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负极材料有哪些?

2024-05-12 20:06

1. 锂电池负极材料有哪些?

锂电池在商业上的应用主要有graphite,就是碳,铜箔是用来引导电流的,不发生反应。另外一个安全的负极材料是Li4Ti5O12钛化锂,它比较安全是因为它的反应电压相对于Li/Li+来说是1.5V左右,所以不会有锂金属在其表面沉积而造成安全隐患。最近在工业生产上应用的负极材料主要有纳米形式的硅,另外还有一些如纳米的TiO2等。
如果是在研究领域,那负极材料就太多了,还有人用graphene做负极材料,或者用锂的合金。

锂电池负极材料有哪些?

2.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有哪些?

锂电池负极材料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碳负极材料:
  目前已经实际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如人工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石油焦、碳纤维、热解树脂碳等。
  第二种是锡基负极材料:
  锡基负极材料可分为锡的氧化物和锡基复合氧化物两种。氧化物是指各种价态金属锡的氧化物。目前没有商业化产品。
  第三种是含锂过渡金属氮化物负极材料,目前也没有商业化产品。
  第四种是合金类负极材料:
  包括锡基合金、硅基合金、锗基合金、铝基合金、锑基合金、镁基合金和其它合金,目前也没有商业化产品。
  第五种是纳米级负极材料:纳米碳管、纳米合金材料。
  第六种纳米材料是纳米氧化物材料

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类有哪些

锂电池负极材料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碳负极材料:
  目前已经实际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如人工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石油焦、碳纤维、热解树脂碳等。
  第二种是锡基负极材料:
  锡基负极材料可分为锡的氧化物和锡基复合氧化物两种。氧化物是指各种价态金属锡的氧化物。目前没有商业化产品。
  第三种是含锂过渡金属氮化物负极材料,目前也没有商业化产品。
  第四种是合金类负极材料:
  包括锡基合金、硅基合金、锗基合金、铝基合金、锑基合金、镁基合金和其它合金,目前也没有商业化产品。
  第五种是纳米级负极材料:纳米碳管、纳米合金材料。
  第六种纳米材料是纳米氧化物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类有哪些

4. 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有哪些?

正极: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还有三元的,这是基本的,还有从这些衍生出来的,手机电池用的是钴酸锂。
负极:天然石墨,人工石墨,无定形碳,中间相碳微球,锡基的(氧化物,盐)硅基的(氧化物,与碳的合金),锑基的,氮基的,铝基的,各种合金,比如说锡--镍--铝

5. 锂电池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可以分为碳基和非碳基两类,其中碳基材料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软碳、硬碳,非碳基材料包括硅基材料(硅氧、硅碳、硅基合金)、钛酸锂、锡基材料等。
相较于正极材料领域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分庭抗礼的局面,负极材料的技术路线相对单一。人造石墨凭借性能稳定、循环性能好、安全性能高、技术发展成熟等优势,常年占据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的绝对主流地位,市场份额超80%。

简介: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负极材料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充放电倍率以及低温放电性能具有影响较大的影响。从锂电池工作原理来看: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分离,经过电解液嵌入至负极材料中。
与此同时,电子由负极材料运动至正极材料。由于负极材料具有较多的微孔,因此到达负极的锂离子将嵌入至微孔中,锂离子可嵌入负极材料的数量越多,电池的充电容量越高。
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材料中脱离,经过电解液嵌入至正极材料。负极的锂离子此时,嵌入至正极材料的锂离子数量越多,电池的放电容量越高。

锂电池负极材料

6.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是什么

是锂离子电池吧?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就是金属锂。
市面上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基本就是碳材料,各种碳。具体内容如下:
已研究开发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石焦油、碳纤维、热解炭、炭黑、玻璃炭等,其中石墨和石油最有应用价值。
石墨类碳材料的插锂特性是:①插锂电位低且平坦,可为锂离子电池提供高的、平稳的工作电压;②插锂容量高,LiC6的理论容量为372mAh•g-1③与有机溶剂相容能力差,易发生溶剂共插入,降低插锂性能。
石焦油类碳材料的插、脱锂的特性是:①起始插锂电位高,电位曲线抖斜。一般在1.1V以下开始插锂,整个插锂过程没有明显的电位平台出现;②插层化合物LixC6的组成中,x=0.5左右,插锂容量与热处理温度和表面状态有关;③与溶剂相容性、循环性能好。
碳负极材料的物理性能
碳材料
天然石墨
人造石墨
石油焦炭
沥青焦炭
热解炭
乙炔墨
热处理
2800
2500
2200
1900
1400
1200
温度∕℃
结晶度
229.1
112.1
84.5
3.9
2.5
1.2
1.2
Lc∕nm
47.4
19.3
晶格常数
0.335
1.336
0.337
0.346
0.347
0.380
0.348
d∕nm
0.339
0.343
密度
2.20
1.98
2.00
2.13
2.02
1.60
1.31
g•cm-3
1.95
1.97
比表面积
6.3
1.5
1.9
9.5
4.3
4.0
31.7
cm2•g-1
2.8
4.0

