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介绍

2024-05-10 02:25

1.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介绍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RIM Residual Income Valuation Model)又被称为EBO模型,最早是由爱德华兹(Edwards)和贝尔(Bell)于1961年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多大的重视,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1995年美国学者奥尔森(Ohlson)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帐面价值和股利》中对这个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建立了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使该方法重新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成为近十年来美国财务学、会计学界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介绍

2.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简述

所谓剩余收益是指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所要求的报酬之差。剩余收益的基本观点认为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获得了正的剩余收益;如果只能获得相当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利润,仅仅是实现了正常收益。即RIt+1=NIt+1-rBVt,其中RIt+1代表t+1期的剩余收益,NIt+1代表t期的企业净收益,BVt是t期企业权益的帐面价值,r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剩余收益需要进行资本成本的调整从而反映会计上未加确认但事实上存在的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剩余收益模型使用公司权益的帐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报酬情况下,将企业预期剩余收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进行贴现以后加上当期权益价值就是股票的内在价值。

3.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启示

“剩余收益定价着眼于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因曼教授认为这是该模型与传统股利折现和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最大区别。一个公司的投资价值在于它将来赚取收益超过资本成本的能力,价格与帐面价值(P/B)比率将会随着公司增加“经济价值”的能力增强而增加;如果企业不能赚取超过资本成本的收益,那么其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也毫不奇怪,恰恰是资本市场对其内在价值的正确反映。传统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通常有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但这些指标都没有考虑资本成本因素,不能反映资本净收益的状况和资本运营的增值效益。企业显示正的利润并不意味着企业资产得到保值增值。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核心在于,它从股东的利益出发,在评价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为股东创造了价值时,只有当公司的税后净利润(已扣除债务利息)大于股东对公司的投资资本时,才能认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活动为公司创造了价值。由此看来,把权益资本的成本作为考核公司经营业绩的一个要素,正是剩余收益与传统财务分析工具的最大区别。根据传统的“会计利润”计算惯例,很多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都在盈利。但事实上,许多公司并没有真正赢利,因为其所赚取的“利润”往往小于公司全部投入的资本成本。作为一种新的会计核算方式与管理理念,剩余收益纠正了这个错误;并明确指出,管理人员必须“为资本付费”,就像支付工资一样。剩余收益模型对资本成本的重视,使企业可以避免隐性亏损。一般企业投资时,只要回报率高于贷款利率,就认为是一个可行决策;事实上,如果考虑股东要求的报酬,项目预期现金流量未必能全部满足;用剩余收益的方法计量,投资于该项目可能会遭受损失。此外,基于剩余收益观念,可以更好的协调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促使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公司的生产、营销、采购、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门之间可能存在着利益冲突;特别是公司的资源有限时,这种冲突更为严重。如果从剩余收益角度思考,无疑为解决这种冲突提高了一条较好的途径。不同的部门目标实现都需要一定的投资,如果它能够创造较多的剩余收益,那么就应该被优先满足;如果它不能创造剩余收益或者创造的很少,那么它只能排队等候。建立在剩余收益框架下的企业决策准则,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公司价值的来源很多:率先开发出新的产品、进入一个新的行业、现在投入可在未来获益的资本性支出、创新造就的生产成本降低等等。对于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而言,并不是缺乏投资项目,而是通常面临着太多的项目可供选择;每一个项目经理都会把自己的项目描绘的美妙无比,因为他们在公司总体利益条件下,还具有不同的私人利益需求。这样如何选择一个真正好的项目,就成为高级管理者的难题?在剩余收益面前,所有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采用剩余收益作为财务衡量指标,所有的决策过程归结到一个问题——是否提高剩余收益。任何企业都有其成长生命周期,都要经过起步、快速发展、成熟和衰退这几个阶段。企业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膨胀阶段的高增长最终会归于平庸;根据微观经济理论,除非拥有特殊的技术和产业进入壁垒,当一个行业进入长期竞争均衡的时候,所有的企业只能期望获得与资本的机会成本相等的收益,不多也不少。如果有些企业赚取经济利润,由于新的竞争对手不断加入及本行业内部企业扩大生产的冲动,企业的“经济租金”很难较长时间内维持。因此企业的超常收益并非一定能持续下去,即剩余收益的期限一般不会太长,因此如何保持住企业当前的剩余收益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价值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问题。剩余收益的最大来源无疑是专有技术和产业壁垒,产业壁垒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具备,创新才是大多数企业的秘诀所在。通过品牌、技术和服务创新,建立更有吸引力的市场、构建更为强健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最终建立“剩余收益的永动机”。基于剩余收益理念的核心的竞争优势和正确的决策准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公司创造价值的必然需要,也是公司基业常青的源头所在。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启示

