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磊《价值》有感

2024-05-12 05:38

1. 读张磊《价值》有感

翻开《价值》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比较厚,年初花了将近两个月看完。受益颇多,与大家分享——
  
  
 
  
 张磊认为,真正的投资,有且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
  
 始终抱有一种朴素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坚持尝试。
  
  
 坚持在变化的系统中理解投资,“高维思考,低维行动。”
  
 
  
  
 投资系统是理性的,有逻辑体系的。
  
 崇尚科技、自由和创造力的产品逻辑。
  
 与符合市场逻辑的用户导向文化,
  
 二者交替进行。
  
 让每一次投资决策都有逻辑起点,尽量做确定性的、少而精的投资。
  
 
  
  
 “以正治国”,说的是要有专业的研究方法,
  
 “以奇用兵”,讲求的是如何思考和决策。
  
 二者结合:“守正”给“用奇”准绳,“用奇”给“守正”以反馈。
  
 
  
  
 作者告诫我们要警惕右(机会主义者)、防止左(激进主义者),但主要是防止左。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风险和利润之间找平衡,
  
 在“恐惧”和“贪婪”的两难抉择面前保持平常心。
  
 
  
  
 这是一个无比沸腾的时代,无法失去,不能错过,即使舒适也切莫沉寂,宁愿艰巨也不要无趣。
  
 
  
  
 “慢慢来,比较快,因为我们要走很远,所以一点都不着急。”
  
 
  
  
 你说对吗?

读张磊《价值》有感

2. 张磊《价值》读后感

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张磊的价值,这本书是我近段时间非常喜欢的一本书,里面的内容干货很多,值得反复的去读。
                                          
 张磊,高瓴资本创始人,2005年创办至今,从耶鲁拿到的第一笔2000万美金,到如今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成为亚洲最大的私募公司,超过红杉中国的资产管理规模,张磊投资的公司也很牛,腾讯、京东、携程、美的、格力、美团、百度、蔚来汽车、中通、德邦物流等。
  
  
 很高兴的是张磊愿意把这么多年投资的经验分享出来,在价值这本书里,让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获得很多的养分。
  
 价值开篇就说出了人身上的 三把火,分别是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这三把火是深藏于内心不会被摧毁的。 
  
 张磊选择一家公司的眼光非常的准,而公司底层的核心就是创始人。这里提出,创始人必须拥有伟大的格局。 伟大的格局, 有哪几条要素呢?
  
  第一是拥有长期主义理想 。长期主义之路,见图
  
 
                                          
 
  
  
  第二是拥有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力。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在时代的进化中看到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这就把握了大趋势中的定式。
  
  第三是拥有专注的执行力。 
  
 创业者的果敢和专注,恰恰是企业延缓衰老,甚至涅磐重生的基因。
  
  第四是拥有超强的同理心。 
  
 同理心不等于同情心,举个例子,如果你看到了一个人掉进了井里,你去找周边的人赶紧过来帮助拉他上来,这就是同情心。你跳进了井里,感同身受,这就是同理心。
  
 当创始人拥有伟大格局观,其次,就是在公司运作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去发展,开拓新的边际,持续的深挖企业的护城河,什么是护城河呢?
  
 张磊说道, 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疯狂的创造长期价值。 因为只有不断的为社会创造长期的价值,社会最终会给予这家企业高额的回报。
  
  投资的理念 ,传统的投资理念是基于人和生意,张磊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个延伸, 投资的模型应该是人,生意,环境和组织。人创造着生意,环境塑造着生意,组织驱动着生意,有些生意又在影响着环境。 一家公司的发展是与所处时代的双人舞,这句话应用于各行各业,体现了企业发展必须和时代发展同步。
  
  投资哲学上 ,张磊坚持三个投资哲学, 守正用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怎么理解呢?
  
