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流程

2024-05-20 05:54

1. 审计工作流程


审计工作流程

2. 内部审计的工作步骤是什么?

我是搞内部审计工作的。在实际工作中的步骤是:一是审计立项,即要报单位领导同意开展本审计项目;二是制定审计方案,方案要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重点、时间安排和审计人员组成等内容;三是发出审计通知书,并组织参审人员进行审前培训;四是实施现场审计,这是审计的重点,即赴被审计单位,召开审计进点会议,发布审计公告,开始调阅相关资料,对照审计内容进行审计检查,做工作底稿、最后出具审计报告;五是与被审计单位召开审计结论反馈会议,就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沟通;六是返回本单位将本次审计情况向领导汇报,将最终定稿的审计报告交本单位领导审阅;七是整理审计档案,归档装订。(有的单位还要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进行后续审计)

3. 内部审计的流程有哪些?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流程指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二、准备阶段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

  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查阅公司章程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 


 ⑴签约双方的名称;

  ⑵委托目的;

  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⑸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①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②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③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①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②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

  ⑺审计收费;

  ⑻违约责任;

  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内部审计的流程有哪些?

4. 内部审计的工作步骤是什么?

首先,我要先来了解和掌握一下内部审计的流程。内部审计流程,顾名思义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知道了内部审计的流程自然而然也会知道这些流程应该会形成什么样的底稿。有人又会问,那内部审计流程应该从哪里获取呢?当然是先查看公司的内部审计章程、内部审计制度,一般的公司都会根据这些章程、制度制定相关的内部审计流程。如果没有相关流程,没有关系。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份。哈哈,不好的地方大家可手下留情啊。我可伤不起、伤不起!从这份内部审计流程上一看是不是整个内部审计的流程就一目了然了,并且整个审计过程会形成哪些审计底稿也就一清二楚了。具体的各个文档我会在附件给出的。这样童鞋们就可以根据自己审计的内容和公司的实际情况改动一下就OK了。大家是不是很奇怪怎么执行审计程序完成现场工作的审计工作底稿没有呢?不要着急,我知道这部分的审计工作底稿最重要也是大家最想知道最想学习的,要完成这部分的审计工作底稿那就得了解和掌握审计方法。这对编制这部分的审计工作底稿至关重要,大家要好好的学习一下。好了不费话了,下面就来讲讲审计方法。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为证实审计目标、取得充分适当审计证据而采取的一切程序和技术手段。按照审计的顺序分为:顺查法、逆查法,按照审计的范围分为:详查法、抽查法。这些个方法不用我解释大家根据字面意思应该都是能够理解的。如果不能理解去百度一下先。审计方法里面的具体审计程序则包括:检查、观察、询问、监盘、函证、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这些程序我想大家应该也都差不多知道,如果不知道的同样百度一下哈。至于具体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专家及专业技术、计算机技术、抽样统计技术、心理学技术、访谈技术、伪装卧底技术等等一切可以用于审计的技术手段。这个技术手段大家可以自己发掘。个人认为只要能帮助实现审计目标获取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技术手段都算,不管是见得光和见不得光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此,大家要多发掘多学习多运用。每个审计程序的实施都会形成相应的审计证据,我们也把它叫证明性审计工作底稿。这里我只给出其中一种或两种相应审计程序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以供大家参考哈。审计程序 审计底稿文档检查 审计书证粘贴单、审计记录单观察 审计观察记录单询问 审计询问记录单、问卷调查表监盘 库存现金盘点表函证 银行询证函、企业询证函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验算表重新执行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分析程序 财务比率分析表、利润表趋势分析表当我们结合自身所具有的技术手段并实施了相关的审计程序,如果发现了问题,那我们还会形成审计发现记录单的审计工作底稿。当我们完成审计任务的时候需要就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和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那还会形成审计发现问题汇总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单的审计工作底稿。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内部审计的流程和方法,其中的审计工作底稿也都已经知道了。那我们对审计就可以不变应万变了。有些人可能会产生怀疑,了解和掌握了内部审计的流程和方法真的可以对审计以不变应万变吗?我想说真的可以的,我来说说具体的方法。首先,当我们制定出了项目审计计划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我们要审计的目标、范围、内容重点等等。那我们就可以根据项目审计计划去制定具体的审计方案。审计方案简单的说就是把审计内容进行分项、审计目标具体化、审计方法的选择。审计内容进行分项过程,比如财务审计可以按会计科目、循环分项,内控审计可以按循环、流程进行分项;内容分项之后就是目标的具体化,内审的目标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我们要根据分项审计内容确定具体的目标。比如:财务审计具体目标:总体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权利与义务、计价正确性、截止期正确性、过账和汇总正确性、分类正确性、披露正确性、合法性等。内部控制审计具体目标:设计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将内容和目标进行分项和具体化后,就是审计方法的选择了,其中当然还包括审计程序和技术手段的选择。以上三项工作完成,相应具体的审计方案也就出来了。接下来便是按照具体的审计方案的程序执行和调整执行,形成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现在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审计2011年度管理费用差旅费报销情况。首先,将内容进行分项,按年份、人员、金额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标准。我这里选择金额好了。然后目标具体化:制度的合理性、业务的真实性、业务的合理性。最后选择审计方法:详查法,其中包括了根据分项内容和具体目标选择程序和技术手段。这样我们可以制定出三个具体审计方案:单次报销金额1000元以上的、单次报销金额200-1000元、单次报销金额200元以下的。那我们选择的程序是哪些呢。我认为检查肯定要有、分析性复核要有、计算可以有、询问可以有,对于技术手段我想计算机技术要由。那我们的具体审计程序是什么:1、询问相关人员并获取公司差旅费报销制度。2、检查差旅费报销制度的合理性。3、导出2011年差旅费报销的明细账,按金额进行排序、筛选出相应金额的明细账。4、导出前两年的差旅费报销的明细账,按金额进行排序、筛选出相应金额的明细账并与2011年进行对比。5、检查差旅费报销的原始凭证,核实真实性。6、询问和检查差旅费报销业务是不是真实发生,相关报销标准是不是符合公司制度,以证实差旅费发生的合理性。

