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QE1和QE2推出具体时间。。。我要的是具体时间。

2024-05-11 21:41

1. 跪求QE1和QE2推出具体时间。。。我要的是具体时间。

QE1和QE2推出的时间
QE1 
  时间: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
  QE1主要包括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
  从2009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美股标普500指数涨幅为37.14%。美国经济在2009年中期触底反弹,当年后三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速从负值逐步增至5%。
  QE2
  时间:2010年8月底至2012年6月
  QE2的6千亿美元包括美联储斥资购买财政部发行的长期债券,每个月购买额为750亿,直到2011年第二季度。
  从2010年9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美股标普500指数累计涨幅为29.81%。
  QE2实施期间,美国股市展开新一轮上涨,标普500指数最大涨幅达到28.3%。整体资产价格上涨,再次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美国2010年三季度末期以及四季度美国经济表现强劲,四季度GDP年率增速突破3%。

跪求QE1和QE2推出具体时间。。。我要的是具体时间。

2. 求解析美国QE与各金融分类的关系

简单来说,QE就是增发美元。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增发美元会导致美元不值钱了。所以人民币升值、大宗商品上涨。因为增发美元,所以美国国内货币充裕,银行竞相降低利率,争抢客户,导致美国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会导致债券价格上升,这是因为债券使用QE前的较高利率,可以带来更多收益。美国国内货币充裕,导致美国股市上涨等。
退出QE就是这些都反过来。
 
资料可以借鉴下面:不过我感觉太麻烦了,自己都懒得看啊!
影响与效果分析
2012年09月27日 11:05 来源: FT中文网 【字体:大 中 小】




 
 
  2、影响与效果分析

  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又是主要国际发行国,QE3是可能对美国和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举措。然而,一项经济政策发挥作用,需要凭借具体有效传导机制并遵循内在经济规律,功能效果又不完全取决于政策制定者的主观目标和意图。对QE3影响和效果,需结合经济学理论常识与美国和全球经济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和推测。一般而言,量化宽松政策试图通过增加流动性达到政策目标。我们首先简略说明量宽政策一般机制和流动性概念,然后从美国国内和外部两个方面推测和分析其作用。

  2-1、QE作用机制与流动性概念

  QE基本内涵,指中央银行超越通常利用利率价格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调节银根松紧状态的手段界限,通过入市购买机构金融资产直接改变市场流动性状态。第一次量宽QE1发生在金融危机形势严峻背景下,通过剥离大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坏账,使得美国金融系统规避全面重组甚至崩溃的前景。但是QE2与最新QE3不再是紧急救助,而是要由此实现降低失业率和提振经济目标。现行量宽政策工具目标是增加流动性,实质目标则是保增长和促就业。

  按照BIS专题报告定义,流动性指“融资容易程度(ease of financing)”,或是“特定资产转换为一般支付手段的容易程度”。流动性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是官方流动性(official liquidity),主要通过央行调整自身资产负债表创造基础货币行为实现,各类公开市场操作具有改变官方流动性含义。外汇储备、SDR则提供官方在国际收支场合流动性,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内流动性可直接可转换为国际流动性。二是民间流动性 (private liquidity),私人金融机构和企业通过参与广义货币创造过程成为流动性组成部分。私人机构的杠杆化与去杠杆化意愿和行为直接决定私人流动性的创造和减少。

  上述简略定义讨论对分析QE3具有认识意义。与现代银行系统中三个基本角色互动创造广义货币的机理相类似,流动性状态取决于官方政策与其他市场主体预期和行为的交互作用。给定市场一般状态,央行主动扩张资产负债表行动无疑会扩大社会流动性。另一方面,给定央行相关政策立场,私营部门对未来风险和赢利预期判断及其决定的杠杆化程度选择,以及决定私营部门状态的经济基本面条件,也会对官方流动性政策立场的效果产生制约和影响。另外,与普通国家不同,美国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国,国内流动性状态容易通过各种套利交易影响全球经济。