 第一是“守正用奇”,就是要在坚守“正道”的基础上激发创新;
  
 第二是“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就是一个人要在有限的天赋里做好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
  
 第三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指只要好好做自己的事,成功自会找上门来。
  
 人,生意,环境,组织。是投资模型非常重要的四个组成部分。一个非常好的组织,可以不断的自我更新迭代,并且不断的驱动企业往前发展。
  
 一个好的组织就是把最聪明,最靠谱的人聚合在一起,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同样的人是这个组织里面最核心的资产,这些人必须拥有长期的使命感和共同的价值观。这个组织应该变成一个终身学习的社区,不断相互激励实现梦想。最终,这个组织就像一个汽车的发动机一样,不断推动着企业向前发展。
  
 读完这本价值,可以从两个维度提升我们自己,第一是如何让自己做个合格的投资者,第二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伟大格局者。
  
 本书干货很多,值得反复品读!

3. 张磊《价值》读后感

什么是价值?
  
 价值不是你争我夺的零和博弈,而是你我整合资源,共同把蛋糕做大的正和游戏。在风投眼中,值得投资的唯一标准:是否创造了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的整体繁荣。现在很多人都会有投机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倾向,然而从事任何工作和事业,只有着眼于长远,躬耕于价值,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取得挑战后的胜利。坚持这个标准,时间和社会一定会给与奖励,而且往往是持续、巨大的奖励。就好比: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为什么价值很重要?
  
 价值是一种经得起考验的方法论。追求价值导向的企业,需要这个企业的高管不仅要看到生意如何诞生、如何变化、如何消亡以及这些结果背后的驱动因素,更要看到行业的发展、公司的演进、管理层的潜力等。新冠疫情为所有企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和经营复盘的机会,2020年服务业一片萧条,但转做线上的西贝莜面村杀出重围。总之,价值就是企业的“抵抗力”,企业最终所创造的价值决定了在危机面前,将如何应对。
  
 如何才能实现价值?
  
 首先,价值的投资者要加强三个方面的自我修养。
  
 第一:守正用奇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即以清净的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思的谋略来用兵。
  
 “守正”体现在人的品格上,要坚持道德上的荣誉感,尊重规则,适应规则,不逾矩;体现在原则上,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决策流程,不受市场情绪左右的根本原则;体现在研究方法上,要做时间的朋友,研究长期性问题,不追求短期利益。
  
 “用奇”体现在如何思考,要把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推演,把人、生意、环境和组织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所承担的权重算清楚;体现在如何决策,研究完初始条件,还要找到关键变量的关系。最终根据市场的信息增量做出应变和创新,在别人看来就是奇。
  
 第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弱水深长,但只取其中一瓢来喝就足够了。这需要理解投资过程,在投资前后都保持充足的耐心,去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深入理解,不要一味受金钱驱动;其次要理解投资机会,抓住最有价值的投资机会,用超长期的资本对企业做最大化的投资;再次,像匠人一样做投资,看懂这个行业的变化,有能力找到投资逻辑,就买入并长期持有。
  
 这是很考验一个人的约束力,大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懂得“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道理的人,已经先胜一筹了。
  
 第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中记载:桃树和李数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赏花摘果,在树下走出了一条小路。
  
 首先,要回归投资的初心,投资人是要找到并支持优秀的创业者实现梦想;其实,找到投资的幸福感。整天为了收益疲于奔命的人,到最后可能颗粒无收;而心无旁骛走自己路的人,往往能获得很大的回报。最后要对投资的过程进行反省和反思,时刻反省自己的处境,不固守一时一刻的成绩,尤为重要。
  
 其次,要与靠谱的人同行
  
 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靠谱的人具有四个特征:自驱、时间敏感、有同理心、终身学习。如何才能驱动一群靠谱的人前行呢?答案是赋予长期使命感和成就感。首先,基于公司战略层面的培养,始终把对公司长远发展有益的工作技能作为终点培养内容,帮助新人形成好的思维模式和做事习惯;其次,基于团队执行层面的培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磨练才干;接着,培养考核的方式应该与外界环境的变化、人才成长的规律紧密相关;最后,在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基础上,构建适合业务开展需要的动态人才考核机制。
  
