西溪调研扶贫的时候, 一方面, 我们把西溪村的具体情况作了如实汇报,另一方面,在与县政法 委程度和副书记谈心时说到了张艳红家的事, 当即程书记要求去 该户看看。在了解了该户情况后,程书记表态,张艳红自此至大 学结束,所有费用由其本人负责。两年多来,所有的费用全部由 程度和书记全部承担, 每逢星期日, 程书记要求张艳红必去他家, 为张艳红加餐。目前,张艳红同学即将高中毕业,在高三全年级 中,张艳红成绩一直排在前十名。

走访慰问贫困户民情日记「1000字」

6.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困难户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困难户
                         当某个人、家庭乃至群体的生活水平比所在地区的平均生活水平低时,即为处于贫困状态。以下是特意为你准备的社区民情日记走访困难户,欢迎阅读欣赏!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困难户         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在姚山村的走访,我越发感觉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访途中,我发现在姚山村陈圩组龙王街路南一棵树上,挂着四块电表,位置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个安全隐患。据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群众房屋拆迁,原先挂在墙上的一些电表无处可挂,只好挂在树上,虽多次与供电部门联系,但都没有结果。对此,村干部和附近群众十分担心,遇到阴雨天,就更为担忧。听后,我当场安排工作人员给县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打了电话,要求他们派人到现场察看,迅速进行整改。县乡供电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并着手施工。在姚山小学校园内,有一个50米长、20米宽、2米深的水塘,塘内有不少水,虽然周围用尼龙网围着,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个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和群众反映,曾经有名小学生掉进水塘,由于施救及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但水塘未平,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个心病。填平这个水塘需要一万多元,村及学校经费很紧张,没有多余经费用在填平水塘上。听后,我安排身旁的镇党委书记,要求镇政府出资填平水塘,镇党委书记当即表态三天内完成任务。
         这两件事,对于有些干部和部门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决的却是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涉及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若是对“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干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就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汇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强大力量。
         群众心里有杆秤
         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王新章,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00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温传祥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新章、温传祥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群众的期盼就是干部的职责
         当前,群众盼什么?希望党委政府做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深入走访了姚山村部分群众,并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交流。
         村民陈其坤是一位种植食用菌户,谈起种植食用菌,他说得头头是道:“种植食用菌对俺村来说,原料较为充足,但目前没有形成规模,销售渠道较窄,整体效益不够好。一是机械化程度不高,仍以手工为主;二是农户缺资金、缺技术;三是农村信息来源不够,希望政府能够在信息、资金、销售门路等方面提供帮助,技术上给予指导。”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困难户         这几天,对村里部分贫困人群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看到农村贫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艰难,用触目惊心不为过。反思其贫困原因,有的是受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意外致贫等诸多因素。虽然贫困人口不能完全代表农村的现状,但他们是农村的一个部分,是最需要党和政府关怀的群体,同时也是应该我们花更多力气去思考如何改变他们的群体。
         xxx一家
         xxx一家原五口人,自己及爱人均年过四十,三位小孩尚未成年,其中爱人与长女智障,次女现八岁上小学,儿子四岁。故谭家生计全落在xxx一人肩上,而xxx数年前劳动时摔跤致使右腿骨折,因无钱上医院,在床上躺了数月自愈,但骨头生长错位,已部分丧失劳动力。20xx年4月份,xxx的爱人因病逝世,加剧了其劳动负担,虽家有二亩土地,但维持生计亦比较艰辛。