  2-2、QE3对美国经济作用有限

  美联储QE3或欧央行OMT直接效果是增加美欧官方流动性,具体而言是增加基础货币。下图报告主要货币发行国流动性概况,显示这些国家基础货币近年发生几次较大幅度飙升,都与美联储、欧央行数量宽松政策影响具有明显联系。新一轮QE3将在未来以每月购进400亿美元MBS速率操作,每年预期对基础货币度量的流动性带来约五千亿美元扩张效应。

  上图还显示,广义货币衡量作为与总需求及宏观经济整体态势具有更直接联系的流动性指标,近年增速没有基础货币快,二者增长时态也不尽吻合。主要受私营部门响应度变异因素影响,总体上广义货币并未发生与基础货币成比例扩张情况。原因在于美国企业部门担忧美国经济深层结构问题,加上缺乏大范围有较好盈利机会的投资增长点,贷款意愿和贷款能力都受到较多制约,表现为货币乘数统计值的大幅跌落和广义货币流动性扩张相对乏力。

  上述观察提示评价包括QE3在内的货币政策的一条基本准则:良好经济增长不能缺少良好货币供应支持,然而一味大手松货币并不是解决经济增长面临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美国危机后宏观政策实践显示,储备货币外生扩张并不能导致广义货币扩张同步增长,政策能够调控的流动性部分并不能改变广义流动性内生性。新一轮QE3可能仍然会面临上述困境,指望其很快提振经济愿望可能再次落空。

  具体而言,QE3的操作对象是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美联储希望短期内对住房市场产生积极影响。QE3确能在短期内使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得到改善,考虑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企稳迹象,QE3对推动房地产逐步走出低谷或有积极作用。然而美国房地产多年低迷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危机环境下人们信心不足和需求疲软,量宽政策虽能改善房地产企业融资条件和赢利状态,然而未必能扭转市场需求低迷状态。

  能否显著助推就业回升也有待商榷。危机以来美国持续实行零利率宽松货币政策和两轮量化宽松政策,但目前失业率依然在8%之上。从二战以来至本次危机之间美国十次危机复苏进程中平均失业率比较来看,本次失业率明显高于历次危机复苏均值水平,反映美国经济面临的是结构性难题而非典型的周期性问题。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商业银行现金储备大幅上升但信贷却未见显著增长,这一事实显示美国根本问题并不在缺乏流动性,而是需要通过艰苦改革调整适应当代全新开放环境。QE3更多显示美联储“总要干点什么”的急迫心态,也表达美国大选前诉诸于宏观刺激政策满足选民的心理意向。

  2-3、外部影响及其与外部环境关系

  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和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显然会对全球经济发生溢出效应。对此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如果QE3对美国经济产生某种刺激作用,客观上对全球经济短期增长具有利好效应。由于上面讨论的原因,我们认为这方面积极效果会比较微弱甚至不够显著。二是美元流动性增加而美国实体经济难以充分吸收背景下,通过各种套利交易渠道美元会流出美国,对全球经济产生多方面扰动性影响。

  一是助推实物资产价格。对资本市场影响最为直接和快捷。QE3政策公布后,欧美股市很快做出反应。道琼斯和标普500指数当天收盘均上涨近1.6%。欧洲股市在周五开盘大幅上涨,开盘时欧洲Stoxx50指数涨1.92%,法国CAC40指数涨1.74%,德国DAX指数涨1.54%,西班牙IBEX35指数涨2.29%。另外还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对能源、矿物、谷物等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助推作用。尽管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但美元作为大宗商品重要的结算货币,其货币供给波动也就构成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结合相关数据观察,美元指数与布伦特、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数据呈现明显的负向关系,例如1985年5月至2011年5月间原油价格指数与美元指数负相关系数高达-0.71。其潜在含义是影响美元指数的经济政策就可能对大宗商品产生溢出效应。前两次量化宽松操作推动美元指数走软和大宗商品价格走高,QE3预期也会具有类似影响。