 人才价值=人才密度*人才多样性*人才知识*人才技能*组织文化

张磊《价值》读后感

4. 读张磊《价值》有感

《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作者张磊,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72年出生于河南驻马店普通职工家庭,高考那年以河南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取人大国际金融专业,33岁开始创业成立“高瓴资本”,用了15年的时间,从2000万美元发展到600亿美元资金管理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私募机构,江湖人称“中国巴菲特”。本书共分为两大板块,前面约五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后面基本都在讲投资理念了。作为非金融专业又非投资圈的读者,感觉前面的内容更有吸引力一些,而后面的内容就显得有点“高大上”了,引发的共鸣或兴奋点不是很多。
  
  关于成长经历 
  
 一个初中差点没考上的普通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活成一个传奇的呢?个人总结为以下3点:
  
 1.专注读书:从小就被“锁”在图书馆看书,一看就是一整天,读完“文艺”读“学术”,博览群书的积累让张磊在高二那年突然就顿悟了,奋发图强励志去更大的城市看世界,于是从驻马店去了北京后来又去了纽约,人生轨迹就此改变。张磊的成长经历也证实了我目前对于选择学校优先级的观点:地点>专业>学校。
  
 2.敢于挑战:大学毕业后去了央企,干了4年不甘于现状,扔下“铁饭碗”去了美国读MBA;MBA毕业后进入华尔街投行干得风生水起时再一次辞去“高薪”工作,回国创业;创业初期把2000万美元的“巨款”all in当时刚上市的腾讯(腾讯的估值15年翻了250倍),从此开启了开挂的人生。张磊身上的这种敢“舍”敢“赌”的精神本身也是少数人拥有的。
  
 3.保持真诚:不得不承认,张磊很幸运,被大卫史文森选中,给了他耶鲁投资办公室的实习机会,把他推荐去了华尔街投行做基金经理,又在张磊刚创业初期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人生的第一笔2000美元的投资。史文森,一个可以跟巴菲特媲美的人肯定不傻,那他当初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答案:真诚的品质!第一次面试,史文森问了很多投资方面的问题,而张磊大多数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史文森因为他的坦诚给了实习的机会,毕竟能力可以学习,品德却很难改变。事实证明,史文森的选择是正确的,2005年的2000万美元投资,截至2020年已累计获得了24亿美元的投资收益。
  
  关于投资理念 
  
 虽然我没做过投资人,但做过拉投资的创业者,所以更多的是从创业的角度引发的3点思考:
  
 1.如何选择创业伙伴:张磊创办高瓴组建创业团队时,选择的都是长期信任的熟悉的人,有人大的同学也有曾经的同事,而这些人,除了张磊是半路出家干了几年投资的,其他人都不是科班出身。是的,一个没有信任基础的团队是脆弱的、经不起风浪的,更何况创业很苦,一开始可以靠激情,但长期坚持就要靠和一群喜欢的人苦中作乐了。
  
 2.如何选择创业方向:一个专业的投资机构,会从方方面面去考量。行业角度:生意的本质、商业模式、赚钱的逻辑、进入的门槛以及寡头垄断还是充分竞争?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公司角度:业务模式、运营模式、流程机制、管理半径、规模效应、核心竞争力。管理层角度:创始人的格局和执行力、有没有创建高效组织的思维和能力、有没有企业家精神等等。但归根到底,最重要的是看业务本身能否为社会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甚至收入利润的财务数字都不重要,因为只要是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
  
 3.如何成为好的企业:巴菲特认为好的企业关键是寻找护城河,什么是护城河?张磊认为,所有的品牌、渠道、科技、技术规模、知识产权等,都不足以成为真正的护城河。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的不断创新。所谓创新,是对市场变迁的主动响应。拿零售行业为例,一开始的夫妻店,有了铁路后出现连锁店,有了电视机后品牌化,有了冰箱后品类突破,有了私家小汽车后购买半径变大出现了性价比高的沃尔玛,现在零售业又出现了新的创新,会员仓储式的山姆和Costco。这让我想到2019年末的疫情至今,整个世界都在悄无声息的变迁着,那些积极调整主动响应的企业,就是有护城河的好企业。
  