         xxx目前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农忙时村干部也时常帮助,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贫困户。
         这些贫困人群,只是广大落后山区当中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意外致贫、因病致贫、意外灾害致贫、学生供养致贫,还是其它原因的贫因,我看到的是各有不同的心声。对于无劳动力、有心无力改变现状的贫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他们希望更多的社会福利机构、社会保障机制能够把触角触及到这些角落;对于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者,他们更多是希望有政策的支持,或者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更有效率、政府言而有信。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困难户         腊月二十,年关将近。根据工作安排,我们工作组今天走访慰问何桥、瓜圻、大庙、石竹4个驻点村的困难户。我们带了2万元现金和20套被褥,将要走访40个贫困户,每个村10户左右。
         阴冷的寒风中,石竹村的石书记已在村头迎接我们。石书记是个办事极认真的人,慰问名单是村委会专门开会定下来的,困难户所在的村民小组组长也都到场陪同慰问。我们对石书记的办事作风感叹不已。
         我们来到9组熊大爷家里。熊大爷刚过花甲之年,但家庭不幸,长子残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次子车祸去世,留下两个孩子,一个3岁多,一个10多岁。家庭生活基本靠低保。屋内昏暗,家徒四壁,大家眼圈立刻红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不忍多待。
    ;

7.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民情日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尽快帮助解决。下面是由我为你精心编辑的2份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欢迎阅读!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一 
    20xx年4月28日,福贡县马吉乡难得放晴的一天。
    我来到马吉米桥上,用摄像机拍摄马吉米村的变化。这里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要不了多久,这里将会是美丽新家园。
    在返回工作队驻地时,我看到一个缓慢的身影,一手拄拐杖,一手提口袋,步履蹒跚地前行。这个身影我很熟悉,他是村里的百岁老人,也是村里少数会说汉话的老人。有时在乡街上会遇到他去买菜,他总是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老人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当我们问老人有什么困难时,老人却拉着我们说:“我没有什么困难,政府已经对我很好了。我身体好,村里还有很多身体不好的老人,你们应该多帮帮他们。”
    老人行走得很慢,我走快两步搀扶住老人,询问他要去哪里。老人见到我,脸上绽开了笑容,拉着我的手说,他特意送只鸡过来给我们扶贫工作队,说我们为村里做事不容易,要吃好点。听到这话,我感觉到似乎有块灼碳卡住了喉咙,是感动、是责任、更是一股一股无形力量的鞭策。
    离开大城市,在扶贫工作队工作期间,生活工作虽然辛苦,但总有这样一件件小事激励着我们。老乡的淳朴与深情厚望,让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二 
    20xx年4月12日零时12分,天气阴。今天是星期日,我带领工作组在鲁班镇八竹村村干部王君政陪同下来到鲁班镇八竹村团田组对贫困户基础情况进行调查走访。这时突然从对面的小山坡上冲出一个11岁左右的男孩,手里拿着小石头向我们一行扔了过来,嘴里还骂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嗨,你还别说,这小子那真叫一扔一个准。我的额头被击中了,只见额头破了皮流了血。
    “这是谁家的孩子啊,这么皮!”我忍不住的喊道。只听村干部王君政说道:“李书记您别生气,这是我们村团田组村民王圻园的儿子,因为智力有问题,而且还闹腾,所以他家父母把他送到特殊学校人家也不收,平时大人出门干活,也没有人管。“原来是这样啊,难怪”,我心里嘀咕道。“难道他家人不管他吗?”我问道。“他家人管,怎么管!这孩子的父亲前几年打工时得了严重的尘肺病,一年不知要跑多少趟医院,他母亲又要干农活、打零工帮助丈夫治病,又要养活一家三口。你说怎么管”村干部王君政说道。
    “那我们去王圻园家里看看吧”,我立即安排到。村干部说“好,可是也不知他家大人在不在,要不我先打听下,通知他们”。果然不出村干部的预料,我们在王圻园家门口等了近1个小时,王圻园夫妻俩放下农活从山坡上赶了回来。一见我们夫妻俩人连忙将我们请到了家中,我一进屋抬头看了看,这是一间新建的一层三间房,屋内没有装修,就是简单将墙体清光了一下,屋内除了一台老旧的电视机外就没有什么像样的电器,只能用一贫如洗来形容了。“各位领导好,我叫王圻园,感谢你们能来看我……”,只听王圻园说上两三个字就要咳上好一阵方能接着说下去,我真担心他一直这样咳下去真的会把气管咳坏了。我抬头看了看他,满脸的憔悴病容、身体很瘦弱,仿佛风大一点就能将他吹走似的,在他身边的妻子也是一脸的疲惫。“你好:我叫李绍国是仁怀供电局驻鲁班镇八竹村的村干部”,我边说边伸出双手与夫妻俩人分别握了手。“我这次到你家就是想了解下你们家的生活、生产基本情况,还有你家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我问道。只听王圻园说道:”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去年出资1万多元帮我们家的危房进行改造,现在就是我们家门口的地面没有钱硬化,可以不可出点钱给我们硬化一下,还有我生病欠了好多钱,可不可以……”听到这些我拿起走访记录本一一认真记录起来。“哟,李书记你的额头浪个弄的,好吓人呢!”王圻园问道。我摸了摸受伤的额头笑道:“没事,就擦破了点皮”。“还说呢,李书记就是被.......”眼看村干部快要将我受伤的实情道岀,我急忙道:“是我刚才不小心弄的,真的没事。对了,刚才了解到你们家种的土地不多,要不发展下养殖业,我给你们预备添置些小猪仔、小鸡,还有小羊羔,你们看怎样?”我提议道。“谢谢李书记,养这些太麻烦,而且我们家也没有人手养这些”王圻园答道。我说:我们驻村干部的工作中除了对贫困户实际困难进行帮助外,更重要的是跟据你们的实际情况,帮助你们发展经济,让你们能过上好的日子。这样吧,我回去后与你们的村委会干部协商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你们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那现在我们还要到下一家去看看,你们去忙吧。”于是我们又断续走访下一家贫困户。