  二是加剧投机性资本跨境流动并产生扰动作用。IMF2007年《世界经济展望》中报告全球流动性指标,利用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和加拿大五个经济体以美元标价基础货币之和作为观察指标并测算其变化量。数据显示,5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流动性指标提前1年指标值与流向新兴市场的资金之间呈现明显的相似趋势,预示美国在内的五个发达国家的货币缩放将引发新兴市场的资金跨境流动规模扩大。对这方面负面影响在国际社会早有质疑之声。QE3预期会继续产生这类作用。

  也需要指出,美国量宽政策外部影响大小,相当程度上也取决于全球经济环境和资金流入国宏观经济环境特点。例如流入国宏观经济失衡和资产泡沫因素明显的环境,会对外部热钱流入产生在更大程度诱致作用并加剧国内宏观经济波动。另外如果某国实际汇率低估失衡和外资流入压力明显存在的背景下,外部流动性过剩会导致更大资金流入压力。在全球经济高速扩张和大宗商品真实需求较快增长时,美元扩张对大宗商品价格助推作用更为明显。目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与2007-2006年危机前情况明显不同,QE3政策影响也会显著不同。
 
 3、对中国影响与对策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增速回落的调整阶段。一方面宏观政策稳增长目标紧迫性增大,另一方面经济调整必要性凸显。在这一环境下,我们认为QE3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利有弊,但总体看弊大于利。我们应采取适当应对政策兴利除弊,并在这一过程中认识长期规律,掌握全球开放宏观经济协调领域的认识制高点和战略主动性。
  客观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短期外需利好效应。QE3作为超常刺激政策,经多轮实施后边际效果虽然会趋于递减。然而就其在有限程度短期具有提振美国经济增长效果而言,有利于中国稳定出口增长和实现今年10%出口增长目标,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实现稳增长目标。另外,QE3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扩张效应,有助于抑制一段时期投机性资金流出和人民币贬值预期。
  然而更应重视这类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多方面不利影响。QE3扩大全球流动性,已对国际大宗商品产生涨价效应,并对中国经济带来多方面不利影响。一是中国作为原料和能源进口大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中国进口价格提升和贸易条件恶化。我们早先专题研究指出,近年贸易条件年度变动可能导致相当于2-3个百分点GDP福利变动。二是进口价格因为国际货币发行国货币扩张上涨,加剧输入性通胀压力。三是全球通胀即便是有限增长,也会对中国主要以外汇储备配置的巨额债权带来稀释和贬值效应。
  中国目前宏观政策困难之一在于,在稳增长同时如何保证早先调整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目标能够平顺实现。QE3之类政策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动,将助推中国国内资产价格拐点提前到来,或者使可能已经发生的转变力度更大,这都会对中国宏观政策操作带来额外困难。
  从总需求管理与结构调整改革关系来看,中国经过十余年总体前所未有高速增长后,客观上面临对景气增长阶段累积矛盾和失衡因素加以清理和调整,并大力推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挑战。近来经济减速的宏观环境客观上提供趁势调整与力推改革的时机。QE3之类外部环境变动因素,可能带来进一步推延中国政策调整与改革日程的风险。
  中国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应对方针和政策。第一,总体上对QE3持保留和质疑态度。不采取类似跟进刺激政策。密切关注形势发展,慎用刺激政策工具,为应对未来不确定形势预留政策空间。第二,继续实施目前温和积极宏观政策,通过货币、财政、产业政策适时微调创造有利于经济企稳和增速回升的内生性力量。有理由相信,在三季度宏观经济触底后,市场内在驱动力和宏观政策作用应能使经济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企稳和增速回升。即便经济增长出现超出预料的下行压力,中国仍有能力应对调整。第三,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同时,需重视外部环境变化给国际收支带来的影响,必要时仍需短期强化资本管制措施以控制外部资本投机性过度波动的不利影响。第四,趁势调整、力推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并为新一轮高质量、自主性、可持续增长景气到来创造条件。
  最后需要指出,QE3虽然短期效果利弊互见,但是从长期和根本看,无论对美国还是全球经济都不是一个良好政策。根本原因在于,这类政策不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不符合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也不符合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的基本实践和经验。从这一高度看空这类政策作用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清楚认识世界经济体系原有中心国家的深刻经济困境,另一方面启发我们认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利益与全球经济根本利益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反思和厘清中国经济发展基本方针立场,并由此培育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在国际财经协调场合的建设性话语权与影响力。

