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2024-05-18 02:50

1. 如何理解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入行5年,不长不短,虽然常常介绍自己的身份,却又实在无法说清楚产品经理到底是干什么的。做的时间越久越说不清楚,或者说做的越多越不知道该如何去概括说明。
  
   对于外行人来说,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这个岗位,你没有办法用大家都熟悉的身份去类比说明,我父亲至今仍然困惑于我的职业身份。这种情况有点像,四个字分开都是认识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对于行业内的人来说,他们又觉得产品经理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也可以做产品,不仅仅开发和运营这么想,老板也这么想。这得益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名字取得完全征服大众。
  
   我们为什么说不清楚什么是产品经理?因为产品经理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需要干的活也非常多,没有明确边界,这就给人一个印象好像什么都干,既然什么都干自然就很难说清楚,既然说不清楚那别人又怎么可能清晰的了解。这事儿吧其实谁也不怪。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产品经理的: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是企业中专门负责产品管理的职位,产品经理负责市场调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产品,选择何种技术、商业模式等。并推动相应产品的开发组织,他还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协调研发、营销、运营等,确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产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
  
   看到了吧,这一长串的文字表明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领域,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去定义这个岗位,当然觉得这并不复杂,而且认为我也可以。这就有点像你说不清楚公司领导都是干嘛的,你觉得他们除了开会以外啥事也不干,完全无所事事,真相岂会如此肤浅。
  
   有的产品经理很水,有的产品经理非常厉害,这只不过是他们的技能树上点亮的技能版图不同而已,一个点亮1%技能树的产品和一个点亮90%技能树的产品完全没有可比性,不过他们都是产品经理。
  
   认真的说其实不是谁都可以成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的,初级的产品经理其实非常容易做,但是要进阶却非常麻烦,要的经验值非常多,他比一般岗位要求更多,高精专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广度,熟悉你的伙伴是如何工作的,最重要的是有些局限会导致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成为一个好的产品。
  
   我理解很多人想着做了产品经理就是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才华,自己就是核心,产品都是由自己设计的。我只好笑笑说,年轻人Too young Too simple。产品经理在99%的时间里面都是孙子,剩下那个1%就需要等你熬成婆。此中艰难不足为外人道也。
  