5. 内部审计的流程有哪些

一、审计准备阶段:
1.审计立项,2.成立审计组,3.审计组长领导审计小组了解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基本业务情况,搜集、学习、掌握有关法规、政策,并讨论提出审计组进入被审计单位时的项目启动会提纲(目的、内容、时间、参加人、工作配合等),4,制定审计方案,5.下达审计通知书。
二、审计实施阶段:
1.召开审计启动会,2.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3.内部控制环境,4.对健全性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内部审计的流程有哪些

6. 内部审计的七个流程

步骤一:审计立项及授权   
一、审计立项   
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被审计的对象。审计的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个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者项目和系统等。
二、审计批准及授权   
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裁审核、批准与授权。

步骤二:审计准备。在确定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

步骤三:初步调查。包括审计座谈会、实地考察、研究文件资料、编写初步调查说明书。
步骤四:分析性程序及符合性测试。包括分析性程序 、描述和分析内部控制设计的恰当性、初步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步骤五: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包括实质性测试及详细检查是在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审计技术详细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审计人员应收集充分的、可靠的、相关的和有用的审计证据,进行审核、分析与研究,形成审计判断。
步骤六: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初步调查、符合性测试和详细审查,收集适当的、有用的及相关的审计证据,并通过分析与评价形成审计发现,并提出适当的审计建议。   
步骤七:审计报告。包括审计复核与监督、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编写意见交换稿、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编制正式的审计报告、审核并报送审计报告。   
步骤八:后续审计。审计人员应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将后续审计的结果及相关的风险评价报告集团总裁及审计委员会。   
 步骤九:审计评价。审计评价是指审计部负责人对具体审计项目的执行情况、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及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的总结、评价。

步骤十:审计档案。完成以上九个步骤后,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资料进行整理、装订、编号,形成内部审计档案,并由审计部负责保管。

7. 审计工作流程是什么

审计工作流程是什么如下:1、审计计划阶段。一是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二是编制审计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审计目标、范围、内容和重点等。2、审计实施阶段。一是由审计机关确定审计组组长,选派合适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二是制发审计通知书,在实施审计3日前送达被审计单位,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直接持审计通知书进行审计;三是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四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审计目标、范围、内容、重点及措施等;五是实施审计,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出审计记录。3、审计报告阶段。一是审计组起草审计报告;二是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后,应当以审计机关的名义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若10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审计组应当针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书面意见,进一步核实情况,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连同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三是复核审计报告。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等业务文书、相关审计证据材料进行复核;四是审理审计报告。审计机关审理机构对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复核修改后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材料进行审理;五是审定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原则上应当由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特殊情况下,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授权,可以由审计机关其他负责人审定;六是签发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经审计机关审定后,由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六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第十七条 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审计工作流程是什么