3. 香港 美国 股市涨幅最大的是哪十只股票?

电讯盈科 google 鸿海精密 NTTDOCOM 

按市值应该是的 按涨幅小股票就没法算了 

那香港的改成 和黄 好了~ 反正是一家的
香港上市的腾讯涨幅也很大~ 

都是互联网和电信业的 世界首富 墨西哥那人 也是靠电信的

香港 美国 股市涨幅最大的是哪十只股票?

4. 历史上中国股市涨得最多的是一些什么股票

对于我们A股股民来说
美股行情究竟有多重要呢
关于这个问题
不同的投资者看法可能不一样
1 自己投资美股或者美股基金的
不用多说,势必关注美股行情
2 以美股行情为A股走势预判工具的 会时时关心美股行情走势的变化
3 投资的A股标在美股有同类公司的 会时刻关注对标公司的走势及投资逻辑
此外,对于一些知名美股和中概股
如苹果公司、阿里巴巴等高知名度公司
因其有一定的风向标作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虽说重要程度不一,但总的来说
在如今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
投资A股,了解美股行情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满足广大投资者对美股行情的需求
君弘APP现已上线「美股实时行情」

覆盖全市场8000+股票
美股实时行情囊括美股全市场8000+股票
查看路径:【君弘APP】-【行情】-【美股】
在君弘APP美股行情下,可通过中概股、知名美股、纳斯达克、纽交所、美交所等分类快速查找你所关注的个股,也可通过顶部搜索框直接搜索股票名称。
下图可上划查看更多

全时段免费实时行情
免费提供实时行情
覆盖盘前盘后全时段
清晰展示逐笔成交信息
配套上线个股信息和财务情况
助投资者进一步了解美股个股
下图可上划查看更多

现在下载最新版君弘APP
即刻体验免费美股实时行情

点击上图下载君弘APP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意见。投资者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5. QE与中国股市有什么关系

对于QE3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尤其是沪深股市未来走势,目前市场观点依旧分歧较大。在看空者看来,QE3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短期内偏向中性,而长期
内恐将渐趋负面。有学界研究者表示,QE3和之前量化宽松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前两轮QE的影响已沉淀,这实际上改变了第三轮QE产生作用的经济环境和物
质基础。因此,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QE3对中国的影响未必利大于弊。原因在于,一是QE3未必能给中国带来明显的外需提振,进而有利于中国出
口反弹。因为QE3出台后,美元指数恐将进一步走弱。由此一来,QE3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影响偏向于升值方向,对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的影响偏向于贬值方
向。二是QE3借由全球资产配置效应带来的资本国际流动未必有利于中国经济,QE3对市场信心的影响可能先扬后抑。短期看,市场与经济走势可能会发生背
离,但长期来看,股市依旧是经济的晴雨表。因此,中国金融市场各方参与者在QE3推出后,应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其对美国经济、欧债走势、世界经济,尤其是
中国经济和股市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而市场坚定唱多者则认为,QE3利好全球股市,力度超预期,而外围环境趋暖对A股有正面作用。

QE与中国股市有什么关系

6. 美股和中国的股票有什么区别?