    在走访完贫困户回来的路上,村干部王xx问道:“李书记你刚才咋不告诉王圻园,你额头上的伤就是他儿子弄的呢?“唉,大家看到的王圻园一家是什么境况,我怎么能再增加他的负担”我回答道。这时车内“鸦雀无声”,大家陷入了沉思中……
    20xx年4月13日3时27分,又是一个不眠夜,不知是因为受伤的.额头隐隐作痛,还是王圻园一家的面容不断的在我脑海里浮现的原故,今晚我彻底失眠了……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对未来缺乏信心的家庭。王圻园的儿子跟我的孩子差不了几岁,但是想起他痴傻的面容,还有衣食无着落的情况就让人心疼万分,我该怎样才能帮助到他们呢!嗯,明天先让老婆去给王圻园的孩子购两件合适的衣服;等明天忙完所里的事务后,再去村里联系下,想方设法帮助王圻园申请一下医疗救助;还有更重要的是明天再去王圻园家中给他们做一下思工作,让他不能放弃、坚定信心,在我们的帮助下积极脱贫致富奔小康。
    他的工作,得到了该村广大群众的积极认可,20xx年李绍国因工作业绩突出,被仁怀市委、遵义市委评为“先进驻村干部”。李绍国心系新农村建设痴情不改,情牵新农村建设无怨无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描绘着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2.  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 
     3.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民情日记 
     4.  精准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5.  精准扶贫帮扶民情日记 
     6.  2016最新的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7.  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8.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9.  关于精准扶贫驻村干部民情日记 
     10.  双联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8. 扶贫的民情日记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
                         作为驻村干部一定要把村里的扶贫工作做好,以下是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欢迎阅读!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1          20xx年8月,我被县委组织部委派到擂鼓镇碾盘村任第一书记。自受命以来,昼夜寝室难安。碾盘村是擂鼓镇一个偏僻穷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390户,1444人,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59户,占全村户数的40%。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集体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属全省重点贫困村。在摸准贫困户后,我便深入百姓家庭走访,期望在走访中拿出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在此,整理走访民情日记三则,分享与所有扶贫工作队员,期待以此与君共勉。
          傻傻的爱 
         几堵坍塌的墙,凌乱堆积的瓦,令我的心一沉。“这样的户能扶起来吗?”我心底在纳闷儿。听附近的村民说,李文虎现在没住在这里,寄居在他姑父家。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再次见到了李文虎本人——一个中年汉子,1米7左右,憨厚朴实,衣着虽不是很新但很整洁。我说明来意,他笑而不语。他姑父林先胜随即丢下手中碗筷迎了出来。“他今年48岁了,是聋哑人,有些傻呆,患有支气管炎,你要了解他什么,我告诉你。”林先胜说。
         “我想了解下他的致贫原因和脱贫规划。”
         “呵呵,说来话长……”林先胜顿时打开了话匣子,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他的父亲1998年因为气喘病去世了。他跟着他的母亲生活到2002年,终因母亲体弱多病无法照顾他饮食起居,整户外迁到远嫁福建的妹妹家。”
         讲到这儿,林叔眼里掠过一丝酸楚,顿了会儿,继续说:“住了3年,母亲在李文虎妹妹、妹夫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有所好转,可是他不习惯天天吃面食,死活不在那里住了,整天吵着闹着要回碾盘老家。这下,一家人都慌了神,却犟不过这个聋哑人。当他们回家时,他们的仅有财产——两间土坯房垮了,根本没法住,我就让他住到了我家。当时,好多人都在笑我傻,说是也不能做重活,还要医药费、零花钱,他的母亲和妹妹也不能在经济上支援他,还养的是外姓人……”
         林叔喝了口水,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色,“我当时就是一股犟劲儿。我想呀,身为共产党员,还曾担任过村干部,这孩子的事我必须得管。说来容易做来难,这一住就是11年。11年来,他跟着我下地,在我的指导下做些轻松农活,身体也没有再犯什么大病,总是乐呵呵的。”
         “哈哈,这孩子还就认定您了,认定要在故乡生活了。”我插了句。旁边的李文虎吱吱呀呀的说着什么,右手的大拇指竖了起来,指着他姑父。
         “那他怎样才能脱贫呢?”