   网上有个问题是:你愿意自己的孩子从事跟自己一样的职业吗?我的回答是:不愿意,因为太孙子了。当然,我认真地说,其实大家都是半斤八两,没有谁活着是容易的。
  
   祝大家好运。
  
   附:产品经理能力模型

如何理解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2. 如何看待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产品经理的历史溯源
想要清晰的了解产品经理这个职位,首先还是要了解产品经理的历史溯源,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清晰的了解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关于产品经理的问题,让你理解产品经理的产生是为什么。
产品经理是古代的“掌柜”
如果我们回到古代,那么产品经理对应的职位是什么呢?没错,是“掌柜”。
在古代,社会的分工与发展主要是依赖农业,而耕种是农业的主要工作,通过耕种产生粮食,程序员,即“码农”,真的就很像古代的农民,通过辛勤的在地里劳作,最后产出稻谷等粮食,解决整个社会的温饱问题。
而因为种田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农耕的组织就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人去管理这些种地的农民,让他们能更高效的去运转,这个时候就有一个职位出现,那就是“掌柜”,掌柜主要工作是分配好组织中每位成员的工作,比如张三今天去播种,李四去种菜,粮食如何收割谁来收割等,摆在现在的产品经理,就是如何分配需求,并把这些需求分配给不同的研发人员去开发。
纵观世界的发展历史,我们经历过了多次工业革命,包括“蒸汽机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电气时代”以及近现代的信息技术革命。
把握历史的发展,我们才有可能享受社会带来的红利。
工业革命,促成了商业社会的组成,想赚钱,最终还是得回归到如何去摸清商业社会赚钱的方法(套路)。
在工业化时代,诞生了很多很多有名的企业,比如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还有福特汽车、丰田汽车等,这些公司都是工业化带动商业化的产物,似乎我说这些,很多人认为会跟自己很遥远,其实一点也不。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了商品的产生,就如同我前面提到的粮食,本质也是一种商品,或者说是一种产品,产品产品,“产”就是通过劳动而产品一件物品,无论是通过手工劳作,还是机器运作,商业社会本质还是要生产出一件东西,无论这件东西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品”即为品味,而品味是需要人的,人去“品味”产品,最后得到用户体验是好是坏,好的产品受人青睐,人们愿意购买,产品才能活下去,反之产品就会死亡。
这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一样的。
工业化会生产汽车,空调,洗衣机等产品,卖出去,卖得好,企业才能赚钱发展,人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而做出一款APP或者软件,也是一样,这款产品要卖得出去,能赚钱,企业才能活下去,有饭吃。
产品经理无处不在,任何行业,只要有产品,都需要产品经理。只不过叫法不同。
在企业中,比如车企或者宝洁这类的日化品企业,都会有专门的人负责公司产品的从如何设计到生产到销售最后盈利,只不过这些企业会管这个职责的人叫“品牌经理”更多一些。
品牌经理负责产品的整条生命线,目的是为了达到公司的盈利。
当然不同行业还有更多不同的叫法,正如同我开文提到的“掌柜”也是产品经理,各行各业都需要产品经理,但不是所有行业都要这么个专门的人去负责这件事情,比如一些小作坊,人很少,那么就是老板自己做产品经理,去管理自己的“生意”。
而像宝洁这样的大公司,因为组织太大,则有专门的人来管理某一个或某几个产品,就想细胞太大了就要分裂,然后产生不同的器官,各司其职,产品经理就是其中的一个器官。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品经理,其实是“互联网”的产品经理,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其实和商业社会的产品经理,职责非常相像,只不过商业社会上的产品经理,更多是负责实体的产品,而互联网的产品经理,负责的是如APP,小程序,软件,网站之类的产品。
商业思维同样适用于互联网产品经理,因为本质来说,互联网产品经理,是我们商品社会所有产品经理中的一个细小的分支,这个细小的分支是专门对互联网上的产品负责的。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学习商业管理如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经济贸易等出生的,不必觉得陌生,更不要觉得跟你专业不对口。
相反其实真的对口极了。
因为产品经理就是商业化的产物,是研究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盈利,如何打通这个闭环,让产品持续盈利,就是产品经理需要去琢磨的事情。
