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顺口溜式的诗被称为打油诗

2024-05-08 00:27

1. 为什么顺口溜式的诗被称为打油诗

  1、释义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即俳谐体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2、由来
  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同时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对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所表达的一种形式。打油诗,创造起来较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便于记忆等。打油诗流传开来。
  3、文学价值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俗”,一些“正统”文人才把它视为旁门。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周作人对旁门文艺的高度评价,也适用于对众多名人打油诗的评价。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打油诗正如爱因斯坦给卓别林的信中写道:“你的电影,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而显得同样伟大。

为什么顺口溜式的诗被称为打油诗

2. 为什么要把顺口溜式的诗称之为打油诗?

因为这种诗读起来非常的顺口,而且不需要咬文嚼字,也不需要注意平仄对仗,作诗的意境又不需要很高,不需要非常优美的词句,只是讲究趣味儿也是,主要是为了供大家一乐,所以说被称为打油诗,当时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书生姓张,名字就叫做打油,这个人生性非常的幽默,考取功名的时候虽然没有考中,整日闲晃也乐在其中,而且非常喜欢民间的东西,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顺口做诗,有的时候闲逛时兴趣来了之后就会作诗一首。

这种诗写起来只要顺口就行,不需要讲究其他方面的东西,有一天张打油在街上溜达的时候,看到一座县衙里面没有任何的人,所以说想到县衙里面参观一下,参观的过程当中,突然间兴起了作诗的兴趣,举手就在墙壁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可以说写满了墙壁,当时现在也知道之后特别的生气,便把当打油抓到了县衙当中,责问张打油的罪责,张打油狡辩说自己写诗也是一种高雅的事情,不要仅仅在乎墙壁上面的诗句。

县太爷听了他的话之后觉得他夸大其口,口气非常的大,所以说让张打油以安史之乱为题材,即兴写作一首诗,如果写得好的话就免除他的罪责,如果写的不好就治罪,结果张打油响了一会儿之后,张口就读出了一首诗,本身现在也就懂一定的文墨,所以觉得张打油写的这首诗气势不凡,而且最后一句话又有一种打趣的意思,当时县衙里面的人听到这样的话都笑了。

县太爷虽然觉得这首诗并不是特别的工整,但是也很有意思,最终放了他,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张打油成为了一个名人,所以后来人们在读到顺口溜诗句的时候就称为打油诗了。

3. 为什么顺口溜式的诗被称为打油诗

1、诗歌本来是属于文人圈子的高雅艺术,但自从出了“打油诗”,诗歌的姿态也便放低了许多,那些学识不高,甚至不通文墨的人也都敢堂而皇之地吟几句诗了。所谓“打油诗”,就是顺口溜式的诗。2、这种诗不讲究平仄对仗,意境不高,辞藻不美,只讲究趣味性,供人一乐。那么,这种诗为何被称为“打油诗”呢?唐代时南阳有个书生,姓张,名打油。张打油生性达观幽默,虽考取功名未成,仍整日悠哉闲逛,自得其乐。据说他酷爱民间文艺,尤其喜欢做顺口溜诗。3、闲逛时,张经常兴之所至,便随口诌上一首,以过诗瘾。“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便是他的杰作。话说有一天,张打油又出来溜达,走至一个新落成的县衙,看里面无人,便悄悄进去参观。临走时诗兴又发,在洁白的墙壁上留下了大作一首:“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县太爷听说后,十分生气,便下令抓了张打油。县太爷在大堂上责问张打油为何要乱写乱画,张打油答道:“吟诗作文,乃高雅之事,何在乎区区一面墙壁。”县太爷一听他口气挺大,便以当时的南阳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围困为题材,要求他作诗一首。声称如果做得好,便不再治他罪。张打油稍加思索便吟道:“贼兵百万困南阳。”县太爷也是懂文墨之人,暗觉气势不凡。接下来张又道:“也无救兵也无粮。”县太爷觉得这句便略微失去气势了。最后,张收尾道:“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叫娘的叫娘。”干脆成了打趣的俏皮话,在场的人一听都笑了。县太爷觉得虽然境界不高,但也颇有几分意思,于是便放了张打油。4、后来此事传开,张打油成了名人。人们便将这种顺口溜诗称为“打油诗”了。

为什么顺口溜式的诗被称为打油诗

4. 顺口溜与打油诗的区别

1、通俗程度:顺口溜比打油诗更加通俗,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极度口语化。
2、具体特征不同:顺口溜节奏感特强,如押韵更多、更密、语句更短等,通常就导致了沉淀回味性更弱,欢快娱乐感更强。打油诗在本质上不必然好笑,但其语言特色的大白话,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好笑。
3、文字格式不同:顺口溜每句长短没定数,只要顺口,几字都可。打油诗却有固定规格,具有格律诗的特征,一般5字或7字。
4、使用手法不同:打油诗偶尔会用典故,但顺口溜绝不可用。说到排比句,打油诗不会用到,但是顺口溜却恰恰常用。打油诗也会用作谜语。

顺口溜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我们以为把当代流行的这种语言现象称作“民谣”可能更为贴切一些。所谓“民谣”,即“民间歌谣,多与时事政治有关”。
打油诗(doggerel),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扩展资料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假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
而顺口溜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易于上口,悦耳响亮,好念好记,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正因为如此,新民谣传播起来快速、广泛。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新民谣从语音、语法到修辞都表现出一套完善的系统特色。
在高度通俗直白的前提下,感觉特别短促快捷的就是顺口溜,感觉相对平、长的就是打油诗,而两者之间,存在模糊地带。有些顺口溜就是打油诗,有些打油诗也可以是顺口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顺口溜
百度百科-打油诗

