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介绍

2024-05-08 05:01

1.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介绍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根据新时期特点撰写而成,分为三部分。“证券投资品种”全面介绍了股票、可转换债券、CDO等各类投资工具,以适应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针对新开设的创业板,重点介绍了创业投资。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介绍

2. 证券投资实务的内容简介

本教材共8个项目,分别为证券投资基础、综合柜台业务、看盘和操作、证券投资收益、证券投资分析、证券衍生品、证券投资风险、自律和监管。内容编排的思路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线,从最基本的看行情入手,逐步深入,并依托于“钱龙经典版”、“广发至强版”、“大智慧”等行情系统,通过8个项目中的22个模块计93个活动,实现以学生操作为主、以活动为驱动、以真实的行情系统为依托、以完全仿真的模拟炒股系统为检验和兴趣激发点的课程设计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的证券行情系统操作能力和证券投资分析能力。

3. 证券投资实务的介绍

本书是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专门针对高职高专金融财经类专业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编写的教材。本教材充分体现了“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工学结合,以项目和模块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突出实践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证券投资实务的介绍

4.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作者简介

李贤,云南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云南大学经济系党支部书记、云南省市场学会理事、滇正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特聘金融专家。先后为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新希望集团、云南省电信、云南省体彩中心、晶晶床垫等几十家企业进行专场培训。出版《当代西方经济学十大理论热点》、《证券投资学》等多部著作,参与撰写多部著作。主持云南省教育厅及其他等多项课题,积极追踪研究国内外金融投资理论前沿与热点问题。

5.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图书目录

前言第一章 证券投资与证券市场第一节 证券投资概述第二节 证券市场概述第三节 证券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第四节 有效市场理论与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第二章 股票第一节 股票与股票分类第二节 当前中国的股票类型第三节 股票价格指数第三章 债券第一节 债券与债券类型第二节 政府债券第三节 其他债券第四章 证券投资基金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概述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第三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第五章 衍生投资工具第一节 衍生投资工具概述第二节 金融期货第三节 金融期权第四节 可转换证券第五节 其他衍生投资工具第六章 创业投资第一节 创业投资概述第二节 创业资本的退出第三节 创业板市场第七章 证券投资分析方法概述第一节 技术分析法概述第二节 基本分析法概述第三节 证券组合分析法概述第四节 行为金融分析法概述第八章 证券投资宏观分析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第二节 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第三节 影响证券市场的其他宏观因素第九章 证券投资行业分析第一节 行业分析概述第二节 行业特征分析第三节 行业投资选择理论与技巧第十章 证券投资公司分析第一节 行业选择与竞争定位对公司分析的影响第二节 公司财务分析第三节 公司股票价格及其变动的公司因素第四节 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的评估方法第十一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理论第一节 K线图理论第二节 形态理论第三节 道氏理论第四节 波浪理论第五节 其他重要理论第十二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方法第一节 切线分析法第二节 均线分析法第三节 技术指标分析法第十三章 证券组合管理第一节 证券组合管理概述第二节 主要资产定价模型第十四章 行为金融与行为投资策略第一节 行为金融对传统理论的修正第二节 行为金融的心理学基础第三节 行为投资策略第四节 其他行为金融理论第十五章 证券一级市场实务第一节 股票发行实务第二节 债券发行与承销第三节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实务第四节 公司收购第十六章 证券二级市场投资实务第一节 债券投资实务第二节 基金投资实务第三节 股票投资实务第四节 证券交易与清算实务参考文献……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图书目录

6. 证券投资学的内容简介

证券投资是一定的投资主体为了获取预期的不确定收益,购买资本证券以形成金融资产的投资活动。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相互联系之处,主要表现在投资决策的具体应用层面——技术分析要有基本分析的支持,才能避免“缘木求鱼”,而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要纳入演化分析的基本框架,才能提高其科学性、适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重要区别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何理解人与市场关系的哲学层面——技术分析派认为市场是对的,股价走势已经包含了所有有用的信息,其基本理念是“顺势而为并及时纠错”;基本分析派认为他们自己的分析是对的,市场出错会经常发生,其基本理念是利用市场出错机会“低价买入并长期持有”;演化分析派则认为市场和投资者的对与错,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还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存在普世、恒定、统一的评判标准,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性弱点与市场生态的协同演化进程,其基本理念是“一切以生物本能与进化法则考量为前提”。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由于受到机械论的思维定式和各种先入为主的理论或方法的严重影响,投资者在股票交易决策活动中,存在着许多误区与困境,其中最常见的误区,就是在认识论上复杂问题简单化,在方法论上却又简单问题复杂化;最主要的困境在于,技术分析的有效性“此一时彼一时”已实属常态,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一直受到广泛质疑,而基本分析的客观性显然是“见仁见智”,其适用性、准确性、可行性也受到严峻挑战!(1)基本分析:以传统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决定企业内在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状况等进行详尽分析,以大概测算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和安全边际,并与当前的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形成相应的投资建议。基本分析认为股价波动不可能被准确预测,而只能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买入股票并长期持有。主要教材:《证券分析》等。(2)技术分析:以传统证券学理论为基础,以股票价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测股价波动趋势为主要目的,从股价变化的历史图表入手,对股票市场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总和。技术分析认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股价波动可以定量分析和预测,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主要教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等。(3)演化分析:以演化证券学理论为基础,将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属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和节律性等方面入手,对市场波动方向与空间进行动态跟踪研究,为股票交易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演化分析从股市波动的本质属性出发,认为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因果关系或者现象,都可以从生命运动的基本原理中,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合理解释,并为股市演化博弈决策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主要教材:《股市真面目》等。