7. 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优势

目前锂电池能量密度低。首先,能量密度低,车重了,空间也小了,需要发现电池新材料。其次,电池续航能力差,声称续航达到100公里以上的都是指理想状态,实际路面续航都是60公里左右,如果在北京这样的拥堵大城市,60公里不够。第三个是安全性较差,这个问题尚存争议,因为做电池的材料都不稳定,的确容易爆炸。锂电池负极材料把握动力电池安全性命脉,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除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球(MCMB)、无定形碳、硅或锡类占据小部分市场份额外,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占据着90%以上的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在2011年的负极材料市场统计中显示:负极材料的全球总产量应用达到32000吨,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8%,其中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两者占据了89%的市场份额,而随着这几年由于电子产品的增速,特别是手机平板电脑领域里锂离子电池应用的增加,导致相应的电池正负极材料这几年产能迅猛上升,石墨负极材料从2009年到2011年连续三年的增速都达到25%以上。2013年全球隔膜需求量可达5.63亿平方米,为2011年市场容量的1.41倍,产值约17亿美元。国内隔离膜市场需求2011年约1.28亿平方米。我国锂电产品已经占到全球约30%的市场份额。国内隔离膜市场需求与锂电市场同步增长。目前国内隔离膜用量80%依靠进口,对国产隔离膜的需求还有很大的空间。国产隔离膜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将快速上升,2013年国产隔离膜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预计将超过30%,2015年将超过40%。综合来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是磷酸铁锂。虽然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发如火如荼,但缺乏原始创新技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未来有两个发展方向——钛酸锂材料和硅基材料。国内近年来开发的硅基材料基本能达到高比容量、高功率特性和长循环寿命的要求,但产业化还须突破工艺、成本和环境方面的制约。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隔膜国产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要实现高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六氟磷酸锂在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中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但我国基本上受制于日本技术,自主研发实力薄弱。  利用功能涂层对电池导电基材进行表面处理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覆碳铝箔/铜箔就是将分散好的纳米导电石墨和碳包覆粒,均匀、细腻地涂覆在铝箔/铜箔上。它能提供极佳的静态导电性能,收集活性物质的微电流,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正/负极材料和集流之间的接触电阻,并能提高两者之间的附着能力,可减少粘结剂的使用量,进而使电池的整体性能产生显著的提升。涂层分水性(水剂体系)和油性(有机溶剂体系)两种类型。导电涂层涂碳铝箔/铜箔的性能优势1.显著提高电池组使用一致性,大幅降低电池组成本。如:· 明显降低电芯动态内阻增幅 ;  · 提高电池组的压差一致性 ;  · 延长电池组寿命 ;· 大幅降低电池组成本。2.提高活性材料和集流体的粘接附着力,降低极片制造成本。如:· 改善使用水性体系的正极材料和集电极的附着力;  · 改善纳米级或亚微米级的正极材料和集电极的附着力;  · 改善钛酸锂或其他高容量负极材料和集电极的附着力;· 提高极片制成合格率,降低极片制造成本。涂碳铝箔与光箔的电池极片粘附力测试图使用涂碳铝箔后极片粘附力由原来10gf提高到60gf(用3M胶带或百格刀法),粘附力显著提高。3.减小极化,提高倍率和克容量,提升电池性能。如:· 部分降低活性材料中粘接剂的比例,提高克容量;  · 改善活性物质和集流体之间的电接触;  · 减少极化,提高功率性能。不同铝箔的电池倍率性能图其中C-AL为涂碳铝箔,E-AL为蚀刻铝箔,U-AL为光铝箔4.保护集流体,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如:· 防止集流极腐蚀、氧化;  · 提高集流极表面张力,增强集流极的易涂覆性能;  · 可替代成本较高的蚀刻箔或用更薄的箔材替代原有的标准箔材。不同铝箔的电池循环曲线图(200周)其中(1)为光铝箔,(2)为蚀刻铝箔,(3)为涂碳铝箔 目前传统的锂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都是在双行星分散设备中完成的。