         “前段时间开会,我去听了你们讲的精准脱贫政策,我回来跟他比划着商量了一下。他家现在有8分田,我和他继续种着,吃就有保障了;两亩多地可以种苞谷,养50只鸡,政府可以补助500元,加上卖的钱,平时零花钱就够他花了。还有1亩地的茶园和2亩地的金银花管好了,再新建两亩茶园,以后每年就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了。条件好了,要是能给他找个伴我就放心了哦!”说到这里,林叔憨憨地笑了,李文虎也跟着笑了。
         “好吧!听了您的话我就放心了,我相信在您的帮助下他一定能如期脱贫”。
         回去的路上,我想,“傻傻”的家乡人对故土、对亲人傻傻的爱是脱贫攻坚最坚实的支撑,只要我们愿意返乡创业,帮贫扶困,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战胜。
          感恩的心 
         走过蜿蜒崎岖的田坎儿,来到高瑞芳家时,已近正午时分。几位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的到来,让两间近乎危房的土坯房显得有些拥挤。据村干部介绍,高瑞芳常年只有两老在家,一个女儿,远嫁江苏。女儿家庭也不宽裕,两老在家靠自己辛勤劳作,勉强维持生活。近年来,因为两老年岁已高,高瑞芳的妻子患上了严重的鼻炎,一年仅医疗费用就需要两千多,这令原本经济单薄的家庭雪上加霜。
         一群不速之客、两老人和回家省亲的女儿围坐在一起攀谈起来。“你家现在常年两老在家,经济又不是很宽裕,你们对这样的现状有什么看法”我问。
         “我们听党的话,党的政策好呀!虽然我们家女儿远嫁他乡,身边没有孩子,但还有党委政府,当地干部照顾我们呀!”
         “那你现在怎么摆脱贫困现状呢?”
         “呵呵,现在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合计了一下,准备先把房子维修一下。那样,我们就不愁热天‘外边大下,屋里小下’了。我们会酿酒,手头的零花钱够花”。
         说到酿酒,他可起劲了,“我给你们舀点尝尝,我酿的酒味道可正了。”说着就到里屋去打酒了。随行的一个队员品尝了一口,连连称赞,“嗯,好酒,好酒”。高瑞芳听到队员的夸赞,脸上笑开了花。
         “上次开会,你们说引进糯高粱,我今年想种点。等高粱熟了酿点高粱酒,卖个好价钱,那可比种苞谷划得来呀。高粱杆儿粉碎了可以喂猪,我还可以扎扫帚卖,一种作物,多种用途,是宝呀!多亏你们给我们带来了致富信息。”
         “好吧,我们想办法争取能调运优质的糯高粱种子给您,到时候还可以让我们局农技人员来田间指导您生产,圆你致富梦。”
         “那太好了,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呀,我们要好好的响应党的号召,保管好自己的身体,多活几年。”
         临走时,高瑞芳还交代,“等明年高粱丰收了,你们可要来再尝尝我酿的高粱酒呀!”
         多么朴实的心愿。时刻感恩于党的恩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让百姓的生活似陈年老酒越品越香。
          美好的梦 
         漫山遍野的茶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浓浓的春的气息。此时的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碾盘村大塘金银花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社章。因为他家是科技示范户,建有茶叶加工厂,所以百姓称他李厂长。
         信步来到他房前,正好在厂长在家。他热情的前来握手,“张书记好呀,今天怎么有时间到我家坐坐?”
         “呵呵,你是脱贫致富的好手呀,我就想来取经呢。”
         “那倒说不上呀,我倒是准备找您说点事呢。”
         “好呀,我愿洗耳恭听。”
         一阵寒暄过后,李厂长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我流转了100亩茶园,有一个加工厂,附近的茶农每年都在我这里炒茶。我就想呀,现在精准脱贫政策这么好,我想包保几家贫困户,带动他们规范化管理茶园,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生产资料,这样他们茶园效益也起来了,附近农户的示范效应也起来了,我的加工厂的加工产值也自然提高了,可以互利多赢呀!张书记看我这点要求可以吗?”