美股和中国的股票差异:
1、设立背景差异:
中国股市:为解决国企的融资问题,是由顶层向下设计的,受政策影响较大。
美国股市:起初并没有过多的监管,是由下向上建立的股市,市场的力量占据主导。
2、市场主体差异:
中国股市:以散户为主体,投资跟风、追涨杀跌,市场不够有效。
美国股市:以机构为主体,主体倾向于价值与长期投资。
3、公司上市要求差异:
中国公司:上市为核准制,企业要上市得经过发审委的批准。
美国公司:股市没有监管的历史,企业上市为核准制,保证纰漏信息真实完整即可。
4、交易时间差异
美国股市:交易时段为美国东部时间的上午9:30至下午4:00,没有午间休市。在美国夏令时期间,也就是4月到11月初,对应北京时间的晚上9:30至凌晨4:00;在美国冬令时期间,也就是11月初到4月初,对应北京时间晚上10:30至次日凌晨5:00。 
中国股市:交易日为每周一至周五。采用竞价交易方式的,每个交易日的上午9点15分至9点25分为开盘集合竞价时间,上午9点30分至11点30分、下午13点00分至15点00分为连续竞价时间。  
5、投资门槛差异
美国股市:每笔交易不限股数,只买一股也可以操作。中国股市:一手起步,一手即100股,也就是说至少需要交易100股。
6、买卖时效性差异:
美国股市:可以做日内交易,即当天买入的股票可以当天卖出,而且没有涨跌停限制。
中国股市:实行的T+1制度,当天买入的股票要等第二天才能卖出。
注:此处中国股市一般指A股。

补充资料:
美股,即美国股市。广义:代表全球股市。开盘时间:美国从每年4月到11月初采用夏令时,这段时间其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晚21:30-次日凌晨4:00。而在11月初到4月初,采用冬令时,则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晚22:30-次日凌晨5:00。
总体上美股和中国期货市场的区别有很多,主要包括:保证金的不同、交割时间的不同、波动幅度的差异等,是不同的两个市场,交易规则也不相同。所以交易方式谈不上类似,虽然看上去也是开盘收盘,也是K线,也有相同的指标,但两个市场的区别很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美股  百度百科 中国股市  百度百科 A股