8.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审计立项与授权 
     (一)审计立项 
    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
    1、集团法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2、由集团总经理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批准与授权 
    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法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批准与授权。
     二、审计准备 
    在确定内部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范围 
    1、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
    2、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资产的完整和利用情况。
    5)工程项目的预(概)、决算情况。
    6)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可控性和效益性。
    7)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背景资料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当审计对象为集团子公司、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当审计对象为某一项目、系统时,背景资料主要指其立项、预算资料、合同及相关责任人资料等。 如果在以前年度实施过内部审计,则应调阅以前的审计文件,关注以前的审计发现及审计对象对审计建议的态度。(三)成立审计小组并确定审计时间
    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审计部门应安排适当的审计人员,指定审计项目负责人,成立审计小组,并对审计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审计小组成立的同时,应初步确定审计时间,包括审计开始的时间、外勤工作时间、审计结束及审计报告的提出时间。
     (四)准备初步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说明审计目标、范围和具体进行的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后,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的记录。审计方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由审计负责人初步制定,并在审计工作实际进行中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在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不全或实施突击性检查等情况下,审计人员也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制订和完善审计方案。
     (五)计划审计报告的提交方式、时间和对象 
     (六)发出审计通知书 
    在审计前,审计人员应通知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的时间、审计目标和范围,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及时准备相关的文件、报表和其他资料、告知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在经授权实施突击审计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可不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以上为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完成准备工作后,审计工作即进入外勤工作阶段,主要包括步骤(三)、(四)、(五)、(六)。
     三、初步调查 
     (一)审计座谈会 
    审计开始前,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召开审计座谈会。了解基本情况,说明审计的目标和范围以及审计中需要提供的各种资料和需要协助的范围等。
     (二)实地考察 
    审计人员应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地点、设备、职员及业务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三)研究文件资料 
    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及实地考察过程中得到的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进行查阅、研究。
     (四)编写初步调查说明书 
    初步调查完成后,审计人员应编写简要的初步调查说明书,概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初步调查的实施情况。
     四、分析性程序及符合性测试 
     (一)分析性程序(比较、比率和趋势分析) 
    审计人员应根据财务报表和有关业务(项目)数据计算相关比率、趋势变动,用定量的方法更好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或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情况。主要的分析、比较包括:
    实际与预算的比较;
    年度内各月份数据的比较及趋势分析;
    年度间数据的比较及趋势分析;
    账户间关系分析;
    财务和经营比率与前期、同类经营机构的分析比较;
    审计人员通过比较和分析各项指标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引起充分关注,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更详细的审计程序来审查重点领域。
     (二)描述和分析内部控制设计的恰当性 
    审计人员应采用绘制流程图、文字说明等方式描述被审计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在认真研究、分析被审计单位现有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规定等文件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恰当性进行评价。
     (三)初步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1、审计人员可采用内部控制调查表或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获得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
    2、审计人员可采用对经营活动进行“穿行测试”或小样本测试的方式,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情况。
    “穿行测试”是审计人员针对关键控制点,选取一定的交易和经营活动进行程序测试或文件测试(根据组织的记录来追踪选定测试项目的整个过程)。小样本测试是选择较少的样本量对选定项目进行测试、复核,以测试真实性,了解经营活动或项目实施的实际处理是否与预期一致。
    3、研究信息系统的控制制度、进行信息系统的相关测试。
    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涉及到被审计活动的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保管各个环节。尤其是集团各下属企业和部门的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恰当性直接影响其资金、资产安全及财务信息等的准确、完整性。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进行全面熟悉与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测试。
    4、分析重大风险领域,确定重点审计的范围及方法。
    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描述和测试后,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初步评价,评估风险,确定控制薄弱环节以及审计的重点。
     五、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 
     (一)实质性测试及详细检查 
    实质性测试及详细检查是在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审计技术详细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