5. 为什么顺口溜式的诗叫打油诗

诗是一种高雅的体裁,他有严格的平仄,格律,及语言要求,即古时的官话,因为诗词都是文人的东西,顺口溜属于民间的创作(俚语),文人是看不上眼的。
而关于打油诗,有个传说,中国唐代有个人叫张打油,他的诗就是顺口溜型的典范,比如“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张打油由此出名,所以此后此类以俚语(顺口溜)为主的诗被统称为“打油诗”。

为什么顺口溜式的诗叫打油诗

6. 那些“顺口溜”式的诗被人们谐谑地叫做“打油诗”,为什么?

诗歌原本属于文人墨客圈子的高雅艺术,但自从“打油诗”问世以来,诗歌的姿态被大大降低了,那些知识水平不高的人,即使是那些不懂文化和水墨的人,也敢于公开朗诵几首诗。
所谓“打油诗”是一种流畅的诗歌,这种诗不注重层次与层次的对比,意境不高,修辞不美,只注重情趣,为所欲为。

张大佑很有幽默感,虽然他没能获得冠军,但他仍然整天游手好闲,据说他很喜欢民间文艺,尤其是流畅的诗歌,四处游荡时,张静的常兴来到这里,随手写了一首诗,他过去总喜欢诗歌,井上有个洞,黄狗身上是白的,白狗身上是肿的。”这是他的杰作,据说有一天,张大佑又出来走到一个新成立的县政府,看到里面没有人,他悄悄地进去探望,当他离开的时候,始兴又在白墙上写了一首诗:“九天的雪中有六个,就像琼耀在玉女之下一样。”

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让扫帚做扫帚,铁锹做铁锹,县长听说后,非常气愤,于是下令将张某抓获归案。大堂里,县长问张大佑为什么要乱写,张大佑回答说:“诗歌和作文都是高雅的东西。你怎么在乎一堵墙?”县长一听到他声音很大,就叫他写一首诗,主题是南阳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围困,他声称如果他做得好,就不会受到惩罚。

只是个玩笑,这里的每个人都笑了。县长以为境界虽不高,也有意思,就放了张大佑后来,这个故事传开了,张大佑成了名人,人们称这种流畅的谈话为“打油诗”。

7. 什么叫顺口溜、打油诗?

山西顺口溜言:三个长治瓜皮斗不过一个襄垣鬼,三个襄垣鬼斗不过一个阳城猴,三个阳城猴斗不过一个壶关圪瘩,这确实体现壶关人聪明的有些难缠,不过这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流传至今的玩笑话,不可当真的。壶关人还是善良好的多,不可包有编见。
这种语言现象,老百姓一般唤作“顺口溜”。顺口溜源于生活,最常见的是卖货小贩使用,物品卖的好坏和顺口溜编的好不好有很大的关系。顺口溜使用得当甚至可以达到货卖清场的目的。
何谓“顺口溜”,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汉语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我们以为把当代流行的这种语言现象称作“民谣”可能更为贴切一些。所谓“民谣”,即“民间歌谣,多与时事政治有关”。

语音方面
新民谣在语音形式上的最大特色是“押韵”。由于民谣非一般的口头说话,因而同诗歌、曲艺和唱词等一样,或多或少要讲究一点韵辙,这样人们听起来就悦耳和谐,念起来才顺口易记。
如新民谣“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度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同一个韵母,是极标准的押韵形式,加上句式排列整齐,念起来觉得特别响亮动听,如果换成无韵的同义手段表达相同意思,比如说成“50年代全民炼钢铁,60年代全民度荒灾,70年代全民下农村,80年代全民做生意”,效果就会差得多。

什么叫顺口溜、打油诗?

8. 为什么写的诗很顺口就叫打油诗?

人们常把一些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称为打油诗。为什么叫打油诗呢?  原来中唐时代,有一位姓张名打油的人,他就爱作这样的诗,在以诗赋取士的唐朝,他的诗确是“别树一帜”,引人“注目”。如他的“咏雪”就颇有名:“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咏雪”通篇无一个雪字,看来这位张打油作诗是动过一番脑筋的。  不过张打油之所以闯出牌子,以至这类诗竟冠以他的名字称之为打油诗,还有一段轶事: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刚进大殿,便看见粉刷雪白的照壁上面写了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大怒,立即命令左右,查清作诗人,重重治罪。有位师爷上禀道:“大人不用查了,作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张打油。”大官立即下令把张打油抓来了。张打油听了这位大官的呵斥,上前一揖,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人,我张打油确爱诌几句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类诗来嘛。不信,小的情愿面试。”  大人一听,口气不小,决定试张打油一下。正好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于是便以此为题,要张打油作诗。张打油也不谦让,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那位大人一听,连说:“好气魄,起句便不平常!”张打油微微一笑,再吟:“也无援救也无粮,”这位大人摸了摸胡子说:“差强人意,再念。”张打油马上一气呵成了后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这几句,与“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连这位大官也惹笑了,终于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扬名。“打油诗”的称谓也不胫而走,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