 最后,感到欣慰的是,高瓴资本认为,在无数产业中,对人类社会影响最深远、最具基础性变革力量的,还是生命科学领域。他们也确实投资了CRO/CDMO的企业,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方达控股、凯莱英,还投了创新药企业,如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不管是我当年创业做NMN保健品,还是现在在CDMO企业打工,能在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道路上贡献过微薄之力,不枉此生。

5. 张磊《价值》读后感(转)

这几天读张磊的《价值》,才读了一半多,思想受冲击很大,的确到了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地步。半夜醒来,复盘一下自己过去20年的投资思路。
  
 2000年开始读研究生,学习现代金融理论,有些金融理论都是诺贝尔奖得主发明的,让我很着迷。我是天生的行动派,边学理论边实践,读研期间就开户做股票了。前八年运用的都是现代金融理论,曾经爆过仓,之后也赚过钱,但没逃过2008年金融危机,历年的盈利一把赔光,本金还是那个本金,浪费了八年青春时光。
  
 2006年通过王强总了解到可以运用巴菲特价值投资方法赚钱,一下子豁然开朗。然后自己读了大量的介绍巴菲特、芒格思想的书籍,并且把西方很多投资大师的书籍也一并看了,包括彼得林奇、邓普顿等等。从这些大师身上感受到,投资是一门实践的艺术,不是像数理化一样的精确科学,估计自己靠现代金融理论很难摸索出成功之道。坦率讲,2006至2008年虽然在学习巴菲特价值投资,但内心并不完全信,做股票依然是想赚快钱,瞎炒热点,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被“收拾”了。然后痛定思痛,皈依“巴”门——全面彻底学习巴菲特式价值投资。2009年all in贵州茅台,一直持有到2012年4月末。之后几年,是我期货投资的激情燃烧岁月,就不多说了。
  
 从2009年至今,我严格实践巴菲特式价值投资,是巴菲特忠实信徒。过去五年,重仓了贵州茅台,实现了人生第一个十倍股的夙愿。然而,过去一年,领涨的大部分是互联网巨头,我虽有配置,但没重仓。这让我反思,是坚守巴菲特方法,还是学习新的投资方法?巴菲特基本不投 科技 股,我也基本不碰。但 科技 引领人类未来,怎么能不投呢?思想斗争,举棋不定。
  
 当看了张磊的《价值》一书,我终于明白了,巴菲特主要投不被世界改变的优秀企业,张磊主要投改变世界的初创公司,前者比较容易,后者更难。但是难能可贵,难的事一旦做对了,获利也非常丰厚,的确值得做。如果一直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对还没盈利记录的互联网巨头是没法下手的,比如亚马逊、美团、拼多多等。巴菲特不投的公司,我基本不投,因为潜意识里是百分之百、不折不扣学习巴菲特。但高瓴也学巴菲特,却是辩证的学,形成自己的套路去实践价值投资,并拓展了巴菲特式价值投资的内涵。比如,巴菲特看中的标的都有多年的稳定盈利记录,而张磊投得很多初创公司前几年都没盈利记录,但不妨碍他重仓投进去。这背后的逻辑,应该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张磊投的项目高度依赖于人——创始人,看对人就成功了一大半,他有一套标准评价人。巴菲特强调在能力圈范围内做简单的事,张磊则强调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能力边界,捕捉更多的投资机会。
  
 回顾巴菲特的投资历程,也是不断进化的,从格雷厄姆到费雪。张磊的价值投资,跳出了巴菲特的框架,运用投资的第一性原理寻找投资机会,效果非常好,值得学习!投资理念,需要坚守,才能行稳致远,但也需要自我突破,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才能上一个台阶。这是读《价值》最大的收获!