人家说,产品经理是最接近CEO的存在,一点都不为过,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到最后就是最适合自己出来做老板,因为我们的工作,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产品体验,让产品赚到大钱,这个思路,和CEO还有老板,想法都是极度一致的。
这也是很多人想做产品经理的原因之一。
所以总结的来说,互联网产品经理,其实是商业社会中广义上的产品经理的其中一个细小的分支,只是负责互联网的产品,但只要是产品,都是要卖出去的,不管是卖服务,还是像京东淘宝那样卖实物,本质还是买卖。
这么理解,你就不会觉得产品经理有多陌生了。而且它的存在还可能对你来说特别熟悉,特别是学习商业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
产品经理的工作
讲完了产品经理的历史由来,对于理解产品经理做什么工作就很好理解了。
产品经理要做的无非就是“经理”好“产品”。
这听起来像是高水平的工作,怎么把一款产品卖得好?似乎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情。
但商业社会本质就是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让产品卖得好。
这也就是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初级的产品经理如产品专员或产品助理,是不需要考虑太多这个事情,因为这个阶段的产品经理,更加偏向于了解和认识,以及执行。熟悉互联网产品做什么的,怎么做?怎么运营?怎么从研发到生产到测试到上线。
就像商业社会,初入职场的经理人得先了解生产的整条流水线一样,产品助理也是要了解产品到底怎么从设计到开发最后上线运营最后盈利的?
这个学习和认知的过程,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所以这个时期,学习很重要,包括一些日常软件的操作,规范性需求文档的撰写,评审会的召开,怎么传达需求给研发等等日常操作。
到了第三第四年,开始进阶更高一级的产品经理,就需要你往更抽象,更复杂的领域去想,如何卖好产品?
如何把产品卖得好?无非就两点——售前与售后。
售前:产品的调研,品质,包装,广告,降低成本,便捷,便宜,服务态度等等;
售后:用户体验的反馈,反馈意见收集,优化迭代,客户售后服务等;
而现代互联网的产品经理,更加偏向的其实是“售前”。
如何把售前的工作做得好,更关键的还是学习产品思维——需求调研、竞品分析与需求分析三个方面。
很多刚入行的产品人,就开始去琢磨这个事情,其实有点本末倒置。其实对于刚入行的产品经理人,更加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去认识互联网产品,就是我刚才提到的互联网产品生产的一整条流水线,去弄明白,互联网产品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所以初期的产品经理,更关注的应该是如何运用软件操作如Axure、Xmind、word等。
等你完全熟悉了,你才来学习“需求调研、竞品分析与需求分析这个比较抽象维度的东西”。
说白了,要想如何把产品卖得好,首先要了解,我们的产品是什么?怎么产生的?然后才考虑,怎么把产品卖得好。
那怎么把产品卖得好?
需求调研
如何做好需求调研其实是一个很深的学问,我是学工商管理的,我们花了一个学期去学习如何做“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其实和需求调研就是一样的,即在做一个产品之前,你首先得去了解这个产品怎么做才好卖?得先去问问用户。如何询问用户?就是市场调研或者说需求调研的一个过程。
专业的调研有如问卷调研法、电话访谈法、计算机辅助法、座谈法等,还有问题的问法又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市场调研要深究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所以市面上有很多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
在这里穿插一个小故事,方便面的定价,一包方便面(不是桶装是包装),大概也就是2.5元,这个神奇的数字,我从小学到现在,几乎没怎么变化过,这个定价到底怎么定的?以至于这么多年来都没变过?而且这十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么迅速,居然这个定价还这么坚挺?
它的存在自有它的道理,而这个定价,是方便面产商找了全世界顶尖的市场调研公司做的调研,最后给出的结论,一包方便面,就卖2.5,多了没人买,少了不赚钱。
而这一定价一定就持续这么多年,说明这个调研公司真的很厉害。
所以说调研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但很可惜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几乎不做调研,即便是做,也是相当不专业的调研,大多数都是老板拍拍脑袋,做个东西先来验证验证,最后不行就撤,可以就上,这是非常浪费成本的。
但没办法,这不是中国互联网不发达导致的,而是中国的商业化的理念,还远远没有达到如美国等资本巨头国家的那种商业思维,我们还需要进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要学会做需求调研,一方面就是要多学习市场调研的方法,包括我前面提到的一些问卷调研法等,还要多关注市场调研的前沿理论知识,不断的深化这一块知识。