7. 美国股票市场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

美国股市近五十年来主流投资理念的演变: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的周期循环投资理念的发源地来自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精神、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虽然美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的规范化、快速发展时期主要是在1933-1934年的证券法出台之后。战后推出的养老金制度更是有力地推动了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和大大改变了股市的资金供需结构,五十年代的经济持续增长和股市投资的财富效应,一起推动着股市指数的不断攀升。以后的各个年代更是各种新思维、新现象的诞生年代,股票市场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作为影响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对于推动理性投资理念的普及和创新,通过引导市场、引导资金的流向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各种新的投资理念从发源地的里圈向外围扩散,在传播到外围股票市场(欧洲、日本、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等)的过程中,必然会结合不同的市场特殊情况与其它投资理念不断发生碰撞,诞生出新的投资模式。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更是加快了发源地的新投资理念在全球传播的速度。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基本分析学派已成为华尔街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股市的主流,它发展出的两个主要分支是内在价值型(Valuestock)投资和成长型(Growthstock)投资。前者认为,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每年收取现金(股息)红利,股票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投资者收到的现金红利)的贴现。成长型的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目的主要是获得价格差而非现金红利,其前提是假设以往主营收入与利润增长良好的公司将来也会继续良好的增长势头。历史经验表明,在经历过度热情追高成长型股票导致最终幻想破灭之后,必然又会走回到稳健的价值型投资的老路上,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投资理念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循环规律。同不同年代的产业发展周期一致,处在高增长期行业的高增长速度的热门股在股票市场历史上各时期比比皆是,如19世纪的铁路股、20世纪早期的钢铁股和汽车股、50年代的铝工业股、60年代的电子股和塑料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制药股和房地产股、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和网络股等等,各领风骚,概念股是成长型投资的必然产物和升华。战后繁荣的五十年代:由于刚经历了1929-1933年的大崩溃,在20世纪30、40年代,小规模的个人股票投资被认为是危险的举动,个人投资购买股票不多,个人持有普通股热是从50、60年代开始的,主要是因为当时(尤其是50年代末期)人们很难相信会再次出现大萧条和股崩、蓝筹股比债券表现好以及担心通货膨胀侵蚀个人的钱财。1958年,玻璃纤维船股票是当时市场上的抢手货,它具有完全替代木船的许多优势,迎合美国50年代的休闲主题。后来的互联网股票同此时期的玻璃纤维船股票热非常类似。“电子狂潮”和腾飞的六十年代:其鲜明特征是后缀有“trons”的公司名称的流行,是增长股票和新股的狂潮期。在很大程度上,电子工业股热与当时的美苏两国太空军备竞赛有关。成长股是预期有高收益、高增长率的股票,特别是那些与高新技术相联系的公司股票,如一些生产半导体、速调管、光学扫描器以及其它先进仪器、仪表装置的公司,这些行业因投资者对其产品强大市场前景的憧憬而股价飞涨。从六十年代开始,多年以来传统行业的5-10倍市盈率规则被50-1000倍取代。1961年,数据控制公司的市盈率达200多倍,而增长稳健的IBM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市盈率也达80多倍。在此时期,以市盈率倍数为核心、注重未来现金流预测的稳固基础理论让位于注重投资者心理因素、“高买高卖、顺势而为”的空中楼阁理论。为满足投资者对股票的无止境的投资饥渴,1959-1962年发行的新股比之前的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如同九十年代后期的“.com”,以“trons”后缀命名的公司纷纷涌现。电子狂潮在1962年卷土重来,5个月后终于爆发可怕的抛售浪潮。成长股、绩优股同样被卷入暴跌的灾难,超过大盘的平均跌幅。股票市场从动荡中恢复趋向稳定后,进入的下一个运行热潮便是企业并购浪潮。投资者对公司高增长的预期,如果不能通过高增长或高科技的概念获得,便需要创造其它新的方法或概念作为接力棒。于是,六十年代中期诞生了专家们称之为的美国产业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该时期企业并购浪潮的主要动力在于兼并过程本身会导致股票收益的增长,其中的技巧便是财务或金融知识而非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1968年,由于该次并购浪潮中的领导者发布的季度公告收益低于预测,引发了市场的怀疑和震动,企业并购浪潮开始急剧降温。在六十年代,除了上述概念之外,市场还诞生出其它概念股票,施乐公司是概念股票的典型案例,其静电复印技术的革命性发明吸引了几乎所有业绩优良的基金经理。后来这种概念化投资策略发展到任何概念都行的地步。概念公司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扩张太快、负债过多、管理失控等,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很大,成长的不确定性大。