张磊《价值》读后感(转)

6. 《价值》—— 张磊

这是一本很热的商业书籍。
  
 书是昨天用了挺久时间看完,算下来有7 8个小时,对于书中的很多内容还依稀记得。
                                          
 先讲讲本书结构,本书分为三个阶层。
  
 第一部分为:什么是价值
  
 第二部分为:价值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部分为:作者的演讲记录以及对价值的理解。
  
 这书对于很多投资者还说有着不一样的商业视角,是一个投资人的角度去看待关于价值投资自己机会投机的角度。
  
 对于作者我想如果是个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都不陌生,是个热门的响当当人物,也就是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
  
 在他的成长履历中一直都是学习上的学霸,有着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长大后依然也去留学。和上世纪80年代的很多人一样是个名副其实的名牌海龟。
  
 他创立了一家风险投资机构——高领资本。
  
 这家投资机构在移动互联网时期基本投资了大半个互联网圈子。于是也通过很多的投资成功案例过得了很好的声名,例如投资了:百丽、格力、江小白等这些实体企业。
  
 他在文中说过:关于价值投资的理念以及自己坚守的长期主义。另外就是帮自己对价值的理解结合到每个投资的案例中点对点的呈现出在时间的维度下带来的价值所在。
  
 比较喜欢他那句说的:做一个冷静诚实的理性人。
  
 在纷杂扰乱的社会中,很多时候的投资项目真的眼花缭乱、满目玲琅、变化莫测的商业模式都时时刻刻盯着投资机构的钱。而要从这些项目中找到那个真正值得投资的项目就需要冷静的思考、长远的规划来来看待这些项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能不能提现出真正的价值。
  
 作为企业能不能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能不能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里面是张磊一直坚持的价值。
  
 并不是是像很多机构一样赚一波热钱或者凭借各种网络关系给一个项目烧点钱这样的理念。
  
 这就回归到他倡导的时间的朋友、长期主义里面来。看得长看得远这必将是每一个企业家作为一家企业的所应该长期坚守的原则。
  
 对于书本内容我还是比较喜欢第二部分,价值的探索以及关于价值投资的实践。
  
 这部分内容更多的是从一家投资机构给予一些企业和项目第一是资金上的支持,第二是给了管理体系的赋能,第三是品牌的延伸。
  
 在上世纪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普及很多企业在商业的红海中各种拼价格导致了很多企业难以生存这时候,因为一些投资机构的出现从而帮助很多企业进行了转型在商业残酷的战争中愈发壮大稳住了市场地位。
  
 也因为投资机构的出现使得很多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得以于在市场中不断完善,很多年轻人以及创业者的梦想得到了实现。
  
 这些也往往给予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和谐有了很多的促进作用。
  
 这些也就是书本中的价值的探索、实践从而也验证了作为一家投资机构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而不是资本就是一头嗜血的狮子只知道榨取劳动力剥削创业者初心。
  
 通过这书也算好好的去理解关于商业世界中的价值维度。
  
 对于个人我想书里要说的价值就是要成为那种一直不断持续学习的人才会有自己的价值体现。
  
 人才分为社交型人才、资源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对于投行来说最时候的是:研究型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本就具备一种长期主义特点,具备能够成为时间见证的那种人。
  
 而想想我自己,通过自己过去的那些工作经历和工作中的展现,我应该会成为社交型的那种类型,这也算多了一个认识自己的维度。

7. 张磊《价值》

张磊《价值》
  
  
 1. 当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时,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闪耀在那里,那就是“长期主义”——把时间和信念投入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情中,尽力学习最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遵循第一性原理,永远探求真理。
  
 
  
 2. 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社会,只要在长期的维度上,把事情看清楚、想透彻,把价值创造出来,就能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
  
 
  
 3. 只要保持理性的好奇、诚实与独立,坚持做正和游戏,选择让你有幸福感的投资方式,就能够从更长期、更可持续的视角理解投资的意义。
  
 
  
 4. 真正的投资,有且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的整体繁荣。
  
 
  
 5. 困难是一面镜子,最好的反省往往都来源于此。每次危机出现,都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和投资复盘的机会,而最终是价值观决定了你将如何应对和自处
  
 
  
 6. 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才是深藏于内心并真正属于自己的“三把火”。
  
 
  
 7. 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是塑造投资能力的起点,而这与我的儿时际遇不无关系。
  