竞品分析
竞品分析,没有固定的套路与模板,竞品分析的结果,最终的目的是——确定产品的经营策略。
在互联网产品中,经营策略无非就两种:跟随策略与差异化策略。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这两种策略的结合,只是哪方面占得多的问题。在当今互联网,产品创新已经几乎不可能了,你能做到的,市场上早已有成熟的产品,你想到要去做的,也一堆人已经进行了尝试。
所以不可能像发明电灯泡,发明微波炉那样有划时代的产品,我们只能说是在市面上已有的产品进行“跟随+微改进”,这是比较常用的策略。
即便是微信,一开始也是模仿QQ的,微信刚出,我们都觉得微信不就是手机版的QQ嘛,都是聊天工具,只是微信后来不停的做差异化,慢慢迎合用户的需求,才慢慢有了今天。
而回到竞品分析,竞品分析无非就是能更好的做“跟随+差异化”,跟随就是"模仿”,差异化就是“微创新”,竞品分析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模仿与更好的微创新。
去分析一款产品的它界面怎么样?流程怎么样的?明白了竞争对手怎么做的,我们才能更好的模仿,至少保证第一版本没有太大的问题,做出来,还是有人用的。
然后是结合自己的资源,或者自己可以深挖的细分领域,专业术语是寻找“利基市场”,找更细分的领域。
如同宝洁做洗发水,沙宣主打造型,海飞丝主打去屑,飘柔主打柔顺,这些都是宝洁的产品,但它的产品都做细分化,就有了自己的市场了,还有清扬主打男士洗发水,去挖掘那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的细分市场,这就是差异化战略。
互联网产品也是一样,前程无忧做简历招聘,拉钩主打“互联网”的简历招聘,我就要跟你不同,我要做更细分的领域,我不能全面战胜你这个巨头,但我能从小的领域慢慢战胜你。
这就是竞品分析的意义所在,就是更好的做“跟随+微创新”,寻找“利基市场”。
需求分析
需求,就是我有这方面的诉求,我想要什么东西,还没有做到,所以提出了这个需求,希望你能给我做到,给我实现。
需求问题只有两种:一个是需求太少,一个是需求太多。
而产品经理目前面对的问题,大部分是后者:需求太多。
理不清楚,需求太多太乱了,所以才会有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要解决两个问题:
需求优先级与需求细化
需求优先级则是合理的分辨出哪些需求先做哪些需求后做,就是要学会辨别重要紧急的需求以及不重要不紧急的需求。
由于目前市场上,产品经理主导权其实不高,更多的还是由真正的产品经理——老板去定夺需求的优先级,所以市场上的产品经理,更多的是解决第二个问题,需求细化。
需求的优先级需要经验的累积,以及敏锐的嗅觉,能发现市场的痛点,这是硬功夫,需要你有广泛的阅读,对市场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发掘出来,这需要产品经理不停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去思考行业的潜在痛点,核心问题等。
所以,其实市场上,真正能主导需求优先级的产品经理,或者哪些需求该做哪些不该做,这样的产品经理不多,因为如果能主导这些,意味着你在公司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是作为公司的合伙人,或者公司的老板,与公司的命运休戚相关,才有可能去定夺公司未来的方向,去决定需求的优先级,哪些先做哪些后做,把控公司的方向。
但产品经理在工作的时候,也要有自己更多的思考,思考一些需求到底是先做还是后做,不断的锻炼这个技能,对你将来,自己从事创业工作,面对35岁的中年危机,你就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同时也是进阶高级产品经理的必经之路。
而说回需求细化,一般就是把大的需求转化为可落地的细节需求,比如定了一个需求为在APP实现聊天功能,则需要罗列聊天功能有几个页面,每个页面分别有什么功能以及页面都长什么样子?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比如断网页面改怎么展示?这些等等的问题就是需求细化。
而这些问题到底怎么知道的呢?
更多的是参考竞品,还有一些想不到的问题,就只能在开发的过程中,碰到了,再考虑怎么解决。
需求细化是无止尽的过程,一个需求不可能做到巨细,细到开发拿着文档就能做下去,一定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之后,再想办法去修正,才能慢慢的做到和开始设想的时候的需求,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偏差。
总结来说,产品经理的工作并不神奇,它一直以来就伴随着我们的社会而存在,只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商品不同,导致的叫法不一样,但所要从事的工作,从古到今,其实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核心目的就是让产品更好,更有价值,能卖更好的价钱,就是产品经理的意义所在。
而为了实现这个价值,互联网的产品经理,需要做的是需求分析,竞品分析以及需求细化,对于售后的那一块,如运营和营销,对互联网产品经理已经在弱化,但作为产品经理,一样也要多了解售后的运营和销售知识,唯有这样,当有一天你需要营销自己产品,真正自己赚自己钱的时候,你才会有更大的能力,更多的经验去让属于你的产品为你赚更多的钱,产生市场价值。