当1969-1971年的熊市来临,概念股跌幅比涨幅还大,还快。此后很多年,华尔街不再对业绩迷信和推崇概念。就像行业或经济发展有自己的周期一样,整个六十年代公众对概念崇拜的理念经过了近十年的洗礼之后,又回归到周期循环的起点,崇尚绩优成长股。到六十年代后期,随着基金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开放式基金之间争夺公众资金的竞争加剧,公众开始关注基金近期的业绩记录,尤其关注基金是否购买了那些有令人振奋的概念和完整信服历史的股票。业绩投资便开始风靡华尔街。漂亮的中年人所主宰的七十年代:经历了六十年代的购买小型电子公司和概念股票之后,基金经理和投资者恢复理性和稳健原则,开始投资于有令人信服的增长记录的蓝筹股,这些股票一般有持续增加的股利以及很大的总股本(流动性好)。人们认为这些股票不会像六十年代投机狂热时代那样垮掉,人们普遍的心理是购买后开始等待长期收益,被称为是谨慎的行动。当时的50只时髦股票主要有:IBM、施乐、柯达、麦当劳、迪斯尼等。人们认为任何时候购买这些已经被历史证实的成长股都不会错,被称为“一锤定音(one-decision)”股。而且,购买蓝筹股还能为机构投资者带来谨慎投资的声誉(见表一)。狂啸的八十年代:是生物工程股的好年华,同样具备许多投机过头的好股票,它以另一波包括生物技术和微电子在内的新领域的新股浪潮而开场。1983年出现的高科技浪潮是六十年代的极好翻版,仅仅是改变了名称而已。技术革命唤醒了人们对高科技将彻底改变人类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幻想,直接刺激起60年代的概念炒作理念的复苏。几乎所有的原始新科技股都是抢手货,新股上市后还会狂涨。再次征服概念股的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生物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驱动生物技术狂热的是抗癌(后来是抗爱滋病)新药的问世,华尔街还因此出现了专门针对生物技术公司的新估价方法。最终的结果还是市场自身来消化自己吹起来的泡沫,从八十年代中期到后期,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股票跌去3/4,1988年的市场复苏也没有帮多少忙。激动人心的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亚洲四小龙”热,当时的背景是基金经理因美国本土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后而将目光转向海外,对新兴国家市场激动人心的发现和巨大增长潜力的预期,加上人们对该市场的风险知之甚少,直接推动了股票投资的国际化———“亚洲四小龙”热,后来因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而崩溃。九十年代后半期至今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概念股的狂飙及退潮,人们对此至今记忆犹新,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狂妄到恐慌、最终到崩溃的完整过程和结局。追溯美国股票市场近五十年投资理念演变的历史,大致按以下线索在展开,其中又蕴涵着某种周期性的循环规律:电子、半导体股(60'S)———绩优蓝筹股(70'S)———生物工程股(80'S)———亚洲四小龙、网络股(90'S)———传统行业绩优蓝筹股(目前仍处在回归过渡期)。在每一周期中,投资者对证券评价的风格和方式在证券定价中起关键作用,从而也就奠定该时期的主流投资理念。概念股兴起时期,以内在价值型投资为基础的稳股基础理论屈从于空中楼阁理论,借助于投资大众的从众化情绪和过度反应,将憧憬美好的空中楼阁演绎得登峰造极。在概念股崩溃之后,受伤的弱势群体和投资大众追求安全和稳健的观念又深入人心,以内在价值作为股票投资价值的心理底线牢不可破,从而矫枉过正地走向另一个极端,回到有看得见的收益增长和分配现金红利的传统产业,直到下一轮周期新的振奋人心的概念出现。我们发现,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惊人的一致,只有当被低估的市场筹码(成长型股票热时必然导致市场大量抛售价值型股票,持续一段时期后必然导致价值型股票被低估),在经过成长型股票热的高峰之后,逐步被调整到更积极、坚定的投资者手中,且一旦这种市场筹码结构转换的调整完成或时机成熟之后,新一轮市场热点或周期的启动就不远了。这种周期性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都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与股市零和博弈游戏的利益矛盾或盈亏结构相一致。我们同样还发现,基金引导着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无论是向新型行业投资、向高成长的新兴市场投资(国际化浪潮),还是向国内绩优蓝筹股投资,基金始终伴随着先进的产业理论、管理思想的武装,走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领先于经济周期。正是资本的驱利性和对投资领域的高度敏感,资本才始终能够率先找到流动的方向,引导社会资金(资源)流向回报最高、最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产业和公司,而一旦遇到阻力便开始自动调整,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参考资料 http://www.xslx.com/article1/messages02/2315.html

美国股票市场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

8. 每日 美股走势 对沪深股市 有影响吗?有哪些

  首先在沪深两市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同一支股票的。其次,沪深股市如果是A股用的是人民币,B股可能用港币或美元结算;港股用港币结算,美股用美元结算。再有,通常情况下,同公司的股票,美股价格最低、港股或者B股的价格其次,A股的价格最高。(按照汇率换算后的价格)。这主要是由于美股和港股市场相对成熟,A股是最非理性的市场。

  股票是股份证书的简称,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或作价抵押,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