4. 剩余收益的计算公式

注册会计师CPA《财管》:剩余收益

5. 剩余收益的计算公式

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投资收益率
或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剩余收益虽然符合经济利润的概念要求,但应注意的是,剩余收益并不等同于经济利润,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其性质和结果取决于不同的计算方法。由于对资本成本的内涵基本不存疑议,不同版本剩余收益的差别在于对收益与股权投入资本价值的不同确认。
可以直接采用会计收益作为计算的起点,也可对会计收益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反映真实收益;股权资本可直接采用账面价值(BookValue)也可采用现行价值(现行投入成本或现行市价)。

扩展资料:
一,优点
1.是可以使业绩评价与整体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
2.引导投资中心管理者的成本意识,采纳高于企业资本成本的决策。
3.允许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

二,缺点
1,不能比较各部门业绩。
2,容易被操纵数据。
3,不适合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比较,规模大的和规模小的不一样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的计算公式

6. 剩余收益计算公式

剩余收益的计算公式为: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投资收益率或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剩余收益是指投资中获得的利润,扣减其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按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收益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后的余额。剩余收益是一个部门的营业利润超过其预期最低收益的部分。即: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应计报酬=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本成本。剩余收益指标能够反映投入产出的关系,能避免本位主义,使个别投资中心的利益与整个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剩余收益是从会计收益(或调整后的会计收益)中扣除所有权资本成本后的余额。

7. 剩余价值量计算公式

剩余价值率用公式表示:m'=m/v。
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即:=(剩余价值/可变资本)×100%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等于预付的可变资本量乘以剩余价值率,或者说,等于一个劳动力的价值乘以该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再乘以同时受剥削的劳动力的数目。



扩展资料:
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已定的情况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同预付的可变资本量成正比。第三规律以雇用工人人数为中心,分析剩余价值量的变化。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不是任何一个货币额或价值额都可以转化为 资本。相反地,这种转化的前提是单个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手中有一定的最低限额的货币或交换价值。

剩余价值量计算公式

8. 剩余收益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剩余收益,是指投资取得的利润扣除投资金额(或净资产占用)和按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收益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后的余额。部门营业利润中超过预期最低回报的部分。即: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应计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本成本。剩余收益指数能够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避免部门主义,将单个投资中心的利益与整个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剩余收益是从会计收益(或调整后的会计收益)中扣除所有权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金额(或净资产占用)×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投资收益率或剩余收入=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占用×总资产的指定或预期息税前利润率。拓展资料:尽管剩余收益符合经济利润的概念要求,但应注意的是,剩余收益并不等于经济利润。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其性质和结果取决于不同的计算方法。由于资本成本的内涵是毋庸置疑的,不同版本的剩余收益的区别在于对收益和股权投资资本价值的不同确认。会计收入可以直接作为计算的起点,也可以适当调整会计收入,更好地反映真实收入;权益资本可以直接按账面价值或现值(当前投入成本或当前市场价格)计算。一、 优势1.它可以使绩效评估与整个企业的目标相协调。2.引导投资中心管理者具有成本意识,并采取高于企业资本成本的决策。3.允许不同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二、 劣势1.每个部门的业绩无法比较。2.易于操作的数据。3.它不适用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比较。大尺度和小尺度是不同的。三.市盈率只是股票市场价格与每股税后收益(或每股税后利润)的比率。例如,如果一只股票的股价为24元,每股年净收益为0.60元,那么该股票的市盈率为24/0.6=40元。计算公式为:S=P/E,其中S代表市盈率,P代表股价,E代表股票每股净收益。显然,股票的市盈率与股票价格成正比,与每股净收益成反比。股价越高,市盈率越高;每股净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