         “当然可以,如果您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脱贫,还有1万元的奖励呢。您就好好想想怎么带动他们吧。”
         “那太好了,奖励倒是其次,关键是能看到父老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我也可以发挥我的带动作用就好了呀。不瞒您说,你们局让我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我还想组建一个家庭农场。农场名字都取好了,就叫‘大塘绿源家庭农场’,我还想流转200亩茶园,500亩土地种高粱。我有一个梦呀,就是要让碾盘的土特产走出山村,让城里人喝上绿色天然的金银花、绿茶、高粱酒,让外出务工的老乡们记住家乡的味道。”
         “好呀,我们可以协调土地流转、农场组建的事情,您就大胆的发挥您的特长,圆你的美梦吧!”。临走前,他特意把我随身带的口杯换上了他自己加工的茶叶。
         走访回来的路上,我想起2014年小品《扶不扶》经典台词:“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是呀,只要人心不倒,胸中有梦,我们所有贫困户就一定能够全社会的关照下,从贫困中走出来,全面建成小康。
         漫漫扶贫路,你我同携手。在我任擂鼓镇碾盘村“第一书记”的两百多天里,我不断在农村走访、思索、追寻,我也在不断交流、学习、实践中成长。一路走来,我被淳朴的百姓感动着……我相信有全社会的特别关注、有贫困户的十足干劲、有帮扶单位的倾力相助,一切美好未来不再是梦。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2          20xx年5月16日 星期一 晴
         常德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 谢淼
         20xx年5月,我有幸被常德市青工委选中赴石门县维新镇调研当地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毛哥原名毛晓明,时任市政府督查室副主任,个头不高,微胖,爱运动,篮球、羽毛球都还不错。这次,就是跟他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扶贫”。
         早上6点半,就被毛哥一个电话敲醒:“兄弟,起来哒没得,8点我到民政局来接你,你快滴滴搞啊!”洗漱完毕,我还在慢吞吞地准备去吃早餐,发现毛哥就已经在楼下等我了。我们先到石门,与县政府督查室的同志接头,然后一起驱车前往维新镇,路上3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扯到了这次活动的情况。毛哥说,是他一个同学正在长沙组织的一个扶贫活动,他就把线牵过来了,用他的话说“我们现在日子好过,可遭孽的人还不少,尤其是小孩,有能力帮下忙、出点力,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在县城接了人,马不停蹄地赶到维新镇,跟着当地民政所熊所长一道下村了。出发前,熊所长拿着24人的名册说,要不看几个重点户就好,这么多跑起来太累了,而且昨天下过雨,路不好走。可毛哥不同意,坚持要把所有的贫困户都看完。
         第一户小孩叫覃道芳,丧父,母亲精神有问题,成绩比较好,没有经济来源。我们下车后步行了大约300米左右,已经是一脚泥了。来到了贫困户家里,土墙、土瓦、土炕……房子里面黑黝黝的,什么都看不清楚。熊所长叫了两声,土黄色的门慢慢打开了,里面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探出一个脑袋。周围邻居说,她就是覃道芳的妈妈,患有精神病,平时不言不语,发起病来就胡乱打人。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再想想我的孩子,我立马不敢想了。
         这时从旁边屋走出来一个小女孩,衣服的颜色早已褪去,满身的补丁就像打了马赛克一样,用她那清澈有神的、带着些许疑惑的眼睛望着我们。熊所长介绍来意之后,毛哥嘱咐我把家里仔细拍摄下来,便把小女孩叫到身边,询问了许多有关她家庭、学习的情况。临行前还不忘交待小女孩:“好好读书是你的任务,怎么读叔叔来跟你想办法。”
         前往第二户的途中,熊所长给我们介绍了这些贫困学生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单亲甚至父母都不在,只能跟着爷爷奶奶过的。老人又年老体弱,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仅仅靠低保生活,还有的就是家庭患有疾病,拖垮整个家的。每年镇里面都拿了一些钱出来补贴这些贫困户,但只是授之以鱼,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次能够带来支持贫困学生的计划,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
         第二户小孩叫赖慧群,从下车步行到她家有3里多山路,在半山坡上的一间小屋,一样的.土墙和土瓦,不同的是墙和窗户上到处是洞和用麻袋封住后又被弄破的痕迹。还没到门口,屋子里一股馊味就扑鼻而来,待我想仔细看清楚是从哪个门飘出来的味道时,毛哥已经敲门进去了。