3. 产品经理的思考有哪些角度?

七个方向是Substitute(替代),Combine(合并),Adapt(改造),Modify(调整),Puttootheruses(改变用途),Eliminate(去除),Reverse(反向)。A网购: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大家的时间成本都比较珍贵,想买的东西不需要去实体店,直接可以从网上订购,不但便宜,还能直接送到家;外卖、代驾都是同样的作用。C带茶叶隔层的水杯,想喝茶水又不想另外带茶叶盒,也不需要把茶叶直接放进杯子,喝的时候也不会把茶叶喝到嘴里,于是有人就做出了有茶叶隔层的保温杯;某水果品牌新出的耳机,也是耳机+充电器+收纳盒的组合。A一把原木椅子:把它放进博物馆,就是古董;在收藏家眼中,就是可以拍出高价的商品;放在家里就是一件家具。M带电梯的天桥,城市的天桥如果都是台阶,也能够解决行人的需求;繁华街道的天桥增加电梯的设计后,行人通行速度就加速了;如果增加带斜坡的设计,就可以让送货、骑车的人更加方便的通行,会节省时间。P一根铅笔的十个特殊用法,除了基本的书写功能;可以作为简陋的尺子测量一些小的物品的尺寸。E老年手机,针对使用人群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减少了不必要的娱乐功能,更加凸显了通话的便捷;Kindle的问世也只凸显了看书这个看似单一的功能,提升专注。R乐高积木(不是主题的套装类别),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和创意,进行组合和排序做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产品经理的思考有哪些角度?

4. 谈谈我眼中的产品经理

关于产品经理,网上有很多资料,从素质模型上,基本都把产品经理描述成一个超人,从工作职责上,产品经理就是CEO,有点遗憾的是,大多数产品经理并不具备CEO的权力,也不一定能够决定如何分配利益。所以,大多数产品经理很苦逼,责权利三者中他只占了第一个。但如果从职业发展来看,产品经理是发展最快、成长空间最大(未来的CEO加油)、也最容易收获成就感。所以,产品经理还是挺牛逼的。
  
 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理,谈谈我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理解,先从产品经理的工作职责和流程开始吧。
                                          
 简单来说,产品经理要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负责,分为上图三步:
  
 1. 商业设计。需要思考:产品解决了客户上门问题,即客户价值、产品对公司带来的收益、赚钱模式,即公司价值、我们有哪些资源能够做这个产品?这就是产品的商业模式。具体工作包括,市场调研、用户洞察、竞品分析、点线面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最后,输出产品的MRD文档。
  
 2. 产品构建。包括业务需求分析、功能需求设计、产品原型、交互设计、开发过程项目管理,甚至包括创新设计、技术架构设计等,最终输出PRD文档和产品最终形态。这是产品经理起步的地方,大多数产品经理的工作都集中在这一步,甚至只负责其中一项工作,如画原型。在这一步产品经理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如何把用户的需求提炼成产品功能?如何在功能、性能和易用性之间取舍?如何定义产品的MVP?如何定义产品研发的优先级?如何加快产品推出速度?建议:产品经理和研发经理都去看看DDD(领域驱动设计),保证大家可以在同一个语境内沟通,同时,产品经理把业务架构、产品架构规划出来,与研发经理一起按照DDD的思路设计技术架构,在此基础上定义MVP版边界和产品规划,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
  
 3. 产品运营。产品运营的核心是设计产品运营关键指标,围绕这些指标在产品设计中埋点,通过收集上来的数据对产品不断迭代优化。当然,产品营销推广方案、客户售后服务、客户反馈收集等都是产品运营的一部分。产品运营的最终结果要靠产品的财务指标来衡量,即投资收益率。
  
 我最看重产品经理的能力包括:
  
 1. 学习能力。合格的产品经理都是全能型选手,他需要不断突破自己的知识边界和认知边界,还要有创新精神。产品经理必须不断学习,勤于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这是最底层的能力)。
  
 2. 统筹能力。产品经理的统筹能力主要表现在对产品的规划、每一次取舍、落地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产品经理必须善于找支点,拿着杠杆去撬动所有能够调动的资源,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专业技能。包括业务知识、文档能力、项目管理、技术架构等专业技能。
  