 
  
 8. 那时我觉得,别人能告诉我的,书里可能都有;但书里有的,别人未必知道。我从书中看到的世界,要比四处闲逛看到的大得多。
  
 
  
 9. “人们正在那里决定着自己的和别人的命运,我却在这儿牧马。怎么能这样呢?应该逃走,不然我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10. 通过海量的跨学科阅读,掌握各个学科最重要的智慧,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我深刻意识到,要做出正确的决策,价值投资所需要的知识是无止境的。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寻得洞见,不仅需要掌握金融理论和商业规律,还要全面回顾历史的曲折演进,通晓时事的来龙去脉,更要洞悉人们的内心诉求
  
 
  
 11. 价值投资不是数学或推理,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像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一样,理解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才能真正掌握什么样的产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服务真正有意义。
  
 
  
 12. 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

张磊《价值》

8. 张磊的《价值》

首先感谢GRACE给咱们读书群介绍这本好书。张磊的大名我是早有所闻,早几年已经是投资界的大佬级人物。18年还看过他在央视《遇见大咖》节目上的访谈。印象中他是个神秘低调的投资大佬。阅读他的首部投资力作,还是充满期待的。
  
 《价值》这本书挺厚的,不过阅读起来并不费劲,毕竟自己也从事金融相关行业,也做股票投资和股权投资多年。书中张磊跟读者们分享他成长经历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也分享他投资生涯的种种心得和经验。最重要是他把他的投资理念已经升华成为一种主义,一种信仰,叫做“长期主义”。这个就非常厉害了,极少人敢公开这样标榜自己。但如果我们看看他和他的高瓴资本在业界的地位也就不会特别惊讶。毕竟高瓴资本现今大概5000亿的基金管理规模的体量,在中国应该是三甲之内了。
  
 “长期主义”的核心是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做时间的朋友。书中有几句话特别的经典,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真正穿越周期的投资机构,往往做到了既看到眼下,时刻做好打算,又目光长远,不为一时一地而自乱阵脚。
  
 我们不必做所有的事情,只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最好的分析方法未必是使用估值理论,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策略,而是坚持第一性原则,即追本溯源,这个“源”包括基本的公理,处世的哲学,人类的本性,万物的规律。
  
 在奋斗的过程中,难以预料前路如何,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坦白的说,个人觉得书中的这些关于投资,关于价值的论述和观点并不新颖,并不深刻。与股神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思想非常接近,只是改了个新名词叫“长期主义”。这个书读到中间,我在思考真实的张磊和高瓴资本是如此的完美吗?在网上查找了他们的一些过往。他们的确优秀,但并不完美。一些言行并不一致。一些理念并没有践行。张磊把自己包装的过于完美了。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高领投资蔚来汽车,去年蔚来濒临破产、股价跌至2美元时,高瓴都选择了大笔减持和清仓。现在蔚来的股价40多美金,至少涨了20多倍。还有买特斯拉的股票,在400美金的时候清仓,500美金的时候又买回来了,这个比较尴尬。
  
 第二个张磊说高领资本正式开张是在六一儿童节,非常应景,他们除了像孩子一样无惧和快乐,几乎什么都没有。自我嘲讽说自己有点乌合之众的感觉。但是我们知道张磊创业前在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做了好几年,还跳槽去全球新兴市场投资基金。后面还担任了纽约证券交易所首任驻中国首席代表,辅导和帮助许多中国优秀企业在纽交所上市。可以说张磊自立门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资金端和项目端都完美匹配好了。
  
 另外高领资本一直以来投资的成功案例大多都是在项目后期进入的,并非从一开始就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
  
 总的来说,张磊过于自信了,过于标榜自己了。当然我也明白这个背景是这两年高瓴资本在大力募集资金,大力扩张版图。这是一本造神之做,把张磊推上神坛,定义自己的投资主义。
  
 这让我想起了几天前新华社评价马云的话:没有所谓的马云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这句话也适合张磊和他的高瓴资本。
  
 就简单写到这里吧。期待跟读书群的伙伴们有更多的探讨交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