         我从厨房门进去,看见土炕上面有一个大锅,里面正煮着类似腌菜一样的东西,黑乎乎的根本分不清是什么,除此之外,整个厨房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再看看毛哥,正在细致地查看、询问具体情况,走的时候还自己掏腰包塞了500元钱在小孩手中。就这样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绕了多少山,从下午1点一直跑到6点多,12户贫困户终于跑完了。和熊所长约好明天上午把剩下的12户人家走访完后,毛哥拒绝了他们安排的餐宿,开车拉着我们找地方吃饭去了。
         两天下来,我的腿已经全是泥了,脚磨出了两个老大的血泡。再看看毛哥满身泥泞,车被刮花了,底盘也磕几下,我说道:“毛哥,你这哈只怕是出血本类?”“能把这个事落实到位,解决这些小孩读书的问题,这点事就不是事。”随后他掏出他的笔记本说:“你看我,把情况都记录下来了,这次要是一对一的助、终身制的助,能够读到大专的就帮到大专,能够读到大学的就到大学,能够读研读博的,都要支持到底。只有这些孩子有出息,才能够解决他们家庭的贫困。”看着毛哥的车,再看看他疲惫但是满足的样子,顿时心生敬意。
         现在毛哥还真前往扶贫点村工作了,虽然不能经常见到他,但是时不时能从微信中看见他带领扶贫小组开展扶贫工作,又或是通过发猪仔的形式带领大家养猪致富,看着他在照片中一副辛苦而幸福的表情,我还真为能有那样一次和他共同扶贫的经历而自豪。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3          很久没有写日记了,自从加入精准扶贫工作后,我接触到了贫困农村很多人和事,也有很多的感触。希望能记录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更希望自己能做更多,做的更好,切切实实帮助到贫困户。
         2016年5月10日,天气不错,今天黄杨村召开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一大早就有党员及群众陆续从全村各个小组过来,据说有的老党员从早上5点多就从20多里外的大溪浪走过来,每次开大会村民们的热情都很高。早上9点,会议如期举行,镇村干部,扶贫工作队工作队员也都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主要是三个议程,一是黄杨村易地扶贫搬迁民主评议,二是黄杨村“十星级”党员评议,三是黄杨村低保评审,会议进展的十分顺利。
         期间一直有一个中年女性在村委会门口徘徊,表情显得很焦躁。直到快中午的时候,会议也差不多快结束了,我见那名女子还在门口等待着,我就到门口询问她有什么事情,令我没想到的是,这名女子抓住我的衣服就大声哭泣,嘴里不停的喊着:“领导,帮帮我吧!领导,帮帮我吧!”这一下子把村委会在开会的人目光都吸引过来了,我让她好好说话,有什么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我和村书记一起把她带到办公室,在跟她交谈及村书记的介绍下,我得知,该女子名叫宋玉萍,她的老公李加权是我们黄杨村六组的贫困户,长期在外打工,最近患上了慢加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慢性乙肝等疾病,在十堰市人民医院治疗花费了十万余元了,东拼西凑的钱也远远不够李加权住院治疗的费用,男方这边家里还有70多岁的老公公叫李国友,其患有眼疾,体弱多病,目前一个人在家,平时靠邻居帮忙照顾,李国友还有个大儿子,在前几年因病去世了,这边基本上没有什么近亲属了。宋玉萍娘家只有她老父母和一个哥哥,老父母年事已高,她的哥哥患有精神疾病,现在10岁的女儿也放在娘家照顾,自己在十堰市区边打零工,边到医院照顾老公李加权。两家人的生活担子全部压在这个女人一个人肩上,或许是压抑的太久,才出现刚开始抓住我衣服放出哭泣的一幕。我听完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女人真不容易,我想只要条件允许,政策允许,我一定会全力帮扶她的。我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宋玉萍说想为李加权申请低保及咨询一下国家有什么好的医疗救助政策。她说虽然老公的病不一定能治好,但就算一无所有,有一线希望也要替他治病,她的想法多么朴实无华,没有那么多杂念,我把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我对她说低保只要符合条件并通过党员群众代表评审并报批后,像她们家这种情况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个时间过程。医疗救助政策目前也有,但是具体的落实,相关部门的衔接,具体细节问题还要进一步协调。中午我们安排她在村委会吃了饭,吃完饭宋玉萍带着希望回了十堰,又要去医院照顾她的老公。
         农村这种情况还比较多,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生了重病,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家庭陷入贫困的境地。作为扶贫工作队队员,我们更要深入每一家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哪怕给他们一丝丝的帮助和温暖,也会燃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这样的事情还很多,但随着国家医疗救助政策的越来越完善,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对生活充满希望,美好的日子就在不远的将来。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