 产品经理太难了~~
  
 很多开发和测试想转产品经理,但不知道如何转?我的建议:1)行动起来,补充产品经理的基础知识,哪怕先从画原型开始;2)多看别人的产品和产品原型;3)积极主动(属于废话),多思考,积极跟现在的产品经理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技术基础的人转产品本身就有优势。
  
 目前,科技赋能B端用户的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大厂也都在布局2B业务,市场上缺乏即懂技术又了解业务的人才,抓住机会。

5. 关于产品经理的问题

冲突平衡能力

所谓的冲突平衡能力,是指用户需求和正常产品设计开发之间冲突的平衡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行业用户提出的需求,一般的产品设计是很难满足其要求的,有很多时候你会发现,需求完全违背产品的功能和逻辑设计原则。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需求,不是需求调研的原因,也不是用户的原因,而是行业背景和使用习惯的原因。

尤其是当你面对的是行业内的大客户时,更棘手的是需求是行业内大客户的负责人的需求,不能说乱提需求,而是你没有占到他的位置,无法理解他的真实想法和诉求。

这个时候,就需要生态产品经理,能够有能力来平衡特殊需求与正常产品设计之间的冲突,因为这些特殊需求是完全不能忽视的,更不能傻到去找这样的用户理论这样需求是有问题的。

以我经历的经验来看,这个时候就需要选择一个折中平衡的方案,既不影响正常的产品设计逻辑又能够让这些需求得到体现。

关于产品经理的问题

6. 怎样看待产品经理这个职位?

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和发展,行业的发展趋势已经变得比较明朗了。在前一两年,由于产品经理这个行业的需求量比较大,再加上它的入职门槛比较低,它的薪资待遇相对比较高,所以很多外行人都纷纷转行进行了产品经理行业;除此之外,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也直接加入到产品经理的队列当中。于是产品经理的队伍经过短短一两年的发展就已经变得相当庞大了。就算在今天,还有很多培训机构在源源不断的向社会上输出产品经理,很多的产品新人通过学习3到6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入门产品经理这个行业了。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产品
作为公司来说,公司想开发出一款很厉害的产品,他们就需要招到一个有能力,在产品经理这个行业有丰富经验的人,特别是一些有大项目实战经验的人。而被招聘进来的产品们在通过一两年的职场实践后,他们现在也已经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相应的工作了。
同时,对公司而言,一个产品从设计、开发、上线,都需要一个人去管理,而这个人一般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在需求调研、用户分析、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到产品上线的整个过程都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同时他们也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在里面。

产品经理平时
但是最近一两年,由于加入产品经理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产品经理们设计的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很多的产品经理在技能上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所以这就导致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在慢慢的缺失。同时,由于越来越多人的外行人对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越来越了解,所以产品经理也在慢慢的被边缘化。

产品
而针对未来,一些优秀的产品经理还是很有市场的,因为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要想做出好的产品,它就必须需要一些能力强且对产品有独特见解的人来指导产品工作的进行,但是对于大多数产品经理来说,他们的处境就相当危险了。因为未来是属于产品经理的洗牌期,产品经理行业通过不断的竞争,底层的一些人就会被淘汰出局,而最终在这个行业里面能留下来的都是一些非常优秀的产品经理了。
其实这个也是符合行业规律的。毕竟任何新兴的行业,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需求比较大,工资待遇相对比较好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疯狂的涌入。但是,当一个行业成熟以后,行业就会进入洗牌期,所以此时一些能力不佳、专业素质不是很强的人就自然会被淘汰出局。

7. 产品经理从产品层面应该怎样分析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会抓住一切机会来了解更多有关客户的信息,因为了解客户的需求对于构建有用的产品至关重要。这意味着进行客户访谈,进行调查并检查产品内分析。我们从产品分析中收集的数据告诉我们用户如何实际使用产品-而不是他们想要做什么,他们认为自己在使用产品的方式,甚至我们认为他们如何使用产品。