     (二)审计证据的收集及判断 
    审计人员应收集充分的、可靠的、相关的和有用的审计证据(包括文件、函证、笔录、复算、询问等),进行审核、分析与研究,形成审计判断。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加总相关明细账户余额与总账余额比较核对二者是否一致。
    2、运用统计抽样,抽查会计记录,从凭证到账户。
    3、巡视库房,抽查清点库存物品等账面存货,确定存货的保管情况以及存货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及计价的准确性。
    4、清查固定资产,确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增减值情况。
    5、盘点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确定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及账实核对情况。
    6、函证主要往来账户余额,选取无法函证或未取得回函的重要账户实行替代程序,确定往来结算的准确性。
    7、审核收费系统的收入日报表、商品销售日报表、现金收入日报表,交叉核对并与系统核对一致。
    8、审核各类经济合同,对重要合同签订的招、投标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价。
    9、审查工程的预、决算资料,复算工程量,确定工程支出的合理性、准确性。
    10、检查采购计划、采购合同与fapiao、入库单、付款支票是否一致。
    11、采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审查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折旧计提的正确性等。
    12、检查涉税项目,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13、审核费用的发生情况、审批手续,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
    14、其他审计程序
     六、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初步调查、符合性测试和详细审查,收集适当的、有用的及相关的审计证据,并通过分析与评价形成审计发现,并提出适当的审计建议。
     (一)审计发现 
    审计发现应包括事实、标准及期望、原因及结果。事实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的实际情况、相关问题。标准及期望是指评价这些问题所依据的相关政策、规范、考核目标、预算指标等。原因是审计人员分析的实际情况与相关标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是指实际情况与标准产生差异造成的影响及相关风险。审计人员应用书面文字、相关图表等详细阐述相关的审计发现,审计人员成文的审计发现应有相关的审计证据来支持。
     (二)审计建议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内部控制情况及相关的审计发现提出具体的、适当的审计建议,以利于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降低经营风险。
     七、审计报告 
     (一)审计复核与监督 
    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底稿及收集的相关证明资料进行详细的复核,并对审计人员实施的相关审计程序进行适当的监督和管理。
     (二)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并编写意见交换稿 
    1、外勤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对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及收集的相关文件、报表、记录等证据资料及时整理、归类。审计人员应根据统一的标准对审计工作底稿及证据资料编制索引号,以便查阅。
    2、召开退出会议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应编写详细的意见交换稿,也可以编制审计报告初稿代替。意见交换稿应简要说明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实施的审计程序,并对具体的审计发现和初步的审计建议进行详细阐述。
     (三)交换意见 
    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包括重大问题的沟通及退出会议上的意见交换。
    1、重大问题主要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正在进行的重大违规或对集团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被审计单位马上采取相关的措施。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所发现问题的实质及影响,确定沟通的对象,并报集团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批准。
    2、召开退出会议,就相关审计发现与审计建议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外勤工作结束前,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召开退出会议,就意见交换稿上的相关问题听取被审计单位的解释与意见,并详细记录。双方应在意见交换书上签名确认。对在有关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可由被审计单位进行书面陈述并交与审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审计发现与建议一齐归档,以便查阅、分析。
     (四)编制正式审计报告 
    外勤工作结束后,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及时编制正式的审计报告。正式的审计报告是在意见交换稿的基础上根据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的结果,正式编制完成。审计报告应用简捷、扼要的文字阐述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人员执行的审计程序以及审计结论,并适当地表明审计人员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建议的看法,也可根据需要包括在审计报告中。
     (五)审核并报送审计报告 
    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对审计报告及相关的审计资料进行详细审核,确认后正式报送给集团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并对审计结果进行简要的口头汇报。法审部也应将经批准的审计报告送与被审计单位并确认其已收到。
     八、后续审计 
    在出具了正式的审计报告后,审计部门应关注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及集团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对相关事项处理决定的态度。在认为合适的一段时间以后,由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后续审计,确定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恰当的解决。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否告知并得到了集团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的批准。审计人员应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将后续审计的结果及相关的风险评价报告集团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
     九、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是指法审部负责人对具体审计项目的执行情况、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及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的总结、评价。审计评价由审计人员的自我评价、审计项目负责人的项目评价及法审部负责人的总结评价三个层次构成。每一个审计项目完成之后,法审部负责人都应督促审计人员、审计项目负责人及时做出书面总结、评价,法审部负责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签署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十、审计档案 