尽管目前在小型电池生产技术上已日趋成熟,但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电池的一致性控制仍然是锂离子电池制作的技术难点,尤其是对于大容量、大功率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另外,随着锂离子电池材料的不断进步,原材料颗粒粒径越来越小,这不仅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性能,也非常容易形成二级团聚体,从而增加了混合分散工艺的难度。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对电池电极结构的控制是关键,尽管很多锂离子生产厂家对此未引起重视,采用不同结构的电极片生产的电池的自放电率、循环性、容量、一致性等都不同。如何控制其电极片内部的微观结构,是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所以在制备电极片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锂离子电池浆料的混合分散质量,提高电池浆料的均匀一致性和分散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浆料的混合分散过程可以分为宏观混合过程和微观分散过程,这两个过程始终都会伴随着锂离子电池浆料制备的整个过程。而根据传统工艺中的叶轮剪切——循环特性,可以把叶轮的作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对叶轮附近产生的剪切作用;第二类则是通过叶轮泵出的流量产生循环作用。浆体的进一步分散作用主要依靠叶轮的剪切作用,而叶轮的流量决定了叶轮的分散的能力。而在离叶轮端部较远的区域,总会存在一层浆料始终停滞不动,这个区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死区”,分散设备的工作区域越大,而且浆料黏度越高,“死区”的问题就越突出,就算采用不同的叶轮和结构,死区仍然难以避免,因此在锂离子电池浆料的制备过程中,所制得的浆料产品就会出现混合分散不均匀、粉体颗粒与粘合剂接触不均匀、易分层和发生硬性沉淀等一系列问题。浆体的流变性十分复杂.一种浆体在低浓度时可能表现为牛顿流体或假塑性流体;浓度稍高产生絮团后,可能表现为宾汉流体;更高的浓度下又可能会出现胀塑性流体。对同—种浆料,在剪切率不太高时,不出现胀流现象,剪切率高时又可能转化为胀塑性流体。有些非牛顿流体在低剪切速率和高剪切速率下都可能呈现牛顿流体形象,这可能是因为在低剪切速率下,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占优势,体现不出剪切速率对其中物料重新排列使表观粘度的变化,当剪切速率增高到一定限度后,剪切定向达到了最佳程度,因而也使表观粘度不随剪切速率而变。如前所述,许多非牛顿体其流变特性受到体系中结构变化的影响。在超剪切分散设备中,作用于液体的能量一般相当集中,这样可以使液体收到高能量密度的作用。引入能量的类型和强度必须足以使分散相颗粒有效地均匀分散。分散均匀的本质是使物料中分散相(固体颗粒、液滴等)受流体力学上的剪切作用和压力作用破碎并分散。液体物料分散系中固体分散相颗粒或液滴破碎分散的直接原因是受到剪切力和压力的共同作用。引起剪切力和压力作用的具体流体力学效应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层流效应、湍流效应和空穴效应。层流效应的作用是引起固体分散相颗粒或液滴的剪切和拉长,湍流效应的作用是在压力波动作用下引起固体分散相颗粒或液滴的随意变形,而空穴效应的作用则是使形成的小气泡瞬间破灭产生冲击波,而引起剧烈搅动。综上所述,超剪切分散设备内物料的分散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是以剪切作用起主导作用,而以其他作用为辅。浆体物料在高频压力波的作用下产生反复的压缩效应,同时又受到超剪切分散设备内窄小间隙内的剪切力和回旋剪切力的强烈作用,如此综合反复的作用,被处理的浆料产生强烈的分散和粉碎作用,最终达到快速超细分散的目的。

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优势

8.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可以分为碳基和非碳基两类,其中碳基材料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软碳、硬碳,非碳基材料包括硅基材料(硅氧、硅碳、硅基合金)、钛酸锂、锡基材料等。
相较于正极材料领域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分庭抗礼的局面,负极材料的技术路线相对单一。人造石墨凭借性能稳定、循环性能好、安全性能高、技术发展成熟等优势,常年占据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的绝对主流地位,市场份额超80%。

简介: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负极材料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充放电倍率以及低温放电性能具有影响较大的影响。从锂电池工作原理来看: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分离,经过电解液嵌入至负极材料中。
与此同时,电子由负极材料运动至正极材料。由于负极材料具有较多的微孔,因此到达负极的锂离子将嵌入至微孔中,锂离子可嵌入负极材料的数量越多,电池的充电容量越高。
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材料中脱离,经过电解液嵌入至正极材料。负极的锂离子此时,嵌入至正极材料的锂离子数量越多,电池的放电容量越高。