  作为PM,诸如“用户每天花费多少时间?”之类的问题会出现。“他们最会采取什么行动?” “哪些功能使用得最少?” 对于了解您的用户并为我们提供有关如何改善他们的体验的线索,这是非常宝贵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什么是产品分析以及为什么要使用它们。如何真正了解您的用户,以便您还清“同情债务”;以及如何使用分析来帮助指导新功能开发
  让我们开始吧!
  产品分析简介
  为了定量了解用户对您的产品的处理方式,第一步是对产品进行分析。想法是针对用户可以在您的产品中执行的每项操作触发一个事件,以便您可以汇总查看有多少用户使用功能以及他们使用该功能的频率。例如,如果要跟踪用户单击特定按钮的次数,则可以触发一个名为“ big-red-button.click”的事件。从那里可以看到哪些功能需要工作,哪些是最重要的,然后使用该信息确定更改的优先级。
  在Atlassian,我们试图使每个人都尽可能容易地获取数据并能够运行自己的查询和报告。我们使用一些内部开发的工具来提供这些服务,但是Google Analytics(分析)工具也可以帮助您入门。这导致从开发人员到PM到设计的每个人都提出了有关用法的问题,并试图了解我们构建产品的影响。
  “无偿债务”:最新的债务
  让我们尝试一下这个新术语“同情债务”。
  产品内分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帮助您偿还同情债务:通过概念测试和客户访谈等活动收集的定性反馈;以及在产品中收集的定量数据,例如产品分析和NPS调查。
  例如,Confluence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它具有很多功能,这些功能几乎没有分析功能。其中之一是仪表板,这是大多数人使用Confluence的旅程的开始。实际上,我们现在正在大修它。产品经理:产品分析的内容有哪些我们从客户访谈中获得了有关仪表板的一些反馈,但是我们没有从定量角度真正了解使用情况所需的所有产品分析。我们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
  仪表板有多少用途?人们在典型的Confluence会议中访问仪表板多少次?
  人们实际使用仪表板做什么?所有更新供稿?受欢迎的提要?导航到某个空间?
  人们想要在仪表板上显示什么?我们可以根据人们访问仪表板后的工作来确定最好的东西吗?

产品经理从产品层面应该怎样分析

8. 关于产品经理的四点思考

Ⅰ做产品经理,而不是功能经理 
  
    功能经理,每天都很忙,关注还有多少需求在后面排队,需求方是否得到满足。而用户体验到底如何,功能是否真有价值,是否可以更加完美,功能经理很少关心。而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关注用户体验,真正关心用户的反馈、关注数据的质量、关注每一个细节。就像买一双鞋一样,不只是能穿,还要考虑是否合脚、是否舒服、款式是否漂亮。
  
  Ⅱ实现产品需求,而不是用户需求 
  
      当你问用户需要什么的时候,他会回答他需要一匹更快的马。乔布斯说,永远不要问用户想要什么!因为用户都是傻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作为产品经理,不应该简单满足用户需求,而应该思考把用户需求提炼成产品需求。
  
  Ⅲ 要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 
  
       互联网的发展,让很多互联网产品经理有个惯性:做产品迭代要快。快速上线快速修改。这里也有误区,对于一些基本功能,确实要快速上线,快速迭代。因为市场要竞争,需要快速切入市场,获得用户。然而大部分的产品经理,没有机会从零开始设计一个新产品,大部分时候在现有的产品上做升级或优化。这时设计的很多功能,都是锦上添花的功能,还真不能太快。
  
     锦上添花的功能,让用户有眼前一亮“哇”的感觉,而画蛇添足的功能越多,让产品背负的垃圾就越多,造成好的功能没有资源做,差的功能又无法下线。
  
  Ⅳ 追求人性化,而不是追求完美 
  
        很多产品经理追求完美,这是作为产品经理很好的品质,然而有一点却经常被产品经理忽视——产品人性化。永远没有完美的产品,特别是当一个产品用户量达到上百千万的时候。用户的喜欢千差万别,如何让用户能喜欢产品的优点同时又能容忍产品的缺点?
  
      最后附一句鸡汤:每个人的压力,少部分来自生存,大部分来自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