    完成以上九个步骤后,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资料进行整理、装订、编号,形成内部审计档案,并由法审部负责保管。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运作流程工作体会 
    内部审计机构是民营企业家非常重视的部门。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内部审计知识和技能、拥有内审岗位资格、尊守职业道德、对企业忠诚只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是企业老板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但这远远不够。没有好的运作方法和内审工作实绩,内部审计将一事无成。
     一、立信 
    把成熟的审计思路传达给企业所有者,这是必要的沟通过程。你要确定他用了多少时间和多大兴趣直接和你讨论内部审计问题;把所有的想法变为实际行动,把你的产品(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呈给所有者,这是考验你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你要确认哪些是所有者比较满意的;哪些是所有者不满意的。把不满意的地方做到他满意。
    全面熟悉企业市场比熟悉企业生产和集团管理更重要。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首先是市场做大以后的需要。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生产规模和市场空间有限。所有者不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就完全有能力及时发现和控制企业风险。随着销售市场的扩大,企业迅速发展。生产与销售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内部关联交易之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集团所有者的方针政策与经营执行者之间的矛盾等等均以利益冲突为特点显现出来。尤其是市场终端的存货、货款是否按既定流程有效运转?集团政策是否执行到位?流程是否最优?内部控制是否确实有效?等等都是老板最关心的核心重点,因此市场的风险管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内部审计要有怀疑一切的审计行为和纠正风险的过程。前者是企业所有者的需要,内部审计必须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要时刻盯住市场可能出错的高风险领域的具体坐标点;后者是内部审计的价值所在,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审计报告的重点是切实可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特殊方法,目标是参与到问题当中,把问题解决掉。
     二、组建一支独立、高效运营的内审部队 
    内部审计机构强调思路清晰、方法到位。内部审计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思路不准确就会偏离方向;没有方法就没有效果,方法不对头就会事倍功半。
    内部审计要强调独立性。民营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内部审计的存在前题,内部审计应接受一个确定的机构(最好是董事会)或人员(最佳是董事长)的领导和指挥。
    审计工作应突出客观性。内部审计工作是两个人以上来完成的工作;审计人员不一定是专家,但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内审人员应具备迅速发现问题并能够准确提出符合实际情况切具可行性的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结构和队伍规模。
     三、突出重点有序运作 
    1.确定内审目标
    审计目标必须与所有者的目标适时保持高度一致;审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维护企业财产安全;盯住老板的资财正常流转,不受侵犯。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维护资金正常周转速度、促进产、销协调有效运行。三、帮助企业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效果;迅速发现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影响事业发展的具体原因、明确是程序制度问题;还是责任人的不作为问题。审计实践中,在确定审计目标重点、范围、资源配置时,首先要参照所有者关注企业风险的时间、重点区域和内容来确定。通常审计目标按以下顺序排列:市场业绩和效率审计目标;集团部门行政、服务效率和效果审计目标;产业经营效益审计目标。
    2.围绕审计目标开展审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民营企业在集团化经营条件下,企业所有者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以及资金投入都在市场。市场审计应关注销售政策的全面执行,物流、资金流顺畅、资产安全;重点是市场环境下各级经营者的执行能力和对企业的忠城度;目标是市场存货和业绩现金流。市场审计一切从效益出发,保证和披露真实的经营结果,不要干扰其经营过程。既定目标实现了,销售政策可以变通运用。变通的政策被市场认可后,可反馈到集团甚或成为集团政策推广实施。既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影响市场发展或操作性不强制约市场发展的要及时通过审计渠道反馈给集团高管层。在这里审计不能搞教条主义,审计充当的是服务角色,履行的是协调、保护市场发展的职能。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审计机制,企业就要建立什么样的审计机制,内部审计定位准确就会促进市场发展。
     四、要有做艰苦工作的心里准备 
    民营企业在重多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永远别指望审计范围不受限制;一些所有者认为暂时不需要审计的地方他会叫停你正在做的工作,哪怕你的审计计划已经过他的批准;市场千变万化,职业经理人素质参差不齐。千万不要认为你的“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是灵丹妙药;“定性不准、报告失真”“操作性不强、影响市场发展”这两顶大帽子随时都会扣到你的头上。内部审计能快速披露和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却没有法律义务和现实能力变通和解决国家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政策抵触及利益上的矛盾。
    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人力资源、筹资、项目准入、产业政策等)决定了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不能避免家族经营与企业目标的矛盾。民营企业发展一般都经历过“家族奋斗过程”。内部审计的工作思路、方法、定位在企业的发展、成长、成熟的不同阶段,必须强制适应企业需要。
    内部审计不是企业的救世主,也不是民营企业发展必须设立的部门。因为内部审计不能
    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局限性,导致了企业家了解、引进内部审计机制、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必须要有一个认识过程。
    在民营企业审计沟通是重要的,但不是必不可少的。沟通失败可能是由于审计对向的素质问题;也可能是利益问题;也可能是审计人员自身的问题;但最终是企业文化问题。沟通本身实际是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当“内部审计”意识还没有熔入到企业文化时,内部审计的效用就无法彰显。
     五、将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到底 
    内部审计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事业。目前国内存在大批以内部审计为终生职业的人力资源(估计10万人),这是信念问题也是市场需要问题
    内部审计文化不断得到国家的支持和民营企业家的认可;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民营企业普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不断完善。
    立足企业实际学贵在用,内部审计人员掌握和创新工作方法在为企业增加效益的同时也为自己全面发展创造了空间。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内部审计工作者走向民营企业的高管岗位,正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内部审计事业大有可为。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