7. 投资理论的基本内容

投资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的奠基人是美国经济学家海默(S.Hymer)。1960年,“垄断优势”最初由他在其博士论文《国内公司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先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行为,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Kindleberger)及其凯夫斯(R Z.Caves)等学者补充和发展,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独立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的前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可图的必要条件,是这些企业应具备东道国企业所没有的垄断优势;而跨国企业的垄断优势,又源于市场的不完全性。

1.不完全竞争导致不完全市场,不完全市场导致国际直接投资。
海默和金德尔伯格提出并发展了“结构性市场非完美性理论”(Structural Market Imperfection),不完全竞争问题,表现为四个方面: 商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规模经济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
2.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根据凯夫斯的分类,这些静态优势要素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知识资产优势
技术优势; 资金优势;组织管理优势; 原材料优势。
2.规模经济优势
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理论贡献

1.理论贡献
(1)提出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思路;
(2)提出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区别;
(3)主张从不完全竞争出发来研究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4)把资本国际流动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为其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理论局限性
(1)缺乏动态分析;
(2)该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拥有独占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出口或技术许可证的转让来获取利益;
(3)该理沦虽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现象作了很好的理论阐述,但它无法解释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日益增多的发达国家的许多并无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4)垄断优势理论也不能解释物质生产部门跨国投资的地理布局。

二,内部理论
所谓市场内部化,是指由于市场不完全,跨国公司为了其自身利益,以克服外部市场的某些失效,以及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本来应在外部市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在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并形成一个内部市场。也就是说,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和一体化经营,采用行政管理方式将外部市场内部化。
市场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经营目标不变; 当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促使厂商对外投资建立企业间的内部市场,以替代外部市场; 企业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就形成了跨国公司。

市场内部化的动因和实现条件

1.市场内部化的动因
防止技术优势的流失; 特种产品交易的需要; 对规模经济的追求; 利用内部转移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规避外汇管制、逃税等目的。
2.市场内部化条件
从内部化的成本来看,它主要包括:
通讯成本;管理成本;国际风险成本;规模经济损失成本
内部化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1.内部化理论贡献
(1)优势理论不同的研究思路,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框架并能解释较大范围的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2)内部化理论分析具有动态性,更接近实际。
(3)内部化理论研究和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扩展行为,不仅较好地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跨国公司的迅速增加与扩展,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行为,而且成为全球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理论依据。它被称为跨国公司的综合理论之核心理论。
2.理论局限性
(1)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论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一致的,都是从跨国企业的主观方面来寻找其对外投资的动因和基础。内部化的决策过程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特点,忽视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市场结构、竞争力量的影响等。因而对于交易内部化为什么一定会跨国界而不在国内实行,仍缺乏有力的说明。
(2)在对跨国公司的对外拓展解释方面,也只能解释纵向一体化的跨国扩展,而对横向一体化、无关多样化的跨国扩展行为则解释不了,可见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三,周期理论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维农(R. Vernoon)从动态角度,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直接投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跨国公司建立在长期性技术优势基础上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历的过程有以下三个阶段:
1.产品的创新阶段
具有影响的是高知识的研究与开发技能和潜在高收入的市场条件。维农认为美国最具有这些条件。
2.产品的成熟阶段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大,但产品尚没有实行标准化生产,因而追求产品的异质化仍然是投资者避免直接价格竞争的一个途径。
3.产品的标准化阶段
进入标准化阶段,意味着企业拥有的专利保护期已经期满,企业拥有的技术诀窍也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进入标准化阶段,市场上充斥着类似的替代产品,竞争加剧,而竞争的核心是成本问题。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在维农的产品周期三阶段模型基础上,美国学者约翰逊则进一步分析和考察了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各种区位因素,认为它们是构成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劳动成本;市场需求;贸易壁垒; 政府政策。
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从应用范围来讲,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能解释非代替出口的工业领域方面投资比例增加的现象,也不能说明今后对外投资的发展趋势。该理论没能解释清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现象。此外,该理论对于初次进行跨国投资,而且主要涉及最终产品市场的企业较适用,对于已经建立国际生产和销售体系的跨国公司的投资,它并不能作出有力的说明。

投资理论的基本内容

8. 证券投资有哪些理论

第一:投资总论。主要介绍投资的一般原理和投资决定的两种基本模式。
第二:证券投资。着重研究证券市场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无风险证券的投资价值、投资风险与投资组合、证券市场的均衡与价格决定、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的非线性分析、衍生证券投资。
第三:产业投资。着重研究产业投资运动过程、产业投资的市场分析、产业投资的供给因素分析、产业投资效益分析、不确定条件下的产业投资决策、产业投资的社会评价。
第四:宏观投资。着重研究投资总量、投资周期、投资结构、投资区域配置与投资的宏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